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脓毒症大鼠液体扣押的分布特征

    作者:李斌;马国光;刘景全;张志刚

    目的 研究脓毒症大鼠液体复苏时液体扣押的组织器官分布特征.方法 雄性Wistar大鼠5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脓毒症组、晶体组、白蛋白组、人工胶体(贺斯)组,每组10只.采用盲肠结扎穿刺术(CLP)建立脓毒症模型,颈总动脉插管连接换能器监测平均动脉压.股静脉微量泵补液后12h,取肺脏、肝脏、心脏、肾脏(右)及小肠组织块于电镜下观察病理变化并计算组织含水量.结果 脓毒症组各脏器组织含水量高于对照组(P<0.05);晶体组和白蛋白组心、肝、肺的组织含水量高于脓毒症组(P<0.05);白蛋白组心、肝、肺的组织含水量高于晶体组(P<0.05);人工胶体组的心、肝、肺组织含水量低于晶体组和白蛋白组(P<0.05).电镜观察显示,晶体组和白蛋白组肺、心、肝的细胞损伤比小肠和肾脏更为严重.结论 脓毒症大鼠液体复苏时液体扣押的组织器官分布以肺、心、肝组织为重,肾脏和小肠不明显,液体复苏时,人工胶体(贺斯)能减轻毛细血管渗漏,扩容效果好.

  • 3′-二甲氨基亚甲基葛根素在大鼠体内组织分布与排泄研究

    作者:高瑛;孟志云;朱晓霞;孙文种;吴卓娜;路金才;窦桂芳

    目的:研究3′-二甲氨基亚甲基葛根素在大鼠体内的组织分布与排泄情况,了解药物在动物体内变化过程,为临床试验提供药代依据.方法:大鼠尾静脉注射3′-二甲氨基亚甲基葛根素(生理盐水溶液,剂量50 mg/kg),采用机械匀浆处理组织.排泄实验是在不同时间点收集全部粪、尿、胆汁样品.用经验证的LC/MS/MS联用测定各组织、粪、尿、胆汁中3′-二甲氨基亚甲基葛根素的含量.结果:大鼠给药后,12 d内从粪中收集到给药剂量的(13.6±2.8)%,尿液中回收到(65.4±11.5)%,粪尿合计(79.0±14.3)%,5 d内胆汁中收集到(14.8±4.4)%.3′-二甲氨基亚甲基葛根素在大鼠各组织中均检测到,大肠内容物、小肠内容物和肝中浓度较高.结论:3′-二甲氨基亚甲基葛根素广泛分布于大鼠各组织中,主要以原形经尿和粪便排泄.

  • 静注125I-标记人重组单链尿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后酸可沉淀放射性在兔组织的分布

    作者:窦桂芳;汤仲明;刘秀文;朱宝珍;杨奎

    目的:用125I-标记单链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125I-labelled single-chain human recombinant urokinase-type plasminogen activator,(125I-rh-sc-uPA)研究单次静脉推注后三氯醋酸(TCA)可沉淀放射性在兔体内各组织分布的时间过程.方法:Iodogen法制备125I-rh-sc-uPA,Sephacryl S-200 HR分离纯化,反相高效液相鉴定放射化学纯度,纤维蛋白平板法测定标记物的生物活性.结果:制备了符合药代动力学研究要求、有体外溶纤维蛋白活性的125I-rh-sc-uPA,放射化学纯度为94.4%.检测灵敏度为5Bq/g新鲜组织,各组织标准曲线的相关系数r>0.999,回收率>80%.分布实验表明,酸可沉淀放射性按高到低排列依次为肾>尿>血清>肝>脾>肾上腺>骨髓>心脏>膀胱>肺>生殖腺>小肠壁>脂肪>淋巴结>胆囊>胸腺>肠内容>肌肉>肠内粪>脑.结论:静脉推注125I-rh-sc-uPA后溶栓靶器官血液中的酸可沉淀放射性浓度较高,药物主要通过泌尿系统排泄.

  • 莫诺苷的大鼠组织分布

    作者:熊山;李敬来;吕圭源;张振清

    目的 研究莫诺苷在大鼠组织的分布特征.方法 24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单剂量(30 mg/kg)莫诺苷灌胃给药,分别于给药后5,45,120和360 min股动脉放血处死动物,解剖取组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联用法测定莫诺苷浓度.结果 大鼠给药5 min即在小肠、胃、脾脏、肝脏和心脏达高值,120m in在脂肪组织中达高值,其余组织均在45 min达到高值,360 min后各组织的药物浓度均降至较低水平.结论 莫诺苷在大鼠体内的吸收和分布较快,药物入血后在体内各组织分布较为广泛,在组织中的消除亦较快,结果提示药物没有组织蓄积趋势.

  • [3 H]-乙酰紫草素在小鼠体内的组织分布、排泄及血中分布研究

    作者:孙东晓;田慧芳;孟志云;周佳雨;丁建刚;吴广瑞;窦桂芳

    目的:用氧化燃烧炉样品预处理技术研究[3H]-乙酰紫草素在小鼠体内的组织分布、排泄和血中分布.方法:小鼠单次灌服[3H]-乙酰紫草素后,收集组织、血、尿和粪样,氧化燃烧炉法进行样品预处理,液闪计数仪测定放射性水平.结果:小鼠单次灌胃给[3H]-乙酰紫草素(120 mg/kg,2.96×107 Bq/kg)后,放射性主要分布在胃、肠,其次是胆囊、肝、肾、肺,脑和脊髓分布较少.271 h后从粪中收集到给药剂量的(68.5 ± 3.3)%,尿中收集到(17.6± 3.1)%,粪尿合计(86.1 ± 5.5)%.另对乙酰紫草素在血中存在形式、血细胞和血浆中的分配比例以及与血浆蛋白结合的形式、结合率进行了探索性研究.结论:乙酰紫草素吸收较差;组织分布广泛;排泄较完全;1 h血样中没有检测到原形;血浆、血细胞药物含量分配比约为4∶ 1;人血浆蛋白结合率高;血浆蛋白的结合为共价和疏水作用两种形式并存.

  • 5-HT1A受体激动和5-HT重摄取抑制双靶标新药YL-0919在小鼠体内的组织分布

    作者:邓鸣;李敬来;周丽君;杜源;张振清

    目的 研究5-HT1A受体激动和5-HT重摄取抑制双靶标新药YL-0919在小鼠体内的组织分布特征.方法 15只雄性昆明小鼠随机分为3组,单剂量YL-0919(6 mg/kg)灌胃后,分别于2,5,60 min摘眼球取血,处死后解剖取组织.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YL-0919浓度.结果小鼠YL-0919灌胃后2 min即在小肠、胃和肝达到高值,其他组织在给药后5 min浓度达到高值,浓度由高到低依次为:小肠>胃>肝脏>脂肪>肾脏>肺脏>心脏>脾脏>血>脑>肌肉>睾丸,60 min后各组织的药物浓度均降至较低水平.结论 YL-0919在小鼠体内的吸收和分布较快,药物入血后很快分布到体内各个组织中;药物在组织中的消除也较快,没有组织蓄积现象.

  • 生物样品中蓖麻毒素的双夹心酶联免疫定量检测方法及应用

    作者:王晨宇;郎立伟;钟玉环;王玉霞;贾培媛;武军华;李桦

    目的 建立定量检测生物样品中蓖麻毒素的双夹心ELISA方法并研究毒素在大鼠体内的分布.方法 利用抗蓖麻毒素的单克隆抗体(MAb)3D74和辣根过氧化物酶(HRP)标记的小鼠抗蓖麻毒素单克隆抗体4C13,建立了定量检测血清和组织样品中蓖麻毒素的双夹心ELISA方法,并对方法学进行了必要的验证.结果 建立的双抗夹心ELISA方法检测组织中蓖麻毒素的浓度范围为1.25~320 ng/ml,低定量限为2.5 ng/ml,日内和日间精密度分别小于3.5%和9%.将该方法应用于蓖麻毒素组织分布的定量测定,结果显示,大鼠静脉染毒后毒素可以在心、肝、脾、肺、肾、肠和脂肪等组织分布,以脾脏的分布为高,其次为肝脏,染毒后0.5和2 h脾与血清的比值分别为3.9和7.2.在脑和肌肉中未检出毒素.结论 建立的双夹心ELISA方法简便、灵敏,可以用于定量检测血清和组织等生物样品中的毒素含量,为蓖麻毒素的毒物代谢动力学研究及毒素中毒的快速检测提供了技术支撑.

  • 调控糖酵解代谢的重要因子——碳水化合物反应元件结合蛋白研究进展

    作者:刘建红;周志宏;黄森

    碳水化合物反应元件结合蛋白(carbohydrate response element binding protein,ChREBP)是一种能与碳水化合物反应元件(carbohydrate response element,ChRE)结合的蛋白质,其组织分布、结构特性及DNA结合的活性与葡萄糖敏感转录因子的特征一致,能调节葡萄糖的敏感性,从而调节机体内糖和脂肪的代谢[1,2].

  • 核磁共振与计算机X线断层摄影技术在身体成分测量领域的应用

    作者:张秋海;陈佩杰

    由于对肢体横断面的研究可以获得对身体总脂肪的预测,在人体成分测量与评价领域内近的科技发展中,引入了核磁共振(MRI)与计算机X线断层摄影技术(CT).这些技术可以产生人体断层图像,使研究者能够从全新的角度考察人体成分.近20年来,影像学技术在身体成分测量与评价领域已获得较大发展,尤其是在身体脂肪的皮下分布与内脏间分布方面[1].MRI与CT可用来测量内脏脂肪组织(VAT)、局部与全身脂肪组织分布,对瘦体重及其主要要素(骨骼与肌肉)进行量化,使研究者能更深入地了解身体成分与健康的复杂关系[2].

  • AMPK与肥胖和减肥关系研究进展

    作者:刘文倩;艾华

    世界卫生组织统计显示,全世界约有10亿人超重,其中3亿人诊断为临床肥胖.肥胖是一种能量代谢紊乱的病症,它可以引起2型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胆石症、痛风、某些癌症、脂肪肝等严重危害身体健康的病症,已经成为困扰全世界的健康问题之一.近年研究表明,5'-一磷酸腺苷激活的蛋白激酶(AMPK)是细胞和全身组织器官能量平衡的调节器和总开关,在能量代谢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有可能成为肥胖防治的重要调节点位.本文将简要介绍AMPK的分子结构、组织分布、功能作用和代谢调节,重点对AMPK在肥胖及减肥中的作用和相互关系进行综述.

  • NIS基因转染介导~(131)Ⅰ分子靶向放射治疗恶性肿瘤

    作者:武鸿文

    近年来,大量实验研究证实,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摄碘所依赖的"碘泵"是钠/碘同向转运体(NIS)基凶编码表达的转运蛋白.已有文献综述NIS基凶结构、人体组织分布、调控机制、摄碘能力等内容~([1]).目前,NIS基因转染介导~([3])Ⅰ分子靶向放射治疗,正从甲状腺恶性肿瘤逐步拓展到其他恶性肿瘤.

  • 偏二甲基肼在小鼠体内的毒物动力学及分布特征

    作者:关勇彪;郭巧珍;张宝真

    目的研究小鼠静脉注射(iv)和灌胃(ig)偏二甲基肼(UDMH)的毒物动力学,及iv UDMH的组织分布. 方法 iv组,剂量39.0 mg/kg;ig组,剂量39.0 mg/kg和78.0 mg/kg;iv组织分布组,剂量78.0 mg/kg.染毒后不同时间断头取血及剖取相关脏器组织,并测定样品中UDMH浓度. 结果小鼠iv UDMH呈二室开放模型,分布相半衰期(t1/2α)仅为2.98 min,清除相半衰期(t1/2β)为30.0~39.6 min.小鼠ig UDMH为一级吸收一室模型,吸收相半衰期(t1/2ka)仅3.6~4.5 min,吸收达峰时间(tp)不足15 min,吸收分数(F)为100%.小鼠iv UDMH,脏器中UDMH浓度,除脑外均呈单项指数函数下降,在脑中还有一个上升相.各脏器组织的靶向系数(te)均大于1,消化道的重量加权靶向系数(te*)高达7.1. 结论 UDMH经小鼠消化道吸收快且完全,分布很快且广泛;血脑屏障对UDMH进入脑有一定的阻碍作用;消除快,物质蓄积性弱.

  • 人纤维蛋白黏合剂在新西兰兔体内的组织分布与排泄

    作者:胡超然;窦桂芳;孙文种;刘桃云;韩鹏;甘慧;顾若兰;吴卓娜;朱晓霞;孟志云

    目的 研究主要由纤维蛋白原和凝血酶组成的人纤维蛋白黏合剂(FS)在新西兰兔体内的组织分布及排泄特点.方法 实验中使用的FS组方含有放射性125Ⅰ的凝血酶.凝血酶用Iodogen方法进行125Ⅰ标记凝血酶,采用肝局部给药方式,结合分子筛高效液相色谱法(SHPLC)及γ-计数法测定不同时间组织及体液样品中125Ⅰ-凝血酶的含量.结果 放射性物质主要存留在肝给药部位,其次是血浆,在其他组织只有痕量分布;125Ⅰ-凝血酶给药后8d内经尿累积排泄率为(91.54±9.65)%,经粪便累积排泄率为(3.42±0.34)%.结论 肝局部给药后,FS进入血浆,主要经肾排泄,8d后排泄完全.研究结果为FS更为合理的临床实际应用提供了参考依据.

  • 注射用穿琥宁乳剂在大鼠体内药代动力学及组织分布

    作者:禹玉洪;乔佛晓;玄京姬;李云清;李燕

    目的 研究自研新型注射用穿琥宁乳剂(CHE)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及组织分布情况.方法 采用液相色谱-三重四级杆质谱联用技术(LC-MS/MS)建立脱水穿心莲内酯琥珀酸半酯(DAS)的检测方法;以市售普通穿琥宁注射液为参比制剂(CHR),研究CHE在大鼠体内的血浆药代动力学及组织分布情况;应用Winollin 6.2软件计算血浆药代动力学参数;以各时间点CHE与CHR组织浓度评价CHE的组织分布特点及靶向性.结果 首先建立了一个适用于检测DAS的LC-MS/MS方法;两种穿琥宁制剂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参数无显著性差异.尾静脉给予大鼠CHE或CHR 2 h后,CHE组DAS在靶组织肺中的浓度显著高于CHR.结论 自研的CHE与CHR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过程相似,但可以增加DAS在靶器官肺中的浓度和作用时间,具有靶向增强作用.

  • 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的药代动力学与组织分布研究

    作者:李娜;欧伦;陈方;孙效;邹佳;董立厚;王清清;宋海峰

    目的 研究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PEG-rhG-CSF)在动物体内的药代动力学与组织分布.方法 猕猴给予不同剂量(30、100和300μg/kg)的PEG-rhG-CSF,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猕猴血浆中PEG-rhG-CSF浓度;[(125)I]标记示踪法结合分子排阻色潜法观察PEG-rhG-CSF在Wistar大鼠各组织中的分布情况.结果 猕猴单次sc PEG-rhG-CSF后血药浓度及系统暴露随给药剂量呈非线性增加.低、中、高剂量组达峰时间(T(max))为6.67~12.00h,全身清除率(CL)顺序减小,药-时曲线下面积(AUC)与给药剂量不成正比.sc给药的绝对生物利用度为47.5%.与临床使用剂量的rhG-CSF(10μg/kg)相比,猕猴sc中剂量PEG-rhG-CSF后C(max)、AUC分别为(1671±357)林叭和(45 156±9407(μg·h)/L,均明显高于rhG-CSF组(P< 0.05); PEG-rhG-CSF组的T(1/2β)为(13±3)h,较rhG-CSF组的T(1/2β)(1.52±0.08)h显著增加(P< 0.05);而CL为(2.3±0.5)ml/(h·kg),较rhG-CSF组的CL(19.6±2.4)ml/(h·kg)显著降低(P< 0.01).大鼠sc[125I]PEG-rhG-CSF后血清、肾、肺等组织放射性较高,2h血清原形药物浓度达峰,肺、肠道、膀胱等组织在给药后分布较慢,8h放射性达峰值.尿液中主要为小分子[125I」降解代谢产物;未观察到药物与血浆蛋白的结合.结论 将rhG-CSF进行PEG化修饰可以显著降低系统清除率,延长体内半衰期,增加药物暴露,可达到长效目的.药物主要分布于血管床,并代谢为小分子从泌尿系统排泄,不易透过血脑屏障.

  • 紫杉醇纳米晶的细胞毒作用及药代动力学研究

    作者:魏丽莎;龚伟;郑爱萍

    目的 考察紫杉醇纳米晶对乳腺癌细胞的细胞毒作用,并考察其在小鼠体内的药动学及组织分布特征.方法 采用沉淀法制备紫杉醇纳米晶,采用动态光散射法和透射电镜对纳米晶粒径、Zeta电位及粒子形态进行测量;MTT法评价纳米晶对乳腺癌细胞的细胞毒作用;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法检测小鼠体内紫杉醇的浓度.结果 所制备的紫杉醇纳米晶平均粒径为194.9 nm,Zeta电位值为-29.6 mV;紫杉醇纳米晶与市售紫杉醇注射液对MCF-7细胞的细胞毒性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紫杉醇纳米晶和紫杉醇注射液在小鼠体内的药-时曲线符合二房室模型,t1/2,α分别为(2.91±0.067)和(3.70±0.063) min,t1/2.β分别为(69.41±0.73)和(53.94 ±0.62) min,AUC(o-∞)分别为(276 700±960)和(464 160±710)μg·min/L,CL分别为(0.036±0.011)和(0.022 ±0.010) L/(min·kg);与紫杉醇注射液相比,紫杉醇纳米晶在小鼠肝、脾中药物浓度显著增加(P<0.01),而在心、肾中药物浓度减少(P<0.01).结论 紫杉醇纳米晶与市售紫杉醇注射液细胞毒作用相当,且紫杉醇纳米晶能够快速地分布于周围组织中,主要被肝、脾吸收,能降低心、肾毒性,对减轻药物毒副作用具有一定临床意义.

  • 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方法研究罗格列酮和INT131的组织分布特征

    作者:陈琳;原梅;颉欣妮;庄笑梅;王莉莉;李桦

    目的 建立定量测定生物样品中罗格列酮和INT131的液-质联用方法,比较两药在C57BL/6肥胖小鼠组织分布的特点.方法 建立并验证了定量分析血浆和组织样品中罗格列酮和INT131的LC-MS/MS方法,方法的灵敏度、回收率、准确性和重现性均符合研究要求.C57BL/6肥胖小鼠分别灌胃罗格列酮和INT131,不同时间点采样,测定血浆、皮下白色脂肪、肩胛褐色脂肪、腹内白色脂肪、肝和骨骼肌的药物含量,考察罗格列酮和INT131在C57BL/6肥胖小鼠的组织分布.结果 罗格列酮口服后血浆和组织浓度在0.5 h达峰,分布浓度的排序为血浆>腹内白色脂肪>皮下白色脂肪>肝>肩胛褐色脂肪>骨骼肌.INT131给药后,血浆和肝浓度峰值出现在0.5 h,脂肪和骨骼肌药物浓度在4h达峰,此时的分布浓度排序为腹内白色脂肪>皮下白色脂肪>肩胛褐色脂肪>血浆>肝>骨骼肌.INT131在脂肪的消除较慢,给药后12h仍维持较高的组织浓度,例如腹内白色脂肪的药物浓度约为血浆的10倍,与罗格列酮相比,INT131在皮下脂肪、褐色脂肪、腹内脂肪、肝和骨骼肌显示了较高的分布浓度.结论 与罗格列酮相比,INT131在脂肪、骨骼肌和肝的组织分布靶向性更强,提示INT131的药效学作用可能与其在组织中的特异分布有关.

  • 左旋苯环壬酯在小鼠体内的组织分布研究

    作者:李敬来;王晓英;乔建忠;张振清

    目的 研究左旋苯环壬酯在小鼠体内主要脏器组织分布特征,分析是否存在药物浓度高、蓄积时间长的组织和器官,并着重考察其在药效靶器官中的分布.方法 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组织中左旋苯环壬酯的药物浓度,分析药物在组织中的分布特征.结果 小鼠口服盐酸左旋苯环壬酯后,肝、脾、肺、心在给药后5 min浓度即达到峰值,其中肝浓度高,为531.50 ng/g,其他组织在给药后30 min浓度达峰,2 h后各组织的药物均降至较低水平.结论 盐酸左旋苯环壬酯在小鼠体内的吸收、分布均较快,药物入血后很快分布到体内各个组织中,药物在组织中的消除也较快,没有组织蓄积现象.

  • 一种人工合成Tuftsin类似肽大鼠组织分布和排泄研究

    作者:贺艳琳;顾若兰;韩苏;孟志云;邵春宇;甘慧;吴卓娜;朱晓霞;窦桂芳

    目的 研究Tuftsin类似肽(T肽)单次皮下注射后在大鼠体内的组织分布特点和排泄情况.方法 Wistar大鼠,单次皮下注射剂量21.6 mg ·kg-1T肽.采用竞争ELISA方法检测各时间点的组织器官、尿、粪和胆汁中的药物含量.结果 组织分布试验结果表明,药物主要分布在大鼠的血清、肾、脾和小肠组织中,除小肠达峰时间为给药后2h之外,其它药物含量均于给药后15 min达高;排泄实验结果表明,0~144 h内尿和粪中排泄的原型药物分别占给药总量的2.21%和0.03%;0~96 h内大鼠胆汁中排泄的原型药物为给药总量的0.02%.结论 T肽给药后在Wistar大鼠体内广泛分布,在血清、肾和脾组织中含量较高,在粪和胆汁中检测出T肽的含量很少.

  • HPLC-MS/MS法测定抗抑郁新药阿姆西汀在大鼠体内的组织分布

    作者:朱秀清;李敬来;邓鸣;熊山;张振清

    目的 研究抗抑郁新药阿姆西汀(S-071031B)在大鼠体内各组织的分布特点.方法 雄性SD大鼠随机分组,单剂量(20 mg ·kg-1)灌胃给药后,分别于15 min、2、6和24 h处死取血并解剖主要组织,采用LC-MS/MS测定阿姆西汀在生物样品中的药物浓度.结果 SD大鼠灌胃给药15min后即在胃、小肠和肝脏组织中药物浓度达峰值,给药6h后在睾丸组织中药物浓度达峰值,而在心脏、脾脏、肺脏、肾脏、脑、肌肉组织及血浆均在给药后2h达到峰值,24 h后各组织中药物浓度均降至较低水平.结论 阿姆西汀在大鼠体内吸收迅速,入血后可广泛分布到体内各组织中,药物在体内也快速消除,无组织蓄积作用,具有良好的开发前景.

709 条记录 6/36 页 « 12345678...3536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