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口腔科学 >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华西口腔医学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West China Journal of Stomatology 화서구강의학잡지

CSCD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 四川大学
  • 影响因子: 1.33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0-1182
  • 国内刊号: 51-1169/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62-162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83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编辑部
  • 出版地区: 四川
  • 主编: 陈谦明
  • 类 别: 口腔科学
期刊荣誉:
  • 根管内器械分离后行旁路根管治疗的临床评价

    作者:黎远皋;王继朝;周欣

    目的 观察根管内器械分离患牙行旁路根管治疗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32颗根管内器械分离不能完全取出的患牙为试验组,采用从分离器械旁建立通路到达根尖的方法进行根管预备和充填;同时选择器械分离后不能取出也不能行旁路根管治疗的患牙13颗为对照组,未发生器械分离的常规根管治疗患牙30颗为常规治疗组.观察3组患牙2年后的临床疗效并进行评价.结果 试验组2年后回访牙数25颗,根管治疗成功率为80.00%;对照组2年后同访牙数11颗,成功率为36.36%;2组失败病例均为器械分离发生在根尖1/3处的患牙.常规治疗组2年后回访牙数22颗,成功率为90.91%.结论 旁路根管治疗法是器械分离后进行根管治疗的一种可行和有效的方法.

  • 自酸蚀和磷酸酸蚀窝沟封闭术的临床比较

    作者:张笋;秦满;李静

    目的 应用自酸蚀法和磷酸酸蚀法对低龄高危患龋儿章进行窝沟封闭术,以比较窝沟封闭剂的保留率和龋齿预防情况.方法 选择不超过42月龄、患龋牙数不低于4颗的高危患龋儿章43例为研究对象;试验牙为第一乳磨牙患龋患儿的第二乳磨牙,窝沟较深或早期脱矿但没有缺损的第二乳磨牙及第一乳磨牙,共选择试验牙138颗.采用自身半口对照方法,随机选择一侧试验牙应用自酸蚀法,另一侧应用传统磷酸酸蚀法进行窝沟封闭术,分别设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定期复查封闭剂保留情况和患龋情况.结果 3个月复查时2组窝沟封闭剂的完好保留率没有统计学差异,6、12和18个月复杳时自酸蚀组窝沟封闭剂完好保留率低于磷酸酸蚀组,龋齿发生率高于磷酸酸蚀组(P<0.05).龋坏主要发生在封闭剂脱落的窝沟内,2组均出现了邻面龋.结论 自酸蚀法窝沟封闭术的完好保留率低于磷酸酸蚀法,临床上应慎重应用.如果在低龄易患龋齿的儿童中应用该方法,需密切观察.

  • 锥形束CT与牙槽骨九分区法在骨埋伏牙定位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张治勇;邝喆

    目的 探讨锥形束CT(CBCT)与牙槽骨九分区法在骨埋伏牙定何巾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99例患者的125颗骨埋伏牙为研究对象,采用CBCT对骨埋伏牙所在区间进行扫描,并利用牙槽骨九分区法对骨埋伏牙的牙冠及牙根进行归类.结果 125颗埋伏牙中,上颌埋伏牙107颗,下颌埋伏牙18颗.埋伏牙牙冠、牙根以位于上颌骨内中和上颌骨外上2个区间多(35.6%).125颗埋伏牙的诊断与术中所见完全一致,准确率为100%.结论 CBCT在骨埋伏牙定位中具有清晰直观、准确快捷的优点,牙槽骨九分区法对口腔外科拔除和正畸矫治复杂骨埋伏牙具有精确定位的指导意义.

  • 定量光导荧光技术评价含氟牙膏抑制早期龋损效果的临床研究

    作者:冯岩;尹伟;胡德渝;Yunpo Zhang;Iain A.Pretty;Roger P.Ellwood

    目的 评价定量光导荧光技术(QLF)用于纵向监测光滑面早期龋损矿物质含量变化的能力及用于评价不同氟化物抑制早期龋损效果差异的可能性.方法 选取305名11~14岁上颌前牙有早期光滑面龋的中小学生,随机分为NaF组、MFP组和不含氟组,分别采用含NaF的牙膏、含Na2PO3F的牙膏(氟浓度均为1450mg/L)和不含氟的牙膏刷牙.拍摄受检者上颌前牙光滑面早期龋损基线、刷牙后3个月和6个月时的QLF照片并保存.使用软件QLF2.00g对病损进行分析,界定病损范围,得出每次检查的AF(荧光损失)、Area(病损面积)和AQ(总荧光损失量).结果 296名(97.05%)受检者完成了整个研究.QLF检查结果显示,3个月时,296名受检者上颌前牙光滑面早期龋损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好转,3组光滑面早期龋损Area、△F和Ig△Q的变化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6个月时,296名受检者上颌前牙光滑面早期龋损均较基线时出现明显的好转,NaF组、MFP组光滑面早期龋损Area、△F和lg△Q的变化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NaF组与MFP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QLF作为一种定量诊断方法,能够用于纵向病变跟踪监测和评价不同龋病干预措施效果.

  • 13名女性自9.5至15.5岁自然生长中下颌骨旋转的研究

    作者:谷岩

    目的 通过对13名未经正畸治疗的女性个体自9.5至15.5岁拍摄头颅侧位片的重叠研究,探讨面部正常生长发育过程中下颌骨的旋转.方法 选择美国密西根大学生长发育中心收集的Dr.Mathews长期追踪观察的13名未经正畸治疗的安氏I类高加索人种女性9.5~15.5岁拍摄的头颅侧位片,以种植体作为标志点,重叠并描记所有头颅侧位片.通过Dentofacial Software完成头影测量分析,采用SPSS 15.0软件对小同年龄段的面部生长变化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 高加索人种女性9.5~11.5岁时前下面高、后面高、下颌升支和下颌种植体平面角的变化有统计学差异;11.5~13.5岁时前下面高、后面高、下颌升支的变化有统计学差异;13.5~15.5岁时后面高、下颌平面角、下颌种植体平面角的变化有统计学差异.结论 生长发育过程中下颌骨下缘的改建会引起下颌骨的整体旋转.

    关键词: 下颌骨 旋转 种植体
  • 多层螺旋CT技术在颌面部牵张成骨术中的应用

    作者:牛学刚;赵铱民;韩小宪;郝永;门肾力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重建技术在颌面部牵张成骨中的应用方法和价值.方法 在12例颌面部牵张成骨患者中应用多层螺旋CT扫描,进行三维及断层图像重建,测量骨牵开距离、牵开区骨厚度和骨密度等指标,考察牵引和成骨效果.结果 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图像清晰、细致,可各向旋转,有利于观察骨质和骨量;根据具体需要,可利用数据资料及MirrIics等软件在个人电脑上重建断层图像,进行直观观察并可测量骨牵开区距离、厚度、密度等指标.12例患者的骨牵开距离均值为16.73 mm,效果良好.结论 在多层螺旋CT薄层扫描基础上,可重建清晰、直观的三维及断层图像并可进行相关测量,该技术在颌面部牵张成骨观测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 磨牙症患者咀嚼肌肌电特征的研究

    作者:李雪铃;林雪峰;滕伟;李少华

    目的 探讨磨牙症对咀嚼肌功能的影响以及咀嚼肌受损的肌电表现.方法 收集24例磨牙症患者和16例无磨牙症学生分别作为磨牙症组和正常组.用Bio PAK口颌功能诊疗系统测量双侧颞肌前束(TA)、咬肌(MM)、二腹肌前腹(DA)和胸锁乳突肌(SCM)在姿势位、牙尖交错位(ICP)大紧咬和吞咽时的表面肌电活性.结果 磨牙症组姿势位时TA和MM的肌电幅值明显高于正常组,而ICP大紧咬时TA和MM的肌电幅值明显低于正常组,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吞咽时2组各肌肉的肌电幅值没有明显差别.磨牙症组ICP大紧咬时TA和MM的不对称指数与正常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磨牙症患者的咀嚼肌功能紊乱主要表现为颞肌前束和咬肌在姿势位呈高电位,而在ICP大紧咬时旱低电位.

  • 可塑纤维桩修复对根管治疗牙抗折强度的影响

    作者:杨征;侯永福;潘小波

    目的 比较不同桩修复离体牙对修复体整体抗折强度的影响.方法 将32颗上颌前磨牙行根管治疗并从唇侧釉牙骨质界上2 mm处截断后随机分为4组,A组采用镍铬金属铸造桩核加铸造冠修复,B组采用Tenax Fiber White纤维桩、树脂核加铸造冠修复,C组采用EverStick可塑纤维桩单根(直径1.5 mm)、树脂核加铸造冠修复,D组采用EverStick可塑纤维桩双根(直径1.5 mm和1.2mm)、树脂核加铸造冠修复.所有离体牙均由自凝树脂包埋,电子万能试验机加载头与牙体长轴成45°,以1 mm/min的加载速度加载直至试件任何部分折裂,记录读数并观察修复体折裂模式.结果 A、B、C、D组间修复体的整体抗折强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纤维桩组牙体折裂位置较铸造桩更接近牙颈部.结论 尽管可塑纤维桩自身的弯曲强度较低,但是修复离体牙后整体抗折强度较高,可以满足临床要求.各纤维桩组折裂模式较铸造桩组更有利于修复体失败后的再修复.

  • 初戴固定矫治器时青少年患者的心理变化分析

    作者:侯景秋;闫征斌;张晔;彭惠;赖文莉

    目的 探讨初戴固定矫治器是否会对青少年错(牙合)畸形患者产生一定的心理负面影响.方法 选取150例青少年错(牙合)畸形患者,分别在就诊当日(T1期)与固定矫治器戴入1周后(T2期)填写心理调查问卷,该问卷包含焦虑自评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调查患者的焦虑和抑郁情绪.根据T1与T2期2个量表的评分,比较同定矫治器戴入前后患者的心理变化.结果 129例患者完成了调查.女性患者T2期的焦虑与抑郁评分均较T1期有明显升高;非自愿就诊和拔牙矫治患者在T2期焦虑与抑郁评分升高,与T1期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初戴同定矫治器所引起的不适与不便町使青少年女性患者、非自愿就诊和拔牙矫治患者产生一定的焦虑与抑郁情绪.

  • 前牙冠修复体色差容忍度的初步研究

    作者:葛起敏;张富强

    目的 通过研究前牙陶瓷冠修复体的色差容忍度,为提高修复成功率提供有效配色方案.方法 选取30名口腔修复科临床患者的单侧上颌中切牙缺损的冠修复体与对侧大然上颌中切牙为实验对象,使用数码相机在标准环境下分别采集单侧大然牙、修复体与天然牙的数码图像,在对图像进行色彩校正后,利用Photoshop识色软件进行色度分析.根据患者和医师对修复体颜色的满意度将修复体分成满意组和不满意组,对2组的色差数据进行Wilcoxon检验.结果 颜色满意组修复体与天然牙的总色差△E为2.5503,颜色不满意组修复体与天然牙的总色差△E为4.0772,2组总色差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当修复体明度L*、b*、饱和度C*大于天然牙时,颜色满意组与颜色不满意组问△L*、△b*、△C*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当修复体明度L*、b*、饱和度C*小于天然牙时,颜色满意组与颜色不满意组间△L*、△b*、△C*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颜色满意组与颜色不满意组间色度差△a*和色相差△H°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 控制口腔修复体与天然牙间的色差,是配色成功的关键因素;充分利用口腔修复体色差容忍度,将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提高修复体的成功率.

    关键词: 色差 配色 颜色测量
  • 应用自体下颌骨外板行颅面部贴附植骨的临床研究

    作者:赵延峰;刘筱菁;陆平;周晓南;归来

    目的 探讨应用自体下颌骨外板行颅面部不同部位贴附植骨后的体积变化情况.方法 选择6例采用自体下颌骨外板同时行下颌角及部分体部(角体部)、上颌前部的贴附植骨患者为研究对象,采集患者术后即刻、术后半年的CT数据,利用三维CT分体重建和数据配准分割技术,对配准后的下颌角体部及上颌前部2个植骨区域的术后即刻与术后半年的2组数据同时进行分割,分别独立出2个下颌骨外板贴附植骨区域,对移植骨体积的变化进行测量分析.结果 下颌骨外板贴附移植于下颌角体部,术后半年体积缩小20.8%±7.2%,差值分析显示吸收的主要部位为靠近下颌骨下缘及后缘;移植于上颌前部者体积缩小11.2%±2.3%.2个部位移植骨体积吸收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下颌骨外板贴附移植于颅面部不同部位,骨吸收的程度不同,受区局部力学环境的差异可能是影响因素之一;对吸收率的量化可更好地指导临床应用.

  • 应力对纯钛表面成骨细胞核结合因子α1形成和表达的影响

    作者:王学金;郝晓宁;刘巍;彭巍;许颖华

    目的 观察应力对纯钛表面成骨细胞核结合因子α1(Cbfα1)形成及表达的影响,揭示应力对支抗种植体周骨反应的调控机制.方法 用大小为2.205 N的间断离心力刺激接种于纯钛表面的成骨细胞,刺激频率为每培养4 h加力15 min,分别于4、8、12 h后收集细胞,采用免疫荧光法检测Cbfα1的形成,提取总RNA并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Cbfα1 mRNA的表达.结果 纯钛表面加力组和不加力组MG-63成骨细胞的细胞核内均有Cbfα1荧光染色,且加力组Cbfα1蛋白荧光强度较不加力组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纯钛表面加力组和不加力组MG-63成骨细胞Cbfα1 mRNA表达均为阳性,且加力组Cbfα1 mRNA表达较不加力组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成骨细胞受力后Cbfα1基因形成和表达增强,提示间歇性的牵引应力可以促进纯钛表面成骨细胞的活性.

  • 高纯度破骨样细胞体外培养及功能表达的研究

    作者:刘文佳;王晓庚;周洪;李昂

    目的 建立大量高纯度破骨样细胞体外培养的方法,并运用分子生物学技术观察体外诱导培养的破骨样细胞标志酶的基因表达.方法 按照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CSF)30 ng/mL、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基(RANKL)50 ng/mL的质量浓度对骨髓单个核细胞诱导培养6d,利用形态学观察、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P)染色、Giemsa染色、骨吸收陷窝检测以及破骨细胞标志酶基因表达的检测,对生成的破骨样细胞进行鉴定.结果 实验获得的破骨样细胞中,TRAP阳性的单核破骨样细胞多见、TRAP阳性的多核破骨样细胞数量相对较少,胞核从2个到十几个不等;光镜下牙本质片上可见各种形态的骨吸收陷窝;应用RT-PCR方法证实破骨样细胞表达膜型基质金属酶(MT1-MMP)、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TRAP和组织蛋白酶K(CK)4种标志酶.结论 以M-CSF和RANKL作为诱导因子,对大鼠骨髓单个核细胞进行诱导培养可以获得具有典型的破骨细胞形态特征,可以表达特征性标志酶基因,且数量大、纯度高.

  • 经微弧氧化处理的钛铌锆锡合金种植体的动物实验研究

    作者:柳正明;高勃;张立钊

    目的 研究微弧氧化(MAO)处理钛铌锆锡合金(TNZS)种植体的生物学性能,从界面形态学和组织学角度证实微弧氧化表面处理技术在钛合金种植体中应用的可行性和价值.方法 将未作处理的与微弧氧化处理的钛铌锆锡合金种植体植入兔一侧胫骨内髁,对侧以纯钛种植体作为对照,分别于植入后4、26周取材,采用X线摄片检测和苏木精-伊红染色方法对3种种植体-骨界面改建过程进行动态观察,比较各组之间的异同.结果 随着时间的延长,所有种植体愈合良好,X线片显示在2个观察时间点,TNZS和MAO-TNZS种植体周围均无明显阴影,骨质密度和骨小梁的排列与宿主骨基本一致,与对照组纯钛之间无明显差异;组织学观察发现,4周时所有种植体-骨界面之间有轻微间隙,可见由大量细胞外基质和纤维组织充填,骨内可见大量类骨质沉积,提示骨再建活跃;26周时MAO-TNZS种植体-骨界面间隙消失,种植体周围新生骨板层与宿主骨融为一体,界面区出现典型的哈佛系统,达到了骨整合.结论 经微弧氧化处理的钛铌锆锡种植体能与骨形成骨性结合,显示了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及较好的稳定性,并具有临床应用潜力,值得进一步研究.

  • 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在口腔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作者:孙乐刚;王芳;刘玲;宋宇峰;杨佑成;王丽芳

    目的 研究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在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中的表达与定位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分子原位杂交和免疫组化方法对48例OSCC组织和10例正常口腔黏膜组织中VCAM-1 mRNA和VCAM-1蛋白质的表达和定位进行检测,比较VCAM-1在不同口腔组织中的表达率及其与临床指标的关系.结果 VCAM-1蛋白定位于肿瘤细胞胞浆和胞膜,VCAM-1 mRNA定位于肿瘤细胞胞浆.VCAM-1 mRNA和VCAM-1蛋白在OSCC中的表达率均显著高于正常口腔黏膜组织(P<0.01),VCAM-1 mRNA表达与VCAM-1蛋白表达呈正相关(P<0.01);OSCC中淋巴结转移者VCAM-1蛋白的表达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P<0.01).结论 OSCC中VCAM-1基因的高表达可能与肿瘤的浸润和转移有关.

  • 正畸力作用下兔牙周组织中雷帕霉素靶蛋白和核糖体蛋白S6激酶的表达

    作者:刘奕;郭亚峰

    目的 探讨正畸牙移动过程中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和核糖体蛋白S6激酶(p70 S6K)在牙周组织改建中的作用.方法 选用24只日本大耳白兔建立正畸牙移动的动物模型,将实验动物上颌右侧戴矫治器,作为实验侧;左侧未戴矫治器,作为对照侧.分别在戴矫治器后3、5、7、14d各处死6只实验动物.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及Western blot免疫印迹分析方法观察牙周组织形态学变化及mTOR和p70 S6K表达的变化.结果 组织形态学观察可见,实验侧牙周组织较对照侧有明显改建,牙槽骨由致密变得疏松,细胞的排列由有序变得紊乱,牙槽骨的骨壁由平整变得凹凸不平,出现了破骨细胞及骨陷窝.RT-PCR结果显示,加力3d后牙周组织中p70 S6K mRNA表达增强,7d后牙周组织中p70 S6K mRNA明显增强,随后缓慢下降,与对照侧相比,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Western blot免疫印迹分析与RT-PCR结果一致.结论 在正畸牙移动过程中,兔牙周组织中mTOR和p70 S6K的表达明显增强,提示mTOR和p70 S6K参与牙周组织改建,并在牙周组织改建中起重要作用.

  • 肿瘤抑制蛋Maspin在口腔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税桦桦;罗玲;梁尚争;黄历;李伟

    目的 探讨Maspin蛋白在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为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鼠抗人Maspin单克隆抗体及SP免疫组化法检测45例OSCC、33例癌旁组织及15例正常口腔组织中Maspin蛋白的表达水平,用半定量积分法判断结果.结果 在正常口腔组织、癌旁组织和OSCC组织中Maspin蛋白表达阳性率分别为86.67%(13/15)、72.73%(24/33)和37.78%(17/45).Maspin蛋白在OSCC组织、癌旁组织和正常口腔组织中表达逐渐增高,其中OSCC组织和正常口腔组织、OSCC组织和癌旁组织、癌旁组织和正常口腔组织之间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aspin蛋白的表达与OSCC淋巴结转移和组织学分级有关(P<0.05),与TNM分期无关(P>0.05).结论 Maspin蛋白在OSCC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起着重要作用,检测OSCC组织中Maspin蛋白的表达水平可能有助于对淋巴结转移潜能的预测.

  • 种植体螺纹位置对应力分布影响的有限元研究

    作者:赵静辉;周延民;李春艳

    目的 研究集中载荷下,螺纹不同位置设计对种植体及其周围骨组织应力分布的影响,探讨种植体表面螺纹分布的优化设计.方法 应用Solidworks 2005 plus自动化软件和Cosmos/works 7.0分析软件比较在垂直和斜向45°载荷下,螺纹分别位于种植体上1/3(模型A)、中1/3(模型B)、下1/3(模型C)以及遍及整个种植体(模型D)4种情况下种植体-骨界面应力分布状况.结果 模型C颈部皮质骨Von-Mises应力、拉应力、压应力峰值低,但斜向载荷下模型C种植体和松质骨应力显著高于模型A.模型B应力分布明显集中,垂直载荷下各应力均显著高于其他3种模型.模型A和D应力分布较均匀.应力集中主要出现在种植体颈部、皮质骨上缘与种植体接触处和种植体底部下一个螺纹.斜向载荷下界面的应力显著高于垂直载荷下应力.结论 螺纹位置影响种植体-骨界面的应力分布,种植体设计时应谨慎考虑,斜向载荷在种植修复中应尽可能避免.

  • 不同fimA基因型牙龈卟啉单胞菌刺激口腔上皮细胞白细胞介素-8的表达

    作者:郭永华;吴亚菲;刘天佳;张静宜;肖晓蓉;赵蕾

    目的 比较不同fimA基因型牙龈卟啉单胞菌(P.gingivalis)刺激下口腔上皮细胞白细胞介素-8(IL-8)的表达水平,初步探讨P:gingivalis致病性与其fimA基因型的关系.方法 P.gingivalis ATCC 33277(Ⅰ型fimA)、W83、47A-1(Ⅳ型fimA)和KB细胞ATCC CCL-17共同孵育24h,以未受刺激的KB细胞作为对照组,分别在1、3、6、24 h收集细胞和培养上清液.RT-PCR检测KB细胞胞IL-8mRNA的动态表达,酶联免疫反应检测培养上清液中IL-8的动态变化.结果 2种fimA基因型菌株刺激1h,KB细胞IL-8 mRNA的表达上调至峰值,高于对照组,3~24 h IL-8 mRNA的表达水平接近对照组;P.gingivalis感染细胞后3~24h,上清液中的IL-8水平低于对照组,Ⅳ型菌株低于Ⅰ型菌株;IL-8 mRNA及其蛋白表达不完全一致,提示IL-8的表达存在转录后水平的调节.结论 fimA基因型与口腔上皮细胞IL-8的表达水平相关,提示P.gingivalis致病性与其fimA基因型相关.

  • 不同根管器械预备弯曲根管的实验研究

    作者:殷凌云;谢晓莉;陈敏憨;刘柳慧;凌天牖

    目的 比较手用不锈钢K锉、手用ProTaper锉、机用ProTaper锉在预备中、重度弯曲根管时的成形能力及其对根尖扎形态特征的影响.方法 将40个树脂根管模型分为A、B、C、D组,A、B、C组各12个树脂根管模型,其中每组20°根管和30°根管各6个;D组4个树脂根管模型,均为小于5°根管.分别以手用不锈钢K锉、手用ProTaper锉、机用ProTaper锉预备根管,数码相机摄片,运用专业图像分析软件Auto-CAD比较根管偏移及根尖孔形态.结果 B组中轴偏移明显高于A组和C组(P<0.05),其中C组与A组在个别根管段有显著差异(P<0.05).预备后根尖孔B组各项值均显著高于其他各组,B3组根管值显著高于B2组(P<0.05).相同根管弯曲度下C组值高于A组;小同弯曲度下30°根管值高于20°根管值,但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两种镍钛器械均产生根管偏移,根管弯曲度是偏移产生的主要原因;与不锈钢器械相比,镍钛器械能较好地保持原根管走向及根尖孔形态.

  • 变异链球菌gtfs在不同pH条件下表达的差异性

    作者:陆玉;刘天佳;杨锦波

    目的 检测具有不同产胞外多糖(EPS)能力的变异链球菌菌株在不同pH条件下产EPS的能力及其与gtfA、gtfB、gtfC、stfD表达变化的关系.方法 选取变异链球菌(血清型c)临床分离株502(高产糖株)和参考株UA159(低产糖株),以实时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RT-PCR)方法检测在不同pH条件下与变异链球菌产糖能力密切相关的毒力因子gtfA、gtfB、gtfC、gtfD的表达变化.结果 在pH5.5条件下,高产糖株和低产糖株gtfA、gtfB、gtfD的表达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而gtfC略降低,高产糖株gtfB、gtfC的表达水平高于低产糖株.结论 gtfs的表达水平与变异链球菌的致龋力密切相关.

  • 牙龈卟啉单胞菌PG0717基因与慢性牙周炎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刘静波;林莉;李琛;俞宁;潘亚萍

    目的 检测慢性牙周炎患者和牙周健康者龈下菌斑中牙龈卟啉单胞茵(P.gingivalis)PG0717基因,探讨PG0717基因与牙周临床指数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取慢性牙周炎(CP)患者90例和牙周健康者90例,共采集龈下菌斑标本540个;记录临床牙周指数(牙周探诊深度、临床附着丧失和探诊出血);设计特异性引物检测P.gingivalis阳性龈下菌斑标本的PG0717基因.结果 在P.gingivalis阳性龈下菌斑中,CP组PG0717基凶检出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为56.22%和41.27%(X2=4.50,P<0.05);随着牙周探诊深度、临床附着丧失加重和探诊出血趋势的增加,CP组该基因检出率呈现增高趋势.结论 PG0717基因与P.gomgovaos的致病性有关.

  • 弯曲构形对不锈钢圆丝矫治器刚度的影响研究

    作者:刘筱琳;韩向龙;白丁;张洪荣;贺燕;叶禹

    目的 探讨不同的弯曲构形对不锈钢圆丝矫治器刚度的影响规律.方法 采用自行研制的微型正畸弓丝测试仪,将直径为0.36、0.41、0.46mm的不锈钢圆丝按既定的弯曲参数弯制成跨度相同的匣形曲、双水平曲和双垂直曲,行加载实验,研究其载荷形变规律.结果 在弓丝尺寸、跨度相同的情况下,直径为0.36、0.41、0.46mm的匣形曲、双水平曲、双垂直曲相比较,其矫治器刚度递增.结论 弯曲的构形对矫治器刚度有显著的影响,匣形曲、双水平曲、双垂直曲三者相比,匣形曲的力学性能佳.匣形曲能够产生轻而持续的、可控的矫治力,且0.41mm的匣形曲在产生0.01~0.02 N·m适力矩时,有合适的激活范围.临床上在矫正个别轻、中度倾斜错位牙时,宜首选0.41 mm的匣形曲不锈钢圆丝.

  • 促矿化液对大鼠成骨细胞增殖分化的影响

    作者:杨晓喻;刘长虹;梁星;孙俊

    目的 比较大鼠成骨细胞在矿化条件与非矿化条件下增殖和分化的过程,评价促矿化液对其生理功能的影响,明确促矿化液加入细胞培养环境的适宜时间.方法 取SD大鼠头盖骨做成骨细胞原代培养,将增殖稳定后的第4代细胞分别在矿化条件和非矿化条件下培养,检测其形态、碱性磷酸酶活性、细胞周期等.结果 大鼠成骨细胞增殖基本稳定后促矿化液组与无促矿化液组细胞分裂增殖指数相似,但前者碱性磷酸酶活性明显较高且持久.结论 成骨细胞增殖基本稳定后加入促矿化液对细胞增殖无影响,但可明显促进细胞矿化功能,是加入促矿化液诱导细胞矿化功能的较好时机.

  • 骨保护素修饰的Beagle犬骨髓基质细胞表达体系的建立与鉴定

    作者:赵春晖;操小马;梅陵宣

    目的 利用psecTag2/B-OPG真核分泌表达穿梭载体,建立经骨保护素基因(OPG)修饰的Beagle犬骨髓基质细胞(BMSC)瞬时表达体系并检测其表达能力,为基因工程与组织工程联合治疗牙周病提供细胞基础.方法 体外分离、培养Beagle犬BMSC,通过脂质体法将已鉴定的目的 基因瞬时转染至BMSC,并用RT-PCR鉴定OPG是否有转录,同时通过Western blot方法检测OPG在6周内的表达水平.结果 重组质粒pSeeTag2/B-OPG经HindⅢ单酶切及EcoR I、BamH I双酶切,电泳显示切下的片段均与预期大小相符,经测序证实此基因与GeneBank中[gi:33878056]提供的序列一致;鉴定正确的重组质粒在BMSC中有转录,并且在39d内都明显有OPG表达.结论 建立了骨保护素基因修饰的骨髓基质细胞瞬时表达体系.

  • 重组人p53腺病毒注射液治疗口腔黏膜白斑的生物学反应观察

    作者:张松涛;张媛媛;李小玉;李龙江;李一;高宁;张壮

    目的 观察重组人p53腺病毒注射液Ad-p53治疗上皮异常增生型口腔白斑引起的生物学反应.方法 对18例上皮异常增生型口腔白斑患者进行为期15 d的Ad-p53局部黏膜内注射治疗.每3 d注射1次,以1 cm2作为一个注射点,每点注射1×108vp,0.5 mL.在后一次注射后24~48 h内行病变组织活检,并用免疫组化法检测Ad-p53治疗前后组织P53蛋白和P21GIP/WAF蛋白的表达.结果 P53蛋白和F21GIP/WAF蛋白在Ad-p53治疗后组织内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00%和89.9%,明显高于治疗前的表达,并且二者的高表达呈正相关(r=0.598,P<0.01).结论 Ad-p53治疗上皮异常增生型口腔白斑有良好的生物学反应,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

  • 鼻根皮瓣旋转推进法修复面斜裂1例

    作者:韩永红;黄昊红;杨德明;徐文华

    在鼻根部及眶下缘形成Z型皮瓣,将皮瓣旋转推进修复1例复杂性面斜裂,取得较满意效果,移位的鼻孔恢复至正常位置,外翻的下睑及下降的眼球基本复位.

  • 遗传性乳光牙本质的固定修复1例

    作者:刘琨;张惠民;杨鹏;许凯

    遗传性牙本质发育不全是一种临床较少见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本文报告1例遗传性乳光牙本质病例,并结合相关文献,就其临床表现及治疗进行讨论.

  • 外伤性假性椎动脉瘤1例

    作者:玄云泽;车锋哲;申载贤

    假性动脉瘤多发生于外伤和感染后,四肢动脉多见,而椎动脉罕见.本文报告1例外伤性假性椎动脉瘤,患者外伤后2个月发现左侧耳后有搏动性肿块、血管杂音等,颈部CT和超声多普勒检查诊断为左侧耳后假性椎动脉瘤,手术切除后无并发症发生.

  • Z2矫治器——基于正常(牙合)中国人牙齿特征的直丝弓矫治器

    作者:曾祥龙;高雪梅

    Z2矫治器是北京大学口腔医院正畸科历经10多年研制开发出的适于中国错(牙合)患者的直丝弓矫治器,其预置的3个序列弯曲数据源于正常(牙合)中国人牙齿测量结果,与西方人的数据有许多差异.矫治器包括20颗托槽和8颗磨牙颊面管,并配有3种标准弓形.矫治技术上使用持续轻力.由于前牙轴倾角的减小,排齐阶段前牙唇倾、覆(牙合)加深、磨牙支抗丢失的副作用进一步减小;拥挤严重的病例推荐使用低摩擦结扎圈,其减小矫治器系统摩擦力的效果不亚于自锁托槽.三维非线性有限元研究证明:在牙弓完全整平条件下,0.48mm×0.64mm不锈钢弓丝、1.47N牵引力是滑动法关闭间隙的佳组合.需要大支抗的病例可配合使用自攻微螺钉.完成阶段选择使用0.53mm×0.64mm镍钛丝使转矩充分表达.经临床研究验证,Z2矫治器可以进一步减少弓丝弯制、提高矫治质量.

华西口腔医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1999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