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球形肺炎的CT诊断

    作者:王国庆;宿洪金;杜金玉;石国顺

    报告16例经临床证实的球形肺炎患者的临床和CT表现.讨论本病的CT论断、鉴别诊断及发病机理,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6例球形肺炎的主要CT表现:①病变双侧缘垂直于胸膜的刀切样平直边缘,病灶呈方形;②病变中央密度高,边缘密度低,病变边缘不规则,有锯齿状改变,但较模糊;③胸膜反应明显,且较广泛增厚;④病变周围血管纹理增多、增粗、扭曲,但无僵直和受牵拉表现;⑤抗炎治疗后,病变明显吸收缩小;⑥同时认为末梢支气管粘膜潴留形成痰栓是发病原因之一.

  • 结节性甲状腺肿的CT诊断

    作者:田春艳;谢敬霞

    目的分析结节性甲状腺肿CT表现的病理基础,探讨结节性甲状腺肿的CT特征,提高术前诊断正确率.方法回顾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46例结节性甲状腺肿的CT表现,并与病理对照.结果笔者根据结节性甲状腺肿的CT特点,将其分为多结节型、单结节型、囊肿型.多结节型CT的诊断准确率高.单结节型均匀明显强化,囊肿型增强后囊壁、壁结节与周围甲状腺组织同步强化,为结节性甲状腺肿特征表现.蛋壳样钙化多见于结节性甲状腺肿.结论CT对结节性甲状腺肿的诊断具有很高的价值.

  • 精神、心理因素与功能性胃肠病

    作者:张卫卫;李岩

    功能性胃肠病是生理、精神心理和社会因素复杂相互作用而产生的消化系统功能性的综合病征.精神、心理因素在功能性胃肠病的发病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他不仅影响胃肠生理,也影响患者的症状体验、疾病行为、治疗方案的选择和预后.近年来,疾病的生物-心理-社会模式的提出和新技术如正离子发射断层摄影技术(PET)和功能性磁共振成像技术(fMRI)的应用,使人们对该疾病有了更深的认识,并为其病理生理等的进一步的研究提供了可能途径.在此,本文就精神、心理与功能性胃肠病的关系方面作一综述.

  • 电子束计算机断层摄影术在小儿复杂先天性心脏病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王黎恩;韩玲;戴汝平;曹程;何沙;陆萍;金梅;吴邦骏;孙杰;郑可;刘灵;罗毅;李磊

    目的:评价电子束计算机断层摄影术(EBCT)在小儿复杂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26例患者经胸常规超声心动图(TTE)诊断为复杂先心病,同时做EBCT增强单层容积扫描,并由计算机工作站进行图像三维重建.其中9例又做了常规心血管造影,11例经外科手术,进行对照研究.结果:全组11种复杂先心病共61处畸形,其中心内畸形21处,EBCT与TTE均作出正确诊断.然而,心外大血管畸形及心室-大血管连接异常诊断中两者有明显差别,在40处畸形中,EBCT过多诊断1处(动脉导管未闭),手术证实为假阳性,EBCT诊断符合率为97.5%(39/40);TTE诊断35处(误诊1处,漏诊4处),TTE诊断符合率87.5%(35/40).EBCT与TTE诊断的正确率有显著差异(χ2=3.936,P<0.05).TTE与EBCT相结合使诊断的总准确率提高到98.4%(60/61).结论:EBCT对复杂先心病中某些畸形的检出优于TTE.EBCT血管造影与TTE及心血管造影相结合,可提高对复杂先心病诊断的准确率,以指导手术.

  • 睾丸损伤的计算机断层扫描成像表现及临床价值分析

    作者:祝莹;许莎莎;来晓春

    目的:探讨睾丸损伤的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影像表现及其临床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11年1月至2014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睾丸损伤患者52例,回顾分析其临床表现以及CT表现.结果:本组52例患者的CT表现主要可分为5种类型:白膜下血肿型6例(11.5%),肿胀型8例(15.4%),出血型24例(46.2%),破裂型12例(23.1%),脱位型2例(38.5%).CT临床诊断准确率为100%,但CT分型准确率为94.2%;34例接受手术治疗,均获得痊愈;18例接受保守治疗,其中2例转行睾丸切除术,均获得痊愈.结论:CT对于睾丸损伤具有较高的诊断、分型准确率,对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值得推广应用.

  • 核磁共振与计算机X线断层摄影技术在身体成分测量领域的应用

    作者:张秋海;陈佩杰

    由于对肢体横断面的研究可以获得对身体总脂肪的预测,在人体成分测量与评价领域内近的科技发展中,引入了核磁共振(MRI)与计算机X线断层摄影技术(CT).这些技术可以产生人体断层图像,使研究者能够从全新的角度考察人体成分.近20年来,影像学技术在身体成分测量与评价领域已获得较大发展,尤其是在身体脂肪的皮下分布与内脏间分布方面[1].MRI与CT可用来测量内脏脂肪组织(VAT)、局部与全身脂肪组织分布,对瘦体重及其主要要素(骨骼与肌肉)进行量化,使研究者能更深入地了解身体成分与健康的复杂关系[2].

  • 螺旋CT对阑尾炎的诊断价值

    作者:李娜;安永清

    目的 探讨螺旋CT对阑尾炎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30例临床首诊疑似阑尾炎患者的术前螺旋CT对照术后病理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CT诊断急性阑尾炎25例,1例假阳性,4例假阴性;经手术病理诊断为急性阑尾炎29例.螺旋CT对急性阑尾炎诊断的准确率为87%.结论 螺旋CT能显示阑尾本身及其周围组织改变,可显著提高阑尾炎的术前诊断准确率.

  • 肺淋巴管平滑肌瘤病九例临床和病理分析

    作者:叶枫;钟淑卿;张挪富;钟南山;陈国勤

    目的 探讨肺淋巴管平滑肌瘤病(pulmonary lymphangionleiomyomatosis,PLAM)的临床和病理特征,提高临床诊治水平.方法 对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确诊的9例PLAM患者的临床特点、影像学表现、肺功能及病理学检查进行分析并结合文献复习.结果 9例PLAM患者均为育龄期妇女(20~50岁),临床症状表现为呼吸困难(8/9)、咳嗽(6/9)、咯痰(2/9)、咯血(2/9)、胸痛(3/9)、自发性气胸(6/9)、乳糜胸(3/9)、乳糜性腹腔积液(2/9).胸部X线检查4例表现为双肺弥漫性网状结节影,2例表现为液气胸,2例表现为胸腔积液,1例表现为多发肺小囊状透光区及肺大疱,1例无异常.高分辨率CT具有特征性变化,9例双肺均可见多发小囊状影,直径2~20 mm,壁较薄.2例腹部CT于腹主动脉前可见多个肿大的淋巴结.6例患者进行了肺功能检查,3例通气功能正常,1例呈中度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1例呈重度混合性通气功能障碍,1例呈极重度混合性通气功能障碍,其中1例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4例肺弥散功能下降.4例(4/9)经纤维支气管镜肺活检,5例(5/9)经胸腔镜活检,全部经病理确诊.病理学检查显示不同成熟度平滑肌细胞在细支气管壁、肺泡壁、淋巴管壁和血管壁周围增生,肺实质呈囊性变.结论 PLAM表现不典型,易被漏诊、误诊,应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 螺旋CT多平面重建技术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李湘军;王景爱

    目的:探讨螺旋CT多平面重建技术在临床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200例患者不同部位感性趣区进行螺旋CT扫描,随后进行多平面重建.结果:多平面重建技术能够多方位显示病变的比邻关系及范围.结论:恰当的选择多平面重建技术系列,有针对性的对病变进行观察,有助于全面理解和分析病灶的全貌,为临床提供更直观可靠的信息.

  • 急性阑尾炎多层螺旋CT影像表现及价值探讨

    作者:王攀;李鹏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诊断急性阑尾炎的影像表现及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急性阑尾炎患者的CT影像表现.结果:急性单纯性阑尾炎3例,阑尾盲肠周围炎14例,坏疽性或出血性阑尾炎2例,阑尾周围脓肿2例,漏诊2例.结论:螺旋CT对临床拟诊为急性阑尾炎的病例具有较高价值,正逐步成为临床确诊急性阑尾炎的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

  • 肾上腺髓性脂肪瘤的CT影像诊断

    作者:王乃金;孟存方

    肾上腺髓性脂肪瘤为一种少见的良性无功能肿瘤,1905年由Gierke首先报道.本文回顾分析了我院1994-02~2003-05 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肾上腺髓性脂肪瘤的CT表现,分析讨论本病的CT影像特征.

  • 胆囊癌的CT诊断

    作者:景国亮

    胆囊癌是胆道系统中常见的恶性肿瘤,发病隐匿,主要表现为上腹部疼痛、消化不良、食欲减退或黄疸.胆囊癌的发病在消化道中仅次于胃癌、食管癌、大肠癌、肝癌及胰腺癌居第6位.CT在胆囊的诊断中占重要地位,它能发现和显示病变,确定病变侵犯范围及转移情况,对确定肿瘤术前分期,选择治疗方法及判定预后起着重要作用.

  • 复杂踝关节骨折影像学诊断的比较研究

    作者:孟宪庆;任景忠;孔刘生;黄祥菊;高彩霞

    踝关节骨折是下肢常见的骨折之一,多数单踝、双踝及三踝骨折,根据X线片均能明确诊断从而选择正确的治疗方法.对于一部分比较复杂的骨折,由于骨质的重叠等原因,单纯靠X线平片往往难以明确损伤类型,给诊断和治疗带来一定难度.我们于2002年1月至2003年9月对44例复杂踝关节骨折进行了SCT三位表面遮盖法(SSD)重建与X线检查的比较研究,以探讨SCT三维对复杂踝关节骨折的诊断价值.

  • 冠状动脉CTA的临床应用研究

    作者:任守君;王文甲;王晓红;张新牙;李文娣;刘长纲;高霁;张旭霞

    目的 探讨冠脉CTA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100例临床诊断或可疑冠心病病人做16排CT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应用回顾性心电门控技术重建,并作多平面、曲面重建及三维容积成像.结果 100例病人中,右侧冠状动脉发育不良1例,轻度狭窄439个节段,中度狭窄165个节段,重度狭窄57个节段,次全闭塞29个节段,闭塞16个节段,壁冠状动脉30个节段.冠脉CTA对中度以上狭窄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2.5%和96.3%.结论 冠脉CTA对中度以上狭窄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较高,冠脉CTA检查能较好显示冠状动脉病变,可用于冠状动脉病变诊断及介入治疗的筛选.

  • 超声造影、CT、MRI在卵巢肿瘤临床应用比较

    作者:郭利清;杨舟

    目的:探讨并对比超声造影、CT、MRI在卵巢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3例经临床病理确诊的卵巢肿瘤患者的超声造影、CT及MRI影像资料,并与病理学结果对比。结果 MRI诊断符合率、敏感性、特异性略高于超声造影检查,但组间比较无差异(P>0.05);CT诊断准确率低于MRI、CT(P<0.05)。超声造影上,良性肿瘤实性成分为主表现为从瘤体周边向内部灌注,囊性成分为主可见囊壁呈环状不均匀增厚。恶性肿瘤实性成分为主组织有不同程度的增强,多数肿瘤体内部向周边病灶强化;囊性成分为主组织囊壁及囊内分隔明显增强。CT表现上,良性肿瘤以囊性多见,增强扫描无明显强化;恶性肿瘤有“分叶征”,或多房性;以实性成分为主增强扫描后呈均匀或不均匀强化,囊性成分肿块增强扫描后无明显强化。MRI表现上,良性肿瘤囊性成分为主组织信号复杂,增强扫描囊壁及间隔有轻、重度强化;实性成分组织为主可见MRI信号不规则,增强扫描后实性部分为延迟不均匀强化。恶性肿瘤以囊实性病灶或实性病灶为主,囊实性部分为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囊壁多呈结节或乳头状从囊内突出囊外;实性部分T1WI等或低或混杂信号,T2WI高信号,增强扫描中重度明显强化。实性肿块信号不均匀,增强扫描后信号不均,部分见腹水、淋巴结转移或盆腔受侵。结论超声造影是鉴别诊断良恶性卵巢肿瘤的首选影像学方式之一。

  • 多层螺旋CT对成人肠套叠的诊断价值

    作者:王德娟;贾玉梅

    目的:探讨MSCT对成人肠套叠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小肠套叠的MSCT表现及临床意义。结果32例病人的MSCT征象表现为:靶环征、肾形肿块及彗星尾征、双管征、漩涡征。其中小肠-小肠套叠6例,小肠-结肠型套叠10例,结肠-结肠型套叠7例。良性肿瘤10例,恶性病变17例,阑尾炎3例,慢性粘连2例。结论 MSCT对成人肠套叠的诊断和临床治疗有着重要的作用。

  • 64层螺旋CT门静脉造影技术优化及临床应用研究

    作者:郭成伟;梁文;全显跃

    目的 应用小剂量预注射法(Test Bolus)优化64层螺旋CT门静脉造影的佳延迟扫描时间.方法 60例无肝脏病变的检查者随机分成4组(A、B、C、D),每组15例.采用Test Bolus(15 ml、5 ml/s)在第一肝门层面测取门静脉的时间密度曲线(TDC),测其峰值时间,以Test Bolus峰值时间相应延迟4 s、6 s、8 s、10 s行腹部多层螺旋CT门静脉血管造影(MSCTP)检查.测量并分析4组门静脉主干及主要分支、肝脏实质大CT值;原始数据采用大强度投影、容积再现技术三维重建并评价其图像质量.结果 TestBolus(15 ml,5 ml/s)平均峰值时间24~32 s(95%可信区间).C组门静脉的图像质量好,观察细分支可达6~7级,门静脉1~4级主干强化较好.D组门静脉显影虽受到肝静脉轻度污染,但对肝脏表面门静脉边缘细小终末分支显影清晰、细腻.结论 对比剂注射速率为5 ml/s时,门静脉延迟时间为小剂量预注射峰值时间延迟8~10 s(即注射对比剂后32~40 s)为佳启动扫描时间.

  • 肝短静脉256层螺旋CT佳血管成像时间优化

    作者:林婷;全显跃;顾杨;梁文;田霞辉

    目的:应用256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优化肝短静脉佳扫描时间。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75例行上腹CTA被检查者随机分成A~E 5组,每组15例。使用团注示踪技术行全肝扫描,将膈顶水平腹主动脉触发阈值设定为200 HU,达到预设触发扫描CT阈值后,便启动肝动脉期扫描;门静脉期扫描时间设定为达到预设触发扫描CT阈值后延迟21 s;肝静脉期扫描时间分别设定为达到预设触发扫描CT阈值后延迟35 s(A组)、40 s(B组)、45 s(C组)、50 s(D组)、55 s(E组);平衡期延迟时间为90~120 s。评价肝静脉期肝短静脉三维重建(MIP)图像质量。结果:对观察者1前后两次图像质量评价及观察者1、2间的图像质量评价进行比较,kappa值分别为0.88,0.86。 A~E五组肝短静脉得分分别为(4.00±1.46)、(5.20±1.08)、(3.73±1.58)、(3.80±1.42)、(3.53±1.96)分,B组与A、C、D、E组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肝短静脉256层螺旋CT佳血管成像时间为达到预设触发扫描CT阈值后延迟40 s。

  • 颅骨及脊柱软骨肉瘤的CT及MRI表现

    作者:高杨;曾自三;符丹卉

    目的:探讨颅骨及脊柱软骨肉瘤CT、MRI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0例软骨肉瘤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8例术前行MRI平扫检查,其中4例同时行MRI增强扫描;2例行CT平扫及增强.结果:肿瘤发生于颅骨7例,分别位于蝶骨嵴、筛板、岩斜区、颈静脉孔区、乳突、翼腭窝及额顶部;发生于腰骶部3例.肿瘤体积均较大,CT为等或略低密度、MRI为等或长T1信号的软组织肿块影,其内可见钙化灶;增强扫描多数病变周边强化相对明显,病灶内可见不均匀环状、弓状或隔膜状强化.临床表现与病变发生部位、周边组织结构受压程度相关.结论:颅骨及脊柱软骨肉瘤较少见,CT及MRI检查有一定特征性,表现为体积较大的孤立性肿块,与周边骨组织分界不清,病灶内出现钙化,增强扫描见特征性的环状、弓形强化提示本病.影像学可为本病做出准确定位及给予术前诊断,确诊须靠病理学及免疫组化检查.

  • 眼眶海绵状血管瘤CT表现及诊断分析

    作者:李良平

    海绵状血管瘤是眶内常见的良性肿瘤,CT是一种有价值的检查方法.笔者将17例眶内海绵状血管瘤CT表现特点和诊断要点总结如下.

26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