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下颌偏斜畸形与正畸治疗

    作者:姚金丹;袁月

    下颌偏斜是临床比较常见的错颌畸形,不仅影响患者的面部美观,还会影响咀嚼功能,甚至导致颞下颌关节功能紊乱及颈椎生理弯曲度的改变,极易对患者的心理健康及生活质量产生不利影响.由于下颌偏斜畸形不仅有矢状向的异常,还有横向和垂直向的异常,故其正畸治疗难度较大.

  • 下颌偏斜的诊断及治疗

    作者:杨柳;徐卫华

    由于社会经济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们对于口腔颌面部健康的维护意识和美观需求也逐渐提高,下颌偏斜是临床较常见的错颌畸形,现阶段对其诊断并无统一的标准.本文将从下颌偏斜的分类、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等方面进行讨论,以期对下颌偏斜的临床诊治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 下颌偏斜 诊断 治疗
  • 矫治个别牙反合引起下颌偏斜的临床观察

    作者:王玲

    目的 研究矫治个别牙反合引起下颌偏斜的临床表现.方法 择取我院起于2014年1月,止于2015年7月,收治入院的混合牙列期个别牙反合引起下颌偏斜的患者,共计15例.15例患者均接受正畸矫治.于治疗前/后,分别拍摄15例患者的全口曲面断层片,并做相应的数据测量.待测量结束后,统计并剖析15例患者的测量数据.结果 经过正畸矫治之后,本组15例患者的面部不对称症状均得到了显著的改善.矫治后,15例患者两侧的髁突以及下颌垂直高度的高度差,均明显低于矫治前;且其髁突偏斜系数,也明显小于矫治前.矫治前/后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于个别牙反合引起下颌偏斜中应用正畸矫治法,利于患者下颌骨不对称症状的快速缓解,临床应用价值颇高.

  • 上颌快速扩弓联合多曲方丝技术矫治年轻成人骨性反(牙合)伴下颌偏斜畸形

    作者:寇波;李爱群;李民;王青竹;王春玲

    目的 评价上颌快速扩弓(rapid maxillary expansion,RME)联合多曲方丝技术(multiloop edgewise arch wire,MEAW)矫治年轻成人骨性反(牙合)伴下颌偏斜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成年安氏Ⅲ类骨性错(牙合)伴下颌偏斜患者9例,年龄16.2~18.8岁,采用上颌快速扩弓纠正单侧后牙反(牙合),多曲方丝技术配合颌问牵引调整咬合关系,纠正下颌及中线偏斜.矫治前后拍摄头颅侧位片和正位片,并进行X线头影测量分析.结果 (1)矢状方向上,SNA增大(1.4±1.7)°,SNB减少(0.7±0.9)°,ANB增加(2.1±0.9)°,颌骨前后向不协调减轻;U1-SN,L1-MP矫治前后分别增加(2.7±3.7)°和减少(5.4±2.9)°,前牙覆盖减少(3.8±1.0)mm.(2)垂直方向上,MP-SN和MP-FH分别增加(1.9±2.0)°和(1.1±2.6)°,矫治前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3)矫治前后Maz-Maz'增加(2.6±2.8)mm,Um-Um'增加(6.2±5.9)mm,后者矫治前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4)矫治前后,△Cd-Me和△Cd-Go分别减少(3.7±2.1)mm和(2.8±1.6)mm;ManDP-MSL和Me-MSL分别减少(3.8±2.3)mm和(3.6±2.5)mm,矫治前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上颌快速扩弓联合多曲方丝技术可以有效地矫治年轻成人轻、中度骨性反(牙合)伴下颌偏斜畸形,纠正异常咬合关系,改善颜面部不对称畸形.

  • 下颌偏斜对颜面形态和身体姿势的影响

    作者:董研;郭天文;林丽红

    下颌骨相对颅骨正中矢状面出现不对称时称为下颌骨偏斜(Mandibular deviation) [1]。下颌骨偏斜不仅可导致错牙合、颜面部不对称、下颌运动异常、颅面部肌群间肌力平衡失调,还进一步影响躯干两侧肌群的平衡与协调,使头颈、肩腰等部位在人体站立、行走时姿势不对称,影响口腔功能和体态美观[2~4]。

  • SurgiCase CMF软件对下颌偏斜畸形手术模拟与预测的研究

    作者:杨静文;侯敏;宋大立;陈伟;韩德强;于天平;王秀芬

    目的 通过三维计算机模拟、测量评价SurgiCase CMF软件对下颌偏斜畸形正颌手术预测的准确性.方法 利用CMF根据27例下颌偏斜患者锥形束CT(CBCT)的资料,模拟下颌升支矢状截骨术伴或不伴水平截骨颏成形术,预测患者术后的软组织情况.选择代表软组织对称性的标志点建立定点体系,并建立水平面、冠状面和正中矢状面3个定位平面,选取测量参数,分析结果.同时观测模拟与术后软组织重叠对比彩色等级图.结果 口角点连线与水平面的夹角(Ch-Ch-FH),软组织模拟和术后分别为(2.35±1.81)°和(1.44±1.13)°,鼻下点到上唇切迹点连线与上下唇切迹点连线的夹角(Sn-UL-LL),模拟和术后分别为(4.02±3.05)°和(2.59±1.6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即口角倾斜度和上、下唇垂直向倾斜度预测较差.下颌角点到正中矢状面的距离(Go’-MS)、下颌角点到颏前点距离(Go’-Pog’)、鼻下点到颏下点连线与正中矢状面的夹角(Sn-Me’-MS),模拟和术后比较,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说明下颌角及颏部预测准确性较高.重叠对比彩色等级图的观测表明,颊侧软组织预测的准确性较差,且偏斜侧准确性较偏斜对侧差.结论 CMF系统对于下颌偏斜患者的手术预测准确性较高,但在唇颊部预测上略有偏差,软件尚有改进空间.

  • 安氏Ⅲ类错(牙合)伴有下颌偏斜患者髁突位置的研究

    作者:王红梅;王邦康;纪昌蓉;安薇薇

    目的 比较安氏III类错(牙合)伴下颌偏斜患者髁突的位置与安氏I类患者髁突位置的差异.方法 选择安氏Ⅲ类错(牙合)伴下颌偏斜患者与安氏Ⅲ类患者各20名,在薛氏位X线片上测量正中(牙合)位时,两组髁突在关节窝中位置,并进行比较.结果 偏颌组颏点偏斜侧与I类对照组髁突在关节窝中的位置无显著差异,颏点偏斜侧的对侧髁突前间隙减小、髁突相对位置比值增大,有显著性差异,该侧髁突位置相对前移;偏颌组两侧髁突在关节窝中的位置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髁突会随咬合的改变发生重建.

  • 北京地区错(牙/合)畸形及偏颌畸形的发病率调查

    作者:王红梅;刘郁;纪昌蓉;吴尽红

    目的:揭示各类错(牙/合)发病率及其与偏颌畸形发病率的关系.方法:以个别正常为标准,按安氏分类法,检查各类错及偏颌畸形的发病率,数据经SPSS统计软件分析处理.结果:1.错发病率为77.4%,其中Ⅰ类错55.4%,Ⅱ类错13.4%,Ⅲ类错8.6%.2.偏颌畸形的发病率在Ⅲ类错中高,Ⅰ类错少.3.偏颌畸形在错中的发病率显著高于正常咬合者,下颌左偏者大于右偏者.结论:安氏Ⅲ类错中偏颌畸形的发病率较高,Ⅱ类次之,Ⅰ类少.

  • 骨性Ⅲ类错(牙合)伴下颌偏斜患者髁突形态及位置的三维CT分析

    作者:曲冠霖;杨鸣良;颜光启;张扬

    目的 通过三维测量CT的方法来研究成人骨性Ⅲ类偏颌患者髁突的形态及位置特征.方法 对60例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患者的颅面部进行螺旋CT扫描,采集DICOM数据,利用Mimics17.0对骨组织进行三维重建,确定标志点及测量相关参考平面,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非偏斜组两侧测量值无统计学差异.偏斜组偏斜侧髁突冠状面CP、髁突水平面CP、髁突矢状面-FH大于非偏斜侧,髁突水平面FH、髁突矢状面-MSP、髁突高度、髁突内外径、髁突外斜面长度小于非偏斜侧.结论 骨性Ⅲ类偏颌患者的髁突形态与位置存在不对称.偏斜侧髁突位置相对关节窝向后、内旋转,偏斜对侧髁突位置相对关节窝向前、外旋转.偏斜侧髁突高度、内外径和外斜面长度小于偏斜对侧.

  • 骨性下颌前突伴偏斜畸形的牙弓和牙齿代偿分析

    作者:胡炜;周彦恒

    目的作者对骨性下颌前突伴偏斜患者的牙弓和牙齿代偿现象进行研究.方法测量11例骨性下颌前突伴偏斜患者治疗前模型,将上颌腭中缝作为中线标准,测量牙弓两侧同名牙接触点到腭中缝的距离,观测牙弓的对称性.同时以平面作为参考平面,测量上下颌后牙颊舌向倾斜程度.结果骨性下颌前突伴偏斜患者的上牙弓左右不对称,偏斜侧(下颌颏部所指向的一侧)牙弓宽度明显大于对侧.偏斜侧上后牙颊向倾斜,下后牙舌向倾斜.结论下颌前突伴偏斜畸形会导致上颌牙弓和上下颌后牙出现代偿,在术前矫治的重点是去代偿治疗.

  • Ⅲ类错(牙合)下颌偏斜正畸疗效的初步分析

    作者:段银钟;霍娜;陈磊;陈学鹏;林杨

    目的 探讨Ⅲ类错(牙合)牙性、功能性和轻度骨性下颌偏斜的正畸矫治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Ⅲ类错(牙合)牙性、功能性和轻度骨性下颌偏斜患者共35例,男性14例,女性21例,年龄7~22岁(平均16.5岁).牙性偏斜主要通过扩大上颌牙弓,促使下颌自动复位;功能性下颌偏斜应用双颌式功能矫正器或不对称性前方牵引和Ⅲ类颌间牵引进行治疗;轻度骨性下颌偏斜行拔牙正畸掩饰性治疗.结果 通过正畸临床矫治,22例Ⅲ类错(牙合)牙性和功能性下颌偏斜患者的颜面外形和咬合均达到满意的疗效.13例Ⅲ类错(牙合)骨性下颌偏斜患者,拔牙掩饰性正畸矫治仅可改善颜面美观.结论 Ⅲ类错(牙合)牙性和功能性下颌偏斜是正畸治疗的适应证;而对于Ⅲ类错(牙合)轻度骨性下颌偏斜的患者,单纯正畸治疗仅可减轻牙(牙合)畸形的程度.

  • 正颌外科手术联合游离腓骨瓣同期矫治颌骨获得性畸形

    作者:丁建芬;伊彪;李自力;毛驰;张雷;王洋

    获得性颌骨畸形是因治疗肿瘤切除部分或全部颌骨引起的骨缺损,或因颌骨骨折错位愈合造成的畸形.主要表现为面部不对称畸形,即下颌偏斜及双侧面部大小比例不对称、颏偏斜或颏不对称、颏点偏离中线,并伴有上颌骨双侧牙槽高度、宽度不对称及咬合平面偏斜,咬合关系紊乱.单纯手术难以解决如此广泛的复杂的畸形.现将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外科成功诊治的两例报告如下.

  • 髁突骨折治疗的疑惑与常见并发症的解析

    作者:李祖兵

    髁突是面部易发生骨折的部位之一.关于儿童髁突骨折的非手术治疗目前已达共识;成人髁突骨折的非手术治疗仍存在较大争议[1].国内外的学者已经从不同方面比较了成人髁突骨折手术治疗与非手术治疗的优缺点,但是无论手术治疗与非手术治疗都存在着(牙合)干扰、下颌偏斜、开口型改变、关节症状、(牙合)力改变和下颌骨发育障碍等并发症.

  • 替牙期功能性下颌偏斜的矫治

    作者:陈卓;谢冰

    目的 探讨带菱形分裂簧的活动扩弓矫治器矫治替牙期功能性下颌偏斜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替牙期功能性下颌偏斜患者21例,采用带菱形分裂簧的活动扩弓矫治器进行治疗.结果 经过6~9个月治疗,21例患者单侧牙列反颌解除,下颌偏斜明显改善.结论 带菱形分裂簧的活动扩弓矫治器是纠正替牙期功能性下颌偏斜有效方法.

  • 下颌偏斜的临床矫治探讨

    目的:分析、总结临床治疗下颌偏斜畸形的方法,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方法探讨下颌偏斜患者的病因。进行鉴别诊断和治疗。结论正畸治疗是下颌偏斜畸形患者在临床治疗中取得良好效果的必要保证。

    关键词: 下颌偏斜 正畸 治疗
  • 下颌偏斜畸形的诊治进展

    作者:徐玉婷;张晓蓉

    下颌偏斜畸形是临床中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对患者颜面部美观、生理功能,甚至心理都有极大的影响.不同类型下颌偏斜畸形的治疗方法不同,牙性、功能性不对称以及轻微的骨性不对称可通过正畸治疗进行纠正,而儿童期发育不良导致的严重骨性偏斜畸形,简单的正畸治疗是无法改善的,只能进行早期的阻断矫正或成年后进行正颌治疗.治疗方法的选择依赖于精确的诊断.在对患者进行分析诊断时,除进行常规临床检查及模型分析外,还需在众多影像学检查中选择恰当的方法,以期做出精确的诊断.

  • 骨性Ⅲ类错(牙合)伴下颌偏斜正颌外科的术前术后正畸治疗

    作者:张丽萍;肖丹娜;黄毅

    目的:分析、总结临床采用正畸--正颌外科方法联合治疗骨性Ⅲ类错(牙合)伴下颌偏斜畸形时术前与术后正畸治疗中的难点和要点,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方丝弓或直丝弓技术,对本组患者均进行了系统的术前术后正畸治疗,术前根据X线头影测量、模型外科制作(牙合)板,术中截骨后根据(牙合)板后退旋转下颌骨,用微型钛板固定下颌骨,使上下颌颌骨处于术前设计好的咬合状态,增加术后(牙合)关系的稳定性,使术后牙齿咬合于理想的位置.结果:术前正畸疗程为4~13个月,平均10个月.术后正畸疗程为7~23个月,平均12个月,术后咬合关系良好,均达到个别正常(牙合).面部软组织左右对称,侧面由凹面型变为垂直面型,面型改善明显,患者满意.结论:术前术后正畸治疗是正颌外科治疗骨性反(牙合)伴下颌偏斜畸形取得良好效果的必要保证.

  • 下颌偏斜畸形诊治的研究进展

    作者:张丽萍;王建国

    颜面不对称畸形严重影响人的美观及心理健康,在所有颜面不对称畸形中又以下颌偏斜畸形为常见,而目前对下颌偏斜畸形的分类及诊断标准尚无明确的定论[1,2].下颌偏斜畸形的矫治不仅包括下颌骨及软组织的矫治,同时还包括正常咬合关系的恢复、颞下颌关节功能与神经的保护等.笔者就如何正确处理上述问题及相互关系以获得满意的整形效果做一综述,为临床工作提供依据和参考.

  • 下颌正中前移的方法探究

    作者:黄敏方;周嫣;陈世稳;方志欣;成荣芝

    目的 探讨判断下颌正中前移的方法.方法 48例鼾症及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使用口腔矫治器治疗,采用双侧后牙前移相同距离及前移前后上下前牙区中线不变的方法 来判断下颌正中前移后,摄双侧颞下颌关节薛氏位X线片检查髁突前移情况.结果 2例双侧髁突前移距离不同,其余46例相同.结论 下颌前移前后,上下前牙区中线一致及双侧后牙前移距离相同,并不表示髁突前移距离亦相同,但前者是后者的重要评判指标.

  • 下颌偏斜患者颜面与颈背部肌肌电研究

    作者:董研;郭天文;毛勇;陈金武

    目的探讨下颌偏斜对咀嚼肌、颈、肩背部肌肌电的影响。方法采用K6-Ⅰ系统对15例正常咬合者及12例下颌偏斜患者在大开闭口运动、咀嚼运动、颈肩背部肌运动时咬肌、二腹肌、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的表面肌电进行采集分析,比较两组受试者双侧对应肌肌电平均幅值的对称性。结果①下颌功能性运动时颈背部肌有肌电活动;颈背部运动时咀嚼肌也有相应的肌电增强。②开闭口运动与咀嚼运动时患者组双侧咬肌、二腹肌、胸锁乳突肌肌电平均幅值的对称性明显差于正常咬合组;双侧斜方肌对称性在颈肩部运动时两组间差异显著。③正常咬合组三种运动时对应肌肌电幅值无显著性差异;患者组咀嚼运动时双侧二腹肌及颈肩部运动时双侧胸锁乳突肌、二腹肌肌电幅值有明显差异。结论下颌偏斜影响咀嚼肌、颈肩背部肌肌电的对称性并可能导致头颈、双肩姿势的偏斜。

66 条记录 1/4 页 « 123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