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临床医学 >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中国医学影像学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Medical Imaging 중국의학영상학잡지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 主办单位: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研究会
  • 影响因子: 1.37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5-5185
  • 国内刊号: 11-3154/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北京复兴路28号解放军总医院健宾楼1206室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93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编辑部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蔡幼铨 周诚
  • 类 别: 临床医学
期刊荣誉:
  • 扩散加权成像评估结直肠癌区域淋巴结转移预后相关因素分析

    作者:张森;康钰;杜湘珂

    目的:扩散加权成像(DWI)能显著提高对未出现体积增大的转移淋巴结的诊断能力,本研究旨在评估结直肠癌区域淋巴结转移DWI表现是否有助于评估患者的预后,并分析与预后有关的因素。资料与方法47例结直肠癌患者行DWI检查后均行手术治疗,对照术后病理结果,确定区域转移性(DWI阳性)和非转移性(DWI阴性)淋巴结。比较DWI阳性和阴性患者5年无病生存率和整体生存率。评估患者各相关因素与预后的相关性,相关因素包括有无DWI诊断区域淋巴结转移(DWI阳性淋巴结)、DWI阳性大淋巴结的短轴直径和长轴直径、DWI阳性淋巴结的数量。结果47例患者中,DWI诊断区域淋巴结转移10例(21%),DWI阳性表现为淋巴结受侵犯,呈高信号。DWI阴性患者5年无病生存率和整体生存率明显高于DWI阳性患者(P<0.05)。大转移淋巴结的短轴直径与发生远处转移有相关性(AUC=0.77,P<0.05),高准确率为76%时的短轴直径为9 mm。大转移淋巴结的短轴直径、长轴直径与整体生存率有相关性(AUC=0.84、0.75,P<0.05),高准确率为85%时的短轴直径为9 mm,高准确率为76%时的长轴直径为11 mm。DWI阳性大淋巴结短轴直径≤9 mm患者的5年无病生存率和整体生存率高于短轴直径>9 mm患者(P<0.05);长轴直径≤11 mm患者的5年无病生存率和整体生存率高于长轴直径>11 mm患者(P<0.05)。全部DWI阳性淋巴结均被切除的患者5年无病生存率高于DWI阳性淋巴结未被完全切除的患者(P<0.05)。结论 DWI阴性的患者预后更好;在DWI阳性患者中,转移淋巴结较小的患者预后更好。

  • 能谱CT低浓度对比剂佳单能量成像显示胃肠道恶性肿瘤供血动脉的研究

    作者:田士峰;刘爱连;刘静红;陈安良;李烨;刘义军

    目的:探讨能谱CT低浓度对比剂佳单能量成像技术对胃肠道恶性肿瘤供血动脉血管成像质量的影响,以期合理降低对比剂浓度,减少对比剂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资料与方法前瞻性将71例经能谱CT扫描、体重指数>25 kg/m2的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分成两组,高浓度对比剂常规扫描组:33例,对比剂浓度350 mgI/ml;低浓度对比剂能谱成像组:38例,对比剂浓度270 mgI/ml。机器生成动脉期佳单能量图像,比较两组肿瘤细小供血动脉图像的主观质量评分、肿瘤细小动脉CT值、图像噪声、对比噪声比(CNR)及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l)。结果低浓度组佳单能量keV值为51~60 keV。低浓度组肿瘤细小供血动脉图像质量主观评分高于高浓度组(Z=-4.280,P<0.01),2名观察者对两组图像的评价结果一致性很好(Kappa=0.824、0.843,P<0.05)。2名观察者获得两组的肿瘤细小供血动脉的CT值、右侧竖脊肌的CT值、图像噪声与CNR的结果一致性均良好(ICC高浓度组=0.998、0.968、0.959、0.990,ICC低浓度组=0.988、0.981、0.969、0.937)。低浓度组肿瘤细小供血动脉CT值、CNR均高于高浓度组,图像噪声低于高浓度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4.937、4.263、-17.264,P<0.01);两组CTDIvo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278, P>0.05)。结论对于高体重指数患者,能谱CT低浓度对比剂佳单能量成像技术能够提高胃肠道恶性肿瘤供血动脉血管成像的图像质量,且不增加辐射剂量。

  • 左腹膜后巨大非典型嗜铬细胞瘤1例

    作者:张立平

    1病例简介
      男,51岁,以高血压病入院。体格检查:血压170/140 mmHg。实验室检查:尿肾上腺素50.38μg/24 h,尿去甲肾上腺素131.35μg/24 h,尿多巴胺673.82μg/24 h;血肾上腺素1413.65 pg/ml,血去甲肾上腺素4219.21 pg/ml,血多巴胺273.03 pg/ml。超声检查:右侧肾动脉峰值流速0.56 m/s,副肾动脉峰值流速0.50 m/s,左侧肾动脉峰值流速1.33 m/s。脾静脉后方,腹主动脉及左肾门之间,靠近腹腔干及胰尾处见不均质等回声(内可见团状稍高回声及小的无回声),大小约8.6 cm ×8.5 cm×7.8 cm,外形不规则,呈分叶状,边界清,可见纤细包膜回声,后方回声无明显增强或衰减,该包块与左肾及左侧肾上腺分界不清,继发性血管征及肠管越峰征阳性,包块部位受呼吸影响甚微,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示包块内及周边可见丰富彩色血流,脉冲多普勒测及动脉频谱,阻力指数平均约0.65。超声提示左腹膜后巨大囊实性占位,累及左肾及左肾上腺,性质待定;右侧副肾动脉形成,左侧肾动脉流速增快(图1A、B)。MRI示左腹膜后巨大占位,左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待排。CT示左肾上腺区不规则中跨,考虑嗜铬细胞瘤可能。患者行左腹膜后肿瘤切除术。术中所见:左肾脏外肾门处见一肿块,大小约9 cm×8 cm×7 cm,色黄,血供丰富,肿瘤与周围组织界限不清,左肾有2支动脉从肿瘤内部穿过,左肾静脉与肿瘤粘连紧密无法分开。术后送检:肉眼观肿块重约300 g,肿块大小9 cm×8 cm×7 cm,肿瘤组织穿透肾上腺包膜达周围脂肪组织,表面粗糙,境界较清,切面呈灰白、灰红色,实性,质嫩,肿块边缘呈金黄色。病理镜下见肿瘤细胞多形性明显,核分裂象罕见(1~2个/10 HPF),部分区域见坏死,脉管内未见明确瘤栓。免疫组化:肿瘤细胞表达Syn(+++),CgA(++), CD56(++),S100(±),Ki-67(1%+),A103(-);D2-40、CD34显示脉管(图1C)。终诊断:肾上腺非典型嗜铬细胞瘤。

  • 双低能谱CT对活体供肾动脉的术前评估

    作者:曹东兴;程涛;贾鑫鑫;罗英姿

    目的:探讨采用宝石能谱CT低剂量对比剂、低管电压技术肾动脉成像在肾移植供体术前评估中的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对50例活体供肾者于肾移植术前行螺旋CT肾动脉成像,将其随机分为双低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双低组管电压100 kV,对比剂使用威视派克(270 mg/ml);对照组管电压120 kV,对比剂使用碘普罗胺(370 mg/ml)。两组图像的重建均为40%ASiR,其他扫描参数不变。比较两组图像质量评分、肾动脉CT值、对比噪声比(CNR)、噪声、辐射剂量以及对比剂用量。结果2名医师对两组肾动脉图像质量评分的一致性较高(Kappa=0.82)。两组的肾动脉CT值、图像质量整体评分及细节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05、0.07、1.62,P>0.05);两组CNR、噪声及辐射剂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2、-6.95、-2.21,P<0.05);双低组的对比剂用量较对照组降低了27%。结论低浓度对比剂(270 mg/ml)联合低管电压(100 kV)及迭代重建算法在肾动脉CTA中可获得满意的图像,可作为活体肾移植供体术前检查的常规方法。

  • 多层螺旋CT诊断成人肠套叠的价值

    作者:龙腾河;罗焕江;崔慧勤;覃程

    目的:成人肠套叠较少见,且临床症状不典型,较易误诊,本研究旨在探讨成人肠套叠的多层螺旋CT(MSCT)征象,以提高该病的诊断水平。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确诊为成人肠套叠的60例患者的临床和影像资料,观察肠套叠套头部病变、套鞘部肠管、折返部肠管、套入部肠管及卷入的肠系膜脂肪、血管等的CT表现。结果直接征象:套叠头部区肿块的靶征60例,其中单靶征44例、双靶征16例,外形呈肾形征39例、不规则状肿块21例;体部出现双肠管征22例;尾部出现彗星尾征15例,不同方向的“山”字征25例。间接征象:60例均有不同程度的套叠区域肠壁增厚,肠腔内见肠系膜脂肪及血管影45例。伴有肿块旁肠系膜及腹膜后有淋巴结肿大12例,腹水5例,转移瘤7例,其中肝脏转移4例,骨盆成骨性转移2例,多脏器转移1例。合并肾结石1例、输尿管结石3例。结论成人肠套叠具有特征性CT表现,尾部呈现不同方向的“山”字征为特征之一,CT检查对成人肠套叠的临床诊断、治疗有重要指导作用。

  • 低浓度对比剂低管电压在过轻或适中体重患者腹部CT增强扫描中的应用

    作者:马娅琼;黄刚;毛泽庆;周星;王平;李愉

    目的:探讨低浓度对比剂低管电压在过轻或适中体重患者腹部CT增强扫描中应用的可行性,寻找减少腹部CT增强扫描射线剂量及碘摄取量的优方案。资料与方法选取体重指数(BMI)<20 kg/m2的40例过轻患者,随机分为A1组和B1组,每组20例;同时选取20 kg/m2≤BMI<25 kg/m2的40例适中体重患者,随机分为A2组和B2组,每组20例。A1组和A2组采用低浓度对比剂低管电压(威视派克270 mgI/ml,管电压100 kV)行腹部CT增强扫描,B1组和B2组采用常规扫描方案(欧乃派克300 mgI/ml,管电压120 kV)行腹部CT增强扫描。比较4组的对比噪声比(CNR)、图像质量评分和有效射线剂量(ED)。结果 A1组和B1组、A2组和B2组动脉期、门静脉期的CNR及图像质量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539~0.000, P>0.05);B1组动脉期CNR及图像质量评分明显高于A2组和B2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浓度对比剂低管电压扫描方案可以在降低碘摄取量及辐射的同时获得与常规增强扫描同等的腹部图像质量; BMI对肝脏动脉期图像质量影响较大,对门静脉期图像质量影响较小,可考虑在肝脏增强检查协议中选择性降低门静脉期电压以降低辐射。

  • 低管电压结合低剂量对比剂在64层螺旋CT头颈部血管成像中的应用

    作者:王婕妤;乔伟;黎秋菊;孙红彬;孙鹤;邹杰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头颈部血管成像(CTA)低管电压结合低剂量对比剂扫描的可行性,对比低管电压低剂量与常规电压常规剂量对比剂扫描对头颈部血管的显示效果,并评估其对辐射剂量的影响。资料与方法前瞻性选取接受头颈部CTA检查的8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低剂量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管电压120 kV,对比剂用量80 ml;低剂量组管电压80 kV,对比剂用量50 ml。比较两组动脉图像质量及静脉干扰评分、动脉强化CT值、信噪比(SNR)、对比噪声比(CNR)、辐射剂量。结果2名医师对动脉图像质量评分、静脉干扰评分的一致性较高(Kappa=0.782、0.867,P<0.05)。两组动脉图像质量评分、静脉干扰评分、SNR、CN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864~-0.032,t=0.331~1.793, P>0.05)。低剂量组各动脉强化CT值均高于对照组(t=-8.789~1.715,P<0.05)。低剂量组容积CT剂量指数、剂量长度乘积和有效剂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Z=-8.888,t=78.092、78.350,P<0.05)。结论在头颈部CTA检查中采用低管电压结合低剂量对比剂扫描,可以获得较好的图像质量,能够满足临床诊断需要,同时明显降低辐射剂量。

  • 异位甲状腺在CT、MRI、核素平面及SPECT/CT显像的影像特点

    作者:徐枫;江旭峰;陶晓峰;凌华威;马玉波;李彪

    异位甲状腺比较罕见,发病率为1∶100000~300000;在有甲状腺疾病的患者中,发病率为1∶4000~8000[1]。90%的异位甲状腺位于舌根部,其他部位的异位甲状腺更为罕见,与转移淋巴结、颌下腺肿瘤、炎性病变、鳃裂囊肿或肿大淋巴结等的表现相似[2]。无症状且甲状腺功能正常的患者通常仅需观察不需治疗,如合并严重的阻塞性症状、出血、溃疡、囊变或恶变则需要外科干预。影像学手段如超声、核素扫描、CT和MRI是诊断异位甲状腺的常用方法[3-4]。近来国内外研究[5-9]表明,单光子发射型电子计算机断层显像/电子计算机断层显像(SPECT/CT)是诊断异位甲状腺的另一种有效手段。本研究分析异位甲状腺在CT、MRI、核素平面和SPECT/CT显像中的表现,为诊断异位甲状腺提供参考。

  • 成人软腭及鼻咽部多发成熟畸胎瘤1例

    作者:容豫;申运林;刘衡;黄永础;张体江

    1病例简介
      男,36岁,因咽部异物感1年,腹痛半个月入院。体格检查:软腭、悬雍垂向右偏斜,左鼻咽部见乳白色、表面光滑新生物,双下颌下可扪及数个大小不等、质硬的淋巴结,移动度尚可。间接喉镜下见会厌无红肿,梨状窝无积液,双声带活动可,声门关闭良好,未见新生物。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及肿瘤标志物检查均未见异常。影像检查:CT平扫右侧软腭部见一类椭圆形稍低密度结节,直径约13 mm,与悬雍垂分界不清,CT值20~40 HU,增强扫描CT值48~62 HU;鼻咽左侧壁见一等密度结节突向鼻咽腔内,直径约10 mm,CT值约20 HU,其内见斑点状钙化影,增强扫描呈不均匀强化,实性部分CT值约36 HU,鼻咽腔形态变形(图1A~D)。术中可见:左鼻咽部见乳白色、表面光滑的新生物,蒂部位于咽鼓管咽口。右侧软腭部见直径约1 cm乳白色结节状、表面光滑的新生物,部分边界质硬。病理检查:镜下见成熟的胰腺组织、柱状上皮细胞及神经组织等,神经组织内可见砂粒体即钙化斑(图1E、F)。病理诊断:成熟畸胎瘤。

  • 骨显像上颌骨额突浓聚灶随访及CT对照分析

    作者:宋乐;袁慧书;张卫方;张燕燕

    目的:部分肿瘤患者骨显像发现上颌骨额突单发放射性浓聚灶,诊断困难,并且相关研究较少。本文旨在探讨骨显像上颌骨额突放射性浓聚灶的性质及原因,以提高对该病变的认识。资料与方法选择上颌骨额突放射性浓聚但不伴其他骨转移瘤的21例患者,分析骨显像放射性浓聚灶的形态及分布,对比随访骨显像,观察病变有无变化,总结相应CT所见病变的部位、数目、大小、内部密度、边缘等形态学特点。结果21例上颌骨额突浓聚灶累及单侧17例,双侧4例,1例伴其他颅骨病变。14例复查骨显像病变均未见变化,且未见新增病变。12例发现16个放射性浓聚灶,其中15个CT有异常表现,14个位于额突基底部鼻泪管周围。所有病变边界清楚,横截面大径线平均7.1 mm。10个呈均匀磨玻璃密度,5个内部可见更低密度区。结论骨显像上颌骨额突浓聚灶倾向良性病变,CT提示骨纤维异常增生症样病变为导致异常浓聚的原因之一。

  • 甲状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分类诊断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准确性

    作者:候雪琴;范雪;杨凌菲;董建;宋涛

    目的:超声检查是发现甲状腺结节的主要手段,但其判断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准确性较低,本研究探讨甲状腺超声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TI-RADS)分类诊断标准在判断甲状腺结节良恶性中的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且TI-RADS分类为3~5类的168例甲状腺结节患者(251个结节)的临床资料,均行超声检查,与术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计算TI-RADS分类诊断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比较良恶性结节超声征象的差异。结果手术病理诊断甲状腺良性结节94个,恶性结节157个;TI-RADS分类诊断良性结节93个,恶性结节185个;两者诊断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9.6,P<0.01)。 TI-RADS分类诊断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1.2%(144/157)、85.1%(80/94)、89.3%(224/251)、91.2%(144/158)、86.0%(80/93)。甲状腺良恶性结节超声征象表现在纵横比、内部回声、形态、微小钙化和环形钙化等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8.7~121.4,P<0.01)。结论在甲状腺结节的超声检查中,TI-RADS分类诊断标准能较准确地判断结节的良恶性,是术前超声检查一项重要的分类诊断方法,对临床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 高频超声对鳃裂瘘管的诊断价值

    作者:范志娜;吴刚;袁建军;王存丰

    鳃裂瘘管是一种先天性疾病,是胚胎时期鳃器残留组织所形成的发育畸形,其发病率极低。鳃裂瘘管多源于第二鳃裂发育畸形,源于第一、三、四鳃裂者较少,且超声检查容易造成误诊或漏诊。本研究回顾性分析23例鳃裂瘘管患者的超声图像特征,旨在提高超声检查对鳃裂瘘管的诊断准确性。

  • 更年期慢性下腰痛女性椎体骨密度与Modic改变的相关性

    作者:谷学智;陈兴灿;刘淼;何东;赵才勇;王海涛

    目的:既往文献报道女性Modic改变的发生率高于男性,推测可能与更年期女性体内激素水平改变导致骨质疏松等因素有关。本文对更年期慢性下腰痛女性椎体骨密度与腰椎MRI上Modic改变的相关性进行研究,探讨椎体骨密度在Modic改变中的意义。资料与方法选择慢性下腰痛更年期女性205例,行椎体骨密度测定及腰椎MRI检查,测定椎体骨量并观察影像学资料。将所有患者根据其骨量水平分为骨量正常组(128例)、骨量减少组(58例)及骨质疏松组(19例)。比较3组Modic改变的发生率,分析椎体骨密度与Modic改变的关系。结果205例患者中,骨量正常128例, Modic改变44例(I型19例,II型22例,III型3例),发生率为34.4%;骨量减少58例,Modic改变34例(I型15例,II型17例,III型2例),发生率为58.6%;骨质疏松19例,Modic改变15例(I型6例,II型7例,III型2例),发生率为78.9%。3组间Modic改变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995, P<0.05)。Pearson列联系数C=0.29<0.40。骨量减少组、骨质疏松组Modic改变发生率均高于骨量正常组(χ2=9.636、13.680,P<0.01),骨量减少组与骨质疏松组间Modic改变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555,P>0.05)。结论更年期慢性下腰痛女性椎体骨密度与Modic改变有相关性。Modic改变的发生率随着椎体骨密度的减低而升高,但其关联性较弱,Modic改变的发生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除椎体骨密度外还受其他因素的影响。

  • 腰椎骨髓脂肪含量与年龄、性别、体重指数及腰围的相关性

    作者:张晓东;赵文吉;胡少勇;陈焱君;郝帅;李勉文;岑黄;赵静;李绍林

    目的:通过分析腰椎骨髓脂肪含量与年龄、性别、体重指数(BMI)及腰围的相关性,探讨骨髓脂肪含量的体质特点,以加深对骨质疏松发生规律的认识。资料与方法纳入健康志愿者或慢性腰腿痛患者144例,测量其身高、体重、腰围,并计算BMI。采用单体素点分辨波谱法对L3椎体进行波谱采集,以1.3 ppm波峰为三酰甘油峰,水峰位于4.67 ppm,计算脂水比与脂肪比例。比较不同性别、年龄、BMI、腰围组间L3椎体脂水比、脂肪比例的差异。分析年龄与L3椎体脂水比及脂肪比例的相关性。结果男、女L3椎体脂水比、脂肪比例总平均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67、-0.993,P>0.05)。不同年龄段患者L3椎体脂水比、脂肪比例的总平均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723、5.478,P<0.05)。女性61~70岁组L3椎体脂水比、脂肪比例均明显高于20~30岁、31~40岁、41~50岁、51~60岁组(P<0.05),女性L3椎体脂肪比例20~30岁组低于>70岁组(P<0.05)。61~70岁组男女脂水比总平均值均明显高于20~30岁、31~40岁、41~50岁、51~60岁组(P<0.05)。20~30岁组男女脂肪比例总平均值均低于31~40岁、41~50岁、51~60岁、61~70岁、>70岁组(P<0.05),61~70岁组与31~40岁、41~50岁、51~60岁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BMI及男性和女性不同腰围组间L3椎体脂水比及脂肪比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与L3椎体脂肪比例呈正相关(r=0.321, P<0.05)。结论腰椎骨质脂肪含量与患者年龄相关,与性别、BMI、腰围均无关。

  • T2 mapping对腰椎间盘退行性变的定量研究

    作者:张啸波;孙维荣;张肖;杜鹏;何晓锋;张欣;肖越勇

    目的:基于T2WI的Pifrrmann得分仅能对椎间盘进行定性评价,极易受到周围环境和成像参数的影响,本研究拟通过3.0T MRI T2 mapping序列对腰椎间盘退行性变进行定量评估,为腰椎间盘退行性变的准确诊断提供一定的依据。资料与方法对53例腰痛患者(265个腰椎间盘)行T1FSE、T2FSE及T2 mapping序列扫描,分析扫描图像并按照Pifrrmann得分进行分级,计算并比较各椎间盘T2弛豫时间的差异,分析椎间盘T2弛豫时间的相关性。结果265个椎间盘中,Pifrrmann I级5个(1.9%),Pifrrmann II级153个(57.7%),Pifrrmann III级86个(32.3%), Pifrrmann IV级20个(7.5%),Pifrrmann V级1个(0.38%)。前纤维环各Pifrrmann分级的T2弛豫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后纤维环各Pifrrmann分级的T2弛豫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纤维环Pifrrmann II~IV级的T2弛豫时间短于后纤维环,Pifrrmann I级的T2弛豫时间显著高于后纤维环(P<0.05)。髓核Pifrrmann I~IV级的T2弛豫时间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髓核各分区(ROI2/ROI3、ROI3/ROI4、ROI2/ROI4)的T2弛豫时间呈显著正相关(r=0.86、0.76、0.63,P<0.05),前纤维环与后纤维环的T2弛豫时间无显著相关(r=0.09,P<0.05),髓核T2弛豫时间与椎间盘Pifrrmann分级呈显著负相关( r=-0.78,P<0.05)。结论 MR T2 mapping能对腰椎间盘进行T2弛豫时间定量评估,且与其退变等级显著相关。

  • 骨科内植物植入术后局部软组织病变的超声应用价值

    作者:袁宇;高金妹;郭林;谷超

    目的:骨科手术后,进行CT或MRI检查时金属内植物的伪影常严重影响图像质量,局部软组织病变显示受限,本研究旨在探讨金属内植物植入术后超声检查对局部软组织病变的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对70例各种骨科金属内植物植入术后手术区域进行超声检查,记录包括病灶的形态、大小、内部回声、边缘情况、有无包膜及钙化、血流情况等声像图特征。回顾性分析纳入患者的临床资料以及X线平片、CT、MRI检查的影像学资料,比较超声检查与其他影像检查的敏感度。结果超声检查诊断血肿20例,脓肿5例,假性动脉瘤5例,骨化性肌炎3例,骨肿瘤复发15例,周围神经损伤12例。超声诊断对内植物植入术后周围软组织病变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89.4%、75.0%、88.6%,明显高于X线、CT、MRI检查(χ2=78.642、46.596、61.371,P<0.01)。血肿为边界清楚、内部回声均匀的低至无回声区。脓肿为囊实性混合回声,囊腔内脓液点状回声可浮动,彩色多普勒显像示中心区无血流信号。假性动脉瘤表现为动脉周围囊性包块,囊内血流旋转流动,颈部可探及典型的双期双向频谱信号。骨化性肌炎表现为肌肉内出现不规则的强回声伴声影。骨肿瘤复发时可见低回声软组织肿块,肿块内多可探及血流信号,出现虫蚀样骨质破坏。外周神经损伤时可致神经肿胀增粗、回声减低。结论超声检查在对金属内植物植入术后的软组织等结构观察中有较高的准确性,可作为首选方法。

  • 难治性高血压患者肾动脉狭窄的患病率及风险因素分析

    作者:庞宁东;谢春明;杨敏玲;冯对平;陈毅

    目的:分析难治性高血压患者的独立预测危险因素,有效地对难治性高血压进行筛选和治疗。资料与方法对142例难治性高血压患者进行肾动脉造影,分析肾动脉狭窄(RAS)的患病率,同时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其危险因素。结果142例难治性高血压患者经肾动脉造影检查出38例RAS,检出率为26.8%。经单因素分析筛选出糖尿病、外周血管疾病及冠心病是RAS的危险因素(P<0.05、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外周血管疾病是RAS的独立预测危险因素(OR=5.011,95%CI:2.17~8.93,P<0.001),而糖尿病和冠心病不是RAS的独立预测危险因素。结论外周血管疾病是难治性高血压伴RAS的独立预测因素,可以作为难治性高血压患者肾动脉造影或肾动脉支架成形术的筛选指标。

  • 冠状动脉追踪冻结技术与不同扇区重建对改善冠状动脉图像质量效果的对比研究

    作者:马海婷;古丽娜·阿扎提;刘文亚;邢艳;肖虎

    目的:比较宝石CT冠状动脉追踪冻结技术(SSF)与不同扇区重建对CT冠状动脉造影(CCTA)图像质量及可判读性的改善。资料与方法60例可疑冠心病患者根据心率进行分组,25例心率≤65次/分患者行宝石CT前瞻性心电门控扫描,比较75%期相时SSF算法和标准算法(STD)重建的CCTA图像质量及其可判读性;35例心率>65次/分者行宝石CT回顾性心电门控扫描,比较45%及75%期相时SSF算法和STD算法重建的CCTA图像质量及其可判读性;分别基于冠状动脉节段、冠状动脉分支及冠状动脉整体水平进行评分。结果①25例前瞻性心电门控扫描患者SSF算法重建图像的可判读性在每支血管的每个段水平高于STD算法重建图像[96.3%(341/354)与90.7%(321/354),P<0.01];每位受试者及前降支、回旋支、右冠状动脉每支血管评分,SSF评分高于STD评分(P<0.01、P<0.001);左主干两种算法图像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35例回顾性心电门控扫描患者,45%期相时SSF重建图像的可判读性在整体水平、分支水平及节段水平均高于单扇区及双扇区重建图像(P<0.01、P<0.001);而在75%期相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整体水平,SSF重建图像在45%及75%期相时的图像质量评分均高于单扇区及双扇区重建图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在分支水平,左主干在45%期相时评分在3种重建方法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01);而在75%期相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前降支、回旋支、右冠状动脉45%及75%期相时的图像质量评分在3种重建方法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01)。结论 SSF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前瞻性和回顾性心电门控下CCTA图像质量及其可判读性,尤其对图像质量的提高更为明显。

  • DSA减影与非减影容积重建对颅内动脉瘤显示的比较研究

    作者:杨显存;葛彦彦;孙有伟;于斌超;刘强

    目的:比较DSA减影与非减影容积重建技术在颅内动脉瘤介入诊疗中的应用价值,探讨两种重建技术的特点,为临床应用提供更好的重建方式。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7例脑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及19例动脉瘤介入栓塞术后随访患者,均行旋转脑血管造影检查,分别采用非减影、DSA减影两种方式进行三维容积重建,比较两种重建技术对动脉瘤检出情况、图像质量及动脉瘤介入栓塞术后随访结果。结果27例采用三维数字血管造影(3D-DA)的SAH患者检出动脉瘤33枚,假阳性2例;3D-DSA检出动脉瘤33枚,无假阳性病例,两者对动脉瘤的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943,P>0.05),三维重建图像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445, P>0.05)。19例动脉瘤介入术后患者,3D-DA检出瘤体残留3例,3D-DSA检出瘤体残留10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729,P<0.05)。结论在颅内动脉瘤的介入诊疗中,3D-DA、3D-DSA均可以很好地检出动脉瘤并提供较好的图像质量;在判断动脉瘤的栓塞程度及介入术后随访中,3D-DSA能显示更多细小的血管信息,对术后残留动脉瘤的检测具有更多的优势。

  • 基于MRI脑肿瘤的滤波方法与分割技术对比研究

    作者:周子又;刘奇;任静

    目的:探讨不同滤波方法和分割算法对MRI脑肿瘤图像分割精度的影响,寻找适合脑部胶质瘤MRI图像的滤波方法和分割算法。资料与方法通过MATLAB编程,分别使用非局部均值滤波、中值滤波、各向异性滤波和改进均值漂移分割、模糊C均值分割、分水岭分割算法对39幅脑肿瘤图像进行分割,其中39幅图像为39例不同患者的胶质瘤图像。以医师手动分割结果作为“金标准”,评价不同方法分割精度。结果非局部均值滤波信噪比为7.9243,中值滤波信噪比为6.2160,各向异性滤波信噪比为6.5426;改进均值漂移分割算法精确度为92.31%,模糊C均值分割精确度为88.03%,分水岭分割精确度为84.93%。结论各种滤波方法和分割算法中非局部均值滤波效果优于中值滤波和各向异性滤波,改进均值漂移算法分割精度高于分水岭算法和模糊C均值算法,精确度高达92.31%。

  •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稿约

    作者:

    关键词: 中国 医学
  • 基于MIMI模体对Truebeam加速器影像系统的质量保证

    作者:张基永;吴丽丽;林珠;彭逊

    目的:通过MIMI模体对Truebeam加速器影像系统进行常规的质量保证,验证Truebeam加速器影像验证系统几何中心及治疗床移床的准确性。资料与方法将MIMI模体通过CT扫描得到其参考图像,并将参考图像传至治疗计划系统,制作简单的影像验证计划,然后将MIMI模体摆位到加速器上分别执行MV曝光、KV曝光和锥形束CT扫描,将曝光和扫描后得到的影像分别与其参考图像进行配准,得出影像系统的几何位置误差。结果通过持续6个月的测量验证,Truebeam加速器影像系统几何中心各方向上误差和治疗床移床误差均值未超过1 mm,测量验证的稳定性也比较满意。根据美国医学物理学家协会第142号报告的建议,开展立体定向放射治疗手术和体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的加速器影像系统几何中心误差和治疗床移床误差应小于1 mm。结论 Truebeam加速器影像系统的几何中心及治疗床的移床精度安全可靠,建议Truebeam加速器影像系统几何中心及治疗床移床误差的质量保证可以每月进行一次测量验证,不需要每周都进行测量验证。

中国医学影像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