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临床医学 >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中国医学影像学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Medical Imaging 중국의학영상학잡지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 主办单位: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研究会
  • 影响因子: 1.37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5-5185
  • 国内刊号: 11-3154/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北京复兴路28号解放军总医院健宾楼1206室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93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编辑部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蔡幼铨 周诚
  • 类 别: 临床医学
期刊荣誉:
  • 18F-FDG PET/CT术前诊断结直肠癌区域淋巴结转移的价值

    作者:田蓉蓉;薄云峰;张毅勋;原凌;赵铭;张红雨

    目的 探讨18F-FDG PET/CT术前诊断结直肠癌区域淋巴结转移的价值及其佳诊断阈值.资料与方法 结直肠癌初诊患者76例,均在PET/CT检查后1周内行结直肠癌根治术,将所有与PET/CT相匹配的淋巴结依据其与原发肿瘤的位置关系分为近端和远端淋巴结,同时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生成淋巴结短径与大标准化摄取值(SUVmax)的受试者工作特性(ROC)曲线,分析其诊断效能.结果 近端与远端淋巴结ROC曲线示淋巴结短径、SUVmax的佳阈值为6.5 mm、1.9和5.5 mm、1.81,淋巴结短径佳阈值时诊断近端淋巴结转移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84.85%、73.02%、77.52%,诊断远端淋巴结转移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97.62%、65.45%、79.38%;SUVmax佳阈值时诊断近端淋巴结转移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84.85%、95.81%、91.64%,诊断远端淋巴结转移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92.86%、94.55%、93.81%.SUVmax佳阈值时诊断特异度、准确度均高于淋巴结短径佳阈值(P<0.01),且SUVmax佳阈值时与病理结果一致性较高(Kappa=0.813、0.874,P<0.01).结论 佳阈值法能提高18F-FDG PET/CT对结直肠癌区域淋巴结转移的诊断效能,且SUVmax标准优于淋巴结短径标准.

  • 肝移植术后新发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化疗前后18F-FDG PET/CT显像分析

    作者:王剑杰;蒲朝煜;舒清明;梁英魁

    1病例简介男,54岁,主诉:左髂窝处疼痛6个月,加重2个月.半年前无明显诱因左髂窝及左下肢过电样刺痛,向左下肢放射,伴左下肢活动受限,无发热、乏力、盗汗等.既往史:因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患者于6.5年前于武警总医院行原位肝移植术+脾切除术;术后恢复好,常规应用他克莫司(FK506)+麦考酚酸酯抗排斥治疗.

  • 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的多层螺旋CT表现及与不同病理分级的相关性

    作者:宋茜;王化;孙琳;叶兆祥

    目的 探讨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pNET)的多层螺旋CT (MSCT)表现及与不同病理分级的相关性,以提高本病的诊断准确率.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3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pNET的MSCT表现.所有患者均行CT平扫及三期增强检查,分析病变的影像学特征及各期强化参数.结果 35例pNET中,G1级15例,G2级15例,G3级5例.不同病理级别pNET患者的年龄、性别及内分泌功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1、G2、G3级中包膜完整病灶分别为11个、5个、0个,囊变坏死病灶分别为3个、9个、4个,伴恶性征象(周围侵犯或转移)分别为1个、1个、4个,不同病理级别pNET病灶的包膜完整性、囊变坏死及恶性征象的出现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有序回归分析显示,仅周围侵犯及转移与病理级别相关(OR=0.09,95% CI 0.01~0.86,P<0.05).不同病理级别pNET病灶的三期绝对强化程度及强化百分比、动脉期及门静脉期病灶相对强化程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不同病理级别pNET的MSCT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周围侵犯及转移与高级别pNET相关,CT检查有助于术前的病理分级诊断.

  • 成人尾肠囊肿1例CT及MRI表现

    作者:张效杰;唐上坤

    1病例简介女,43岁.主诉:下腹部疼痛1个月余.近1个月下腹部隐痛,伴下腹坠胀感.大小便正常,无发热.实验室及肠镜检查未见异常.CT平扫拟诊为直肠肿物(图1A).MRI平扫及增强扫描显示肿物为多房囊肿,囊内信号不一(图1B~E).术中见肿物与周围组织稍粘连,局部肛提肌受压变薄.病理报告囊肿内容物为黄色油脂样,囊壁由纤维及平滑肌组织构成,内衬鳞状上皮及柱状上皮(图1F、G),诊断为骶尾部尾肠囊肿.

  • 乙肝肝硬化背景下T2WI结合DWI对LI-RADS分类诊断效能的研究

    作者:王志鹏;高凤国;刘秀颀;王晓博;冯宝;杨正汉

    目的 乙肝肝硬化背景下,探讨肝脏影像报告与数据系统(LI-RADS,2014版)定义的2个辅助征象(T2WI轻-中度高信号与扩散受限)对肝细胞癌(HCC)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北京友谊医院2012年1月-2016年11月69例HCC患者共77个分类到LI-RADS 3~5的病灶,大小1.1 cm×0.7 cm~12.7 cm×9.1 cm.图像包括MRI平扫加多期动态增强扫描.由2名影像科医师分析图像,如有分歧结合肝脏容积加速采集加多期动态增强扫描达成共识.比较T2WI和扩散加权成像(DWI)序列的噪声比(CNR)及表观扩散系数(ADC)图的差异,以及两种征象的识别是否一致.结果 乙肝肝硬化背景下,T2WI轻-中度高信号与扩散受限对识别分类到LI-RADS 3~5的病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b=600 s/mm2较b=0的DWI识别率更高(70.1%比61.0%,P<0.05).CNR在DWI (b=0、600 s/mm2)序列上均较T2WI序列上高(P<0.01).病灶大径≥>2 cm较大径<2 cm病灶的ADC值更低[(1.37±0.51) ×l0-mm2/s比(1.57±0.37)×10-mm2/s,P<0.05].结论 T2WI轻-中度高信号和扩散受限检出病灶的敏感性方面无显著差异.但是由于CNR不同,b=600 s/mm2的DWI对病灶显示更加明显,在实际工作中可以优先观察.

  • 经食管超声心动图与经胸超声心动图在儿童法洛四联症根治术前后诊断的比较

    作者:胡原;彭颖慧;黄鹏;陈文娟

    目的 通过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对儿童法洛四联症(TOF)根治术手术前后进行监测,并与手术前后经胸超声心动图(TTE)进行对比,评价TEE在TOF根治术中的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 对行TOF根治术的32例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儿术前及术中均运用TEE测量和分析房室腔大小、右心室流出道内径、室间隔周围有无残余分流、肺动脉主干内径、肺动脉瓣口流速及压差、右心室流出道压差,并与手术前后TTE测量值进行比较.结果 32例TOF患儿中,术前TEE对TTE做出修正诊断1例(3%),补充诊断1例(3%).32例患儿术前TEE与手术结果疾病诊断符合率为100% (32/32).术中经TEE检查发现手术残余问题7例(21.9%).术前及术中TEE测量右心室流出道压差与手术前后TTE测量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TEE测量右心室流出道的结果较术后TTE测量值降低约28%.术后TEE测量的房室腔大小、右心室流出道内径、肺动脉瓣口流速与术后TTE测量值相关性良好(r=0.75~0.87,P<0.05),术中TEE测得右心室流出道压差与术后TTE测量值呈正相关(r=0.518,P<0.05).术中TEE测量的房室腔大小、右心室流出道内径、肺动脉瓣口流速和压差、右心室流出道压差和术后TTE测量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TEE在TOF根治术中进行监测对于术前诊断的修正和补充以及术后即刻评估手术疗效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 3D-STI联合RT-3DE评价单纯左前降支冠状动脉狭窄患者左心室收缩功能及同步性

    作者:李文;章蓉;马兰;李荣;孙冬梅;朱艳

    目的 联合应用三维超声斑点成像(3D-STI)与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E)评价单纯左前降支(LAD)冠状动脉狭窄患者左心室心肌应变和心肌收缩同步性,探讨三维超声技术诊断冠心病患者心功能改变的临床价值.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7年1月于青岛大学附属医院黄岛院区心血管内科就诊、并行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冠心病患者60例.按LAD狭窄程度分为A亚组(狭窄率≤70%)30例和B亚组(70%<狭窄率<100%)30例;同时纳入30例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采用3D-STI软件获得3组受检者LAD供血区域心肌节段的平均纵向应变(MLS)、平均径向应变(MRS)、平均圆周应变(MCS).采用RT-3DE软件获得3组受检者LAD供血区域节段和左心室16节段的收缩同步性参数,并将心动周期标准化,包括Tmsv Sel-SD/R-R、Tmsv Sel-Dif/R-R、Tmsv 16-SD/R-R、Tmsv 16-Dif/R-R.比较3组受检者上述参数的差异,并分析应变参数和同步性参数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A亚组MLS、MRS和MCS小于对照组,B亚组MLS、MRS和MCS小于A亚组和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l);A亚组Tmsv Sel-SD/R-R、TmsvSel-Dif/R-R、Tmsv 16-SD/R-R和Tmsv 16-Dif/R-R大于A亚组和对照组,B亚组Tmsv Sel-SD/R-R、Tmsv Sel-Dif/R-R、Tmsv 16-SD/R-R和Tmsv 16-Dif/R-R大于A亚组和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Tmsv Sel-SD/R-R、Tmsv Sel-Dif/R-R、Tmsv 16-SD/R-R和Tmsv 16-Dif/R-R与MLS、MRS、MCS均相关(r=0.321~0.529,P<0.01).结论 3D-STI可评价单纯LAD冠状动脉狭窄患者左心室心肌应变,RT-3DE可评价患者左心室心肌收缩同步性.两者联合应用能更准确地评价冠状动脉狭窄患者的左心室功能变化.

  • 二维斑点追踪成像与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评价不同部位起搏器植入术后左心室收缩功能与同步性

    作者:韩莹;敖梦;王志刚

    目的 应用二维斑点追踪成像(2D-STI)及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E)评价右心室不同部位起搏器植入术后左心室收缩功能及同步性,并研究两种技术的一致性.资料与方法 收集2016年9月-2017年5月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行永久性心脏双腔起搏器植入术的患者27例,并根据起搏器植入部位不同分为右心室心尖部(RVA)起搏组及右心室流出道(RVOT)起搏组.分别于术前及术后1个月采用2D-STI和RT-3DE获取患者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纵向应变及同步性参数,并分析同步性参数左心室18节段达峰时间的标准差(Tp-SD)与左心室16节段达小收缩末期容积时间的标准差占心动周期的百分比(Tmsv-16-SD%)的相关性.结果 两组术后LVEF较术前显著减低(P<0.05).RVA组术后左心室心尖段纵向收缩期峰值应变较术前明显增大(Pp<0.05).两组术后左心室收缩同步性参数均较术前明显升高(P<0.05),其中RVA组较RVOT组增大更为显著,Tp-SD、左心室18节段达峰时间的大差、左心室16节段达小收缩期容积时间的大差、左心室16节段达小收缩期容积时间大差占心动周期的百分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步性参数Tp-SD与Tmsv-16-SD%参数呈显著正相关(r=0.775,P<0.001).结论 两组术后左心室收缩功能均较术前减低.RVA组及RVOT组术后均引起左心室收缩不同步,但RVOT组左心室收缩同步性优于RVA组.2D-STI和RT-3DE均可定量评价左心室收缩同步性,且一致性较好.

  • 帽状腱膜下炎性肌成纤维细胞瘤1例

    作者:王雯莹;王荞

    1病例简介男,1个月21天.主诉:头颅左部肿块,触摸可移动,大小约5.0 cm×3.0 cm×2.5 cm,50 d内肿块逐渐增大、变硬,大小约8 cm×6 cm×5 cm.孕妇于产前40周行剖宫产术,产程中无产伤,产前检查未发现胎儿头部有肿块.实验室检查:血小板578×109/L,白细胞11.41×109/L,红细胞3.43× 1012/L,血红蛋白105g/L,凝血酶原17.7 s,部分凝血活酶84.5 s,凝血酶22.6 s.CT检查显示左顶部颅板外弧形隆起稍高密度影,提示:左顶部头皮血肿.超声显示头顶部皮下实质性囊肿,呈中等偏强回声,形态不规则,边界较清,大小约8 cm×6 cm×4 cm;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可探及丰富的血流信号,左顶部肿块下方颅骨皮质连续,未见中断(图1A).

  • 全身磁共振成像多发性骨髓瘤浸润类型评估预后的价值

    作者:宗敏;万丽娣;高畅;邹月芬;冯阳;王德杭

    目的 探讨全身磁共振成像(WB-MRI)中多发性骨髓瘤(MM)病灶浸润类型评估患者预后的价值.资料与方法 选择2010年1月-2016年12月经病理证实的62例MM患者,行WB-MRI检查前均未进行治疗,将患者WB-MRI病灶浸润类型分为正常型、小结节型、大结节型、混合型、弥漫型,比较不同病灶浸润类型对患者总生存期的影响.结果 62例患者中,正常型5例,小结节型20例,大结节型13例,混合型7例,弥漫型17例.所有患者均随访30.9~47.1个月,中位随访时间39个月,混合型患者的中位总生存期为17.0个月(95%CI12.6~21.3个月),明显比其他浸润类型患者的中位总生存期43.0个月短(95% CI 33.7~52.3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按DS和ISS分期系统评估初诊患者的肿瘤临床分期,其中DSⅠ期6例,Ⅱ期6例,Ⅲ期50例;ISS Ⅰ期15例,Ⅱ期22例,Ⅲ期25例,WB-MRI病灶浸润类型与临床DS分期、ISS分期间无显著相关(P>0.05).结论 WB-MRI中MM的不同浸润类型对评估患者预后有重要价值.

  • 少见部位骨海绵状血管瘤2例

    作者:孙囡;任翠萍;王乾

    1病例简介患者1:女,50岁.主诉:左眼视物模糊3个月余.3年前因左额颞部占位性病变于我院行手术治疗,术后病理提示海绵状血管瘤.体格检查:双眼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灵敏,右眼视力正常,左眼视物模糊伴复视,双眼眼球运动正常,无畏光、流泪不适,无头痛头晕,无全身抽搐.影像学表现见图1A~E.术中所见:中颅底骨质增生,颞骨鳞部前部骨质增生明显,磨除增生骨质后打开眼眶外侧壁,见外侧壁骨质向内挤压明显,瘤腔较大,取部分病变送冷冻病理检查.手术标本肉眼观灰红碎骨组织一堆,病理镜下可见大量碎骨组织及增生的血管及纤维组织(图1F).病理诊断:海绵状血管瘤.

  • 脊柱孤立性纤维瘤的影像学诊断

    作者:郎宁;张恩龙;邢晓颖;袁慧书

    目的 探讨脊柱孤立性纤维瘤(SFT)的CT和MRI表现,提高影像诊断的准确性.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8例脊柱SFT的CT和MRI征象.8例患者均行CT和MRI扫描,分析病变位置、形态、大小、密度/信号、边界、病变内部情况、邻近骨质破坏情况及强化特点等.结果 8例患者经病理证实良性4例,恶性4例.6例表现为跨椎间孔生长的哑铃形软组织肿块,1例位于椎管外呈分叶状,1例位于椎管内髓外硬膜下呈长梭形;6例出现邻近骨质膨胀性或溶骨性破坏,1例呈压迫性骨缺损,1例无明显骨质破坏.CT扫描显示肿瘤呈等/混杂密度.MRI扫描T1WI呈等/低信号;6例T2WI呈等/稍高信号,2例呈混杂信号.所有病灶增强扫描均呈明显不均匀强化.结论 脊柱SFT紧贴或环绕硬膜生长呈分叶状或哑铃形,MRI信号特征明显,T1WI多呈等/低信号,T2WI多呈稍高/等信号,常伴骨质破坏.

  • 3例骨嗜酸性肉芽肿的超声表现

    作者:王延婷;杨影;高东梅

    骨嗜酸性肉芽肿与汉-许-克综合征、勒-雪综合征统称为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Langerhans cell histiocytosis,LCH),是一种发生在骨组织、不明原因的以组织细胞增生和嗜酸性粒细胞浸润为主要特点的罕见疾病[1].本病发病率低,由于可累及人体多个系统及部位,因此临床表现多样,不具有特异性.以上特点常导致对本病的认识不足,进而造成误诊与漏诊.累及椎体的患者晚期可导致椎体病理性骨折,椎间隙变窄,相应的脊髓受到压迫,故本病的早期诊断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国内关于骨嗜酸性肉芽肿超声表现的研究较少.随着肌骨超声的发展,研究人员对骨骼病变的关注日渐提高.本文回顾性分析3例骨嗜酸性肉芽肿患者的病例资料,总结分析以往骨嗜酸性肉芽肿超声表现的相关文献,旨在提高临床对本病超声表现的认知.

  • 功能不全性骨折的全身骨显像及局部SPECT/CT断层显像特点

    作者:丁浩源;陈跃;朱艳;黄占文;张莉

    目的 功能不全性骨折(IF)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易误诊.本研究探讨IF的99Tcm-MDP全身骨显像及局部SPECT/CT断层显像特点,以期提高对其影像学表现的认知和诊断能力.资料与方法 收集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2015年9月-2016年9月经随访及影像学诊断为IF的患者30例,回顾性分析其全身骨显像及局部SPECT/CT断层显像特点.结果 30例患者中,单骨发病20例,多骨发病10例.全身骨显像病变表现为不同程度的显像剂浓聚;SPECT/CT断层图像上可观察到骨折线、硬化带/线、软组织肿胀、椎体呈楔形或“鱼椎”样改变.30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骨质疏松,病灶处均未见骨质破坏,周边均无明显软组织肿块形成.结论 IF的全身骨显像及局部SPECT/CT断层显像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在IF早期诊断及鉴别诊断中有重要意义.

  • 18F-FDG PET/CT在多发性骨髓瘤与骨转移瘤鉴别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林琳;李勇;王丽范;韩巍;王家富;闫志钧

    目的 探讨多发性骨髓瘤(MM)与骨转移瘤的18F-FDG PET/CT影像学特征,评估18F-FDG PET/CT对MM与骨转移瘤的鉴别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9月-2017年2月于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经病理诊断为MM与骨转移瘤患者各30例,分别行18F-FDG PET/CT显像.对比两组患者病灶分布部位、骨质破坏形态、大标准化摄取值及代谢均匀性等;并与30例健康体检者的骨骼18F-FDG代谢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MM与骨转移瘤均好发于脊柱、骨盆、胸部骨,其次为四肢骨骼,脊柱、骨盆与四肢骨的病灶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MM常累及颅骨,骨转移瘤较少累及颅骨,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M、骨转移瘤对18F-FDG的摄取能力均高于健康体检者骨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M对18F-FDG多表现为弥漫性轻微摄取,骨转移瘤多表现为不均匀高摄取.本组MM病灶中,溶骨性骨质破坏占96.7%,多为“穿凿样”或“虫噬样”表现,并可见骨骼呈膨胀性改变,以肋骨为著,成骨性改变极少出现(3.3%);骨转移瘤的病灶中,骨质破坏占76.7%,多表现为局灶性病变,成骨性改变约36.7%.MM与骨转移瘤在出现骨质破坏的同时均可见软组织肿块形成,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7,P>0.05).结论 18F-FDG PET/CT检查可同时获取解剖和代谢等多种影像特征,对于MM和骨转移瘤的鉴别诊断具有较高价值.

  • 声触诊组织量化技术在评估乳腺癌腋窝淋巴结状态中的应用

    作者:王缉寒;李智贤;廖新红;李艳宁;陈圆圆;王斯达

    乳腺癌早出现和常见的转移途径为淋巴结转移.术前对于腋窝淋巴结转移情况的准确预测对手术方式的选择及患者预后的判断具有重要临床意义.常规超声作为一种方便可行的检查手段已广泛应用于临床评估腋窝淋巴结的状态,但其准确性有限,且受操作者主观因素影响较大[1].与传统超声相比,声辐射力脉冲弹性成像(acoustic radiation force impulse,ARFI)中的声触诊组织量化(virtual touch quantification,VTQ)技术能够较好地量化组织的固有特性,并提供客观、可重复测量的数据[2],用于测量肌肉、肌腱、腹部器官、乳腺、前列腺等组织硬度,评估感兴趣组织的机械特性.孟洁等[3]研究发现,VTQ技术对于乳腺内直径≤1cm的小病灶具有较高的鉴别诊断价值;但对于VTQ技术准确评估并预测乳腺癌患者腋窝淋巴结状态的国内相关研究鲜有报道.本研究旨在探讨VTQ技术在判断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中的应用价值.

  • 99Tcm-MIBI SPECT/CT断层融合显像在评价乳腺癌新辅助化疗效果中的增益价值

    作者:杨吉琴;李娟;李艳梅;王晓麒;王蓉;王莹

    目的 比较99Tcm-MIBI SPECT/CT断层融合显像与SPECT平面显像在评价乳腺癌新辅助化疗(NAC)疗效中的效能,并探讨SPECT/CT断层融合显像的临床增益价值.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6年3月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穿刺活检病理确诊的乳腺癌患者47例,分别于NAC前和4~6疗程化疗后行99Tcm-MIBI SPECT/CT显像.以NAC后手术切除的病理反应为标准,将纳入的研究对象分为有效组(n=30)和无效组(n=17),比较两组肿瘤对MIBI的摄取率及SPECT、CT和SPECT/CT融合显像评价NAC疗效的效能.结果 早期相有效组和无效组的平均放射性计数比值分别为1.46±0.58和1.10±0.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85,P<0.05).SPECT、CT和SPECT/CT评价NAC疗效与病理反应结果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种方法评价NAC疗效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分别为80.0%、52.9%和70.2%,86.7%、70.6%和80.9%及92.3%、88.2%和89.4%.SPECT/CT与SPECT平面显像评价NAC疗效的特异度和准确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10、8.16,P<0.05).结论 肿瘤摄取率可预测NAC疗效的敏感性.99Tcm-MIBI SPECT/CT乳腺断层显像评价NAC疗效的效能高于SPECT平面显像.

  • 能谱CT在乳腺癌诊断中的初步应用

    作者:陈俐君;魏清顺;成满平;杨菊红;杨晓萍

    目的 探讨能谱CT在乳腺癌评估中的应用价值,为临床提供影像学辅助信息.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5月-2017年2月兰州总医院经手术病理证实并行术前能谱CT双期增强扫描的乳腺癌患者12例,其中6例伴有淋巴结转移.以对侧正常腺体为对照,测量双期乳腺癌病灶及对侧正常腺体40~140keV下的平均CT值、能谱曲线斜率、碘(水)浓度及相对碘浓度.绘制原发灶及转移性淋巴结的能谱曲线、直方图及散点图.以12例胸部常规CT双期增强扫描的女性患者为对照进行辐射剂量对比评估,评估参数包括CT容积剂量指数、剂量长度乘积、有效辐射剂量.结果乳腺癌动、静脉期的各项能谱参数均明显高于正常腺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能谱CT胸部双期增强扫描的平均有效辐射剂量明显低于常规C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例伴淋巴结转移的乳腺癌,原发灶与转移性淋巴结的能谱曲线、直方图及散点图均表现为在静脉期一致性较高.结论 乳腺癌能谱参数的特征性表现有利于病变的进一步诊断.原发灶与转移淋巴结在能谱曲线、直方图及散点图等方面的一致性有助于淋巴结的定性诊断.能谱CT胸部双期增强扫描具有较低的辐射剂量,弥补了传统CT因辐射剂量问题在乳腺病变定性诊断方面的应用局限.因此,能谱CT在诊断乳腺癌方面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 部分容积效应对SPECT/CT定量计算结果的影响

    作者:黄克敏;冯彦林;梁伟棠;李林;冯叶霞;邓大浪;贺伟平

    目的 部分容积效应是影响核医学显像图像质量和定量精确性的主要因素.本文探讨部分容积效应对SPECT/CT定量计算结果的影响.资料与方法 分别对Jaszczak圆筒模型以及IEC体模进行SPECT/CT断层显像,并进行CT衰减校正和散射校正以及三维有序子集大期望值法(3D-OSEM)图像重建.根据Jaszczak圆筒模型重建图像获得特定采集及重建条件下的系统容积灵敏度(cpm/kBq),计算IEC体模内不同大小热区的绝对放射性活度(kBq/ml),并与真实活度值进行比较,验算其定量精确性.比较特定采集及重建条件下不同大小热区定量精确性的差异,以及不同大小容积感兴趣区(VOI)、热区/本底比值(TBR)以及采集时间显像对定量精确性的影响.结果 使用3D-OSEM重建算法、CT衰减校正、散射校正时,各球体的绝对放射性活度与真实活度值的差异与球体大小显著相关(r=-0.844,P<0.05),各球体平均定量误差随球体容积的增加而明显减小.不同VOI范围显著影响球体定量精确性.对于1.15~11.49ml球体,其边缘的定量精确性明显低于中心,且各球体定量误差随VOI的减小而减小(r=0.999、0.992、0.994、0.767,P<0.05).对于26.52ml和0.52 ml球体,其定量误差与VOI大小无明显相关性(r=0.348、0.478,P>0.05).不同TBR及采集时间显像中,高TBR显像各球体的平均定量误差(-44.19%)小于低TBR显像(-46.18%),20 s/帧采集显像(-44.33%)小于10s/帧采集显像(-46.04%).结论 部分容积效应可显著影响SPECT/CT定量精确性,尤其对小病灶以及病灶的边缘部分更为显著.

  • 20418例CT检查非离子型碘对比剂不良反应分析

    作者:曹建勋;姚国立;张康燕;王榕;黄刚

    目的 分析CT检查注射非离子型碘对比剂用药信息与不良反应发生特点,为临床CT检查选择用药、患者告知、针对性各类不良反应处置提供实证依据和参考借鉴.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7月-2016年9月甘肃省人民医院放射科20 418例行CT检查应用非离子型碘对比剂病例的一般资料、用药类型与名称、不良反应发生时间与症状表现等.结果 本组观察对象中,男11 679例、女8739例,年龄3~93岁,平均(52.1±13.2)岁.非离子型碘对比剂各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4%,次高渗、等渗碘对比剂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0.47%、0.27%.81例不良反应中,急性91.3%,其中88.9%发生在注射后15 min内;迟发性8.7%.轻中度97.6%,重度2.4%.引起不良反应的碘对比剂次高渗74.0%,等渗26.0%;迟发不良反应主要为等渗对比剂所致,表现为轻中度.不良反应症状表现频次依次为皮肤、消化道、中枢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症状.结论 碘对比剂所致不良反应以急性、轻中度为主,检查前应向患者或家属详尽告知.碘对比剂重度不良反应发生迅速,多系统同时受累,现场有效处置极为关键;等渗碘对比剂所致迟发反应需引起重视.

  • 基于模型的迭代重建中降噪设置对减小CT血管成像辐射剂量的实验研究

    作者:贾永军;于楠;杨创勃;张喜荣;段海峰;于勇;贺太平

    目的 通过模型实验探讨基于模型的迭代重建(MBIRn)中降噪设置在降低CT血管造影(CTA)辐射剂量中的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 使用能谱CT在固定管电压120 kVp,10、50、150、600 mA不同管电流条件下,扫描静止状态容纳8支试管的血管模型.试管内分别填满纯净水、1、2、5、10、20、30 mgI/ml溶液和30 mgCa/ml溶液.原始扫描数据分别使用标准算法FBP、ASIR40 (40%ASIR与FBP混合)、MBIRc和MBIRn中优化空间分辨率设置MBIRRP20、标准设置MBIRstnd、降噪设置MBIRNR406种算法重建层厚0.625 mm的图像后进行对比分析.选取3个固定层面在试管中心及周围酯性基质放置感兴趣区,并测量CT值与标准差(SD),以代表噪声.计算并比较降噪设置MBIRNR40与其他重建算法图像各溶液噪声和对比噪声比(CNR)的平均值.结果 在不同管电流条件下,与FBP相比,ASIR40、MBIRc、MBIRRP20、MBIRstnd和MBIRNR40均不同程度减少噪声和提高CNR;MBIRNR40平均噪声低(降低78.33%),CNR大(升高241.74%),优于其他重建算法图像(P<0.05);且辐射剂量越低,其优势越明显.10 mA条件下MBIRNR40重建图像噪声与600 mA条件下FBP和ASIR40相近,其余管电压条件下CNR明显大于FBP和ASIR40.结论 MBIRc、MBIRn和ASIR重建算法有助于提高CTA图像质量,降低辐射剂量.MBIRn降噪设置MBIRNR40噪声低,CNR大,且辐射剂量越小,其优势越明显.

中国医学影像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