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大鼠视前内侧核至中缝大核投射纤维的生理特性及导水管周围灰质对其的调节作用

    作者:

  • 经颅重复磁刺激的研究和临床应用新进展

    作者:严莉;崔丽英

    经颅磁刺激技术(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TMS)出现于1985年,通过时变磁场(time-varying)产生感应电流直接刺激皮层神经元而改变后者功能.单脉冲TMS、重复TMS(rTMS)、配对TMS、围刺激期时间直方图等与其他检查方法联合应用,可描述不同脑区的功能,不同脑区之间或内部和(或)投射纤维之间的联系和变化及继发行为改变.尤为人们关注的rTMS技术出现于1992年,其不仅影响刺激局部和功能相关的远隔皮层功能,实现皮层功能区域性重建,而且产生的生物学效应可持续到刺激停止后一段时间,已成为研究神经网络功能重建的良好工具,并用于某些神经心理疾病的发病机制和治疗效果的探讨[1,2].现就近年来rTMS的研究及应用进展综述如下.

  • 右利手正常年轻人脑投射纤维DTI参数图研究

    作者:李翠宁;刘怀军;贾林毅;耿左军;池琛;崔彩霞;黄勃原

    目的 定量分析右利手年轻人脑投射纤维在扩散张量成像(DTI)参数图上的表现,探讨参数图的意义和相互关系.方法 应用GE 3T全身超导MRI仪,对30名右利手健康青年志愿者(男16名,女14名,平均年龄28.2岁)行常规颅脑MRI及DTI,重建DTI的部分各向异性FA、平均扩散系数MD和T2-weighedtrace三种参数图,观察投射纤维6个部位在参数图上的表现特征,测定三种参数值,定量分析投射纤维侧别、性别及部位的差别.结果 ①在投射纤维的6个部位,三种参数值皆无性别差异;②桥脑的投射纤维FA值左侧大于右侧(P=0.011),桥脑、大脑脚、内囊前肢和半卵圆中心T2-weighted trace值左侧大于右侧(P=0.000~0.017),MD在所有部位双侧差别无统计学意义;③6个部位平均FA值为大脑脚>内囊后肢>内囊膝部>内囊前肢、桥脑>半卵圆中心;④投射纤维T2-weighed trace与FA、MD之间有负相关关系(r=-0.169,P=0.024:r=-0.149,P=0.047).结论 FA图对投射纤维显示清楚,FA和MD反映水分子扩散的不同方面,T2-weighed trace图应结合FA、MD图以及常规MRI进行综合分析.

  • 以投射纤维损害为主的肾上腺脑白质营养不良一例

    作者:倪俊;王建明;李舜伟

    患儿男,12岁,于2002年10月就诊于我院.入院前7个月开始出现双下肢无力,右侧明显,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成绩下降,外院腰穿检查正常,头MRI示颅内多发病灶,拟诊脱髓鞘性脑病,予大剂量激素治疗3周,未改善.入院前3个月症状加重,上肢动作笨拙但动作多,下肢行走拖地,言语含糊,饮水呛咳,流涎、时有大小便失禁,反应迟钝,再次予甲基泼尼松龙冲击治疗3 d,症状无好转.起病以来,无视力及听力减退,家族中无类似患者.

  • 健康右利手年轻人脑白质投射纤维各向异性研究

    作者:李翠宁;刘怀军;贾林毅;耿左军;池琛;崔彩霞;黄勃源;刘瑞春

    目的 定量分析健康右利手年轻人脑白质投射纤维在左右侧之间和不同部位之间各向异性的差别.方法 应用GE 3.0 T MRI仪对31例健康右利手年轻志愿者行常规颅脑MRI及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检查,重建DTI的分数各向异性(fractional anisotropy,FA)、相对各向异性(relative anisotropy,RA)及1-容积比(volume ratio anisotropy,1-VR)3种各向异性图,选择4个层面测量脑白质投射纤维6个部位的FA、RA、1-VR值,比较各向异性在左右侧之间和不同部位之间的差异.结果 (1)投射纤维在脑桥的FA、RA值左侧大于右侧(FA:P=0.032,RA:P=0.033),脑桥的1-VR值左右侧无差别(P=0.289),其余5 个部位FA、RA和1-VR值左右侧比较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2)6部位FA、RA和1-VR值的顺序为大脑脚>内囊后肢>内囊膝部>内囊前肢、脑桥>半卵圆中心.结论 健康右利手年轻人在脑桥区投射纤维FA、RA值有左侧优势,脑白质投射纤维不同部位之间的各向异性程度有差异.

  • 血管性因素引起胼胝体病变的MRI表现

    作者:赵俊杰;孙长凯

    大脑皮质产生信号,通过纵行投射纤维的下行部分对下级神经进行支配,通过前后弓形联络纤维来协调同侧各功能区之间对传入信息的感知及处理。联合纤维横穿放射冠及联络束,将双侧大脑半球同位皮质区联系起来,有利于在信息“对称”的情况下达成和平的双边决策。可见,高质量的信息处理系统往往需要高质量的信号通路,传输通路的重要性有时甚至会超过信息的产生和处理本身。同样,在病理情况下,如白质不会作为异常信号源而引起痫性发作,但在局灶性发作扩散至全身性的时候,联合纤维必然也有所参与,其传导责任可以在胼胝体切断术或多处软脑膜下横纤维切断术[1]对于难治性癫痫的确切疗效中得到印证。胼胝体是联合纤维通路中排列为整齐、致密的部分,在正中矢状面的脑影像中以全貌的形式显露无遗。其委居于扣带回的下方,连接两侧被大脑镰隔开的半球的广泛区域,并构成了脑室系统的穹顶上界。

  • 左旋多巴诱发异动症的机制研究进展

    作者:陈兴泳;唐荣华;雷惠新;唐洲平

    帕金森病(Parkinson disease,PD)主要病变是中脑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进行性变性消失,导致纹状体系统多巴胺能神经元投射纤维终末变性,多巴胺递质含量降低[1].

  • 人脑投射纤维弥散张量纤维束成像的初步研究

    作者:于春水;李坤成;李永忠;梁志刚;秦文;刘嘉宾

    目的利用弥散张量纤维束成像显示人脑内部分投射纤维的三维结构,探讨其与解剖学描述的一致性.资料与方法对1名正常志愿者进行单次激发回波平面弥散张量成像,利用纤维束成像软件包显示人脑部分投射纤维的三维结构,观察重建的投射纤维与解剖学描述的一致性.结果通过选择恰当的感兴趣区,设置不同的部分各向异性阈值、角度阈值、步长和体素长度内采样数目等参数,弥散张量纤维束成像可以清楚地显示皮质脊髓束、视放射、内侧丘系、小脑上脚、中脚和下脚等投射纤维的三维结构,显示结果与解剖学描述具有较好的一致性.结论投射纤维纤维束成像的结果与解剖学描述具有较好的一致性,该方法是一种较可靠的研究人脑纤维连接的方法.

  • 枕叶癫痫致痫灶位置与发作症状学的关系

    作者:费凌霞;金洋;欧阳梅;李凯辉;周青;王晓;胡湘蜀

    目的:本文通过明确枕叶癫痫致痫灶位置、视觉先兆和第一运动症状学,试图解释致痫灶位置和发作症状学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在三九脑科医院已行致痫灶切除手术、且术后随访至少1年未再出现发作的纯枕叶癫痫患者9例(其中4例经过立体定向脑电植入,5例直接手术治疗),使用枕叶集群分区方法明确枕叶致痫灶位置,按照病程记载的视觉先兆,回放术前评估时发作期录像,明确第一个运动症状学;回放4例患者的立体定向脑电图(SEEG)资料,明确发作起始和早期扩散区;阐述致痫灶位置和发作症状学之间的关系.结果:有视觉先兆的患者共7例,占78%,其中有两种视觉先兆的患者共3例.致痫区在枕叶背内侧、腹内侧和内侧表面(累及集群1、2、3)的患者4例,其中4例出现视觉缺失,还有1例合并出现单纯视幻觉.致痫区在枕叶背外侧和外侧面(累及集群4、5、8)的患者4例,产生复杂视幻觉.以自动运动为第一运动症状学的患者共6例,占67%,致痫区在枕叶背内侧、腹内侧和后下区(累及集群1、2、8),其中2例SEEG证实异常电活动的传播通过颞叶产生.以轴-肢带性强直为第一运动症状学的患者1例,致痫灶位于枕叶背内侧、内侧表面和背外侧(累及集群2、3、4).以复杂运动为第一运动症状学的患者1例,致痫区位于枕叶外侧面(累及集群5),SEEG证实复杂运动时异常电活动并不向相邻组织传播.以偏转发作为第一运动症状学的患者1例,致痫区位于枕叶背内侧(累及集群2),SEEG证实偏转发作并不产生于同侧的额眼区.结论:枕叶癫痫致痫灶位置与发作症状学相关;枕叶背内侧、腹内侧和内侧表面的致痫区容易产生视觉缺失;枕叶背外侧和外侧面的致痫区容易产生复杂视幻觉;枕叶背内侧、腹内侧和后下区的致痫灶容易出现自动运动;枕叶背内和背外侧均受累的致痫灶可以产生轴性强直;枕叶外侧面的致痫灶可以出现复杂运动;而枕叶背内侧的致痫灶可以出现偏转发作,后3种症状学均可能通过投射纤维产生.

  • 大鼠三叉神经脊束核尾侧亚核-臂旁核-丘脑间接联系的研究

    作者:

    目的 观察臂旁核(PBN)内向丘脑腹后内侧核(VPM)投射神经元和三 叉神经脊束核尾侧亚核(V c)向臂旁核投射纤维和终末的分布,以及两者之间的突触联系. 方法 HRP 逆行追踪与生物 素葡聚糖胺(BDA)顺行追踪相结合的双标技术,标记结果分别在光镜或电镜下观察. 结果  将HRP注入VPM后,在光镜下可见HRP逆标神经元主要位于同侧的臂旁外侧核、Kolliker-Fus e (KF)核和臂旁内侧核. 将BDA注入Vc后,BDA顺标纤维和终末也主要见于同侧旁外侧核、KF核 和臂旁内侧核,对侧丘脑VPM、丘脑后核和丘脑胶状质核也有BDA顺标纤维和终末,但臂旁核 内 的BDA顺标纤维和终末明显多于丘脑诸核团. 在臂旁核内,HRP逆标神经元的主要分布区与BD A顺标纤维和终末的主要分布区重叠. 电镜下在臂旁核内可见,Vc向臂旁核投射的BDA 顺 纤维和终末与臂旁核向丘脑VPM投射的HRP逆标神经元形成以非对称性为主的轴-树和轴-体 突 触. 结论 大鼠中枢内存在Vc-PBN-VPM间接联系通路,该通路在面口部 躯体感觉信息(包括伤害性信息)的传递和调控过程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