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Journal of Peking University(Health Sciences) 북경대학학보(의학판)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 北京大学
  • 影响因子: 1.68
  • 审稿时间:
  • 国际刊号: 1671-167X
  • 国内刊号: 11-4691/R
  • 发行周期:
  • 邮发: 2-489
  • 曾用名: 北京医学院学报;北京医科大学学报
  • 创刊时间: 1959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编辑部
  • 出版地区:
  • 主编: 韩启德
  • 类 别: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 22号染色体与疾病

    作者:杨诺;鹿培源;贾弘禔

    22号染色体是人类基因组计划实施以来先完成序列测定的常染色体.序列分析揭示,22号染色体长臂含有679个基因,包括247个"已知基因",150个"相关基因",148个"预报基因"和134个"假基因".综合目前认识,与22号染色体相关的疾病大致可分为3类:先天发育异常、肿瘤和某些疾病易感性.对该染色体DNA序列的测定不仅有助于人们了解其基因特性,还为探索有关疾病的发病机制并终攻克疾病提供了重要信息.

  • 血液透析病人高血压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董捷;范敏华

    本文研究了我院血透中心的35个病人,在3个月内测定13次周中透析的透前收缩压、舒张压、透后收缩压、舒张压,透后体重与干体重之差、透析间期体重增长和高血压敏感指数(hypertension sensitive index, HSI),得出平均值.将收缩压、舒张压按升高程度分为0至3级,给出积分,计算透前、透后收缩压与舒张压积分的总和为HSI.同时记录年龄、干体重、透析时间、EPO剂量及服药依从程度,其中服药依从程度以漏服率表示,即每1 0次服药中漏服次数所占百分数.用多重相关分析得出透前收缩压的相关因素.

  • 发挥多学科协作优势,迎接人类后基因组时代的机遇和挑战

    作者:马大龙

    人类基因组计划是人类有史以来伟大的认识自身的世纪工程,经过全世界科学家的努力,今年已经完成工作草图,预计在2003年以前可以完成全部人类基因序列的分析.目前,我们已经进入了人类后基因组时代(human post-genome project era),在绝大多数人类基因序列已知的条件下,如何调整生命科学的研究战略和研究方向,是我们面临的新问题.目前,虽然97%的人类基因序列已经解析出来,但仍有约90%的人类基因不了解其功能,后基因组时代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关键问题就是如何开展功能基因的研究和疾病基因的研究,如何将人类基因序列转变为对人类认识自身的知识,如何对这些基因加以利用, 从中寻找出可供开发的宝藏,使之能够造福于人类的健康.这些工作将花费远比基因序列分析更多的时间、更大的投入和更繁重的工作量,也更加具有挑战性,同时,也是我国生命科学创新性研究的新机遇.如果说,在以大规模基因测序为主的人类结构基因组学研究是以分子遗传学专家为主要力量的话,那么在功能基因组和疾病基因组研究则不能依靠单枪匹马的孤军奋战,必须发挥多学科、多领域实验室的相互协作,以大科学模式开展研究,这样才能取得真正意义的重要科学成果(图1).

  • 用显微注射法制备携带Epstein-Barr病毒膜抗原基因--BLLF1的转基因小鼠

    作者:潘秀芳;刘斌;郭长占;田枫;王兆绰

    目的:用显微注射法制备携带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膜抗原(membrane antigen,MA)基因-BLLF1的转基因小鼠.方法:对38只昆明种小鼠进行超排卵,收集受精卵,将EBV MA 基因-BLLF1显微注射到受精卵的原核内.将注射后成活且健康的受精卵移植到假孕母鼠的输卵管内使其发育直至分娩.PCR分析检测仔鼠基因组中转基因的整合.结果:显微注射677个受精卵,其中成活且健康的320个,卵的成活率为47.2%.将其移植到12只假孕母鼠的输卵管内,其中2只鼠怀孕并产仔12只,出生率为3.37%.PCR分析5只仔鼠基因组整合有BLLF1基因,整合率为47.7%.结论:携带EBV MA基因-BLLF1的转基因小鼠已制备成功.

  • 151个精神分裂症家系中多巴胺D3受体基因Ser9Gly多态的传递不平衡研究

    作者:周儒伦;胡宪章;周朝凤;韩永华;陈昌惠;王玉凤;沈渔

    目的: 探讨多巴胺D3受体基因(DRD 3)第一外显子Ser9Gly多态性与精神分裂症的关系.方法:采集151个家系,每家有2名或2名以上符合ICD-10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的患病同胞父母存活且父母中至多只有一方有精神分裂症患病史.对DRD3基因的Ser9Gly多态性进行检测.结果: (1)总体而言,DRD3基因的Ser9Gly等位基因频度和基因型频度在父母组、非患病同胞组和患病同胞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在精神分裂症不同亚型之间基因型频度和等位基因频度的分布差异也没有统计学意义.(2) 传递不平衡检验(TDT)发现在患病同胞中存在传递不平衡(χ2=7.76,P=0.005 3,OR=1.70,95%置信区间为1.15~2.52).(3) 基因型与临床特征的相关分析显示,具有Ser9等位基因的患病同胞较多地出现阴性症状.结论:DRD3基因的Ser9Gly多态与家族性精神分裂症相关联.研究支持DRD3作为精神分裂症的候选基因之一.

  • 长末端重复序列在人转移和非转移性肺癌中的表达

    作者:陆纲;李钰;冯会臣;刘春祥;李璞

    目的:观察人类内源性逆转录病毒长末端重复序列(human retrovirus long terminal repeat, HRTV LTR)在转移和非转移性肺癌中的表达,探讨HRTV LTR激活与肺癌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PCR扩增17例肺癌病人原发灶、邻近淋巴结及癌旁正常组织基因组中的内源性HRTV LTR,证明内源性HRTV LTR的存在 ;以RNA斑点杂交检测17例肺癌病人原发灶、邻近淋巴结及癌旁正常组织内源性HRTV LTR的表达,比较其在转移和非转移性肺癌中的表达差异.结果:PCR结果显示 ,在转移能力不同的人肺腺癌细胞系(AGZY-83a和Anip-973)及肺癌病人原发灶、邻近淋巴结及癌旁正常组织均获得了HRTV LTR扩增产物.17例肺癌标本RNA 斑点杂交分析发现,8例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病人中有5例原发灶及其转移淋巴结表现为HRTV LTR的高表达,4例小细胞肺癌无HRTV LTR 的表达.结论:人类基因中普遍存在内源性HRTV LTR;HRTV LTR的高表达可能与非小细胞肺癌的转移有关.

  • Ku70和Ku80基因在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皮肤上的表达

    作者:宋清华;朱应葆;崔鸣;李枫;陈学荣;李世荫

    目的: 研究Ku70和Ku80基因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 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 LE)患者皮肤表达的变化及其与SLE发病的关系. 方法: 利用Ku70、Ku8 0地高辛标记的cD NAs探针对皮损区、非皮损区及正常对照皮肤进行原位杂交. 结果: Ku7 0、Ku80 mRNAs 的表达量从高到低依次为SLE皮损区、SLE非皮损区、正常皮肤.另外还发现在皮肤的层次上真皮浅层单一核细胞Ku70、Ku80 mRNAs表达量高于表皮基底层细胞、表皮棘细胞层和颗粒层细胞.结论: Ku70、Ku80 mRNAs的表达在SLE患者皮肤上发病区高于非发病区,更大于正常皮肤.Ku70、Ku80mRNAs表达的变化与SLE的发病有关,其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颈动脉硬化性病变的关系

    作者:高蕾莉;韩学尧;纪立农;毛腾淑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ACE)基因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合并颈动脉硬化性病变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176名2型糖尿病患者ACE基因16内含子插入/缺失(insertion/deletion,I/d)型多态性,利用B型超声检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硬化性病变的情况,通过Logistic 多元回归分析,筛选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硬化性病变的危险因素.结果:(1)糖尿病颈动脉硬化性病变组ACE 基因DD型和D等位基因频率显著高于无颈动脉硬化性病变组(DD基因型频率:0.50vs0.18;D等位基因频率:0.71vs0.38;P<0.01).(2)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ACE 基因DD型、年龄、合并高血压及男性是糖尿病颈动脉硬化性病变的然险因素(OR分别为3.869,1.081,2.447,2.173,P<0.05).(3)在控制了年龄、性别、高血压后的危险性分层分析显示,ACE 基因DD型是颈动脉硬化性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ACE基因I/D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颈动脉硬化性病变的发病相关,且其作用独立于年龄、性别及高血压病史.

  • 一毛囊角化病家系中ATP2A2基因的突变

    作者:杨勇;李冠群;朱平;卜定方;朱学骏

    目的:检测国内一毛囊角化病家系中ATP2A2基因的突变,探讨该病的发病机制.方法:采用电镜、PCR、单链构象多态性(single stranded conformation polymor phism, S SCP)分析和DNA测序方法.结果:电镜显示表皮基底细胞桥粒减少,张力微丝在核周凝聚. PCR-SSCP方法提示ATP2A2基因(编码肌浆网/内质网钙离子-ATP酶2)第5外显子可能存在异常,DNA测序证实了一种未见报道的新突变位点:第445位碱基由鸟嘌呤突变为腺嘌呤,使编码高度保守的β链区第149位氨基酸由门冬氨酸突变为门冬酰胺.结论: 该毛囊角化病家系中存在ATP2A2基因突变,突变可能影响钙离子的转运,使表皮的细胞连接和分化出现异常.

  • 腺病毒介导神经生长因子对遗传性视网膜变性RCS大鼠视细胞的营救

    作者:刘世全;张薇;贾东辉;郑姝颖;王申五;王薇;张惠蓉

    目的:探讨先天性视网膜变性病因以及对其进行基因治疗的可行性.方法:TUNEL法对RCS大鼠视细胞的丧失进行研究;构建分泌表达型重组腺病毒穿梭质粒pAdE1CMV-NGF,经与 p JM17在293细胞中同源重组,获得复制缺陷型重组腺病毒AdE1CMV-NGF.琼脂糖覆盖法测定滴度.AdE1CMV-NGF和AdE1CMV-LacZ转导培养视网膜色素上皮(retinal pigment epithelium , RPE)细胞.将AdE1CMV-LacZ转导组进行x-gal染色估计转导效率,取AdE1CMV-NGF转导组RPE细胞及其条件培养液,用RT-P C R和Western Blot进行表达检测,用条件培养液刺激PC12细胞,证实表达活性.直接进行RCS 大鼠视网膜下腔转导,一眼注射AdE1CMV- NGF,则另一眼注射AdE1CMV- LacZ,左右眼随机进行.光镜下观察视细胞存活情况.结果:TUNEL法显示25、35、45、55及6 5 d RCS大鼠视网膜视细胞层存在广泛凋亡; AdE1CMV-NGF的滴度可达5×1010 pfu/ml; 4.6×106 pfu/ml滴度AdE1CM V-LacZ可使RPE细胞发生100%转导; PC12细胞受AdE1CMV-NGF转导RPE细胞条件培养液刺激长出突触; AdE1CMV-NGF视网膜下腔注射使RCS鼠视细胞存活时间明显延长,达15 d以上. 结论: 视网膜变性模型RCS大鼠视细胞的丧失是以凋亡方式进行 ,腺病毒介导神经生长因子可延长其存活时间.

  • γ-干扰素转基因对过敏原导致的小鼠肺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的抑制作用

    作者:高占成;康禹;尚颖;改军;虞有智;何权瀛

    目的:探讨腺病毒介导的小鼠γ-干扰素在小鼠哮喘模型肺上皮细胞内的转基因表达对过敏原所致的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的作用.方法:C57小鼠经卵蛋白(ov albumin, OVA) 腹腔致敏和气道吸入激发建立哮喘模型,48 h后收获小鼠肺泡灌洗液(bronchoalveolar lavage, BAL) 和小鼠肺;哮喘模型在OVA激发前48 h,在其气道内给予带有γ-干扰素的复制缺陷腺病毒(replication-deficient ad enovirus with IFN-γ gene, AdCMVmIFNγ) 5×108 空斑形成单位 (pfu),同上在OVA 激发48 h后收获其肺泡灌洗液和肺.结果:在卵蛋白所致的哮喘模型中,肺组织病理可见支气管周围、血管周围及部分肺泡内明显的嗜酸粒细胞浸润,肺泡灌洗液中的嗜酸粒细胞平均占(75.13 ±6.85)%,而在阴性对照组中则未见嗜酸粒细胞;小鼠哮喘模型气道内给予AdCMVmIFN γ后, 肺内嗜酸粒细胞浸润的程度明显减少,肺泡灌洗液中的嗜酸粒细胞占(9.00±4.58)% (P <0.00 1),二者均显著低于哮喘模型组.结论:小鼠的IFN-γ经腺病毒介导在小鼠肺上皮细胞内的表达可明显抑制过敏原所致的肺内嗜酸性粒细胞浸润,从而为进一步利用细胞因子的体内转基因免疫治疗过敏性哮喘探索了新的治疗途径.

  • 芳香烃和母亲某些代谢酶基因多态性对新生儿出生身长的影响

    作者:陈大方;王晓斌;王朝曦;王黎华;徐希平

    目的:探讨芳香烃溶剂暴露和母亲细胞色素P450氧化酶(MSP1),谷胱甘肽 S 转移酶Theta(GSTT1)和谷胱甘肽S 转移酶M1(GSTM1)的基因多态性对新生儿出生身长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流行病学调查方法,使用统一调查表,由经过培训的调查员在北京燕山地区调查了644个母亲婴儿对.结果:(1)单因素分析发现: GSTM1缺失基因型可致新生儿出生身长显著降低,但未观察到基因GSTT1、MSP1及芳香烃溶剂暴露对新生儿出生身长的影响.(2)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 , 经母亲文化程度、年龄、被动吸烟、倒班、生育史、孕前身高、孕前体重、父亲身高、体重、婴儿性别、孕周、出生体重调整后,可见基因GSTM1、GSTT1及芳香烃溶剂暴露均能显著致新生儿出生身长降低.(3)我们将芳香烃溶剂(暴露与非暴露),母亲基因MSP1(野生型、杂合子/突变型)与基因GSTM1(存在型,缺失型)分为8组,在芳香烃溶剂暴露组,可见母亲基因型致出生身长呈斜线降低,然而在芳香烃溶剂非暴露组,其母亲基因型对出生身长的影响无明显改变.在芳香烃溶剂(暴露与非暴露),MSP1杂合子/突变基因型合并GSTT1缺失基因型组,我们得到了类似的结果.结论:基因MSPI, GSTT1,GSTM1与芳香烃溶剂暴露之间对新生儿出生身长的影响可能存在交互作用,这为基因与环境的交互作用提供了强有力的证据,同时为阐明不良生殖结局的病因提供了新的研究模式.

  • 逆转录病毒介导的人卵巢癌 p53基因治疗体外及小鼠体内实验研究

    作者:马丽萍;潘秀英;刘玉京;李娜;王申五

    目的:评价人卵巢癌的p53基因治疗效果. 方法:用携带人野生型p53的逆转录病毒转导p53蛋白表达缺如的人卵巢癌细胞系SK-OV-3,通过体外及小鼠体内实验研究转基因的表达及对肿瘤的抑制作用.结果:逆转录病毒介导的p53基因能够在体外及小鼠体内人卵巢癌细胞SK-OV-3中表达,并对人卵巢癌生长有抑制作用.体外抑制率为57%~88%;对体内肿瘤抑制率为40%.结论:逆转录病毒介导的外源野生型p53能够抑制人卵巢癌生长,增加病毒滴度将进一步提高体内治疗效果.

  • mRNA差异显示筛选卵巢癌相关基因

    作者:张辛燕;冯捷;李刚;钱和年;李小平;吴德昌

    目的:利用mRNA 差异显示技术研究正常卵巢上皮和卵巢上皮癌之间的基因表达差异状况,筛选和克隆卵巢上皮癌相关基因.方法:通过DD-PCR分析正常卵巢上皮和卵巢上皮癌总RNA将差异片段分离并显示出来,将其回收,利用基因克隆技术将其筛选和克隆出来作为探针进行斑点杂交鉴定、DNA序列测定、通过国际互联网络检索GenBank 进行同源性分析. 结果:共筛选克隆鉴定6个差异显示片段.其中4 个为未知基因片段,已收录入GenBank,Ge nBank登录号为AF136413~AF136417.两个为已知基因片段,其中一个克隆3AOSKN3与GenBan k中染色体17hCIT克隆98%同源.另外一个克隆3AON28与GenBank中人类NADH:辅酶Q氧化还原酶有99%的同源性,研究表明该基因与肿瘤相关.结论:上述结果证明mRN A 差异显示方法和杂交分析结合已成为一种敏感、高效、快速的差异表达基因的克隆技术.

  • HCV NS5 b 套式 PCR在酶切基因分型研究中的应用

    作者:杜绍财;陶其敏;冯百芳;孙炎;王豪

    目的:探讨HCV NS5 b 区酶切分型技术在临床上的应用.方法:选用了Hpa Ⅱ、Cfr10 Ⅰ、Alu Ⅰ、Hha Ⅰ、Hae Ⅲ、Apa Ⅰ、Ava Ⅱ、Taq Ⅰ、B stN Ⅰ、Sau 3A Ⅰ、Stu Ⅰ、Bal Ⅰ、Sma Ⅰ等13种限制性内切酶,对已知23例1b型和17例2a型样品进行酶切分析和验证.结果:40例NS5 b 分型结果表明23例1b型中有Alu Ⅰ特异切点,无1a 的Bal Ⅰ切点和2b的Mbo Ⅰ切点,17例2a型中无A1u Ⅰ切点和1a的Bal Ⅰ及2b的Mbo Ⅰ切点.Stu Ⅰ可用于1b型中基因变异诊断.结论:HCV NS5 b 分型结果提示应用该分型技术,不仅达到了基因分型效果,而且还可检测基因变异,证实了我国存在着1 b 和 1b混合感染状态.

  • p16基因抑制乳腺癌细胞MCF-7增殖的体外和体内实验研究

    作者:武莎莎;马丽萍;潘秀英;刘玉京;王申五

    目的:探讨p16基因对乳腺癌的治疗作用,为乳腺癌p16的基因治疗提供实验依据.方法:构建p16的逆转录病毒载体pLMSN,包装成病毒后,体外转导p16基因纯合性缺失的乳腺癌细胞株MCF-7,Western blot证明该基因在转导后的MCF-7细胞中有表达,用活细胞计数、流式细胞仪、形态观察等方法来检测p16表达在体外对MCF-7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进行S CID鼠体内成瘤实验和逆转录病毒直接注射SCID鼠乳腺癌模型的治疗性实验来观察p16对乳腺癌细胞的体内抑制作用.结果:外源性p16在MCF-7细胞中表达后,体外细胞发生形态改变,生长明显慢于对照细胞,流式细胞计数显示G1期细胞增多,细胞在SCID鼠体内成瘤性下降,p16 逆转录病毒直接注射有使SCID鼠乳腺肿瘤缩小的趋势.结论:p16逆转录病毒对p16基因纯合性缺失的乳腺癌有一定治疗意义.

  • 鼠血管平滑肌细胞转人CD59基因的实验研究

    作者:满国彤;张同琳;周孝思

    目的:在培养的鼠主动脉平滑肌细胞膜上表达人CD59蛋白, 研究通过转基因方法抑制异种移植超急性排斥反应.方法: 分别从新鲜的鼠主动脉和人脐静脉分离培养鼠主动脉平滑肌细胞、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并用免疫荧光和免疫组化的方法鉴定.构建含人CD59cDNA 的真核细胞表达载体LXSN-CD59,用脂质体转染法将LXSN和LXSN-CD59转化进鼠主动脉平滑肌细胞,400~800 mg*L-1 G418筛选得到稳定转化子.流式细胞仪筛选得到表达人CD59蛋白强细胞株.与含有异种活性抗体和补体的人血清和猴血清共孵育,分析乳酸脱氢酶(lac tic dehydrogenase, LDH)释放率测定人CD59蛋白功能活性.结果:与未转基因的对照组细胞比较,表达人CD59蛋白组细胞与不同浓度人血清和猴血清共孵育时,人血清和猴血清中补体及抗体对这些细胞的杀伤作用被显著抑制,统计学检验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HTSS〗通过转基因方法在鼠血管平滑肌细胞膜上表达人补体调节蛋白,能使异种移植超急性排斥反应得到抑制.

  • 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的克隆、表达及重新折叠

    作者:王新娟;吴时丽;魏晓超;蔺新力

    目的:人的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TNF- related apoptosis inducing li gand, TRAIL)基因经扩增后,克隆在大肠杆菌中表达并重新折叠并获得有活性的TRAIL蛋白 . 方法:用PCR的方法从人胎盘cDNA文库中扩增TRAIL基因,经序列分析鉴定 ,再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ET11a,经E.coli BL21(DE3)表达,电泳鉴定后,柱层析纯化, 重新折叠,流式细胞术等方法检测其促凋亡活性.结果:得到了TRAIL基因,并构建了可在大肠杆菌中表达的载体pET11-TRAIL1(含TRAIL cDNA 序列418-933)及可在真核细胞中表达的载体pLNCX-TRA IL 2(含TRAIL cDNA 序列88-933).取前者在E.coli BL21(DE3)中表达,经纯化,重新折叠得到了复性的TRAIL蛋白.检测其对人白血病细胞株Jurkat有诱导凋亡的作用.结论 :从人胎盘cDNA文库中扩增TRAIL基因,在大肠杆菌中表达、重新折叠、纯化后,经检测得到了有活性的TRAIL蛋白.

  • 重组人TFAR19蛋白对羟基喜树碱诱导人7721肝癌细胞凋亡的增敏作用

    作者:李惠平;曹志敏;邵玉霞;孙武;贾廷珍

    目的:探讨新的人凋亡相关基因产物TFAR19蛋白对羟基喜树碱诱导人7721肝癌细胞凋亡的增敏作用.方法:将不同浓度的rhTFAR19蛋白单独或与羟基喜树碱(hydroxy camptothecin,HCPT)同时加入处于指数生长期的7721肝癌细胞中共同培养,通过透谢电镜、DNA片段化分析、PI及Annexin V标记进行流式细胞仪分析,观察细胞的形态学和细胞凋亡的变化。结果:不同质量浓度的rhTFAR19蛋白单独作用于7721肝癌细胞未见明显凋亡,但同时加5mg·L-1的羟基喜树碱后,各质量浓度组均观察到细胞凋亡,并且显示了明确的量效关系:5mg·L-1的HCPT加5mg·L-1 rhTFAR19蛋白的细胞凋亡率为29.58%,而加20 mg·L-1rh TFAR19 蛋白的细胞凋亡率为63.77%.结论:rhTFAR19蛋白对HCPT诱导的细胞凋亡有明显的剂量依赖性促进作用,临床用HCPT行局部化疗时,若加rhTFAR19蛋白,可能会在不增加化疗药物毒性的情况下,提高化疗效果.

  • HSV-TK/GCV系统联合多柔比星对SK-OV-3的杀伤作用

    作者:鞠晓明;温宏武;郭燕燕;徐文怀

    目的:探讨HSV-TK/GCV( 单纯疱疹病毒Ⅰ型胸苷激酶/丙氧鸟苷( substrate Ⅰ of herpes simplex virus thymidine kinase/ganciclovir)系统及其与普通化疗联合用于治疗卵巢癌的可行性,研究分子化疗药物GCV与普通化疗药多柔比星(阿霉素)联合应用对卵巢癌SK-OV-3/TK 细胞的杀伤作用.这对于缺乏有效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手段的卵巢癌具有特殊的意义.方法: 将携带HSV -TK基因的逆转录病毒重组体(XM-6/TK)以磷酸钙共沉淀法导入包装细胞,经G418 筛选获得产病毒的阳性克隆细胞.继而以包装好的复制缺陷型逆转录病毒为运载体将HSV-TK基因导入 SK-OV-3卵巢癌细胞.再经G418筛选,确定目的基因在靶细胞内稳定表达后,观察G CV对细胞的杀伤作用.进一步观察GCV与多柔比星联合应用对SK-OV-3/TK细胞的杀伤作用.结果:HS V-TK基因可由重组逆转录病毒导入卵巢癌细胞并能获得稳定表达;GCV(10 mg*L-1 )可明显抑制被转化的卵巢癌细胞(SK-OV-3/TK)的生长,对于SK-OV-3/TK细胞,在单独应用GCV 时, 其低有效(质量)浓度为10 mg*L-1;单独应用多柔比星时,其低有效(质量) 浓度为1 mg*L-1;而联合应用时 ,GCV 5 mg*L-1、多柔比星0.25 mg*L-1对SK-OV-3/TK细胞即可产生明显的杀伤作用.结论:逆转录病毒介导的HSV-TK/GCV系统可对卵巢癌细胞产生明显的杀伤作用,与多柔比星联合应用可增强多柔比星对转化卵巢癌细胞的杀伤作用,这一治疗方案将来有可能用于临床.

  • 用荧光差异显示法分离新的肝细胞癌相关基因

    作者:刘军建;张杰;张宁;芮静安;金城;周柔丽

    目的:寻找新的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 a, HCC)相关基因.方法:应用荧光-差异显示(fluorescent differential display)技术分析人HCC、配对非癌肝、胎肝、正常肝等组织之间的基因差异表达,差异表达cDNA片段,经测序后,再用RNA狭缝杂交对部分差异片段在上述4种组织中的表达进行验证.结果:共得到差异表达cDN A片段110条.经狭缝杂交筛选,获得了4条阳性片段,未知cDNA片段L2和与人醛缩酶B 99.5%同源的cDNA片段L7 在部分HCC中特异性低表达,未知cDNA片段LC27和与人Nip3基因99.4%同源的cDNA片段LC20在部分HCC中特异性高表达.结论:确认了4条HCC相关基因.其中L2和人醛缩酶B基因可能为阻抑HCC发生、发展的基因,而人Nip3基因和LC27可能为促进HCC发生、发展的基因.L2和LC27 为目前未知的新基因.

  • 金属蛋白酶MMP-9表达与人黑色素瘤细胞系转移表型的相关性

    作者:李红梅;方伟岗;谢建武;郑杰;由江峰;吴秉铨

    目的: 探讨金属蛋白酶MMP-9与肿瘤转移的相关性.方法:利用基因重组技术构建反义MMP-9cDNA真核表达载体,用脂质体法转染MMP-9高表达的转移性人黑色素瘤细胞株WM451,检测转染后细胞MMP-9表达水平的改变以及体外生长、侵袭、裸鼠体内成瘤及自发转移能力的变化.结果:转染细胞MMP-9的表达及活性明显下降,同时 MMP-2的表达也受到一定抑制,细胞生长速度、体外侵袭能力及裸鼠体内成瘤性及自发转移能力均受到一定程度抑制.结论:通过反义RNA技术下调MMP-9的表达,可使人黑色素细胞转移能力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说明MMP-9在人黑色素瘤细胞转移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 磺脲受体基因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的相关性

    作者:冯雁;钱荣立;李琼芳;王国英;徐肇翊;宇广华;徐希平

    目的:研究北京、沈阳两个地区汉族人群磺脲受体(sulfonylurea receptor,SUR)基因第24内含子-3t/c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的相关性.方法:采用配偶对作病例.对照研究.用聚合酶链反应-长度多态性的方法检测磺脲受体基因第24内含子-3t/c多态性.结果:SUR24内含子-3t/c多态性的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在2型糖尿病组和对照组间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在所筛查的北京、沈阳两地区人群中SUR基因24内含子-3t/c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无显著相关性.

  • Fas基因在卵巢癌细胞凋亡中的作用

    作者:张虹;冯捷;周志春;付天云;叶雪

    目的:检测Fas基因表达并观察转染Fas基因对卵巢癌细胞凋亡的影响,探讨其在卵巢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经流式细胞术、RT-PCR方法检测6 种卵巢癌细胞Fas的表达水平.构建pcDNA3-Fas真核表达载体,经脂质体转染细胞,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Fas基因表达变化.应用PI染色经流式细胞术检测观察转染Fas基因对3AO细胞凋亡的影响. 结果:6 种卵巢癌细胞均表达Fas,均属中低表达.经pcDNA3-Fas真核表达载体转染的卵巢癌细胞Fa s 基因表达及对Fas 单抗诱导凋亡的敏感性均有不同程度提高.结论:Fas 基因低表达及对Fas 介导凋亡的抵抗可能与卵巢癌发生、发展有关;转染Fas基因可提高Fas基因表达,可促进卵巢癌细胞凋亡.

  • 白细胞介素18在桥本病的甲状腺细胞中表达的首次报告

    作者:洪天配;裴斐;张炳勇;杨京平

    目的:探讨新的致炎性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8(interleukin-18,IL-18)在桥本病(Hashimoto's thyroiditis,HT)的甲状腺组织中是否表达及其细胞定位.方法:6例HT和6例亚急性甲状腺炎(subacute thyroiditis,ST)患者以自动活检枪穿刺获得病理诊断并留取甲状腺组织,对照甲状腺组织获自6例喉癌全喉切除术患者.IL-18表达的检测采用免疫组化染色.结果:IL-18在正常甲状腺组织中未见表达.IL-18在HT组甲状腺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ST组,前者IL-18表达主要定位于甲状腺滤泡细胞,而后者则主要定位于肉芽肿内单核-巨噬细胞.结论:首次报道了IL-18在HT的甲状腺细胞中表达.IL-18可能在HT的发病机制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

  • 自体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治疗急性白血病的临床研究

    作者:童春容;耿彦彪;陆道培

    目的:评价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ytokine induced killer,CIK)治疗急性白血病患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采用血细胞分离机大量采集患者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再用抗CD3单抗、白细胞介素2、干扰素γ培养10d左右,将细胞洗涤后经静脉回输给患者.结果:37例急性白血病患者共接受58疗程CIK治疗.34例血液学缓解期接受CIK治疗患者的3年持续完全缓解(continuous complete remission,CCR)概率为75%,CIK治疗后的中位CCR期为26月(1~59月).经1疗程CIK治疗后,2例(2/3)肿大的脾明显缩小,均CCR至今(12,16月);8例(8/8)骨髓残留的异常染色体和/或基因标志消失,CIK输注后除一过性发热,畏寒、疲乏外,无其它严重副作用.结论:自体CIK细胞治疗具有明显清除微小残留白血病细胞、防止复发的作用,静脉输注安全.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z1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1999 01 02 03 04 05 06
1998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