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超声对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诊断价值的研究

    作者:班鸿程;杨连平

    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是一类颌面部的常见病、多发病且好发于青中年,其病因较为复杂.有外国文献报道称全球将近10~70%的人口受其困扰[1],而现在诸多的检查方法都存在着或多或少的不足.因此寻找一种恰当的诊断工具就显得非常重要.本文将对国内外关于超声对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诊断研究的现状作一综述.

  • 温针灸联合中药熏洗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疼痛临床探究

    作者:孙宏伟

    目的:本次研究分析在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疼痛患者中采用温针灸联合中药熏洗治疗的应用价值.方法:此次研究样本从本院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疼痛患者中选取100例,将治疗方式的差异作为分组依据,实验组患者采用中药熏洗联合温针灸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扶他林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结果.结果: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评分,实验组患者治疗前疼痛评分与对照组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疼痛评分远低于对照组患者,两组对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实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远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对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通过本次研究得知,在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疼痛患者中采用温针灸联合中药熏洗治疗,能对患者疼痛症状进行改善,并提高治疗效果.

  • 药罐、激光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44例疗效观察

    作者:唐雄飞

    作者将44例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分两组,分别采用药罐、激光治疗,均有明显疗效.经统计学处理,P>0.05,提示药罐或激光治疗之间无显著差别,效果相仿.

  • 稳定咬合板加局部热疗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的临床研究

    作者:邓轩;阳芳

    目的:本文主要以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TMD)患者为研究对象,就局部热疗加稳定咬合板对该病的疗效予以充分探讨.方法:研究中共选取该类患者100例,通过随机分组法平分为两组,即试验组和对照组,两者在治疗方法上不同,前者以局部加热及稳定咬合板疗法为主,后者则仅采用局部加热法.试验中我们主要就两组不同疗法患者的治疗效果予以评估和比对.结果:治疗满180d后,试验组的有效例数、显效例数、无效例数分别为17例、25例、8例,对照组的有效例数、显效例数、无效例数则分别为10例、8例和32例,试验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4%和36%(P<0.05),统计学差异显著.结论:稳定咬合板加局部热疗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病能诱导颞下颌关节进入正常生理位,值得临床推广.

  • 下关穴水针刀微创技术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30例

    作者:陈果;贲定严;向娟;欧阳里知;薛智慧;李洪亮;陈俊军;李铁浪

    笔者采用水针刀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30例,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30例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患者均来自2013年 6月至2016年3月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针灸科及口腔科门诊.其中男13例,女17例;年龄16~55岁,平均38.6岁,其中16~30岁者15例,31~40岁者9例,41~55岁者6例;病程短2周,长25个月.临床主要表现为颞下颌关节区疼痛、运动时关节弹响、下颌运动障碍等.

  • 针刺与滚针、TDP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疗效观察

    作者:陈赟;徐忠敏

    目的:观察针刺与滚针、TDP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每组20例,治疗组采用针刺配合滚针、TDP照射治疗,对照组给予口服消炎镇痛药物;两组均治疗2个疗程后进行疗效评估.结果:治疗组:治愈12例,显效6例,有效1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5%;对照组:治愈4例,显效2例,有效10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80%.治疗组总有效率及痊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与滚针、TDP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疗效肯定.

  • 中西医结合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78例疗效观察

    作者:刘志刚;王莉

    目的:评价中西医结合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的效果。方法:对78例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结果:治愈59例(75.6%),好转16例(20.5%),无效3例(3.9%),总有效率96.1%。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收到满意的临床疗效,值得推广。

  • 颞下颌关节的磁共振成像扫描技术

    作者:钱明珠;黄敏华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扫描技术在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TMD)中的应用,包括特殊的扫描系列,扫描角度和图像质量保证.方法本组72例病例(女51例,男21例)应用双颞下颌关节表面线圈(DULFLEX线圈)作双颞下颌关节张口位和闭口位的斜矢状位质子像,斜冠状位T1加权像扫描,扫描范围包括双侧颞下颌关节,肌肉,软组织.结果从图像质量上,66例TMJ的MRI图像,因有较好的对比度,空间分辩率和较高的信噪比,以及较少的移动伪影和几何失真,因而能达到优等片,占92%;5例因病人配合不理想,出现少量的移动伪影,被评为良,占7%;一例因颞下颌关节畸形,扫描角度不准而重扫.从诊断结果上, 38例符合TMD的MR影像学诊断,3例为颞下颌关节良性肿物,1例为外伤所致半脱位,2例未见明显病变.另有28例未经磁共振出报告,临床反馈消息为TMD.结论颞下颌关节的磁共振检查,通过对扫描系列,扫描角度的设计,对其他扫描参数和影响图像质量因素的综合处理,可以得到符合临床要求的高质量颞下颌关节的磁共振图像,为临床TMD的分类和治疗提供有价值的影像学资料.

  • MRI在颞下颌关节盘移位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郭伟;程敬亮

    目的:探讨MRI在颞下颌关节盘移位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经临床确诊的52例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em-poromandibular disorders,TMD)患者,观察颞下颌关节MRI斜矢状位及斜冠状位图像,分析张闭口位关节盘的位置及形态的改变。结果:52例中,关节盘前移位47例(可复性前移位20例,不可复性前移位27例),前内移位5例。结论:MRI可清晰显示颞下颌关节盘形态及盘-突位置关系改变,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的诊断依据。

  • 针灸与局部热敷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102例

    作者:刘乾香;张慧宇

    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temporomandibular joint disorers,TMD)是口颌系统常见疾病之一,以颞下颌关节区及咀嚼肌肌痛、下颌运动异常伴有功能障碍及关节弹响、破碎音、摩擦音为主要临床特征[1].目前,TMD的治疗主要有手术和非手术治疗两大类.手术治疗前一般应先行非手术治疗,非手术治疗的临床应用非常广泛[2].笔者2010~2011年,采用针灸结合局部热敷治疗本病并与传统方法比较,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 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与错合的相关关系Logistic回归分析

    作者:薛飞;李晓峰;宋新亮;高晓峰;王红梅;戴庆;卜宏

    目的 探讨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与错合的关系.方法2003—2007年间前来第四军医大学颞下颌关节门诊被诊断为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连续病例613例(TMD组),2007—2012年间前来空军临潼航空医学鉴定训练中心口腔科单纯牙列不齐要求正畸治疗的连续病例682例.记录各病例错合情况,对2组人群作配对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共配对276对,进入Logistic回归模型的因素有对刃合、前牙反合、后牙反合、锁合,OR值分别为0.523、0.270、1.824、1.946.结论对刃合、前牙反合、后牙反合及锁合与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有相关关系,其中影响美观的前牙异常正畸治疗需求高,后牙反合、锁合是危险因素,后牙异常可能易患TMD.

  • 中频电脉冲加超短波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疗效观察

    作者:李彦萍;戚月玲;袁有风

    目的:观察中频电脉冲加超短波治疗颞下颌关节功能紊乱综合征(TMJDS)的疗效.方法:选择门诊 TMJDS 72例,随机分为中频电脉冲加超短波组(观察组)和单纯超短波组(对照组)各36例,中频电脉冲输出功率<15 w,频率1~10 KHz,每天2次,每次20 min,10天为一疗程,疗程间隔3天;超短波频率40.68 MHz,波长7.37 m,大输出功率≥200 W,每天2次,每次15 min,10天为一疗程.结果:观察组显效率86.1%,总有效率100%,痊愈时间平均8.9天;对照组显效率44.5%,总有效率86%,痊愈时间平均12.6天.两组痊愈、显效率及痊愈时间比较,差异均非常显著(P<0.01).结论:中频电脉冲加超短波治疗 TMJDS 可明显提高疗效.

  • 浅谈粗针针刺背部阿是穴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临床疗效

    作者:王焱;黄杨华;卢庆芳;田昕;吴济生

    目的 探讨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的有效方法.方法 方便选取福建省宁德市中医院针灸科2013年2月—2016年2月收治的120例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粗针针刺治疗组(治疗组,n=62)、传统针刺治疗组(对照组,n=58),以临床症状改善作为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治疗后的临床疗效. 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5.16%,对照组总有效率77.5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060,P<0.05).结论 粗针针刺治疗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有显著疗效.

  • 针刀调脊与传统针刺治疗对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研究

    作者:谢明花;刁俊鹏;杨伟

    目的 评价针刀调脊和传统针刺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在康复医学科、口腔科、骨伤科等就诊患者126例,随机分成治疗组60例(针刀组),对照组66例(针刺组).治疗组予俯卧高垫胸头低位的对颈1横突尖部、颈2棘突尖部两侧针刀松解;对照组予俯卧高垫胸头低位对下关、听宫、颊车及双侧合谷穴常规针刺.结果 两组经过l疗程的治疗,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3.6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疼痛分级指数(PRI)、视觉模拟评分(VAS)、现有疼痛强度(PPI)评分、张口活动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本研究显示,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针刀调脊治疗组总有效率、PRI评分、VAS评分、PPI评分、张口活动度疗效均优于传统针刺治疗组,值得临床上运用及推广.

  • 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患者的关节窝形态的研究

    作者:黄鹏程;陈宗飞;张端强

    目的 探讨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Temporomqandibular Disorders,TMD)患者的关节窝形态.方法 在就诊的错牙合畸形患者中选取有TMD症状的患者15例纳入实验组,并选取无症状患者15例作为相应对照.分别对实验组和对照组行双侧颞下颌关节CT扫描,选取适当的断层并测量其关节结节倾斜度及关节窝深度.采用SPSS17.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检验水准P<0.05.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关节结节倾斜度较对照组的大,且实验组患者的关节窝深度也较对照组的大.结论 较大关节结节倾斜度及关节窝深度可能是TMD的一个发病因素.

  • 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与正畸治疗

    作者:于军

    目的 研究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与正畸治疗方法.方法 针对个别上前牙的舌向错位或反牙合、个别后牙的锁牙合(正锁牙合、反锁牙合)、内倾型深覆牙合(安氏Ⅱ类二分类)、下颌后缩前牙深覆盖、下颌前突、前牙浅覆盖或无覆盖、后牙反牙合、后牙一侧正常,一侧正锁牙合采取相关的治疗方法.结果 正畸矫治能明显缓解颞下颌关节紊乱症状,维持和恢复髁突的正常位置,即正中关系位.结论 正畸矫治后,颞下颌关节功能紊乱综合征症状减轻、张口自如、关节弹响减少.

  • 硫酸氨基葡萄糖胶囊联合利多卡因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的临床研究

    作者:宋小顺;何军

    目的 探讨硫酸氨基葡萄糖胶囊联合利多卡因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6年3月—2017年3月在西宁市第一人民医院治疗的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患者86例,根据用药差别分为对照组(43例)和治疗组(43例).对照组患者推针刺入下关节囊2 mL盐酸利多卡因注射液、500μg维生素B12和5 mg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配制成的混合溶液1 mL,2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硫酸氨基葡萄糖胶囊,2粒/次,3次/d.两组患者均经过4周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同时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VAS、Helkimo和OHIP-14评分及关节液中炎性因子水平.结果 治疗后,对照组临床有效率为81.40%,显著低于治疗组的97.67%,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VAS评分、Helkimo临床功能障碍指数评分和OHIP-14量表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VAS、Helkimo和OHIP-14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关节液中白细胞介素-1(IL-1)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显著降低,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显著升高,同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关节液中炎性细胞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硫酸氨基葡萄糖胶囊联合利多卡因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降低炎性反应,促进软骨细胞修复.

  • 针刺加特定电磁波(TDP)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的临床观察

    作者:俞芳;吕臻

    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或称颞颌关节功能紊乱.颞下颌关节是人体中结构为复杂的关节,是双侧联动关节.根据流行病学调查的资料,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发病率约在20%~30%,其中5%~20%比较严重,疾病可发生在任何年龄组[1].国内临床将该病分为3类:①咀嚼肌功能紊乱类;②关节结构紊乱类;③关节器质性改变类[1].2002~2004年,笔者应用针刺疗法配合特定电磁波(TDP)照射治疗咀嚼肌功能紊乱类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30例,并与单纯应用TDP照射治疗22例对照观察,现报告如下.

  • 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的治疗研究进展

    作者:安道英

    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TMD)是颞下颌关节在进行功能运动过程中出现弹响或杂音、疼痛和下颌关节运动障碍三大症状的症候群,也是口腔颌面部常见疾病之一。 TMD 在青壮年人群中患病率相当高,男女患病率无显著性差异,女性的主诉症状多于男性,而在临床体征上则无性别差异[1]。患者临床表现主要与肌肉和关节初受累的程度有关,但与其他骨骼肌肉疾病一样,其涉及众多组织结构。肌肉和骨骼的症状或体征往往重叠[2]。 TMD 严重影响了患者正常生活,且易于反复,临床应给予足够重视。现将 TMD 的治疗进展情况综述如下。

  • 体外冲击波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的疗效观察

    作者:赵美辉;朱启明;王通

    目的 探讨体外冲击波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的疗效.方法 用体外冲击波对来院就诊的48名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患者进行治疗.结果 临床治愈93.75%,有效4.17%,无效2.08%,总有效率为97.92%.结论 应用冲击波技术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方法简便,无并发症,疗效显著.

100 条记录 1/5 页 « 12345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