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Journal of Peking University(Health Sciences) 북경대학학보(의학판)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 北京大学
  • 影响因子: 1.68
  • 审稿时间:
  • 国际刊号: 1671-167X
  • 国内刊号: 11-4691/R
  • 发行周期:
  • 邮发: 2-489
  • 曾用名: 北京医学院学报;北京医科大学学报
  • 创刊时间: 1959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编辑部
  • 出版地区:
  • 主编: 韩启德
  • 类 别: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 上肢节段性施万氏细胞瘤病:5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作者:王志新;陈山林;易传军;李淳;荣艳波;田光磊

    目的:发生于一侧肢体的多发施万氏细胞瘤称为节段性施万氏细胞瘤病,临床少见,局限于一侧上肢者更为罕见.本文报告5例,通过分析其临床、病理特点,结合文献复习,以提高临床医生对此类疾患的诊断和鉴别诊断能力.方法:2003年至2012年间共收治351例外周施万氏细胞瘤患者,25例为多发施万氏细胞瘤,其中5例肿瘤局限于单侧上肢,为上肢节段性施万式细胞瘤病患者,其中女性4例,男性1例,平均年龄38岁(29~48岁).本文回顾调查了这5例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和组织学检查结果,并通过文献复习,探讨该病的诊治原则和基因学特点.结果:近10年间共收治外周施万氏细胞瘤351例,其中单发326例,占92.88%;施万氏细胞瘤病25例,占7.12%;局限于单侧上肢的节段性施万氏细胞瘤病5例,占1.42%.桡神经、正中神经、尺神经及各自分支均有累及,无明显分布倾向,无家族病史,未见耳鸣、听力下降、平衡功能受损等前庭神经受累症状.3例表现为痛性肿物,2例麻木,并在叩击肿物时放射至受累神经分布区.MRI示沿神经走行的多发肿物,T1加权像为低信号,T2为高信号.均选择手术切除,组织病理报告为施万氏细胞瘤.4例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期限4年半,没有复发及神经功能受损等情况.总结相关文献,发现类似病例极为罕见,英文文献中仅汇报过20余例,国内尚无报道.结论:上肢节段性施万氏细胞瘤病极为罕见,其特点是一侧上肢多发施万氏细胞瘤,不伴有前庭神经、视神经病变,好发于30~60岁女性.结合本组特点及相关文献认为该病为神经纤维瘤病范畴中的独立疾病,在临床中需与其他类型鉴别.

  • 踝关节外侧韧带的解剖学观测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白露;张文涛;黄伟;张新涛;江长青;李伟

    目的:测量踝关节外侧距腓前韧带、跟腓韧带的相关解剖学参数,为临床踝关节外侧韧带重建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26 例足部标本,解剖测量距腓前韧带、跟腓韧带的长度,插入角度,止点宽度及与骨性结构的毗邻关系.结果:标本距腓前韧带平均长度为(20.08±2.16) mm,腓骨侧止点宽为(8.75±1.8) mm,距骨侧止点宽度为(9.26±1.34) mm;影像学测量距腓前韧带的插入角度:足中立位侧位与腓骨长轴成角81°±11°,正位与腓骨长轴成角67°±7°.与外科标志的毗邻关系:距腓前韧带在距骨止点与距骨颈上缘的垂直距离为(12.92±0.93) mm,距腓前韧带腓骨侧止点与腓骨尖的距离为(11.44±0.61) mm.跟腓韧带平均长度为(32.72±9.17) mm,跟骨侧止点宽为(5.08±0.77) mm,腓骨侧止点宽为(4.76±0.62) mm.影像学的韧带插入角度:足中立位侧位上与腓骨长轴成角47°±16°.与外科标志的毗邻关系:跟腓韧带腓骨侧止点与腓骨尖的距离(3.74±0.55) mm;跟腓韧带跟骨侧止点与距下关节面的垂直距离(12.62±2.08) mm.结论:踝关节距腓前韧带、跟腓韧带长度及止点处宽度较为恒定,跟腓韧带插入角度变异较大.在进行踝关节外侧韧带重建时,需考虑其解剖学特点.

  • 融合与Topping-off术对腰椎影响的有限元分析

    作者:刘海鹰;王捷夫;朱震奇

    目的:应用有限元方法分析Topping-off术对融合节段的相邻节段的影响.方法:建立L1~L5正常腰椎有限元模型,经与文献结果对比验证有效性后分别建立2种手术模型:(1)L4/L5节段融合的后路腰椎椎间融合术(posterior lumbar intervertebral fusion,PLIF)模型,(2)L4/L5节段融合及L3/L4节段植入棘突间固定装置(interspinous spacer,ISP)的Topping-off模型.分别对两者L1椎体上终板施加500 N垂直压缩载荷以及10 Nm前屈、后伸、(左)侧屈和(右)旋转力矩载荷,观察L3/L4节段活动度、椎间盘压力、小关节应力及L3、L4棘突应力情况,使用SPSS 21.0统计软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在前屈、后伸载荷下,Topping-off模型L3椎体相对位移、椎间盘纤维环及髓核压力、双侧小关节应力小于PLIF模型(P<0.05),L3、L4椎体棘突应力大于PLIF模型(P<0.05).在左侧屈载荷下,Topping-off模型L3/L4节段左侧小关节应力小于PLIF模型(P<0.05).结论:Topping-off术能够降低融合相邻节段的椎间盘和小关节负荷,具有潜在的预防融合相邻节段退变的作用.

  • 新型MGB探针特异性检测变形链球菌

    作者:郑晖;林久祥;杜宁;陈峰

    目的:设计一种新型TaqMan(R) MGB探针,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变形链球菌,提高PCR法检测变形链球菌的特异性,减少检测的假阳性.方法:提取 6种不同链球属细菌的DNA,分别进行巢式PCR和TaqMan(R) MGB实时荧光定量PCR,比较两种PCR方法检测变形链球菌的特异性.巢式PCR第1轮扩增的引物是细菌16S rRNA基因通用引物,第2轮扩增使用变形链球菌16S rRNA基因可变区序列的特异性引物.TaqMan(R) MGB实时荧光定量PCR的引物与第2轮巢式PCR特异性引物相同,设计的MGB探针序列与变形链球菌16S rRNA基因中特异性序列相匹配,不与其他细菌的基因序列匹配.将变形链球菌标准株的DNA样本从2.5 mg/L至0.16 μg/L 按5倍梯度稀释,制备出实时荧光定量PCR的标准曲线.结果:变形链球菌和格氏链球菌在巢式PCR中均扩增出282 bp的DNA片段,出现假阳性结果.TaqMan(R) MGB实时荧光定量PCR能定量检出变形链球菌标准株和临床株,不检出其他链球菌,比巢式PCR特异性更好.TaqMan(R) MGB实时荧光定量PCR对变形链球菌DNA的低检出浓度为20 μg/L.结论:本研究设计出一种针对变形链球菌的TaqMan(R) MGB探针,建立利用TaqMan(R) MGB实时荧光定量PCR特异性检测口腔中变形链球菌的方法.

  • 跟骨定量超声在筛查结缔组织病患者合并质疏松中的应用

    作者:王昱;周炜;郝燕捷;李光韬;邓雪蓉;赵娟;张卓莉

    目的:通过与双能X线(dual-energy X-ray absorptiometry,DXA)进行对比,确定跟骨定量超声(quantitative ultrasound,QUS)在结缔组织病患者骨质疏松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随机选取126名女性结缔组织病患者,采用DXA检测腰椎及右髋部骨密度,同时采用QUS扫描其右侧跟骨.结果:本组患者平均年龄(43.4±19.8)岁(30.0~80.0岁).根据DXA结果,36例(28.6%)骨密度正常(T值≥-1.0),90例(71.4%)骨密度异常,其中45例(35.7%)骨量减少(-2.5

  • 16例胫骨转移癌的外科治疗

    作者:黄林;郭卫;杨荣利;燕太强;尉然

    目的:探讨胫骨转移癌的外科治疗方案、术后生存情况、术后功能及并发症.方法:2000年1月至2013年2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骨与软组织肿瘤中心共收治胫骨转移癌患者16例,其中来源于肺癌5例、乳腺癌3例、膀胱癌2例,肾癌、结肠癌、肝癌、淋巴瘤各1例,来源不明者2例.肿瘤位于胫骨上段11例,胫骨中段4例,胫骨下端2例(1例患者双侧胫骨转移).合并病理性骨折1例,其他未发生骨折者以Mirels评分评价骨折风险.16例患者中,15例接受手术治疗,共16例手术,包括9例肿瘤刮除、骨水泥填充、髓内钉/钢板内固定术,6例肿瘤型膝关节置换术,1例截肢术.术前和术后均以VAS评分法评估患者疼痛程度,术后还依据MSTS评分分析患者功能情况,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回顾分析患者的生存情况.结果:16例患者中14例获得随访,中位随访时间7个月(1~72个月).术后中位生存期7个月(1~72个月),半年总体生存率57.14%,两年总体生存率8.9%.术前病理性骨折高风险患者的Mirels评分为(9.8±1.0)分;术前VAS评分(7.62±1.03)分,术后VAS评分(1.36±0.86)分;采用肿瘤刮除内固定手术方式和关节置换手术的患者术后平均MSTS评分分别为(23.1±1.25)分和(21.0±0.63)分,所有患者均认为术后功能较术前有所改善.结论:胫骨转移癌十分罕见,其原发肿瘤以肺癌居多,外科手术治疗是其重要的治疗手段,结合术后放疗及全身治疗,可明显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老年脊柱术后胸腰段近端交界性后凸的矢状位参数分析

    作者:赵耀;李淳德;刘宪义;和邑晓东;刘宏;卢海霖;李宏;于峥嵘;孙浩林;王诗军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行腰椎长节段融合术后,发生胸腰段近端交界性后凸(proximal junctional kyphosis,PJK)的危险因素.方法:PJK组选取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间、年龄≥60岁、行腰椎长节段(≥4节)后路融合手术、上端固定椎位于L1或L2、随访出现近端交界性后凸的患者共9例.对照组选取满足相同条件、随访时间达2年、无PJK的患者10例.于脊柱全长侧位片测量颈7椎体偏移距离(sagittal vertical axis,SVA)、胸椎后凸(thoracic kyphosis,TK)、腰椎前凸(lumbar lordosis,LL)、上端固定椎体倾斜角(upper instrumented vertebral angle,UIVA)、骨盆投射角(pelvic incidence,PI)、骶骨倾斜角(sacral slope,SS)、骨盆倾斜度(pelvic tilt,PT)及腰椎骨盆前凸角(pelvic radius-T12,PR-T12)等矢状位参数.记录两组末次随访时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the 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分,比较两组之间的差异.结果:PJK现象出现的平均时间为术后7.9个月.胸腰段出现PJK,患者腰椎前凸显著减小,并出现明显的骨盆后倾代偿.与对照组相比,PJK组术后重建的腰椎前凸、PR-T12较小,上端固定椎体后仰度数小,腰椎骨盆失衡较重.PJK组与对照组的ODI评分分别为40.6±15.9和21.5±1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老年患者行腰椎长节段后路融合术后出现PJK现象会加重整体矢状位的失平衡,并明显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为了减少胸腰段PJK的发生率,手术时应重视对脊柱-骨盆平衡的纠正,构建协调的脊柱曲线.

  • 富血小板纤维蛋白对犬牙髓细胞的体外作用

    作者:杨盼盼;战园;李盛林;刘鹤

    目的:检测比格犬静脉血制取的富血小板纤维蛋白(platelet-rich fibrin,PRF)对自体牙髓细胞(canine dental pulp cells,cDPCs)增殖和趋化的作用,探讨PRF作为自体来源生物材料在临床活髓治疗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用酶消化法分离培养cDPCs;用Choukroun一步离心法制取PRF,将其浸泡于纯净的小必需培养基α(minimum essential medium alpha medium,α-MEM)中,于第7天取浸出液,即为PRF浸出液.细胞增殖作用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8(cell counting kit-8,CCK-8)检测,对照组为含2%(体积分数)胎牛血清(fetal bovine serum,FBS)的α-MEM培养基,实验组为含2% FBS的PRF浸出液,并按PRF浸出液浓度(体积分数)分为20%、40%、60%、80%、100%共5组,分别记为PRF1、PRF2、PRF3、PRF4、PRF5.趋化实验采用 Transwell模型,实验组PRF浸出液浓度选择对增殖促进作用显著的浓度,阴性对照组为不含FBS的α-MEM培养基,阳性对照组为含30%(体积分数)FBS的α-MEM培养基,各组上室均接种1×105个细胞.结果:PRF2组的光密度值(1.45±0.06)显著高于对照组(1.21±0.1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PRF1组、PRF3组、PRF4组、PRF5组光密度值分别为1.20±0.02、1.28±0.04、1.19±0.02、1.22±0.02,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902、0.084、0.726、0.779),即40%浓度的PRF浸出液对自体cDPCs的增殖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在该浓度下,PRF组细胞迁移数目为55.89±18.42,与阴性对照组(6.52±1.97)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而与阳性对照组(59.25±29.1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70).结论:PRF与cDPCs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40%浓度的PRF浸出液可促进cDPCs的增殖、趋化作用,提示PRF可作为活髓治疗中牙髓修复的盖髓材料使用.

  • 踝关节三角韧带损伤的手术治疗

    作者:徐海林;徐雷;张培训;王天兵;付中国;张殿英;姜保国

    目的:观察踝关节骨折伴随三角韧带损伤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创伤骨科于2005年1月至2009年12月手术治疗了伴有三角韧带断裂的踝关节骨折16例,其中,AO分型A型2例、B型8例、C型6例,均对骨折行切开复位板钉或张力带内固定,三角韧带行切开探查并行手术修复以恢复踝关节内侧结构的稳定性.术后随访评价指标包括X线检查、美国骨科足踝协会(American Orthopa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AOFAS)踝-后足评分和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结果:全部病例得到30~84个月,平均47个月的随访.所有骨折均已愈合,骨折愈合时间平均12.8周(10~14周),未发生伤口并发症.AOFAS踝-后足功能评分:优8例,良8例,优良率100%,平均93分(85~100分).VAS为0.94分(0~2分).结论:在处理踝关节骨折时,应重视是否合并三角韧带损伤,如损伤严重,手术修复或重建断裂的三角韧带能取得良好的功能恢复结果.

  • 舟骨骨折的螺钉居中固定:生物力学试验

    作者:郭阳;田光磊;姜保国;陈山林;韩娜

    目的:对于斜形不稳定的舟骨骨折,通过生物力学试验评价舟骨螺钉的位置居中与否对其固定强度的影响.方法:将32例外形、材质相同的Sawbone舟骨分为4组,每组8例,模拟腰部骨折,用螺钉固定,分组依据骨折的水平(远、近)及螺钉的位置(居中、不居中).对其中的1例Sawbone舟骨进行CT扫描,流量数据导入术前设计与手术模拟软件(VxWork 4.0),建立舟骨的中央区,同时在软件中设计骨折模拟平面、螺钉导针位置.将螺钉固定后的舟骨置于生物力学试验机平台,测量不同试验组标本固定失效时的大负荷及位移.结果:不同组间固定失效时的大负荷和位移有统计学差异(F=31.485,P=0.001;F=33.328,P=0.018).对于腰部偏近端的骨折,居中组与非居中组大负荷[(80.82±15.63) N vs.(58.32±17.18) N]及位移均值[(2.3±0.5) mm vs.(3.1±0.5) 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对于腰部偏远端的骨折,居中组大负荷及位移优于非居中组[(76.83±14.54) N vs.(70.38±13.32) N;(2.2±0.7) mm vs.(2.5±0.6) mm],但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本次生物力学研究表明,对于舟骨斜形不稳定骨折,将螺钉在舟骨内居中放置可以提供更高的固定强度.

  • 生物套管小间隙套接修复大鼠坐骨神经损伤过程中的疼痛评估

    作者:张培训;安帅;王国强;王艳华;陈博;王振威;韩娜;寇玉辉;王韵;姜保国

    目的:探讨2 mm小间隙套接缝合和神经外膜缝合修复坐骨神经损伤后疼痛功能恢复的变化.方法:采用SD大鼠制作坐骨神经离断伤模型,断端旋转180°后分别采用2 mm小间隙套接修复和神经外膜缝合修复方式,于术后2、4、5、6、8、12周观察患肢50%缩足阈值,采用成组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动物患肢2周时均出现明显的感觉减退,缩足阈值明显提高,达到15 g.4周时,两组缩足阈值均开始降低,小间隙套接修复组降低明显多于外膜缝合组,说明小间隙套接修复疼痛觉恢复早于外膜缝合组.术后5、6、8、12周,小间隙套接修复组缩足阈值升高至平台期[5周 (12.70±5.64) g;6周(12.20±3.26) g;8周(12.31±4.19) g;12周(13.95±2.58) g];外膜缝合组缩足阈值呈下降趋势[5周(10.47±7.02) g;6周(9.42±6.86) g;8周(8.50±7.15) g;12周(8.06±5.93) g].两组比较12周外膜缝合组缩足阈值显著低于小间隙套接修复组.结论:相比于传统的神经外膜缝合,生物套管2 mm小间隙套接修复大鼠坐骨神经离断性损伤,能够有效地提高周围神经损伤修复过程中的疼痛阈值,减少疼痛的发生.

  • 肾移植患者术后腹泻的相关因素分析

    作者:孙雯;郭宏波;解泽林;张磊;田野;林俊

    目的:探讨肾移植术后患者发生腹泻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2年12月北京友谊医院泌尿外科513例肾移植患者术后发生腹泻的病因、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治疗情况以及预后.结果:513例肾移植患者中118例(23.00%)术后出现腹泻.118例腹泻患者中65例(55.08%)考虑为服用免疫抑制剂所致,30例(25.42%)为抗生素相关性腹泻,23例(19.49%)为感染性腹泻.23例感染性腹泻中5例为细菌感染,7例为真菌感染,11例为病毒感染.84例(71.19%)患者腹泻发生于移植后1个月内,16例(13.56%)发生于移植后1~6个月,其余18例发生于移植6个月后.118例患者中84例(71.19%)经过饮食、对症处理以及调整免疫抑制剂的剂量后腹泻缓解或治愈,18例(15.25%)患者需要使用或调整抗生素治疗,16例(13.56%)患者停用吗替麦考酚酯,其后改用其他免疫抑制剂后腹泻方得以缓解或治愈.结论:肾移植术后患者腹泻的发生与患者使用免疫抑制剂、抗生素、以及并发感染等多种因素有关,区别不同病因采用相应的对症治疗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

  • 微创锁定接骨板与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疗效比较

    作者:商澜镨;周方;姬洪全;张志山;刘晓光;田耘

    目的:探讨肱骨近端骨折患者行微创锁定接骨板内固定术与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的优劣,为肱骨近端骨折患者手术方案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5月至2012年12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肱骨近端骨折患者共157例,获得随访78例,其中男性19例,女性59例,年龄15~90 岁,平均60.5岁.根据Neer分型,二部分骨折53例,三部分骨折19例,四部分骨折6例.根据AO分型,A型49例,B型21例,C型8例.行微创锁定接骨板内固定术24例(微创组),行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术54例(非微创组).术后行体格检查、X线片检查随访,使用VAS评分评估术后1周、术后6个月以上肩关节疼痛程度,使用Constant-Murley评分和ASES评分评估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以上患者肩关节功能水平.结果:78例获得随访患者随访时间为6~85个月,平均33.8个月.根据秩和检验分析显示:手术时间(P=0.002)、术后住院日(P=0.001)、患者满意度(P=0.029)、术后1周肩关节疼痛VAS评分(P=0.024)、术后3个月Constant-Murley评分(P=0.012)、术后3个月ASES评分(P=0.001)微创组与非微创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临床愈合时间(P=0.446)、术后6个月以上肩关节疼痛VAS评分(P=0.894)、术后6个月以上Constant-Murley评分(P=0.122)、术后6个月以上ASES评分(P=0.351)微创组与非微创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微创组内固定松动2例(8.3%),外展受限1例(4.2%),非微创组未愈合1例(1.9%),内固定松动1例(1.9%),外展受限1例(1.9%),均无内固定断裂、肱骨头坏死.结论:肱骨近端骨折的手术方式是影响肩关节功能恢复的重要因素.微创锁定接骨板内固定术在患者早期(术后1周)疼痛控制和早期(术后3个月)功能恢复方面较传统手术更有优势,在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日、患者满意度上均优于传统手术.

  • 不同内固定方式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围手术期的失血特点分析

    作者:侯国进;周方;张志山;姬洪全;田耘

    目的:通过对Gamma3、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及动力髋螺钉(dynamic hip nail,DHS)治疗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围手术期失血量的分析,了解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围手术期失血的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了我科2007年1月1日至2012年12月31日诊治的408例采用Gamma3、PFNA及DHS治疗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使用Gross方程,根据身高、体重、术前和术后的血常规变化,计算围手术期的失血量,并比较Gamma3组、PFNA组及DHS组的失血量区别.结果:Gamma3治疗组患者共96例,平均手术时间为(74.7±25.0) min,平均显性失血量为(103.5±83.0) mL,平均总失血量为(831.9±474.8) mL,平均隐性失血量为(728.3±455.5) mL.PFNA治疗组患者共84例,平均手术时间为(69.0±27.1) min,平均显性失血量为(91.5±111.4) mL,平均总失血量为(825.7±478.0) mL,平均隐性失血量为(734.2±455.7) mL.DHS治疗组患者共40例,平均手术时间为(97.5±25.0) min,平均显性失血量为(283.6±142.1) mL,平均总失血量为(695.7±502.4) mL,平均隐性失血量为(412.1±457.6) mL.结论:通过3种内固定方式的比较发现,DHS治疗粗隆间骨折切口大、手术时间长、术中出血多,Gamma3和PFNA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虽然具有切口小、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等优点,但围手术期的隐性失血较多,临床应予以足够的重视,以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 髋关节置换术中骨水泥填充对血压的影响及干预

    作者:郭蒙;姜保国;付中国;张殿英

    目的:探讨髋关节置换术中不同干预条件下使用骨水泥对血压的影响.方法:对2008年7月至2013年7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创伤骨科住院因股骨颈骨折行骨水泥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入选患者共172例,根据麻醉记录对其使用骨水泥前后血压变化及升压药物使用情况进行分析.根据升压药使用情况将入选患者分为未用升压药干预组、骨水泥使用前使用升压药组、骨水泥使用后使用升压药组、骨水泥使用前后均使用升压药组共4组,对得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未用升压药干预组88例,使用了骨水泥后收缩压下降(4.0±10.3) mmHg(1 mmHg=0.133 kP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660,P=0.000),舒张压下降(1.3±7.5) mmHg,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286,P=0.149).骨水泥使用前以升压药干预组19例,使用骨水泥后收缩压下降(0.5±20.2) mmHg,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14,P=0.911),舒张压升高(0.7±10.2) mmHg,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16,P=0.756).骨水泥使用后以升压药物干预组48例,使用骨水泥后收缩压下降(6.9±15.0) 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95,P=0.002),舒张压下降(3.6±7.4) 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407,P=0.001).骨水泥使用前后均使用升压药干预组17例,使用骨水泥后收缩压下降(5.0±12.2) mmHg,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667,P=0.115),舒张压上升(1.3±8.5) mmHg,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656,P=0.521).结论:髋关节置换术中使用骨水泥可导致血压降低,预防性使用升压药物可以发挥稳定血压作用并缩短血压降低时间.

  • 二甲磺酸乙烷对大鼠睾丸胚胎型Leydig细胞的作用

    作者:马学;黄鲁刚;董强

    目的:评价细胞毒性药物二甲磺酸乙烷对新生大鼠睾丸胚胎型Leydig细胞的作用效应及安全使用剂量.方法:选取出生后3 d的雄性SD幼鼠共40只,分为对照组(二甲基亚砜溶剂组)、二甲磺酸乙烷 75 mg/kg组、二甲磺酸乙烷 100 mg/kg组和二甲磺酸乙烷 125 mg/kg组,每组10只.予腹腔内注射不同实验剂量的二甲磺酸乙烷,注射后4 d分别处死幼鼠;测量动物体重及睾丸重量,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中睾酮水平,睾丸组织冰冻切片行3β-羟基类固醇脱氢酶(3β-hydroxysteroid dehydrogenase,3β-HSD)染色,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及Western blot技术检测睾丸组织中Leydig细胞相关特异基因及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药物注射后4 d,与对照组相比较,在血清睾酮水平方面[(0.542±0.117)μg/L,(0.124±0.021)μg/L,(0.113±0.015)μg/L,vs.(0.834±0.172)μg/L,P<0.05],75 mg/kg剂量组轻度下降,而100 mg/kg剂量组和125 mg/kg剂量组则明显降低;睾丸组织3β-HSD染色显示:75 mg/kg剂量组仍可见少量的3β-HSD染色呈阳性的胚胎型Leydig细胞(fetal leydig cell,FLC),100 mg/kg剂量组和125 mg/kg剂量组无3β-HSD染色呈阳性的FLC存在,但125 mg/kg剂量组睾丸曲细精管细胞排列严重紊乱;RT-PCR及Western blot检测显示:100 mg/kg剂量组睾丸组织Hsd3b1和Cyp17a1的mRNA表达水平及其相应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01).结论:二甲磺酸乙烷能够特异性地破坏新生雄性SD大鼠睾丸组织中的胚胎型Leydig细胞,腹腔注射100 mg/kg二甲磺酸乙烷可建立起稳定、可靠的大鼠睾丸去胚胎型Leydig细胞模型.

  • 辅助钢板结合扩髓交锁髓内钉治疗胫骨中上段多段骨折

    作者:林健;王秋根;黄建华;王建东;李凡;高伟;李豪青;陶杰

    目的:评价辅助钢板结合扩髓交锁髓内钉治疗胫骨中上段多段骨折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2007年6月至2011年10月,共收治31例胫骨中上段多段骨折的患者,男18例,女13例,平均年龄45.2岁(23~77岁),9例为Gustilo Ⅰ型开放性骨折,其余22例为闭合性骨折.所有患者先以辅助钢板将胫骨近端的两个骨折块复位固定,再以扩髓交锁髓内钉对多段骨折进行整体固定.手术时机平均为伤后35.2 h(16~72 h).术后通过临床检查、影像学评估、Johner-Wruhs评分对临床结果进行评估,并记录相关并发症.结果:所有患者术后均获随访,平均18.5个月(17~24个月).随访期间未见伤口感染、骨筋膜室综合征等软组织并发症.X线摄片示骨折平均愈合时间为5.1个月(4~6个月).所有患者的近、远端骨折线均同期愈合,无畸形愈合.末次随访时患者平均膝关节活动度为9°-0°-127°,按照Johner-Wruhs评分评定疗效:优19例,良10例,可2例,优良率93.5%.结论:辅助钢板结合扩髓交锁髓内钉的方法可以分解多段骨折复位固定的过程,降低手术难度,提高复位质量和固定强度,是治疗胫骨中上段多段骨折安全、有效的方法之一.

  • 应用近红外血氧测定研究咬合垫对咬肌疲劳疼痛的影响

    作者:姜婷;黄冬旭

    目的:应用近红外血氧检测方法,连续即时地测定患者戴用咬合垫前、后持续强力咬牙时咬肌内的血氧含量,并和咬肌疲劳和疼痛发生的主观感受时间进行比较,分析肌疼痛的主观感受和客观检测的关联,进一步探讨咬合垫是否能延迟持续负荷时肌疲劳及疼痛的发生.方法:随机选取双侧咬肌肌电活动协调的健康青年男性25人,按戴用咬合垫的种类不同分成以下5组:(1)空白对照,(2)1.5 mm厚软质咬合垫,(3)2 mm厚硬质咬合垫,(4)4 mm厚硬质咬合垫,(5)假性咬合垫.在大咬合力的30%时持续强力咬牙并应用近红外血氧参数无损检测仪连续测定咬肌血氧变化,记录咬肌出现疲劳和疼痛的时间,并和血氧变化比较探讨其相关性.在咬合垫戴用即刻、戴用1周、戴用2周、摘下即刻、摘下1周、摘下5周重复以上检查.结果:测得的咬肌疲劳出现时间、咬肌疼痛出现时间、疼痛耐受时间的可重复性高,3次结果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血氧含量变化曲线中存在曲率的突变点,又称"拐点",而这一点和咬肌疼痛出现的时间非常接近,时间差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戴用前相比,所有咬合垫组戴用1周内疲劳和疼痛出现时点均提前,1.5 mm软质咬合垫组戴用2周后疲劳和疼痛出现时点分别延迟2.75 s和8.00 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硬质咬合垫组没有显示对疲劳和疼痛的延迟作用.结论:近红外血氧测定可以连续无损地监测咬肌代谢情况,有望成为能反映咬肌疲劳疼痛出现时点的有效手段;软质咬合垫有助于延迟持续咬牙时咬肌的疲劳和疼痛出现时间.

  • U形可折断椎弓根螺钉微创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

    作者:薛峰;付中国;张殿英;张培训;周靖;姜保国

    目的:探讨应用U形可折断椎弓根螺钉利用椎旁肌间隙通过小切口微创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疗效及其优越性.方法:选择2010年8月至2012年6月,共40例胸腰椎骨折患者,男27例,女13例,年龄22~60岁.T11骨折4例,T12骨折13例,L1骨折17例,L2骨折6例.依据Denis骨折分型,均为爆裂型骨折,椎管占位小于1/3.依据AO分型,均为A型或B1型损伤.均无神经损伤症状和体征.患者随机分为2组,A组(微创组)20例采用U形可折断椎弓根钉小切口微创内固定手术方法于伤椎上下一个节段植入椎弓根钉;B组(开放手术组)20例采用常规后正中入路开放椎弓根钉固定手术,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手术前后VAS评分、X线暴露时间、远期随访结果.结果:微创组在手术时间、术中术后出血量、术后早期缓解疼痛等方面较开放手术组有显著优势,在X线暴露时间和远期疗效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U形可折断椎弓根螺钉小切口微创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疗效好,具有微创、出血少、术后恢复快等优势,且无需特殊器械,不增加X线暴露.

  • 脐尿管癌:单中心30年经验总结

    作者:邵光军;蔡林;李学松;宋刚;李雪迎;何志嵩;周利群

    目的:总结30余年诊治脐尿管癌的经验,探讨脐尿管癌的临床特点,提高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脐尿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男18例,女4例,中位年龄52岁(31~77岁).结果:脐尿管腺癌21例,小细胞癌1例;肉眼血尿为常见的初始症状 (20/22,90.9%);行CT扫描16例,3例有钙化(18.75%);膀胱镜检查18例,均发现膀胱顶部或前壁肿物;22例患者中获随访20例(90.9%),中位随访时间28.0个月(3~184个月),5年肿瘤特异生存率为49.5%;生存分析结果显示,T2期患者与T3期及以上患者相比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6).结论:脐尿管癌的预后与肿瘤病理分期相关;行CT和膀胱镜检查进行定位、定性诊断,扩大膀胱部分切除术是局限性脐尿管癌的主要治疗方法;对复发和转移患者积极进行综合治疗可能有助于延长其生存期.

  • 早期负重小直径种植体下颌覆盖义齿对咀嚼功能的影响

    作者:廖晓玲;潘韶霞;冯海兰;康艳凤;彭东

    目的:评价应用早期负重小直径种植体下颌覆盖义齿对老年无牙颌患者咀嚼功能、嚼碎能力及咀嚼效率的影响.方法:选取8名下无牙颌患者行下颌前部颏孔间区两颗小直径种植体(种植体直径3.25 mm或2.2 mm,ERA Mini Dental,Zimmer Dental Inc.)植入手术及下颌覆盖义齿修复术.种植体于术后2~4周早期负重.在术前、负重后2周、3个月及6个月行义齿满意度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问卷调查,以评价义齿满意度及咀嚼不同种类食物能力的变化情况.在术前及负重后6个月行光密度法测定咀嚼效率,以评价种植体固位对咀嚼效率的改善程度.结果:在6个月的观察期内,临床检查种植体周围牙龈健康,全部16颗种植体无松动或叩痛.经SPSS 18.0统计学软件进行前后自身对照配对t检验,种植体早期负重后2周、3个月及6个月分别与术前相比,义齿满意度VAS评分在总体满意度、稳定性、咀嚼能力及嚼碎功能等方面改变量大于3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针对不同种类的食物咀嚼能力及嚼碎功能均有显著改善,尤其是进食脆硬及硬韧食物改变量大于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光密度法测定术后6个月咀嚼效率,与术前相比提高约3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两颗小直径种植体固位的下颌覆盖义齿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咀嚼效率及义齿满意度,使患者日常饮食从高热低营养转向较为健康的饮食,改善了日常所进食物的种类.

  • 芦山地震与汶川地震骨科伤员伤情比较分析

    作者:石小军;王光林;裴福兴;宋跃明;杨天府;屠重棋;黄富国;刘浩;林卫

    目的:分析芦山地震和汶川地震伤员损伤特点,探讨地震伤员的救援及治疗方法.方法:以华西医院骨科收治的汶川地震和芦山地震骨科伤员为对象,分析比较伤员的年龄、性别、致伤原因、损伤部位、就医时间以及伤员转运速度等信息.结果:两次地震伤员的年龄分布及性别构成比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芦山地震伤员从受伤到入院平均2.1天,收治高峰出现早、持续时间短,而汶川地震伤员从受伤到入院平均8.3天,收治高峰出现晚且持续时间长.汶川地震挤压综合征、截肢、气性坏疽、血管损伤及多器官功能衰竭的发生率高于芦山地震.汶川地震以倒塌建筑及滚落山石砸伤/掩埋为主,占所有受伤原因的79.6%,而芦山地震砸伤/掩埋占所有受伤原因的39.2%,低于高坠伤和跌伤(56.8%)的发生率.芦山地震足部、脊柱骨折及多发骨折的发生率高于汶川地震,而开放性骨折、小腿骨折的发生率低于汶川地震.结论:快速的现场救援和病员转运是救治成功的关键,早期救援和病员转运可以显著降低创面感染、挤压综合征、多器官功能衰竭及截肢的发生率,而正确的地震应急避难知识的普及有利于降低因地震而盲目跳楼、逃跑等逃生引起的损伤.

    关键词: 地震 骨折 急救
  • 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小腿深静脉血栓的转归

    作者:褚亚明;窦勇;李玉军;周一新

    目的:探讨膝关节置换术后小腿深静脉血栓的治疗方法和临床转归.方法:选取2009年6月至2011年6月接受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发生小腿深静脉血栓患者159人,分为主动活动组80人(A组)和被动活动组79人(B组),在术后1周及4周行下肢深静脉血管彩色超声检查,观察2组患者血栓的消失率和进展率,以及膝关节活动度、膝关节KSS评分、WOMAC评分的变化.结果:术后4周A组和B组的小腿血栓消失率分别是35%和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1);没有血栓向近端进展,术后2组患者的膝关节活动度(111.9°±13.4° vs.110.5°±10.9°,P=0.490)、KSS临床评分(93.5±4.7 vs.93.9±5.1,P= 0.621)、KSS功能评分(83.4±15.1 vs.82.9±14.5,P=0.513)及WOMAC评分(90.9±5.7 vs.90.3±6.1,P=0.53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膝关节置换术后发生的小腿深静脉血栓随着时间推移有自动消失的趋势,并不需要进行额外的抗凝或溶栓治疗.

  • 髋部骨折对老年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

    作者:黄伟;许力月;邵森垚;姚岚;王天兵

    目的:通过检测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D-二聚体等凝血指标的变化,观察髋部骨折对老年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2年3月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以髋部骨折入院的老年患者127例,采集患者术前、术后静脉血,检测FIB和D-二聚体,并统计年龄、骨折类型、骨折时间、合并疾病等因素.结果:127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前FIB为(3.91±1.06) g/L,其中42.52%(54/127)的患者高于正常值;所有患者中28例术后进行了FIB检测,均值为(4.21±1.24) g/L,高于手术前,但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前15例患者进行D-二聚体测定,均值为(2 059.5±1 948.0) μg/L,术后26例患者进行D-二聚体测定,均值为(2 574.9±1 702.4) μg/L,术前、术后D-二聚体均显著高于正常值(P<0.05);FIB升高与年龄、是否合并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无关;术前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FIB升高的比例为45.83%(22/48),股骨颈骨折患者FIB升高的比例为40.50%(32/79),两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按照骨折时间分组,骨折时间大于96 h组,其FIB高于正常值的比例为26.7%,显著低于其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髋部骨折对老年患者的凝血系统具有直接影响,FIB和D-二聚体显著高于正常值.根据髋部骨折后FIB的变化情况,推测骨折后96 h行手术可能对患者凝血系统打击小.

  • 心率变异性对儿童不明原因晕厥的诊断价值

    作者:陈丽;张春雨;杜军保

    目的:通过测定不明原因晕厥儿童的心率变异性(heart rate variability,HRV),研究其对不明原因晕厥儿童的诊断价值.方法:对49例不明原因晕厥儿童行直立倾斜试验(head up tilt test,HUT)诊断及动态心电图监测,分析HUT阳性患儿与阴性患儿HRV的差异.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HRV对不明原因晕厥患儿的诊断价值.结果:49例不明原因晕厥患儿经HUT诊断后,32例(65.3%)诊断明确,HUT的诊断阳性率为65.3%.HUT阳性组的SDNNi、rMSSD、TP、ULF、VLF、LF以及HF均明显高于HUT阴性组(P<0.05).HUT阳性组的SDNN、pNN50以及三角指数与HUT阴性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SDNNi、rMSSD、TP、ULF、VLF、LF和HF对HUT的诊断预测具有一定价值.分别以ULF、LF和HF 12 947.00、9 462.50和9 509.00作为界值时,对诊断阳性率的预测效果较好,灵敏度分别为75.0%、68.8%和68.8%,特异度分别为64.7%、64.7%和64.7%.结论:HRV中的ULF、LF和HF可作为HUT诊断自主神经介导性晕厥的预测指标,界值分别为12 947.00、9 462.50和9 509.00,具有较好的灵敏度和特异度.

  • 浮肩损伤的手术治疗策略

    作者:宋哲;薛汉中;李忠;庄岩;王谦;马腾;张堃

    目的:探讨浮肩损伤的特点和手术治疗策略.方法:2006年1月至2012年1月收治的浮肩损伤患者26例,男15例,女11例;年龄22~60岁,平均35.2岁.按Wong的分型:ⅠA型3例,ⅠB型9例;Ⅱ型4例;ⅢA型6例,ⅢB型4例.26例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通过X线片观察术后骨折复位及损伤修复情况、骨折愈合情况及内固定牢固程度,并定期按Constant评分和Herscovici疗效评价标准对肩关节功能进行评估.结果:26例患者均获得16.8个月(12~24个月)随访,骨折全部愈合,平均愈合时间为2.4个月.随访结果:Constant评分平均89.4分(60~100分);Herscovici疗效评价标准,优15例,良8例,可3例,优良率达88.5%.结论:切开复位内固定是治疗浮肩损伤的有效方法,但应根据骨折类型及移位程度选择复位顺序与固定方法.

  • 机器人辅助根治性膀胱切除+原位新膀胱手术的麻醉管理

    作者:丁玲玲;张宏;米卫东;刘靖;金朝海;袁维秀;刘毅;倪丽亚;薄禄龙;邓小明

    目的:总结机器人辅助根治性膀胱切除+原位新膀胱手术的麻醉方法和术中管理.方法:2012年3月美国南加州大学的Gill医生来华演示机器人辅助根治性膀胱切除+原位新膀胱手术,其中3例在上海长海医院完成,7例在北京解放军总医院完成.10例患者男8例,女2例,年龄38~71岁,体重57~82 kg,ASA分级Ⅰ~Ⅲ级.术前均诊断为膀胱癌,拟施机器人辅助根治性膀胱切除+扩大淋巴清扫+原位新膀胱手术.所有患者未见明显心、肺、肝、肾功能异常.麻醉诱导:除1例术前评估为困难气道外,其余9例采用快诱导气管插管.芬太尼3 μg/kg静脉小壶注入,静脉推注咪达唑仑0.04 mg/kg、丙泊酚1~2 mg /kg,患者入睡后给予罗库溴胺0.6 mg/kg.困难气道患者给与咪达唑仑1 mg、芬太尼0.1 mg、丁卡因50 mg气道表面麻醉后气管插管,之后给予异丙酚及罗库溴铵.连接Ohmeda麻醉机机械通气,吸入空气与氧气体积比1:2混合气体,流量2 L/min,潮气量为6~12 mL/kg,呼吸频率为10~20 次/min,力图维持气道峰压<35 mmHg(1 mmHg=0.133 kPa),PETCO2 (呼气末CO2分压)<45 mmHg.麻醉维持:持续吸入0.6 MAC(低肺泡有效浓度minimum alveolar concentration)七氟醚、静脉泵注丙泊酚2~4 mg/(kg·h)和瑞芬太尼0.1~0.3 μg/(kg·min),维持BIS值在40~60,术中间断按需静脉注射罗库溴铵0.2 mg/kg.手术体位为60°Trendelenburg(特伦德伦伯格卧位,头低、脚高+截石位)体位,双腿外展支起呈截石位.机器人系统位于两腿之间,支臂置于患者腹部上方.监测记录呼吸参数、血流动力学指标,并记录动脉血气分析数据、苏醒时间、出入量及术中并发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失血量(342.9±303.4) mL;与气管插管后比较头低足高位及气腹后气道峰压升高;呼气末CO2增高;平均动脉压升高、中心静脉压升高;pH降低;2例患者气腹后15 min,呼气末CO2分压超过50 mmHg,动脉血气PaCO2高于60 mmHg,调整呼吸参数过度通气无改善,降低气腹压力小于15 mmHg后得以改善;5例发生呼吸性酸中毒;2例患者发生代谢性酸中毒,需给予碳酸氢钠后纠正;2例患者术中血钾超过5.5 mmol/L,给与葡萄糖酸钙和胰岛素处理改善;5例患者发生多发皮下气肿,其中1例多局限于胸腹部,1例从面部到脚均有明显握雪感,同时伴发高碳酸血症和体温下降;2例患者下肢小腿肿胀;1例不全肠梗阻行空肠减压术;苏醒时间为(94.2±35.6) min(40~150 min).结论:机器人辅助根治性膀胱切除+原位新膀胱手术为临床新开展的手术,由于庞大的机器、长时间气腹和过度的头低位,易发生酸碱失衡和离子紊乱,给麻醉管理增加了难度与复杂性.

  • 单纯感觉/运动神经纤维动物模型的制作及鉴定

    作者:彭建平;寇玉辉;邓玖旭;张培训;殷晓锋;姜保国

    目的:制作单纯运动/感觉神经纤维动物模型并鉴定.方法:以SPF级SD大鼠为实验动物,随机分为感觉神经组(A组)、运动神经组(B组)、正常对照组(C组),A组选择性切除L2~L4腹根,B组选择性切除L2~L4背根神经节、C组不做手术处理.术后2周、4周,取股四头肌行HE染色,腰髓行神经元核抗原(neuronal nuclei,NeuN)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计数A组腰髓后角感觉神经元、B组腰髓前角运动神经元,股神经干分叉部分行锇酸染色,观察有髓神经纤维在皮支和肌支中的数量变化.结果:A组中大鼠右后肢股四头肌萎缩并逐渐加重,无自噬;B组中大鼠右后肢轻度肿胀,不同程度自噬,无肌肉萎缩.神经元计数:A组中,L2~L4段腰髓中平均每个10×20倍显微镜视野下感觉神经元计数分别为62.12±1.77(2周)、62.15±1.32(4周);B组中,L2~L4段腰髓中平均每个10×20倍视野下前角运动神经元计数分别为30.12±0.44(2周)、30.00±1.87(4周);C组中,平均每个10×20倍视野下后角感觉神经元计数为62.57±1.02,前角运动神经元计数为29.73±3.03;两个时间点与正常L2~L4段脊髓神经元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中,股神经肌支中部分神经纤维退变,皮支中无退变,有髓神经纤维计数为:1 558.17±50.14(2周)、1 544.00±47.42(4周);B组中,股神经皮支神经纤维均退变、肌支中部分神经纤维退变,有髓神经纤维计数分别为387.67±48.50(2周)、393.50±27.86(4周),2周和4周的计数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周时退变的轴突及髓鞘尚未完全清除,4周时退变的轴突及髓鞘已完全清除.结论:通过选择性切除腹根/背根神经节可以获得单纯感觉神经/运动纤维动物模型.术后4周时,退变的轴突及髓鞘已完全清除,此时可获得良好的单纯性质周围神经,以此方法制作单纯感觉/运动神经纤维动物模型稳定可靠,可用于以后的实验研究中.

  • 髓内克氏针临时固定并桥接钢板治疗粉碎性锁骨干骨折

    作者:杨明;张殿英;王天兵;付中国;张培训;郭蒙;熊建;姜保国

    目的:探讨髓内克氏针临时固定并桥接钢板治疗粉碎性锁骨干骨折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2008年3月至2012年7月间应用切开复位、髓内克氏针临时固定并桥接钢板固定技术治疗锁骨干粉碎性骨折22例,术后对其进行回顾性随访研究,定期复查X线片,观察骨折愈合情况,并用Constant评分评估患者的肩关节功能.结果:经过平均15个月的随访,22例患者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平均为14.6周,Constant评分平均为95.3分.优,13例;良,7例;可,2例;优良率90.9%(20/22).2例患者因接骨板隆起致局部皮肤感觉不适,而行二次手术取出内固定物.结论:应用髓内克氏针临时固定并桥接钢板技术治疗锁骨干粉碎性骨折,操作简单,愈合率高,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 肿瘤型人工关节置换术

    作者:郭卫

    关于肢体恶性骨肿瘤患者的治疗,由于有效的化学治疗(化疗)和重建技术的发展, 保肢手术已经成为一种规范化的治疗手段[1].新辅助化疗的开展为保肢治疗创造了条件,术前化疗是保肢手术的前提.术前化疗能使肿瘤体积缩小、分界清楚,血管减少,坏死增加等[2].肢体恶性骨肿瘤切除后,肿瘤型人工关节置换已经成为常采用的骨缺损替代手段.

  • 股骨颈骨折不连接治疗

    作者:张长青

    股骨颈骨折不连接的治疗对创伤骨科医生一直是巨大挑战.尽管股骨颈骨折多发生于老年骨质疏松患者的低能量损伤中,且髋关节置换可获得良好临床疗效,但当其发生于骨质正常的年轻患者时,由于致伤原因多为高能量损伤(如机动车事故等),并易出现骨折粉碎,往往移位明显,伤后对骨折的复位/固定不足易导致骨折不连接.

  • 经脐单孔腹腔镜肝左外叶切除术治疗肝血管瘤

    作者:原春辉;修典荣;贾易木;熊经伟;张同琳

    近年来,随着各种影像诊断技术的提高以及人们健康体检意识的增强,血管瘤的检出率显著提高,但由于目前对该病的自然病程了解较少,尚缺乏成熟严格的诊治标准,因而对该病的治疗指征及治疗方法的选择仍存有争议[1-3].单孔腹腔镜手术是近年来开展的手术方式,因其仅于脐部留有2~3 cm的小切口而被患者广泛接受.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已成功开展230余例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和5例经脐单孔腹腔镜肝肿物局部切除术,在此基础上,于2012年6月至2013年3月对5例选择性病例成功施行了经脐单孔腹腔镜肝左外叶切除术治疗肝血管瘤,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 乌司他丁治疗胶原诱导关节炎的实验研究

    作者:孙琳;李常虹;郑晓娟;赵金霞;刘蕊;刘湘源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以慢性关节炎症和骨质破坏为主要特征的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如不经正规治疗,可出现关节畸形,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RA的基本病理特征是滑膜炎伴关节软骨和骨质的破坏,炎症细胞浸润、滑膜细胞过度增殖以及破骨细胞活化均参与RA的病理过程.其中T淋巴细胞活化及炎性细胞因子表达增加在RA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 促周围神经再生中药复方——复方红芪

    作者:寇玉辉;张培训;党育;魏少荫;王志永;张殿英;付中国;姜保国

    周围神经损伤是临床常见问题[1],尽管目前周围神经修复技术已经有了很显著的进步,但即使新鲜、清洁的周围神经断裂伤,能及时运用显微外科技术进行修复,也往往不能完全再生,患者神经功能恢复不能令人满意[2].因此,如何促进周围神经损伤后的再生,恢复其功能已日益成为相关研究的重点.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z1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1999 01 02 03 04 05 06
1998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