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Journal of Peking University(Health Sciences) 북경대학학보(의학판)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 北京大学
  • 影响因子: 1.68
  • 审稿时间:
  • 国际刊号: 1671-167X
  • 国内刊号: 11-4691/R
  • 发行周期:
  • 邮发: 2-489
  • 曾用名: 北京医学院学报;北京医科大学学报
  • 创刊时间: 1959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编辑部
  • 出版地区:
  • 主编: 韩启德
  • 类 别: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 3个遗传性对称性色素异常症家系中DSRAD基因的突变

    作者:杨勇;李颂;李航;卜定方;汪科;涂平;朱学骏

    目的:检测国内3个遗传性对称性色素异常症家系中DSRAD基因的突变.方法:PCR扩增3个家系中成员DSRAD基因的全部外显子,并行DNA测序.以100例无关正常人作对照.结果:PCR结合DNA测序发现3个家系中患者均存在DSRAD基因的异常:家系A中第3220位碱基发生了C→T的杂合突变,对应1074位的精氨酸被半胱氨酸替代;家系B与家系C中发现的突变相同,为第3325位碱基发生了G→T的杂合突变,对应1109位的天冬氨酸被酪氨酸替代.家系中未患病者及无关正常人未发现相应突变.结论:此3个遗传性对称性色素异常症家系中存在DSRAD基因的特异性突变,突变可能使蛋白功能缺陷,导致临床上出现皮肤色素异常.

  • SARS临床诊断病例1291例糖皮质激素治疗不良反应分析

    作者:李楠;王广发;武阳丰;谢高强;肖峰;陈博文;王月香;韩德民

    目的:探讨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SARS)治疗中糖皮质激素(glucocorticosteroids,GCS)的使用与不良反应的关系.方法:收集北京市SARS病历资料,建立数据库,回顾分析1 291例临床诊断SARS病例.按照GCS起始剂量、日大剂量和累积剂量分组,均换算为甲泼尼龙(methyprednisonlone,MP)剂量.使用SAS 8.10软件统计GCS相关不良反应,包括血糖增高(≥7.8 mmoL/L)、低钾血症(<3.5 mmol/L)、低钙血症(<2.12 mmol/L)、收缩压升高[≥140 mm Hg(1 mm Hg=0.133 kPa)]及舒张压升高(≥90 mm Hg).结果:GCS组1 084例,未用GCS组207例.GCS平均日使用剂量总趋势是递减,早期日平均剂量(中位数)为160 mg/d,10天后下降,13天降到80 mg/d.GCS组病程中高血糖(8.68±4.80)mmol/L,未用GCS组(6.39±3.71)mmoL/L,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01).MP起始≥80 mg/d,MP大≥160 mg/d以及MP累积≥3 000 mg各组的平均血糖均明显升高.使用GCS后第1~2周血糖升高显著,而后逐渐下降.MP累积≥3 000 mg组血糖增高且持续时间延长,与其它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GCS组病程中低血钾为(3.66±0.50)mmoL/L,低钾持续时间1(1,75)天,与未用GCS组(4.01±0.51)mmol/L,1(1,9)天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GCS使用后第1周血钾降低明显,第2周血钾回升.MP起始≥320 mg/d、MP大≥320 mg/d、MP累积≥3 000 mg与较低剂量组比较,血钾明显降低(P<0.001);且低钾持续时间长,到第3周才回升.GCS组低血钙持续19(1,74)天,未用GCS组为8(1,32)天,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低血钙持续时间随大剂量、累积剂量增加而延长.MP累积<999 mg组与未用GCS组比较低血钙持续时间相近.GCS使用后收缩压和舒张压逐渐升高,第4周升高显著.结论:血糖增高水平、低血钾水平和持续时间与GCS的剂量和疗程关系密切.GCS影响低血钙持续时间,使收缩压和舒张压逐渐升高.使用适当剂量的GCS(MP起始<159 mg/d,MP大<159 mg/d、MP累积<2 999 mg)可以避免血糖、血钾、血钙的明显异常.使用GCS较大剂量时密切监测上述指标变化对临床治疗具有重要价值.

  • 4个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脑动脉病伴皮层下梗死和白质脑病(CADASIL)家族的临床表现

    作者:吕鹤;姚生;张巍;王朝霞;黄一宁;牛小媛;张茁;袁云

    目的:报道我国4个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脑动脉病伴皮层下梗死和白质脑病(CADASIL)家族的临床特点.方法:收集4个通过病理和基因检查确诊为CADASIL的先证者及其家族成员的临床资料,对4个先证者做心电图检查,2个先证者进行周围神经电生理检查.结果:4个家族共调查83个家庭成员,总共29人出现神经系统损害的临床症状.每个家族中连续数代均有发病者,男女均受累及,符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特点,所有患者均无常见的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发病年龄为28~70岁,以40~50岁为主.主要临床表现为发作性头晕、轻偏瘫,发病同时或短期内出现智能下降.所有患者均无偏头痛发作.1个先证者出现手套和袜套样痛觉减退,2个先证者周围神经电生理检查结果异常.所有先证者心电图检查均未见异常改变.结论:我国CADASIL患者早期可以主要表现为椎-基底动脉系统缺血的症状,智能下降可以在疾病早期发生,偏头痛可能不是我国患者的主要表现.本病可出现周围神经的损害.

  • 热休克诱导弹性蛋白原在培养的人真皮成纤维细胞中异常表达

    作者:陈周;SEO Jin-Young;CHUNG Jin-Ho

    目的:观察热休克对体外培养的人类真皮成纤维细胞中弹性蛋白原mRNA以及蛋白质表达的影响,以阐明环境因素中的热休克效应在皮肤日光弹力变性中所起的作用.方法:将原代培养的人类真皮成纤维细胞置于43℃水浴箱中30min,然后恢复37℃,5%(体积分数)CO2恒温培养,分别于24 h以及48 h收集标本,以Northern blot和Western blot方法分别检测弹性蛋白原mRNA及蛋白质的表达水平.结果:热休克刺激后弹性蛋白原mRNA表达明显上升,热休克后24 h上升为对照组的(163±12)%(P<0.05),48 h上升为对照组的(221±22)%(P<0.05),同时成纤维细胞培养上清液中弹性蛋白原的蛋白质表达水平也明显增高,24h上升为对照组的(149±12)%(P<0.05),48 h上升为对照组的(783±10)%(P<0.05).结论:在体外原代培养的人类真皮成纤维细胞中,热休克可诱导弹性蛋白原mRNA以及蛋白质的过度表达,提示该异常增多的弹性蛋白原可能在日光弹力变性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 1α,25-二羟维生素D3和中波紫外线对正常人黑素细胞增殖及黑素合成的影响

    作者:徐前喜;杜娟;何培英;张建中;朱铁君

    目的:探讨1α,25-二羟维生素D3和中波紫外线(UVB)对黑素细胞增殖及黑素合成的影响.方法:体外黑素细胞培养,用四甲基偶氮唑蓝比色法(MTT法)测定1α,25-二羟维生素D3和UVB(55 mJ/cm2)对黑素细胞增殖的作用;用NaOH处理后比色法测定黑素的含量.结果:浓度为10-7~10-10mol/L的1α,25-二羟维生素D3对体外培养的黑素细胞有促增殖作用,同时黑素含量也有增加,其中以10-7mol/L 1α,25-二羟维生素D3对黑素细胞作用为明显.UVB照射与1α,25-二羟维生素D3共同作用于黑素细胞时也可促进黑素细胞增殖,但二者无明显的协同作用.结论:1α,25-二羟维生素D3和UVB能促进黑素细胞增殖及黑素合成,可用于治疗白癜风.

  • 中国西部两医院1905例皮肤恶性肿瘤回顾分析

    作者:高天文;孙东杰;李春英;何弘;李青;刘友生;刁庆春;黄高升;郝飞;钟白玉;马福成;柳凤轩;闫小初;刘东梅;刘玉峰;刘荣卿

    目的:通过统计和分析中国西部的西安西京医院及重庆西南医院诊治的皮肤恶性肿瘤的基本临床资料,为了解中国西部皮肤恶性肿瘤的发病情况和变化趋势提供线索.方法:收集、统计和分析两所医院1981至2000年经病理确诊的皮肤恶性肿瘤的临床资料.结果:(1)共纳入皮肤恶性肿瘤患者1 905例,其中鳞状细胞癌560例(29.4%)、基底细胞癌534例(28.0%)、皮肤恶性黑素瘤305例(16.0%).(2)1 905例皮肤恶性肿瘤的患者中,80年代591例,90年代1 314例,占同期由于各种疾病行病理活检患者总数的比例分别为0.34%及0.58%;此20年间因各种疾病行病理活检的患者总数年均增长1.6%,而皮肤恶性肿瘤患者活检数年均增长3.5%,其中皮肤恶性黑素瘤年增长3.9%.(3)305例皮肤恶性黑素瘤中,肢端恶性黑素瘤占63.3%.与非肢端恶性黑素瘤相比,肢端恶性黑素瘤患者年龄大、外伤比例高、男性多见.(4)305例皮肤恶性黑素瘤中,64例(21%)原发部位有明确外伤史,47例(15.4%)源于先天性小痣.结论:中国皮肤恶性肿瘤的构成比以及发生部位、年龄等与白色人种有很大差异.20年来,中国皮肤恶性肿瘤特别是皮肤恶性黑素瘤有明显增加的趋势.外伤、先天性小痣是中国皮肤恶性黑素瘤的主要病因.

  • 用PCR-RFLP技术检测皮肤感染性肉芽肿组织中的分支杆菌

    作者:蔡林;张建中

    目的:探讨用聚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PCR-RFLP)方法快速检测皮肤感染性肉芽肿组织中的分支杆菌.方法:皮肤感染性肉芽肿患者的组织标本5份,提取组织DNA进行巢式PCR扩增,对PCR产物分别用Hha Ⅰ、Mbo Ⅰ、BstU Ⅰ3种限制性内切酶进行酶切,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进行RFLP分析,并与培养结果进行比较.结果:从2份临床诊断为游泳池肉芽肿的组织标本中检测出海分支杆菌,从1份诊断为皮肤感染性肉芽肿的标本中检测出结核分支杆菌,此3例结果与培养鉴定结果完全一致.另两份标本分别检测出结核分支杆菌和偶发分支杆菌.结论:用PCR-RFLP方法可以快速鉴定皮肤感染性肉芽肿中的分支杆菌,可协助临床进行疾病的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

  • P53与端粒重复序列结合蛋白质1的体外相互作用

    作者:李玲;张波;邹万忠;郑杰

    目的:通过分析端粒主要结合蛋白中端粒重复序列结合蛋白质1(Telomeric repeat binding protein 1,TRBP1)与P53的体外结合,探讨P53通过端粒途径调节细胞增殖、衰老和凋亡的分子机制.方法:谷胱甘肽S转移酶(glutathione S-transferase,GST)和人P53-GST融合蛋白经大肠杆菌表达、谷胱甘肽-SepharoseTM4B纯化后,和人乳腺癌细胞MCF-7细胞蛋白进行体外结合反应(pull down),Western blot检测反应物中P53和TRBP1的结合.融合蛋白中人P53包括野生型(1~393)、C端缺失体P53 N5(2~293)、N端缺失体P53 2C(95~393)、175单个氨基酸突变体P53 R175H(R→H).结果: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和考马斯亮蓝R250染色显示,纯化的GST和4种P53-GST蛋白纯度在90%以上,且分子量与预计的完全一致.TRBP1的Western blot显示,野生型P53和P53-R175H均能沉淀MCF-7中的TRBP1,且结合力相似,而单独的GST则无沉淀TRBP1的作用.与野生型P53和P53 R175H相比,P53 2C与TRBP1的结合力明显增加,P53 N5与TRBP1的结合力明显减弱.结论:P53和TRBP1可以直接体外结合,P53的C端(293~393)是与TRBP1结合的结构域.P53和TRBP1结构域依赖性的结合可能与端粒动态变化所诱导的细胞活动有关.

  • 特应性皮炎皮损角质形成细胞NF-κB表达及外用他克莫司对其的影响

    作者:谢志强;刘玲玲;窦侠;闻卫兢;王娣;朱学骏

    目的:探讨核因子κB(Rel/NF-κB)在特应性皮炎(AD)发病机制中的意义及外用他克莫司对转录因子NF-κB表达方式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二步法检测9例中至重度AD患者急性发作期炎性皮损与正常皮肤角质形成细胞(KC)NF-κB的表达方式,以及外用0.1%(质量分数)或0.03%(质量分数)他克莫司软膏治疗AD 3周后NF-κB表达方式的变化.结果:免疫组化检测显示NF-κBp65和NF-κBp50在正常皮肤基底层KC胞浆及核散在表达或缺乏.NF-κBp50在AD患者急性发作期炎性皮损KC胞浆及核过度表达,NF-κBp50以核表达为主,NF-κBp65以核周及胞浆表达为主,主要定位于基底层至颗粒层.与治疗前比较,治疗3周后临床治愈或改善的AD皮损部位KC的NF-κBp50核表达消失或在基底细胞核及胞浆呈散在表达,NF-κBp65核周表达消失及胞浆表达显著减少.结论:角质形成细胞NF-κB过度活化可做为启动或维持AD皮肤炎症反应的基础,他克莫司通过直接或间接作用抑制KC的NF-κB核表达,从而抑制与NF-κB调控有关的AD皮肤天然免疫炎症反应.

  • 酵母双杂交筛选雄激素受体辅助调节因子267-α(ARA267-α)的相互作用蛋白

    作者:汪欣;买铁军;牛亦农;王建伟;郭应禄

    目的:通过酵母双杂交系统筛选与雄激素受体辅助调节因子267-α(androgen receptor-associated coregulator 267-α,ARA267-α)有相互作用的蛋白质,为研究ARA267-α的生理功能寻找证据和方向.方法:以能表达ARA267-α中4个PHD(p1ant homeodomain)和1个SET[Su(var)3-9,Enhancer-of-zeste,Trithorax]结构域的pGBKT7-PHD-SET重组质粒为"诱饵",采用酵母融合(yeast mating)方法筛选预转化的人脑cDNA文库.挑选阳性酵母菌落进行质粒提取、限制性内切酶分析和DNA测序.将测序结果在GenBank中进行核苷酸序列同源性比对,确定它们所对应的基因.通过再次酵母双杂交排除假阳性相互作用.结果:筛选cDNA文库共获得约600个阳性酵母菌落,随机挑选其中的65个菌落提取混合质粒.经过在氨苄青霉素培养盘中筛选,共得到43个文库pACT2-cDNA质粒.选取35个酶切片段不同的文库pACT2-cDNA质粒进行测序,测序结果比对揭示,35个cDNA插入片段来源于16种不同的基因.酵母双杂交证实其中RanBPM是ARA267-d的假阳性作用蛋白.结论:通过筛选cDNA文库发现ARA267-α可以与多个不同的蛋白质相互作用,这提示ARA267-α可能是一个具有多种生理功能的蛋白分子,而RanBPM极可能是一个转录因子.

  • 开胸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与血液凝血活性的变化

    作者:袁训芝;吴新民;陈铭;袁家颖;张生锁

    目的:调查胸科大手术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病情况,观察手术前后凝血、纤溶活性的变化.方法:2003年2月至4月行肺癌或食管癌根治术的患者52例.年龄35~79岁,男34例,女18例.所有患者于术后3~10天内行双下肢深静脉血管超声检查.同期做了57例非手术门诊患者双下肢血管超声检查.均记录双下肢静脉血流速度及血栓发生的部位.25例开胸手术患者于术前、术后3天及术后1周采集静脉血测定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D-二聚体(D-dimer,D-D)、抗凝血酶(antithrombin,AT)、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hrombinantithrombin complex,TAT)、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剂(plasminogen activatorinhibitor,PAI)、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国际标准化比值(international normalized ratio,INR)以及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thromboplastin time,APTT).所有患者无血栓栓塞史,术前评价血栓栓塞发生的风险.结果:52例入选患者中,28例患者超声检查发现存在深静脉血栓形成,血栓检出率为53.8%,均为腓静脉血栓形成.血凝指标D-D、FIB手术后明显升高,一直持续到手术后1周;TAT手术后3天明显升高,但手术后1周恢复到术前水平;AT手术后3天明显降低,手术后1周恢复到术前水平;PAI手术后3天有所下降,但手术后1周水平明显高于术后3天.随着年龄、体重增大和危险因素个数的增加,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增加.结论:开胸手术患者术后3~10天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病率为54.8%(28/52),与国外报道相似.所有胸科大手术患者围手术期应考虑常规采用抗血栓措施,包括患者早期活动、使用间歇气压装置和低分子量肝素抗凝等.

  • gp96多肽复合物介导的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对食管腺癌细胞的免疫杀伤作用

    作者:马丽萍;潘秀英;李娜;刘玉京;陈晓欣

    目的:研究肿瘤细胞来源的gp96多肽复合物介导的对同一类型肿瘤的免疫治疗作用.方法:提取纯化食管腺癌细胞系SEG-1裸鼠成瘤组织的gp96蛋白多肽复合物,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NC)诱导培养的树突状细胞(DC)结合,制备gp96-DC疫苗;台盼蓝拒染法测定淋巴细胞增殖率;ELISA方法检测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培养上清液的γ干扰素(IFN-γ)含量,MTT法检测CTL对靶细胞SEG-1的杀伤率.结果:55 g瘤组织提取纯化gp96蛋白120μg;单独DC、单独gp96及gp96-DC均能刺激淋巴细胞增殖,产生CTL,释放IFN-γ,对靶细胞SEG-1均显示一定的杀伤作用,以gp96-DC的作用明显,在效靶比40:1时,杀伤率为68%.单独DC诱导的CTL对SEG-1、K562的杀伤作用与非抗原刺激的淋巴细胞比较,统计学差异无显著性.结论:肿瘤来源的热休克蛋白gp96可使DC具有更强的刺激T淋巴细胞增殖的能力,所产生的CTL对靶肿瘤细胞有明显的特异杀伤作用.

  • 双生子人群β3AR Trp64Arg基因多态性与胰岛素敏感性的关系

    作者:李群娜;詹思延;吕筠;秦颖;郭晓霞;曹卫华;胡永华;李立明

    目的:探讨β3肾上腺素能受体(β3AR)Trp64Arg基因多态性与胰岛素敏感性的关系.方法:检测88对异卵双生子β3AR Trp64Arg基因多态性.用稳态模式评估法的对数(1ogarithm transformed homeostasis model assessment,lgHOMA)来衡量胰岛素敏感性,分析β3AR Trp64Arg基因多态性与IgHOMA及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的相关性.结果:Trp64Trp、Trp64Arg和Arg64Arg的基因型频率分别为71.5%,26.7%和1.7%;有β3ARTrp64Arg基因多态性的双生子胰岛素敏感性有降低的趋势,但是统计学差异无显著性(P=0.145).BMI与lgHOMA呈弱正相关(r=0.188,P=0.002),β3AR Trp64Arg基因多态性与BMI的关联统计学差异无显著性(P=0.554).结论:有β3AR Trp64Arg基因多态性的双生子可能更容易导致胰岛素抵抗,但是这一结论还需扩大样本进行进一步的研究.

  • 伴发副肿瘤性天疱疮的Castleman瘤B细胞免疫球蛋白基因重排与超变分析

    作者:王京;卜定方;朱学骏

    目的:我科近来研究了副肿瘤性天疱疮(PNP)患者肿瘤在发病中的作用,证明1例Castleman瘤产生针对表皮连接蛋白的抗体.本文进一步探讨肿瘤和抗体在疾病发生过程中的作用和PNP的发病机制.方法:对1例副肿瘤性天疱疮伴发已经证明可分泌自身反应性抗体的Castleman瘤患者肿瘤B细胞进行培养,免疫组化分析其表面标志;扩增患者肿瘤组织的RNA,将PCR产物克隆、测序.对B细胞克隆的免疫球蛋白可变区基因重排和超变区突变特点进行分析.结果:培养肿瘤细胞多数为CD20、HLA-DR、smIgM、smIgG阳性.克隆得到IgVH与IGHV3-9*01胚系基因片段接近,Ig VL与IGKV4-1*01胚系基因片段同源.VH和VL基因CDRs区的核苷酸改变均明显多于FRs区,并且在VH和VL基因观察到的CDRs区替换突变数目远大于可能发生随机突变的值.结论:本例伴发Castleman瘤的副肿瘤性天疱疮患者的肿瘤中存在特殊B细胞克隆,其已重排的免疫球蛋白可变区基因CDRs超变区发生明显体细胞突变,可能是抗原选择的结果.该克隆经过免疫球蛋白类别转换,可能直接产生与表皮自身抗原特异性结合的自身反应性IgG.

  • 抗人p185erbB2人-鼠嵌合抗体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表达及活性测定

    作者:姜北海;刘文斌;孟麟;吴健;寿成超

    目的:HER2/neu过度表达见于多种恶性肿瘤.作为肿瘤抗原,p185erbB2是一个理想的肿瘤治疗靶点.本实验在既往工作基础上,构建嵌合型抗p185erB2单克隆抗体(单抗)的真核表达载体,并在CHO-dhfr-细胞中表达,从而降低鼠源性抗体的免疫原性,为进一步的应用研究奠定基础.方法:RT-PCR扩增p185erbB2单抗1-2的轻、重链可变区基因,插入嵌合抗体真核表达载体pWSD2中,脂质体转染CHO-dhfr-细胞.经RT-PCR、间接ELISA、Western blot检测人-鼠嵌合抗体的表达水平,用ELISA、免疫沉淀方法对嵌合抗体的亲和力和特异性进行初步鉴定.此外,采用MTT比色法检测嵌合抗体对高表达p185erbB2的乳腺癌细胞系SKBR3的生长抑制作用.结果:用RT-PCR、间接ELISA、Western blot方法证明人-鼠嵌合抗体在CHO-dhfr-细胞中表达;ELISA检测提示嵌合抗体与高表达p185erbB2的细胞反应阳性,与低表达p185erbB2的细胞反应阴性;免疫沉淀结果表明嵌合抗体可与p185erbB2分子特异性结合;MTT比色法检测表明嵌合抗体对过表达p185erbB2的乳腺癌细胞SKBR3的生长有抑制作用.结论:CHO-dhfr-细胞表达的人-鼠嵌合抗体可与p185erbB2特异性结合,并可抑制高表达p185erbB2的肿瘤细胞生长,表明抗人p185erbB2人-鼠嵌合抗体具有肿瘤生物治疗的潜在应用价值.

  • 利用尿素动力学模型评价血液透析患者总体水量

    作者:左力;王梅;魏弘;彭金霞;冯丽丽

    目的:建立一种简单实用的评价血液透析(HD)患者总体水量(total body water,TBW)的方法,即以尿素动力学模型(Lrea kinetic model,UKM)为基础的评价方法,并与体表生物电阻抗频谱(bio-impedance spectmm,BIS)分析法进行比较.方法:选择稳定透析3个月以上,无高分解状态的成人终末肾衰竭患者,透析前用BIS分析法测量TBW,并采血测量血浆尿素浓度;收集和记录废透析液总量,测定废透析液尿素浓度;透析后即刻进行BIS分析,透析后1 h内重复BIS分析,同时采血测量血浆尿素浓度,根据UKM原理计算透析前TBW.结果:24例患者入选,其中男6例,女18例,平均年龄(51.2±13.5)岁,平均透析时间(33.2±36.7)个月.导致终末肾衰竭的原发病包括慢性肾炎8例、糖尿病肾病1例、高血压肾损害1例、间质性肾炎2例、肾盂肾炎2例、病因不明10例.24例患者平均脱水量为(2.7±1.0)L(0.5~4.4 L),透析前和透析后1 h血浆尿素平均值分别为(23.06±5.76)mmol/L和(8.15±2.06)mmol/L.在透析结束即刻和透析结束后1 h BIS分析法TBW测定结果分别为(29.9±8.8)L和(29.8±8.6)L,平均差值为(0.1±0.9)L,配对差值t检验差异无显著性(P=0.70),两次测定的相关系数为0.99(P<0.05),变异系数为0.1%.UKM法和BIS分析法测定的透析前TBW分别为(31.4±7.3)L和(31.3±8.6)L,平均差值(0.2±4.5)L,两种测定方法间差异无显著性(P=0.87),且具有极好的相关性(Pearson r=0.86,r2=0.73,P<0.05).结论:用UKM计算HD患者TBW,对评价HD患者水负荷状况及干体重提供了理论依据,并有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

  • 对乳酸脱氢酶同工酶谱的异常区带和增高的乳酸脱氢酶1组织来源的分析

    作者:李振荣;张捷;王天成;李国权

    乳酸脱氢酶(LDH)在人体各组织器官中分布广泛,血清LDH总酶活力的组织特异性差,其同工酶具有一定的组织特异性.国内多数报道主要是针对LDH同工酶相对含量变化的研究[1,2 ].本文动态观察了1例中心性低分化鳞状细胞肺癌合并有肝、脑转移的患者在不同时期血清LDH同工酶谱的变化特点,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 中枢神经保护剂--四环素类化合物C2位衍生物的设计与合成

    作者:王洪涛;周站云;王凤荣;豆波建;王孝伟;刘俊义

    自从1953年四环素(1b)被发现以来[1],许多天然的和半合成的具有广谱抗生作用的四环素类衍生物相继被报道[2,3].其中第二代半合成四环素类药物,如多西环素(1a)和米诺环素,既有抗生作用又有抗炎作用,而两种作用是相互独立的[4],且通过血脑屏障的能力也较强,因而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近又发现多西环素和米诺环素对脑缺血引起的中枢神经损伤具有良好的保护作用[5].如米诺环素,在脑缺血发生前3 h给药,可使神经元存活率从10.5%提高到77%,而在脑缺血发生30 min后给药,神经元存活率仍可提高到71%.多西环素也可使神经元存活率分别提高到47%和57%[5].它们的神经保护作用机制主要是抑制了小神经胶质细胞的活性.

  • 硬皮病样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2例

    作者:齐焕英;付越;金江;张建中

    1病例资料病例1,女,33岁.主诉:四肢、躯干弥漫性硬化4年,手足溃疡2年余.5年前患者因"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行造血干细胞移植,移植1年后开始出现手指肿胀、变硬,并逐渐累及四肢,皮肤发硬,不能捏起.2年前双肘关节、双腕关节及指间关节出现活动受限,手掌、手背和足背反复出现溃疡.

  • 慢性砷中毒1例

    作者:潘靖;李若瑜

    患者男性,39岁,环卫工人,主因"全身皮疹无明显自觉症状7年,发现血小板减少3个月",来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皮肤性病科就诊.

  • 坏死性筋膜炎合并中毒性休克3例

    作者:李东明;伦立德;陈学荣

    坏死性筋膜炎是一种快速进展性皮肤病,表现为皮肤、皮下组织及筋膜的急性坏死,感染沿深、浅筋膜快速扩散,患者常在短期内出现休克和多器官功能衰竭.早期表现为受累肢体或组织红、肿、热、痛、硬,又被称为"痛性红色肿胀".经血行感染的坏死性筋膜炎常起病隐匿,早期诊断极为困难[1].伴有中毒性休克综合征(toxic shock syndrome,TSS)的坏死性筋膜炎多由A组β-溶血性链球菌引起,死亡率极高,又被称为"嗜肉细菌(flesh-eating bacteria)感染"[2,3].笔者在临床工作中遇到3例坏死性筋膜炎合并TSS的病例,现报道如下.

  • 脑钠肽前体N-末端肽的临床意义

    作者:张向阳;朱继红

    传统认为,利钠利尿肽(natriuretic peptide,NP)家族由4种肽类激素构成,即心钠肽(atrial natriuretic peptide,ANP)、脑钠肽(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BNP)、C-型利钠利尿肽(C-type natriure peptide,CNP)、尿舒张素(urodilatin).现在认为,除了这4种活性多肽以外,其前体以及由前体活化或者降解而生成的多肽片段也是NP家族的成员,如心钠肽前体和心钠肽前体N-末端肽,脑钠肽前体和脑钠肽前体N-末端肽(N-terminal proBNP,NTBNP).本文主要对NTBNP的临床意义作一综述.

  • 分子生物学技术在病原真菌鉴定和真菌感染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李若瑜;李东明;余进;刘伟;冀朝辉;王端礼

    近20年来,在临床上随着免疫缺陷宿主的不断增多,真菌感染率,特别是系统性条件致病性真菌的感染率在不断上升.由于真菌感染诊断存在困难,方法相对落后,导致很多患者得不到正确和及时的诊断而丧失了治疗机会.因此,发展新技术、提高真菌病诊断方法的敏感性、增加治疗手段已刻不容缓,而且,对病原真菌鉴定到种的水平也具有临床治疗和流行病学研究的双重意义.目前飞速发展的分子生物学技术为病原真菌的生物学特性研究提供了可能,各种检测手段不断被应用于真菌病的诊断及菌种鉴定中,可以使感染菌种的确立与快速诊断一步完成.

  • 我国遗传性皮肤病的研究进展

    作者:杨勇;陈喜雪;李航;吴艳;卜定方;朱学骏

    皮肤病学是一门以形态学为主的科学,皮肤是人体大的器官,位于体表,表型多样,易于观察和取材,而且多种遗传病可累及皮肤,因此皮肤遗传病学一直是医学遗传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遗传性皮肤病包括近1000种表型各异的疾病.

  • 自身免疫性副肿瘤性天疱疮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作者:王京;朱学骏

    副肿瘤性天疱疮(paraneoplastic pemphigus,PNP)是由Anhalt等[1,2]于1990年命名的一种自身免疫性皮肤黏膜疾病,该病特点为伴发肿瘤及血清中存在能识别表皮蛋白成分的独特的IgG自身抗体.我科自1999年诊断了我国首例PNP患者后[3],至今已收治了12例.本文就我科所见PNP结合文献对临床特点作一介绍,并重点探讨其发病机制.

  • 美国妇幼卫生专家来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访问并做学术报告

    作者:

  • Nature cell biology杂志全文发表陈光慧教授及其同仁原著论文

    作者:

    关键词: 同仁
  • 北京大学临床肿瘤学院孙宇博士研究发现胃癌癌前病变的癌变预警标志物

    作者:

  • 韩济生院士的新著《毒难戒毒能戒》受到广泛关注

    作者:

    关键词: 院士
  •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成为北京地区首家获准开展常规体外人类辅助生殖技术服务的医院

    作者:

  • 北京大学临床肿瘤学院超声科陈敏华教授等用数学模型指导建立肝癌射频消融治疗方案达到国际水平

    作者:

  • 北京大学医学部引进的杰出青年人才尚永丰教授连续发表高水平论文

    作者:

  • 美国癌症协会主席到北京大学临床肿瘤学院参观访问

    作者:

  • 来自重点学科的报告--皮肤性病学研究进展

    作者:朱学骏

    为皮肤性病学出版重点号,这在<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创刊45年来是第一次.这一方面反映了皮肤性病学科在现代医学中日益提升的地位,另一方面也反映了我校皮肤性病科近年来在学术上取得的骄人的成绩.

    关键词: 皮肤疾病 研究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z1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1999 01 02 03 04 05 06
1998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