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Journal of Peking University(Health Sciences) 북경대학학보(의학판)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 北京大学
  • 影响因子: 1.68
  • 审稿时间:
  • 国际刊号: 1671-167X
  • 国内刊号: 11-4691/R
  • 发行周期:
  • 邮发: 2-489
  • 曾用名: 北京医学院学报;北京医科大学学报
  • 创刊时间: 1959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编辑部
  • 出版地区:
  • 主编: 韩启德
  • 类 别: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 应用肩峰前外侧小切口治疗肱骨近端骨折

    作者:张权;孙宁;黄强;朱仕文

    目的:探讨应用肩峰前外侧小切口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可行性、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4年10月应用肩峰前外侧小切口入路治疗肱骨近端骨折患者32例,其中男19例、女13例,平均年龄46岁(22~78岁).骨折原因:摔伤 21 例、车祸伤 11 例;按Neer分型:二部分骨折18例、三部分骨折12例、四部分骨折2例.复位骨折后,以肱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固定,术后开始严格地被动练习肩关节功能.每月复查,待骨折愈合后开始持重练习.结果:32例患者平均随访11个月(3~34个月),骨折全部愈合,无内固定物失效及钢板断裂,无伤口感染病例,肩关节Constant-Murley功能评分平均86分(69~100分).结论:应用肩峰前外侧小切口入路可以完成对肱骨近端骨折钢板内固定的手术治疗,但是对患者特点和骨折类型以及术者经验要求较高,临床实践中要注意适应征的选择,以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 颈基底型股骨粗隆部骨折的诊断及治疗

    作者:张铁超;张志山;周方;田耘;姬洪全;郭琰;吕扬;杨钟玮;侯国进

    目的:评估颈基底型股骨粗隆部骨折的特点和发生率,探究其诊断及治疗方式.方法:选择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骨科2005年1月至2016年5月收治的832例粗隆部骨折病例,其中28例(3.37%)为颈基底型骨折患者,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分别采用空心钉、动力髋螺钉(dynamic hip screw,DHS)、髓内钉固定系统3种内固定方法治疗,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隐性失血量、围术期失血总量、术后住院日、骨折愈合时间、Harris评分等数据并进行比较.结果:髓内钉组16例,手术时间为55(20,120) min,术后平均住院日3(2,7) d,术中出血量为50(5,100) mL,隐性失血量为533.37(376.19,987.15) mL,失血总量为627.35(406.19,1037.16) mL,骨折平均愈合时间及终Harris评分分别为6(3,9) 个月 和90.25(74,100)分;DHS组8例,手术时间为87.5(65,115) min,术后住院日5.5(2,17) d,术中出血量为100(50,300) mL,隐性失血量为278.11(202.43,849.97) mL,失血总量为580.19(368.55,899.97) mL,骨折平均愈合时间及终Harris评分分别为5.5(4,12)个月和85.5(84,87)分;空心钉组4例,手术时间为47.5(35,75) min,术后住院日5(2,12) d,术中出血量为20(2,70) mL,隐性失血量为150(100.00,412.01) mL,失血总量为195.00(120.00,414.01) mL,骨折平均愈合时间及终Harris评分分别为4(4,6)个月和80(61,97)分.髓内钉组和空心钉组手术时间明显少于DHS组,但前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67).3组患者术后住院日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DHS组术中出血量明显高于另两组,而髓内钉组和空心钉组术中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00).隐性失血量髓内钉组显著增多,另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34).围术期失血总量空心钉组与其他两组比较相对较少,髓内钉组与DHS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83).患者平均随访时间4.74年(1~10年),采用空心钉治疗的一名患者术后3个月出现内固定失败.3组患者平均骨折愈合时间及终随访时Harri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基底型骨折的发生率较低,无移位骨折患者可通过术前X线片确诊,对于骨折移位患者,建议完善术前CT+三维重建以确诊;闭合复位手术内固定治疗应作为首选治疗方式;采用DHS或髓内固定系统治疗效果较好.

  • 直接前入路全髋关节置换后早期三维步态分析

    作者:王浩洋;康鹏德;聂涌;赵海燕;杨周源;裴福兴

    目的:探讨直接前入路(direct anterior approach,DAA)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早期效果及患者手术前后的步态变化.方法:20例因股骨头坏死或髋关节发育不良继发骨关节炎的患者于直接前入路下行单侧初次人工关节置换,采集患者一般资料并记录患者术前、术后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Harris评分等,分别于手术前及手术后6周、12周行步态分析,记录并分析患者手术前后步态变化并与正常成人对比.结果:患者术后平均住院时间3.3 d,术后3 d内VAS评分均低于4分,患者假体安放位置满意,至术后12周随访无脱位.步态分析结果中,步速患者组为术前0.64 m/s、术后6周0.77 m/s、术后12周1.07 m/s,正常对照组为1.19 m/s;步频患者组为术前43.15步/min、术后6周51.42步/min、术后12周55.52步/min,正常对照组为57.15步/min;行走时髋关节活动度患者组为术前31.00°、术后6周39.62°、术后12周40.40°,正常对照组为45.67°;行走时膝关节活动度患者组为术前50.52°、术后6周59.28°、术后12周67.29°,正常对照组为70.42°.患者组内比较,除术后6周的步速和行走时膝关节活动度外其他数据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入组患者的步态分析数据仍不及正常对照,术后12周时患者步态数据已接近正常对照组,步速、步频、行走时膝关节活动度结果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DAA作为全髋关节置换的可选手术入路,患者术后12周步态已接近正常人群,但尚需进一步的更大样本量的研究.

  • 直接前入路双髋关节同时置换22例临床分析

    作者:唐竞吕明;周一新;张纪;ZHANG Ji

    目的:通过分析直接前入路双髋关节同时置换的临床特点,探讨直接前入路双髋同时置换的手术技巧和避免围手术期并发症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至2016年8月北京积水潭医院矫形骨科采用直接前入路双髋关节置换手术22例(44髋)患者的临床资料、手术效果及术后并发症等,其中男性17例,女性5例,年龄中位数为48岁(34~67岁).股骨头缺血性坏死17例,髋关节发育不良继发性骨关节炎4例,类风湿性关节炎1例.所有患者采用平卧位直接前入路双髋关节同时置换手术治疗.结果:本组患者全部使用生物固定型假体.手术时间平均(167±23) min,术中出血量平均(775±300) mL,术中及术后输异体血平均(327±341) mL,术后伤口引流平均(111±73) mL.术后第1天多数患者可以不需要帮助自行上下病床,5例患者术后第1天可以不用拐杖短距离行走,术后3 d有13例患者可以在保护下做下蹲动作.术后平均4 d出院,平均随访时间16个月(8~24个月).术中出现2例大粗隆骨折,3例阔筋膜张肌损伤.术后随访3例伤口延迟愈合,4例出现股外侧皮神经麻痹症状,2例患者大腿痛,无松动感染失败病例.Harris评分从术前平均(29±8)分,提高到术后平均(91±3)分,同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直接前入路双髋关节置换术后早期患者恢复快,髋关节活动度好,但手术难度较高,在良好选择病例的情况下,术者在使用这种入路的早期仍然容易出现并发症.

  • 荧光及磁示踪法观测脑组织液的引流分区特征

    作者:赵越;李昀倩;李怀业;李玉亮;刘兰祥;袁兰;张殊佳;韩鸿宾

    目的:对比光、磁两种探针示踪显示脑组织间隙(interstitial space,ISS)内分子扩散与团流运动的结果,研究脑组织液(interstitial fluid,ISF)在ISS内的分区引流特征.方法:36只 SD大鼠随机分为荧光检查组(18只)和磁示踪组(18只),每组再随机分为尾状核(caudate nucleus,Cn)、丘脑(thalamus,T)和黑质(substantia nigra,Sn)3个亚组,每亚组6只.荧光检查组:参考脑立体定位图谱,选取冠状位苍白球为中心层面,以Cn、T和Sn为靶点进行穿刺定位,分别导入2 μL 10 mmol/L荧光黄(lucifer yellow,LY)于相应脑区的中心位置,于Cn 3 h、T 2 h和Sn 1 h对大鼠用4%(体积分数)多聚甲醛进行心脏灌注固定后,将取出的鼠脑置于脑切片模具中,沿视交叉向后切片,以进针位点所在的冠状切片为中心层面,计为1片,前取3片,后取2片,每片厚约1 mm,共6片待检测,应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laser scanning confocal microscope,LSCM)对离体切片进行采集,测量离体切片LY扩散的面积;磁示踪组大鼠也以Cn、T和Sn为靶点进行穿刺定位导入2 μL 10 mmol/L钆喷酸葡胺(gadolinium-diethylene triamine pentaacetic acidm,Gd-DTPA),应用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动态监测示踪剂在大鼠脑内的扩散,并利用Radiant软件测量Gd-DTPA的扩散面积.结果:LY与Gd-DTPA在Cn、T和Sn的ISS内扩散区域各不相同,Cn亚组LY与Gd-DTPA导入3 h后,比较1~6层LY与Gd-DTPA扩散面积为:(10.95±4.27) mm2 vs.(8.33±2.25) mm2、(18.16±4.74) mm2 vs.(16.42±2.88) mm2、(24.57±3.65) mm2 vs.(20.75±2.29) mm2、(34.81±3.32) mm2 vs.(28.88±1.51) mm2、(30.53±3.12) mm2 vs.(20.92±2.75) mm2、(12.15±4.92) mm2 vs.(10.00±1.89) mm2,对其在每层两组间扩散面积进行t检验,扩散面积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940,P=0.400;t=0.546,P=0.614;t=1.534,P=0.200;t=2.809,P=0.480;t=2.693,P=0.055;t=0.707,P=0.518);T亚组中LY与Gd-DTPA导入2 h后,比较1~6层LY与Gd-DTPA扩散面积为:(5.56±4.61) mm2 vs.(3.33±2.25) mm2、(16.21±3.36) mm2 vs.(11.42±2.88) mm2、(19.00±5.21) mm2 vs.(15.75±2.29) mm2、(25.32±5.49) mm2 vs.(22.33±3.25) mm2、(17.34±5.31) mm2 vs.(15.92±2.75) mm2、(7.67±6.19) mm2 vs.(5.00±1.89) mm2,对其在每层两组间扩散面积进行t检验,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753,P=0.493;t=1.875,P=0.134;t=0.990,P=0.378;t=0.810,P=0.464;t=0.413,P=0.701;t=0.716,P=0.514);Sn亚组LY与Gd-DTPA导入1 h后,比较1~6层LY与Gd-DTPA扩散面积为:(6.78±4.56) mm2 vs.(4.75±2.00) mm2、(12.65±5.04) mm2 vs.(10.44±1.13) mm2、(19.51±6.54) mm2 vs.(17.55±0.30) mm2、(28.72±5.45) mm2 vs.(24.48±1.32) mm2、(21.34±4.42) mm2 vs.(17.72±0.25) mm2、(13.00±5.46) mm2 vs.(12.00±2.88) mm2,对其在每层间扩散面积进行t检验,扩散面面积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705,P=0.519;t=0.743,P=0.499;t=0.517,P=0.656;t=1.310,P=0.260;t=1.416,P=0.292;t=0.281,P=0.793),但LY扩散面积略大于Gd-DTPA.结论:荧光法证实了磁示踪法发现的ISF在ISS内的分区引流特征,并且可为磁示踪法提供离体验证的技术与方法.荧光ISS成像法具有更高的对比度和分辨率,得到了更加精细的ISF引流分区区域.

  • 重复异丙酚麻醉对新生大鼠海马细胞凋亡及远期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

    作者:王玉洁;郭向阳;王军

    目的:探讨重复异丙酚麻醉对新生大鼠海马细胞凋亡及远期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方法:清洁级SD大鼠45只,7 d龄,雄性,随机分为3组(n=15):对照组(C组)腹腔注射脂肪乳剂7.5 mL/kg,每天1次,连续7 d;反复注射异丙酚组(P1组)腹腔注射异丙酚75 mg/kg,每天1次,连续7 d;单次注射异丙酚组(P2组)腹腔注射脂肪乳剂7.5 mL/kg,每天1次,连续6 d,第7天注射异丙酚75 mg/kg.每组取5只大鼠,于苏醒后即刻抽取动脉血样行血气分析.异丙酚给药结束后2周时采用Morris水迷宫实验测试大鼠的学习记忆功能,之后处死大鼠,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大鼠海马神经元特异性核蛋白(neuron-specific nucleoprotein,NeuN)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大鼠海马组织中caspase-3的表达.结果:3组大鼠动脉血气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C组相比,P1组大鼠第5天寻找平台潜伏期延长、寻找平台路径增长,第6天目标象限探索时间缩短、穿环次数减少(P<0.05);而P2组的寻找平台潜伏期、寻找平台路径长度、探索时间、穿环次数与C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C组相比,P1组大鼠海马组织内NeuN阳性细胞数量减少、caspase-3表达增强;P2组大鼠海马内NeuN阳性细胞数量、caspase-3的表达与C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重复异丙酚麻醉可降低新生大鼠的远期学习记忆能力,可能与其增加海马内的细胞凋亡有关,单次异丙酚麻醉对新生大鼠的海马细胞凋亡及远期学习记忆能力没有显著影响.

  • 踝关节CT与踝关节骨折分型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龚晓峰;吕艳伟;王金辉;王岩;武勇;王满宜

    目的:总结踝关节骨折CT表现及特点,分析CT图像与常用踝关节骨折分型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调查369例成人踝关节骨折,分析踝穴上1 cm水平横断面CT图像及其特点,进行踝关节骨折X线分型,分析CT图像与骨折X线分型之间的关系.结果:踝穴上1 cm水平横断面CT图像共有8种表现形式,以a、b、c分别指代腓骨骨折、后踝骨折和骨间韧带(interosseous tibiofibular ligament,IOL)断裂,369例踝关节骨折CT图像包括:0度(腓骨、后踝、IOL均完整)40例;Ⅰa度(腓骨骨折、后踝完整、IOL完整)60例,Ⅰb度(腓骨完整、后踝骨折、IOL完整)3例,Ⅰc度(腓骨完整、后踝完整、IOL断裂)26例;Ⅱab度(腓骨骨折、后踝骨折、IOL断裂)163例,Ⅱac度(腓骨骨折、后踝完整、IOL断裂)6例,Ⅱbc度(腓骨完整、后踝骨折、IOL断裂)61例;Ⅲ度(腓骨骨折、后踝骨折、IOL断裂)10例.根据Danis-Weber骨折分型:A型骨折18例,B型骨折238例,C型骨折94例,腓骨无骨折19例.分析CT图像,A、B、C型骨折IOL断裂的发生率分别为0、5.9%、88.3%;CT图像与Danis-Weber分型之间存在相关性,IOL断裂的发生率随Danis-Weber分型严重程度而改变,经秩相关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pearman R=0.781,P<0.001).CT图像能发现X线骨折分型无法判断的IOL断裂,其发生率是5.9%.结论:踝穴上1 cm水平横断面CT图像在术前能够清楚判断下胫腓联合IOL损伤情况,与Danis-Weber骨折分型存在良好的相关性,并能发现某些X线片中无法判断的IOL断裂情况.

  • 生物活性玻璃和牙本质浸提蛋白对人牙髓细胞的作用

    作者:信义;王赛楠;崔彩云;董艳梅

    目的:明确生物活性玻璃(bioactive glass,BG)和牙本质浸提蛋白(extracted dentin proteins,EDP)对人牙髓细胞增殖、成牙本质向分化、矿化的作用.方法:采用酶消化法培养牙髓细胞,传代至第4代用于实验.分别用含BG-EDP浸提液、BG浸提液、EDP浸提液的达尔伯克必需基本培养基(Dulbecco's minimum essential medium,DMEM)培养牙髓细胞,对照组为DMEM培养组;通过细胞活性噻唑蓝比色法检测细胞增殖能力,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活性检测及real-time PCR检测细胞成牙本质向分化能力,茜素红钙化结节染色及氯化十六烷基吡啶半定量分析检测细胞矿化能力.结果:BG-EDP组3、7、9 d时(光密度值1.36±0.06、2.52±0.20 、2.72±0.29)能够增强人牙髓细胞增殖活性,同BG组(光密度值1.20±0.26、2.33±0.26、2.50±0.30)、EDP组(光密度值1.13±0.15、2.10±0.13、2.38±0.22)和对照组(光密度值0.84±0.17、1.84±0.18、1.95±0.19)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7 d时,BG-EDP组ALP活性与EDP组、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分化相关基因(DSPP、DMP-1)表达无明显升高.14 d时,BG-EDP组ALP活性升高(56.67±1.83),显著高于EDP组(41.98±9.71)及对照组(30.82±6.70),P<0.05,但同BG组(56.29±6.20)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G-EDP组DSPP表达量明显升高(5.79±1.94),显著高于BG组(2.62±0.46)、EDP组(2.66±1.06)及对照组(1.84±0.76),P<0.05;BG-EDP组DMP-1表达升高(3.87±1.87),略高于BG组(1.89±0.90)、EDP组(2.38±1.04)和对照组 (2.25±0.93),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诱导2周后,BG-EDP组形成较多矿化结节,氯化十六烷基吡啶半定量分析显示BG-EDP组钙化量高(0.27±0.01).结论:同单纯的BG及EDP相比,BG-EDP复合后具有更强的促进人牙髓细胞的增殖、成牙本质向分化、矿化作用.

  • 自我机械清除舌苔对舌苔源性口臭患者口臭程度的影响

    作者:王晶;和璐

    目的:初探自我机械清除舌苔对舌苔源性口臭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舌苔源性口臭患者10名,随机分2组,试验组从基线始给予机械清除舌苔的指导,对照组不处理舌苔.在基线、1周、2周、4周、8周时进行口气检测,记录临床数据,比较试验组与对照组组内不同时间点临床指标的变化以及两组间的差异.结果:试验组舌苔面积和舌苔厚度有降低的趋势,但此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感官法口臭值明显降低(P<0.001).两组口腔内挥发性硫化物浓度均呈现先降低再升高的变化趋势,对照组变化幅度较小,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2个月后,试验组与对照组平均探诊深度及出血指数均显著低于基线时(P<0.05),但组间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组内不同时间点菌斑指数均无显著变化,两组间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我机械清除舌苔有降低舌苔面积和舌苔厚度的趋势,可以减轻口臭,但患者的自我清除有一定局限性.

    关键词: 口臭 舌苔 口腔卫生
  • 低能量激光照射对人脂肪基质细胞增殖分化的影响

    作者:隋华欣;吕培军;王宇光;王勇;孙玉春

    目的:研究低能量激光照射(low level laser irradiation,LLLI)的照射剂量对人脂肪基质细胞(human adipose-derived stromal cells,hASCs)增殖与分化作用的影响,为LLLI进一步在骨组织工程中的应用奠定基础.方法:将P4代hASCs接种于孔板中,24 h后利用半导体激光器(980 nm,100 mW~12 W)连续照射4 d.以增殖培养基为空白对照组(PM组),实验组接受2、4、6、8 J/cm2的激光照射,连续7 d进行细胞计数试剂盒(cell counting kit-8,CCK-8)增殖检测.当细胞达到70%的融合后将一半细胞更换为成骨培养基(osteogenic medium,OM),根据培养基及累计接受的激光总能量密度分为6组:PM、OM、PM+LLLI2 J/cm2、OM+LLLI2 J/cm2、PM+LLLI4 J/cm2、OM+LLLI4 J/cm2.于第7天进行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染色及定量检测,于第14、21天进行矿化沉积检测,于第7、14天进行实时定量PCR检测成骨相关基因的表达,探究低能量激光对hASCs成骨分化的影响,结果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PM+LLLI4 J/cm2组细胞增殖速率快,OM各组的ALP染色均呈阳性表达,且染色深度随激光能量密度的增高而加重.第14天时,OM各组随激光照射能量升高,矿化结节体积明显增大、数目增多;第21天时,OM组间茜素红染色结果无明显差异.ALP及茜素红定量结果均与相应染色结果趋势一致.hASCs实时定量PCR结果提示,LLLI可促进ALP和Runx2的表达,且促进作用与照射剂量呈正相关.结论:LLLI具有促进hASCs增殖分化的作用,且在一定剂量范围内,这种促进作用会随照射剂量的增大而加强,当达到峰值后随照射剂量的增大而减弱.

  • 培养阴性化脓性脊柱炎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

    作者:崔云鹏;米川;施学东;王冰;潘元星;林云飞

    目的:分析培养阴性化脓性脊柱炎的临床特征,探讨培养阴性是否影响患者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骨科2010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收治的化脓性脊柱炎患者共27例,根据病原菌培养结果将患者分为培养阴性组和培养阳性组,对比不同培养结果患者临床特征以及预后情况.结果:培养阴性率为48.1%(13/27),培养阳性组病原菌以葡萄球菌为主.统计结果显示,培养阴性组的红细胞沉降率(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P=0.056)、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低于培养阳性组,椎旁脓肿的发生率(P=0.046)高于培养阳性组.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入院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 score,VAS)、危险因素、临床症状、体征和脊柱受累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培养阴性组患者行开放清创手术率与培养阳性组患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14).经治疗后,两组患者住院时间、ESR、CRP下降速度、疼痛缓解情况以及感染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ESR下降速度均慢于CRP.结论:化脓性脊柱炎培养阴性患者的ESR、CRP低于培养阳性患者,椎旁脓肿发生率高于培养阳性患者.药物治疗后,两组患者行开放清创手术率、抗生素应用时间、复发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培养阴性并不影响化脓性脊柱炎患者的治疗及预后,但培养阴性患者的抗生素抗菌谱广,长时间应用需警惕耐药菌及二重感染.

  • 机器人辅助经皮螺钉内固定治疗骨盆和髋臼骨折

    作者:赵春鹏;王军强;苏永刚;韩巍;周力;王满宜

    目的:评价一种外科手术机器人辅助经皮螺钉内固定治疗骨盆和髋臼骨折手术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选择2016年1至4月北京积水潭医院创伤骨科收治的12例骨盆和髋臼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将试验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7例采用机器人辅助下医生完成手术,对照组5例采用透视引导下医生徒手完成手术,通过对两组病例的手术总时间、术中透视时间、导针调整次数、螺钉置入位置优良率和不良事件发生率进行统计分析,评价机器人辅助骨盆和髋臼骨折进行经皮螺钉内固定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结果:试验组7例患者共置入11枚螺钉,对照组5例患者共置入7枚螺钉.术后CT透视检查确认所有螺钉位置均满意,但两组螺钉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试验组优率高于对照组;试验组平均螺钉置入所需透视时间为(7.36±2.63) s,短于对照组的(41.80±13.99) 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试验组术中平均螺钉调整次数为(0.36±0.48)次,少于对照组的(9.00±3.06)次,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3);试验组平均手术时间为(43.86±49.06) min,对照组为(29.00±12.14) min,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28).进行CT透视确认所有螺钉位置满意,未见穿出骨皮质及进入关节腔者,未见伤口感染等其他螺钉置入的相关并发症发生.结论:外科手术机器人适用于辅助进行骨盆和髋臼骨折经皮螺钉内固定治疗,并具有置入准确性高、透视辐射小、安全有效等优点.

  • 直接前入路髋关节置换术及其早期临床疗效

    作者:吕明;张金庆;王兴山;黄野;李为;张春雨

    目的:探讨直接前入路髋关节置换的手术技术和早期临床疗效.方法:对北京积水潭医院矫形骨科2015年3月11日至2016年6月21日,共100例患者116髋(双侧髋关节16例)进行了直接前入路髋关节置换术,其中男性50例,女性50例,平均年龄51岁,平均体重指数 24.69 kg/m2.术前诊断包括股骨头缺血坏死、髋关节骨关节炎、髋臼发育不良继发骨关节炎、髋关节陈旧感染、强直性脊柱炎、类风湿性关节炎、股骨颈骨折空心钉术后股骨头坏死等,其中7例髋关节既往有手术史,3例为股骨头坏死既往采用Smith-Peterson入路进行植骨,2例为髋臼发育不良采用Smith-Peterson入路进行髋臼加盖术,2例为股骨颈骨折空心钉内固定(内固定残留).所有髋关节假体均为非骨水泥型,其中67例股骨柄为Triloc(美国强生公司),45例Corail(美国强生公司),2例Accolade(美国史赛克医疗器械公司),1例Synergy(美国施乐辉公司),1例Polarstem(美国施乐辉公司).结果:术后平均随访8.5个月,切口瘢痕长度平均10 cm,术后Harris评分平均93.62.95%患者术后双下肢长度差别在3 mm以内.术后平均外展角为38.7°,94.8%髋关节外展角在30°~50°,平均前倾角为14.3°,94.2%髋关节前倾角在5°~25°.共有15例(12.9%)发生术中和术后并发症,2例股骨穿孔(由原计划的Triloc柄改为Corail柄处理),3例股骨矩劈裂(采用钢丝环扎固定),4例大转子骨折(2例采用钢丝张力带固定,2例未移位骨折未处理),1例深部感染(清创处理并保留了假体),1例浅表软组织感染(清创处理),1例血肿和3例伤口愈合不良(清创处理),所有并发症病例至随访时均已痊愈.未见术后脱位和严重血管神经损伤病例,35例(30.2%)髋关节术后出现股外侧皮神经麻痹症状.结论:直接前入路髋关节置换能够更准确地控制髋臼假体安放角度和双下肢肢体长度,降低术后脱位风险,有利于术后早期快速康复.

  • 直接前入路和后外侧保留梨状肌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的疗效对比

    作者:徐杰;庄伟达;李新炜;俞国雨;林院;罗奋棋;肖毓华

    目的:前瞻性比较直接前入路(direct anterior approach,DAA)和后外侧保留梨状肌入路(posterolateral piriformis-sparing approach,Mis-PLA)全髋关节置换的临床疗效.方法:选自福建省立医院骨科2015 年 3 月至 2016 年2月收入院需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随机分为DAA和Mis-PLA两组.DAA 组(43例45髋):男 27例 27髋,女16例 18 髋,平均年龄 (57.4±7.3)岁,术前 Harris 评分(41.4±8.7)分,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为(24.3±2.2) kg/m2;Mis-PLA 组(39例42髋):男 25 例 26 髋,女 14例 16 髋,平均年龄(59.2 ±7.3)岁,术前 Harris 评分 (39.6±8.4)分,BMI (24.7±2.5) kg/m2.分别对两组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Harris评分、关节功能恢复进行对比评估.结果:(1)两组患者手术切口均Ⅰ/甲级愈合.手术切口长度:DAA组(9.2±0.7) cm,Mis-PLA 组(9.5±0.6) cm,两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手术时间:DAA 组(74.3±10.1) min,Mis-PLA组(37.5±4.3) min,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出血量:DAA组(229.6±79.2) mL,Mis-PLA组(215.7±56.0) mL,两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66).(2)随访时间6~12个月,术后6 周 Harris 评分:DAA组(85.5±4.1)分,Mis-PLA组(79.0±4.4)分,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6个月Harris评分,DAA 组(94.3±2.7)分,Mis-PLA 组(95.2±1.9)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25).术后6周髋关节功能评估,DAA组和Mis-PLA组在直线步行速度上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298),Mis-PLA组上、下楼梯速度优于DAA组(P=0.047);在转弯速度、坐下、穿袜时,DAA组优于Mis-PLA组(P<0.01,P=0.016,P<0.01).结论:直接前入路和后外侧保留梨状肌入路的微创全髋关节置换术都能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后外侧入路的优势在于手术时间短、学习曲线短,直接前入路的主要优势在于术后早期没有体位限制的要求及髋关节功能恢复的更快.

  • 沉默B7-H3基因抑制人恶性血液病裸鼠移植瘤的体内成瘤和转移

    作者:闫新星;张巍;王晶;克晓燕

    目的:探讨靶向B7-H3基因沉默对人恶性血液病细胞株在裸鼠体内成瘤和转移的影响及机制.方法: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qPCR)和流式细胞术(flow cytometry,FCM)检测13株恶性血液病细胞中B7-H3分子的表达水平,筛选高表达的U937、Maver和Z138细胞.分别利用慢病毒转染技术靶向敲减B7-H3,建立稳定低表达细胞株,应用qPCR和FCM验证基因沉默效果.将U937、Maver和Z138各自分为空白对照组(non-infected control group,CON)、靶向B7-H3敲减组(B7-H3 knockdown group,KD)和阴性无关序列对照组(negative nontargeted control infected group,NC),将以上9组分别构建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比较肿瘤生长和转移情况,免疫组织化学(immunohistochemistry,IHC)染色检测Ki-67表达,蛋白质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基质金属蛋白酶2(matrix metalloproteinase 2,MMP-2)水平.结果:筛选B7-H3分子高表达的U937、Maver和Z138细胞进行靶向敲减B7-H3,成功建立稳定低表达细胞株.U937、Maver和Z138细胞各自的KD组与NC组比较,观察终点的平均肿瘤生长抑制率分别为61.83%(F=43.78,P<0.05)、59.12%(F=36.51,P<0.05)和67.37%(F=40.29,P<0.05),而各自NC组与CON组相比,肿瘤体积增长趋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所有移植瘤裸鼠模型中肝转移常见,KD组裸鼠的远处转移较相应NC组明显降低.3种细胞各自KD组的Ki-67指数均较相应NC组显著下降(U937移植瘤:40.3%±5.2% vs.79.1%±6.3%,q=30.31,P<0.05;Maver移植瘤:35.2%±6.4% vs.69.6%±5.1%,q=24.82,P<0.05;Z138移植瘤:38.4%±7.1% vs.75.7%±4.8%,q=28.07,P<0.05),而NC组与CON组Ki-67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种细胞各自KD组肿瘤组织的MMP-2蛋白表达显著降低(U937移植瘤:q=14.59,P<0.05;Maver移植瘤:q=9.25,P<0.05;Z138移植瘤:q=11.04,P<0.05),NC组与CON组MMP-2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靶向B7-H3基因沉默能够抑制人恶性血液病细胞在裸鼠体内的成瘤和转移能力,其机制可能与Ki-67和MMP-2的表达下调有关.

  • 矢状位不稳定转子间骨折的形态特征和复位技术

    作者:张树;张继源;杨杜明;杨明;张培训

    目的:探讨矢状位不稳定的转子间骨折的形态特征和复位技术.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创伤骨科2009年3月至2016年6月,通过股骨近端防旋转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内固定手术治疗的矢状位不稳定转子间骨折,获得完整随访36例,其中切开复位组17例,微创复位组19例,分析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透视时间、尖顶距、螺旋刀片滑动距离、骨折愈合时间和髋关节Harris评分等指标,以及骨折的影像学形态特征.结果:平均随访15个月,微创复位组在手术出血量方面明显少于切开复位组(P<0.001),而在其他评价指标等方面,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从骨折形态特征看,有分离移位的近端前向不稳定多于有嵌插的近端后向不稳定,且前者的突出特征是股骨近端前内侧面的长斜行骨折,其在远骨折端的对应区域形成V形缺损,在外旋位X线片上较明显.结论:矢状位不稳定骨折分为有嵌插的近端后向不稳定和有分离的近端前向不稳定两种类型,两种类型各有特征,手术应尽可能用微创技术进行复位.

  • 经皮椎间孔入路内镜下神经根减压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短期随访

    作者:于峥嵘;李淳德;朱赛楠;孙浩林;赵耀;漆龙涛

    目的:了解经皮椎间孔入路内镜下神经根减压治疗单侧神经根症状的腰椎管狭窄症的可行性.方法:选择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骨科2011年7月至2016年4月经皮椎间孔入路行内镜下神经根减压治疗单侧神经根症状的腰椎管狭窄症患者96例进行回顾分析和随访,患者均有单侧下肢神经根刺激症状和体征,神经源性间歇跛行小于500 m.影像学检查(CT或MRI)证实单节段腰椎退行性改变所致椎管狭窄,或多节段狭窄经诊断性神经根封闭明确为单节段狭窄所致症状,患者男55例,女41例,平均年龄(71.6±5.4)岁(47~89岁),记录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中并发症、术后并发症、术后下地时间及出院时间,术前和术后随访时,采用腿痛视觉疼痛模拟(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和Oswestry残疾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分对患者疼痛及腰部功能进行评价,应用Nakai标准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所有患者以环锯去除部分上关节突腹侧扩大椎间孔,内镜下使用髓核钳、射频刀头等去除盘黄间隙的黄韧带显露神经根,摘除椎间盘,进行侧隐窝及神经根管的减压,减压范围为头侧至上位椎体椎弓根下缘,尾侧至下位椎体椎弓根上缘的整个椎间孔区域.探查发现神经根无受压,水压变动时神经根搏动良好,患者术后当天下地,无明显不适症状时出院.68例患者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2.1个月(6~63个月),VAS评分各测量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491.60,P<0.001),ODI评分各测量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89.91,P<0.001).应用Nakai评价的优良率为79.4%(优42例,良12例,可10例,差4例).1例术后出现硬膜外血肿,1例术后足下垂,6例二期行开放手术.结论:有单侧神经根刺激症状的腰椎管狭窄症患者采取椎间孔镜技术进行神经根减压,手术创伤小、恢复快,近期治疗效果满意.

  •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与可吸收骨水泥治疗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对照研究

    作者:商澜镨;田耘;刘晓光

    目的:回顾性分析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患者在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中使用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olymethylmethacrylate,PMMA)与GeneX(R)骨水泥的治疗结果差异,为PKP手术椎体填充材料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收治的89例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患者,于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年行问卷、X线片及CT检查随访,通过椎体高度恢复率、椎体Cobb角恢复率、计算机软件辅助CT数据分析、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减少情况、Oswestry评分以及并发症评估患者术后恢复情况.结果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分析.结果:两组间椎体高度恢复率、椎体Cobb角恢复率、椎体体积恢复率在术后3个月、6个月、1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eneX(R)组的椎体高度、Cobb角、椎体体积丢失多于PMMA组.PMMA组发生骨水泥渗漏者3例,邻近椎体再骨折1例,GeneX(R)组发生骨水泥渗漏2例,均无神经症状,均无致死性并发症.结论:GeneX(R)骨水泥对于患者术后疼痛的缓解效果与PMMA相当,作为椎体成形材料近期维持椎体高度良好,可以迅速提高椎体的强度和刚度,且其并发症少,但术后中、远期对椎体高度的维持并不十分满意,故骨质疏松压缩骨折患者可使用GeneX(R)骨水泥作为椎体填充材料,而对于术前椎体压缩程度重且伴有严重骨质疏松患者,可使用PMMA骨水泥作为椎体填充材料,并应避免术后早期负重,更佳的生物可替代材料仍然需要进一步寻找和研究.

  • 可弯曲喉罩与加强型气管导管用于俯卧位腰椎手术的比较

    作者:郑义林;宋文芳;王东信

    目的:评价可弯曲喉罩(flexible laryngeal mask airway,FLMA)用于俯卧位腰椎手术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择期腰椎手术患者120例,随机均分为FLMA组和钢丝加强气管导管(reinforced tracheal tube,RTT)组,全身麻醉诱导后分别置入FLMA或RTT,记录诱导开始时(T0)、人工气道置入时(T1)、置入后1 min(T2)及拔出时(T3)、拔出后1 min(T4)的心率(heart rate,HR)、收缩压(systolic blood pressure,SBP)和舒张压(diastolic blood pressure,DBP).记录置入时间、置入次数以及平卧位和俯卧位后气道峰压、喉罩气道密封压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分级,记录手术开始时、手术开始后1 h、手术开始后2 h及手术结束时的气道峰压和喉罩气道密封压.记录拔出人工气道时及之后30 min内有无低氧血症(SpO2<90%)、喉痉挛、呛咳、呕吐、咽喉痛,人工气道的套囊和管壁内外有无血迹和污物.结果:不同时间点比较,FLMA组SBP、DBP、HR在T2与T1间、T4与T3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TT组SBP、DBP、HR在T2比T1明显升高(P<0.01),T4比T3明显升高(P<0.05).两组间比较,T2和T4时FLMA组SBP、DBP和HR均明显低于RTT组(P<0.05).两组内及两组间各时点气道峰压及纤维支气管镜分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拔出人工气道时及拔出后30 min内,FLMA组的呛咳、咽喉痛及声音嘶哑发生率明显小于RTT组(P<0.05).结论:在严格掌握适应征的前提下,FLMA可用于俯卧位腰椎手术的机械通气,其安全性有待进一步临床验证.与RTT相比较,FLMA围术期循环波动更小,术后呼吸道并发症更少.

  • 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直接前方入路与后外侧入路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作者:张永进;李甲;綦珂;薛晨晨;徐卫东

    目的:比较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直接前方入路(direct anterior approach,DAA)和后外侧入路(posterior approach,PA)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7-12月期间收治的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92例,分为DAA组44例,PA组48例,随访时间7~13个月,平均10.2个月.比较2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出血量、髋臼假体位置、术后停止使用助行器时间、Harris 髋关节功能评分、并发症等.使用软件SPSS 13.0 对两组数据进行分析比较.结果:DAA组与PA组年龄[(58.0±11.9)岁vs.(61.0±10.4)岁]、体重指数(25.1±3.7 vs.24.7±3.3)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DAA组与PA组手术时间无明显区别[(76.0±17.4) min vs.(71.0±14.3) min,P>0.05],但住院时间明显缩短[(3.8±1.7) d vs.(4.9±2.3) d,P<0.05],出血量明显减少[(238.0±55.3) mL vs.(387.0±61.2) mL,P<0.05].髋臼位置方面,DAA组和PA组髋臼前倾角(17.3°±5.3° vs.18.6°±5.1°)、髋臼外展角(38.5°±5.7° vs.37.7°±5.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DAA组使用助行器时间明显缩短[(24.6±7.8) d vs.(31.7±10.2) d,P<0.05],术后6周随访时DAA组Harris评分更高[85.7±5.4 vs.81.3±6.1,P<0.05],但末次随访时两组间Harri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3.4±4.7 vs.92.3±5.3,P>0.05).DAA组出现1例(2.2%)大转子骨折,1例(2.2%)股外侧皮神经损伤,未出现脱位病例;PA组出现1例(2.1%)髋关节后脱位,1例(2.1%)腹股沟区疼痛.两组均未出现假体松动、下肢深静脉血栓、坐骨神经损伤等并发症.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直接前方入路明显比后外侧入路疼痛轻、出血量少、下床时间早、住院时间短、假体位置更佳,短期效果肯定,可获得快速康复及良好的关节稳定性.

  • 膝髋关节置换术非计划性暂停手术的原因分析

    作者:李杨;李子剑;张克;田华;刘延青;蔡宏;李锋;赵旻暐

    目的:分析择期膝、髋关节置换术前非计划性暂停手术的现状和原因,寻找其中的规律和共同性,为进一步优化择期膝、髋关节置换的患者术前管理,提高医疗资源的使用效率提供依据.方法:选择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骨科2013年9月至2014年8月住院拟择期行膝、髋关节置换手术,但术前因故被暂停手术的病例资料,记录这些病例被暂停手术的原因,对其进行分析.结果:共拟行膝、髋关节置换手术1 146台,其中完成1 003台,因故暂停143台,停手术率达12.5%.暂停手术常见的原因是心血管系统疾病(31%),其他部位感染(14%),菌尿(13%)和手术适应证不强(11%),其他导致手术暂停的原因还有血液系统检查异常、下肢静脉血栓、肝功能异常、血糖控制欠佳等.在不同性别的患者之间,停手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男性 15.0%,女性11.6%,P=0.149),不同年龄段的患者之间,停手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0岁 13.0%,51~65岁 11.6%,66~80岁 13.3%,>80岁11.1%,P=0.864),但髋关节置换较膝关节置换更易被暂停手术(膝关节置换11.1%,髋关节置换 16.1%,P=0.021).结论:对于择期行膝、髋关节置换的患者进行恰当的术前教育和管理非常重要,通过明确诊断、细致的病史询问和体格检查,以及有针对性的检查化验,尽量避免住院后暂停手术的发生,提高医疗资源的使用效率.

  • 尿路上皮癌相关1基因通过竞争性抑制miR-18a增强乳腺癌细胞的他莫昔芬治疗耐药

    作者:李秀楠;刘爱蕙;唐欣;任宇

    目的:探讨尿路上皮癌相关1(urothelial carcinoma-associated 1,UCA1)基因及miR-18a在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阳性的乳腺癌细胞他莫昔芬耐药中的作用和调控机制.方法:通过反转录实时定量PCR测定乳腺癌细胞中UCA1和miR-18a的表达,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验证miR-18a和UCA1 3′UTR区域结合.在他莫昔芬敏感的MCF-7细胞中过表达UCA1或敲减miR-18a,在他莫昔芬耐药的LCC9和BT474细胞中敲减UCA1或过表达miR-18a,CCK-8方法测定细胞活力,软琼脂克隆形成实验测定细胞克隆形成能力,流式细胞术测定细胞周期.结果:他莫昔芬耐药的LCC2、LCC9和BT474细胞中,UCA1表达量显著高于他莫昔芬敏感的MCF-7细胞.MCF-7细胞在0.1 μmol/L 他莫昔芬处理后,UCA1的表达水平显著升高.UCA1过表达提高了MCF-7细胞在他莫昔芬处理后的活力,而UCA1 siRNA则显著降低了LCC9和BT474细胞在他莫昔芬处理后的活力.在MCF-7细胞中,相对于质粒对照+他莫昔芬组,UCA1+他莫昔芬组的克隆数目多19.0%,克隆平均大小增加29.0%,G1期细胞比例减少7.3%,S期细胞增加6.7%.在BT474细胞中,相对于siRNA对照+他莫昔芬组,si-UCA1+他莫昔芬组的克隆数目少54.0%,克隆平均大小减少42.0%,G1期细胞比例增加9.0%,S期细胞减少6.2%.UCA1有一个miR-18a结合位点,敲减miR-18a提高了MCF-7细胞在他莫昔芬处理后的活力,过表达miR-18a则显著降低了BT474细胞在他莫昔芬处理后的活力.在MCF-7细胞中,相对于对照+他莫昔芬组,miR-18a抑制+他莫昔芬组的克隆数目多15.0%,克隆平均大小增加33.0%,G1期细胞比例减少8.8%,S期细胞增加5.3%.在BT474细胞中,相对于对照+他莫昔芬组,miR-18a过表达+他莫昔芬组的克隆数目少47.0%,克隆平均大小减少25.0%,G1期细胞比例增加13.3%,S期细胞减少7.9%.结论:UCA1可以通过竞争性抑制miR-18a增强乳腺癌细胞的他莫昔芬治疗耐药.

  • 合并胎盘植入行剖宫产术患者的麻醉方式选择

    作者:王阳;曾鸿;郭向阳;容晓莹

    目的:研究合并胎盘植入行剖宫产术患者的麻醉方式选择.方法:通过国际疾病分类(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Diseases,ICD)-9查询2008年至2013年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出院诊断包含"胎盘植入"的病例,剔除自然产、剖宫取胎及非我院首诊病例,共有96例纳入到本次研究中.根据植入程度分为粘连型、植入型、穿透型3组,分析手术开始至胎儿娩出时间、麻醉方式选择.结果:96例患者中粘连型49例、植入型33例、穿透型14例,粘连组、植入组、穿透组的手术开始至胎儿娩出的时间平均分别为(6.7±3.0) min、(7.2±4.6) min、(11.9±4.9) min,穿透组与粘连组、植入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植入程度麻醉方式选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其中粘连组45例(91.8%)患者行椎管内麻醉,2例(4.1%)行全身麻醉,2例(4.1%)先行椎管内麻醉后术中转为全身麻醉;植入组22例(66.7%)患者行椎管内麻醉,4例(12.1%)行全身麻醉,7例(21.2%)先行椎管内麻醉后术中转为全身麻醉;穿透组有2例(14.3%)患者行椎管内麻醉,2例(14.3%)行全身麻醉,10例(71.4%)先行椎管内麻醉,后术中转为全身麻醉.结论:椎管内麻醉可作为合并胎盘植入行剖宫产术麻醉的首选方法,若术前提示穿透型胎盘植入,需做好全身麻醉的准备.

  • 多孔中空椎弓根螺钉骨水泥加强固定治疗合并骨质疏松症的腰椎退变性侧凸

    作者:孙浩林;李淳德;李绪文;邑晓东;刘洪;卢海霖;李宏;于峥嵘;王宇

    目的:探讨应用多孔中空椎弓根螺钉(cement injectable cannulated pedicle screws,CICPs)骨水泥加强固定治疗合并骨质疏松症的腰椎退变性侧凸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队列研究2014年10月至2015年12月期间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骨科治疗腰椎退变性侧凸Lenke-silva分级Ⅲ级或Ⅳ级合并骨质疏松症的手术病例,比较多孔中空椎弓根螺钉骨水泥加强固定病例和常规手术病例在腰椎退变性侧凸减压矫形固定融合手术中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术后1个月、6个月和1年各随访一次,采用腰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 scale,VAS)和下肢痛VAS评定临床症状改善情况,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分和欧洲五维健康量表(EuroQol-5 dimensions,EQ-5D)评定术后功能改善情况.拍摄腰椎正侧位X线片、动力位X线片和脊柱全长正侧位X线片,测定冠状位侧弯Cobb角、矢状位胸椎后凸、腰椎前凸Cobb角以及矢状位平衡距离(sagittal vertical axis,SVA),评估手术节段的融合情况.结果:共入组34例病例,其中CICPs组15例,对照组19例,两组病例的一般资料包括年龄、性别比例、体重、身高、体重指数、骨密度T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CICPs组平均骨水泥加强(5.7±2.2)枚螺钉,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术中输血量CICPs组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临床效果评定中,两组病例术后1个月、术后6个月、术后1年腰痛VAS评分、下肢痛VAS评分、ODI评分和EQ-5D量表同术前相比均明显降低;组间比较,腰痛VAS评分术后6个月(CICPs组3.1±1.3 vs.对照组 4.4±1.4,P<0.01)和术后1年(CICPs组3.3±1.0 vs.对照组5.2±1.4,P<0.01),ODI评分术后1年(CICPs组22.7±17.2 vs.对照组31.4±18.5,P<0.01)和EQ-5D量表术后1年(CICPs组2.9±2.0 vs.对照组3.5±2.5,P<0.01)CICPs组要低于对照组.影像学参数评定中,两组病例腰椎侧凸的冠状位Cobb角术后1个月、术后6个月、术后1年同术前相比均得到明显纠正,矢状位腰椎前凸角和胸椎后凸角术后1个月、术后6个月、术后1年同术前相比较术前均显著增加,组间比较,腰椎侧凸的冠状位Cobb角术后1年CICPs组要明显低于对照组(CICPs组17.6°±6.9° vs.对照组21.2°±7.2°,P<0.01),腰椎前凸角术后6个月(CICPs组-33.5°±8.8° vs.对照组-28.9°±8.3°,P<0.01)和术后1年(CICPs组-33.0°±8.1° vs.对照组-26.3°±7.4°,P<0.01),胸椎后凸角术后1年CICPs组要明显高于对照组(CICPs组26.4°±8.1 °vs.对照组22.1°±7.3°,P<0.01).结论:多孔中空椎弓根螺钉骨水泥加强固定治疗合并骨质疏松的腰椎退变性侧凸安全有效,短期临床效果满意.

  • Chiari畸形Ⅰ合并神经源性吞咽功能障碍的临床特征

    作者:于涛;李军;王琨;葛颖;AliceChuJiang;段丽萍;王振宇

    目的:成年Chiari畸形Ⅰ型(chiari malformation typeⅠ,CMⅠ)患者中神经源性吞咽障碍的发生率并不少见,临床上罕有关于食管高分辨率测压(high-resolution manometry,HRM)技术对CMⅠ患者吞咽功能的精确评价的报道.本研究拟通过HRM量化评价CMⅠ患者吞咽功能,初步探讨影响吞咽功能的可能相关因素及其机制.方法:共纳入北京大学第三医院2010年1月至2015年7月收治的42例经临床和MRI检查、确诊不合并寰枢椎脱位的CMⅠ患者,将患者分为吞咽障碍组20例和不合并吞咽障碍组22例.所有患者均接受HRM检查,收集所有患者的临床、影像学资料 和HRM评价参数,并做统计学分析.结果:(1)合并吞咽障碍的女性CMⅠ患者比例明显高于不合并吞咽障碍组(14/20 vs.8/22,P =0.029),吞咽障碍组后组颅神经损伤的其他症状(包括声音嘶哑、咽部感觉减退、患侧面部感觉减退及汗液分泌减少等)发生率明显高于不合并吞咽障碍对照组(15/20 vs.5/22,P=0.01).(2)HRM显示吞咽障碍组食管上括约肌(upper esophageal sphincter,UES)松弛比高于对照组(75.3%vs.63.1%,P=0.023),UES上缘亦高于对照组(17.2 cm vs.15.7 cm,P=0.005).(3)吞咽障碍组MRI影像上延髓或上颈部的脊髓空洞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17/20 vs.7/22,P=0.001).结论:CMⅠ患者的吞咽障碍经常与后组颅神经损伤、共济失调和阳性锥体束征相关,HRM显示平均UES松弛比例的差异亦有可能与延髓或上颈髓的脊髓空洞症有关,CMⅠ中的吞咽障碍的机制可能是由于神经源性咽肌运动障碍所导致,吞咽障碍病因学检查应包括CMⅠ畸形鉴别诊断.

  • 精氨酸-甘氨酸-天冬氨酸-丝氨酸序列在生物活性玻璃对人牙髓细胞生物作用中的影响

    作者:刘意;王赛楠;崔彩云;董艳梅

    目的:生物活性玻璃(bioactive glass,BG)对人牙髓细胞(human dental pulp cells,hDPCs)的增殖及矿化有积极的作用,本研究目的是研究精氨酸-甘氨酸-天门冬氨酸-丝氨酸序列(Arg-Gly-Asp-Ser,RGDS)在BG对hDPCs的黏附、增殖及矿化作用中的影响.方法:用含不同质量浓度RGDS(12.5 mg/L、25.0 mg/L、50.0 mg/L、100.0 mg/L、200.0 mg/L)的BG浸提液培养hDPCs,对照组为不含RGDS的BG浸提液.采用细胞活性噻唑蓝(MTT)比色法于接种后4 h检测细胞黏附数量,于第1、3、5、7、9天测定细胞增殖,第14、28天对细胞进行茜素红染色检测矿化活性.结果:BG浸提液加RGDS组与单纯BG浸提液组相比,hDPCs黏附数目降低,呈RGDS浓度依赖性;BG浸提液加RGDS组的增殖活性早期低于单纯BG浸提液组,但后期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G浸提液能够促进hDPCs的矿化,加入RGDS组的矿化活性与单纯BG浸提液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游离态RGDS不影响BG对hDPCs的增殖和矿化促进作用,但会与hDPCs结合进而影响hDPCs向培养皿底的黏附.

  • 应用扩展的桡侧腕屈肌入路治疗复杂的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

    作者:高志强;安贵生;李绍良

    目的:探讨应用扩展的桡侧腕屈肌入路治疗复杂的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的手术方法和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2年10月至2015年3月北京积水潭医院应用扩展的桡侧腕屈肌入路治疗的38例新鲜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患者,其中男性25例,女性13例,平均年龄(52.76±8.62)岁(32~64岁).患者受伤至手术时间平均(5.42±1.91) d(3~10 d),左侧17例,右侧21例.根据X线片、CT影像进行分型,所有患者均为国际内固定研究学会(Association for the Study of Internal Fixation,AO/ASIF)C3型桡骨远端骨折.分别在术后1、2、3、6、12个月对患者进行随访,随访内容包括正、侧位X线片,腕关节背伸、掌屈、桡偏、尺偏活动度,前臂旋转活动度,握力,并且在术后6、12个月随访时采用改良的Garland-Werley评分法和PRWE(patient rated wrist evaluation)评分法评定疗效.结果:所有患者骨折愈合良好,随访时间均超过12个月,术后平均随访时间(16.37±2.85)个月(12~22个月).术后6个月改良的Garland-Werley评分5.37±2.82,优良率84.21%,术后12个月改良的Garland-Werley评分 5.03±2.60,优良率86.84%.术后6个月PRWE评分15.82±8.38,术后12个月PRWE评分12.17±7.58.结论:应用扩展的桡侧腕屈肌入路能够有效地治疗复杂的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并且可以避免掌背侧联合入路的缺点.

  • 手术治疗Maisonneuve骨折失误1例报告

    作者:姬洪全;周方;田耘;张志山;郭琰;吕扬;杨钟玮;侯国进

    患者,女,20岁,骑车倒地致踝部扭伤后12 h入院,体格检查显示踝部及小腿肿胀明显,压痛,皮肤完整,末端血液循环正常,影像学检查显示腓骨近端骨折移位、下胫腓联合分离、内踝骨折移位、后踝骨折、距骨脱位(图1),CT图像显示下胫腓联合分离,腓骨远端向后移位(图2).经完善术前准备,于伤后24 h安排手术治疗.

  • 直接前入路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

    作者:张洪;马云青

    自20世纪60年代始至今,人工全髋置换术已经发展了半个多世纪,成为治疗晚期髋关节疾患有效的手术方法,实施全髋置换术的手术入路也因人工关节技术的发展而出现不同的流行趋势.人工髋关节之父John Charnley时代的手术入路为经大转子截骨髋关节外侧入路,该入路对髋臼与股骨近端显露充分,为John Charnley 规范和推广全髋关节手术技术立下了汗马功劳[1].

  • 创伤急救体系的发展与现状

    作者:陈逍堃;林维成;张鹏;匡思杰;黄伟;王天兵

    中国在过去的30年里随着经济的巨大进步,工业化水平的逐年提升导致了意外伤害事故也随之增加,中国每年因创伤死亡人数超过400 000,是继恶性肿瘤和心、脑、呼吸道疾病后的第五大死亡原因,是青壮年死亡的首要原因[1],同时创伤已成为和平时期一项严重的社会问题.目前,中国对于创伤急救体系的建设仍然处于起始阶段,投入还相当不足,也没有特定的政府机构来协同处理创伤急救相关问题,如决策的制定、急救基金的设立、急救的立法、创伤急救系统的建立、创伤医师的再教育和认证等[2].

    关键词: 创伤 急救 发展
  • 根管封闭剂X线阻射性的实验研究

    作者:安智广;渠薇;白伟;姜岚;梁宇红

    根管治疗是牙髓根尖周病的首选治疗方法,核心在于控制感染和杜绝再感染,其中根管充填是杜绝再感染的主要手段[1].临床常用的根管充填材料是牙胶和根管封闭剂,根管封闭剂的主要作用是充填牙胶无法达到的根管不规则区域和侧副支根管等结构[2].拍摄X线片是临床评价根管充填质量的主要工具,根管充填材料需要具有适宜的X线阻射性,以真实反映根管充填的质量.

  • Podoplanin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

    作者:谢立簃;鲍旭辉;林晨;王征;张静;樊旼

    肺癌是发病率和死亡率增长快、对人群健康和生命威胁大的恶性肿瘤之一,据不完全统计,2015年我国肺癌确诊人数达73.3万,因肺癌导致死亡的患者有61万.目前,用于肺癌诊治的医疗费用成倍增长,给医疗资源的分配带来了严峻的挑战.WHO根据生物学行为、治疗以及预后等因素,将肺癌分为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和小细胞肺癌(small cell lung cancer,SCLC),其中NSCLC占80%以上[1].

  • 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无结技术与单结技术的回顾性对比研究

    作者:王国良;叶剑飞;马潞林;黄毅;侯小飞;肖春雷;卢剑;洪锴;张树栋;赵磊;田晓军;刘余庆

    前列腺癌是世界范围内男性的第二大癌症死因,而前列腺癌根治术已成为局限性前列腺癌治疗的金标准.随着腹腔镜和机器人技术的发展,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laparoscopic radical prostatectomy,LRP)或机器人辅助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robot-assisted radical prostatectomy,RARP)已经成为主要的治疗方式[1-3].尽管国内较大的医院能够独立开展LRP,但仍然有部分省级医院和大部分地市级医院未能开展该项技术.为了该技术在国内得到大面积的推广,我们需要一种能够快速掌握的LRP技术,让更多基层患者能尽量在附近医院得到治疗.

  • 肿瘤微环境中一种新型促侵袭因子的发现——细胞外ATP功能及机制的研究进

    作者:方伟岗;田新霞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新统计数据,全球癌症每年新发病例约1 400多万人,同时约有820万人因癌症死亡,其中90%是因肿瘤的复发转移导致.恶性肿瘤给患者造成的危害关键就在于它能够转移,因此肿瘤转移始终是肿瘤防治的重大课题及研究难点.如果能够精准了解并掌握肿瘤转移的规律和机制,控制转移发生、发展的关键环节,肿瘤问题就能够得到根本的解决.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z1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1999 01 02 03 04 05 06
1998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