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Journal of Peking University(Health Sciences) 북경대학학보(의학판)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 北京大学
  • 影响因子: 1.68
  • 审稿时间:
  • 国际刊号: 1671-167X
  • 国内刊号: 11-4691/R
  • 发行周期:
  • 邮发: 2-489
  • 曾用名: 北京医学院学报;北京医科大学学报
  • 创刊时间: 1959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编辑部
  • 出版地区:
  • 主编: 韩启德
  • 类 别: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 肺动脉高压形成机制中的气体信号分子网络

    作者:杜军保;齐建光;石云;魏冰;宫丽敏;田宏;石琳;郭志良;李万镇;马郁文;唐朝枢

    目的:肺动脉高压的形成机制至今还不清楚.近年来我们围绕气体信号一氧化氮及一氧化碳调节网络在肺动脉高压形成机制中的作用开展了系列研究.方法:低氧性肺动脉高压及高肺血流性肺动脉高压动物模型的建立,血流动力学测定,血管环舒张反应研究,肺动脉超微及显微结构研究,分子生物学,免疫细胞化学,免疫组织化学,流式细胞术,生物化学,肺动脉平滑肌细胞及内皮细胞培养等.结果:一氧化氮、一氧化碳及其调节网络在肺血管结构重建、肺动脉高压形成中发挥重要作用.二者参与对肺动脉平滑肌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及凋亡的促进作用,证明二者对肺动脉高压时胶原堆积具有抑制作用.研究同时发现,二者对平滑肌细胞增殖促进因子的抑制作用以及对平滑肌细胞增殖抑制因子的促进作用参与其对肺血管结构重建、肺动脉高压形成的调节.结论:一氧化氮、一氧化碳及其调节网络在肺动脉高压的形成中发挥重要作用.

  • 中国人遗传性长QT综合征KCNQ1和KCNH2基因新突变

    作者:刘文玲;胡大一;李翠兰;李萍;秦绪光;李运田;李志明;李蕾;董玮;戚豫;王擎

    目的:遗传性长QT综合征(LQTS)是一种常染色体遗传性心脏病.特征性表现为心电图上QTc延长及尖端扭转性室性心动过速(TdP)导致的晕厥和猝死.近年来随着分子遗传学的发展已明确遗传性LQTS是由于编码离子通道的基因突变造成的,包括编码钠离子通道的基因SCN5A和编码钾离子通道亚单位的基因KCNQ1, KCNH2, KCNE1, KCNE2,和 KCNJ2.目前,中国人LQTS基因突变的报道较少,本研究目的是找到中国LQTS基因突变.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和测序分析,对来自中国14个省、市、自治区的31个遗传性LQTS家系筛查了常见的2个LQTS致病基因KCNQ1 和 KCNH2.结果:发现了2个KCNQ1 新突变:S5跨膜片段的S277L 和孔区的G306V ;3个KCNH2 新突变:跨膜片段S1的L413P、跨膜片段S5的L559H和发生于跨膜片段S3的L520V.KCNH2 L413P 和L559H突变患者的ECG T波为双峰;KCNQ1 S277L和G306V 突变患者的ECG T 波高尖.结论:本研究发现的突变点丰富了LQTS离子通道突变的基因库资料.本研究的中国LQTS患者的突变率KCNQ1 (6.5%) 和KCNH2 (10%)低于北美和欧洲患者.

  • PCR基因芯片

    作者:朱平

    基因芯片(gene chips)可以快速、微型化、自动化地检测大量基因,成了生物医学研究的重要推动力.随着微加工技术的发展, 我们建立了有1 200个微反应池的PCR基因芯片,将基因芯片和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结合在一起.PCR基因芯片综合了基因芯片体积小却可以检测大量基因,以及PCR敏感而且容易发现各种基因变异的特点,采用以PCR 为基础,而非以分子杂交为基础的检测方式,克服了杂交技术所存在的内在缺陷,大大增强了实验的敏感性和可重复性;扩展了基因芯片在生物医学领域中应用的范围,更适用于各种基因重排、基因突变和基因缺失的鉴定.PCR反应采用荧光探针作实时定量分析.在临床肿瘤和白血病的诊断、人类基因组分析、基因多态性和疾病易感性鉴定、遗传性疾病的基因诊断、动物和植物基因变异筛选、各种病原微生物鉴定等多方面会有广泛应用前景.

  • 抗独特型卵巢癌疫苗的研究

    作者:崔恒;冯捷;钱和年

    根据免疫网络学说,抗独特型抗体中的Ab2β具有模拟原始抗原的作用,同时也是重要的免疫调节因子.抗独特型抗体能打破免疫耐受,作为肿瘤疫苗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卵巢癌相关抗原OC166-9在大多数上皮性卵巢癌有表达,我中心经过系列研究陆续制备了鼠源的模拟OC166-9的抗独特型抗体6B11、6B11单链抗体(6B11scFv)、6B11scFv和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hGM-CSF)的融合蛋白(6B11GM).鼠源抗体反复应用于人体可产生人抗鼠抗体,为了实现人源化、增加6B11scFv的免疫原性、提高分子质量、降低鼠源性,我中心又制备了抗独特型微抗体(6B11VLVHhc).同时为了验证上述抗体的免疫作用,我们构建了人淋巴细胞免疫重建的荷人卵巢癌的严重联合免疫缺陷小鼠模型.上述系列研究为6B11卵巢癌抗独特型疫苗用于临床积累了大量实验依据.

  • 金属硫蛋白--心血管细胞保护剂

    作者:杨靖辉;常林;唐朝枢

    金属硫蛋白(MT)是一类富含半胱氨酸的小分子非酶蛋白,在生物界中广泛存在,具有重金属解毒、清除氧自由基、稳定生物膜等多种生物学功能.其合成可被多种因素诱导,在炎症、感染、休克、组织损伤等病理状态下表达增加.近年来对MT转基因动物的研究发现,MT是一种强的内源性细胞保护物质,在心血管系统抗损伤保护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外源性给予MT或诱导内源性MT的产生有望作为一种新的非特异性抗损伤保护措施应用于心血管疾病的防御和治疗.

  • 神经干细胞及帕金森病的细胞治疗

    作者:李凌松;路艳艳

    新的观点认为,包括人在内的哺乳动物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 CNS)内在胚胎期和成体期都存在着具有自我复制和多潜能分化特性的神经干细胞.对神经干细胞的深入认识不仅对神经发育和神经可塑性的研究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而且为移植治疗帕金森病等神经系统疾病带来了希望.本文结合本实验室在神经干细胞培养、诱导分化、移植治疗帕金森病等的研究,对神经干细胞的研究现状和进展等做一综述.

  • 河北省固安县某农村单采浆献血员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追踪研究

    作者:魏来;王齐欣;徐小元;万华;高燕;田秀兰;于敏;孙德贵;范春蕾;金剑;樊文梅;尹利民;朱万孚;陈红松;庄辉;王宇

    目的:了解我国输血后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的慢性化规律和影响因素.方法:对河北省固安县某农村137例单采浆献血员HCV感染12~25年的现状进行调查,包括临床表现,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γ-谷氨酰转肽酶(γ-GT)、碱性磷酸酶(ALP)、血清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总蛋白(TP)、白蛋白(ALB)测定和αFP检测,病毒学标志检测以及B型超声检查,其中,HCV RNA的测定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抗-HCV和HBsAg测定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结果:该组HCV感染的慢性化率为70.99%,自然阴转率为29.01%.137例感染者目前几乎均无症状,总的ALT和/或AST异常率为37.40%,6例为中度,其余均为轻度,无重度.但B型超声检查发现,轻度者占57.72%,中度占38.21%,重度占4.07%.重度者距感染发生时间分别为13、14、21、25和25年.HCV RNA阳性组的ALT、AST和γ-GT平均水平显著高于阴性组,抗-HCV阳性组的ALT/AST的异常率显著高于阴性组,抗-HCV滴度与HCV RNA水平的对数呈正相关(r=0.747,P<0.01).男性感染者的慢性化率高于女性感染者(78.69%比64.29%).结论:本组输血后HCV感染自然阴转率较高,慢性HCV感染表现隐匿,肝酶学检查指标大多轻到中度异常,不能充分反映疾病的严重度,B型超声检查在判断疾病发展中有重要作用.12~25年后的肝硬化发生率约为4.07%.男性感染者的慢性化率高于女性.

  • 中药与天然药物活性成分研究及新药的发现

    作者:屠鹏飞;郭洪祝;果德安

    对中药和天然药物进行活性成分研究是新药发现的重要途径之一.本文介绍了北京大学中医药现代研究中心开展的针对脑功能退行性疾病、心脑血管疾病、肿瘤、真菌病等重大疾病的中药和天然药物活性成分研究及新药发现的新成果,包括肉苁蓉、远志、龙血竭、黄芪、观光木、土槿皮酸、紫杉烷类衍生物、黄烷类衍生物等中药和天然药物的活性成分、生物活性及作用机制的研究.

  • 药物滥用者的脑功能显像研究

    作者:郑继旺;徐国柱;时杰;贾少微

    采用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研究长期滥用海洛因和摇头丸对局部脑血流量、脑功能活动和多巴胺系统的影响以及电针的效应机制.通过观察摇头丸滥用者和健康志愿者在电针前后的脑血流变化,以及摇头丸和海洛因滥用者与正常志愿者的脑多巴胺转运蛋白显像的对比研究,通过对采集的影像数据进行视觉和定量分析,结果发现,摇头丸滥用组94.1%(16/17)存在单侧额-脑岛-基底节-颞叶区局限性血流灌注和脑功能活动异常增高,而且所有滥用者大脑皮质都存在不同区域的局限性血流灌注和脑功能活动低下区.多巴胺转运蛋白显像更清晰地表明,摇头丸、海洛因滥用者和正常志愿者相比,双侧纹状体明显变小、形态异常,而且,纹状体的长度、宽度及纹状体/全脑比值都与正常志愿者差异明显,有非常显著的统计学意义.此外,滥用者的颅板、头皮和窦汇皆显影,表明血-脑脊液屏障的通透性亦明显增高.综合研究结果,摇头丸和海洛因对脑的损害是广泛的,包括血流灌注、脑细胞功能活动、多巴胺系统和血脑屏障.电针治疗可以显著增加或调整局部脑血流量,并改善大脑的功能活动.提示针刺可以作为一种简便、有效、无副作用的方法用于治疗摇头丸滥用所导致的脑部病理损害.

  • 心脏重塑时基因表达谱改变及基因调节网络的初步研究

    作者:张幼怡;韩启德

    近年发展起来的基因芯片(DNA microarray)技术可以一次检测千百种基因的表达水平,具有传统基因表达检测方法无可比拟的高通量特点.由此得到的基因表达谱不仅可以提供基因间相互作用的信息,还可以此为线索进一步探索这些基因在细胞中的功能.我们利用基因芯片技术检测不同肥厚状态下心脏及心肌细胞的基因表达谱,研究与心肌肥厚相关的基因表达谱变化, 并对获得的系列基因表达谱进行聚类分析,找出表达行为相似的基因群组,为研究多个基因之间的相互关系提供线索,探索复杂系统的研究方法.

  • 灵芝抗肿瘤活性和免疫调节作用的研究进展

    作者:林志彬

    本文综述灵芝提取物和灵芝多糖的抗肿瘤活性和免疫调节作用及其机制.灵芝提取物和灵芝多糖在体内显著地抑制动物移植性肿瘤生长,将二者直接加到肿瘤细胞培养基中,既不抑制肿瘤细胞增殖,也不促进其凋亡,灵芝多糖在体内的抗肿瘤机制是由免疫学机制介导的.近的研究指出,灵芝多糖肽在体内、外由于清除巨噬细胞中叔丁基氢过氧化物(tBOOH)产生的自由基,而具有抗氧化作用.此外,灵芝多糖还促进体外培养的鼠骨髓衍生的树突状细胞(DC)成熟,而且还促进由DC启动的免疫反应.

  • 骨关节炎基因治疗现状与前景

    作者:张晓玲;于长隆

    骨关节炎的特征为持续性的关节炎症及关节损害.用传统的外科手段和给药方式很难将其治愈,因而骨关节炎基因治疗的研究已成为全世界关注的热点.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运动医学研究所正在进行相关研究,将编码某一抗炎物质的基因转移到关节中,并在其中高效、长期、稳定地表达这一抗炎物质来治疗骨关节炎,将有可能改变目前治疗骨关节炎的现状.

  • 内置式颌骨牵引成骨的系列临床和实验研究

    作者:王兴;林野;伊彪;王晓霞;梁成;李自力;周彦恒;陈波;张震康

    内置式颌骨牵引成骨技术是20世纪90年代发展起来的新技术.它为长期以来口腔颌面部诸多复杂疑难牙颌面畸形的矫治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手段.本研究始于1997年,包括以下3个方面的内容:(1)内置式颌骨牵引成骨的临床应用研究:先后完成了7个种类117例疑难牙颌面畸形矫治.在国际上同类临床研究中病种多,病例数量多,并发症少.腭裂继发上颌骨发育不全、颌骨缺失重建的牵引成骨治疗系在国际上首先报告.(2)实验研究:先后使用16只恒河猴、12只山羊就颌骨牵引成骨机制、下颌骨牵引成骨对下牙槽神经及颞下颌关节的影响,上颌骨两种不同牵引方式对成骨质量的影响以及颞下颌关节成形术的机制等进行了系统研究,得出了一系列对临床具有指导价值的结论.(3)内置式颌骨牵引器的研制:研制了7种17个规格的内置式颌骨牵引器.经3组动物实验(40个牵引器)、95例(使用牵引器118个)临床试用证明不仅组织相容性好,生物力学性能符合要求,而且设计合理,价格低廉,为在我国应用推广这一技术打下了基础.

  • 中国青少年生长与营养状况变化和改善策略

    作者:季成叶

    目的:根据20余年来我国青少年生长水平提高、营养状况改善的趋势,结合存在的问题,提出进一步改善的策略和措施.方法:系统分析全国学生体质健康监测数据,结合现场和实验室研究,制定各项青少年体质、健康评价标准.结果:我国青少年生长水平大幅提高,各营养问题检出率显著下降,但同时出现肥胖者大量增加、运动素质停滞下降、生长长期趋势后劲不足等问题.结论:应以加强学生常见病防治和提倡文明营养为核心,建立符合国情的生长和营养评价标准体系,将改善学生营养的工作重点逐步移向促进智力发展、改善低体重、基本控制营养不良和贫血发生;同时注意生长长期趋势的"双刃剑"作用,着重作好青少年肥胖防治,早期预防成年期疾病.

  • β-淀粉样蛋白前体N端神经节苷脂GM1结合位点定位分析

    作者:丁吉新;阮燕;朱忠军;张岱

    目的:确定β-淀粉样蛋白前体(amyloid β-protein precursor,APP)分子N端的神经节苷脂GM1结合位点.方法:利用重组DNA技术获得不同长度Mty4-APP融合蛋白以及合成APP多肽,用于分析和确定APP-N端GM1的活性区;用免疫沉淀Western印迹方法探讨不同神经节苷脂与APP-N端融合蛋白的结合能力.结果:Western印迹法证实APP18-81、APP18-65和APP18-58片段可与GM1分子结合,而APP18-51片段不与GM1分子相互作用.多肽抑制实验证明,多肽APP52~81明显阻断了融合蛋白APP18-81与GM1的结合.不同神经节苷脂与APP-N端融合蛋白的结合能力实验表明,融合蛋白APP18-81与GM1特异性结合,而不与GD1a,GT1b,GALCER相互作用.结论:APP分子N端存在着一个GM1的活性区域,位于52~81氨基酸残基区间.此区域与GM1存在着特异性相互作用,有赖于GM1糖链的特殊构象,而与神经节苷脂上唾液酸的数目无关,也与神经酰胺母链无关.GM1在APP-N端活性区域的发现和定位,对探讨GM1代谢异常与β-淀粉样蛋白生成的关系有重要意义.

  • 真菌与真菌病研究近况

    作者:李若瑜;李东明;余进;王爱平;王晓红;万哲;陈伟;涂平;马圣清;朱学骏;王端礼

    随着免疫低下患者的增加,真菌感染已经成为一个日益严峻的问题.本文简要综述了10年来本中心的工作概况,包括(1)致病菌种的收集与保藏:目前已收集国内外致病真菌2 600余株,发现并报道国内外致病菌新纪录种多株,如多变根毛霉规则变种、葡萄孢维郎那霉致病新纪录种,报道多例国内致病新纪录种如棘状外瓶霉、奔马赭霉、疣状瓶霉、草本枝孢霉等引起的暗色丝孢霉病等;(2)流行病学研究:通过对院内真菌感染菌种及危险因素分析,及时监测致病菌种的变迁及危险因素的变化;(3)致病种的分类研究及新菌种的鉴定:应用RAPD、RFLP、序列分析等方法对近10个属的致病真菌进行了分类、鉴定并命名了3个曲霉新种,并对致病新纪录种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4)真菌病诊断:设计出曲霉、外瓶霉、孢子丝菌的种特异性引物;应用免疫组化、原位杂交等技术对深部真菌病进行了诊断研究,设计烟曲霉种特异性探针并成功地对可疑曲霉感染进行了诊断;(5)真菌病发病机制及耐药机制研究:通过小鼠模型,应用简并引物RT-PCR技术、克隆测序、Northern杂交等方法,发现了烟曲霉潜在的毒力因素--组氨酸激酶;应用Southern杂交、RFLP、SSCP等技术分析,推论角鲨烯环氧化酶氨基酸的缺失可能引起白念珠菌对特比萘芬耐药.(6)酵母菌和丝状菌抗真菌药物的体外药敏试验方法的建立与应用:在国内首先应用NCCLS推荐的M-27系列方法对致病性酵母菌及其他丝状真菌进行了低抑菌浓度(MIC)值的测定,改进并建立了多种致病菌种的药敏试验方法;通过对新型抗真菌药物甲中浓度的监测,为设计更为合理的甲真菌病治疗方案提供了依据.

  • 中药黄芪当归合剂对肾病综合征肾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对代谢紊乱的影响

    作者:王海燕;李惊子;潘缉圣;邹万忠;李晓玫;章友康;朱世乐;黄海长;王叔咸

    为明确黄芪、当归在肾病综合征(nephrotic syndrome,NS)治疗中的作用、适应证及其作用机制,我们从临床和实验两方面进行了系统的研究.(1)黄芪当归合剂对肾脏的保护作用:各种肾脏疾病慢性病变经过肾硬化、纤维化,终发展成为终末期肾衰竭.如何阻断这一发展通路已成为国际肾脏病界研究的热点.本研究选用慢性嘌呤霉素肾病模型,以目前公认具有肾脏保护作用的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作为阳性对照,经12周给药观察后处死,收集血、尿、肾脏标本进行检测.结果显示模型鼠肾脏呈慢性炎症,肾小球硬化和小管间质纤维化.黄芪当归合剂(A&A)治疗明显减轻肾功能恶化和组织学损伤,肾小球硬化指数和小管间质损伤指数下降与肾功能损伤减轻呈正相关(r=0.80,P<0.001和r=0.85,P<0.001).细胞外基质Ⅲ、Ⅳ型胶原,纤连蛋白和层粘连蛋白明显减少.这种抗纤维化作用与ACEI相似,但肾局部的血管紧张素Ⅱ水平不下降(56.53±7.03 vs 76.62±12.88 pg/mg蛋白,P<0.05).然而,A&A治疗组的肾脏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0.051 7±0.024 8 vs 0.110 0±0.026 1,P<0.05)和骨桥蛋白(OPN,0.010 5±0.005 3 vs 0.115±0.034,P<0.05)表达,单核/巨噬细胞(12.8±10.9 vs 27.1±9.1,P<0.05)浸润和α-平滑肌肌动蛋白(0.001 7±0.000 53 vs 0.015 40±0.007 90,P<0.01)较模型组明显减少.研究表明A&A与ACEI阻抑肾纤维化和肾功能恶化的作用相似.但这种肾保护作用不是通过抑制肾内血管紧张素Ⅱ水平,而是与抑制TGF-β1和OPN的过表达、减少单核/巨噬细胞浸润及肾固有细胞活化有关.这一研究结果为临床上应用ACEI辅以中药A&A治疗慢性肾脏疾病提供了理论依据.在以上研究基础上,以银染mRNA差异显示法对比正常大鼠肾脏、肾病综合征肾硬化肾脏、A&A治疗肾脏的基因表达,并分离疾病状态下表达发生改变且能被A&A治疗纠正的基因.结果所发现的新基因可能参与了肾脏疾病的慢性进展,并可能是A&A的治疗作用的靶基因或相关基因.除对慢性肾脏疾病进行观察外,还对A&A在急性肾衰竭中的防治作用进行研究.于缺血/再灌注肾损伤模型发现黄芪和当归明显减轻急性肾损伤保护肾小管超微结构.这些作用涉及细胞内信号传导通路.(2)A&A对肾病综合征蛋白质代谢紊乱的影响:通过临床和动物实验,从在体和基因水平,应用生化、放免、同位素示踪、分子生物学等技术探讨了A&A改善NS蛋白质代谢紊乱的机制.结果显示A&A能提高肝脏白蛋白由DNA向RNA的转录速率,增加白蛋白合成,恢复血浆白蛋白水平;肌肉是机体主要的蛋白质储存库,3H-苯丙氨酸参入法测骨骼肌蛋白合成率证实该合剂能促进NS鼠肌肉蛋白合成,增加整体蛋白储备.而且对黄芪、当归各可溶性组分对白蛋白、白蛋白mRNA、白蛋白基因转录速率的影响与合剂进行了比较研究,发现以合剂效果佳.临床上对重症特发性NS的患者每天服黄芪当归(各30 g)合剂,连服30 d,用15N-甘氨酸为示踪剂的示踪动力学方法和氮平衡技术观察合剂对蛋白质代谢动力学参数和氮平衡的影响,结果发现A&A的作用是通过促进患者蛋白质净合成,提高血浆白蛋白水平,改善机体健康状况.(3)A&A对肾病综合征脂质代谢紊乱的影响:我们采用的加速肾毒血清肾炎模型,其脂代谢紊乱主要由含载脂蛋白B的脂蛋白降解及清除受阻所致,并非脂质合成过多引起.A&A可使脂谱恢复正常,主要通过增加脂蛋白脂酶和卵磷脂胆固醇酰基转移酶活性及肝脏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DL-R)mRNA表达,促进含载脂蛋白B脂蛋白的降解与清除,起降脂作用.综上所述,中药黄芪、当归对于NS的作用是多靶点、多功能的.在肾脏局部通过抑制TGF-β1、OPN表达和巨噬细胞浸润及固有细胞活化保护肾功能和减轻组织损伤;在病人(受试动物)整体起着矫正蛋白质和脂质代谢紊乱作用.

  • 寡肽药物先导结构的发现与优化

    作者:赵明;王超;彭师奇

    本文综述了(1)以纤维蛋白β链降解产物ARPAK及γ链与GPⅡb/Ⅲa结合的关键序列RGD为基础发展新先导结构,例如对ARPAK优化导致的优秀溶栓寡肽GRPAK和QRPAK以及RGD序列对血栓的靶向性认识导致的杂交肽;(2)针对ARPAK、 GRPAK及QRPAK的药代动力学性质导致的酶稳定性高的环肽以及酶稳定性高且可紫外监测的含咔啉羧酸伪肽先导结构;(3)依据ARPAK在体内的代谢产物发现的超短肽先导结构RPAK和PAK;(4)计算机辅助的构象分析;(5)相关寡肽先导结构的前瞻性研究.

  • 乳头状瘤病毒与人类肿瘤

    作者:柯杨

    本课题组近3年来,以食管癌为主,用PCR、RNA原位杂交及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了人类乳头状瘤病毒(HPV)在肿瘤组织及癌前病变中的存在,发现在食管癌、乳腺癌和卵巢癌中均有很高比例的HPV检出率(63%、66%及50%)以及活跃的病毒mRNA或蛋白表达.在食管癌高发人群的普查标本上,随着食管癌上皮癌前病变程度的加重,HPV检出率和表达率逐渐增高.我们同时发现选择不同的病毒靶位开展PCR会得到不同的检出率.E6/E7片段可较真实地反映HPV感染情况. 我们的结果提示:HPV-16与食管癌、乳腺癌和卵巢癌的发生密切相关;HPV DNA的存在和活跃的表达与细胞癌变相关;HPV-16E6/E7与L1片段相比,检出率大大提高.我们认为HPV与人类肿瘤的关系应该受到更多的关注,结合对HPV感染的人群筛选遗传易感基因,对高危人群识别、预防、早诊和治疗,以降低肿瘤的发病率具有重要意义.

  • 原发性高血压的社区综合防治研究

    作者:李立明;胡永华;曹卫华;詹思延;李俊;吴涛;胡润华;任涛

    目的:通过对一般人群、高危人群和高血压患者进行以社区为基础的综合干预,降低高血压和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对综合干预的结果进行系统性的评价;提出适合中国国情的以社区为基础的高血压综合防治模式.方法:分别选择上海黄浦区和北京房山区作为城市和农村社区,对一般人群进行健康促进,对高血压的高危人群进行强化干预,对高血压患者进行系统管理.结果:通过对一般人群和高危人群进行综合干预使得人群血压分布曲线下移;脑卒中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呈现下降趋势;心电图和超声心动显示对高血压患者进行系统治疗可以改善患者的心功能.生命质量研究显示,系统治疗可以提高高血压患者的生活质量;成本效益分析表明每投入1元进行社区综合干预可以节约心血管疾病的治疗费用8.59元.病因学研究显示,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随年龄增加而增加,并且在各年龄段男性均高于女性;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基因突变与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有关;同型半胱氨酸水平随叶酸浓度的增加而下降.结论:本研究提出了一套适合中国国情的以社区为基础的高血压综合防治的方案,为在我国开展慢性病的预防与控制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 新细胞因子及细胞凋亡基因的发现与功能研究

    作者:马大龙

    在人类基因组完成工作框架图以后,人类功能基因组学成为重要的任务之一.我们目前正在重点研究编码细胞因子和凋亡相关分子的人类功能基因.本综述介绍其中的2个首先由我们实验室克隆的分子,即趋化素样因子1(CKLF1)和程序化细胞死亡分子5(PDCD5,过去命名为TFAR19).CKLF1是属于一个新的基因超家族的成员,具有体内外对不同白细胞的趋化活性、刺激骨骼肌增殖活性和刺激骨髓细胞增殖活性.在临床应用上,重组CKLF1蛋白质有可能用于肌萎缩的治疗,CKLF1抑制剂有可能用于变态反应和自身免疫病的治疗.PDCD5是凋亡的正调节分子,能够结合胱天蛋白酶-3,并在体外延长其半衰期.较多证据表明,PDCD5在肿瘤组织的表达低于正常组织.PDCD5有可能成为肿瘤、自身免疫病的标志或作为一种治疗靶点.

  • 临床研究所要创高水平医疗

    作者:郭应禄;张凯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泌尿外科是由我国著名泌尿外科专家谢元甫教授和吴阶平院士在国内建立的早的专业科室.随着学科发展,1964年成为高校首批建立的、也是本专业唯一的泌尿外科研究室. 1978年成立北京大学泌尿外科研究所,是我国第一个集医、教、研、防为一体的、国际知名、国内领先的泌尿外科研究基地.我国泌尿外科的两代院士都先后担任了研究所的领导工作 .

  • 以核酸为作用靶的药物研究

    作者:张礼和

    20世纪后半叶,以基因重组技术为基础带动的分子生物学和结构生物学的飞速发展,使人们对生命活动的基本规律和各种疾病的起因有了较深入的了解,同时也为药物的合理设计提供了大量的生物靶分子.据1998年牛津生物大分子晶体库的数据,已经明确结构的蛋白、多肽、病毒的晶体已经达到6 617个,从而为用计算机技术来设计新药结构以及利用计算机的小分子化合物库对这些靶分子的虚拟筛选奠定了基础.

  • 能否通过外周电刺激引起中枢神经肽的释放

    作者:韩济生

    神经肽在控制脑功能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例如阿片肽有镇痛作用,神经肽Y(NPY)可调节食欲等等.在某些生理和病理情况下,中枢神经肽的释放显著加速.

  • 我国戊型肝炎研究

    作者:庄辉;毕胜利;王佑春;李凡;朱万孚;朱永红;李奎

    戊型肝炎既往被称为肠道传播的非甲非乙型肝炎.1989 年 Reyes 等[1]应用分子克隆技术获得本病毒的基因克隆,并正式将此型肝炎及其相关病毒分别命名为戊型肝炎( hepatitis E ) 和戊型肝炎病毒( hepatitis E virus, HEV ).

  • 肝癌肿瘤抗原研究及其应用分析

    作者:陈慰峰

    既往肿瘤免疫治疗虽经历临床长期尝试,但因肿瘤抗原不明确,疗效不稳定,而受到怀疑 . 20世纪90年代初,用细胞免疫学方法,鉴定并克隆出肿瘤抗原编码基因[1],无可置疑地证明了肿瘤特异抗原(tumor-specific antigens, TSA)的确实存在.继而以更简便的体液免疫方法,即应用病人的自身血清抗体筛选肿瘤细胞cDNA表达文库(serological an alysis of recombinant expression cDNA library , SEREX)[2],筛选并鉴定TSA 及其编码基因.

  • 中国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治疗进展

    作者:陆道培;王勤;刘延芳;王峰蓉;江滨;刘开彦;刘艳荣;陈珊珊

    天然四硫化四砷(As4S4)和三硫化二砷(As2S3)是中药雄黄和雌黄的主要成分, 未提纯的雄黄和雌黄含有相当量的三氧化二砷(As2O3),以及亚砷酸钙、亚砷酸镁等有毒物质 .直接使用雄黄矿可以引起死亡.我们应用高纯度晶体As4S4和化学合成的纯化As2S3进行体外试验和动物试验,结果显示NB4细胞株和移植人APL腹水瘤的SCID小鼠对As4S4和As2S3 敏感.小鼠药代动力学和人体药代动力学研究证实柏子仁作为离散剂与As4S4同时应用可以有效提高血砷浓度.在对130例t(15;17)的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患者的临床研究中, 我们进一步证实As4S4和As2S3 单药治疗可以有效地诱导完全缓解,包括细胞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完全缓解,但As4S4 单药治疗组的复发率高于同时或曾接受化疗药物组.接受化疗药物组的1年和6年无病生存率( DFS)为96.7%和87.4%,1年和6年总生存率为98.9%和93.9%.我们认为对APL患者进行大剂量化疗既不安全,又不必要.伴中性粒细胞减少的初治APL患者接受口服As4S4治疗, 获得完全缓解.治疗中如果出现白细胞增多,可应用小剂量化疗药物,例如:羟基脲、三尖杉酯碱.获得完全缓解后间断给予化疗药物以防复发.服用As4S4后复发的原因有:出现t(15;17)以外的其他染色体异常的耐药细胞克隆;血砷浓度降低.对耐药的APL患者可采用As4S4和ATRA联合用药,异基因骨髓移植是治疗复发或耐药APL患者的后一项治疗选择.

  • β肾上腺素受体信号与心力衰竭

    作者:肖瑞平;郑铭

    儿茶酚胺激动β肾上腺素受体在调节心血管功能活动过程中起十分重要的作用.近年来许多研究资料显示,心肌β1和β2肾上腺素受体激活后,通过不同的信号转导途径对心脏产生不同甚至相反的生理及病理生理作用.众所周知,循环血液中儿茶酚胺的增高及其对β肾上腺素受体的长期慢性激动对心脏产生毒性作用并可进而导致心衰.无疑,深入了解心肌β肾上腺素受体信号转导的分子机制将为我们提供治疗心衰的新思路和方法.

  • 腹膜表面层和腹膜通透性的关系

    作者:汪涛

    近年来,终末期肾脏病(ESRD)的病人数以每年 10%以上的速度增长.由于受肾源的限制,透析疗法是目前治疗ESRD的主要方法,这包括血液透析(血透)和腹膜透析(腹透)二种.腹透, 特别是持续性不卧床腹膜透析(CAPD),是一种有效治疗ESRD患者的方法.CAPD治疗价廉、操作简便、病人可在家自行透析,适合几乎所有的ESRD病人.在我国香港,80%以上的透析患者选择腹透治疗.

  • 脂蛋白脂酶缺陷的实验性基因治疗

    作者:刘国庆

    1 引言血浆中乳糜微粒和VLDL的分解几乎完全是由脂蛋白脂酶(lipoprotein lipase,LPL)完成的[1].LPL分布于全身多种组织,而以脂肪和肌肉组织中的活性高.LPL在肌肉和脂肪组织的细胞中合成后,经过一系列的细胞内加工,如折叠、活化和糖化,再分泌出胞[2,3].

  • 寡糖的组合合成

    作者:叶新山

    随着组合化学的发展,药物化学正经历着一场新药发现的革新.传统的药物合成技术在化合物的制备方面效率比较低下,并且1次只能对1个化合物进行筛选;组合化学能在较短时间内快速地产生大量化合物的集合(化合物库),而这些化合物库的生物活性可以用高通量筛选(high-throughput screening)的方法进行快速评估.

  • 核受体对基因转录的调控

    作者:尚永丰

    核受体成员包括雌激素受体、雄激素受体、视黄酸受体、糖皮质和盐皮质激素受体、甲状腺激素受体、维生素D受体和一些配体尚未确定的"孤儿受体".核受体为依赖配体的转录因子,通过对基因转录的调控影响生长、增殖、分化等细胞生命活动的方方面面.核受体对基因转录的调控是通过对协同调节因子的征集和对染色质的重塑开始的.本文对近年来作者在核受体基因表达调控研究领域的工作进行了总结,着重介绍了雌激素受体和雄激素受体在调节基因表达过程中,受体与协同调节因子之间、各协同调节因子之间、协同调节因子与基因顺式作用元件之间以及基因各顺式元件(增强子和启动子)之间相互作用的方式和机制方面的研究工作(原文见Cell和Molecular Cell).核受体在不同组织中可以呈现不同的生物活性,文章后总结了作者近对雌激素受体在乳腺和子宫内膜中所表现的组织特异性的分子机制的探讨工作(原文见Science).

  • 细菌基因组结构:识别种系群的分子标志

    作者:刘树林;刘桂荣;李绍贤;刘葳峤;郑君芳;朱万孚;谷鸿喜;郭晓奎;马佳毓;K.E.Sanderson;周宇光;R.N.Johns ton

    目的:评价细菌基因组结构作为种系标志在细菌亲缘关系识别中的应用.方法:本研究选用3个属的细菌:Klebsiella, Neisseria 以及 Vibrio.为得到完整的基因组 DNA,整个提取的操作过程都在琼脂糖凝胶中进行.经proteinase K除蛋白后,基因组DNA置于TE缓冲液中待用.内切酶Ⅰ-CeuⅠ是本研究中主要的工具酶.酶切后的基因组DNA经脉冲场电泳分离.结果:Klebsiella的所有菌株(两个种,即Klebsiella pneumoniae 和 Klebsiella oxytoca)都有一个共同的基因组结构,而这一"Kle bsiella基因组结构"与Escherichia coli或Salmonella的基因组结构很相似, 其主要不同之处有3点:(1)有8个rrn操纵子(Esch erichia coli和Salmonella各有7个);(2)基因组较大;(3)Ⅰ-CeuⅠ E片段易位.以往学术界认为Neisseria具有高度易变和多态的基因组结构.而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Neisseria的基本基因组结构是相对稳定的.我们比较研究了300株N. m eningitidis,结果仅仅发现了少数几个不同的基因组结构.其中Z2491株代表50%的群体 (Ⅰ型基因组结构),MC58株代表20%的群体(Ⅱ型基因组结构),N045株代表17%的群体 (Ⅲ型基因组结构).已知Z2491和MC58代表不同的种系群,所以我们认为我们所鉴别出的Ⅲ型及其他型基因组结构都相当于不同的种系群.Vibrio菌属中我们比较研究的有下列菌种: V . algi nolyticus, V. fluvialis, V. furnissii, V. harveyi, V. natriegens, V. parahaemoly ticus, 和 V. proteolyticus,这些细菌均有多态的基因组结构.结论 :细菌基因组结构有可能作为种系标志用于识别细菌的种系群.这一种系标志对于终建立一个真正以种系关系为基础的细菌分类系统将会发挥重要作用.

  • 补体调节因子在异种器官移植中的作用

    作者:周春燕

    器官移植作为脏器终末期疾病的临床治疗手段,在过去10年中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无论是临床器官移植实施例数,还是移植成功率、术后存活率均有显著的提高.这些成就一方面得益于器官保存方法、临床手术技巧的不断改进和完善,另一方面也得益于对影响移植效果的基本免疫过程的深入了解,以及更有效的免疫抑制药物的发现及合理使用.但是伴随着器官移植的成功,器官供体短缺的问题日渐严峻.

  • 颈椎病外科治疗的回顾

    作者:孙宇;刘忠军;党耕町

    为进一步阐明颈椎病的发病机制以及外科治疗的原理和适应证,回顾分析1959年12月至2000年10月期间手术治疗的各型颈椎病5 198例.对有关颈椎病的发病机制、临床诊断与治疗的实验与临床研究的结果进行概括、总结和分析.认为:(1)神经根型、交感型、椎动脉型多数采取保守治疗,而脊髓型颈椎病多采用手术治疗.保守治疗的目标不在于清除压迫神经、血管的骨刺或椎间盘,而在于消除该部位因不稳定造成的创伤性炎症.(2)发育性颈椎管狭窄与脊髓病的发生有密切关系,是脊髓型颈椎病发病的重要因素之一.在颈椎侧位X线平片上,C3~C6任何一节椎管中矢状径与椎体中矢状径的比值小于或等于75%即为发育性颈椎管狭窄.(3)颈椎病的发病是神经、血管的压迫与相应节段的不稳定两个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4)多节段脊髓受压者,宜采用后路椎管扩大术.脊髓单节段或二个节段受压而无椎管狭窄者、颈椎后凸畸形或有明显不稳定者,应当采用前路减压、椎体间植骨融合术.

  •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开展辅助生育技术近10年回顾

    作者:陈贵安

    回顾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辅助生育技术近10年的成绩与进步.(1)至2002年6月的近10年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收治容量逐年增加,从1992年不足150周期增至近半年收治约500周期;临床妊娠率从12.7%增至38.9%.(2) 冻融胚胎移植妊娠率已达近30%.(3)赠卵体外受精于1995年获活婴分娩,42例中一半获宫内活胎.(4)单精子卵浆内注射助孕从1998年获成功后,治疗313人次,临床妊娠率达31.9%,而采用睾丸精子该技术妊娠率达48.1%.(5)植入前胚胎遗传学诊断技术于2001年获得成功,已娩1例,在孕1例.(6)相关科研工作开展广泛,Y染色体微缺失与男性不育的相关研究,对单精子卵浆内注射技术安全实施深入到分子遗传水平进行监测.

  • 角巩膜破裂伤后视网膜脱离合并视网膜嵌顿的玻璃体手术方法探讨

    作者:黎晓新;姜燕荣

    目的:通过对101例角巩膜破裂伤后视网膜脱离合并视网膜嵌顿行玻璃体者的手术方法及效果的分析,探讨:(1)对视网膜嵌顿部是否一定行视网膜切开;(2) 在玻璃体切割眼是否还需要进行巩膜环扎术和外加压术. 方法:资料分为视网膜切开组和视网膜未切开组,比较两组的视网膜解剖复位率、硅油取出后视网膜终复位率和视力改善情况,并分别在两组内比较行扣带术与未行扣带术病例的解剖复位率、硅油取出后视网膜终复位率.结果:视网膜切开组的解剖复位率(85.2%)和终复位率(59.0%)均高于视网膜未切开组;行巩膜扣带术的病例在视网膜切开组的终复位率(83.3%)明显高于无扣带组.结论:开放性角巩膜破裂伤性视网膜脱离合并视网膜嵌顿需要行玻璃体手术时,应考虑视网膜切开松解嵌顿并联合巩膜扣带术,以比较彻底地松解缩短的视网膜.

  •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130例分析

    作者:万峰;金新新;陈彧

    目的:总结分析连续130例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off pump coronary artery bypass,OPCAB)的早期临床结果,介绍OPCAB手术成功的经验和体会,以促进 OPCAB术式在临床的推广使用.方法:连续完成OPCAB手术130例,没有术中中转体外循环的情况.平均远端吻合口数目(3.1±0.7)个,搭桥材料取乳内动脉94例,桡动脉54例,大隐静脉120例.结果:心绞痛症状缓解,住院期间无死亡,机械通气时间(9±5) h,输血38例,监护时间(58±25)h.术后并发症:纵隔炎1例,围手术期心肌梗死1例,新发脑卒中1例,肾功能恶化2例,室颤1例,二次开胸止血1例.主动脉内球囊反搏14例.结论:OPCAB手术安全可行,近期疗效满意,适宜临床推广使用.

  • 分子病理学在临床上的应用

    作者:郑杰;裴斐;钟镐镐;吴秉铨;衡万杰;王冬青

    目的:举例说明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病理学系目前将分子生物学技术应用于临床病理诊断.方法:采用PCR、RT-PCR、PCR-RFLP、TGGE、DNA序列分析及免疫组化等分子病理学方法辅助诊断.结果:(1)滑膜肉瘤:有特征性的t(X;18)(p11.2;q11.2),产生融合基因SYT-SSX,故采用RT-PCR法检测滑膜肉瘤的SYT-SSX融合基因的转录子有助于滑膜肉瘤的病理诊断,SYT-SSX融合基因根据基因断裂点位置不同,分为SYT-SSX1和SYT-SSX2两种,其中SYT-SSX1阳性的滑膜肉瘤预后较差,因此可作为预后判断指标.(2)大细胞间变性淋巴瘤:部分病例显示t(2;5)(p23;q35),产生NPM-ALK融合基因和融合蛋白,通过免疫组化法检测NPM-ALK融合蛋白,将大细胞间变性淋巴瘤分为ALK(+)和ALK(-)两个亚型,ALK(+)预后较好,具有判断预后价值.(3)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简称FH):研究FH的低密度脂蛋白受体基因(LDLR)的突变对于遗传监测和动脉粥样硬化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我们采用温度梯度凝胶电泳(简称TGGE)及DNA测序方法研究LDLR基因突变.(4)长期拉米呋啶治疗所致的HBV DNA多聚酶基因YMDD突变的快速检测:拉米呋啶是目前有效的抑制HBV复制的药物,但长期用药会导致部分患者的HBV DNA多聚酶基因发生YMDD区段突变而对拉米呋啶耐药.采用巢式PCR法扩增了患者血清中和肝穿石蜡组织中的HBV DNA多聚酶基因片段并测序,同时采用PCR-RFLP法检测患者HBV DNA多聚酶基因YMDD区段突变,显示PCR-RFLP结果与DNA测序结果完全吻合.因此PCR-RFLP法是一种准确、简便的检测HBV YMDD突变的方法.结论:传统的外科病理学诊断依靠组织标本的大体和镜下表现,并结合临床病史和实验室检查结果.组织病理学检查在病理诊断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但存在局限性,只有部分病例与临床预后相符.而采用分子遗传学方法重新将疾病分类则能克服组织学检查的某些局限性.

  • 1 336个人工膝关节置换术的临床特点分析

    作者:吕厚山;袁燕林;寇伯龙;关振鹏;周殿阁;冯传汉

    目的:通过对14年所行1 336个人工膝关节置换术的分析,探讨我国行膝关节置换术病人的特点及不同的处理方法.方法: 1987年4月~2001年12月926名患者共1 336个膝关节置换,其中单膝关节置换术516人,双膝同时置换410人820个膝关节.诊断分别为骨性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色素绒毛结节性滑膜炎等.畸形包括内翻、外翻、屈膝挛缩、屈膝骨性强直、屈膝半脱位骨性强直及强直性脊柱炎和类风湿关节炎病人的多发关节破坏.结果: 有些被文献认为是膝关节表面置换禁忌的严重畸形,术后关节功能和生活质量均有明显改善.通过手术技术的改进,高度屈膝畸形的术后并发症比早期起步阶段明显减少.结论:(1)我国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在病例的难度、传统观念、患者经济承受能力等方面比发达国家有更多的困难;(2)假体选择必须早定型以便得到更好的临床效果;(3)康复对临床效果至关重要,应建立专职康复队伍;(4)假体早日国产化,是推动我国人工膝关节置换发展的关键.

  • 从脆性X染色体痴呆症的分子机制展望蛋白合成在学习记忆过程中的功能

    作者:冯越

    外界环境所激发的学习与记忆是由繁复的分子机制所调控的.关于脆性X染色体综合征蛋白(FMRP)的研究表明,蛋白合成的调节在学习记忆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脆性X染色体综合征是世界上常见的遗传性痴呆病.这种疾病起源于FMRP缺失所导致的大脑神经元突触发育障碍,从而造成学习记忆能力低下.体外实验结果表明,FMRP是蛋白翻译的抑制因子.在大脑神经元中,FMRP高度表达,并选择性作用于其靶基因的信使核糖核酸(mRNA),从而进一步与执行翻译功能的核糖体结合,对其靶基因的蛋白合成起调控作用.近期研究使用基因芯片技术鉴定了小鼠脑中FMRP的靶基因mRNA,并进一步证实这些mRNA在患者细胞中呈现翻译功能失调.以上研究提示FMRP是影响学习记忆过程中调控蛋白合成的关键因子,并为揭示学习与记忆的分子机制提供了重要信息.

  • 口腔健康有益于全身健康和提高公众自信心

    作者:徐韬

    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和先进技术的发展,在世界许多国家疾病预防、健康保健和健身美容已经形成一个共同的趋势.这一趋势也同样适用于口腔健康.虽然在口腔内常见的疾病只有两大类:龋齿和牙周病,但用于治疗这两类疾病的花费却远远超出人们的想象,据美国1992年的一项统计数字,美国每年用于口腔治疗的费用超过370亿美元.由于社区预防计划的实施,龋齿的发病率已明显下降,但是用来治疗龋齿的花费仍然将近每年60亿美元.除此之外,越来越多的科研和临床发现表明口腔健康与全身健康有密切的关系.一个良好的口腔将有益于全身的健康.本文简略综述有关:(1)口腔疾病与系统疾病的关系;(2)日常口腔保健有益于长期的口腔和全身的健康;(3)口腔美容对现代口腔医学的作用.虽然每个题目代表不同的科研方向或学科领域,综合其重要性将有助于口腔健康与全身健康的联系,日常口腔保健与长期口腔及全身健康的联系.

  • 回眸历史,再创辉煌

    作者:韩启德

    关键词:
  • 高血压病人血浆线粒体偶联因子6水平的变化

    作者:任永生;蒋宏峰;蒋维;孙宁玲;高连如;丁文惠;唐朝枢;蔡大勇

    偶联因子6(coupling factor 6,CF6)是线粒体ATP合酶的一个亚单位,由76个氨基酸组成,是线粒体内的能量转运因子.日本学者Osanai等发现血管内皮细胞可分泌CF6,循环血液中的CF6具有强的缩血管活性,是迄今所知的体内唯一内源性前列环素I2(PGI2)合成抑制因子(Circulation, 2001, 104:3132-3136; J Clin Invest, 2001, 108: 1023-1030.).CF6的生理与病理生理意义目前尚不清楚, 推测可能与高血压发病有关.

    关键词: 偶联因子6 高血压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z1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1999 01 02 03 04 05 06
1998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