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Journal of Peking University(Health Sciences) 북경대학학보(의학판)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 北京大学
  • 影响因子: 1.68
  • 审稿时间:
  • 国际刊号: 1671-167X
  • 国内刊号: 11-4691/R
  • 发行周期:
  • 邮发: 2-489
  • 曾用名: 北京医学院学报;北京医科大学学报
  • 创刊时间: 1959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编辑部
  • 出版地区:
  • 主编: 韩启德
  • 类 别: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 不同毒力的幽门螺杆菌对溃疡愈合的影响及机制

    作者:王化冰;DONG Xiu-yun;董秀云

    目的:观察不同毒力的幽门螺杆菌( Helicob acter pylori , Hp)对大鼠溃疡愈合过程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机制。方法:以50%(体积分数)乙酸烧灼大鼠浆膜面的方法制备胃溃疡模型,经口灌服不同毒力的Hp菌液,14 d后测定溃疡指数,并通过放免法、酶免法以及免疫组化的方法分别测定血清胃泌素和白细胞介素8(interleukin-8,IL-8)含量、胃黏膜D细胞染色强度和密度。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前者溃疡指数、血清胃泌素和IL-8 含量均高于后者,而D细胞染色强度和密度低于后者。VacA +组与VacA -组比较,前者溃疡指数、血清胃泌素含量高于后者,D细胞染色强度和密度低于后者,IL-8水平两者差异无显著性。结论:经口灌服Hp 菌液可延迟大鼠溃疡愈合时间,且VacA + 菌株较VacA -菌株延迟愈合作用更加明显,H p延迟溃疡愈合的机制可能与增高血清胃泌素含量、减少胃黏膜生长抑素的分泌、提高血清IL-8 水平有关。

  • 茴香酸荧光分析法测定血清中黄芪甲甙

    作者:杜鸣;刘养清;严志;徐秉玖

    目的:建立血清中黄芪甲甙含量的荧光分析法。方法:利用茴香酸在硫酸介质中与黄芪甲甙反应产生强烈荧光的特性,测定血清中的黄芪甲甙。结果:黄芪甲甙与茴香酸的反应产物的大激发波长为Ex=320 nm,大发射波长为Em=387 nm。黄芪甲甙在0.2~40. 0 mg*L -1范围内呈线性关系。低检出限为0.02 mg*L -1。测定样品的回收率为98.8 %~102.4%。结论:本文所叙述的荧光分析法具有灵敏度高、选择性好、检出限低、无干扰等优点,尤其适于血清中微量黄芪甲甙含量的测定。

  • 听源性惊厥刺激使P77PMC大鼠脑内NR2A/2B基因表达下调

    作者:姜玉武;单巍松;吴希如

    目的:研究遗传性癫疒间易感大鼠P77PMC惊厥后脑内N-甲基- D -门冬氨酸(N-methl- D -asparta te, NMDA)NMDA 受体亚基NR2A 及NR2B mRNA 表达情况。方法:以原位杂交技术研究P77PMC大鼠在听源性惊厥刺激后不同时间脑内不同脑区NR2A及NR2B mRNA表达。结果:惊厥后NR2A mRNA 表达在P77PMC大鼠大脑运动、感觉皮层,海马CA1、CA2、CA3区和齿状回均呈时间依赖性下调。惊厥后30 min NR2A mRNA表达即出现下降,惊厥后2 h mRNA水平降至低,4~8 h后恢复到基础水平,24 h再次低于基础水平。惊厥后8 h内上述脑区NR2B mRNA表达规律与NR2A基本相同。结论:P77PMC大鼠在发生听源性惊厥后脑内NR2A及NR2B mRNA表达出现下调,这可能影响随后的NR2A、NR2B的蛋白表达,从而导致惊厥后脑内NMDA受体的亚基组成发生改变,并进一步引起NMDA受体的功能变化。

  • 用糖基化反应分离4-半乳糖基-2-叠氮-2-脱氧甘露糖1-硝酸酯及其葡萄糖型异构体

    作者:李庆;李辉;苏斌;孟祥豹;李中军;LI Z hong-Jun

    目的:分离两种极性极为相似的寡糖异构体并对一种新的糖基化方法进行初步探索。方法:用乳糖烯叠氮硝化反应产物——葡萄糖型硝酸酯和甘露糖型硝酸酯的混合物作供体进行糖基化反应,选择性地合成甘露糖型衍生物,并分离出葡萄糖型硝酸酯。结果:高收率、高立体选择性地合成了8个甘露糖苷及糖酯,分离出较纯净的葡萄糖型硝酸酯。结论:对于两种极性极为相近的寡糖异构体,可利用二者糖基化能力的差异将二者分开;糖基硝酸酯作供体可提供一条合成2-氨基-2-脱氧寡糖的新途径。

  • 链霉菌产生的纤溶活性蛋白酶Cgw-3的初步药效学

    作者:武临专;龚勇;陈日方;王以光

    链霉菌是当今抗生素产生及生产的重要来源之一。链霉菌为非致病菌,不产生内毒素,工业化培养条件相当成熟。多数链霉菌还外分泌多种蛋白酶,对其生长发育具有重要作用, 链霉菌还能产生蛋白酶抑制剂保护所分泌的蛋白不受破坏[1,2]。从链霉菌代谢产物研制纤溶活性蛋白酶的主要优点是发酵工艺成熟,生产成本低,产物的提取、纯化也可能比较简便。从链霉菌中开发纤溶活性蛋白酶,目前还不多见[3,4]。本实验室利用本所设计的模型,从土壤中筛选得到一株链霉菌,其发酵产物Cgw-3在体外显示纤溶活性[5]。本文用金黄地鼠软脑膜血栓模型和大鼠实验性颈动脉模型研究了Cgw-3的体内溶栓活性,并对Cgw-3在体外的抗血小板聚集作用进行了研究。

  • 哈巴苷与哈巴俄苷对阴虚小鼠免疫功能及血浆环化核苷酸的影响

    作者:谢丽华;刘洪宇;钱瑞琴;张春英;王建华;蔡少青

    玄参是滋阴凉血的重要药材。但是迄今未见有对其滋阴作用的药理研究。滋阴作用的物质基础尚不明确。临床报道,阴虚患者的免疫功能低下[1 ,2],血浆cAMP升高、cAMP/cGMP的值升高[3,4],经养阴治疗可获得明显改善[5]。为探索玄参滋阴作用的物质基础,我们考察玄参主要化学成分哈巴苷、哈巴俄苷对阴虚小鼠免疫功能以及血浆环化核苷酸的影响。

  • β-咔啉-3-甲酰胺类衍生物的合成及与DNA的作用

    作者:林伟;肖苏龙;杨铭

    β-咔啉类衍生物是一类广泛分布于自然界的生物碱,对其衍生物的报道目前仍层出不穷[1]。对于β-咔啉类衍生物的研究是始于简单的化合物Harman和Norharmane 以及它们的酯与苯二氮受体的相互作用[2],这类药理作用激发了人们对β-咔啉类衍生物的研究及其药理作用的探索。近几年来的研究表明,β-咔啉类衍生物具有抗肿瘤活性[3, 4],而且某些β-咔啉类衍生物对肿瘤细胞具有较高的选择性,这些研究结果更激起了人们对β- 咔林类抗癌衍生物的兴趣。近期研究工作表明,对于β-咔啉类衍生物,在其3-位进行结构修饰,对活性有明显影响[5]。因此,我们针对β-咔啉母核的结构特点,在其3-位上予以氨甲酰基取代,合成了一系列β-咔林3-甲酰胺类新衍生物,并利用黏度滴定、Tm(解链温度)测定及紫外光谱滴定法以及微量量热等技术研究其与CT-DNA的作用。在与CT-DNA的相互作用中 ,它们均能引起CT-DNA Tm的改变,黏度滴定实验表明该系列化合物与DNA以嵌插方式结合,紫外光谱滴定法表明该系列化合物与DNA的结合强度是有差异的,这与抗肿瘤筛选的结果一致。微量量热研究结果表明这类化合物与DNA的作用是熵驱动的。这些结果均表明该β-咔啉-3-甲酰胺衍生物是以DNA为靶,并通过与DNA碱基的嵌插产生生物效应。

  • 精制吴茱萸胶囊化学成分的研究

    作者:杨秀伟;肖诗鹰;杨智;杜力军;毕开顺;陈大为;陈道峰;王智民;邹忆怀

    吴茱萸汤方出自医圣张仲景《伤寒论》,主治“厥阴肝寒、少阴吐利、胃寒呕吐”等虚寒证候,现代临床用于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血管性头痛、偏头痛、眩晕、顽固性头痛、梅尼埃病、呕吐等,是历代医家所推崇的著名方剂之一。 吴茱萸汤方由吴茱萸9 g、生姜18 g(6片)、人参9 g、大枣6 g(4枚)组成。吴茱萸为君药,性大热味辛苦,温胃暖肝,散寒降浊;生姜为臣药,性味辛温,温胃散寒,降逆止呕;人参、大枣性味甘温,补中益气,崇土以制木,为佐使药。四药伍用,共奏温胃暖肝、散寒降浊、补中益气之功效。正交实验亦证明四药皆用效果佳[1]。

  • 双层脂膜上的特异性相互作用与其稳定性的关系

    作者:胡新;王少华;张宇锋;鲁先道;侯新朴

    脂质体的主动靶向性问题是现代药剂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盐桥支撑的平板双层脂膜(salt bridge supporting bilayer membrane, sb-BLM)与细胞膜的基本结构相同,即磷脂双分子层,可作为模型研究发生在双层脂膜上的各种分子间的特异性相互作用,如抗原-抗体反应、酶- 底物催化、药物-受体结合等[1],在体外通过测量膜电性寻找具有优良靶向性的脂质体是一新的可行途径。

  • 头颈部血管肉瘤3例

    作者:柳晓辉;那加;刘玲玲;罗斌

    1 临床资料1.1 病例1 男性,72岁,1998年2月前额出现一“血泡样肿物”,质硬,界清,约2 cm×3 cm,数日后破溃出血。在当地医院按“血管炎”治疗,无效。肿物迅速增大蔓延至左额、颞及左耳前,呈紫色隆起充血状,同时右额及顶部亦出现同样皮损,病变间有正常皮肤(图1a)。3个月后,至我院经活检确诊为“血管肉瘤”。镜下所示:真皮内可见大小不等小血管,血管内皮细胞的细胞核大,有明显异型,且细胞有时呈小腔或条索浸润于纤维组织中。免疫组化:Vimentin+++,F8+++,CD31+++。符合恶性血管内皮瘤改变,故诊断为血管肉瘤。遂行头面部深层X线放射治疗,持续3个月,总量33.34 C*kg -1,效果显著(图1b)。但2周后照射野旁皮肤又出现病变,再行放疗,效差且原病变复发。12月 3日转入我科拟行化疗。查体面部肿胀,以眼睑和口唇为著,左额、面、顶、枕部大片紫黑焦痂样突起皮损,质硬,界不清,相互融合,部分破溃出血;左耳溃烂,左额面亦有数片类似皮损。查血常规RBC 2.17×10 12 L -1,Hb 55 g*L -1,Hct 19. 5%,Plt 65×10 9 L -1。12月7日胸片示双肺广泛转移,未及化疗,衰竭死亡。

  • “妇女增补叶酸预防神经管畸形的推广研究”获四部委“九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计划奖励

    作者:

    日前,科学技术部、财政部、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和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关于表彰‘九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计划重大科技成果、优秀科技成果、突出贡献者和先进个人的决定”指出:“九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计划在各项目组织部门的精心组织下,经广大科技人员和科技管理人员共同努力,取得了一大批科技成果,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科技工作者,圆满完成了“九五”攻关任务。 北京大学生育健康研究所所长李竹教授被评为“九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计划先进个人。在他领导下的“妇女增补叶酸预防神经管畸形的推广研究”同时获得“九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计划优秀科技成果奖。 神经管畸形主要包括无脑畸形和脊柱裂,是我国常见的出生缺陷,也是世界范围内的严重公共卫生问题。该项目通过对山西、河北、江苏、浙江4省25万名妇女进行的增补叶酸预防神经管畸形的效果评价研究,在世界上首次证实妇女在妊娠前后每日单纯增补0.4 mg叶酸可有效预防神经管畸形的初发,在高发区预防率达到85%,在低发区预防率达到40%。该结果已被国际承认,目前被40多个国家所采用。研究中开发的0.4 mg“斯利安”叶酸片是我国批准的第一个预防用药,由北京大学医学部实验药厂生产。目前我国有27个省、市、自治区的1000 多个县推广该项目,在推广示范县中神经管畸形已基本得到控制。研究证明,该项目是适合我国和发展中国家预防神经管畸形的简单、经济、方便、有效的方法。由于实现了科研-生产 -销售-服务的一体化管理机制,依靠政府行为和国际合作高科技两个强大背景,形成妇幼卫生、计划生育和妇联组织3个推广网络,探索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科技成果的推广模式,建立年生产5 000万瓶“斯利安”的生产基地,获得利税超过1 000万元,科研得到产业利润支持,销售刺激了企业活力,达到良性互动,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陈新)

  • 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是创新药物研究与开发的源泉

    作者:杨秀伟;张礼和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不竭的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由国家计委(1985年11月)批准设立的北京大学(原北京医科大学)天然药物及仿生药物国家重点实验室已走过15年的创新性药物研究历程,在天然药物及仿生药物研究领域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新药研究与开发提供了丰富的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素材,有些研究已处于国际前沿。 人类基因组计划(HGP)是20世纪末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伟大科学工程,堪称生命科学领域的阿波罗计划和曼哈顿计划

  • 破伤风类毒素聚乳酸微球的体外释放研究 及附加剂对药物释放的影响

    作者:何应;魏树礼

    目的:研究破伤风类毒素聚乳酸微球(TT-MS)的体外释放规律,考察附加剂对药物释放的影响。方法:破伤风类毒素聚乳酸微球体外释放试验进行了84 d,测定释放量,考察: (1)聚乳酸平均相对分子质量;(2)微球载药量;(3)微球粒径;(4)附加剂对药物释放的影响。结果:破伤风类毒素聚乳酸微球体外释放有显著的长效作用,释放模型为零级释放,释放速度与前面提到的4种影响因素直接相关。结论:所研究的聚乳酸微球可望发展成为疫苗控释系统。

  • 华蟾毒精和羟基华蟾毒精的人肠内细菌代谢研究

    作者:杨秀伟;邢增涛;崔景荣;范玉林;赵锐;李向高

    目的:研究人肠内细菌对蟾酥中主要成分华蟾毒精和羟基华蟾毒精的代谢。方法:采用体外人肠内细菌粗酶与华蟾毒精和羟基华蟾毒精温孵法;根据波谱学和化学数据鉴定代谢产物的结构;根据原形化合物和代谢产物的体外抑制人癌细胞系(HCT-8、KB、BGC、BIU 和HeLa )的生长评价其抗肿瘤活性。结果:华蟾毒精可由人肠内细菌代谢产生去乙酰基华蟾毒精;羟基华蟾毒精可由人肠内细菌代谢产生去乙酰基羟基华蟾毒精;原形化合物具有强抑制人癌细胞生长的活性,而其代谢产物无活性。结论:华蟾毒精和羟基华蟾毒精由肠内细菌代谢而失活。

  • 苯丙素苷化合物Syringalide A的全合成研究

    作者:李青;黄河清;李庆;李辉;刘振东;蔡孟深;李中军

    目的:探讨天然苯丙素苷化合物Syringalide A, 即1-O-[ 2-(4-羟基苯基)乙基]-4-O -( E )-咖啡酰基-β- D -吡喃葡萄糖的合成方法。方法:采用化学合成法。在合成过程中, 用烯丙氧羰酰基(Aoc)及烯丙基保护酚羟基及糖环羟基, 避免了过去合成类似结构的化合物时, 因采用碱性条件脱除酰基而引起的取代肉桂酰基的4, 6-位迁移。结果:首次完成了天然苯丙素苷化合物Syringalide A的全合成。结论:烯丙氧羰酰基是合成苯丙素苷类化合物时羟基保护的佳选择之一。

  • 无唾液酸胎球蛋白修饰脂质体在小鼠体内的肝实质细胞靶向性研究

    作者:王黎;舒桂明;王向涛;李沙;侯新朴

    目的:研究经无唾液酸胎球蛋白(asialofetui n, AF)修饰后,脂质体达到小鼠肝实质细胞靶向的可能性。方法: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方法测定普通长循环脂质体(ster ically stabilized liposomes, SSL)、AF-修饰普通脂质体(AF-linked normal liposomes, AF-NL)及AF-修饰长循环脂质体(AF-linked st erically stabilized liposomes, AF-SSL)在小鼠血、心、肝、脾、肺、肾等各器官及肝内不同细胞中的分布。结果:SSL、AF-NL及AF-SSL的血中半衰期分别为14.44、4.73、 11.49 h;整个肝中的分布AF-NL>AF-SSL>SSL,经 t 化极差 q 法检验,三者之间差异均存在显著性;肝不同细胞(即实质与非实质细胞)中脂质体的浓度均为AF-NL>AF-SSL>SSL( P <0.05),但实质细胞与非实质细胞的浓度比为AF-NL≈AF-SSLSSL( P <0.05)。结论:经AF修饰后,无论是否长循环,脂质体均能达到很好的肝实质细胞靶向。

  • 溶蚀分散型盐酸地尔硫卓艹脉冲控释片的体内外研究

    作者:范田园;严文伟;魏树礼;丁武孝

    目的:以盐酸地尔硫为模型药物研制溶蚀分散型脉冲控释片并考察其体内外脉冲释药特性。方法:以巴西棕榈蜡、蜂蜡和亲水性纤维素为主要包衣材料,采用干包衣法制备脉冲控释片;通过释放度实验考察处方及工艺因素对脉冲控释片体外释放的影响规律;通过溶蚀实验考察脉冲释药的机制;以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4名受试者的体内血药浓度,研究脉冲控释片的体内药物动力学。结果:该制剂在体外延迟释放时间 t 10为2.1 h,释放至大的时间 t rm为4.0 h,脉冲释放时间 t 10-90为1.7 h;其体内的延迟释放时间 t lag为5.7 h,达峰时间 t max为8.5 h,从开始释放到达峰的时间 t psi为2.6 h。结论:溶蚀分散型盐酸地尔硫脉冲控释片在体外和体内都具有脉冲释放特性。

  • 血卟啉衍生物脂质体瘤内注射给药在荷瘤鼠体组织中的药物分布

    作者:崔国辉;沈琳;张蕾;侯新朴

    的:研究血卟啉衍生物不同剂型及不同给药方法对血卟啉衍生物在肿瘤及各种组织中分布的影响。方法:采用反相蒸发法制备大单层血卟啉衍生物脂质体,经荷瘤小鼠瘤体内给药,结合对照,不同时间,血、肝、脾、肿瘤及皮肤组织采样,荧光法测定各种组织中血卟啉衍生物(HPD)的浓度。结果:脂质体药物包裹率为52.6% ,72 h内药物渗漏率小于7.6%。两种剂型、两种方式给药后各个时间段的瘤体内药物浓度,L-HPD i.t.组明显高于L-HPD i.p.组和HPD i.t.组,皮肤中HPD浓度则明显降低;此结果在给药12~24 h内,L-HPD和游离HPD瘤内给药比较时更为明显。结论:与L-HPD i.p.和HPD i.t.比较,L-HPD经i.t.给药可显著提高肿瘤组织内HPD浓度,同时降低了皮肤中HPD含量。

  • 盐酸普鲁卡因注射液在光和热同时作用下的稳定性

    作者:林涛;李琳丽;詹先成;李开兰;李志毅;殷恭宽

    目的:以盐酸普鲁卡因注射液为例, 研究药物在光和热同时作用下的稳定性。方法:先考察该注射液在高温避光条件下的降解规律, 求出热反应的降解速率常数 k dark,指前因子 A dark和活化能 Ea , dark,再在烘箱内上方分别安装荧光高压汞灯和紫外高压汞灯, 考察其在高温和光照同时作用下的降解规律, 求出光反应的降解速率常数 k light , 指前因子 A light和活化能 Ea , light。结果:在高温光照试验中,该药物降解速率由两部分构成:d A total/d t = k d ark A dark n′+ k light A light n ,式中 A total为盐酸普鲁卡因注射液在440 nm处的总吸收度, A dark和 A light分别为该药在无光照时热作用下所产生的吸收度和光作用下所产生的吸收度(440 nm), n 为光化反应的级数, n′为热反应的级数。光化反应速率仍与温度有关: k light= A light*exp(- Ea ,light/ RT )* E , 式中 E 为光源的照度。结论:由于 k light的表达式与Arrhenius方程形式类似,式中 Ea ,light可能为光化反应后继过程的表观活化能,由实验得出 Ea ,light值几乎与光源种类无关而支持了这一观点; 根据光和热同时对盐酸普鲁卡因注射液稳定性的影响规律,预测了该药物在室温、室内自然光照射下的贮存期。

  • Brij 78表面修饰对硬脂酸固态脂质纳米粒体内组织分布的影响

    作者:陈大兵;王杰;张强

    目的:研究Brij 78对硬脂酸纳米粒表面修饰后对硬脂酸纳米粒体内组织分布的影响。方法:采用“乳化蒸发-低温固化”的方法,分别用Brij 78和牛黄胆酸钠制备了硬脂酸纳米粒,以一级昆明小鼠为动物模型尾静脉注射纳米粒混悬液,于不同时间测定硬脂酸纳米粒在小鼠体内的组织分布情况。结果:用Brij 78对硬脂酸纳米粒进行表面修饰后(相对于牛黄胆酸钠组硬脂酸纳米粒)对肾、心、肺和脾的靶向性提高了84.8%、46.7%、43.6%和1 2.5%。用Brij 78对硬脂酸纳米粒进行表面修饰后其体内消除的相对速度由牛黄胆酸钠组的6 h提高到Brij 78组的12 h。结论:用Brij 78对硬脂酸纳米粒进行表面修饰后相对于牛黄胆酸钠能有效地增加纳米粒在非RES器官的分布。用Brij 78对硬脂酸纳米粒进行表面修饰可能延长纳米粒在体内的循环时间。

  • 1-[二-(4-氟苯)甲基]-4-取代哌嗪类化合物的合成及抗肿瘤活性

    作者:葛泽梅;郭保国;王红宇;程铁明;李润涛

    目的:寻找活性强、毒性低的新抗肿瘤化合物。方法:以哌嗪为起始原料,通过与[二-(4-氟苯)]甲基氯反应得到 1-[二-(4-氟苯)甲基]哌嗪Ⅰ,Ⅰ分别通过烷基化、烷基二硫代甲酰化、酰基化和Mannich反应在哌嗪的4-位引入具有抗肿瘤活性的基团,得到 9 个未见文献报道的 1-[二-(4-氟苯)甲基]-4-取代哌嗪衍生物Ⅱa-i。通过SRB法和MTT法测试了它们对 8 种瘤株生长的抑制率。结果:改进了关键中间体Ⅰ的制备方法,使收率由文献的54%提高到74%。初步生物活性实验结果表明, 该类化合物对瘤株 Skov3(人体卵巢癌)较对其它瘤株有较强的抑制率;比较化合物Ⅱc和Ⅱg的结构和活性,可以发现二硫代酯基的存在与否对不同瘤株生长的抑制率有明显影响;4-位引入苄基可使活性有所提高。结论:1-[二-(4-氟苯)甲基]-4-取代苄基哌嗪类化合物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 不同吸收促进剂及酶抑制剂对胰岛素体内及体外口腔黏膜渗透性的影响

    作者:杨天智;陈大兵;张强

    目的:研究不同的吸收促进剂及酶抑制剂对胰岛素透过口腔黏膜的影响。方法:体外实验中,在不同吸收促进剂及酶抑制剂作用下,测定胰岛素透过仓鼠和家兔口腔黏膜的渗透系数;体内实验中,在胰岛素口腔喷雾剂中加入不同的吸收促进剂及酶抑制剂,考察大鼠经口腔喷入胰岛素后的血糖降低情况。结果:SDCh, Brij78, SLS以及lecithin可以显著增加胰岛素透过口腔黏膜的渗透系数,而aprotinin,bacitracin, 1-menth ol 以及 poloxamer的作用相对较小。胰岛素溶液中加入SDCh, Brij78, SLS以及lecithin 后,正常大鼠口腔喷雾给药,药理生物利用度都有显著的提高,而aprotinin ,b acitracin, 1-menthol 以及 poloxamer对血糖的影响较小。结论:对于考察吸收促进剂及酶抑制剂对胰岛素的促进吸收作用来说,体外实验与体内实验结果是一致的,可以通过体外实验来粗略地筛选吸收促进剂及酶抑制剂,为体内实验结果提供更多的线索和思路。

  • 红花岩黄芪化学成分研究

    作者:王伟;陈伟;陈虎彪;刘建全;赵玉英

    目的:对红花岩黄芪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用溶剂法、色谱法提取、分离红花岩黄芪化学成分,用波谱法鉴定其结构。结果:从红花岩黄芪中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碳三十醇(1),二十四碳酸(2),5,7-二羟基-4′-甲氧基-6,8-二异戊烯基异黄酮( 3),对香豆酸二十二酯(4),豆甾醇(5), 5,7-二羟基-4,-甲氧基- 6-异戊烯基异黄酮(6),咖啡酸二十四酯(7)。结论:化合物3和4为新天然产物,其它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获得。

  • 雷帕霉素对小鼠移植排斥反应及免疫功能的影响

    作者:陆莉;林志彬

    目的:研究雷帕霉素(rapamycin, RAPA)对小鼠移植排斥反应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小鼠同种异型耳后心脏移植和皮肤移植,二硝基氟苯(dinitro-fluorobenzene, DNFB)诱导的迟发型超敏反应(delayed type hypersensitivity, DTH)的测定,溶血素的测定, 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中性红实验。结果:RAPA可显著延长小鼠同种异型心脏及皮肤移植的存活期;显著抑制小鼠DTH反应;并使绵羊红细胞(sheep red blood cell, SRBC)致敏小鼠溶血素生成显著下降;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中性红作用无明显影响。结论:雷帕霉素可抑制小鼠同种异型移植排斥反应,抑制小鼠细胞及体液免疫功能,但不影响非特异免疫功能。

  • 两性霉素B脂质体注射剂与市售注射剂家兔体内药代动力学行为的比较

    作者:赵荣生;严宝霞;侯新朴

    目的:比较自制的两性霉素B脂质体注射剂(amph otericin B liposomes,LAmB )和市售两性霉素B注射剂(market amphotericin B,MAmB)在家兔体内的药代动力学行为。方法:分别静脉注射单剂量(1 mg*kg -1 )的LAmB 和MAmB,用HPLC法测定血浆中的药物浓度,用3P97程序和Excel处理和分析数据,求算有关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经3P97程序拟合,家兔静脉注射单剂量LAmB 和MAmB后其血药浓度 -时间数据分别符合权重为1/C和1的三室模型;静脉注射LAmB和MAmB后 C max分别为(8.4±2.1)和(2.4±0.6) mg*L -1,AUC分别为(22.5±6.8)和(9.0±1.9) mg*h *L -1,CL分别为(0.050±0. 024)和(0.114±0.022) L*h -1, V c分别为(0.13±0.04)和(0.46 ±0.18) L,可见LAmB比MAmB 注射后具有更高的血药浓度水平和更大的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以及较低的总体清除率和较小的表观分布容积。结论:LAmB和MAmB在家兔体内的药代动力学行为有显著的不同,这些药代动力学特性的改变,有利于AmB毒性的降低和疗效的增加。

  • 肉苁蓉成分campneoside Ⅱ对神经毒素MPP +诱发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

    作者:蒲小平;李晓蓉;李慧浓;屠鹏飞;宋志宏;李长龄

    目的:建立1-甲基-4苯基吡啶离子(1-methyl-4 -phenylpyridinium ion, MPP +) 诱导的大鼠小脑颗粒细胞凋亡模型,探讨肉苁蓉成分是否对MPP +诱导的大鼠小脑颗粒细胞凋亡有保护作用。方法:用肉苁蓉成分预先孵育大鼠小脑颗粒细胞,经MPP +处理这些细胞后,用甲基绿-派诺宁染色、DNA凝胶电泳、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浓度为 50 μmol*L -1MPP +使小脑颗粒细胞发生典型的凋亡,25 mg*L -1 campneoside Ⅱ具有抗凋亡作用。结论:以MPP +为诱导剂建立的大鼠小脑颗粒细胞凋亡模型,可用于研究与帕金森病(Parki nson's disease, PD)有关的细胞凋亡的调控机制和筛选抗PD药物, 中药肉苁蓉成分campne oside Ⅱ对神经毒素MPP +诱发细胞凋亡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 内置式颌骨牵引成骨在疑难牙颌面畸形矫治中的应用--附88例报告

    作者:王兴;林野;伊彪;周彦恒;梁成;王晓霞;李自力;张震康

    目的:探讨内置式颌骨牵引成骨在各类疑难牙颌面畸形矫治中的应用价值以及不同牵引成骨方式的适应证和优缺点。方法:选择常规口腔颌面外科手术所难以矫治的7类复杂牙颌面畸形88例,采用内置式颌骨牵引成骨矫治,其中包括腭裂继发重度上颌发育不全(9例 )、半侧颜面发育不全(11例)、重度小颌畸形伴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17例)、颞下颌关节强直(14例)、颌骨缺失重建(8例)、牙槽突缺失垂直牵引成骨(17例)、上下颌牙弓狭窄牵引成骨扩大(12例)。其中22例采用德国Medico n公司与Martin公司生产的牵引器,其余均采用不同类型的国产牵引器。其截骨方式、牵引器选择与安放、牵引方式依不同患者的畸形分类、畸形严重程度、不同颌骨部位而不同。结果:88例患者年龄小者4.5岁,大者54岁,平均22.5岁,上颌骨牵引成骨距离7 ~15 mm,下颌骨12~50 mm。3例因合并局部慢性感染,导致部分新骨吸收;另3例因牵引器故障,下颌下缘骨折等原因另行手术完成牵引;其余所有病例均按术前设计顺利完成牵引成骨,取得了良好成骨效果,并使患者的牙颌面畸形得到满意矫治。结论:内置式颌骨牵引成骨技术为各类复杂疑难牙颌面畸形的矫治提供了新的有效治疗手段,是很有应用价值的新技术,值得推广使用。

  • 胡芦巴的化学成分研究

    作者:尚明英;蔡少青;林文翰;王闽川

    中药胡芦巴为豆科植物胡芦巴 Trigonella foenum-graecum L . 的干燥成熟种子,具有温肾、祛寒、止痛之功效。国外已有报道从胡芦巴中分离到甾体皂苷、黄酮、生物碱、香豆素等多种成分。作者对中国产胡芦巴进行了系统的化学成分研究,已报道了黄酮类和三萜类化合物,本文报道分离鉴定的另外9个化合物。 胡芦巴乙醇提取物依次用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萃取,将其分为极性不同的4部分。石油醚部分经硅胶色谱柱分离,得到化合物Ⅰ~Ⅵ;乙酸乙酯部分经硅胶色谱柱分离,得到化合物Ⅵ~Ⅸ。通过物理、化学和光谱学方法鉴定化合物Ⅰ~Ⅸ分别为24-甲基胆甾醇、β-谷甾醇、双咔唑、单棕榈酸甘油酯、硬脂酸、β-谷甾醇吡喃葡萄糖苷、

  • 2-(4-甲氧苯基)-1,5-(苯并硫氮杂)-3,4-(2 H ,5 H )-二酮(MBD)的合成研究

    作者:巴俊杰;张瑛;吕以仙

    MBD是合成地尔硫(diltiazem,钙拮抗剂类心血管药物)的重要中间体。其合成路线如下: 表面看,其步骤简单,但包括了脱乙酰基、酸化和互变异构体转化三步反应,且产物在温度稍高、酸性太强的溶液中,易受空气氧化变色。因此,反应条件的掌握和后处理方法严重影响产品的收率及工业化生产的可行性。原文献方法的反应条件不易控制,我们重复多次实验,收率不稳(38%~63%)、后处理繁琐、乙醚用量较大、不宜用于工业化生产。 本文经多次摸索改进了实验方法:(1)将第一步反应温度控制在22~25 ℃,避免了产物因高温变色,低温析出(不利下一步酸化),又保证了反应的完全;(2)在酸化一步,摸索了佳的中和pH值(4~5),使MBD成为主产物,减少了烯醇式(Ⅲ)的含量,并避免了pH值偏低后,反应液变红色,增加杂质的问题;(3)溶剂的极性对互变异构体中两者的比例有一定影响。我们在酸化一步中加入了适量的甲醇,降低了原溶液的极性,并探索了酸化后烯醇式与酮式的转型时间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z1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1999 01 02 03 04 05 06
1998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