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口腔科学 >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华西口腔医学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West China Journal of Stomatology 화서구강의학잡지

CSCD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 四川大学
  • 影响因子: 1.33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0-1182
  • 国内刊号: 51-1169/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62-162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83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编辑部
  • 出版地区: 四川
  • 主编: 陈谦明
  • 类 别: 口腔科学
期刊荣誉:
  • 不同难度根管预备效果的临床分析

    作者:王瑞;高小洁;孙拓祺;谭红;黄定明

    目的 分析不同层次医生对与根管解剖因素相关的不同难度根管病例的接诊情况及其根管预备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2005年3月-2006年4月间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牙体牙髓病科低年级专科研究生、高年级专科研究生以及专科医生分别接诊的共计422颗患牙901个根管为研究对象,按照牙位、工作长度、弯曲度、钙化度、根管数目及根管治疗史建立根管治疗解剖危险因素的难度分级评分标准进行难度评估,采用行×列卡方检验观察以上3组医师对于不同难度根管的预备情况.结果 不同难度根管预备成功率的差异在低年级组和高年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成功率为难度系数Ⅰ度>难度系数Ⅱ度>难度系数Ⅲ度.难度系数Ⅰ度和难度系数Ⅱ度在3个组别间预备效果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难度系数Ⅲ度的成功率在3个组别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专科组的成功率高.结论 牙髓专科医生对于高难度根管治疗病例的预备效果更为理想.根管治疗病例应按照难度不同由医生进行分层分级治疗.

  • 16~22岁青年与正畸医生对错(牙合)畸形的感知差异及其影响因素调查

    作者:尹璐;陈文静;余新洲;喻建;方玲;周波;李桂喻

    目的 了解16~22岁青年人群对错胎畸形、牙齿美观和健康的感知,以及该人群与正畸医生对错(牙合)畸形、牙齿美观和健康的感知差异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在南京陆军指挥学院门诊部口腔科就诊的16~22岁青年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人口调查问卷、正畸治疗需要指数[由美观因素(AC)与牙齿健康因素(DHC)组成]以及牙齿健康因素自评调查问卷进行调查.被测者根据自己的主观感知对自身错(牙合)畸形和牙齿美观进行AC等级和DHC等级的评分,正畸医生根据对模型的客观测量进行AC等级和DHC等级的评分.结果 204名调查对象中,主观感知AC级别为不需要治疗者145名(71.08%),客观测量AC级别为不需要治疗者39名(19.12%);主观感知DHC等级为不需要治疗者144名(70.59%),客观测量DHC等级为不需要治疗者20名(9.80%).正畸医生的客观测量等级高于被测者的主观感知等级;青年主观感知和正畸医生客观测昔的等级相关关系不密切;男性青年的主观感知AC等级低于女性青年,城市青年的主观感知DHC等级高于农村青年,独生子女青年的主观感知DHC和AC等级均高于非独生子女青年.结论 16~22岁青年与正畸医生对青年自身错(牙合)畸形的美观和健康因素的感知具有明显若异,青年倾向于认为自己的牙齿美观并且健康.女青年比男青年更加倾向于认为自己牙齿不够美观,城市青年比农村青年更加小满意自己牙齿的健康情况,独生子女比非独生子女更加不满意自己牙齿的美观和健康情况.

  • 颌面部淋巴结反应性增生的临床与病理研究

    作者:李志刚;王霄;潘向勇;李敏;邹士琦

    目的 分析颌面部淋巴结反应性增生的临床和病理学表现,以期为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对32例术后病理诊断为淋巴结反应性增生的住院患者进行临床表现、组织形态学和免疫组织化学分析.结果 32例患者的组织形态学分别表现为淋巴滤泡增生、边缘区淋巴增生、副皮质区淋巴增生和很少的混合性增生.免疫组织化学表现:23例(72%)为以CD20阳性表达为主的B细胞性淋巴组织增生,7例c22%)为以CD3阳性表达为主的T细胞性淋巴组织增生,2例(6%)为以部分CD20和CD3阳性表达的T、B淋巴细胞和组织细胞混合性增生的淋巴组织增生.10例患者可见细胞的非典型增生.结论 颌面部淋巴结反应性增生主要是以CD20阳性表达为主的B细胞性淋巴组织增生.其中的非典型性增生病例有恶性交的可能性,术后应定期复查和密切随访.

  • 云南地区成年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患者口腔毛状白斑发病情况分析

    作者:翟维维;陈雷;白劲松;赵勤;杨向红;段开文

    目的 探讨云南地区成年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患者口腔毛状自斑(OHL)的发病情况、临床特点及其与免疫状态的关系.方法 以2008年1月-2010年6月收治的1 060例成年HIV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信息包括每位患者的年龄、性别、教育程度、HIV阳性确诊时间、传播途径、口干症、口腔念珠菌病、临床高效抗逆转录病毒药物的使用及CD4细胞计数等,并通过口腔检查记录OHL的发病情况,分析OHL发病与CD4细胞计数的关系.结果 1 060例HⅣ感染者中,检出OHI患者94例(8.9%),其平均年龄为(39.33±10.45)岁.90%的OHL发生在舌的两侧缘,70.2%的患者其CD4细胞计数低于200m-3.结论 OHL经常发生在严重的免疫抑制的患者中,与CD4细胞计数下降有关.

  • 不同粘接剂对金属烤瓷冠边缘微渗漏影响的研究

    作者:姜明欣;黄克强;李志刚;高秀秋;李春山

    目的 评价4种不同粘接剂在金属烤瓷冠修复中的微渗漏情况.方法 制作16个金属烤瓷冠,随机分成4组,分别采用玻璃离子黏固剂、树脂加强玻璃离子黏固剂、PanaviaF粘接剂和super-Bond C&B粘接剂黏固于前磨牙,经温度循环试验后,将样本浸入2%品红溶液中24 h,用体视显微镜观察牙-黏固剂界面边缘微渗漏状况,并进行分级评估.采SPSS 13.0软件对4组的微渗漏程度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PanaviaF粘接剂微渗漏小,其次是Super-Bond C&B粘接剂和树脂加强玻璃离子黏固剂,玻璃离子黏固剂微渗漏大(总体比较X2=157.60,P<0.01;组间两两比较均为P<0.05).结论 树脂类粘接系统抗边缘微渗漏性能优于玻璃离子类黏固剂,适于黏固金属烤瓷全冠修复,是临床首选粘接材料.

  • 常见正颌手术后咬合关系的维护和调整

    作者:段银钟;谭家莉;陈磊;宁芳

    目的 探讨临床常见的正颌手术后,如何很好的维护和调整上下牙列的咬合关系,为临床提供有益的参考.方法 选择骨性Ⅰ类双颌前突行根尖下截骨后徙术、Ⅱ类下颌后缩行下颌升支矢状劈开前徙术、Ⅲ类骨性反骀行下颌升支骨切开后退及合并上颌前徙术各6例患者,共18例患者.正颌手术后依据分类分别行3种不同的牵引模式进行咬合调整.结果 18例患者均达到了预期的治疗效果,无1例复发,上下牙列咬合良好.结论 依据不同的手术术式和错(牙合)类型,采用有效的颌间牵引可达到理想的功能咬合关系.

  • 单侧完全性唇腭裂患者上颌尖牙长度的锥形束CT测量及其他相关统计分析

    作者:李放;王建国

    目的 使用锥形束CT(CBCT)测量单侧完全性唇腭裂患者的裂隙侧与非裂隙侧上颌尖牙的长度,包括尖牙的全长、冠长、根长及冠根比,比较两侧的差异,并同时对裂隙附近的其他牙齿异常进行统计.方法 对20例单侧完全性唇腭裂患者进行CBC扫描,经配套三维重建工作站进行处理后形成清晰的头颅三维重建图像,沿上颌两侧尖牙长轴获得牙齿的断层图像,测量上颌尖牙的全长、冠长及根长,对裂隙侧和非裂隙侧上颌尖牙的全长、冠长、根长及冠根比进行配对t检验,并对裂隙区其他前牙异常及裂隙部位进行记录.结果 单侧完全性唇腭裂患者的裂隙侧与非裂隙侧上颌尖牙全长、根长及冠根比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冠长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裂隙区侧切牙异常20例(100%).结论 单侧完全性唇腭裂患者裂隙侧上颌尖牙的长度较非裂隙侧短,尤以根长较明显.裂隙区的牙齿较易发生异常,特别是侧切牙发生异常率高.

  • 自体前牙断冠再接的临床疗效

    作者:石巧云;镇荣军

    目的 比较恒前牙牙本质固位钉结合双层固化树脂断冠再接与常规断冠再接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外伤冠折片保留完整的38例患者的49颗龈上冠折上颌恒前牙随机分为实验组(21颗)和对照组(28颗),分别采用牙本质固位钉结合双层固化树脂行断冠再接和常规断冠再接(双层固化树脂行断冠再接).治疗后第1、6、12个月复查,进行疗效评价.结果 术后1年实验组断冠再接成功率为95%,对照组断冠再接成功率为64%,二者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牙本质固位钉结合双层固化树脂断冠再接的临床疗效好于自体断冠再接.

  • 630名四川农村成人牙本质敏感流行病学调查分析

    作者:林琳;阙克华;李雪;胡德渝;付莹莹;王孟宏

    目的 了解四川省农村成人牙本质敏感的患病状况,并探讨可能的危险因素.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等容量、随机抽样的方法,对四川省农村630名成人进行牙本质敏感问卷调查和口腔临床检查,使用SPSS 18.0软件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四川省农村成人牙本质敏感的患病率为27.9%,酸刺激是常见的敏感诱发因素.第一前磨牙是常见的敏感牙位,占敏感牙的27.4%.女性、有胃返酸症状、刷牙力量大、超过3个月不换牙刷、每周吃新鲜水果超过2次,可能是牙本质敏感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 四川省农村成人牙本质敏感患病率较高,今后应加强对牙本质敏感预防措施的宣传教育.

  • 种植牙即刻负重的生物力学的三维有限元分析

    作者:韩雪莲;刘宗伟;李岩涛

    目的 用三维有限元的方法分析牙种植体不同角度即刻负重的骨界面应力分布规律.方法 选成人无牙下颌骨进行薄层螺旋CT扫描,将扫描图像导入通用外科手术集成系统,建立下颌骨三维网格模型.模拟标准的螺纹实心种植体,建立种植体一下颌骨即刻负重的三维有限元模型.以150 N的力轴向加载和分别10.、20.、30.侧向加载,应用ANSYS 10.0分析软件分析种植体骨界面的Von Mises应力及应变.结果 成功地建立了一种即刻角度负重的种植体有限元模型;三维有限元分析结果示:轴向加载时骨界面的Von Mises应力集中于颈部骨皮质,应变分布均匀,以颈部骨皮质、底部骨松质及螺纹接触部位的松质骨较为集中;侧向不同角度加载时骨界而的Von Mises应力也集中于颈部骨皮质,但大值是垂直加载时的4倍,应变分布不均匀,主要集中于颈部骨皮质;随着加载角度的增加,应力、应变值也增加.结论 即刻轴向负重时,种植体周围骨质应力及应变无明显集中,分布均匀,侧向负重时应力、应变明显增大,分布不均匀.

  • 纤维桩和粘接系统对粘接界面形态及破坏方式影响的研究

    作者:张晓;李津乐;郝亮

    目的 比较不同粘接系统粘接2种纤维桩后在桩道不同深度的粘接界面形态和界面破坏方式.方法 选取36颗新鲜上颌前磨牙,将其分成A、B、C、D组,A组:自粘接树脂黏固剂和POPO玻璃纤维桩;B组:全酸蚀粘接系统和POPO玻璃纤维桩;C组:自粘接树脂黏固剂和Para Post玻璃纤维桩;D组:全酸蚀粘接系统和Para Post玻璃纤维桩.根管充填、桩道预备后粘接纤维桩于根管中.制备厚约1 mm薄片推出实验试样,万能力学测试机进行加载,体视显微镜观察粘接界面气泡率、裂缝率和破坏方式.结果 对于粘接界面树脂层气泡率,B组(64.2%)、D组(66.7%)显著高于A组(5.8%)、C组(13.7%)(P<0.001).D组粘接界面裂缝率(41.2%)显著高于A组(13.5%)和C组(11.8%)(P<0.008 3).除A组与B组间外(P=0.69),其余各组试件破坏方式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8 3).结论 粘接界面树脂层气泡率与使用的树脂粘接系统有关;纤维桩-树脂-牙本质粘接界面形态特征与破坏方式间存在差异,2个界面的性能共同决定纤维桩桩道内的粘接固位能力;纤维桩和粘接系统间存在显著的相互作用.

  • 下颌前突患者胸锁乳突肌和咀嚼肌的肌电研究

    作者:李波;卢利

    目的 探讨下颌前突患者在下颌运动和姿势位时,双侧颞肌前束(TA)、咬肌(MM)、二腹肌前腹(DA)和胸锁乳突肌(SCM)的肌电活动情况,为临床进行正颌手术提供参考数据.方法 选取于中国医科大学口腔医院颌面外科就诊的下颌前突患者32名为研究对象,运用美国BioEMG Ⅱ八道表面肌电仪和BioFLEX带状双极表面电极记录患者在下颌不同功能运动时咀嚼肌的肌电幅值.同时选取口腔专业本科生36人,作为对照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下颌姿势位时,除MM外,其他咀嚼肌的肌电幅值均增高,与对照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牙尖交错位(大紧咬)时,下颌前突患者TA、MM的肌电幅值均低于对照组(P<0.01).在前伸位时,除DA外,下颌前突组咀嚼肌的肌电幅值较正常者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后退位时,除MM和DA外,TA、SCM的肌电幅值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下颌前突患者咀嚼肌的肌电活动发生变化,颅而骨骼形态影响颈部肌群.

  • 人工楔状缺损对牙颈部硬组织应力分布的影响

    作者:杨文丽;林雪峰;朱娟芳;刘耀鹏

    目的 分析楔状缺损患牙颈部硬组织的应力分布.方法 在下颌前磨牙沿釉牙本质界建立三角形缺损,设计楔状缺损模型,模拟侧方运动中牙齿的受力情况,对下颌前磨牙颈部硬组织行非线性接触分析.结果 斜向载荷下,釉牙本质界缺损的下颌前磨牙缺损区尖端存在明显的拉应力集中.随缺损高度的增加,应力值增大,应力集中程度也增加:应力集中区沿釉牙本质界向(牙合)方延伸.结论 釉牙本质界破坏改变缺损区牙颈部的应力分布.

  • 试色糊剂和黏结剂对瓷贴面修复体颜色影响的一致性研究

    作者:徐镔亭;李清;李蓉;王贻宁

    目的 观察试色糊剂和相应色号树脂黏结剂对IPS e.max瓷贴面修复体终颜色的影响及影响的一致性.方法 叠加IPS e.max热压铸瓷片和复合树脂块模拟瓷贴面覆盖预备后的基牙.在瓷试样和树脂试样之间分别加入试色糊剂和树脂黏结剂(TR、B0.5、A1、A3和WO色)形成试样复合体.使用分光光谱仪测量复合体颜色,并分别用△Ereain代表使用黏结剂前后的色差和△Epaste-reain代表使用试色糊剂与使用黏结剂的色差.结果 基底为A2、A3色时,△Ereain值大于1.0,A4、A5色时小于1.0.基底为A2色时,△Epaste-reain;值小于1(除WO色),A3色时大于1.0.TR、B0.5、A1、A3色试样复合体与W0色试样复合体间△Epaste-reain值有统计学差异.结论 黏结剂可以影响A2、A3色基底的瓷贴面修复体的颜色.对于A2色基底,除了WO色,其他颜色的试色糊剂均可以用于指导选择相应颜色的树脂黏结剂.

  •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联合纤维蛋白胶修复大鼠牙槽骨缺损的研究

    作者:张亮;丁寅;邵金陵;董金山

    目的 评价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和纤维蛋白胶(FG)作为种子细胞和支架材料修复大鼠牙槽骨缺损的效果.方法 30只SD大鼠随机分成A、B组,建立SD大鼠上颌牙槽骨缺损模型,联合植入BMSCs和FG复合物,A组对照侧单纯植入FG,B组对照侧为空白对照.利用上颌骨实验区切片苏木精-伊红染色及Micro-CT扫描观察成骨效应.结果 苏木精-伊红染色切片显示:术后3周可见实验侧骨小梁形成,对照侧无明显骨修复;术后6周可见实验侧新骨形成增加,对照侧只有纤维组织修复.Micro-CT扫描表明实验侧成骨修复明显优于对照侧.结论 应用BMSCs联合FG可较好地修复大鼠牙槽骨缺损,是修复小范围骨缺损理想的种子细胞与支架材料.

  • 正常人发音时软腭形态在数字化头影测量图像中的表现

    作者:李果;王虎;巴凯;杨振宇;李明霞;刘媛媛;游梦

    目的 通过数字化影像,研究正常人发高元音"i"时软腭的形态,为腭裂修复的研究提供参考.方法 对27例正常人发高元音"i"时的数字化头影侧位片进行分析,观察软腭在发音时的影像特点,测量发音时软腭竖直部分的长度,分析不同性别组间的差异.结果 正常人发高元音"i"时,软腭呈膝盖状,可大致分为水平和竖直两部分.男性软腭竖直部分长度为(24.92±2.03)mm,女性软腭竖直部分长度为(20.66±2.77)mm,不同性别组间软腭竖直部分长度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在数字化头影侧位片中,正常人发高元音"i"时软腭形态类似,男性软腭竖直部分长度大于女性.

  • 2种可切削玻璃陶瓷树脂粘接强度及耐久性的比较研究

    作者:刘清;孟翔峰;丁虹;骆小平

    目的 评价不同硅烷偶联剂对2种可切削玻璃陶瓷树脂粘接强度及其耐久性的影响.方法 2种含白榴石晶体的可切削玻璃陶瓷A和B表面分别经硅烷偶联剂A、B、C处理后,通过自粘接型树脂粘接剂(G-CEM)与圆柱形复合树脂粘接制成6个粘接实验组.每个实验组的试件分为2个亚组,在冷热循环前或经10 000次冷热循环后接受微剪切粘接强度测量.使用两因素方差分析对测量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冷热循环前,偶联剂A处理的陶瓷A的树脂粘接强度显著低于陶瓷B相应实验组的带占接强度(P=0.002),偶联剂C处理后的陶瓷A的树脂粘接强度显著高于偶联剂A和B处理的陶瓷A的树脂粘接强度(P=0.014,P=0.019).除了偶联剂B处理的陶瓷A组外,冷热循环10 000次后显著降低了所有实验组的粘接强度,3种硅烷偶联剂处理的陶瓷A或B组间粘接强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硅烷偶联剂B和C处理后的陶瓷B树脂粘接强度显著高于相应的陶瓷A的树脂粘接强度(P=0.003,P=0.027).结论 除了硅烷偶联剂的种类外,玻璃陶瓷的类型也是影响陶瓷树脂粘接强度及耐久性的主要因素.

  • 有限元法探讨犬下颌单侧不全截骨牵张时非牵张侧位移趋势

    作者:刘雪梅;李岩峰;胡敏;张建强;刘斌;范丽娜

    目的 分析犬下颌单侧不全截骨牵张成骨有限元模型,计算下颌骨非牵张侧各部分在牵张过程中位移状况.方法 模拟犬下颌单侧不全截骨牵张成骨,当滑动骨块受力未被牵开和被牵开时观察非牵张侧关节、下颌角、喙突及牙齿等6个标志点的位移情况.结果 当滑动骨块未被牵开时,非牵张侧下颌骨各标志点所受Von Mises应力为0,在空间X、Y、Z三轴位移均为0;当下颌骨滑动骨块被牵开1 mm时,各标志点在空间X、Y、Z三轴均有位移.结论 在行半侧不全截骨牵张成骨时,从牵张侧观察,非牵张侧下颌骨在矢状平面上有以髁突顶点(横嵴中点)为中心的逆时针旋转趋势,而在冠状平面上则表现为向牵张侧的近似平行的移动.

  • 不同根管清洗方法对纤维桩粘接强度的影响

    作者:刘畅;刘红;朱松

    目的 通过对根管壁内表面进行不同方式的处理来提高纤维桩的粘接强度.方法 36颗新鲜无龋单根管离体前磨牙桩道预备后随机分为6组,分别进行根管内壁处理.Ⅰ组(对照组)使用生理盐水冲洗,Ⅱ组使用2%氯己定溶液和17%乙二胺四乙酸(EDTA)溶液冲洗,Ⅲ组使用3%过氧化氢溶液、17%EDTA溶液冲洗,Ⅳ组使用5.25%次氯酸钠、17%EDTA冲洗,Ⅴ组使用35%磷酸凝胶酸蚀30 8,Ⅵ组使用17%EDTA凝胶处理1 min,后Ⅱ-Ⅵ组再使用生理盐水冲洗.采用3M ESPE RelyXTM Unicem树脂粘接剂粘接纤维桩后进行薄片推出强度测试,扫描电镜观察根管内壁及粘接界面的微观形态,体视显微镜观察纤维桩粘接界面断裂方式.结果 Ⅱ~Ⅵ组均可有效地去除玷污层,Ⅱ、Ⅴ组粘接界面可观察到树脂突形成.各组试件的断裂方式均以含有牙本质内聚破坏的混合破坏为主.与对照组相比,Ⅱ、Ⅴ组纤维桩的粘接强度明显提高(P<0.05).结论 2%氯己定溶液和17%EDTA溶液冲洗及35%磷酸凝胶酸蚀可显著提高纤维桩的粘接强度,桩道深度对纤维桩粘接强度无明显影响.

  • 钛表面阳极氧化膜的腐蚀行为研究

    作者:于卫强;邱憬;张富强

    目的 探讨钛阳极氧化前后腐蚀性能的变化.方法 钛表面阳极氧化法制备TiO2纳米管,扫描电镜观察氧化膜的微结构,X线衍射分析氧化膜煅烧前后晶型的变化,极化曲线分析钛阳极氧化前后对腐蚀性能的影响.结果 阳极氧化后,钛表面呈现管径80 nm,管长400 nm的纳米管状结构;X线衍射分析表明阳极氧化膜煅烧后变为锐钛矿晶型;电化学实验表明:光滑钛的破钝电位低于煅烧前后的阳极氧化膜(P<0.05),自腐蚀电位的绝对值、自腐蚀电流和钝化区电流高于煅烧前后的阳极氧化膜(P<0.05),煅烧后钛表面阳极氧化膜的腐蚀性能较煅烧前有所改善,但未见统计学差异.结论 钛经过阳极氧化处理后,表面形成的TiO2纳米管结构可以提高钛的抗腐蚀性能.

  • 口腔扁平苔藓病损区白细胞介素12p40和干扰素-γ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潘玉霞;蔡扬;余红兵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12p40(IL-12p40)及干扰素-γ(IFN-γ)在口腔扁平苔藓(OLP)病损形成及发展中的意义.方法 正常口腔黏膜组织11例,OLP组织43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二步法检测IL-12p40和IFN-γ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OLP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1)OLP组IL-12p40与IFN-γ的阳性表达率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在OLP组中,IL-12p40阳性表达率在IFN-γ阳性组高于IFN-γ阴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828,P=0.016),IFN-γ和IL-12p40表达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r=0.357,P=0.019).3)IL-12p40的阳性表达率在病程短于6个月组高于病程长于6个月组组(X2=7.935,P=0.005);基底细胞液化程度高分组中的IFN-γ阳性表达率高于低分组(X2=9.070,P=0.011).结论 IL-12可能通过促进典型Th1型细胞因子IFN-γ的产生参与了OLP病损区的病理损伤过程,在OLP局部病损形成初始阶段起到关键作用.

  • 大鼠实验性牙移动中配基门控阳离子通道P2X3受体在牙髓中的表达变化

    作者:卢云;杨秩;华小川;常新;贵林;王晟;赖文莉

    目的 探讨大鼠实验性牙移动过程中配基门控阳离子通道P2X3受体在牙髓中表达变化,初步了解P2X3受体在正畸牙移动过程中的可能作用.方法 将54只雄性SD大鼠(体重200~250 g)随机分为空白组(5只)、对照组(14只)和实验组(35只).选择左侧上颌第一磨牙作为观察对象,获取不同时间点牙髓组织切片,进行免疫组织化学研究.结果 正畸牙移动加力后,牙髓中P2X3受体免疫阳性表达增加,并呈现一定的时间规律:即受力后1/6 d逐渐增加,3 d达到高峰,7 d后下降至加力前水平.结论 正畸牙移动疼痛信息传递过程中P2X,受体呈现有规律变化,推测P2X3受体与牙移动伤害表达密切相关,但其作用机制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 牙龈卟啉单胞菌外膜蛋白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基因的克隆及其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

    作者:李昂;徐红艳;石建峰;朱春晖;饶国洲;苟建重

    目的 克隆牙龈卟啉单胞菌外膜蛋白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GAPDH),并将其置于大肠杆菌中作融合表达.方法 利用PCR技术,克隆GAPDH,插入克隆载体pMD18-T中得到克隆重组子pMD18-T-GAPDH.克隆重组子与表达载体pET-32a双酶切后连接构建表达质粒pET-32a-GAPDH.重组原核表达质粒经酶切鉴定后转化大肠杆菌BL21感受态细胞,以不同浓度异丙基硫代-β-D-半乳糖苷(IPTG)诱导表达融合蛋白.结果 核酸序列测定与分析表明:表达重组子pET-32a-GAPDH与NCBI核酸数据库中收录的GAPDH序列同源性达99.802%;在佳浓度的IPTG诱导下,GAPDH可高效表达.结论 本实验成功克隆了牙龈卟啉单胞茵GAPDH基因,并在大肠杆菌中表达了GAPDH蛋白,为后续实验研究GAPDH的免疫学性能及相应的抗体制备奠定了基础.

  • 纳米二氧化硅含量对硼酸铝晶须-二氧化硅熔附体填料复合树脂弯曲性能的影响

    作者:张文云;袁艳波;陈庆华;肖玉鸿;李星星

    目的 研究正硅酸乙酯(TEOS)水解所得纳米二氧化硅(Si02)含量对硼酸铝晶须(AIBw)与SiO2熔附体填料复合树脂弯曲性能的影响.方法 采用TEOS溶胶一凝胶法制得纳米SiO2,按不同比例通过高温烧结使其熔附于AIBw表面,制作试样并测试其弯曲强度和弯曲弹性模量;利用透射电镜(TEM)观察高温处理过程对晶须表面形态的影响以及不同比例的熔附体形貌.结果 AlBw-SiO2熔附体复合填料可显著提高牙科复合树脂的弯曲性能:AlBw和SiO2的质量比为3:1时牙科复合树脂的弯曲强度达(130.29±8.38)MPa.结论 TEOS溶胶-凝胶法水解所得的纳米SiO2含量可改善AlBw-SiO2熔附体填料复合树脂的弯曲性能.

  • 人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B基因转染犬牙龈成纤维细胞的瞬时表达检测

    作者:钟泉;闫福华;李艳芬;江一平

    目的 检测携带人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B(hPDGF-B)基因的真核表达质粒在Beagle犬牙龈成纤维细胞内的表达.方法 扩增和鉴定携带hPDGF-B基因的质粒EX-A0380-M03,脂质体介导的方法转染Bealge犬牙龈成纤维细胞,RT-PCR、免疫细胞化学、ELISA以及Western blot检测hPDGF-BB的表达.结果 EX一A0380一M03所携带的目的 基因为hPDGF-B基因,转染牙龈成纤维细胞24h后可观察到细胞内的绿色荧光蛋白,48h转染效率可达18%~38%.RT-PCR、免疫细胞化学、ELISA均能检测到细胞表达hPDGF-B.Western blot证实所表达的蛋白为融合蛋白.结论 携带hPDGF-B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EX-A0380-M03能被转入牙龈成纤维细胞,并成功表达一种融合蛋白.

  • 不同浓度地塞米松对小鼠腭胚突间充质细胞作用规律的研究

    作者:廖礼姝;郑谦;石冰;卢胜军;张睿;蒙田

    目的 研究细胞水平地塞米松(Dex)致腭裂畸形的生物学机制,筛选出影响腭胚突间充质(EPM)细胞生长的地塞米松适浓度.方法 腭胚突问充质细胞进行原代培养,实验组细胞分别以1×l0-9、1×10-8、1×10-7和1×10-6mol·L-1地塞米松加以干预,MTT比色法检测各组细胞的增殖率,碘化丙啶(PI)染色观察各组细胞的凋亡情况.结果 在血清质量分数为10%条件下,随着Dex浓度的增加,细胞增殖率降低.第3天达到了地塞米松药物作用的高峰.Dex浓度为1×10-6mol·L-1组与对照组相比,各时段的P值均小于0.01.结论 地塞米松在加药后第3天药物作用显著,之后随着药物的代谢,作用减弱:浓度1×10-6mol·L-1的地塞米松,既有一定程度的抑制EPM细胞生长的作用,又不会导致大量的细胞死亡.其可作为在细胞水平研究地塞米松致畸的生物学机制的适浓度.

  • 氧化锆含量对氧化铝渗透陶瓷半透性的影响

    作者:颜志玲;鲜苏琴;谭陶;廖运茂;杨晓喻

    目的 探讨氧化铝渗透陶瓷基体中添加的氧化锆质量分数由0增加至30.0%时,氧化铝渗透陶瓷半透性的变化.方法 按氧化锆占基体质量分数的不同,分别设氧化锆质量分数为0、2.5%、5.0%、7.5%、10.0%、20.0%和30.0%共7个组.各组经基体烧结及玻璃渗透后打磨抛光,采用光谱扫描色度仪测量透射率,并用白度色度计测量对比度.结果 随着氧化锆质量分数由0增加至30.0%,氧化铝渗透陶瓷的透射率由0.406%降低至0.058%,对比度由0.849+0.005增加至1.015+0.006.氧化锆质量分数为10.0%时,对比度为0.990±0.008;氧化锆质量分数高于10.0%后,透射率的下降趋势及对比度的增高趋势变平缓.结论 氧化锆质量分数对氧化铝渗透陶瓷的透光性有直接影响.氧化锆质量分数为10.0%时,氧化铝渗透陶瓷已基本不透光:高于10.0%时,对透光性的影响作用降低.

  • 中药白芍总苷预防非肥胖型糖尿病小鼠自发性涎腺炎的研究

    作者:李春蕾;何菁;华红

    目的 探讨中药白芍总苷对非肥胖型糖尿病(NOD)小鼠自发性涎腺炎的预防作用及机制.方法 4周龄雌性NOD小鼠27只,随机分成3组:生理盐水组、羟氯喹组及白芍总苷组.自5周龄开始,将等效剂量药物溶于04 mL生理盐水中每天灌胃给药,直到20周龄处死.10、15及20周龄时收集每组小鼠的唾液流量以及血清、颌下腺组织.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颌下腺组织病理学改变: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自身抗体(SSA、SSB及α-fodrin)及相关细胞因子水平.结果 与生理盐水组相比,白芍总苷组及羟氯喹组小鼠治疗后唾液流量明显增加,颌下腺炎性浸润减轻,血清自身抗体水平明显下降,Thl/Th2型细胞因子表达失调有所改善.白芍总苷组和羟氯喹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白芍总苷对NOD小鼠自发性涎腺炎有一定预防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药物减轻颌下腺淋巴细胞灶性浸润程度及改善Th1/Th2型细胞因子表达失调等有一定关系.

  • 量子点荧光探针在人舌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赵建江;黄宇华;王治平;盘杰;陈军

    目的 通过免疫荧光技术,利用量子点荧光探针在人的舌鳞状细胞癌组织中检测特定蛋白,探讨量子点荧光探针在人舌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应用.方法 相同粒径的量子点通过问接免疫荧光技术分别对人舌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P53及Bcl-2蛋白进行特异荧光标记,荧光显微镜观察蛋白定位表达;不同粒径的量子点通过间接免疫荧光技术,在同一张舌鳞状细胞癌组织切片上分别标记P53蛋白与Bcl-2蛋白,并对其定位表达进行观察.结果 相同粒径的量子点荧光探针可分别与组织中的P53、Bcl-2蛋白结合,在紫外荧光激发下发出特异红色荧光,P53蛋白结合物主要分布于细胞核;Bcl-2蛋白结合物丰要分布于细胞质;不同粒径的量子点荧光探针在同一张组织切片上可同时对P53蛋白与Bcl-2蛋白进行标记,在紫外荧光激发下2种蛋白结合物发出2种不同颜色的荧光形成鲜明对比,显示量子点荧光探针标记的蛋白定位准确,特异性高.结论 量子点荧光探针可应用于人舌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2种蛋白的特异免疫荧光标记.

  • 口腔癌术后并发酒精戒断综合征1例

    作者:陈培申;杨森;王晓毅;宣鸣;高庆红

    口腔癌术后并发酒精戒断综合征较为少见.本文报道1例口底颌颈联合根治术后并发酒精戒断综合征,并结合相关文献对口腔颌面部术后酒精戒断综合征的诊断和防治进行分析.

  • 种植与颌骨缺损功能重建

    作者:张志勇

    颌骨缺损往往同时伴有大鼍牙齿的缺失,对患者面容及功能的影响举足轻重.因此,如何在颌骨缺损重建的基础上,早期恢复咀嚼功能与美学形态,是颌骨重建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而关键的问题.然而,随着口腔种植技术、显微外科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开发和深入,尤其是将种植体引入到移植骨的功能重建后,标志着颌骨缺损修复真正进入了一个功能重建的时代.

华西口腔医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1999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