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光电散射比浊法与胶乳凝集法检测血浆D-二聚体的评价

    作者:卢志权;冯建洪;钟国权;温嘉琳;许葆然;李介华

    D-二聚体(D-dimer,DD)是已交联的纤维蛋白的降解产物,它的生成或增高反映了凝血和纤溶系统的激活,其血浆中的水平可代表体内凝血酶的活性及纤维蛋白的生成情况,可作为体内血栓形成的指标之一[1].我们用光电散射比浊法对108例患者血浆和50例健康体检者血浆进行定量检测,并与当前使用较多的胶乳凝集法进行比较,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 D-二聚体的临床应用

    作者:李勇

    D-二聚体(D-dimer,DD)是纤溶酶水解交联蛋白后形成的一种特异性降解产物.DD水平的增高表明体内有纤维蛋白血栓形成和纤溶发生,DD含量变化可作为体内高凝状态和纤溶亢进的分子标志物之一.

  • 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血浆D-二聚体及纤维蛋白降解产物浓度变化特点的临床意义

    作者:周胜虎;甄平;郑宁刚;高明暄;田琦;常彦峰;李旭升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血浆D-二聚体(DD)及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s)浓度的动态变化特点及其对早期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价值。方法2011年7月至2012年5月126例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对其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56例,女70例;年龄38~92岁,平均75.6岁。根据术后4 d下肢超声检测结果,将患者分为血栓组32例,非血栓组94例。采用免疫散射比浊法测定患者入院时、术后1 d、4 d、7 d血浆DD及FDPs浓度,将相关检测结果行统计学分析,结合超声检查结果,分析比较血浆 DD、FDPs 两个检测指标及联合检测结果的敏感性。结果126例关节置换术患者血浆 DD及FDPs值术后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术后不同时间点血浆DD及FDPs浓度均高于未发生DVT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DPS 术后4、7 d明显增加(P<0.01)。与基础值比较,两组DD术后各时间点均明显升高,于术后1 d达到峰值:未发生血栓组(2469.9±508.3)μg/L,血栓组(3472.2±690.7)μg/L(P<0.01);FDPs术后4、7 d明显增加,且7 d值较4 d值增高明显:术后7 d,非血栓组(3673.4±480.7)μg/L,血栓组(4571.9±864.3)μg/L(P<0.01)。术后4 d,DD 结合FDPs检测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达到95.3%和94.1%。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血浆DD及FDPs浓度的动态监测对DVT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 卵巢癌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的Meta分析

    作者:乔雪峰;张东红;崔巍

    目的:综合评价血浆D-二聚体水平与卵巢癌及其病理分期的相关性。方法通过检索美国公共医学全文数据库(PubMed)、荷兰医学文摘(Embase)、中国知网(CNKI)及万方数据库(WanFangData),收集国内外公开发表关于D-二聚体与卵巢癌及其病理分期相关性的横断面研究,检索时限均为从建库至2013年12月31日,同时追溯文献的参考文献。由2位研究者根据纳入及排除标准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质量后,采用RevMan5.2软件进行Meta分析;采用SAS9.1软件进行方差分析。结果初检共纳入139篇文献,逐层筛选后纳入13篇,包括卵巢癌组679例,良性对照组685例,健康对照组477例。Meta分析显示:血浆D-二聚体水平比较,(1)卵巢癌组高于良性对照组(Z=8.61,P<0.00001)和健康对照组(Z=6.76,P<0.00001);(2)良性对照组高于健康对照组(Z=3.15,P=0.002);(3)卵巢癌FIGO分期Ⅲ-Ⅳ期高于FIGO分期Ⅰ-Ⅱ期(Z=3.38,P=0.0009);(4)复发转移组和治疗缓解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19,P=0.23)。方差分析显示:(1)卵巢癌组、良性对照组和健康对照组的组内D-二聚体水平均不尽相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159.71,118.497,56.5864,P值均=0);(2)合并后的卵巢癌组、良性对照组及健康对照组两两比较,二聚体水平从高到低依次为卵巢癌组、良性对照组及健康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75.7159,71.7387,3.1119,P值均<0.01)。结论卵巢癌患者,尤其是FIGO分期Ⅲ-Ⅳ期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升高。复发转移者与治疗缓解者间血浆D-二聚体水平变化不明显。(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14,37:696-700)

  • 纤维蛋白单体联合Wells评分对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的早期诊断价值

    作者:李琪;闫海润;金红;赵岩;杨正亮

    目的 探讨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VTE)中纤维蛋白单体水平的改变,比较纤维蛋白单体联合Wells评分与其他检测方法诊断价值.方法 病例对照研究.选取2015年10月至2016年10月在牡丹江医学院红旗医院就诊的患者,骨外科与普外科患者121例(其中血栓组60例,非血栓组61例).分别对患者进行Wells评分,自患者术前1天开始,分别采用纤维蛋白单体(FM)检测法及CP-2000 D-二聚体(D-D)检测法定期检测患者FM水平及D-D水平.评价D-D、FM及FM联合Wells评分对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的诊断价值,绘制ROC曲线,比较诊断效能.结果 血栓组血浆FM水平(26.11±38.34)μg/ml高于非血栓组FM水平(6.56±6.81)μg/ml以及对照组FM水平(2.37±0.89)μg/ml(t=-3.82,t=-4.78,P<0.01);FM的敏感度低于D-D(85%与93%)同时阳性预测值也低于D-D(82%与87%)(χ2=27.01,P=0.000),但其特异度及阴性预测值均高于D-D(65%与44%)、(71%与62%),(χ2=11.67,P=0.001).FM联合Wells评分较单独应用FM敏感度、特异度、阴性预测值及阳性预测值均有所提高(90%、85%、83%、89%) (χ2=20.95,χ2=16.65,P<0.01).FM水平升高多早于影像学改变,而血浆D-D水平升高未明显集中于VTE的某个时期.结论 FM联合Wells评分对VTE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均较高,且血浆FM水平在静脉血栓形成早期即可出现改变.

  • 应用凝血标志物诊断创伤骨科术后静脉血栓形成的病例对照研究

    作者:孟英;刘宁;薛冰蓉;刘建龙;卢山;王旭;赵慧茹;文梦;吴俊

    目的:评价创伤骨科术后凝血标志物的变化,分析其对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价值。方法病例对照研究。选取创伤骨科手术患者108例(其中术后血栓形成组54例,术后非血栓形成组54例)。术后第3~4天检测常规凝血指标及血栓调节蛋白( TM)、凝血酶抗凝酶复合物( TAT)、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抑制复合物(t-PAIC)、纤溶酶-抗纤溶酶复合物(PIC)、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D-二聚体。比较组间上述指标的差异,绘制ROC曲线,确定诊断切点及诊断效能。结果创伤骨科手术后患者各项凝血指标显著升高,其中术后血栓组TM(9.04±2.06) IU/ml,t-PAIC(10.15±4.23) ng/ml, PIC(1.15±0.70)μg/ml, D-二聚体(5.31±5.10)ng/ml高于术后非血栓组TM(7.50±1.70) IU/ml, t-PAIC (6.97±2.56)ng/ml, PIC(0.93±0.84)μg/ml,D二聚体(2.35±2.12)ng/ml,P值分别为0.0002、<0.0001、<0.0001、<0.0001;术后血栓组TAT(4.79±4.32) ng/ml, FDP(8.87±7.68)μg/ml与非血栓组TAT(6.51±5.92) ng/ml,FDP(4.91±4.67)μg/m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123,0.0508。 TM、t-PAIC、PIC、D二聚体诊断术后静脉血栓ROC曲线下面积为0.7185、0.7416、0.6480、0.6700, P值分别为<0.0001,<0.0001,0.0093,0.0041;cut-off值为11.15(IU/ml),10.65(ng/ml),1.36(μg/ml),7.69(ng/ml);阳性似然比分别为9.00,11.29,3.66,14.60;特异性分别为98.15%、96.23%、90.20%、97.96%,诊断率分别为20.3%、46.3%、35.8%、25.9%。结论创伤骨科患者术后存在凝血及纤溶系统活化,TM、t-PAIC、PIC、D-二聚体对术后静脉血栓具有良好的辅助诊断价值,TAT由于受术后抗凝影响,不宜作为诊断指标。(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16,39:751-755)

  • 中国血栓性疾病的研究与诊治现状

    作者:唐亮;胡豫

    自2014年起,国际血栓与止血协会把每年的10月13日定为“世界血栓日”,来提高人们对此类疾病的认识。血栓性疾病属于涉及多系统、临床医学多学科的疾病,因此今后的诊疗应走向多学科融合联合诊治模式。全面研究血栓性疾病的遗传因素则有望实现对这一类疾病的早期诊断与风险预测,从而实现精准诊断与个体化治疗。(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16,39:729-732)

  • 全国225家实验室 D-二聚体决定限的调查与分析

    作者:何法霖;王薇;钟堃;张妍;赵彦;李国华;王治国

    目的:统计并描述2014年全国225家回报D-二聚体决定限。方法选择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2014年全国D-二聚体室间质量评价回报结果中参评单位的决定限信息,剔除所有妇幼保健院、儿童医院和各类公司的结果,再剔除所有异常值和错误数据,使用Microsoft Excel 2007对225家实验室进行统计分析,包括平均值、中位数、小值、大值、P2.5和P97.5。统计决定限来源,同时对数据进行筛选,保留决定限来源于试剂厂家说明书的数据,再根据不同的试剂进行分组统计,试剂使用单位数<5家的不统计。结果对决定限情况的调查显示:均值和中位数较为接近,P2.5和P97.5分布范围为:D-二聚体( DDU)0.3~1.33μg/ml, D-二聚体( FEU)0.23~1.50μg/mL,差异明显。结论此次调查D-二聚体决定限的均值和中位数较为接近,各项目P2.5和P97.5分布一致性很差。(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15,38:490-492)

  • 冠心病患者血液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与超敏C反应蛋白及D-二聚体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赵洁;吴俊;贾玫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脂蛋白相关的磷脂酶A2酶活性(lipoprotein associated phospholipase A2,Lp-PLA2)、超敏C反应蛋白(hypersensitive C reactive protein,hs-CRP)、D-二聚体之间的相关性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选择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冠心病患者150例,健康对照者130名,采集临床资料,检测血清Lp-PLA2、hs-CRP及血浆D-二聚体水平.应用酶动力学方法检测Lp-PLA2的酶活性,免疫比浊法测定D-二聚体及hs-CRP含量.同时检测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心肌损伤标志物肌钙蛋白(TnI)、肌红蛋白(Myo)、肌酸激酶MB亚型(CK MB).患者组由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确认累及冠状动脉的病变血管数量.统计学分析采用t检验、方差分析、mann-whitney U检验及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 冠心病组Lp-PLA2、hs-CRP、D-二聚体水平分别为(43.62±13.23)g/L,5.09 mg/L(95% CI:0.56 ~74.15),173.0 mg/L(95%CI:103.0~966.5),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的(21.49±7.63) g/L,2.61 mg/L(95% CI:0.37~45.12),68.0mg/L(95%CI:48.0~54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9,U=67.52,U=37.84,P均<0.001).冠心病组的Lp-PLA2与LDL相关(r=0.487,P<0.001),与心脏冠状动脉病变支数相关(r =0.260,P=0.018).D-二聚体与hs-CRP相关(r=0.263,P=0.011),且与心功能等级相关(F=23.78,P=0.001).结论 Lp-PLA2主要和脂类的代谢,特别是LDL代谢相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相关.hs-CRP与D-二聚体及心肌损伤标志物相关,表明炎症和血栓形成及心肌损伤存在密切关系.D-二聚体和心功能等级相关,心功能的降低更易于D-二聚体升高及血栓形成.对于冠心病患者,Lp-PLA2、hs-CRP与D-二聚体与冠脉损伤直接相关,它们是良好的临床预后指标.

  • 纤维蛋白原、纤维蛋白及其降解产物对共培养血管内皮细胞纤溶活性的影响

    作者:曹勇军;吴延华;刘春风

    目的 研究纤维蛋白原(Fg)、纤维蛋白(Fb)及其降解产物(FDP)对共培养体系中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表达的影响.方法 应用Transwell膜建立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兔主动脉平滑肌细胞共培养体系,在不同浓度(0、0.5、1.5、3.0、4.5和6.0g/L)Fg、Fb和FDP干预24 h后,分别检测该共培养体系中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mRNA水平(RT-PCR法)以及培养上清中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抗原含量(ELISA法)与活性(发色底物法)的变化情况.结果 Fg对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的表达没有显著影响,较高浓度的Fg(3.0~4.5 g/L)可明显促进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mRNA表达、抗原含量及活性升高,但过高浓度的Fg(6.0 g/L)却抑制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的表达.3.0~4.5 g/L的Fb对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mRNA和抗原含量都起上调作用,同时显著下调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活性.较高浓度的Fb(1.5~4.5 g/L)则可明显上调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的表达,且在mRNA、蛋白和活性水平趋势基本一致.3.0~6.0 g/L的FDP均可明显下调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mRNA、蛋白和活性水平,1.5~6.0 mg/ml的FDP均可促进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的高表达.结论 Fg、Fb和FDP可以通过影响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的表达,引起纤溶活性降低,参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进程.

  • 孕期及产褥早期妇女血浆D-二聚体水平的变化

    作者:徐冬;蔡淑萍;徐静薇;梁琤;贺晶

    目的:探讨孕期及产褥早期(产后3d内)妇女血浆D-二聚体水平的变化趋势。方法选取2007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足月分娩的健康单胎孕妇8367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收集孕妇孕期及产褥早期各时间点检测的血浆D-二聚体水平,共完成血浆D-二聚体水平检测21065例次,按检测时间点不同分为5组:早孕组(≤12周)、中孕组(>12~28周)、晚孕组(>28周)、产后1组(产后48 h内)、产后2组(产后48~72 h)。比较5组孕妇的血浆D-二聚体水平,计算各组孕妇的血浆D-二聚体水平的95%CI。比较不同分娩方式孕妇产后血浆D-二聚体水平;分析发生血栓栓塞性疾病孕妇血浆D-二聚体水平。正常人群血浆D-二聚体水平为≤0.5 mg/L。结果(1)早孕组、中孕组、晚孕组、产后1组、产后2组5组孕妇血浆D-二聚体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人群水平(P<0.01);但早孕组与晚孕组孕妇血浆D-二聚体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20);产后1组孕妇血浆D-二聚体水平均明显高于早孕组及晚孕组(P<0.01);产后2组血浆D-二聚体水平明显低于早孕组、晚孕组及产后1组(P<0.01)。(2)孕妇孕期血浆D-二聚体水平的95%CI分别为:早孕组为0.58~8.28 mg/L、晚孕组为0.47~11.52 mg/L。(3)剖宫产分娩孕妇血浆D-二聚体水平均显著高于阴道分娩孕妇(P<0.01)。阴道分娩者产后48 h内D-二聚体水平95%CI为1.04~9.59 mg/L、48~72 h为0.87~5.22 mg/L;剖宫产者产后48 h内95%CI为1.07~11.58 mg/L、48~72 h为1.00~6.23 mg/L。(4)8367例孕妇中,6例发生血栓栓塞性疾病,其产后48 h内的血浆D-二聚体水平为6.89~19.89 mg/L,平均为13.66 mg/L,均高于正常人群水平(P<0.01)。4例下肢静脉血栓孕妇中,3例产后48 h内血浆D-二聚体水平分别为9.77、8.65、6.89 mg/L,均为剖宫产分娩,均在剖宫产人群95%CI(1.04~9.59)内。结论目前推荐用于筛查正常女性静脉血栓形成的血浆D-二聚体水平参考范围(≤0.5 mg/L)并不适用于孕期妇女。孕期及产褥早期妇女血浆D-二聚体水平均高于正常人群水平,产褥早期血浆D-二聚体水平较孕晚期显著升高,并随产后时间延长呈下降趋势。对于无高危因素且孕期及产褥早期无血栓栓塞性疾病临床表现的妇女,不推荐常规筛查D-二聚体水平。

  • 低分子肝素对卵巢肿瘤化疗诱导凝血功能活化的影响

    作者:喻晓洁;胡小青;张一清

    目的:研究化疗前应用单一剂量低分子肝素对卵巢癌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30例卵巢癌患者为单纯化疗组,20例卵巢癌患者为化疗+低分子肝素组,分别检测化疗前和化疗后1、24和48 h血浆纤维蛋白原以及D-二聚体的含量.结果:单纯化疗组化疗后血浆纤维蛋白原舍量均低于化疗前,其中化疗后24 h与化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D-二聚体水平化疗后显著高于化疗前,其中化疗后24和48 h与化疗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化疗+低分子肝素组化疗后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也低于化疗前,其中化疗后24和48 h与化疗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D-二聚体水平化疗后与化疗前相比升高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化疗能显著促进卵巢癌患者凝血和纤溶水平的升高.化疗前应用单一剂量的低分子肝素能抑制凝血功能的活化.

  • 纤维蛋白(原)及其降解产物对共培养血管平滑肌细胞生长行为学的影响

    作者:李瑞霞;曹勇军;童彤;张艳林;刘慧慧;刘春风

    目的 探讨不同浓度水平的纤维蛋白原及其降解产物对共培养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与移行的影响.方法 以Transwell膜为载体,建立原代培养的兔主动脉内皮细胞与平滑肌细胞的共培养体系.应用不同浓度的(0g/L、0.5g/k、1.5g/k、3.0g/L、4.5g/L和6.0g/L)纤维蛋白原及其降解产物干预共培养体系,观察共培养体系中平滑肌细胞的蛋白合成(bicinchoninic acid,BCA法)与增殖细胞核抗原(蛋白免疫印迹法)的表达,通过Transwell膜装置和细胞刮伤模型观察平滑肌细胞的趋化和迁移.结果较高浓度的纤维蛋白原(≥3.0g/L)可明显促进平滑肌细胞的蛋白合成、增殖细胞核抗原表达以及趋化迁移;纤维蛋白从0.5g/L起就可明显促进平滑肌细胞的蛋白合成.1.5~4.5g/L的纤维蛋白可明显上调增殖细胞核抗原表达,浓度过高的纤维蛋白(6.0g/L)反而抑制其表达.3.0~6.0g/L的纤维蛋白显著促进平滑肌细胞趋化,从1.5g/k起纤维蛋白就可明显加强平滑肌细胞的迁移过程;在0.5~6.0g/k之间,纤维蛋白降解产物呈浓度依赖性地促进平滑肌细胞蛋白合成、增殖细胞核抗原表达和移行.结论 一定浓度的纤维蛋白原及其降解产物可以促进平滑肌细胞增殖,影响其趋化迁移过程,从而参与了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

  • D-二聚体、FIB检测2型糖尿病合并微血管病变时的临床意义

    作者:王照峰;张虎;赵瑞敏;刘晓莉;冯戟;李莹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D-二聚体、FIB与微血管病变的关系.方法 将110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合并微血管病变组及无微血管病变组;同时选取50名健康对照者,分别检测各组人群的D-二聚体、FIB,分析它们在各组人群之间有何不同.结果 2型糖尿病患者各项指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合并微血管病变组高于无微血管病变组(P<0.05).结论 D-二聚体、FIB的检测对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微血管病变的诊疗具有重要价值,为临床提供重要依据.

  • 寡肽药物先导结构的发现与优化

    作者:赵明;王超;彭师奇

    本文综述了(1)以纤维蛋白β链降解产物ARPAK及γ链与GPⅡb/Ⅲa结合的关键序列RGD为基础发展新先导结构,例如对ARPAK优化导致的优秀溶栓寡肽GRPAK和QRPAK以及RGD序列对血栓的靶向性认识导致的杂交肽;(2)针对ARPAK、 GRPAK及QRPAK的药代动力学性质导致的酶稳定性高的环肽以及酶稳定性高且可紫外监测的含咔啉羧酸伪肽先导结构;(3)依据ARPAK在体内的代谢产物发现的超短肽先导结构RPAK和PAK;(4)计算机辅助的构象分析;(5)相关寡肽先导结构的前瞻性研究.

  • 早期抗凝干预治疗对冻融胚胎移植前高D-二聚体患者妊娠结局的影响

    作者:罗希;周从容;黄永俐;吕晶;潘莉娜

    目的:探讨冻融胚胎移植(FET)前高D-二聚体患者的早期抗凝干预治疗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0月—2017年10于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生殖中心进行FET的不孕患者89例,检测FET前一日D-二聚体水平,选取浓度>0.5μg/mL的患者,并随机分为干预组(43例)和对照组(46例),干预组予小剂量阿司匹林或低分子肝素钠治疗,对照组未行抗凝干预治疗.比较2组D-二聚体水平及着床率、临床妊娠率、早期流产率的差别.结果:2组间D-二聚体浓度、着床率和临床妊娠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干预组的流产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FET前对高D-二聚体的患者予低分子肝素或小剂量阿司匹林行早期抗凝干预治疗,可能改善患者的妊娠结局.

  • 补充叶酸和复合维生素B降低脑卒中患者复发的研究

    作者:张克明;雷雯;王璇;黄国伟

    目的:探讨叶酸和复合维生素B(VitB)对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及脑卒中的作用.方法:134例脑卒中患者依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叶酸和复合VitB治疗的干预组和常规治疗的对照组各67例,分别检测各组患者人院和出院时血浆Hcy、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IB)、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观察干预效果.随访12个月,运用脑卒中残损评定法(SIAS)进行评价,确定患者预后情况.结果:干预后干预组血浆Hcy水平为(13.59±3.84)μmol/L,对照组为(14.78±4.32) μmol/L,均较干预前有所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1).干预组D-D、TC、TG、LDL-C和FIB水平治疗后均下降,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或P<0.01).干预组脑卒中患者复发率(22.4%)低于对照组(44.1%).前者SIAS评分为(20.72±2.33)分,明显高于后者的(12.70±1.7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补充叶酸和复合VitB可降低血浆Hcv水平,对预防和治疗脑卒中具有重要意义.

  • 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浆血栓调节蛋白和D-二聚体的变化及意义

    作者:管乐;郑少雄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患者不同程度肾病血浆血栓调节蛋白(TM)和D-二聚体(D-D)的变化,了解其在糖尿病肾病发病中的意义.方法:用ELISA法测定58例2型糖尿病和21例正常对照者血浆TM和D-D浓度.结果:2型糖尿病患者血浆TM和D-D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浆TM和D-D水平明显高于糖尿病非肾病患者;慢性肾衰组血浆TM水平高于微量白蛋白尿组和临床蛋白尿组;临床蛋白尿组血浆TM水平高于微量白蛋白尿组;TM与空腹血糖(FPG)、血尿素氮(BUN)、肌酐(Cr)、纤维蛋白原(FIB)、尿微量白蛋白(UMA)、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呈正相关;D-D与患者年龄、FPG、BUN、Cr、FIB、UMA、DR呈正相关.结论:血浆TM受肾功能的影响,可以作为糖尿病肾病的早期预测因素.肾功能受损、年老、高血糖均会导致体内高凝状态.

  • 急性心肌梗死和急性脑梗死黏附分子及相关因素的对比研究

    作者:吴岩;田凤石;王金良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和急性脑梗死时黏附分子、血小板第4因子(PF4)和D-二聚体(DD)的临床意义.方法:分别对30例急性心肌梗死(AMI组)、23例急性脑梗死(ACI组)患者外周血的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sVCAM-1)、D二聚体、血小板第4因子进行检测并与健康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AMI组及ACI组在发病24 h内及发病1周时血清sICAM-1、svCAM-1、DD、PF4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AMI组在发病1周时以上各值均高于ACI组(P<0.01或P<0.05).结论:在心肌梗死和脑梗死发病初期及发病1周时,sICAM-1、sVCAM-1、DD、PF4相互作用共同参与急性血栓形成过程,为早期使用抗黏附分子抗体及药物治疗提供临床实验依据.

  • 不同类型冠心病患者血浆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含量的变化

    作者:杨顺来;靳宝兰

    目的:探讨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Fg)水平以评估不同类型冠心病患者凝血、纤溶活性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定量酶联免疫吸附法和全自动血凝分析仪检测冠心病患者126例,其中急性心肌梗死(AMI)4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36例,稳定型心绞痛(SA)48例和30例正常对照组的D-二聚体及纤维蛋白原水平.结果:D-二聚体和Fg的阳性发生率及含量,UA和AMI患者组明显高于SA组及对照组(P<0.01);SA组患者的D-二聚体和Fg与对照组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UA组D-二聚体阴性组的Fg水平小于阳性组(P<0.05),而AMI这两组Fg水平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D-二聚体及Fg含量越高,越易发生AMI,UA组D-二聚体、Fg增高者可有血栓形成.D-二聚体和Fg含量测定可作为冠心病患者发生新鲜血栓形成的指标.

84 条记录 1/5 页 « 12345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