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Journal of Peking University(Health Sciences) 북경대학학보(의학판)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 北京大学
  • 影响因子: 1.68
  • 审稿时间:
  • 国际刊号: 1671-167X
  • 国内刊号: 11-4691/R
  • 发行周期:
  • 邮发: 2-489
  • 曾用名: 北京医学院学报;北京医科大学学报
  • 创刊时间: 1959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编辑部
  • 出版地区:
  • 主编: 韩启德
  • 类 别: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 肾蒂旋转法辅助治疗后腹腔镜下腹侧肾肿瘤的肾部分切除术

    作者:梁银华;祖雄兵;程序;刘龙飞

    目的:为降低后腹腔镜入路的腹侧肾部分切除术手术难度,减少手术风险,总结归纳并发展后腹腔镜入路肾部分切除术的肾蒂旋转法及相关技术.方法:总结归纳并发展一整套针对腹侧肾门区肾肿瘤的肾蒂旋转法操作技术,包括肾蒂旋转、双层缝合、早期开放动脉等.该技术有助于实施后腹腔入路的肾部分切除术,手术效果的评价由手术时间、热缺血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切缘、术后肾功能、手术并发症等组成.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中南大学湘雅医院28例腹侧肾肿瘤患者资料,其中15例为较复杂的肾门区肿瘤.结果:平均肿瘤大小为(3.8±0.5) cm,平均R.E.N.A.L评分为8(范围7~9).手术中平均热缺血时间(23.8±4.7) min,缝合时间(26.2±6.5) min,估计失血量(139.1±54.0) mL,手术时间(124.1±12.1) min,中位住院天数为4 d.7例患者出现Clavien Dindo Ⅰ~Ⅱ级并发症,所有患者病理检查均示切缘阴性,中位随访7个月无局部复发或远处转移.结论:对于腹侧肾肿瘤,尤其是位于肾门区的肾肿瘤,利用肾蒂旋转法行后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是安全有效的;短时间随访结果较乐观,但需长时间随访.

  • 经皮肾镜碎石术治疗儿童上尿路结石的进展、安全性和有效性的分析

    作者:于路平;徐涛

    目的:探讨经皮肾镜碎石术(percutaneous nephrolithotomy,PNL)治疗儿童上尿路结石的进展、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5年1月至2016年12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泌尿外科应用微通道及标准通道的PNL治疗儿童上尿路结石患者77例的临床资料,共87侧上尿路结石,其中肾结石69侧,上段输尿管结石6侧,肾合并上段输尿管结石12侧;单发结石35侧,多发结石43侧,鹿角型结石9侧,统计并分析患儿基本情况、术前及术后临床指标并复习相关文献,研究目前儿童PNL的进展、疗效,并利用Clavien分级系统研究PNL并发症.结果:77例患儿共行PNL 手术87例次.单通道PNL 81例次(93.1%),2通道5例次(5.7%),3通道1例次(1.2%).平均手术时间(77.0±29.8) min.一期手术清石率:单发结石为100%,多发结石与鹿角型结石为71.2%,5例(5.8%) 再次接受后续治疗清除残余结石,终清石率88.5%.儿童PNL的并发症主要是发热,术后中等发热(38~39 ℃)16例次(18.4%),高热(39~40 ℃)5例次(5.7%),无败血症、感染中毒性休克等感染严重并发症.术后血红蛋白下降(10.3±16.1) g/L,术后血肌酐升高(7.0±13.3) μmol/L.术后残石堵塞输尿管接受输尿管镜碎石手术解除梗阻1例次(1.2%).无毗邻脏器损伤,无腹膜后尿外渗病例.根据手术并发症Clavien分级系统评估87例次儿童PNL手术的术后并发症,总体并发症22例次(25.3%), 其中Ⅰ级并发症14例次(16.1%),Ⅱ级并发症7例次(8.0%),Ⅲ级并发症1例次(1.2%),无Ⅳ级、Ⅴ级并发症病例.结论:PNL治疗儿童上尿路结石是有效的,根据Clavien分级系统分析PNL并发症均为轻度并发症,PNL治疗儿童上尿路结石是安全的.

  • 输尿管镜活检可协助上尿路尿路上皮癌危险分层

    作者:马闰卓;邱敏;何为;杨斌;夏海缀;邹达;陆敏;马潞林;卢剑

    目的:分析输尿管镜活检对上尿路尿路上皮癌(upper tract urothelial carcinoma,UTUC)患者肿瘤级别、肌层浸润以及多灶性诊断的准确性,分析术后肿瘤级别及肌层浸润的相关因素,探讨输尿管镜活检对UTUC患者术前危险分层的可行性与必要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泌尿外科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间输尿管镜活检后行肾、输尿管全长及膀胱输尿管口袖状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患者76例,男性31例(40.8%)、女性45例(59.2%),平均年龄64.5岁(31~88岁).肿瘤位于左侧35例、右侧41例,肾盂39例、输尿管37例,症状为肉眼血尿者51例.术后病理提示低级别21例(27.6%)、高级别51例(67.1%),未确定级别4例(5.3%);非肌层浸润27例(35.5%)、肌层浸润47例(61.9%),无法确认是否浸润2例(2.6%);术后病理均为UTUC.在50名输尿管镜活检可判断肿瘤级别的患者中,活检病理对低级别尿路上皮癌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88.2%、69.7%和76.0%,阳性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60.0%和92.0%.在27例活检病理可以判断是否有肌层浸润的患者中,5例活检报告为肌层浸润的UTUC患者术后病理结果均有肌层浸润,22例报告为非肌层浸润的患者术后肌层浸润和非肌层浸润各占50%,总准确性为59.3%.输尿管镜活检对于肿物多灶性诊断的准确性为61.0%.单因素分析显示,输尿管镜活检级别与术后UTUC级别相关(P=0.001),而性别、年龄、边侧、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血尿、术前肾小球滤过率估计值(estimated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eGFR)、泌尿系积水、肿瘤大小、位置、多灶性及是否有蒂均与术后UTUC级别无显著相关性.输尿管镜活检病理高级别(P=0.02)、术前eGFR<90 mL/(min·1.73 m2)(P=0.025)以及病变位于肾盂(P=0.049)与肌层浸润显著相关,性别、年龄、边侧、BMI、血尿、泌尿系积水、肿瘤大小、多灶性及是否有蒂与其无显著相关性.结论:输尿管镜活检可协助对UTUC患者进行危险分层.

  • 生物活性玻璃用于缓解活髓牙全冠预备后敏感的效果评价

    作者:李皓;刘玉华;罗志强

    目的:评价45S5型生物活性玻璃粉末缓解活髓牙预备后敏感的临床疗效.方法:按照临床试验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招募受试者,纳入活髓牙需行全冠修复患者18例,共31颗牙齿.采用自身前后对照、单盲的研究方法,先后涂布安慰剂(氧化锌粉末)和45S5型生物活性玻璃脱敏剂于受试牙上,并在基线时和应用安慰剂及生物活性玻璃粉末后,分别采用压力敏感探针法和冷空气喷吹法测量牙齿敏感程度,同时记录患者牙齿敏感的Tactile值、患者主观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数值和术者客观Schiff评分.结果:基线时和应用安慰剂及生物活性玻璃后测量到的Tactile值分别为(29.03±9.44) g、(29.68±9.48) g和(44.19±11.19) g,冷空气刺激VAS值分别为(50.79±22.92) mm、(46.63±22.06) mm和(30.90±20.30) mm,术者Schiff评分分别为2.13±0.67、1.97±0.66和1.42±0.56.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应用生物活性玻璃粉末后的Tactile值、冷空气刺激VAS值、术者Schiff评分与基线时和应用安慰剂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基线时和应用安慰剂后Tactile值、冷空气刺激VAS值、术者Schiff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chiff评分的差异与性别、牙位、是否二次备牙相关.结论:45S5型生物活性玻璃粉末对于活髓牙预备后的牙齿敏感有缓解作用.

  • 3D打印间接粘接托槽精度

    作者:张达;王林川;周彦恒;刘晓默;李晶

    目的:基于数字化正畸诊断设计流程进行间接粘接转移托盘模型的设计和3D打印,对关键性的托槽打印精度进行检验,以期对数字化正畸的临床应用有所帮助.方法: 从2014年至2015年于北京大学口腔医院正畸科就诊的错牙合畸形患者中选取14例为研究对象,其中拔牙8例,不拔牙6例.所有患者牙周洁治后进行口内牙列扫描和锥形束CT(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拍摄,所得STL数据与DICOM数据在自编软件中进行数据分割融合和配准、数字化矫治设计和计算机软件自动排牙、托槽虚拟定位、错牙合模型坐标还原,终输出3D打印模型数据用于间接粘接转移定位托盘的制作.3D打印输出模型,经过后处理由水枪及超声震荡去除周围支撑材料,使用数字游标卡尺对所有样本牙颌模型上的左侧上下颌托槽及颊面管进行长度和宽度的测量,检验测量结果.测量值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与托槽及颊面管设计尺寸进行比较.结果: 在19个测量分析项目中有13个项目的测量均值与检验标准值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差异范围在0.04~0.17 mm,且除左下第二前磨牙的托槽长度外均大于检验值.结论: 虽然托槽的宽度和颊面管的长度和宽度上大多稍大于检验值,但这不一定对临床上间接粘接转移托盘的制作造成影响,0.04~0.17 mm的差异是否会影响托槽实际的固位和定位有待进一步的研究证实.

  • 小鼠不同部位体内前列腺癌骨转移模型的建立及方法改进

    作者:毕永祥;肖民辉;张宁南;李晓云;毛晓鹏;张科;章卓睿;赵良运

    目的:构建并改进前列腺癌(prostate cancer,PCa)体内股骨及脊柱转移动物模型,为不同部位的PCa骨转移的诊治及骨应力改变的研究提供工具.方法: 将不同浓度的PCa细胞(RM-1)注射到小鼠(C57BL/6)股骨骨髓腔和腰椎内,观察记录小鼠活动变化、成瘤情况,测定瘤体大小及记录存活时间.取模型的双侧股骨组织,进行影像学检查后测算灰度值(骨密度), 并行组织病理学检查,确定建模情况及成瘤类型.结果:各细胞浓度梯度小鼠均成瘤,各股骨转移模型的肿瘤发生时间、生长速度同组间无差别(P>0.05),病理学检测结果证实所有股骨骨髓腔和腰椎内PCa骨转移模型构建成功,且较低RM-1细胞浓度构建的PCa骨转移动物模型生存时间较前期构建的动物模型明显延长(约1倍,至少2周).结论: 成功用同一PCa细胞株构建了不同部位(四肢骨和中轴骨)的PCa骨转移体内动物模型,经股骨骨髓腔穿刺注射肿瘤细胞建立PCa骨转移动物模型成瘤率高,肿瘤生长迅速,且可稳定复制,为进一步PCa骨转移的骨应力改变及防治的研究提供平台.

  • CT扫描对桡骨远端B3骨折的诊断价值

    作者:李绍良;王满宜;鲁谊

    目的:评价三维CT扫描是否提高对AO分型B3型桡骨远端骨折的检出率.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北京积水潭医院创伤骨科急诊收治的30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接受了切开复位内固定术,采集所有病例的原始X线片和三维CT扫描图像,由2名医师先根据X线片作出骨折的AO分型诊断,再根据三维CT扫描检查结果作出骨折AO分型诊断,将X线与三维CT扫描作出的诊断结果进行比较,评价X线和CT对B3骨折的检出率,并计算Cohen''s Kappa值判断X线片和CT对B3型骨折的诊断是否一致.结果:30例骨折病例经手术确认均为B3型桡骨远端骨折, 10例术中确认为B3.3型骨折.三维CT检查结果的诊断与手术判断一致,而单纯依靠X线片只能诊断24例(24/30,80%)的B3型骨折,发现6例(6/10,60%)B3.3型骨折.CT扫描对B3型骨折的检出率优于X线(100% vs.80%,P<0.05),对B3.3型骨折的检出率也优于X线(100% vs.60%,P<0.05).CT扫描和X线检查对B3和B3.3型骨折诊断的一致性较差(kappa值=0), 重要的是在此研究过程中发现并描述了两种特殊类型的B3型骨折,即桡侧B3型骨折和尺侧B3型骨折.结论:CT可以显著提高B3和B3.3桡骨远端骨折的诊断率, 并有助于我们发现两种特殊类型的B3型骨折.

  • 锥形束CT分析下颌无牙颌患者前部颌弓形态对"All-on-4"种植设计的影响

    作者:李世赢;李刚;冯海兰;潘韶霞

    目的:通过测量分析下颌无牙颌患者的锥形束CT(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phy, CBCT)图像,测量可能植入种植体的A-P距离(anterior-posterior distance),分类前部颌弓形态,探究颌弓形态对"All-on-4"远中倾斜种植体临床设计的影响.方法:收集下颌无牙颌患者的CBCT图像共74例,其中男性35例,女性39例,拟行"All-on-4"种植固定义齿修复.在经颏孔并平行于牙合平面的平面上测量可能植入种植体的A-P距离,分类前部颌弓形态,测量由颏孔往近中方向7.5 mm的颌骨段所跨过的颌弓弧度,探究A-P距离与该弧度的相关性.结果:74例患者测得可植入的颏孔间区种植体的A-P距离为(8.5±1.5) mm(小为4.5 mm,大为11.8 mm),其中≤7 mm者占12.2%(男性3例,女性6例),颌弓为方圆形;>7 mm、≤9 mm者占54.0%(男性20例,女性20例), 颌弓为卵圆形;>9 mm者占33.8%(男性12例,女性13例),颌弓为尖圆形.测量患者颏孔前方7.5 mm颌弓段转角弧度,左、右两侧共测得148个数据,平均为15.9°±5.5°(小为5.6°,大为35.2°).统计分析发现,A-P距离与转角弧度呈显著负相关.结论:本研究中下颌无牙颌患者的前部颌弓形态中,卵圆形所占百分比多,尖圆形次之,方圆形少.女性方圆形颌弓者多于男性,卵圆形和尖圆形颌弓与性别无明显相关.颌弓越方,A-P距离越小,颏孔前区颌弓弧度就越大,远中斜行种植体所需要的骨宽度就越大.下颌无牙颌患者的"All-on-4"种植固定修复采用远中斜行种植体,术前应评估颌弓形态,设计远中种植体的合理倾角,远中种植位点的骨宽度应在常规要求外留有余量.方圆形颌弓是"All-on-4"种植固定修复的不利因素.

  • 不同下颌前伸度口腔矫治器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系统评价

    作者:马燕燕;章晶晶;高雪梅

    目的:评价不同下颌前伸度的口腔矫治器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and hyponea syndrome,OSAHS)的临床疗效.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图书馆、CNKI、维普和万方等数据库,纳入不同下颌前伸度的口腔矫治器治疗OSAHS的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s,RCT)和前后对照试验(before-after trials,BAT),对其进行质量评价并提取资料,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纳入2个RCT、2个采用了随机方法的BAT和3个非随机BAT,共244例患者.根据方法学质量评价及各试验设计情况,对其中4篇高质量研究进行meta分析,结果显示,下颌前伸量达到下颌大前伸度(maximal mandibular advancement,MMA)50%与75%两组的治疗有效率[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pnea hypopnea index,AHI)或氧减指数(oxygen desaturation index,ODI)降低>50%]比较,I2=0%,合并效应量RR值为0.93, 95%CI为0.80~1.09;两组的治愈率(AHI或ODI<10次/h)比较,I2=45%,合并效应量RR值为0.85, 95%CI为0.68~1.06,证据尚不足以证明两组的治疗有效率和治愈率有差异.亚组分析提示病情严重程度可能是影响治愈率的重要因素.结论: 对于OSAHS患者,在一定范围内下颌前伸度增加有利于提高治疗有效率和治愈率,但尚缺乏足够证据证明75%MMA优于50%MMA;轻症患者治愈率高于重症.

  • 结节性硬化症细胞株TSC2-/-MEFs和正常细胞株TSC2+/+MEFs微小RNA表达谱的差异分析

    作者:蔡燚;郭浩;李汉忠;王文达;张玉石

    目的:结节性硬化症是由于TSC1和TSC2基因突变导致累及多个器官、系统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疾病,TSC2突变更为常见而且临床表型更为严重.为探讨结节性硬化症细胞株TSC2-/-MEFs与正常细胞株TSC2+/+ MEFs中微小RNA(microRNA,miRNA)表达谱的差异,以进一步研究相关miRNA在结节性硬化症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奠定基础.方法:体外培养结节性硬化症细胞株TSC2-/-MEFs和正常细胞株TSC2+/+ MEFs,各选取3个样本分别作为实验组和对照组.用TRizol法提取细胞的总RNA,以紫外吸收测定法和变性琼脂糖凝胶电泳对RNA进行质量检测.采用miRNA芯片筛选两者之间差异表达的miRNA,样品间表达变化标准以上调至原2倍或下调至原1/2作为阈值范围,并以实时定量PCR验证miRNA芯片结果的可靠性.CCK-8法测定细胞增殖活性. 结果:在结节性硬化症细胞株TSC2-/-MEFs中,上调≥原2倍差异表达的miRNA分子有14个,下调≤原1/2差异表达的miRNA分子有26个.miRNA-199a-5p在TSC2-/-MEFs显著低表达,过表达miRNA-199a-5p可显著抑制TSC2-/-MEFs细胞增殖.结论:结节性硬化症细胞株TSC2-/-MEFs和正常细胞株TSC2+/+ MEFs存在差异表达miRNA分子.miRNA-199a-5p参与结节性硬化症的发生、发展,可能是防治结节性硬化症的重要分子靶点.

  • 后腹腔镜联合经腰小切口"杂交"手术在复杂肾肿瘤保留肾单位手术中的应用

    作者:叶雄俊;刘军;阿不都克依木·阿不力米提;熊六林;刘士军;徐涛;黄晓波

    目的:探讨后腹腔镜联合经腰小切口"杂交"手术在复杂肾肿瘤保留肾单位手术中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4月至2016年12月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泌尿外科进行"杂交"保留肾单位手术的复杂肾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 其中男性10例,女性6例,年龄(50.2±10.7)岁,肿瘤位于左侧9例,右侧7例,肿瘤直径(6.1±1.0) cm, R.E.N.A.L.评分平均(9.3±1.3)分.患者均采用后腹腔镜联合经腰小切口的"杂交"手术方式进行保留肾单位手术,即在后腹腔镜下完全游离肾和肾蒂血管,预置肾动脉,然后取12肋下长约10~12 cm的切口进行开放手术,阻断肾动脉,直视下切除肿瘤、缝合创面.记录手术时间、肾缺血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等围手术期资料以及术后肾功能随访情况.结果: 16例均全部成功完成手术.手术时间 (164.9±23.6) min,肾缺血时间(32.4±6.2) min,术中出血量(204.0±125.1) mL,引流管拔除时间(4.1±1.0) d,术后平均住院时间(6.9±1.5) d.术后发生Clavien Ⅲ级以上并发症2例:1例集合系统损伤;1例患者因术后出血,再次急诊手术探查止血.术后第1天平均血肌酐水平为(126.3±26.4) μmol/L ,与术前(74.3±16.9) μmol/L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平均血肌酐水平为(92.6±18.2) μmol/L、术后3个月平均血肌酐水平为(80.8±18.4) μmol/L,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3~20个月,均未见肿瘤复发和转移.结论:后腹腔镜联合经腰小切口"杂交"保留肾单位手术能够降低手术难度,提高手术安全性,适用于部分经过选择的复杂肾肿瘤患者,有一定的临床推广价值.

  • 跨膜蛋白CMTM2在人睾丸和精子中的表达及定位

    作者:张晓威;兰轲;杨文博;李清;赵永平;殷华奇;Kite Brandes;白文俊;徐涛

    目的:通过研究跨膜蛋白CMTM2在睾丸和精子中的表达来探讨CMTM2蛋白在男性生殖系统中潜在的功能.方法:Western blot方法检测CMTM2在人睾丸及精子中的表达,免疫组织化学及组织免疫荧光方法检测CMTM2在人睾丸组织中的定位,TRITC-CMTM2及FITC-Hoechst免疫荧光双染法检测CMTM2在人精子顶体反应前后的定位.结果:CMTM2在人睾丸及精子中均有表达,在睾丸组织中CMTM2定位于各级生精细胞的细胞膜,睾丸组织冰冻切片免疫荧光检测的结果与免疫组织化学一致,进一步证实CMTM2存在于睾丸各级生精细胞的细胞膜,在精子中则定位于核后区附近.以TRITC-CMTM2及FITC-Hoechst免疫荧光双染法检测CMTM2在人精子顶体反应前后的定位,在顶体反应前后,CMTM2在人精子的定位及表达量未发生改变.结论:CMTM2在人睾丸和精子中均有表达,其表达定位具有细胞特异性和区域特异性,提示其可能在人睾丸精子发生和精卵融合过程中发挥作用,是男性不育研究的靶基因.CMTM2在男性生殖系统中的表达呈现细胞与生精区域的特异性,提示其高度参与生精功能,但目前针对CMTM2在男性生殖系统与精子生成过程中的作用仍未明确,今后可以采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等技术进一步研究CMTM2的作用.

  • 氟比洛芬酯在经直肠超声引导前列腺穿刺疼痛控制中的应用

    作者:兰轲;杨文博;张晓威;白文俊;李清;徐涛

    目的:探索氟比洛芬酯静脉应用能否减轻经直肠超声引导下前列腺穿刺引起的疼痛.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研究方法,共入选81例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泌尿外科住院行经直肠超声引导下前列腺穿刺患者,随机分为3组 (每组27例), 分别是: 直肠内局部表面麻醉 (intrarectal local anesthesia,IRLA) 组:术前5 min 5% (0.05 g/L)利多卡因凝胶60 mg直肠内局部表面麻醉;氟比洛芬酯 (flurbiprofen axetil,FA) 组:术前1 h氟比洛芬酯静脉滴注 (1 mg/kg);IRLA+FA组 :术前5 min 5% 利多卡因凝胶60 mg直肠内局部表面麻醉,同时术前1 h氟比洛芬酯静脉滴注 (1 mg/kg).使用视觉模拟评分表 (visual analogue scale,VAS) 评估超声探头插入肛门时 (VASⅠ)、 麻醉过程中 (VASⅡ)、 穿刺活检时 (VASⅢ)及术后20 min时(VASⅣ)的疼痛评分.使用单因素协方差分析比较3组间患者基线差异.疼痛评分的组间差异采用参数检验的单因素协方差分析.随后采用图基(Tukey)事后检验法进行各组间比较:P1 、P2、P3分别为IRLA组和FA组、 FA组和IRLA+FA组、IRLA组和IRLA +FA组的组间差异P值,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组间两两比较采用Bonferroni方法调整检验水准 α=0.017.结果:所有患者未见严重的术后并发症.3组患者的基线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VASⅡ(5.7±2.2,3.0±1.5,3.3±1.9, P=0.012) 和 VASⅢ(6.7±2.3,3.0±2.1,2.9±1.6,P=0.001)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VASⅠ(3.2±1.0,4.1±2.1,4.2±1.7,P=5.752)和 VASⅣ (1.4±2.1,1.0±0.9,1.1±0.7,P=3.77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两组间差异,在VASⅣ(P1 =0.007,P2=5.655,P3=0.001)和VASⅢ(P1 =0.008,P2=7.517,P3=0.001)方面,IRLA组和FA组、IRLA组和IRLA+FA组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氟比洛芬酯能安全、有效地减轻经直肠超声引导下的前列腺穿刺术患者的疼痛.

  • 晚期结直肠癌患者一线应用FOLFOX方案化疗引起中性粒细胞减少的预后价值

    作者:陈杨;王艳荣;石燕;戴广海

    目的:探讨一线应用奥沙利铂联合氟尿嘧啶、亚叶酸钙(FOLFOX)方案化疗的晚期结直肠癌患者中性粒细胞减少(chemotherapy-induced neutropenia,CIN)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一线应用FOLFOX方案化疗的晚期结直肠癌患者158例,根据患者化疗后3周期内低中性粒细胞数与化疗前比较分为CIN程度大的组(较化疗前降低大于等于1.0×109)和程度小的组(较化疗前CIN降低小于1.0×109)以及无明显变化组,分析其与预后的关系.结果:CIN降低程度是患者预后指标无进展生存(progression free survival, PFS)和总生存(overall survival, OS)的独立影响因素.根据COX多因素回归分析,CIN程度大的组(large,L)较无明显变化组(absent,A)死亡风险降低31%(HR=0.687,95% CI: 0.381~0.812,P=0.016);CIN程度小的组(slight,S)较无明显变化组死亡风险降低18%(HR=0.817,95% CI: 0.527~0.939,P=0.027).无明显变化组 (A)患者的中位OS为12.9个月,CIN程度少的组(S)患者的中位OS为17.3个月,CIN程度大的组(L)患者的中位OS为20.8个月(S vs.L, P=0.018;L vs.A, P=0.009;S vs.A, P=0.011).结论:CIN程度是晚期结直肠癌化疗判断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监测并根据CIN程度及时调整化疗药物剂量,或许有助于改善预后.

  • 无张力尿道中段悬吊术治疗女性混合性尿失禁的疗效分析

    作者:张维宇;张晓鹏;胡浩;陈京文;刘献辉;许克新

    目的:评估无张力尿道中段悬吊术治疗女性混合性尿失禁的中远期疗效.方法:随访分析2010年4月至2016年9月共26例无张力尿道中段悬吊术治疗女性混合性尿失禁患者的临床资料.26例随访到的患者中,4例采用经耻骨后无张力尿道中段悬吊术(retropubic tension free mid-urethral sling, TVT), 22例采用经闭孔无张力尿道中段悬吊术(transurethral middle obturator sling,TOT).术后中远期电话随访尿失禁严重程度评分(urinary incontinence severity score,UISS)、逼尿肌不稳定评分(detrusor instability score,DIS)、尿失禁生活质量量表评价(incontinence quality of life scale evaluation,I-QOL)、泌尿生殖障碍量表简版(Urogenital Distress Inventory short form,UDI-6),与术前评分进行比较分析.结果:26例患者年龄42~80岁,平均62岁.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 BMI)21.48~31.14 kg/m2,平均26.82 kg/m2.随访时间8~69个月,平均26个月,14例患者手术前曾服用M受体阻滞剂,但未超过2周.术中无膀胱损伤、尿道损伤、闭孔血管及神经损伤等并发症,术后拔除尿管时,患者均无局部疼痛或排尿困难.压力性尿失禁治愈25例,达96.15%,急迫性尿失禁治愈20例,达76.92%.26例随访患者生活质量较手术前显著改善(P<0.05).结论:无张力尿道中段悬吊术治疗女性混合性尿失禁总体有效率高,即使未长期服用M受体阻滞剂等药物,手术本身对急迫性尿失禁的治愈率达76.92%.手术的远期疗效稳定,患者生活质量能得到显著改善.

  • 内镜治疗的输尿管结石患者治疗前结石位置和输尿管扩张特点分析

    作者:叶海云;许清泉;马凯;黄晓波

    目的:了解输尿管镜或经皮肾镜治疗输尿管结石患者在治疗前输尿管结石的停留位置、结石所致输尿管扩张情况和不同部位输尿管结石的大小差异,为提高输尿管结石的认知水平和制定合理诊治方案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8月至2017年3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泌尿外科收治的129例行输尿管镜或经皮肾镜治疗的输尿管结石患者治疗前的CT影像学资料,收集肾盂输尿管连接部(ureteropelvic junction, UPJ)、近段输尿管、输尿管跨髂外血管处(ureter crossing external iliac vessel, UEIV)、远段输尿管和输尿管入膀胱处(ureterovesical junction, UVJ)各部位结石和输尿管扩张资料,分析不同部位输尿管结石和输尿管扩张特点.结果:129例输尿管结石患者中,UPJ处9例(7.0%)、近段输尿管处75例(58.0%)、UEIV处6例(4.7%)、远段输尿管26例(20.2%)、UVJ处13例(10.1%).近段输尿管结石的平均横径为(8.47±2.36) mm、平均纵径为(11.00±4.41) mm,远段输尿管的平均横径为(6.74±1.99) mm、平均纵径为(7.50±4.28) mm,近段输尿管结石的平均横径和平均纵径均明显大于远段输尿管结石(P<0.001).114例输尿管扩张者,UPJ处的平均横径为(14.39±6.09) mm,输尿管上段的平均横径为(11.45±3.85) mm,UPJ处的平均横径明显大于输尿管上段(P<0.001).结论:输尿管结石分布于近段输尿管处常见,停留于UEIV处的结石仅占少数,近段输尿管结石的横径和纵径大于远段输尿管结石,结石致输尿管扩张的患者中,UPJ处的扩张程度大于输尿管上段.传统观点认为输尿管结石易停留于UPJ、UEIV和UVJ这3个自然狭窄处,此观点有待重新认识.

  • 肾癌根治性切除加癌栓取出术治疗MayoⅢ级下腔静脉癌栓的手术技术及临床经验

    作者:刘茁;马潞林;田晓军;王国良;侯小飞;张树栋;邓绍晖

    目的:探讨肾癌根治性切除加下腔静脉癌栓取出术治疗Mayo Ⅲ级下腔静脉癌栓(inferior vena cava tumor thrombus,IVCTT)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总结手术技术及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0月至2016年9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泌尿外科收治的8例肾癌合并Mayo Ⅲ级(美国Mayo医学中心分级法)IVCTT患者的临床资料.8例患者中男性3例,女性5例,年龄18~77岁,平均(58.0±18.7)岁,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为15.2~30.8 kg/m2,平均(22.7±4.4) kg/m2.8例患者的肿瘤均位于右侧,肿瘤直径(7.9±2.5) cm.行开放肾癌根治性切除加下腔静脉癌栓取出术者5例,行腹腔镜下肾癌根治性切除加下腔静脉癌栓取出术者3例,其中1例患者行中转开放手术.结果:8例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无围术期死亡病例.手术时间272~567 min,平均(370.3±101.6) min.下腔静脉阻断时间17~55 min,平均(41.0±12.1) min.术中出血量200~3 000 mL,平均(1 181.3±915.7) mL.术中输注悬浮红细胞者5例,输入量800~2 000 mL,平均(850.0±783.8) mL.术中输注血浆者3例,输入量400~1 000 mL.术后住院时间9~23 d,平均(14.1±4.0) d.8例患者中4例因术中发现癌栓侵犯下腔静脉壁而行下腔静脉壁切除术.8例患者术前血肌酐值60~101 μmol/L,平均(76.4±15.3) μmol/L,术后1周血肌酐值74~127 μmol/L,平均(100.8±21.1) μmol/L.术后组织病理检查诊断为肾透明细胞癌(renal clear cell carcinoma,RCC)6例,肾乳头状腺癌(papillary adenocarcinoma)1例,Fuhrman分级为Ⅲ级6例、Ⅳ级1例,尤文肉瘤(Ewing''s sarcoma)1例.8例患者中,5例发生术后早期并发症,均为ClavienⅡ级并发症,未见严重并发症发生.8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2~24个月,平均11.3个月.术前未发现远处转移的7例患者中,出现远处转移1例,为肺转移.结论:肾癌根治性切除加下腔静脉癌栓取出术治疗Mayo Ⅲ级下腔静脉癌栓较为有效、安全.Ⅲ级静脉癌栓延伸范围广,手术技术难度较大,充分的术前准备、丰富的解剖学知识和手术操作经验可提高手术安全性.

    关键词: 肾肿瘤 癌栓 腔静脉
  • T2N0M0期上尿路尿路上皮癌患者预后相关因素分析:单中心235例患者回顾性研究

    作者:关豹;曹振朋;彭鼎;李一帆;詹永豪;刘漓波;何世明;熊耕砚;李学松;周利群

    目的:分析T2N0M0上尿路尿路上皮癌(upper tract urothelial carcinoma, UTUC)患者长期生存情况以及预后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13年12月于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行手术治疗的T2N0M0 UTUC患者的临床和随访资料,应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Log-rank方法进行单因素分析,对单因素分析中有统计学差异的变量采用Cox模型进行多因素生存分析.结果:共235例T2N0M0 UTUC患者纳入研究,中位随访时间53(3~142)个月.入组患者中男性95例(40.4%),女性140例(59.6%);患者平均年龄(66.73 ±10.49)岁,末次随访时共有74例(31.5%)患者因肿瘤死亡,96 例(40.9%)患者出现膀胱复发,中位死亡时间及复发时间分别为35个月和19.5个月.患者的3年和5年肿瘤特异性生存率分别为89.1%和85.9%;3年和5年无复发生存率分别为85.5%和80.2%.多因素分析发现,年龄大于55岁 (HR=3.138, 95%CI: 1.348~7.306, P=0.008)和肿瘤直径大于5 cm (HR=3.320, 95%CI: 1.882~5.857, P<0.001)是T2N0M0 UTUC患者术后肿瘤特异性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肿瘤发生在输尿管(HR=1.757, 95%CI: 1.159~2.664, P=0.008)和肿瘤低分级(HR=1.760, 95% CI: 1.151~2.692, P=0.009) 是T2N0M0膀胱复发的危险因素.结论:T2N0M0 UTUC患者肿瘤特异性生存预后较好,肿瘤复发率同非浸润性UTUC相当,但复发较早.肿瘤直径大于5 cm和年龄大于55岁是T2N0M0 UTUC肿瘤特异性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肿瘤发生在输尿管和肿瘤低分级是T2N0M0 UTUC膀胱复发的危险因素.

  • 人重组转化生长因子β1促进牙髓干细胞的增殖和矿化

    作者:贾维茜;赵玉鸣;葛立宏

    目的:研究人重组转化生长因子β1(recombinant human 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β1, rhTGF-β1)对牙髓干细胞生物学性能的影响,包括确定促进牙髓干细胞增殖的佳作用浓度和该浓度下对牙髓干细胞分化的作用.方法: 分离培养人健康第三磨牙牙髓干细胞,分别加入1 μg/L、6 μg/L、10 μg/L的rhTGF-β1,CCK-8(cell counting kit-8)法检测对牙髓干细胞增殖的影响,选择出佳浓度在成骨/成牙本质诱导条件下连续培养,酶标仪检测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 ALP)光密度值,二喹啉甲酸(bicinchoninic acid, BCA)蛋白质定量试剂盒计算总蛋白含量,两者比值作为ALP相对活性的指标.茜素红染色观察矿化结节形成能力,染色液洗脱后检测光密度值,比较rhTGF-β1对牙髓干细胞增殖和分化的作用.结果:牙髓干细胞具有体外形成矿化结节的能力,6 μg/L rhTGF-β1可促进牙髓干细胞增殖;连续培养7 d后,6 μg/L rhTGF-β1组细胞ALP的光密度值为0.31±0.03,显著高于对照组0.02±0.01(P<0.05);6 μg/L rhTGF-β1组总蛋白含量为(2 775.46±83.54) mg/L,对照组为(1 432.20±110.83) mg/L (P<0.05);ALP相对光密度值,6 μg/L rhTGF-β1组较对照组提高了6倍.茜素红染色下显示矿化结节形成增加,洗脱液光密度值6 μg/L rhTGF-β1组和对照组分别为0.83±0.02和0.55±0.05, P<0.05.结论: 6 μg/L rhTGF-β1具有促进牙髓干细胞增殖和促进体外成牙本质分化的作用.

  • 上颌反复快速扩缩对上气道影响的锥束CT研究

    作者:常大桐;周彦恒;刘伟涛

    目的:使用锥束CT(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以传统的上颌单次快速扩弓的方法为对照,研究上颌反复快速扩缩后上气道不同部位的三维变化.方法:选择36例上颌骨发育不足患儿,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18例,A组上颌单次快速扩弓,B组上颌反复快速扩缩.使用Dolphin软件对所有病例扩弓或扩缩前后CBCT影像进行测量.结果:B组2例患者在治疗中失访.A、B两组性别分布、年龄及治疗前各测量项目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对比显示,两组患者在上颌单次快速扩弓或反复快速扩缩后,鼻腔底部宽度、鼻腔外缘宽度、鼻腔体积及鼻咽体积均较治疗前显著增大(P<0.05),口咽体积、下咽腔体积治疗前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鼻腔底部及外缘前/中/后三段宽度增加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组间所有测量项目的变化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上颌反复快速扩缩可使鼻腔、鼻咽体积增大,增大程度与上颌单次扩弓相似,对口咽及下咽腔无明显影响.

  • 单中心14年B超引导下经皮肾肿物穿刺活检经验

    作者:张玉祥;蒙学兵;姚林;张崔建;宋刚;蔡林;张争;李学松;龚侃;李淑清;山刚志;何群;杨新宇;何志嵩;周利群

    目的:评价B超引导下经皮肾肿物穿刺活检(renal masses biopsy, RMB)的诊断效果、安全性及在中晚期肾癌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4月至2014年12月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行B超引导下肾肿物穿刺活检的75例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总结肿瘤大小、病理分型和分级、穿刺部位、穿刺针数以及诊断效果等数据,分组统计分析.结果:北京大学第一医院14年来B超引导下RMB数量呈明显增加趋势.共75例患者纳入本研究,确诊64例(85.3%),包括60例恶性肿瘤,4例良性病变;非诊断性穿刺11例(14.7%).60例恶性肿瘤中,肾细胞癌37例(61.7%),尿路上皮癌13例(21.7%), 其他肿瘤10例(16.7%).37例肾细胞癌中明确诊断病理学亚型33例(89.2%),无法明确病理学亚型4例(10.8%).75例患者中,集合管癌占肾癌10.8%,鳞癌占尿路上皮癌23.1%,比例均高于已报道流行病学数据(2%,9.9%).75例患者中,13例行手术治疗并取得术后病理,穿刺活检结果与术后病理结果相比,肿物良恶性、病理学亚型及病理分级诊断的准确率分别为100%、81.8%和60.0%.75例患者中1例(1.3%)出现轻微血尿,未出现其他相关并发症.结论:B超引导下RMB可准确诊断肾癌病理学亚型,指导晚期肾癌患者靶向治疗;RMB可较准确判断恶性程度较高的集合管癌、尿路上皮鳞癌,可为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提供参考.

  • 睾丸混合性生殖细胞瘤综合治疗的长期随访经验

    作者:叶剑飞;王冰;马潞林;赵磊;王国良;洪锴

    目的:睾丸混合性生殖细胞瘤是混有胚胎性癌、绒毛膜癌、卵黄囊瘤、畸胎瘤、精原细胞瘤等两种或以上成分的睾丸肿瘤,临床较为少见且恶性度较高,本文将总结其临床特征并优化其治疗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自1994年5月至2016年11月收治22例睾丸混合性生殖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资料,使用统计分析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讨论.结果:22例患者平均年龄为(30.8±10.4)岁,隐睾率为13.6%.肿瘤大径平均为(5.1±2.7)cm.病理结果提示12例(54.5%)包含2种不同生殖细胞肿瘤成分,7例(31.8%)包含3种不同肿瘤成分,2例(9.2%)包含4种不同肿瘤成分,1例(4.5%)包含5种不同肿瘤成分.肿瘤成分分析包括卵黄囊瘤(16例,72.7%)、成熟畸胎瘤(7例,31.8%)、未成熟畸胎瘤(5例,22.7%)、胚胎性癌(17例,77.3%)、绒毛膜癌(4例,18.1%)、精原细胞瘤(6例,27.3%).根据美国癌症学会肿瘤分期,19例为Ⅰa期肿瘤,2例为Ⅱa期肿瘤,1例为Ⅲa期肿瘤.术前与术后1年内血清肿瘤标志物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甲胎蛋白和乳酸脱氢酶的平均值分别为414.50 MIU/mL、 242.95 μg/L、196.95 U/L(术前)和17.20 MIU/mL、90.20 μg/L、183.70 U/L(术后),术前与术后1年内组间比较所得P值分别为0.079、0.043和0.624.14例患者术后行腹膜后淋巴结清扫术.术后大部分患者长期生存(94.4%).结论:睾丸根治性切除术后联合腹膜后淋巴结清扫以及必要的放化疗等综合治疗可能有助于控制肿瘤,并使大部分患者获得长期生存.

  • 异位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综合征的外科治疗

    作者:樊华;李汉忠;徐维锋;纪志刚;张玉石

    目的:探讨异位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drenocorticotrophic hormone,ACTH)综合征的诊断与外科治疗.方法:对1996 年1月至2016年12月北京协和医院收治的异位ACTH综合征57例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其中男32例、女25例,年龄11~68岁,平均32岁.血ACTH显著升高,平均77.6 pmol/L(16.5~365.6 pmol/L,正常值为<10.1 pmol/L),垂体MRI未见占位,CT检查双侧肾上腺均有不同程度弥漫性或结节样增生.按照不同治疗方案选择分为3组:A组25例,未发现异位肿瘤的异位ACTH 综合征,行双侧或单侧肾上腺切除的手术治疗;B组16例,发现异位肿瘤行肿瘤根治性切除术;C组16例,非手术治疗.分析不同治疗方法疗效及预后.结果:57例患者中有40例随访6个月至10 年,A组因病情凶险程度不同、术中情况各异,采取的治疗方式也有差别,部分为分期双侧肾上腺切除或仅行单侧肾上腺切除术,其中4例死于严重库欣综合征(Cushing''s syndrome)导致的糖尿病、肺部感染,18例存活至今,3例失访,存活率为81%(18/22).B组16例行异位肿瘤根治性切除者,5例术后0.5~6.0年死于肿瘤复发, 3例存活至今,8例失访,存活率为37.5%(3/8).C组4例放射疗法加化学药物治疗者1年内均死于肿瘤转移、糖尿病或肺部感染, 6例单纯化学药物治疗者均于1年内死于肺部感染,另6例失访,无1例存活.结论:异位ACTH 综合征的治疗难度大,靶腺切除是有效的治疗方法,尤其适用于库欣综合征临床症状严重而原发肿瘤无法定位者.

  • 尿脱落细胞荧光原位杂交检查阳性在尿路上皮癌中的临床价值

    作者:柳家园;彭翔;宁向辉;李腾;彭双鹤;王江宜;刘圣杰;丁义;蔡林;龚侃

    目的:分析尿脱落细胞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 FISH)检查阳性的临床病理特点,评估FISH诊断尿路上皮癌(urothelial carcinoma, UC)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泌尿外科2012年4月至2015年9月收治的271例FISH检查阳性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通过与尿脱落细胞学、膀胱镜和输尿管镜检查相比较,总结分析FISH阳性病例的临床病理特点,采用卡方检验对肿瘤的分期和分级进行比较.结果:在FISH检查阳性的病例中,FISH诊断尿路上皮癌的阳性预测值(positive predict value, PPV)为76.4%,其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 CI)为71.3%~81.5%,与尿脱落细胞学检查结果(PPV 86.8%,95% CI: 78.5%~95.0%)相近,而低于膀胱镜及输尿管镜检查结果(PPV 96.1%,95% CI: 91.7%~100.0%).FISH的PPV显著高于国外报道(53.9%),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3.048, P<0.001).尿脱落细胞学检查阳性组和阴性组在尿路上皮癌的肿瘤大小、病理分期和分级方面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FISH检测阳性的输尿管癌中,高级别尿路上皮癌占92.3%,与国内的相关报道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FISH的PPV相对较高,有助于尿路上皮癌的诊断,FISH检查阳性的输尿管癌临床病理分级更高,可考虑行根治性手术并加强术后的随访监测.

  • 核转出蛋白对前列腺癌雄激素受体稳定性的调节

    作者:巩艳青;张崔建;何世明;李学松;周利群;郭应禄

    目的:探讨位于雄激素受体(androgen receptor, AR)配体结合域中具有出核转运信号肽的核转出蛋白(nuclear export signal of androgen receptor, NESAR)对前列腺癌雄激素受体蛋白表达和稳定性调节的机制.方法:绿色荧光蛋白(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 GFP)融合蛋白表达载体pEGFP-AR(1-918aa),pEGFP-NESAR(743-817aa),pEGFP-NAR (1-665aa)和pEGFP-NAR-NESAR,及NESAR的赖氨酸突变体(赖氨酸K突变为精氨酸R)pEGFP-NESAR K776R,pEGFP-NESAR K807R和pEGFP-NESAR K776R/K807R,瞬时转染前列腺癌细胞PC3后,采用荧光显微镜、蛋白质免疫印迹和免疫沉淀,检测NESAR对雄激素受体稳定性的调节.结果:在荧光显微镜下,含NESAR的融合蛋白呈胞浆定位,荧光信号强度比不含NESAR的融合蛋白明显减弱,且含NESAR的融合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低于不含NESAR的融合蛋白表达水平.在蛋白合成抑制剂放线菌酮处理下,GFP-NESAR和GFP-NAR-NESAR的半衰期小于6 h,而对照GFP和GFP-NAR的表达相对更稳定,半衰期大于24 h.融合蛋白GFP-NESAR在蛋白酶体抑制剂MG132的处理下,其蛋白表达显著增加,并呈现剂量依赖性,而MG132对GFP蛋白稳定性没有显著影响;在蛋白合成被抑制的情况下,MG132同样显著抑制了GFP-NESAR融合蛋白的降解,且蛋白表达呈剂量依赖性的增加.GFP免疫沉淀的结果显示,GFP-NESAR融合蛋白的泛素化水平明显高于GFP对照.赖氨酸位点K776和K807突变的NESAR的泛素化水平显著降低,且蛋白稳定性提高,赖氨酸位点K776和K807是介导NESAR发生泛素化的关键氨基酸残基.结论:核转出蛋白NESAR具有降解不稳定性,作为多聚泛素化修饰的识别信号,介导了其融合蛋白在前列腺癌细胞中通过泛素-蛋白酶体途径的降解.本研究为AR蛋白水平和/或活性的调控开辟一种新的研究思路,有助于对AR降解分子机制的了解和在前列腺癌产生去势抗性的过程中对AR靶向的密切调控.

  • CXCL16/CXCR6在类风湿关节炎成纤维样滑膜细胞中的表达及其在滑膜细胞增殖中的作用

    作者:张霞;赵金霞;孙琳;刘湘源

    目的:探讨趋化因子CXCL16及其受体CXCR6在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患者成纤维样滑膜细胞(fibroblast-like synoviocytes,FLS)中的表达及其对FLS增殖的作用.方法:纳入RA 8例、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7例、健康对照3例,采用组织块贴壁方法体外分离培养人膝关节FLS,第3~5代细胞用于后续研究.Western blot方法检测CXCL16及其受体CXCR6在3组FLS的表达水平;不同浓度的重组人CXCL16(0、10、50、100、200 μg/L)刺激3组FLS后,细胞活性检测试剂盒-8(cell counting kit,CCK-8)检测FLS增殖水平;Western blot方法检测重组人CXCL16刺激后RA-FLS中pAKT/AKT水平;ELISA法检测重组人CXCL16刺激后RA-FLS培养上清中TNF-ɑ、IL-6、MMP-3、RANKL水平.结果: RA-FLS中CXCL16、CXCR6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OA组和对照组(P<0.05),OA组和对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重组人CXCL16(50、100、200 μg/L)刺激后RA-FLS增殖能力明显高于非刺激组(P均<0.05),OA组和对照组FLS经CXCL16刺激后细胞增殖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200 μg/L CXCL16刺激后,RA-FLS表达pAKT/AKT明显增高;CXCL16(50、100、200 μg/L)刺激后,RA-FLS培养上清中IL-6和RANKL表达明显增加(P < 0.05),而MMP-3、TNF-ɑ水平无明显变化.结论:CXCL16及其受体在RA-FLS中表达增高,重组人CXCL16可促进RA-FLS增殖活化、分泌炎性因子增加,提示CXCL16参与了RA的滑膜炎症.

  • 基于4-氨基-5-甲酰基-8,10-二去氮杂四氢叶酸二乙酯侧链的水解反应条件优化

    作者:袁蒙蒙;王锰;刘俊义;张志丽

    目的:改进经典抗叶酸类药物关键中间体4-氨基-5-甲酰基-8,10-二去氮杂四氢叶酸二乙酯侧链的水解条件.方法:以经典叶酸拮抗剂侧链N-(4-氨基苯甲酰)-L-谷氨酸二乙酯(1)为反应原料,尝试了氢氧化钠(NaOH)和氢氧化钾(KOH)2种碱催化、20~180 min 5种反应时间和0.175~1 mol/L 3种碱浓度的反应条件,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目标产物和副产物,终确定副产物为单酯水解产物以及酰胺键水解产物,并以此为依据完成了4-氨基-5-甲酰基-8,10-二去氮杂四氢叶酸二乙酯(5)水解条件的优化.结果:改进后的4-氨基-5-甲酰基-8,10-二去氮杂四氢叶酸二乙酯侧链的水解条件为0.3 mol/L KOH溶液中室温条件反应60 min,在该反应条件下,水解反应收率为95.6%.反应产物通过磁共振氢谱(1H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1H NMR)、磁共振碳谱(13C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13C NMR)和电喷雾飞行时间质谱(electrospray ionization time of flight mass spectrometry,ESI-MS)分析鉴定后结构正确,并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确定其纯度为96%.新的水解反应条件避免了副产物的生成,提高了反应收率.结论:利用新的水解条件可以简便、高效地完成4-氨基-5-甲酰基-8,10-二去氮杂四氢叶酸二乙酯的水解反应,该条件对经典叶酸拮抗剂的合成和生产工艺的改进也有重要的意义.

  • 一种基于曲率连续算法的冠、根三维数据融合方法

    作者:赵一姣;刘怡;孙玉春;王勇

    目的:探索一种光学扫描牙冠三维模型和锥形束CT(cone beam CT,CBCT)重建牙根三维模型的数据融合方法,实现不同来源冠、根模型的自然过渡融合.方法: 选取临床口腔正畸下颌牙列轻度拥挤患者1例,应用Mimics 17.0软件对患者CBCT数据重建带有牙根的牙列三维模型,并在Geomagic Stuido 2012软件中与患者高精度解剖形态的光学扫描牙列模型进行模型配准.对配准后的三维模型进行精确冠、龈边界线提取,边界线根向偏置及投影,冠、根边界线生成及模型剪裁等操作,并通过曲率连续算法实现不同来源冠、根模型的自然过渡缝合,完成冠、根三维融合模型的构建.结果:本研究基于商业化的软件平台,初步实现了针对光学扫描三维牙冠数据与CBCT三维牙根数据的曲率移形过渡融合方法,应用该方法完成了正畸临床10例牙列轻度拥挤患者冠、根三维融合模型的构建,融合模型由高年资医师主观打分评价,平均满意度8.6分(0~10分),初步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结论: 本研究的冠、根三维数据融合方法可获得逼近真实生理解剖形态的完整牙齿及牙列三维模型,其对复杂牙列拥挤及错颌畸形患者的适应性有待进一步研究.

  • 肾周囊性淋巴管瘤1例及文献复习

    作者:何为;郝一昌;夏海缀;马闰卓;杨斌;卢剑

    肾周囊性淋巴管瘤,又称肾周淋巴管囊肿,是一种罕见的肾良性病变,目前认为淋巴管瘤是由于生长发育期淋巴引流障碍而引发的疾病[1].淋巴管瘤通常多发生于颈部及腋下,也可出现于腹膜后、纵隔膜、肠系膜、网膜、结肠和盆腔,腹膜后淋巴管瘤只占1%左右,而肾周淋巴管瘤更为罕见[2-3].

  • 肾癌伴下腔静脉癌栓手术中应用回收式自体输血联合白细胞滤器2例

    作者:曾鸿;容晓莹;张小青;郭向阳

    术中自体血回输(intraoperative cell salvage,IOCS)技术可以避免异体输血带来的输血反应、血源性感染以及免疫抑制反应,在骨科、心脏外科、血管外科等手术中的应用趋于成熟.由于担心肿瘤手术IOCS存在混入肿瘤细胞而导致复发和转移的风险,IOCS在肿瘤患者中的应用存在争议.近年来,一些研究表明[1-3] ,IOCS联合白细胞滤器(leukocyte depletion filter,LDF)能有效去除肿瘤细胞,明显降低肿瘤细胞再回输的风险,但国内尚未见临床相关报道.北京大学第三医院2016年8月至11月在2例肾癌伴下腔静脉瘤栓手术中应用了IOCS联合LDF技术,现报告如下.

  • 牙周-正畸-牙体联合治疗1例预后无望上前牙患者的长期疗效观察

    作者:李熠;徐莉;周彦恒;欧阳翔英;曹甜

    位于美学区的上前牙因重度牙周炎、牙周牙髓联合病变、牙外伤等原因丧失大量牙周支持组织、出现移位及明显松动时,常被临床医生评估为"预后无望"[1],此类患牙的治疗计划包括试保留、拔除后种植、拔除后修复等.要选择一个合适的治疗计划,临床医生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牙周状况、牙周生物型、局部解剖结构、面部结构、美学要求、经济状况、社会心理状况等诸多因素.因外伤、根折、龋坏等原因被评估为"预后无望"的上前牙,患牙的牙体组织损坏严重,而牙周组织损失量相对较少,采用拔除后种植或修复的治疗方案往往能达到良好的功能和美学效果,但因牙周炎、牙周牙髓联合病变等原因被评估为"预后无望"的上前牙,患牙的牙体组织完整,而牙周软硬组织丧失严重,若采用种植/修复治疗的策略,难度较大,治疗效果可能不佳,随着牙周再生性手术日渐成熟,许多以往被认为"预后无望"的牙齿得以长期健康保留.Cortellini等[2]的研究结果表明,预后无望的重度垂直型骨吸收患牙经过完善的牙周基础治疗与牙周再生治疗后可以长时间健康存留.

  • 经皮肾通道多镜联合顺行治疗回肠膀胱术后上尿路结石1例并文献复习

    作者:王冰;叶剑飞;赵磊;毕海;卢剑;马潞林

    上尿路结石合并感染的情况是泌尿外科较为棘手的急症,而膀胱全切术及尿流改道术后的患者出现上尿路结石合并感染的情况可能会致命.膀胱全切术及尿流改道术后的患者受解剖异常和一般状况较差等因素影响,罹患上尿路结石、尿路感染的风险大大升高,因此上尿路结石合并感染性休克的处理较为棘手,临床上如何优化该类患者的治疗方案值得我们进一步探究.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泌尿外科收治1例上述患者,治疗效果肯定,现报道如下.

  • 外泌体在泌尿系肿瘤精准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贺大林;徐珊;郭鹏

    1 外泌体 外泌体(exosome), 是由细胞自主产生、自主分泌、具有脂质双层膜结构、直径大小为40~100 nm的盘状小囊泡[1].1983年首次在绵羊网织红细胞中被发现,受当时知识和研究的局限,普遍认为外泌体是细胞自主向外排放的废弃物[2].直到1987年,Johnstone等[3]使用高速离心法分离出具有一定活性,来源于绵羊网织红细胞,起源于核内体(endosome)的囊泡,才正式命名为"exosome".外泌体研究一直备受冷落, 2007年Nature Cell Biology报道外泌体可像"通信船"一样携带RNA进行细胞间遗传物质交换,并可在受体细胞内发挥生物学功能,这意味着外泌体可作为细胞之间遗传物质交流的新途径,开拓了遗传学上的新机制[4],才引起了科学家们高度的重视.2013年,诺贝尔生理和医学奖颁给了研究细胞囊泡运输调控机制的3位科学家,表彰他们发现细胞囊泡运输的调节机制,揭示细胞囊泡传输所需基因,囊泡包裹"货物"机制,以及细胞信号通路调控囊泡"货物"运输机制,把外泌体正式推向了大众的视野,随后,大量的研究结果证实外泌体在很多生理病理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5-7],主要研究集中在癌症诊断、肿瘤发生发展、靶向用药和细胞免疫等方面,本文将着重讨论肿瘤外泌体在泌尿系肿瘤精准诊疗中的研究现状以及应用前景.

  • 膀胱癌的淋巴结清扫范围

    作者:林天歆

    膀胱癌在我国是常见的泌尿生殖系恶性肿瘤之一,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命健康.目前,根治性膀胱切除术(radical cystectomy, RC)和盆腔淋巴结清扫术(pelvic lymph node dissection , PLND)是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和高危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标准治疗方式[1],其中,PLND所起到的分期和治疗作用已得到公认,然而其清扫范围尚没有统一的标准.笔者结合PLND的研究进展及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泌尿外科的实践经验,就膀胱癌PLND展开讨论.

  • 同期同胞人类白细胞抗原全相合与亲缘间单倍体相合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的对比观察

    作者:高峰;冯术青;李晓宇;胡永超;薛慧;姚艳红

    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chronic graft versus host disease, cGVHD)是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genic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allo-HSCT)后的晚期主要并发症,也是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甚至导致患者移植后疾病非复发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随着同胞全相合、非血缘全相合、亲缘间单倍体相合allo-HSCT,尤其是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geneic peripheral blood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allo-PBSCT)在临床中的应用,以及非清髓移植后或复发后供者淋巴细胞输注,使得cGVHD的发生率呈上升趋势.

  •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张幼怡团队研究应激性心脏损伤取得新进展

    作者:肖晗

    2017年5月26日,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心血管内科张幼怡研究员团队在心血管领域顶级期刊European Heart Journal在线发表新研究成果(肖晗助理研究员与李昊博士为该文章的共同第一作者).此研究围绕交感神经系统过度激活所致心脏损伤机制展开,是从临床问题出发、在基础研究上取得的重要进展.

    关键词:
  • 完全性雄激素不敏感综合征合并膀胱瘘1例报道及文献回顾

    作者:花克涵;杨磊;张晓威;白文俊;李清;徐涛

    雄激素不敏感综合征(androgen insensitivity syndrome,AIS)是一种罕见遗传病.由于雄激素受体(androgen receptor,AR)基因的突变导致其对雄激素产生抵抗及不应答,男性生殖系统出现不同程度异常发育并呈现出女性表型.手术切除隐睾及不同类型成形术可纠正畸形,激素替代治疗也是术后康复的关键.本文报告1例43岁患者,社会性别为女性,初因反复腹水及间断腹痛原因待查收入消化内科.体格检查、超声、核型分析、激素水平等检验检查符合完全性AIS.转入泌尿外科行隐睾切除术,术中发现膀胱顶壁紧邻脐中韧带与膀胱交界处有一瘘道,遂明确腹水原因,予切除并送病理.病理结果提示睾丸组织Sertoli细胞腺瘤及Leydig细胞巢状增生,膀胱瘘口周围组织非典型增生.出院后予雌激素替代治疗.睾丸切除术后雄激素合成障碍导致促性腺激素、雌孕激素水平发生变化,后续雌激素替代治疗联合心理辅导可稳定激素水平并提高生活质量.患者有可疑家族史,系谱图分析为X连锁隐性遗传,但尚不能明确.对于膀胱顶壁瘘的成因本文提出3种假说:直接手术损伤、癌症局部复发以及脐尿管异常发育,但脐尿管发育异常与本病是否存在相关性仍需进一步研究.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z1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1999 01 02 03 04 05 06
1998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