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超声诊断新生儿胼胝体缺如1例

    作者:刘皎然

    患儿男,出生1 d.因出生后不哭,进食差,刺激反应差入院.于入院当天行新生儿颅脑超声检查,经囟门检查:脑结构清晰,中线居中;冠状面双侧脑室前角间及正中矢状面未探及正常胼胝体回声,双侧脑室分离且呈现平行排列、侧脑室枕角扩大、第三脑室增大,上移(图1);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胼缘动脉走形异常.

  • B超诊断尿道外口较大结石1例

    作者:王桂萍;朱军;马娟娟

    患者男,21岁.半年前因右侧腰痛行B超检查发现右肾结石,服用排石颗粒(中药名)20 g tid,半月前患者有一过性腰痛,数小时后出现尿流变细,患者在距尿路外口1 cm处触及一质硬包块,疑为结石来院就诊.行B超检查,声像图所见:双肾、输尿管、膀胱均未见异常回声,行阴茎正中矢状面扫查于尿道外口舟状窝瓣处见约0.8 cm×0.6 cm弧形强回声,后方伴明显声影,B超诊断:尿道外口结石(图1).手术切开外尿道口取出结石.

  • 微电极术前前后连合的MRI定位体会

    作者:黄敏华;张永文;陈森彬;钱明珠;李小娟

    随着磁共振技术的飞速发展,MRI已广泛应用于微电极手术前定位,本文就手术前MRI定位方法进行探讨1 材料与方法本组微电极手术病人64例,男44例,女20例,年龄12~82岁,平均59.95岁.病人取仰卧位,采用头线圈,中心线对准线圈中心,头部正中矢状面与机器矢状面平行.扫描采用GE Signa Horizon LX 1.5T磁共振成像仪,先用快速扫描序列进行三平面定位,然后根据矢状位中心层找出前后联合(AC、PC)的位置,平行于AC-PC连线定质子密度及T2wI轴位像,其中有一帧要通过ACPC线.

  • 产前超声诊断胎儿先天性双侧桡骨发育不良并多发畸形一例

    作者:那丽娟;聂红莲;李开林

    孕妇,26岁,孕18周,产前超声检查:胎儿双顶径40 mm,股骨长23 mm,与实际孕周符合,头颅、胸腹部、脊柱、面部未见明显异常,面部正中矢状面显示胎儿下颌短小、后缩.双侧上肢桡骨明显短小,尺骨长19 mm,桡骨长9 mm,以远端缩短明显,手姿势异常,向桡侧偏斜,与前臂成角,呈钩状(图1).可见一条脐动脉,羊水深度45 mm,胎盘附着于子宫前壁,成熟度0级.超声提示:(1)宫内中期妊娠,单活胎.(2)胎儿双侧桡骨发育不良.(3)胎儿小下颌畸形.(4)单脐动脉.产前染色体检查未见异常,引产后证实胎儿先天性双侧桡骨发育不良;胎儿小下颌畸形;小耳畸形;单脐动脉(图2).

  • 下颌偏斜对颜面形态和身体姿势的影响

    作者:董研;郭天文;林丽红

    下颌骨相对颅骨正中矢状面出现不对称时称为下颌骨偏斜(Mandibular deviation) [1]。下颌骨偏斜不仅可导致错牙合、颜面部不对称、下颌运动异常、颅面部肌群间肌力平衡失调,还进一步影响躯干两侧肌群的平衡与协调,使头颈、肩腰等部位在人体站立、行走时姿势不对称,影响口腔功能和体态美观[2~4]。

  • 胎儿后颅窝池畸形的超声诊断新进展

    作者:佟彤(综述);熊奕(审校)

    胎儿后颅窝池畸形是胎儿颅脑畸形中常见的畸形之一,发生率约为1/5000[1]。常见的后颅窝池畸形主要包括 Dandy-Walker 综合征、小脑发育不良、Blake porch 囊肿、Arnold-Chiari 异常、后颅窝池蛛网膜囊肿和单纯后颅窝池增宽(cistema magna, CM)。其中 Dandy-Walker 综合征又包括典型的Dandy-Walker 畸形和小脑蚓部发育不良。各种类型后颅窝池畸形的横切面声像图表现相似,鉴别诊断困难,需要显示胎儿颅脑正中矢状面来鉴别。

  • 第三脑室底形态在预测内镜下三脑室底造瘘术是否成功的意义

    作者:谢方民;陈晓雷;张春普;郑伟;曹春光

    脑积水可分为交通性脑积水和梗阻性脑积水[1].但是根据目前的影像学检查方法,有时很难确定梗阻性脑积水患者脑脊液梗阻的部位,因此部分适宜行第三脑室底造瘘术(endoscopic third ventriculostomy,ETV)的梗阻性脑积水患者而接受了分流手术.由于神经內镜器械不断改进和神经外科医师手术技巧的提高,内镜下ETV已被认为是治疗梗阻性脑积水的首选术式[2-5].如何选择其手术适应证是神经外科內镜医师面临的问题,我们根据磁共振上脑正中矢状面上第三脑室底及终板向前、向下膨隆的形态改变来作为其手术适应证.本研究将上述形态的改变给予定性和定量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 MR正中矢状面幕上下面积比值在Chiari畸形中的临床意义

    作者:刘伟国;刘春萍;赵春平;郑文济;王秀;田玉旺;魏群;刘云廷;何江弘

    一、临床资料和方法1.一般资料:正常人组:(随机抽取)29人,男14例,女15例,平均30岁.Chari畸形组,25例,男13例,女12例,年龄10~50岁,Ⅰ型畸形13例,Ⅱ型畸形9例,Ⅲ型畸形3例.伴脊髓空洞13例.伴脑积水1例.

  • 基于锥形束CT的颅颌正中矢状面的选择评估

    作者:张彦琦;白玉兴;张楠;尹伟娇;高伟民

    目的 利用锥形束CT图像对4种正畸临床常用的正中矢状参考平面进行比较,评价其准确性.方法 挑选60例7 ~13岁正常(牙合)青少年,拍摄头颅CBCT片,以4种常用的正中矢状参考平面为基准,分别测量计算6对对称解剖标志点到4个参考平面的距离差值的绝对值之和.结果 标志点到以S(蝶鞍点)、N(鼻根点)、Ba(颅底点)确定的正中矢状平面的距离差值的绝对值之和小,且6对对称的解剖标志点到此正中矢状平面的距离差值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基于锥形束CT图像,以S、N、Ba点确定的正中矢状面的准确性好.

  • 基于本体-镜像关联的三维头颅正中矢状面自动构建法

    作者:刘筱菁;李倩倩;王晓霞;何颖;谢铮;李自力

    目的 采用非标志点法构建三维头颅的正中矢状面(MSP),建立技术流程,评价其准确性.方法 选取30名志愿者CT数据,采用非标志点法(实验组)和传统方法(对照组)分别构建头颅的正中矢状面.实验法采用Mimics 11.0软件,通过CT三维重建,镜像,本体-镜像数据配准等步骤构建MSP.对照组手工选取鼻根点、蝶鞍中心点和枕骨大孔前点构建MSP.由10位正颌外科高年资医生,采用双盲法对实验组、对照组MSP构建结果进行主观评分.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实验法构建MSP平均得分为84.4±10.9,对照法构建MSP平均得分为66.2±29.2.实验法得分高于对照法,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基于本体-镜像关联法和迭代近点算法配准的非标质点法能够构建三维头颅的MSP,其准确性优于传统点构建法方法,具有临床可行性.

  • 三维颜面部软组织正中矢状面确定方法的研究进展

    作者:萧宁;王勇;赵一姣

    颜面部对称性是人类面部美学的重要构成因素,颜面部对称性研究中,确定颜面部正中矢状面是首要和重要的环节,其可直接影响对称性评价的准确性及后续的临床治疗效果.受限于技术手段,早期颜面部软组织的对称性研究主要基于二维影像的对称中线,随着三维测量手段和数据分析技术的发展,现今包括三维标志点构建法、本体-镜像关联法等方法逐渐成为确定颜面部软组织正中矢状面的主流方法.本文归纳和总结三维颜面部软组织正中矢状面的各类确定方法,阐述该领域的发展历程和新研究进展,分析探讨各类方法的优势及局限性,以期为口腔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 3种生成大视野锥形束CT数据正中矢状面方法的比较

    作者:王斯维;黎敏;杨慧芳;赵一姣;王勇;刘怡

    目的:比较迭代近点法(interactive closet point,ICP)、普氏分析法(Procrustes analysis,PA)和点构法在确定大视野锥形束CT(cone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数据正中矢状面(mid-sagittal plane,MSP)的准确性,为大视野锥形束CT空间坐标系的建立和对称性分析提供理论依据。方法:10名面部基本对称正畸患者进行大视野锥形束CT扫描,数据以DICOM格式保存输出,在Mimics10.0下完成数据分割获取数字化三维头颅,将所生成数字化头颅数据导入逆向工程软件geomagic studio 2012,对原始数据进行左右镜像,将原始和镜像后的三维头颅数据分别以ICP和PA进行配准,分别求得颅面结构正中矢状参考平面S1、S2。点构法是在InVivoDental 5.0软件下以蝶鞍点(sella,S)、鼻根点(nasion,N)、颅底点(basion,Ba)3点确定正中矢状参考平面S3,分别测量计算9对对称解剖标志点到上述3个参考平面的距离差值的绝对值,使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3种方法生成正中矢状面的差异,并以LSD进行组间两两比较。结果:在正位截图下观察,3种方法生成的正中矢状参考平面均可用于临床分析,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3种生成正中矢状参考平面的方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0.932,P=0.001),LSD检验显示迭代近点算法与点构法生成MS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1),普氏分析算法与点构法生成MS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于大视野锥形束CT数据,基于迭代近点算法和普式分析算法计算可构建三维头颅的正中矢状参考平面,对于面部基本对称个体,迭代近点算法与传统点构法所生成正中矢状参考平面无明显差异,具有临床可行性。

  • 颈椎张口位摄片方法的改良

    作者:刘丽伟

    颈椎张口位摄片检查,主要适用于对环椎和枢椎之间的脱位以及环椎齿状突根部骨折的诊断,其摄片方法为被检者仰卧,身体正中矢状面于台面垂直,头部稍仰起,口尽量张开,是上颌中切牙咬(牙合)面中点与乳突尖连线垂直于台面,X线经上颌切牙咬(牙合)面中心垂直射入胶片,在日常的检查中,经常会出现上颌中切牙与环椎重叠(原因为头仰角度小或中心线偏上)或枕骨底部与环椎重叠(原因为头部过仰或中心线偏下)的现象,在原有的摄片方法上通过以下的改进可以避免上述现象的发生,因为枕骨底部,乳突尖部,齿状突顶部,硬腭同在一个解剖水平片上.

  • 下颌骨正中矢状面分析在面部偏斜诊疗中的补充应用

    作者:程家龙;侯敏;宋大立;马文;戴智;林阳阳

    目的 采用下颌正中矢状面分析面部偏斜患者下颌骨轮廓和位置的对称性,观察其在临床诊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面部偏斜患者45例,根据三维测量结果将患者分为下颌骨轮廓对称组和非对称组;以下颌骨正中矢状面作为参考平面,并利用镜像技术分析下颌骨位置及其轮廓的对称性,制定手术方案;通过Pearson相关性检验分析Me-MSP与下颌左右侧轮廓测量项目间差值的相关性,配对t检验比较下颌骨轮廓非对称组在治疗前后的差异.结果 轮廓对称组与非对称组相比,Go-lat-MSP、Me-MSP、MPP3-MSP、MPP7-MSP、MLP3-OP、MLP7-OP、Go-inf-OP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对称组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除Go-ist-MSP外,Me-MSP、MPP3-MSP、MPP7-MSP、MLP3-OP、MLP7-OP、Go-inf-OP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Me-MSP与双侧MPP3-MSP差值呈正相关关系(r=-0.684,P=-O.001),而与其他的变量差值无相关关系.结论 该方法能定量分析下颌骨轮廓和位置的不对称畸形,对于颌部整形有良好的临床指导作用,患者满意度较高.

  • 巧用一次性注射器术中透视颈椎张口位

    作者:翁留宁;高静;陶玉平

    颈椎张口位是主要用于观察第1、2颈椎及对寰枢关节的特殊体位.其摄片方法为被检者仰卧,身体正中矢状面与台面垂直,头部稍仰起,口尽量张开,使上颌中切牙咬合面中点与乳突尖连线垂直于台面,X线经上颌切牙咬合面中心垂直射入胶片.我们用50 ml一次性注射器维持全麻手术患者的颈椎张口位,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一、制作材料上海康德莱公司生产的50 ml一次性注射器、医用胶布、剪刀等.

  • 左侧闭孔动脉、膀胱下动脉共干一例

    作者:安恬慧;任同明;刘少扬;冯塬媛

    在制作1成年男性左侧盆腔及下肢血管神经标本时,见血管变异,为积累解剖学资料,现报道如下.在此标本中,左侧闭孔动脉、膀胱下动脉共干起始于髂内动脉,此共干尚发出细小分支支配闭孔内肌及其附近肌肉.在盆腔中可见,左髂总动脉在第4腰椎椎间盘左侧分为髂内、外动脉.髂内动脉沿盆腔侧壁下行67.5 mm至第3骶椎水平,在距离正中矢状面54.2 mm、髂前上棘63.1 mm、耻骨联合121.0mm处,自其前壁发出一长33.4 mm,外径4.0mm的动脉干,其起始处髂内动脉外径为8.0mm.

  • 脑立体定向框固定带的制作与应用

    作者:程玉青;韩金安;郑长喜;朱丹

    正确安装定向框架是脑立体定向手术成功的重要一步.准确定位是立体定向手术及检查的关键.定向框架摆位不正、倾斜、扭曲、错位等,既影响CT扫描,又影响靶点坐标的准确性,甚至妨碍手术入路.为此我们在框架固定前,用自制固定布带代替耳塞,做好摆位调整后,再于颅骨固定针处做头皮局麻,行终固定. 1固定布带的制作与应用(1)制作:应用市售白布四层重叠缝制成长60 cm、宽4 cm的布带1条,其两端均缝上宽4 cm的尼龙搭扣(如血压计的袖带),阴面长10 cm,阳面长20 cm,阴阳面在布带的同一面上.(2)应用:固定布带中央放在头顶部,其两端分别于两颞侧垂下,于定向框架左、右Y轴的内侧向下伸出,向外反转包裹左右Y轴,并扣紧阴阳面,以达到托起定向框架的目的.(3)消毒与保养:与脑立体定向仪一同熏蒸消毒12 h.如被沾污,可用84消毒液浸泡、清洗、晾干.2评价做脑立体定向手术,尤其是功能性疾病手术,定向框架的正确安装十分重要.既要保证水平面与标准脑平面平等,又要保证框架x轴中点与正中矢状面吻合.既便是框架的上、下位置也应适中,以防太靠上固定不牢,太靠下在患者的颈项较短时与CT转接器连接困难.既往做定向框架摆位时,均应用耳塞做暂时固定,多数患者感到疼痛,而且摆位调整比较困难,或者需要两人操作,一人托起框架,一人做头皮固定点的消毒局麻,旋紧固定针.由于固定后,摆位不正,多数情况下还需移动固定点,造成患者多余的痛苦.应用固定布带,可进行框架的三维移动.首先调整布带反转的长短,摆正框架后扣紧布带阴阳面,同时对角旋紧固定针,均能一次性成功.应用固定布带,患者无痛苦,且可一人完成操作.制作简单,使用方便.显著优于耳塞固定,值得推广应用.

  • 上颌平面偏斜对牙列中线与正中矢状面吻合度影响

    作者:刘爽;杨鸣良;卢利

    目的:针对颌面部不对称畸形患者,在计算机上应用正颌手术模拟软件,重建三维头颅模型并模拟正颌手术,通过对术前上颌平面偏斜的角度和模拟正颌术后上颌牙列中线与正中矢状面夹角的分析,得出二者之间的关系,为正颌手术提供参考.方法:选择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外科就诊的20位颌面部不对称畸形患者进行研究,首先用三维CT影像重建出头颅模型,测量上颌平面与水平参考面的夹角,再利用软件模拟上颌Le Fort Ⅰ型截骨,测量上颌牙列中线与正中矢状面的夹角,后应用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得出两个角度间的关系.结果:颌面部不对称畸形患者,上颌平面和水平参考面的夹角与上颌牙列中线和正中矢状面夹角存在正相关的线性关系,经过统计学分析,得到上颌平面和水平参考面的夹角X与上颌牙列中线与正中矢状面夹角Y的直线回归方程,为Y=1.997+12.109X.结论:颌面部不对称畸形患者,上颌平面偏斜对牙列中线与正中矢状面的吻合度存在相关性,该相关性可为正颌手术的整复提供原则性的参考.

  • 血管性因素引起胼胝体病变的MRI表现

    作者:赵俊杰;孙长凯

    大脑皮质产生信号,通过纵行投射纤维的下行部分对下级神经进行支配,通过前后弓形联络纤维来协调同侧各功能区之间对传入信息的感知及处理。联合纤维横穿放射冠及联络束,将双侧大脑半球同位皮质区联系起来,有利于在信息“对称”的情况下达成和平的双边决策。可见,高质量的信息处理系统往往需要高质量的信号通路,传输通路的重要性有时甚至会超过信息的产生和处理本身。同样,在病理情况下,如白质不会作为异常信号源而引起痫性发作,但在局灶性发作扩散至全身性的时候,联合纤维必然也有所参与,其传导责任可以在胼胝体切断术或多处软脑膜下横纤维切断术[1]对于难治性癫痫的确切疗效中得到印证。胼胝体是联合纤维通路中排列为整齐、致密的部分,在正中矢状面的脑影像中以全貌的形式显露无遗。其委居于扣带回的下方,连接两侧被大脑镰隔开的半球的广泛区域,并构成了脑室系统的穹顶上界。

  • 食管癌适形放疗技术与摆位

    作者:郑佩芬;陈新

    食管癌是严重威胁人民生命健康的常见肿瘤之一。由于其邻近有重要器官,如脊髓、肺、心脏、大血管,因而在放射治疗中怎样避开这些重要器官,减少正常组织受量,采用佳方案治疗,成为至关重要的问题,适形放疗能实现上述要求。我院自1999年5月开始采用真空垫及体部网膜固定技术来实现食管癌的适形放疗,现介绍如下:1 模拟定位 定位前,先检查模拟定位机及各项参数,如机架筒,准直器角,治疗床旋转轴,床等中心轴是否在初始位,检查模拟定位机的等中心与三维激光束交点是否吻合一致。取一真空垫置于模拟机床上,患者躺在真空垫上,头自然后仰,双肩放松并紧贴真空垫,左右平行,双手抱头,下肢伸直并拢,然后抽出真空垫内的气体,使真空垫与患者的头部、颈、背、臀部曲线弧度吻合。左右移动床使纵轴激光线通过人体的正中矢状面。选择合适体部网膜,80度热水中浸泡后覆盖体部固定。网膜与体表应服贴紧密,然后分别在真空垫上及体表上标出网膜的位置。定位时,在操作室的荧屏上,三维激光线定出肿瘤的中心,并在网膜上标好所需角度的激光标志(0度、270度、90度),采用细小的铜线作标志,这样便于CT定位,同时不产生伪影。CT定位时,患者的体位真空垫及网膜位置均要与模拟定位时一致,并使所需角度(0度、270度、90度)横轴激光线在同一平面。经CT扫描,根据定位CT画出肿瘤靶区,然后在三维治疗计划系统中进行计算,打印出每个照射野的形状。

32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