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口腔科学 >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华西口腔医学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West China Journal of Stomatology 화서구강의학잡지

CSCD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 四川大学
  • 影响因子: 1.33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0-1182
  • 国内刊号: 51-1169/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62-162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83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编辑部
  • 出版地区: 四川
  • 主编: 陈谦明
  • 类 别: 口腔科学
期刊荣誉:
  • 基膜蛋白在腺样囊性癌中表达的免疫组化研究

    作者:田臻;王英;张伟国

    目的:研究基膜蛋白在涎腺腺样囊性癌(ACC)中的表达特征,并探讨其与ACC细胞分化程度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经病理证实为ACC的101例病例,进行临床病理资料分析及随访.然后选取其中30例进行基膜蛋白的免疫组织化学标记.结果:①ACC实体型及含有该成分的混合型ACC患者预后较差,发生转移或(和)复发的比例较高,且ACC局部复发比远处转移更为多见.②ACC基膜的存在部位及阳性表达程度与其类型有关,阳性程度以筛状型表达高,管状型次之,实体型差.此外,筛状型ACC中,有转移或(和)复发的病例阳性表达低.③4种基膜蛋白中,纤维粘连蛋白在各类型ACC中的表达均较差.结论:①基膜蛋白的阳性表达程度与ACC的恶性程度呈负相关.基膜蛋白可作为评估患者预后的依据之一.②在参与组成基膜的物质中,基膜粘连蛋白可能是肿瘤实质细胞与基膜胶原粘附的主要物质.

  • 下颌骨中央性血管瘤的诊断与治疗

    作者:王晓毅;王昌美;付风华;高庆红

    目的:探讨下颌骨中央性血管瘤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对19例具有完整病历记录的下颌骨中央性血管瘤的病例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其表现特征及诊断和治疗.结果:病变区牙移位和龈沟内自发性出血是其常见症状,选择性血管造影检查能明确病变位置、范围及营养血管.19例患者中4例行下颌骨部分切除术,10例行血管瘤刮除术,2例行鱼肝油酸钠注射治疗,3例未治.14例手术治疗的患者中,除1例因术中大出血后发生DIC死亡外,其余13例均得到根治,随访至今无复发.结论:选择性动脉造影对下颌骨中央性血管瘤的诊断具有较高价值.血管瘤刮除术可作为儿童下颌骨中央性血管瘤的首选治疗方法.术中先结扎下齿槽动脉能大大减少出血量.

  • 88例错(s )患者矫治前Helkimo指数评价

    作者:陈丹鹏;孟敏;郭洁之;艾学民

    目的:了解颞下颌关节紊乱症在错(s)患者中的分布特点.方法:用Helkimo指数对88例矫治前错(s)患者进行评价.结果:主诉症状指数Ai 0为50%,AiⅠ为44.32%,AiⅡ为5.68%;临床检查指数Di 0为32.95%,DiⅠ为51.14%,DiⅡ为14.77%,DiⅢ为1.14%.咀嚼肌异常和关节杂音为多见的症状和体征.结论:主诉症状指数和临床检查指数Di的分布在男性和女性无显著性差异,在AngleⅠ类和Ⅱ类之间的分布也无差异,但两者的分级程度有相关性.

  • 婴儿期一次性手术整复完全性唇腭裂及牙槽突裂

    作者:王洪涛;翟佳羽;崔颖秋;邓利琴;裴霞

    目的:探讨婴儿期一次性手术修复完全性唇腭裂及牙槽突裂的安全性与可能性.方法:在气体-静脉复合麻醉下,对42例婴儿完全性唇腭裂及牙槽突裂施行一次性手术整复.在监护室复苏成功后返专科病房治疗,术后4~7 d出院.结果:42例患儿均麻醉平稳,无麻醉意外及并发症,且手术顺利,平均失血42.7±6.5 ml,平均手术操作时间为139.2±18.6 min.术后均复苏成功;伤口多为一期愈合,仅2例腭部出现裂孔.结论:在专业小儿麻醉及复苏技术保障下,婴儿期一次性手术整复完全性唇腭裂及牙槽突裂是安全可行的.

  • 美白牙膏去除牙外源性色斑的八周效果观察

    作者:胡德渝;庞若愚;佘晓晴;雷德伦;Volpe AR;DeVizio W;Petrone ME;Zhang YP;Chaknis P;Miller S;Miller J

    目的:评价含有1%焦磷酸钠、7%三聚硫酸钠、0.243%氟化钠及10%高清洁二氧化硅的牙膏减少外源性牙色斑的效果.方法:采用双盲、分层、二单位平行观察的临床研究方法.根据改良Lobene色斑指数(Lobene stain index method)均数、性别、吸烟习惯将91名年龄为18~55岁的研究对象平衡地分为两组,随机地分配使用试验或对照牙膏.于基线、第4周及第8周固定由一名检查者完成研究对象的色斑指数测定.结果:86人完成了该研究.8周临床研究表明,使用美白牙膏的研究对象较对照组的牙齿色斑指数均数降低了37.1%(P=0.0001).结论:与对照组牙膏相比,使用含有1%焦磷酸钠、7%三聚硫酸钠、0.243%氟化钠及10%高清洁二氧化硅的牙膏可以有效地减少牙外源性色斑.

  • 咪唑安定、芬太尼、氨氟醚静吸复合全麻在腭裂整复术中的应用

    作者:王心怡;柏恒亮;苏丽萍

    目的:探讨咪唑安定、芬太尼、氨氟醚静吸复合全麻用于腭裂整复手术的效果.方法:128例腭裂患儿采用咪唑安定0.2~0.3 mg·kg-1、芬太尼3~5 μg·kg-1、司可林1~2 mg·kg-1诱导插管,术中氨氟醚和芬太尼维持麻醉的方法,行腭裂整复术.观察患儿血流动力学变化及呕吐、呃逆、呛咳的发生率.结果:①诱导后与术前基础值相比收缩压下降5%~8%,舒张压下降8%~10%(P<0.05),心率无显著变化(P>0.05).插管后血压与基础值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②诱导后呃逆、呛咳发生率分别为3.1%、7.8%,术毕呕吐率为7.0%.③术毕患儿评分为7±1分.④128例患儿术中出血量均低于其总血容量的5%.结论:咪唑安定、芬太尼、氨氟醚静吸复合全麻用于腭裂整复术安全、有效,不失为一种较理想的麻醉方法.

  • 肌位(s)板对颌间关系调整作用的研究

    作者:焦国良;王永海

    目的:研究肌位(s)板对下颌位置的调整作用.方法:对102例颅颌功能紊乱(CMD)患者均戴用肌位(s)板,戴板后1周、2周、1月各复查1次,以后每月复查1次,共戴板3~6月.记录戴板后是否出现咬合不稳,若有咬合印迹变化者则磨去原有咬合印迹重垫,直至不再变化,待症状消失后去除(s)板,轻咬至肌接触位,记录与颌位是否协调.结果:戴板期间66例患者的咬合印迹始终不变,36例患者出现咬合不稳,经重垫后,咬合板的(s)关系稳定不变.待症状消失后去板.102例患者中,12例表现为肌牙位不一致,其中前牙早接触2例,先天性垂直距离不足1例,牙尖交错位(ICP)偏位9例.结论:肌位(s)板对下颌位置的调整作用是调正肌位,在肌位正常情况下,判断肌牙位是否一致,从而检出ICP异常.

  • 舌动脉灌注白蛋白微球后影响肿瘤区微球栓塞平面相关因素的实验研究

    作者:郑根建;温玉明;王昌美;李龙江;陈亚多

    目的:研究金黄地鼠舌癌影响肿瘤区微球栓塞平面的相关因素.方法:采用经升主动脉灌注微球,显微图像分析仪测量微球栓塞平面.结果:微球佳灌注压力为30 kPa,随着肿瘤的发展,栓塞平面越向末梢端靠近.原位癌以前(包括原位癌),微球栓塞在肌性末梢小动脉水平;早期浸润癌期栓塞至微动脉水平,阻断了控制与其相连的肿瘤微循环内血流量的"总阀门",此时栓塞效果佳,侧枝循环少;至晚期浸润癌时主要栓塞至中间微动脉水平,微球向末梢靠近,要获得更佳的栓塞效果,必须增加微球的用量.结论:本研究为临床选择佳灌注压力、佳灌注时机及佳病例提供了实验依据.

  • 基因重组鼠伤寒沙门氏菌防龋疫苗的研究Ⅰ.变形链球菌pac基因上游区序列测定和分析

    作者:凌均;陈罕

    目的:对变形链球菌表面蛋白pac基因上游区进行序列测定和分析.方法:通过应用PCR测序试剂盒和DNA自动测序仪ABI310对变形链球菌表面蛋白pac基因上游区进行序列测定.结果:测定了pac基因上游区内的517个碱基序列.结论:变形链球菌表面蛋白pac基因上游区序列测定为基因重组鼠伤寒沙门氏菌防龋疫苗的研究提供了基础资料.

  • 细胞凋亡与bcl-2基因在颞颌关节发育中的作用

    作者:李松;金岩;王惠芸;李媛

    目的:本研究通过检测胎鼠及出生后早期颞颌关节发育中的细胞凋亡与bcl-2基因表达的变化,探讨细胞凋亡与bcl-2基因在颞颌关节发育中的作用.方法:利用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及原位杂交检测mRNA技术,对胚胎及生后1周SD大鼠颞颌关节发育不同时期细胞凋亡及bcl-2基因的表达情况进行观察.结果:各时期髁状突软骨细胞中均有凋亡细胞出现,凋亡细胞主要分布于软骨增殖带及浅层肥厚层与深层肥厚层交界的区域;关节腔开始形成时髁状突软骨表面细胞凋亡明显,出生后凋亡细胞于关节的功能部位(髁状突前斜面)更明显.bcl-2原位杂交:出生前、后的髁状突软骨增殖层及浅肥厚层大部分细胞bcl-2表达阳性,而进入深层肥厚层仅有极少数bcl-2阳性表达的成熟软骨细胞散在分布.结论:由bcl-2基因调控的细胞凋亡在颞颌关节发育中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

  • 单克隆抗体对唾液凝集素介导的茸毛链球菌(S.sobrinus)聚集的影响

    作者:张平;樊明文;边专;杜民权;李成章

    目的:用制备的抗茸毛链球菌主要表面蛋白的单克隆抗体作用于茸毛链球菌,体外观察单克隆抗体对唾液凝集素介导的细菌聚集的影响.方法:于紫外分光光度计上通过光密度值检测1 h内的细菌凝集情况.结果:单克隆抗体对唾液凝集素介导的茸毛链球菌之间的聚集有一定程度的影响,但作用不明显.结论:该单克隆抗体可能不是对表面蛋白上与聚集作用有关的功能区直接作用.

  • 单层上皮细胞角蛋白在口腔粘膜癌变过程中的表达

    作者:聂敏海;李秉琦;曾光明;何志秀;陈谦明;周敏;罗刚;曾昕

    目的:探讨单层上皮细胞角蛋白CK18和CK19作为口腔癌前病变标志的可能性.方法:用LSAB免疫组化染色方法检测CK18和CK19在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的口腔正常粘膜、上皮单纯增生、轻度上皮异常增生、中度上皮异常增生、重度上皮异常增生和口腔鳞癌组织中的分布和表达强度,光镜观察染色切片,结果用秩和检验分析.结果:正常和异常的口腔粘膜均未检测到CK18;CK19可表达于正常非角化上皮的基底层细胞、异常增生上皮的基底上层细胞及口腔鳞状细胞癌中,阳性细胞数与上皮的异常增生程度及鳞癌的分化程度相关.结论:CK19表达于口腔上皮基底上层细胞可作为诊断口腔癌前病变和判断口腔鳞癌分化程度的候选辅助指标之一.

  • 唾液富组蛋白的分离纯化及抗菌活性观察

    作者:罗海燕;黄宁;杨美薷;唐彬;吴琦;王伯瑶

    目的:探索用电泳技术分离纯化腮腺唾液富组蛋白(HRPs),并观察其抗菌活性.方法:采用制备性酸性尿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AU-PAGE),从健康成人刺激性腮腺唾液中分离纯化3种主要富组蛋白(HRP-1、HRP-3、HRP-5);通过琼脂糖弥散抗菌实验,观察它们对变形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的抗菌活性.结果:分离纯化出的3种主要HRPs经AU-PAGE及Tricine-SDS-PAGE分析,均为单一的蛋白区带,分子量3~5 kD.3种主要HRPs对变形链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均有抗菌活性;HRP-3和HRP-5对大肠杆菌和绿脓杆菌有明显抗菌活性.结论:采用制备性AU-PAGE来分离HRPs,具有分辨率高、操作简便、纯化效果好等特点.HRPs为一组内源性广谱抗菌活性多肽,对革兰氏阳性和革兰氏阴性菌,包括一些抗生素耐药菌株,都有抗菌作用,可能是口腔抗微生物感染的重要分子,与口腔乃至全身健康密切相关.

  • 冷冻自体牙-下颌骨复合组织块移植的实验研究

    作者:孙晋虎;张国志;王大章

    目的:研究冷冻自体下颌骨再植术时保留颌骨中牙根的可能性.方法:选用健康成年Wistar大白鼠40只,任取2只用于观察正常颌骨的组织学图像,其余的大鼠随机分为新鲜移植组和冷冻组,行牙-下颌骨复合组织块移植到胫骨区的手术,分别于术后1、2、3、4、6、8、12、16、20周时处死动物,采用大体观察、X线片、组织学及微血管造影等观察手段对牙-下颌骨复合组织块移植后的愈合过程进行比较.结果:两组自体牙-下颌骨复合组织块移植后愈合过程相似;再生的牙周膜将牙根维持在原来的位置上,牙根尖发生轻微吸收.结论:保留下颌骨中牙根的冷冻自体牙-下颌骨复合组织块再植术具有临床应用可行性.

  • 颈静脉结扎对头颈部血流动力学影响的实验研究

    作者:周尚敏;温玉明;王昌美

    目的:研究根治性颈淋巴清扫术对头颈部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用4只成年猕猴,模拟人类双侧颈淋巴清扫术,作颈部静脉处理,观察颈部各重要血管的血流量和压力变化.结果:颈部静脉的阻断会引起颈部静脉血流动力学指标的明显改变,被阻断的颈静脉越多,对颈部静脉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干扰就越大;但对颈动脉的相关指标影响甚微.结论:在根治性颈淋巴清扫术中,应尽可能保存颅内静脉回流通道以减少对颈部血流动力学的干扰.其中保留颈外静脉的术式是减少这一干扰的简单而有效的方法.

  • 外加磁场对平阳霉素磁性微球体内分布影响的实验研究

    作者:郭军;吴汉江;张胜

    目的:观察在外加磁场作用下,磁性平阳霉素微球(MPMs)在体内分布情况.方法:设定新西兰白兔头部为一靶区,外加磁场,经兔耳缘静脉注射MPMs,观察MPMs在体内分布情况.并观察外加磁场强度及时间对微球在靶区定位的影响.结果:经外加磁场作用下的MPMs有较好的靶向分布性,且与外加磁场作用的时间、强度相平行.结论:MPMs可能是治疗海绵状血管瘤的较为理想剂型.

  • 槟榔提取物抑制人类口腔粘膜角朊细胞生长的实验研究

    作者:冯云枝;凌天牖

    目的:建立人类口腔粘膜上皮角朊细胞体外原代培养方法;探讨口腔粘膜下纤维性变(OSF)患者上皮厚度改变的机理.方法:先对人类口腔粘膜上皮角朊细胞(KC)进行分离、培养和鉴定,然后用四唑盐(MTT)比色试验检测OSF患者和正常人口腔粘膜上皮KC增殖状况,并且观察槟榔提取物(ANE)对KC增殖的影响.结果:体外培养的KC呈多边形,胞浆内有丰富的张力细丝,表面有大量微绒毛,角蛋白抗体免疫组化染色呈阳性.且体外培养的OSF患者KC与正常对照组KC增殖无明显差异,ANE以浓度-效应依赖关系抑制KC增殖.结论:用dispase消化培养法可成功地培养出纯净的KC; ANE对口腔粘膜KC有细胞毒作用.

  • 不同酸处理根面的组织学比较

    作者:刘牧菲;栗原英见

    目的:用不同酸作根面处理剂,观察、比较酸处理根面后牙周组织的转归并探讨其治愈原理.方法:利用雄性Wistar大鼠,建立牙槽骨缺损动物模型,模拟临床牙周外科处理法对离体牙感染根面行洁治、刮治术,经不同酸(盐酸四环素、盐酸、枸橼酸)处理后植入骨缺损处,分不同时期取材,做组织学观察和评价.结果:盐酸四环素组术后炎症反应小,后期以不伴吸收的骨性结合为愈合特点;盐酸组则炎症反应强烈,大量多形核白细胞附于根面,后期能观察到纤维结缔组织附着和骨性结合;枸橼酸组早期可观察到大量纤维附着,后期根吸收明显.结论:酸根面处理,因使用的酸不同,其组织修复表现也不同.

    关键词: 牙根 酸处理 牙周病
  • 3种硬组织替代材料骨细胞相容性研究

    作者:唐昭;陈治清

    目的:研究羟基磷灰石(HA)、生物玻璃陶瓷(BGC)和钛合金(Ti-6Al-4V)3种骨替代材料的细胞相容性,探讨体外评价骨替代材料细胞相容性的简捷快速的实验方法.方法:选用SD乳鼠颅顶骨成骨细胞,采用体外细胞培养方法,将细胞接种于HA、BGC和Ti-6Al-4V 3种材料表面后,分别观察1、3、5、7 d时细胞形态及生长增殖率,评价3种材料的骨细胞相容性.结果:在3种材料的表面,成骨细胞以锚状结构牢固地粘附,并具有良好的细胞形态和增殖率.其中以HA和BGC的骨细胞相容性较好,Ti-6Al-4V相对较差.结论:体外成骨细胞培养法从细胞形态及生长增殖率方面能客观反映3种硬组织替代材料和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可作为体外研究骨替代材料细胞相容性的简捷快速的实验方法.

  • 流式细胞技术分析骨形成蛋白对人牙周膜细胞增殖和分化的影响

    作者:王勤涛;吴织芬;董广英;史俊南

    目的:检测牛骨形成蛋白(bBMP)对离体培养的人牙周膜细胞(PDLC)的DNA合成和细胞周期的影响情况.方法:培养的第7代PDLC分成对照组和BMP作用实验组,以含1%FBS的DMEM培养72 h;消化下细胞,固定,调整细胞数在1×106/ml,加入复合DNA荧光检测试剂后4℃染色30 min,用流式细胞仪(FCM)测试,联机专用软件分析处理.结果:实验组PDLC的DNA合成量(S%)显著高于对照组;G1%较对照组降低,反映细胞增殖活力的增殖指数PrI值(S+G2M)%增高.结论:提示BMP具有促进人PDLC增殖的作用,可能主要是通过促使处于G1期的细胞进入S期来实现的.

  • 正畸不同用氟方法预防釉质粘接面早期龋的超微结构观察

    作者:庞光明;白丁;陈扬熙;李棋

    目的:测定应用氟化物的不同方法对釉质吸收氟离子的影响.方法:采用因固定正畸需要而拔除的双尖牙12颗,随机分成对照组、酸蚀中用氟组和酸蚀后用氟组,每组牙釉质经酸蚀和不同用氟方法处理后,做扫描电镜检查.结果:酸蚀后用氟组釉质表面的反应产物多,釉质吸收的氟离子多.结论:酸蚀后用氟是一种固定正畸治疗中较好的预防早期釉质龋的方法.

  • 口腔正畸临床用体重标准生长曲线的研绘--四川省32524名汉族中小学生调查

    作者:叶凌;陈扬熙;熊国平

    目的:了解中国学龄期儿童及青少年的青春发育峰期特征,绘制适用于正畸临床的体重标准生长曲线及增长量曲线.方法:从1995年五部委进行的体质调查资料中获取的32524名四川省城乡汉族7~19岁中小学生体重资料.结果:绘制适合中国人的正畸临床用体重标准生长曲线及年增长量曲线.分析了生长发育期男女学生体重的增龄变化,城乡及性别差异,高峰期出现的时间、特征等.结论:标准生长曲线可用以判断患者生长发育状态,为正畸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依据.

  • 正畸不同用氟方法对托槽粘接抗张强度的影响

    作者:庞光明;白丁;陈扬熙;李棋

    目的:测定酸蚀前和酸蚀后用氟化物对托槽粘接抗张强度的影响.方法:采用因固定正畸需要而拔除的双尖牙45颗,随机分成对照组、酸蚀中用氟组和酸蚀后用氟组,每组牙经酸蚀和不同用氟方法处理后,粘接托槽,水浴24 h后测托槽的粘接抗张强度.结果:3组托槽粘接抗张强度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提示临床可使用酸蚀中及酸蚀后用氟,以预防釉质粘接面早期龋.

  • 个体化单侧唇裂修复术式的设计

    作者:石冰;王晴

    目的:探讨更加合理而有针对性的个体化单侧唇裂修复术式.方法:将现有单侧唇裂畸形分为4种类型,并针对每一类畸形的特点,应用已知的几何学原理,进行手术设计.结果:共设计出4种常用的单侧唇裂修复术式,其中术式Ⅰ为Millard法的设计,术式Ⅱ与Ⅳ则是在Millard法的设计基础上,根据不同的适应证增加了Tennison法的手术设计,而术式Ⅲ则完全是一种新的设计方法.结论:个体化唇裂修复术式的设计与其术前畸形特征有了明确的一一对应关系.

  • Fr(s)nkel矫治器治疗早期骨性Ⅱ类错(s)的八因素初步分析

    作者:赖文莉;卢书源;黄宁;赵美英

    目的:探讨安氏Ⅱ类1分类骨性错(s)经FR-Ⅰ、Ⅱ型矫治器治疗前后八因素变化.方法:对17例安氏Ⅱ类1分类骨性错(s)患者经FR-Ⅰ、Ⅱ型矫治器治疗前后进行X线头影测量,分析对比治疗前后八因素的改变.结果:FR矫治器可促进髁突的前下生长,均使下颌体、下颌支增长,颅底角减小以及上颌骨向前旋转,有利于Ⅱ类错(s)的矫治,但该矫治器不能很好地控制上颌骨的矢状向和垂直向的生长发育,以及后部齿槽高度的生长.结论:FR矫治器适于治疗上颌发育基本正常而下颌发育不足的Ⅱ类患者,不宜用于上颌发育过度和垂直生长型的患者.

  • 功能矫形前伸大鼠下颌后翼外肌胰岛素含量变化的定量研究

    作者:王昕;黄宁;罗颂椒

    目的:了解功能矫形前伸大鼠下颌后胰岛素对翼外肌适应性改建的作用.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技术分别检测实验组和对照组大鼠翼外肌内胰岛素的含量.结果:功能矫形前伸下颌后,生长期大鼠翼外肌内胰岛素含量增加.结论:胰岛素在功能矫形前伸大鼠下颌后翼外肌的适应性改建中有重要作用.

  • 个体化双侧唇裂修复术式的设计

    作者:石冰;王晴

    目的:探讨能使双侧唇裂修复术后唇及唇弓形态对称的个体化唇裂修复术式.方法:以双侧唇裂术前鼻小柱基部两侧至前唇唇峰点,以及两侧鼻翼基部至侧唇唇峰的距离是否对称作标准,将术前双侧唇裂的畸形特点分为5种类型,并针对每一种类型的畸形特点设计手术术式.结果:共设计出5种双侧唇裂修复术式,每一种术式仅适用一种双侧唇裂术前畸形的手术修复.结论:保证了双侧唇裂的术前畸形与其修复方法间有了明确的一一对应关系.

  • 先天性下颌骨颅底骨性融合症一例报告

    作者:耿文彦;王永海;焦国良

    先天性的下颌骨与颅底融合在一起所致的牙关紧闭十分少见,现报告1例如下.患者,男,17岁.主诉:张口困难17年.出生时发现嘴张不开,仅口腔右侧有一空隙.长期进流食或半流食,进食时间长,说话语音不清楚,睡眠时打鼾,故来院求治.收入院.曾于3个月及9岁时被诊断为"双侧颞颌关节骨性强直",因年幼,未予手术治疗.平素身体健康,系第4胎,足月顺产.父母及两姐一兄均健康.家族史中无类似疾病患者.

  • 双侧上颌第二磨牙颊侧额外尖畸形一例

    作者:王学侠;姬广国;陈宝勇

    上颌第二磨牙(s)面一般呈斜方形,有3~4个牙尖,远中舌尖多退化.极少数(2.80%)近中舌尖舌面有卡氏结节(第五牙尖).其颊侧出现额外尖畸形者少见.莱芜钢铁总厂医院口腔科诊治1例.

  • 先天性大涎腺缺失2例报告

    作者:杨震;许建辉;寿柏泉;孟昭业;张森林

    先天性大涎腺缺失(congenital absence of major salivary glands)是涎腺畸形的一种,由胚胎期间大涎腺发育障碍所致.本病极为罕见,可能与遗传有关,国外曾有少量病例报道,国内仅查见一例腮腺缺失报告.现结合有关文献将1995年来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口腔科就诊的2例患者的临床表现及检查情况报告如下.

  • 双侧上颌磨牙后对称多生牙一例报告

    作者:由慧珠;陈扬熙

    患者,罗某,男,20岁.因牙列不齐求治于正畸科.摄曲面断层X线片见8|8远中对称各有两个多生牙阻生.X线片上见9|9有明显的冠根形状,但体积较小,10|10较9|9更小,形状不甚清晰.1|1根方也有一多生牙影像(图1).取牙颌模型,见6|6形态正常,7|7为过小牙,形态正常,8|8冠形态不规则.

  • 上颌尖牙萌出致侧切牙牙根吸收一例

    作者:李志强;王俊环;孙喜岩

    在正畸病例中,常见尖牙萌出位置不正引起侧切牙远中根面的快速吸收.当尖牙顺着侧切牙牙体长轴方向萌出时,则可产生广泛性的侧切牙牙根吸收,今报道一例如下.

  • 矫治器致颌下腺肿大一例报告

    作者:周福生

    患者,男,8岁,因前牙反(s)正畸治疗,佩戴下颌(s)垫式活动矫治器.第一次进食时矫治器反复脱落,约10 min后患儿诉说疼痛,家长见其双下颌包块,立即返院就诊.检查见双颌下三角区颌下腺部位各有一隆起呈半球形包块,柔软,有压痛.取出口内矫治器,口腔粘膜未见创伤,颌下腺导管开口处及其周围粘膜无异常.摄X线口底片,颌下腺导管未见阻射区.嘱暂时停戴矫治器继续进食.

  • P53蛋白在人口腔粘膜鳞状细胞癌及白斑的表达

    作者:何国斌;姜育红;赵红宇;石爱梅

    研究表明,口腔鳞状细胞癌(squamous cell carcinoma,SCC)的发生可能是一个多阶段的过程,是一系列细胞遗传及表型改变累积的结果[1].本文研究P53蛋白在口腔粘膜SCC和口腔粘膜癌前病变的表达,以了解P53蛋白表达与口腔SCC发生发展过程的关系及可能的临床意义.

  • 快速诱导鼻腔插管在颌面外科的应用

    作者:林筱菊;吴志

    颌面外科常因手术需要,多采用鼻腔插管麻醉,优点在于导管固定牢固,对手术干扰小.以往临床较多采用慢诱导鼻腔插管.近年来,根据患者具体情况,作者采用快速诱导鼻腔插管,除常规用药外,加用γ-羟基丁酸钠静脉注射,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 牙源性钙化囊肿的X线表现

    作者:王虎;郑广宁;刘敏;陈列;吴红兵;雷荀灌

    牙源性钙化囊肿(calcifying odontogenic cyst,COC)是一种较少见的良性肿瘤,有报道[1]COC占牙源性肿瘤的4.3%.有文献[2~4]认为COC的X线表现为单囊或多囊性改变,有钙化点存在,但没有对X线表现进行深入分析.作者对华西医科大学口腔医院1971~1998年经手术后病理检查证实为COC、有完整X线片资料的33例X线表现进行分析,探讨COC的X线特征,并提出分型,供临床诊断和治疗参考.

  • 超声波雾化吸入法治疗复发性阿弗它溃疡的疗效观察

    作者:游古莲;林景春;张新芳;周正贵

    复发性阿弗它溃疡(RAU)是口腔粘膜的常见病,且反复发作,经久不愈,影响患者生活和工作.1997年1月~1998年4月,笔者用超声波雾化吸入法治疗30例RAU患者,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 脉冲YAG激光治疗牙周炎症56例疗效观察

    作者:何正福

    近年来牙科激光的应用发展迅速,特别在治疗牙本质过敏、口腔溃疡等方面获得成功后,对牙周炎症的治疗也逐渐开展起来.作者应用脉冲YAG激光治疗牙周炎症56例,现报道如下.

  • 茶多酚漱口液防龋的动物实验研究

    作者:杨松;刘天佳;刘建国

    茶有防龋作用.经常饮茶者,患龋率较低.通常认为茶的防龋作用是茶中氟化物的作用[1].随着茶叶中另一主要成分茶多酚对口腔致龋菌和菌斑作用研究的深入,茶多酚防龋的作用已日益受到重视.本文旨在通过茶多酚防龋的动物实验,为茶多酚的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 龋坏组织表面负电位及其形成机理的初步探讨

    作者:王成龙;黄力子;李振钢;阎鹏;王多宁

    龋病是口腔常见病和多发病,菌斑是龋病的重要致病因子.黄力子[1]研究认为:龋病发生和发展的过程不只是酸扩散、渗透,引起牙釉质脱矿的化学过程,而是一种电化学腐蚀过程,与牙齿表面菌斑的氧化还原电位的变化密切相关.并通过实验发现:龋坏组织表面的电位低于同一患者口内正常牙齿表面的电位.本文旨在对引起龋坏组织表面电位变化的原因进行研究,并探讨这种电位变化对龋病发病的意义.

  • 胃复安引起口腔颌面部运动障碍

    作者:寿柏泉;孟昭业;杨震

    胃复安引起锥体外系反应近年来已有报道.作者于1994年1月至今,先后诊治12例胃复安引起口腔颌面部运动功能障碍的病例,现报道如下.

  • 牙周病患者家系调查分析

    作者:管泽民

    牙周病患病率国内外的报道均相当高.近代的观点认为,牙周病是牙周细菌和宿主防御机能相互作用的结果,其中个体的敏感性起着重要的作用[1],但其原因尚不十分清楚.35~44岁是牙周病的高峰期[2].作者对该年龄组50例牙周病患者和对照组50例非牙周病者的家系进行调查,并对结果进行分析.作者认为,遗传因素在牙周病发生中,可能起着重要作用,现报道如下.

  • 李汉森基金会牙科学者选派项目研讨会在京召开

    作者:杨巍巍

    李汉森基金会牙科学者选派项目研讨会于1998年11月13日在北京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召开,李汉森基金会执行秘书Deanna Lee Rudgard博士、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李汉森基金会牙科学者选派项目主任Gary C Armitage教授、项目协调员Mark Ryder教授、北京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院长俞光岩教授、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院长张志愿教授、华西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副院长章锦才教授、项目联络人张克博士以及卫生部有关领导参加了研讨会.

  • 亚洲口腔修复学会第一届学术会议纪要

    作者:梁星;巢永烈

    时间:1999年4月30日~5月2日.地点:韩国汉城.主办单位:亚洲口腔修复学会(Asian Academy of Prosthodontics,AAP).主席: Yong-Soo Kim.会议交流论文:150篇.

  • <口腔粘膜病诊断学>出版发行

    作者:李秉琦

    郑际烈编著的<口腔粘膜病诊断学>,将于1999年10月由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软精装,16开本,353页,定价41.00元(不含邮资).

  • 中华口腔医学会关于接受省、自治区、直辖市口腔医学会为中华口腔医学会团体会员的决议

    作者:

  • 第十四届国际口腔颌面外科学术会议在美国召开

    作者:陈万涛

    1999年4月24~29日,由国际口腔颌面外科医师学会和美国口腔颌面外科医师学会共同承办的第14届国际口腔颌面外科学术会议在华盛顿特区召开.

  • 日本齿科大学授予王大章教授名誉博士学位

    作者:曾强

    我国著名的口腔颌面外科专家、中华口腔医学会副会长、华西口腔医学杂志主编、华西医科大学王大章教授应日本齿科大学的邀请,于1999年5月30日前往日本东京,接受该校授予的名誉博士学位,在隆重的颁证典礼上,接受了名誉博士证书.

  • 中华口腔医学会关于常务理事须按期参加常务理事会会议的决议

    作者:

  • 中华口腔医学会第一届理事会第二次全体会议关于加快中华口腔医学会会员登记、换证工作的决议

    作者:

  • 美国牙学院的牙周病学教学简介

    作者:毛尔加;吴亚菲

    对美国牙学院的学生来说,牙周病学是一门独立的、非常重要的临床课程.学生几乎从一进入牙学院开始,就以不同的方式、从不同的角度去学习和掌握牙周病学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操作.在美国牙学院的教学中,"牙周第一"的思想是贯穿始终的指导思想.无论在课堂教学或是在临床实习工作中,教师们经常强调要充分考虑患者的牙周健康情况.在做义齿修复或正畸治疗时,都要向牙周专科医师咨询,根据患者的牙周情况,与牙周医师一同商量,确定患者的修复和正畸治疗方案.在全国统考和各州的执照考试中,有关牙周部分的内容也占有很大比例.这也促使美国牙学院的学生们努力学习和掌握这门重要的课程.在此,笔者就所了解的情况,向国内同行介绍一些美国牙学院中牙周病学教学的有关情况.

华西口腔医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1999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