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补骨脂水煎液在大鼠体内组织分布的研究

    作者:修彦凤;施贝;潘凌云;王靖;张丹

    采用先进的技术手段阐明中药的归经理论是中医药理论研究中的重要部分.该文采用现代药物动力学的方法,考察了补骨脂中补骨脂素和异补骨脂素在大鼠体内组织分布的特性,为探讨中药的归经理论提供了研究思路和实验依据.该文一次性灌胃给予大鼠补骨脂水煎液,采用HPLC测定不同时间大鼠体内心、肝、脾、肺、肾、脑和睾丸等组织中的补骨脂素和异补骨脂素的浓度,应用DAS 2.0软件计算药动学参数.研究结果表明,补骨脂素和异补骨脂素在大鼠体内不同组织中的HPLC方法学考察指标符合生物样品测定要求,2种成分在心、肝、脾、肺、肾、脑和睾丸中均有分布,AUC0t分别为肝>肺≈肾>心>脑>脾>睾丸、肝>肾>肺>心>脑≈脾>睾丸,肝、肾和肺中2种成分的AUC0-l与其他组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2种成分在各个组织中的平均滞留时间为10 h左右,补骨脂水煎液中补骨脂素和异补骨脂素对肝、肾和肺有较强的靶向选择性.

  • 艾片经静脉和鼻腔给药的小鼠组织分布研究

    作者:赵静宜;杜守颖;陆洋;武慧超;李慧云

    目的:建立艾片中的主要成分龙脑在小鼠组织中含量测定的GC-FID法,并进行艾片静脉和鼻腔给药的小鼠组织分布研究.方法:小鼠给予30.0 mg· kg-1艾片,在给药后1,3,5,10,20,30,60,90,120 min脱颈椎处死小鼠,迅速分离出小鼠全脑、心、肝、脾、肺、肾,匀浆后以十八烷为内标,乙酸乙酯萃取,GC测定各组织中龙脑浓度.结果:龙脑浓度线性关系良好;萃取回收率、日内和日间精密度、稳定性均符合生物样品的分析要求.艾片给药后分布于大部分组织,在心、脑、肾中的分布较多,在肝、脾、肺中含量较少.结论:建立的GC-FID法适用于组织中龙脑的含量测定及组织分布研究.小鼠静脉和鼻腔给予艾片后在血流丰富的组织中含量较高.在鼻腔给药中,脑的相对靶向系数和靶向效率均是大的.

  • 131I-BDI-1在荷人膀胱癌裸鼠体内的生物分布研究及辐射剂量评估

    作者:郝攀;张春丽;闫平;杜延荣;王荣福;马超;陈雪琪;姚宁;孙宏伟

    目的 探讨131I-BDI-1在荷人膀胱癌裸鼠模型中的体内生物分布和对肿瘤的靶向定位性能以及其生物安全性,并由此估算131I-BDI-1在人体内主要脏器的内照射吸收剂量和人体有效剂量.方法 通过氯胺-T法用131I溶液直接标记抗人膀胱癌单克隆抗体BDI-1,制备131I-BDI-1,荷人膀胱癌EJ细胞裸鼠尾静脉注射222kBq 131I-BDI-1后,于不同时刻处死动物,取感兴趣器官和组织,称重并测量放射性计数,计算131I-BDI-1在荷瘤裸鼠中的标准摄取值和靶/非靶组织比值.利用标准的MIRD数据表计算人体的%ID/g,通过MIRDOSE3.1软件估算131 I-BDI-1对人体各个器官的辐射吸收剂量及有效剂量.结果 生物分布数据示131I-BDI-1血液清除缓慢,肿瘤部位放射性明显持续滞留,除血液外,具有较高的靶/非靶组织比值.131I-BDI-1人体内照射的有效剂量为1.46×10-2 mGy/MBq.结论 131I-BDI-1对肿瘤有良好的靶向性,有望成为一种新型的针对人膀胱癌肿瘤的诊治药物,其辐射吸收剂量较低,作为肿瘤治疗药物是安全的.

  • 一氧化氮和白介素对钙黏附蛋白在人子宫内膜的影响

    作者:刘芸;邢福祺

    钙粘附蛋白(cadherin)是钙依赖的粘附分子家族,其成员在人体组织分布广泛,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其在生理、病理过程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其在子宫内膜的表达与胚胎着床有密切关系.为探讨一氧化氮(NO)及炎性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IL-1)是否参与了E-cadherin在人子宫内膜表达的调节,本研究采用原代培养人分泌中期子宫内膜腺上皮细胞,探讨NO及IL-1对E-cadherin表达的调节作用.

  • 肽转运载体的分子特征及其分布

    作者:韩飞;乐国伟;施用晖

    动物体内的肽转运载体目前发现的至少有五种,其中研究为广泛的是PepT1和PepT2.PepT1和PepT2都是依质子的寡肽转运载体(POT)家族的成员.PepT1是低亲和力/高容量的肽载体,PepT2是高亲和力/低容量的肽载体.PepT1主要在消化道中表达,在肾脏中也有微弱的表达;PepT2主要在肾脏中表达.这些肽载体的分子结构特征主要有:(1)有12个假想的穿膜区,在9区和10区之间有一大的胞外环,且所有穿膜区内的序列都高度保守,胞外环上的序列保守的很少;(2)被编码的蛋白上有多个N-糖基化和蛋白激酶的识别位点,它们可能参与肽转运的调控;(3)PepT1上的His-57和PepT2上的His-87是关键的组氨酸残基,它们可能是转运蛋白发挥吸收功能时关键的结合位点;(4)不同动物肽转运蛋白的氨基酸范围在707到729之间,且不同动物相同器官肽转运载体的同源性高(大约80%),同种动物不同器官肽转运载体的同源性低(大约50%).了解肽载体的分子特征和组织分布,可以更好地理解肽吸收的分子机制并有利于肽类药物的研发.

  • 生长抑素及其受体

    作者:刘燕强;辛天蓉;任自立

    生长抑素(somatostatin,SRIF)初从下丘脑分离提取,被认为具有抑制垂体生长素释放的作用(Brazeau等.1973).后来发现SRIF不仅由下丘脑产生,而且整个中枢神经系统及很多外周组织中都有产生.与其广泛的组织分布相适应,SRIF通过5个亚型的受体家族作用于不同的靶而产生广泛的生理作用.SRIF有两种主要的天然生物活性产物SRIF14和SRIF28,其中SRIF14是首先发现于下丘脑中的活性物质,而SRIF28则是SRIF14在N-端的延长,与SRIF14为同源基因.这两种肽在不同的SRIF细胞中含量不同,都可作为神经递质、旁分泌和自分泌的调质或通过循环调节各种生理活动如细胞分泌、细胞吸收(Reichlin.1983,Patel等.1992)、免疫反应[1]等.近年从大脑中发现了与SRIF有11个相同的氨基酸残基的皮质抑素(cortistatin,CST),因为它通过SRIF受体介导生理活动,被认为是SRIF受体的内源性配体,但它的分布和生理作用(神经抑制和调节睡眠)都局限于大脑(de Lecea.1996).现在认为SRIF对许多疾病如肿瘤、炎症、糖尿病、癫痫、早老性痴呆、帕金森病、亨廷顿舞蹈病以及艾滋病的发生、发展以及防治具有重要的意义[2-5].

  • 生物活性多肽结构和功能的多样性

    作者:齐永芬;唐朝枢

    活性多肽是一组氨基酸以肽链连接而形成的具有生物学效应的化合物,具有分子量小(相对分子质量一般小于10000)、结构简单、组织分布广泛、生物效应多样、合成与代谢迅速和免疫原性低等特点,是心血管自稳态调节的重要成分,其功能紊乱具有重要的发病学意义.以这些活性分子为靶点的治疗,如Ca2通道阻滞剂、β受体拮抗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等在临床应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1].近年发现活性多肽前体在机体内可产生多种生物学效应相同或不同的小分子片段,同一分子作用于不同类型受体之间所产生不同生物学效应,是具有多种生物学效应的调节肽.

  • 携带肝细胞生长因子基因重组质粒在大鼠体内的组织分布研究

    作者:杨月峰;王荣亮;刘银霞;王华;毕建进;张庆林;吴祖泽;王立生

    目的 研究携带肝细胞生长因子基因的重组质粒(pUDKH)经肌肉注射给药后在大鼠体内的组织分布及其与大鼠基因组DNA的整合情况.方法 二级Wistar大鼠雌雄各20只,按体重和取样时间的不同随机分为12h、24 h、3 d、7 d、14d、21 d的各实验组(给予pUDKH,2.0mg/kg)和注射后3 d取样的对照组(给予PBS,200μl/只),依次将各组大鼠摘眼球取血后脱臼处死,按脑、心、肺、胸腺、肝、肠系膜淋巴结(MLN)、脾、肾、生殖腺、左腿肌肉、右腿肌肉的顺序取样.经典酚,氯仿抽提法提取各组织总DNA,应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其浓度和纯度,PCR方法检测其中的β肌动蛋白基因;巢式PCR检测各组织总DNA中pUDKH的分布情况;ApaL I酶切分离pUDKH分布阳性各组织中的pUDKHDNA和基因组DNA,巢式PCR检测pUDKH DNA与基因组DNA的整合情况.结果 各组织总DNA浓度与纯度均符合实验需要,并适于采用PCR或巢式PCR方法进行体内组织分布及基因组DNA整合情况检测.巢式PCR检测显示,在各时间点的右腿肌肉与外周血、注射后3和7 d的肝脏、3和14 d的生殖腺、7 d的胸腺、7和14 d的MLN与左腿肌肉等组织中pUDKH分布均呈阳性,而在各时间点的脑、心、肺、脾、肾等组织中pUDKH分布均呈阴性.pUDKH分布阳性的各组织中均未检测到pUDKH DNA与基因组DNA的整合.结论 pUDKH经肌肉注射给药后,在各时间点大鼠体内各组织中呈现不同的分布谱.在pUDKH分布阳性的各组织中,pUDKH DNA与基因组DNA发生随机整合的概率较低.

  • 单克隆抗体电荷异构体分离方法优化

    作者:程洪杰;马珂;秦国宏;张道平;张弢;王旻

    单克隆抗体是复杂的四聚体糖蛋白,常呈现微观不均一性,即“异质性”,包括电荷、疏水、形态等相关的异构体[1]。这些异构体可能来自于抗体分子复杂的生物合成途径,如细胞系及培养工艺[2],也可能来自于纯化、制剂等制造过程以及贮存过程的任何阶段[1]。其中由于抗体分子所带电荷差异造成的异质性称为电荷异构体,一般分为酸性异构体和碱性异构体,产生原因主要与翻译后修饰有关。电荷异构体宏观表现为在等电聚焦电泳图上出现弥散或多个条带;离子交换色谱图主峰前后出现小峰。由于这些异构体可能会影响抗体的稳定性、药效、免疫原性或药代动力学,特征性地识别和分离电荷异构体是至关重要的。基因泰克公司曾对上市抗体及临床前抗体药物关于电荷变化产生的药效、药代等方面的影响做过一个总结,结果表明:①当电荷变异超过一个 pH单位时,会影响药物的组织分布及药代动力学;②增加正电荷,会提高药物的组织停滞,降低血液清除;③降低正电荷,会减少药物的组织停滞,提高药物的全身清除[3]。因而分离电荷异构体,得到均一性质的抗体是一个关键的挑战,尤其在生物类似物开发过程中应尽可能控制异构体含量与原研药保持一致。

  • survivin与肿瘤细胞凋亡

    作者:王孝养;张珍祥

    凋亡抑制蛋白(inhibitor of apoptosis protein,IAP)是抑制细胞凋亡的重要成分.survivin 是近新发现的一种IAP家族成员之一.有证据表明,survivin在大多数肿瘤中有表达,但在成人终末分化组织一般不表达或低表达.本文对survivin的结构和功能、组织分布、抗凋亡的机制,以及与对恶性肿瘤诊治的价值作一综述.

  • 组织原位记忆T细胞的研究进展

    作者:刘璐;刘爱平;杨瑜;张晓燕

    黏膜部位是诸多病原体入侵的门户,近些年来新发的传染病大部分都是通过黏膜部位传播,如人类免疫缺陷病毒Ⅰ型(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1)、流感等。面对各种外来病原体的不断入侵,免疫系统在黏膜部位也采取了多样的抵御措施[1],如分泌防御素、黏蛋白以及趋化抗原特异性免疫记忆细胞的归巢[2]。在黏膜部位诱导抗原特异性的免疫记忆是近些年来黏膜免疫的重要目标。记忆T细胞是免疫记忆的主要载体之一,其形成经历了抗原特异性克隆的增殖、收缩和记忆3个时相,只有少数细胞终成为长效记忆性T细胞。与初始T细胞相比,记忆T细胞活化阈值很低,不需要专职抗原提呈细胞的协助;其维持与效应T细胞不同,不需要抗原的持续存在[3]。根据能否产生速发性效应功能以及归巢受体的表达,可将记忆性CD8+T 细胞分为两群:中心记忆 T 细胞( central memory T cell, TCM )和效应记忆 T 细胞( effector memory T cell, TEM )。 TCM(表达CCR7和 CD62L分子),主要分布于淋巴结和脾,介导反应性记忆,再次接触抗原时迅速增殖,不直接行使效应功能;而TEM不表达归巢到淋巴结的分子CCR7和CD62L,主要存在于脾和淋巴组织以外的器官和组织[4],不断参与周身循环[5],可迁移至外周炎症组织显示速发性效应功能,增殖能力较低,介导保护性记忆。目前大部分对于记忆T细胞的理解主要是来源于对位于血液循环以及淋巴组织中的T细胞的研究。近年研究发现一种分化更为完全的记忆T细胞,因其长期存在于病原体感染过的组织部位而被命名为组织原位记忆T细胞( tissue-resident memory T cells , TRM )。 TRM不参与血液循环以及淋巴循环[4],在感染早期建立,其维持不需要外周循环中的TEM以及TCM的补充,并且为局部组织提供免疫保护。与TEM相比其在表型、功能特征以及组织分布上具有较大的异质性。实验表明这群定居在外周组织中的记忆T细胞在对抗局部感染的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本文将就TRM的发现、定位、功能以及诱导与维持机制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HLA-G 与免疫耐受

    作者:许惠惠;林爱芬;颜卫华

    人类白细胞抗原-G( human leukocyte antigen G , HLA-G)属于非经典的HLAⅠ类分子,其基因多态性、组织分布、结构及生物学功能等方面与经典的HLAⅠ类抗原显著不同。生理情况下, HLA-G抗原主要表达在绒毛外滋养层细胞、成人胸腺髓质、角膜等组织细胞。病理情况下, HLA-G能在多种肿瘤、器官移植物、炎性疾病和病毒感染等组织细胞中诱导性表达[1]。 HLA-G通过与免疫细胞上的抑制性受体( KIR2DL4、ILT2、ILT4)相互作用直接发挥免疫抑制功能,如抑制NK细胞和CTL介导的细胞杀伤活性,抑制B 细胞分化和DC 细胞成熟等。此外, HLA-G可诱导产生多种调节性细胞( Treg、Tr1细胞、DC-10等)及细胞因子( IL-10、TNF-α、IFN-γ等)发挥长效免疫抑制效应[2]。本文就HLA-G在免疫耐受机制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氨基硅烷化超顺磁纳米颗粒的制备及其在小鼠体内的分布

    作者:贺娟;邓均;郑峻松;黄辉;方立超;李艳;程平;蒋丽莉;张楠;李兆刚;彭思洋

    目的:制备氨基硅烷化的超顺磁纳米颗粒(superparamagnetic iron oxide nanoparticles,SPION),并检测其物理性质以及在小鼠体内的自然分布,从而探讨该系统在小鼠体内分布的规律.材料和方法:共沉淀一步法制备葡聚糖外包的四氧化三铁纳米颗粒,然后在通氮、60℃、强力机械搅拌的条件下加入AEAPS,得到氨基硅烷化的SPION.采用透射电镜测量其大小及分布,用气相色谱法检测AEAPS与葡聚糖-SPION的结合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研究其在小鼠体内的分布情况.结果:所得样品核心为四氧化三铁晶体,核心粒径不超过25nm,氨基硅烷化超顺磁性纳米颗粒直径不超过30nm,AEAPS与葡聚糖-SPION的结合率为91.15%,自然状态下经尾静脉给药后氨基硅烷化超顺磁性纳米颗粒主要被肝脏和脾脏摄取,但不被肾脏摄取.结论:制备的样品具有粒径小,分散性好,超顺磁性等优点,同时可以经血液循环系统到达肝脏、脾脏、心脏、肺.

  • Leptin mRNA表达的组织分布及在大鼠急性肠道损伤中的变化

    作者:林季;颜光涛;高晓宁;廖杰;王录焕;郝秀华

    目的:探讨leptin在急性炎症反应中的作用.方法:采集正常大鼠下丘脑、肺、肝、脾、胃、十二指肠、肾、附睾脂肪垫、睾丸等重要脏器标本,以RT-PCR法检测leptin mRNA表达的组织分布:并建立大鼠盲肠结扎穿孔模型,设立假手术组(A)和脂肪乳组(B)、单纯损伤组(C)、雌二醇组(D)、胰岛素组(E)等实验组,采用RT-PCR检测脂肪、肝及肺内leptin mRNA表达的变化.结果:正常大鼠的上述9种重要脏器内均有leptin mRNA表达,肾脏内含量高而睾丸内含量低.大鼠盲肠结扎穿孔12 h后,与A组leptin mRNA表达水平相比,其在B组脂肪内表达显著增高而在肝、肺内表达显著降低,在c组肝内表达无显著差异而在脂肪、肺内表达显著降低,在D组肺内表达显著增高而在脂肪、肝内表达显著降低,在E组肺内表达无显著差异而在脂肪、肝内表达显著降低.脂肪乳对leptin mRNA表达的影响具有中枢分泌组织(脂肪)内诱导而外周脏器内抑制的双向模式.结论:Leptin mRNA表达水平在干预急性肠道损伤后能量代谢和神经-内分泌功能时发生敏感变化,提示leptin可能作为一种核心保护因子促进内环境的稳定.

  • 筛选与克隆肝再生增强因子结合蛋白的基因

    作者:王琳;李克;成军;陆荫英;王刚;刘妍;钟彦伟;段惠娟;洪源

    目的:人肝再生增强因子(augmenter of liver regeneration,ALR)是一种蛋白质,组织分布比较广泛,功能多样,在肝脏再生过程起一定的作用,但是其对于再生作用的机制还不清楚,采用酵母双杂交体系寻找与ALR相互作用的肝细胞蛋白,探讨ALR的生物功能.方法:应用酵母双杂交系统3,构建ALR诱饵质粒,转化酵母AH109,与含人肝细胞cDNA文库质粒的酵母Y187进行配合,于涂有x-α-gal营养缺陷型培养基(SD/-Trp-Leu-His-Ade)上筛选生长.挑选蓝色克隆,提取此酵母克隆的质粒转化大肠杆菌提取质粒DNA后进行测序,然后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筛选出36个与ALR特异性相互作用的克隆,其中14个为金属硫蛋白,12个为人血清白蛋白,3个为硒蛋白P,1个是与GenBank中基因组数据库hgts中DNA序列(AC099651)高度同源的未知功能基因.结论:初步克隆了与ALR肝结合蛋白基因,根据所克隆到的基因,对以后研究ALR的功能有一定的提示作用;为以后研究这些能与ALR相互作用的基因在肝细胞中的生理功能奠定了基础.

  • 脂肪酸结合蛋白研究进展

    作者:冯爱娟;陈东风

    脂肪酸结合蛋白(fatty acid binding proteins FABPs)是一组低分子量(14-15 KD左右)结合长链脂肪酸的胞质蛋白,FABPs分布于哺乳动物的心肌、小肠、肝脏、脂肪组织、脑、表皮等组织细胞中.FABPs以其在组织中的分布而命名,包括心肌型(H-FABP)、小肠型(I-FABP)、肝脏型(L-FABP)、脂肪细胞型(A-FABP)、脑细胞型(B-FABP)、肾脏型(K-FABP)、骨骼肌型(S-FABP)、牛皮癣相关型(PA-FABP)及表皮型(E-FABP)等9种类型,具有组织特异性,在同一细胞中可分布多种FABPs.文献报道在长链脂肪骏的摄取、转运及代谢调节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对其组织分布、结构特性及脂肪酸的转运功能作一简要综述.

  • 肽转运载体的分子特征

    作者:韩飞;施用晖;乐国伟;王立宽

    动物体内的肽转运载体主要有两种,PepT1和PepT2.PepT1主要是肠肽转运载体,PepT2主要是肾脏肽转运载体.肽载体的分子结构特征主要有:(1)有12个假想的穿膜区,在9区和10区之间有一大的胞外环,且所有穿膜区内的序列都高度保留,胞外环上的序列保留的很少;(2)被编码的蛋白上有多个N-糖基化和蛋白激酶的识别位点,他们可能参与肽转运的调控;(3)PepT1上的His-57和PepT2上的His-87是关键的组氨酸残基,他们可能是转运蛋白发挥吸收功能时关键的结合位点;(4)不同动物肽转运蛋白的氨基酸范围在707到729之间,且不同动物相同器官肽转运载体的同源性高(大约80%),同种动物不同器官肽转运载体的同源性低(大约50%).了解肽载体的分子特征和组织分布,可以更好地理解肽吸收的分子机制并有利于今后肽类药物的研发.

  • 凋亡蛋白抑制剂家族研究进展

    作者:都昌胡;徐军

    凋亡蛋白抑制剂(inhibitot of apoptosis proteins,IAps)编码一组结构相关的蛋白,该家族成员不仅可以抑制细胞凋亡,而且参与多种似无关联的生物学功能,如调节细胞周期和细胞分裂等.迄今为止,在人体新发现的IAPs家族有8个成员,分别是HIAP-1、HIAP-2、xIAP、ML-IAP、Survivin和ILP-2/Ts-IAP、NAIP、BRUCE/apollon等.本文对现有的IAPs家族成员的结构特征和功能作一总结,尤其对Survivin的分子构成、功能、作用机制、组织分布、表达特点、生物学特性以及与肿瘤治疗相关的研究进展方面进行重点综述.

  • 异烟肼对氯法齐明在小鼠体内组织分布和蓄积的影响

    作者:陆宇;郑梅琴;王彬;赵伟杰;付雷;李芃;梁博文;初乃惠

    目的 研究异烟肼对氯法齐明在小鼠体内组织分布和蓄积的影响.方法 70只昆明种小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氯法齐明单次给药组、异烟肼与氯法齐明联合单次给药组、氯法齐明连续给药组及异烟肼与氯法齐明联合连续给药组,单次给药组每组15只,连续给药组每组20只.给药剂量为氯法齐明13 mg/kg、异烟肼25 mg/kg,配成0.2 ml溶液灌胃.连续给药组每日给药1次,2个月后停药.单次给药组分别于给药后1、5和24 h,连续给药组分别于给药第30天和第60天以及停药第30天和第60天的次日,各时间点每次分别将每组5只小鼠及3只不给药小鼠摘眼球取血,解剖取其肝、脾、肺、肾、脂肪、小肠、皮肤等组织.组织匀浆处理,血浆样品乙腈沉淀蛋白后,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氯法齐明的浓度.结果 单次给药时,氯法齐明单独应用及与异烟肼联合应用,小鼠肾、肺、脾和肝组织均在5 h达到峰值;脂肪组织中氯法齐明浓度持续增高,24 h高,达(24.9±6.9)μg/g;血浆中药物浓度低于组织浓度.连续给药1个月后氯法齐明在组织和血浆中的浓度均明显高于单次给药,连续给药2个月后的氯法齐明浓度在脾、肾、肺等组织中明显高于连续给药1个月.连续给药1个月和2个月后脂肪中氯法齐明浓度均高,在肾、脾、肝、肺、皮肤浓度亦较高(32~433μg/g),联合给药组肺脏中药物浓度明显高于氯法齐明组,1个月时分别为(32±8)和(57±11)μg/g,2个月时分别为(47±12)和(73±49)μg/g;脂肪组织中药物浓度明显低于氯法齐明组,1个月时分别为(433±53)和(289±30)μg/g,2个月时分别为(527±158)和(275±119)μg/g.两组停药后氯法齐明的浓度均逐渐降低,但停药2个月仍有一定的组织浓度.结论 氯法齐明在脂肪、脾、肾、肝、肺等组织分布比较高,异烟肼与氯法齐明合用可提高氯法齐明在肺组织中的浓度,减少脂肪中分布.

  • Toll样受体与肝脏疾病

    作者:金生;张大志;陈压西

    1997年发现的Toll样受体(TLR)为存在于人细胞表面的跨膜蛋白,对机体免疫、特别是感染免疫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在人体内已发现10个TLR,广泛分布于各种组织中, 其细胞及组织分布有特异性[1].TLR形成了一个复杂的、联合性的网络,特异地识别大量病原体及组织代谢产物等的信号识别系统.新近的研究显示TLR在肝脏疾病的发生及发展机制中亦有通过影响TNF、IFN及调节Th1和Th2反应平衡等起着重要作用,一些TLR在抗病毒机制中显示出相当作用,这对肝脏疾病的发病和防治研究或有所帮助.

709 条记录 4/36 页 « 12345678...3536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