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咬合板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病临床随机对照试验META分析

    作者:贾莹;杨远芳;刘娟;陈波

    目的?总结咬合板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emporomandibular joint disorders,TMD)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clinical trial,RCT),系统评价咬合板治疗TMD的有效性.方法?检索Pubmed、Cochrane、Embase、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等,检索时间截至2017年3月31日.收集咬合板治疗TMD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2位评价者独立使用Cochrane协作网推荐的标准对纳入文献进行偏倚风险评价并提取数据.运用Revman 5.3分析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17项临床随机对照研究、940例患者.(1)从整体效果来看,咬合板能有效缓解TMD患者疼痛(P=0.01<0.05);(2)合板治疗对关节(肌)触压痛改善效果欠佳(P>0.05);(3)咬合板能有效减低关节弹响频率(P=0.01<0.05);(4)咬合板对于开口受限改善有限,与对照组相比时无统计学意义(P=0.69>0.05).结论 在抑制疼痛及弹响控制方面,咬合板效果确切,较其他等效方法(BF/SM、咀嚼肌训练)可能更便捷、安全,易于被患者接受.

  • 稳定咬合板加局部热疗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的临床研究

    作者:邓轩;阳芳

    目的:本文主要以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TMD)患者为研究对象,就局部热疗加稳定咬合板对该病的疗效予以充分探讨.方法:研究中共选取该类患者100例,通过随机分组法平分为两组,即试验组和对照组,两者在治疗方法上不同,前者以局部加热及稳定咬合板疗法为主,后者则仅采用局部加热法.试验中我们主要就两组不同疗法患者的治疗效果予以评估和比对.结果:治疗满180d后,试验组的有效例数、显效例数、无效例数分别为17例、25例、8例,对照组的有效例数、显效例数、无效例数则分别为10例、8例和32例,试验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4%和36%(P<0.05),统计学差异显著.结论:稳定咬合板加局部热疗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病能诱导颞下颌关节进入正常生理位,值得临床推广.

  • 颌面部肌肉与关节疼痛的治疗总结与体会

    作者:张涛

    目的 探讨颌面部肌肉与关节疼痛的治疗方法.方法 对颌面部肌肉与关节疼痛的患者进行分析和对症治疗,观察临床疗效.结果 经过治疗,96例患者均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结论 针对颌面部肌肉与关节疼痛患者先要找出其病因或诱因,明确诊断,进而制定出周密的治疗计划,患者配合治疗,达到满意的效果.

  • Le Fort I截骨术治疗上颌骨折咬合错乱

    作者:刘谊;马晓辉;李建华;张凯宇

    目的根据正颌外科技术要点,应用模型外科、Le Fort I型截骨术及钛板坚固内固定治疗上颌骨折移位咬合错乱.方法笔者经治的颌面部骨折患者8例,取模型按模型外科设计骨切开线,制作咬合板并行单颌牙弓夹板预备.采用Le Fort I型截骨恢复咬合关系后行坚固内固定.结果所有病例均为一期愈合,7例术后咬合关系恢复良好,2例术后开口度明显改善,其余病例开口度恢复正常.颜面外形恢复良好.结论按模型外科设计,行Le Fort I型截骨术是矫治上颌骨折咬合紊乱较为理想的方法,咬合板有利于(牙合)关系的恢复和稳定.

  • 咬合板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作者:任贤云;王志坚

    咬合板在口腔各科应用比较广泛.尤其是治疗TMJDS疗效较好.但咬合板对关节,肌肉,牙的作用机制尚未完全明了.本文就近年来咬合板对关节,肌肉,牙等作用机理的研究进行综述,以便指导临床.

  • 再定位咬合板对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临床治疗体会

    作者:史言利;牟月照;林坚;刘君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emporomandibular disor ders,TMD)是指诸多原因导致的颞下颌关节及周围咀嚼肌群出现的结构、功能及器质性改变.其发病率较高,约25%~88%[1].患者主要表现为咀嚼肌及关节区肌肉疼痛、开闭口关节弹响及下颌运动障碍等.

  •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咬合板治疗前后脑血流变化的初步探讨

    作者:隋淑丽;刘洪臣

    目的:通过咬合板治疗前后咀嚼运动时脑血流变化的测定,探讨咬合板在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MD)时脑血流的变化.方法:使用德国DML系列multidopX1经颅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测定脑血流的改变.对大脑中动脉的收缩期峰流速,舒张期末峰流速与平均峰流速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病例组和对照组在行使咀嚼运动后,大脑中动脉的血流明显增加.未戴咬合板和戴咬合板的TMD患者咀嚼运动后,脑血流速无明显改变.结论:咀嚼运动可以促进脑部血液循环,咬合板对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影响不大.

  • 两种咬合板治疗深覆(牙合)伴不可复性前移位患者疗效分析

    作者:刘钰佳;王星;刘佳林;阿尔屯;祖力皮卡尔·安尼瓦尔;迪丽努尔·阿吉

    目的:研究两种咬合板治疗深覆(牙合)伴颞下颌关节不可复性盘前移位患者的疗效对比.方法:选择深覆(牙合)伴不可复性盘前移位患者28例,分为两组,稳定型咬合板(stable bite plate,SBP)组,观察对象19例,行SBP治疗;松弛型咬合板(relaxation splint,RS)组,观察对象9例,行RS治疗.观察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第2周、4周、6周、8周、12周疼痛分级指数(VAS)、大开口度、关节弹响的变化以及CBCT影像学变化.结果:2组治疗后VAS值均明显低于治疗前,2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大开口度及关节弹响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2组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BCT显示2组关节前间隙均较治疗前减小并且髁突表面有所改建.结论:对于深覆(牙合)伴不可复性盘前移位患者,SBP和RS均能缓解咀嚼肌紧张状态,并减轻疼痛,但是稳定型咬合板较松弛型咬合板适用范围广,临床应用较多.

  • 尖牙保护性咬合板治疗颞下颌关节盘前移位的疗效评估

    作者:芮娜;张建华;薛昌敖;刘林栋;吴刚

    目的:观察尖牙保护性咬合板对颞下颌关节盘前移位的治疗效果,探讨3.0T磁共振成像(MRI)在疗效评估中的作用.方法:以经临床和MRI检查诊断为颞下颌关节盘紊乱病盘前移位的16例患者共26侧关节作为研究对象,接受尖牙保护性咬合板治疗,疗程为3-4个月,治疗前后,测量张口度评估下颌运动功能;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疼痛程度(VAS评分),并复查3.0T MRI并与治疗前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结束后,患者VAS评分平均为2.08±1.65,显著小于治疗前的7.19±1.58 (P<0.001);张口度平均为(36.13±5.97) mm,明显大于治疗前的(25.15±6.02) mm(P<0.001).与治疗前比较,治疗结束后21侧关节的MRI表现变化不明显,仅有5侧关节的MRI表现有明显改变,均显示为关节腔积液减少或消失,其中3侧可复性关节盘前移位的关节盘回复至基本正常位置,另2侧不可复性关节盘前移位,恢复为可复性关节盘前移位.结论:尖牙保护性咬合板治疗颞下颌关节盘前移位能明显减轻疼痛,改善下颌运动功能,MRI表现不能作为评估咬合板疗效的单一标准.

  • 咬合板治疗磨牙症的磨牙信息监测研究

    作者:殷新民;张静露;张道珍;姚宗信

    目的应用自行研制的磨牙症监测仪客观评价稳定型咬合板与尖牙高(牙合)型咬合板治疗磨牙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将 20 名磨牙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在受试条件基本一致的情况下,于低于息止颌位 0.5 mm的高度分别制作稳定型咬合板与尖牙高(牙合)型咬合板.应用自行研制的磨牙症监测仪监测每名患者治疗前后的磨牙时间与磨牙次数.结果尖牙高(牙合)型咬合板组患者磨牙时间与磨牙次数明显减少,治疗前后差异有极显著性;稳定型咬合板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监测数据差异无显著性.结论磨牙症监测仪能自动测量和记录戴咬合板的磨牙症患者的磨牙数据,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尖牙高(牙合)型咬合板治疗磨牙症的临床效果明显优于稳定型咬合板.

  • 鼻咽癌放疗后张口困难及嚼肌痉挛的咬合板治疗

    作者:阎英;王建华;谷海晶;张爱兰;洪明晃;闵华庆

    目的 放射线引起颞下颌关节及咀嚼肌损伤在鼻咽癌放疗的患者中十分常见.本研究旨探讨采用咬合板治疗鼻咽癌患者放射线治疗后出现的张口困难及嚼肌痉挛症状及其治疗效果.方法 2001 ~ 2006年,在中山大学附属口腔医院颞下颌关节疾病诊疗中心就诊患者中,以咬合板治疗鼻咽癌放疗后张口困难共67例,根据张口困难的程度决定治疗方案,每个患者均需制作基础咬合板,轻度张口困难,可直接取印模制作V型咬合板;中度张口困难,可分步骤制取印模和基础咬合板,待张口度有所改善时制作V型咬合板;重度张口困难,可先取分离印模,制作分离咬合板,待张口度有所改善时,合成基础咬合板,条件允许时制作V型咬合板.结果 治疗1.5年,67例患者张口困难及咀嚼肌痉挛的症状得到明显改善,张口困难改善率94.0%,轻度困难、中度困难及重度困难的改善率分别为88.9%、100%及86.7%,张口度平均增加1.2 cm.肌痉挛改善率100%,其中轻度肌痉挛治愈率为63.9%,明显改善率33.3%,中度肌痉挛治愈率为23.5%,明显改善率41.2%,重度肌痉挛明显改善率为28.6%,改善率71.4%.结论 通过咬合板的松弛治疗,可明显改善鼻咽癌放疗后张口困难患者的张口困难及嚼肌痉挛.

  • 咬合板治疗老年人颞下颌功能紊乱病的疗效观察

    作者:郑闱颖;蔡琪;吕新元

    目的:观察咬合板治疗老年人颞下颔功能紊乱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有弹响和疼痛症状经保守治疗无效的老年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患者20例,予以咬合板治疗连续观察半年,记录并分析患者弹响和疼痛症状的变化情况.结果:经过半年的咬合板治疗,20例患者中弹响消失19例(治愈率95%);疼痛消失17例(治愈率85%).结论:咬合板治疗老年人颞下颌功能紊乱病的疗效稳定持久,但疗程长,且后续的修复和/或正畸治疗必不可少.

  • 老年人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牙合)重建治疗

    作者:杨卫红

    目的:观察(牙合)重建治疗老年人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暂时性咬合板治疗26例因后牙缺失或重度磨耗所导致的老年TMD患者,3个月后待症状缓解时以金属烤瓷冠桥或可摘局部义齿对其进行永久性(牙合)重建治疗,随访时间(牙合)重建后3个月至3年.结果:戴暂时性咬合板3个月时,患者疼痛、弹响、张口受限症状消失分别为80.7%、56.5%和70.6%;永久性(牙合)重建后随访以上各项指标为88.4%、69.6%和82.3%.结论:(牙合)重建治疗对于老年人因后牙缺失及重度磨耗所致的TMD是一种有效的保守治疗方法.

  • 咬合板的临床应用

    作者:刘洪臣

    咬合板是针对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一种有效的可逆的治疗方法,对咬合创伤、咬合干扰及磨牙症有辅助诊断治疗作用,在临床已有广泛的应用,本文就咬合板的分类、适应症、咬合板的制作、咬合板的咬合调整及后续治疗以及各类咬合板的作用作一介绍.

  •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引发疼痛的综合治疗新方法

    作者:彭诚;王东

    目前颞下颌关节紊乱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它以疼痛、下颌运动异常和关节杂音为主要临床表现,疼痛是常见的症状之一,给患者带来极大痛苦.不当的诊断和治疗可能给患者造成极其严重的损害.以往治疗该疾病缓解疼痛的方法除手术、西药治疗外只介绍了封闭疗法、物理疗法和外敷药物等常规治疗方法.本文介绍了部分祖国医学(推拿、按摩和针灸)配合物理治疗,西药治疗以及配合义齿咬合板、正畸治疗等形成的综合疗法对颞颌关节紊乱病进行治疗,缓解疼痛的临床实践予以综述.

  • 介入与咬合板治疗不可复性关节盘前移位的临床研究

    作者:郭奕;王东;彭诚;赵彤;陈晶晶

    目的:观察咬合板和透明质酸钠(SH)关节腔注射介入治疗颞下颌关节不可复性盘前移位的临床效果.方法:将96例颢下颌关节不可复性盘前移位患者随机分为单纯咬合板组(单纯戴用咬合板)、单纯SH介入治疗组(单纯关节腔内介入治疗)和咬合板联合介入治疗组,每组32例.治疗3个月后,比较3组患者在开口度和疼痛方面的疗效.结果:治疗3个月后,3组的开口度均增加,疼痛指数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3个月后,咬合板联合介入组的开口度改变值大于单纯咬合板组和单纯SH介入治疗组,咬合板联合介入组和单纯SH介入治疗组的疼痛缓解程度均大于单纯咬合板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01).结论:联合治疗疗效明显优于单纯戴咬合板或单纯介入治疗,SH在缓解疼痛方面的疗效优于咬合板治疗.

  • 咬合板

    作者:焦国良;王惠芸

    自Koralyi 1901年首先将硬橡胶牙合板用以治疗磨牙症以来[1],咬合板在颅颌功能紊乱(CMD)诊治中的应用日益广泛,期间由于对CMD病因认识的不同,提出了多种形式与不同材料的咬合板,文献记载达十余种,牙合板的形式不同,用法不一.

  • 咬合板治疗口颌系统疾病

    作者:康宏;王建卫

    咬合板治疗口颌系统的功能紊乱已有100余年历史,并且至今仍在广泛使用.虽然各种假说一直用来解释其作用,但科学证据不多.普遍认为,咬合板具有保护牙齿不被磨耗的作用,但咬合板在颞下颌关节紊乱痛(TMD)处理中的功效始终很难确定.尽管许多研究认为咬合板减少了夜磨牙发生的频率,但并不表明这会消除磨牙症.戴用咬合板会使咀嚼肌和关节疼痛减少,但也可能是安慰剂效应和症状随时间而自然回归的结果.新的系统回顾和Meta分析显示,合理调改硬质稳定咬合板对治疗TMD疼痛有效,有证据表明其他类型的咬合板包括软质稳定咬合板、再定位咬合板、松弛咬合板也有一些减少TMD疼痛的功效,但其潜在的副效应也存在,建议在密切监测下使用.本文对目前临床上使用的咬合板的种类及其作用机制进行了评述,重点对咬合板特别是稳定咬合板的作用、治疗价值、应用和注意事项等进行了介绍.强调合理选用和调改咬合板是治疗口颌系统功能紊乱能否成功的关键因素.

  •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咬合板治疗

    作者:易新竹;张晓歌;王艳民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MD)的保守治疗方法很多,本文重点介绍了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有关TMI)保守治疗的咬合板的类型、作用和适应证.咬合板治疗是临床治疗TMD的首选疗法,但目前缺乏设计完善的临床试验以证实其疗效.建议推行临床试验透明化,实施临床试验注册制度和高质量的随机对照试验(RCT),以便于总结咬合板治疗TMD的临床证据,提高TMD临床治疗水平.

  • 自我调节配合咬合板治疗咀嚼肌紊乱疾病的疗效观察

    作者:曹俊华;李冠娥;王丽艳;亢美侠;田小雨;陶杰;王朴

    目的:研究自我调节配合咬合板治疗咀嚼肌紊乱疾病的应用,并对其效果进行评价。方法: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将40例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MD)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20例采用自我调节配合咬合板治疗,对照组20例采用咬合板治疗。对比分析治疗前后患者大开口度(MMO)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MMO、VAS 得分较治疗前改善,组间比较观察组较对照组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自我调节配合咬合板治疗 TMD 的疗效优于单独采用咬合板治疗。

55 条记录 1/3 页 « 12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