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口腔科学 >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华西口腔医学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West China Journal of Stomatology 화서구강의학잡지

CSCD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 四川大学
  • 影响因子: 1.33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0-1182
  • 国内刊号: 51-1169/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62-162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83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编辑部
  • 出版地区: 四川
  • 主编: 陈谦明
  • 类 别: 口腔科学
期刊荣誉:
  • 右美托咪定对儿童牙科日间全麻手术苏醒期躁动的影响

    作者:罗林;张越茗;李美胜;王洁雪;吉阳

    目的 将右美托咪定用于儿童牙科日间全麻手术的维持,探讨其对苏醒期躁动发生的影响.方法 将拟全麻下行口腔治疗的80例儿童牙科患儿随机分为A组和B组,每组40例.A组在全麻维持期静脉注射1μg·kg-1负荷量右美托咪定(生理盐水稀释至10 mL),然后以0.1~0.4 mL·(kg·h)-1的速度静脉注射至手术结束前45 min,B组以同样方式注射生理盐水.记录2组患儿的年龄,性别,体重,美国麻醉医师协会病情分级(ASAPS),不同时间点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氧饱和度(SpO2),舒芬太尼用量,手术持续时间,手术结束到拔管的时间,拔管到清醒的时间、清醒后行为评分(FPAS),达离院标准的时间等指标,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组手术开始、手术10 min、30 min、1 h、2 h及拔管后的HR、MAP均有统计学差异,A组低于B组(P<0.05);舒芬太尼用量及苏醒期躁动率也有统计学差异,A组低于B组(P<0.05);2组拔管到清醒的时间及达离院标准的时间为A组长于B组(P<0.05).其他指标2组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右美托咪定用于儿童牙科日间全麻手术,能降低苏醒期躁动发生率,术中生命体征更平稳.

  • 龈下刮治和根面平整术联合Nd:YAG激光治疗慢性牙周炎的疗效评价

    作者:殷艳丽;许春梅;吴亚菲;赵蕾

    目的研究龈下刮治和根面平整术(SRP)联合Nd:YAG激光治疗对慢性牙周炎患者的疗效.方法选择口内有4颗及以上牙齿,探诊深度为4~8 mm的慢性牙周炎患者,研究位点为分布在口内4个不同象限的互不毗邻的单根牙.随机分成4组:对照组(不治疗)、SRP组(单纯SRP)、SRP+L组(SRP后行激光治疗)、L+SRP组(激光治疗后行SRP).观测时间点为基线(临床处理前)和临床处理后1周、1个月、3个月,比较不同组在不同观测点牙周临床指标和龈下菌群中红色复合体(包括牙龈卟啉单胞菌、福赛斯坦纳菌、齿垢密螺旋体)的组成变化.结果牙周临床指标:SRP、SRP+L、L+SRP组的各项临床指标变化均优于对照组;3个治疗组组间比较,探诊出血、探诊深度和临床附着丧失量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但在3个月时,L+SRP和SRP+L组的菌斑指数百分比下降较SRP组明显(P<0.05).微生物检测结果:SRP、SRP+L、L+SRP组龈下菌斑中牙龈卟啉单胞菌、福赛斯坦纳菌、齿垢密螺旋体百分比均较基线下降,3个治疗组间也存在一定差异(P<0.05),但在不同观测时间点的差异不完全相同.结论慢性牙周炎治疗中,Nd:YAG激光联合SRP治疗较单纯SRP治疗未见明显优势,且Nd:YAG激光和SRP的治疗先后对临床效果也无明显影响;但激光联合SRP治疗可能较单纯SRP更有利于局部菌斑的控制.

  • 江西成年人群下颌骨体副孔解剖位置的锥形束CT研究

    作者:柯星;李博涵;陈林林;姜新娣

    目的 应用锥形束CT(CBCT)观测江西成年人群下颌骨体副孔的分布位置,为临床安全操作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0份江西成年人的CBCT资料,按年龄分为4组,每组男女比例相等.描述下颌骨前牙、前磨牙和磨牙各区域的副孔数目和分布位置,分析年龄、性别和左右侧因素与副孔发生率的关系.结果 发现下颌骨体副孔共1123个,人均(5.62±2.10)个.副孔发生率自近中区域向远中降低,舌侧副孔发生率高于颊侧,男女性副孔数目无差异(P=0.195),年龄与副孔数目呈负相关(rs=-0.301).下颌骨体三处副孔高频区域为:正中联合部(98.0%),中、侧切牙牙槽突舌侧(88.0%),前磨牙区的低位(55.0%).结论 下颌骨副孔每人均会出现,临床需留意避免损伤副孔内容物而引起并发症.

  • 2014—2016年口腔专科医院药品不良反应上报情况的调查与分析

    作者:李佳;王建莉;赵科;赵少峰

    目的 了解口腔专科医院药品不良反应上报情况以及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的特点和规律,为口腔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对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2014—2016年上报的52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进行分析,分别按患者性别、年龄,药品不良反应相关的药品种类、临床表现等进行回顾性统计.结果 报告的52例药品不良反应中,男性和女性比例为1:1.36;发生的药品不良反应共涉及8类,其中抗菌药物相关药品不良反应的比例高[24例,占46.15%(24/52)],其次为营养药物和抗肿瘤用药;头孢菌素类是药品不良反应相关的主要抗菌药物[20例,占83.33%(20/24)].相比于其他给药途径,静脉滴注更易发生药品不良反应[49例,占94.23%(49/52)].药品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以皮疹、瘙痒等皮肤及其附件损害为主,其次为消化系统以及心血管系统损害.结论 口腔专科医院应不断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意识,完善相关报告分析制度.

  • 下颌前牙与牙槽骨的位置关系对种植治疗设计的影响

    作者:于甜甜;蒲必双;刘金;夏玉兰;王罡;兰晶

    目的 利用锥形束CT(CBCT)研究正中矢状面下颌前牙与牙槽骨的相对位置关系,为下颌前牙区的种植修复设计提供参考.方法 从CBCT影像库中选取下颌恒牙列完整的影像学资料150例,按照性别、牙位分为6组,以受测牙正中矢状面的牙槽骨长轴为基准,测量下颌前牙牙体长轴相对于牙槽骨长轴的倾斜角度(偏舌侧为正,偏唇侧为负).使用SPSS 19.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男性下颌中切牙、下颌侧切牙、下颌尖牙牙体长轴相对于牙槽骨长轴倾斜角度的平均值分别为4.77°(-8.17°~16.10°)、6.12°(-2.87°~17.57°)、5.01°(-8.13°~17.67°),女性倾斜角度的平均值依次为5.38°(-5.63°~12.93°)、5.81°(-7.70°~15.70°)、6.21°(-7.70°~17.87°).其中,男性下颌中切牙、下颌侧切牙、下颌尖牙倾斜角度在-10°~10°区间的百分比依次为87.34%、80.67%、88.00%,女性依次为90.67%、82.66%、82.66%.无论男性还是女性,下颌前牙牙体长轴相对于牙槽骨长轴倾斜角度在(-10°~10°)的百分比均超过80%,且牙体长轴偏向唇侧均不超过10°,偏向舌侧均不超过20°.结论 绝大多数下颌前牙牙体长轴与牙槽骨长轴的方向基本一致,临床上可以参考二者的位置关系制定合理的种植治疗方案.

  • 氢氟酸质量分数对二硅酸锂玻璃陶瓷表面形貌及树脂粘接的影响

    作者:钱海蓝;任灵燕;聂蓉蓉;孟翔峰

    目的 探讨不同质量分数的氢氟酸对二硅酸锂玻璃陶瓷表面形貌及树脂粘接耐久性的影响.方法 制备大小为11 mm×13 mm×2 mm的二硅酸锂玻璃陶瓷片试件72个,经烧结、研磨、清洗后,随机分为3组,每组24个,分别接受质量分数为32%的磷酸、4%的氢氟酸、9.5%的氢氟酸处理20 s,形成酸蚀后试件.每组随机选出4个陶瓷片,1个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陶瓷表面形态,另外3个用表面粗糙度仪测量陶瓷片表面粗糙度参数(Ra、Rz和Rmax).陶瓷片表面接受硅烷偶联剂/树脂粘接剂/树脂水门汀处理,并与直径3 mm的复合树脂柱粘接形成粘接试件.将每组20个粘接试件分为两组,10个试件直接进行剪切实验,10个试件经20000次冷热循环后进行剪切实验.结果 氢氟酸处理组试件表面粗糙度参数值均显著高于磷酸处理组;9.5%氢氟酸组除Ra以外的参数值均高于4%氢氟酸组(P<0.05).冷热循环明显降低了所有实验组的粘接强度(P<0.05).冷热循环前后,氢氟酸处理组的粘接强度均高于磷酸处理组;尽管4%氢氟酸组的粘接强度高于9.5%氢氟酸组,但9.5%氢氟酸组在冷热循环过程中的粘接强度降低幅度要明显低于4%氢氟酸组(P<0.05).结论 氢氟酸的质量分数对陶瓷表面形态及与树脂的粘接耐久性有明显影响,9.5%氢氟酸能更有效地保持二硅酸锂玻璃陶瓷的树脂粘接强度.

  • 利用框内缺失法构建变异链球菌srtA基因缺失株

    作者:陈璇;刘海霞;彭显;邹玲

    目的 利用框内缺失法,通过IFDC2基因盒及融合聚合酶链反应(PCR)、同源重组技术构建变异链球菌UA159菌株srtA基因缺失株.方法 PCR扩增变异链球菌UA159菌株srtA基因上下游同源片段及IFDC2基因盒,将这些片段连接、转化入UA159,替换srtA基因同源片段,筛选、鉴定红霉素抗性克隆;PCR扩增、连接UA159 srtA基因上下游同源片段,将连接片段转化入前述红霉素抗性克隆中替换IFDC2同源片段,筛选、鉴定抗苯丙氨酸类似物p-chloro-phenylalanine(p-Cl-Phe)克隆.结果 PCR、琼脂糖凝胶电泳及DNA测序结果均证明srtA基因编码区被完全删除,上下游片段无缝连接,成功构建UA159 srtA基因缺失株.结论本研究成功构建了无标记的变异链球菌UA159 srtA基因缺失株,为进一步研究该基因在生物膜中的作用及其调控机制奠定了基础.

  • 不同表面处理方法对氧化锆基底材料与饰面瓷结合强度的影响

    作者:宫琪;孙惠强;胡以俊;陈佳;丁伟山

    目的 比较不同表面处理方法对氧化锆基底与饰面瓷之间的结合强度及结合界面微观结构的影响.方法将WIELAND氧化锆瓷块胚体烧结制成10 mm×5 mm×5 mm大小试件33个.将试件随机分为3组,每组11个.喷砂组在烧结前进行喷砂处理;处理剂组先喷砂处理,再烧结结合衬底瓷;对照组不做处理.3组基底瓷材料采用粉浆涂塑法烧结5 mm×5 mm×5 mm大小的饰面瓷.每组随机抽取1个基底瓷及双层瓷试件,采用扫描电镜、能谱分析方法,研究氧化锆底瓷与饰面瓷之间的结合情况.其余试件则通过电子拉伸机测试结合界面的剪切强度,并用SPSS 17.0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喷砂组、处理剂组、对照组试件的剪切强度分别为(18.06±0.59)、(21.04±1.23)、(13.80±1.54)MPa,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氧化锆胚体烧结前喷砂处理能提高氧化锆基底冠与饰面瓷的结合强度,结合衬底瓷的应用能提高氧化锆基底冠与饰面瓷的结合强度.

  • 增殖细胞核抗原和P53在萎缩性腮腺再生中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魏月端;左金华;丁长玲;朱玉红;王丽芳;宋冰;王晶

    目的 从基因和蛋白水平研究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和P53在萎缩性腮腺再生过程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将102只Wistar大鼠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结扎实验组大鼠腮腺主导管,分别于结扎7 d(A组)、14 d(B组)后实现腮腺导管再通,并于再通后第0、3、5、7、10、14、21、28天处死大鼠获取新鲜腮腺组织标本.采用苏木精-伊红(HE)染色法观察腮腺组织形态学变化,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和Western blot法检测两组腮腺组织中PCNA和P53的表达.结果两实验组在腮腺导管结扎第7、14天,腺泡凋亡,导管细胞增殖,同组P53相对表达量高于PCNA;随着再通时间延长,腺泡细胞逐渐增多,A组在导管再通后第3天、B组在导管再通后第5天,PCNA和P53相对表达量达到峰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后PCNA和P53相对表达量逐渐减少,A组于再通后第21天、B组于再通后第28天接近对照组.结论腮腺导管结扎后,P53相对表达量增多,诱导腮腺腺泡凋亡;导管再通后,PCNA相对表达量逐渐增多,达峰值后减少,可促进腺泡增殖.

  • 体外沉默二牛龙牛儿基转移酶Ⅰ对舌癌细胞迁移和侵袭的影响

    作者:陈正岗;王树人;李敬华;韩金宏;王奇民;童磊;刘文君;杨芳;郭庆圆;郭大伟;王莹

    目的 应用RNA干扰技术,体外沉默二牛龙牛儿基转移酶Ⅰ(GGTase-Ⅰ),研究其在舌癌迁移、侵袭中的作用.方法 登录Genebank确定人GGTase-Ⅰ基因序列,针对GGTase-Ⅰ的基因序列设计并构建3条siRNA,分别将RNA干扰组(GGTase-ⅠsiRNA1、GGTase-ⅠsiRNA2、GGTase-ⅠsiRNA3)、阴性对照组(NC-siRNA)和空白对照组转染至舌癌细胞Cal-27,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和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各组细胞转染后GGTase-Ⅰ、RhoA基因的mRNA、蛋白表达;选取沉默效率高的一组siRNA作为实验组,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各组细胞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MMP-9的表达,GST-pull down实验检测GTP-RhoA蛋白的表达,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变化,Transwell小室检测细胞侵袭能力变化.结果干扰后细胞的GGTase-ⅠmRNA、蛋白表达明显下降(P<0.05),RhoA mRNA和蛋白表达无明显改变,MMP-2、MMP-9、GTP-RhoA的表达下降,迁移、侵袭能力明显下降(P<0.05).结论 抑制GGTase-Ⅰ表达,可降低舌癌细胞的迁移、侵袭能力,对GGTase-Ⅰ的深入研究可能为舌癌的治疗提供新的有效分子靶点.

  • 延期再植术后替代性吸收的截冠处理及术后4年临床观察

    作者:房瑞贞;李思逸;高磊;吴礼安

    全脱出牙延期再植后易发生替代性吸收,对于儿童患者而言,发生替代性吸收后,会引起牙槽骨发育障碍及邻牙倾斜,然而临床上并无有效的方法阻止替代性吸收的进展.近年来,截冠术逐渐成为国际牙外伤协会推荐的治疗替代性吸收的首选.本文采用截冠术治疗1例儿童患者全脱出牙延期再植后替代性吸收,并术后随访观察4年,对截冠术治疗延期再植后替代性吸收的过程及远期疗效进行了报道.

  • 中国仰韶时期古代人类颌骨骨髓炎1例

    作者:周亚威;顾万发;韩国河

    本文报道了在古代人类骨骼标本中出现的颌骨骨髓炎1例,以探索史前人类颌骨骨髓炎的发病情况和口腔健康.

    关键词: 颌骨 骨髓炎 古代 牙齿
  • 牙周膜龈手术的临床应用Ⅰ:自体组织的应用

    作者:毛尔加

    近年来,随着口腔科学的迅速发展,牙周病学方面的新技术和新材料也层出不穷.膜龈手术已在包括牙周再生、牙周美容、种植、正畸等方面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膜龈手术主要包括:1)带蒂软组织瓣术,可以覆盖暴露的牙根表面,也可以结合游离结缔组织移植术达到覆盖根面的治疗效果;2)游离牙龈移植术,不但可以重建附着龈,还可以保护牙齿健康,防止牙龈退缩;3)结缔组织移植术,是治疗牙龈退缩常用的术式.本文主要以笔者多年的临床经验为基础,采用手术临床照片结合简要文字的方式,介绍常见的各种膜龈手术的适应证、优缺点和临床应用,以使口腔医师能更好地了解并掌握该技术.

  • 牙骨质结构不良的X线多样性表现与口腔临床相关性

    作者:王虎

    牙骨质结构不良是临床上较常见的疾病之一,由于其有X线表现的多样性,常常造成临床诊断不清,影响了该疾病的正确治疗.牙骨质结构不良临床上易误诊为慢性根尖周炎、骨髓炎、肿瘤等.本文对牙骨质结构不良的临床表现、影像诊断以及二者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以便临床医生能够正确诊断.

  • 髓样细胞触发受体1和2与恶性肿瘤关系的研究进展

    作者:杨芸;吴武超;吴亚菲;赵蕾

    越来越多的证据支持炎症与肿瘤形成的相关性,其中模式识别受体启动的免疫应答对于肿瘤相关炎症的触发至关重要.髓样细胞触发受体(TREM)是一种新近发现的免疫球蛋白跨膜受体超家族,主要表达于髓样细胞,其主要家族成员为TREM-1和TREM-2.它们通过与配体结合被激活后发生交联反应,从而调节炎症反应.近年来,TREM与恶性肿瘤之间的关系得到广泛关注与研究.本文就TREM-1和TREM-2与恶性肿瘤关系在医学领域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以期为牙周炎与口腔肿瘤的相关关联研究提供思路.

  • 外源性因素影响髁突生长改建的研究进展

    作者:彭秋萍;伍军

    髁突是下颌骨的一个重要生长区,以软骨内成骨的方式参与下颌骨的生长.髁突软骨属于继发性软骨,既受遗传因素的影响,又受应力、药物等局部因素的影响.为了促进下颌骨的生长,各种外源性局部因素被用于改变髁突软骨的生物学环境,以刺激髁突的软骨内成骨过程.本文就外源性因素影响髁突生长改建的研究作一综述,以期为下颌骨发育不足患者的治疗提供一定的参考.

  • 牙龈卟啉单胞菌调控细胞自噬的分子机制研究进展

    作者:赵妍;于阳;寇育荣

    细胞自噬是细胞内一种保守的降解代谢途径,是宿主防御细菌感染的关键步骤.牙龈卟啉单胞菌(P.gin-givalis)作为一种牙周致病菌,能够利用其引发的细胞自噬实现其在宿主细胞内的生存和增殖,从而逃避宿主的免疫监视.本文就P.gingivalis内化并调控各种宿主细胞发生自噬的分子机制作一综述,从而深入探讨P.gingivalis的致病作用,并拓展P.gingivalis与全身疾病关系的研究思路.

  • 术前血管定位技术在穿支皮瓣中的应用进展

    作者:吴连俊;王慧明

    随着显微血管技术的发展,穿支皮瓣逐渐成为组织缺损重建的首选方法之一.穿支皮瓣供血血管管径细、血管蒂长、血管走行及位置变异大,这就需要临床医生采用术前血管定位技术对穿支血管的解剖结构进行系统评估,从而设计合适的穿支皮瓣.本文就穿支皮瓣的特点及种类,术前定位技术在穿支皮瓣中的研究进展及存在的主要问题作一综述.

  • 酪蛋白磷酸肽-无定型磷酸钙凝胶治疗釉质脱矿效果的系统评价

    作者:汪晓彤;饶南荃;谢静;赵玉鸣;葛立宏

    目的 对有关酪蛋白磷酸肽(CPP)-无定形磷酸钙(ACP)凝胶对于釉质脱矿治疗的随机对照试验(RCT)进行系统评价,评价其治疗的效果.方法 依照Cochrane系统评价员手册(5.1.0版本)指导进行分析,包含检索策略、纳入排除标准、数据提取及质量评价.通过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CNKI)、万方、维普(VIP)数据库,查找有关CPP-ACP的RCT,检索时间截至2016年9月.由2位研究者独立根据纳入与排除标准进行文献筛选、资料提取和质量评价后,对纳入研究进行系统评价.结果 共纳入12个RCT,各文献中的实验设计、评价标准差异较大无法进行定量分析.结论 尚无有力证据表明,CPP-ACP比常规含氟制剂存在优越性;但纳入研究数量、随访时间、设计存在局限性,且样本量较小,仍需更多高质量、长时间随访、大样本的RCT以进一步验证.

  • 脱钙异体冻干骨联合富血小板衍生物治疗牙周骨内缺损疗效的Meta分析

    作者:魏雪;钟晓波;何斌;邓彦涵;骆书美

    目的 系统评价脱钙异体冻干骨(DFDBA)联合富血小板衍生物治疗牙周病导致的骨内缺损的有效性.方法 在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学术期刊网全文数据库等数据库中检索2016年5月之前发表的关于DFDBA联合富血小板衍生物治疗牙周病导致的骨内缺损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RCT).对纳入的文献研究进行质量评价.应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9篇RCT文献纳入Meta分析,共194例患者,303个位点.Meta分析结果显示:DFDBA联合富血小板衍生物试验组较对照组可以降低短期组(6个月)和长期组(12~18个月)的牙周袋探诊深度,均数差(MD)分别为0.75 mm[95%可信区间(CI)(0.31 mm,1.20 mm),P=0.0010]、0.87 mm[95%CI(0.02 mm,1.72 mm),P=0.04];增加短期组(6个月)和长期组(12~18个月)的临床附着水平,MD分别为0.65 mm[95%CI(0.08 mm,1.22 mm),P=0.03]、1.31 mm[95%CI(0.60 mm,2.01 mm),P=0.0003];减少长期组(12~18个月)的牙龈退缩[MD为-0.58 mm,95%CI(-0.78 mm,-0.38 mm),P<0.00001];增加短期组(6个月)和长期组(12~18个月)的骨充填高度,MD分别为0.52 mm[95%CI(0.03 mm,1.00 mm),P=0.04]、1.26 mm[95%CI(0.65 mm,1.86 mm),P=0.0001].结论 DFDBA联合富血小板衍生物能有效治疗牙周病导致的骨内缺损,效果优于单用组.但因为此次纳入研究较少,质量不高且样本量较小,所以仍需高质量的、大样本的RCT来进一步验证.

  • 第5届口腔微生物译名规范化研讨会会议纪要

    作者:

    第5届口腔微生物译名规范化研讨会于2017年6月10日在口腔疾病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四川大学)顺利举行.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学院周学东教授担任大会主席,来自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中国医科大学、哈尔滨医科大学、遵义医学院、四川大学等国内知名院校的50余名专家学者出席了本次会议,并就口腔微生物分类及命名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关键词:
华西口腔医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1999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