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大鼠角膜碱烧伤中的表达

    作者:柴庆和;李晓芳;闫美容;格日勒图

    眼角膜碱烧伤是临床上常见的致盲性眼外伤之一,对其损伤机制的研究一直受到人们的重视.深入研究其发病机制,或许可以找到新的治疗方法.碱烧伤后新生血管的增殖导致了严重的并发症,是治疗的关键,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特点,为临床治疗新生血管寻找一种新的方法.

  • 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促进角膜热烧伤上皮修复的疗效观察

    作者:吴松兆;李冬云;王永淑;尤怡

    角膜热烧伤造成角膜坏死、溃疡、穿孔,导致视力损伤大.近年来,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bFGF)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烧伤,我科使用bFGF滴眼液(珠海东大生物制药公司生产)促进角膜热烧伤创面愈合,并观察角膜愈后情况.现报告如下.

  • 眼用A型超声波检查200例分析

    作者:王建霞;段笃文;赵秀丽;翟俊涛

    眼用A型超声波仪可用于眼科检查以诊断眼部疾病,它可精确测量眼组织一系列数据,根据测得数据辅以验光角膜曲率等检查,就可以精确计算人工晶体的度数,为白内障术前做准备.但由于在测量时,A超的探头与角膜直接接触,因此检查后有些患者会有眼部不适,流泪等角膜刺激症状,少数患者发现角膜上皮细点状或线条状脱落.因此提高A超测量的正确性以减少对角膜上皮的损伤是非常有意义的.

  • 儿童角膜穿通伤合并外伤性白内障手术治疗30例分析

    作者:郑爱贞;张志明;靳贤花

    目的:探讨儿章角膜穿通伤合并外伤性白内障的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儿童角膜穿通伤合并外伤性白内障30例的受伤情况,采用显微镜下1次或2次手术治疗,术后随访1~2 a.结果:30只眼治疗前视力为光感至0.1,治疗后视力>0.8(15例)50%,视力0.2~0.5(10例)33.33%,视力<0.1(5例)16..67%.结论:儿童角膜穿通伤合并外伤性白内障恰当治疗,可大大减少儿童低视力,较多患者获得立体视.

  • 乙醇致角膜损伤1例

    作者:裴文艳;时乐华

    1 病历摘要  女,58岁.于2010-11-22T10:00因双眼高眼压症来我门诊定期测眼压.测前查视力(国际标准对数视力表):右眼0.8,左眼1.0,Schiotz压陷式眼压计测眼压,左眼:5.5/5.0=17.30mm Hg,右眼:5.5/4.0-20.55 mm Hg,双眼未见异常,测毕患者离开.

  • 头面部手术期间预防角膜损伤的改进方法

    作者:张磊磊

    以往预防角膜损伤的方法有:结膜囊内涂抹抗生素眼膏,如红霉素眼膏、金霉素眼膏等;胶布固定上下睑,有作者改良后制作蝶形胶布粘贴于上下眼睑.虽取得较好的保护角膜的效果,上述办法存在缺陷:单纯涂抹抗生素眼膏,易随着眼球及眼睑的运动,眼膏丢失;普通胶布固定不牢,浸湿后易脱开;蝶形胶布虽较好固定眼睑,但是非无菌敷料,有存在污染术区的可能.我们改良上述办法,使用3 M无菌的透明敷料粘贴眼睑共计177例,无一例术中脱落,取得较好效果.具体介绍如下:

  • 角膜损伤修复的分子调控机制研究进展

    作者:李岚;谢立信

    角膜损伤修复的分子调控机制错综复杂,作用具有广泛性和交叉性.在这调控网络中,某些因子如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及核转录因子-κB(NF-κB),可能起关键的调控作用.本文综述了角膜损伤修复的分子调控概况及其作用特点,着重阐释关键的调控分子及其作用机制.

  • 角巩膜破裂伤后视网膜脱离合并视网膜嵌顿的玻璃体手术方法探讨

    作者:黎晓新;姜燕荣

    目的:通过对101例角巩膜破裂伤后视网膜脱离合并视网膜嵌顿行玻璃体者的手术方法及效果的分析,探讨:(1)对视网膜嵌顿部是否一定行视网膜切开;(2) 在玻璃体切割眼是否还需要进行巩膜环扎术和外加压术. 方法:资料分为视网膜切开组和视网膜未切开组,比较两组的视网膜解剖复位率、硅油取出后视网膜终复位率和视力改善情况,并分别在两组内比较行扣带术与未行扣带术病例的解剖复位率、硅油取出后视网膜终复位率.结果:视网膜切开组的解剖复位率(85.2%)和终复位率(59.0%)均高于视网膜未切开组;行巩膜扣带术的病例在视网膜切开组的终复位率(83.3%)明显高于无扣带组.结论:开放性角巩膜破裂伤性视网膜脱离合并视网膜嵌顿需要行玻璃体手术时,应考虑视网膜切开松解嵌顿并联合巩膜扣带术,以比较彻底地松解缩短的视网膜.

  • 人血浆纤维连结蛋白对顽固性角膜上皮缺损的修复作用

    作者:任国梅;戴丽冰;叶惠贞;梁佩红;梁纳;杨为中;陈叶桃;徐惠英;程建新

    背景:纤维连结蛋白(Fibronection,FN)在炎症中起修复作用,能否用于治疗顽固性角膜上皮缺损,尚无定论.目的:观察人血浆纤维连结蛋白(FN)对顽固性角膜上皮缺损的修复作用.设计:设立对照的实验研究.单位: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广州市儿童医院、广州市中医院、广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对象:顽固性角膜上皮缺损病变383眼.其中治疗组309眼,对照组74眼.方法:治疗组:用人血浆纤维连结蛋白滴眼2 h 1次;对照组:10 g/L甲基纤维素滴眼2 h1次.两组均口服维乐生2粒/次,3次/d,结合病情用抗菌或抗病毒治疗.用药后隔天或每天复查,并用10 g/L荧光素钠染色观察角膜变化.主要观察指标:两组患者症状,荧光素钠染色结果,角膜上皮愈合情况.结果:根据患者症状,荧光素钠染色结果,角膜上皮愈合情况评定结果,治疗组随访观察309眼,治愈率为69.9%.平均治疗天数6.5 d.对照组治愈率58.1%,平均治疗天数为8.7 d.两组治疗效果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纤维连结蛋白滴眼治疗顽固性角膜上皮缺损比常规治疗效果显著.

  • 玻璃体切除手术与角膜内皮损伤关系的研究

    作者:范伟;喻长泰;邢怡桥

    目的:探讨玻璃体切除手术方式与角膜内皮细胞损伤的关系.方法:观察26只眼行玻璃体切除术+硅油填充术,22只眼行玻璃体切除术+晶状体摘除术+硅油填充术,术前,术后1周、1月、2月、3月内皮细胞动态变化.结果:有晶体眼者行玻璃体切除术+硅油填充术,手术前后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六角形细胞出现率、内皮细胞丢失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无晶体眼者行玻璃体切除术+硅油填充术,手术前后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六角形细胞出现率、内皮细胞丢失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施行玻璃体切除术时,晶体完整性对角膜内皮有保护作用.

  •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兔角膜缘干细胞缺损的疗效观察

    作者:余锦强;李儒华;柯峰;凌佼佼;华远峰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移植治疗兔角膜缘干细胞缺损的疗效。【方法】选取健康的新西兰兔21只,随机分为角膜缘干细胞缺乏MSCs移植组(A组)、角膜缘干细胞缺乏组(B组)和正常空白组(C组),每组7只,C组不进行操作,A组、B组使用N aO H破坏角膜来建立兔角膜缘干细胞缺乏动物模型,对兔髂窝处骨髓进行骨髓抽吸,利用密度梯度离心分离并培养MSCs ,A组将培养的MSCs接种在明胶载体膜上,利用组织黏合剂α‐氰基丙烯酸脘基酯,使 MSCs的载体与自体兔角膜植片(机械除去角膜缘干细胞)相互黏合,将载有MSCs的移植片缝合在浅层巩膜上;B组只需将球结膜断裂处缝合在浅层巩膜上。观察评估三组动物的眼表形态和角膜组织恢复情况。【结果】三组手术前的眼表形态评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 P >0.05),在术后第一周开始A组眼表形态评分显著高于B组、C组( P <0.05);三组细胞层数、表层细胞排列、杯状细胞、胶原纤维排列和炎性细胞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A组术后角膜组织恢复情况评分显著高于B组(P <0.05)。【结论】MSCs移植于角膜缘,能够改善眼表结构的形态,促进角膜缘组织恢复,治疗角膜缘缺损疗效满意。

  •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后角膜内皮细胞损伤和修复的研究

    作者:王涛;曹勇勋;黄加忠;李洋

    【目的】探讨对白内障患者实施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后角膜内皮细胞损伤和修复的特点。【方法】选择在本院眼科实施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的患者120例(120只眼)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实施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并人工晶体植入术后1 d 是否发生角膜水肿进行分组,观察术后患者角膜水肿程度和消退时间,并分别观察记录术前、术后1周、术后1个月、3个月角膜细胞的密度和角膜形态的改变。【结果】120例中发生水肿者54例54眼(观察组),未发生水肿者66例66眼(对照组),各级角膜水肿消退时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88.946,P <0.05);术前角膜细胞密度观察组和对照组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F=2.147,P >0.05);术后1周、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观察组各角膜水肿级别与对照组进行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水肿级别越高术后角膜细胞密度越低,角膜细胞的丢失率越高;且观察组各级别水肿术后1周、1个月、3个月的角膜细胞密度与术前对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仅对照组术后第3个月角膜细胞密度基本恢复正常,与术前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前角膜内皮细胞直径观察组各级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临床实际操作中可根据角膜水肿不同级别制定恢复措施及恰当的恢复时间,术后1级水肿和未发生水肿的患者基本能在3个月左右恢复对内皮细胞的修复。

  • 角膜裂伤修补联合白内障摘除加人工晶体植入术

    作者:成静平

    [目的]探讨角膜穿通伤合并外伤性白内障的手术时机与方式.[方法]对20例(20眼)角膜穿通伤合并外伤性白内障患者采取角膜裂伤修补联合白内障加人工晶体植入三联手术.[结果]随访半年至两年,术后视力0.02~0.1 2例,0.1~0.3 4例,0.4~0.5 10例,>0.5 4例.无严重手术并发症.[结论]角膜穿通伤合并外伤性白内障采取三联手术Ⅰ期植入人工晶体可以达到满意的治疗效果.

  • 结缔组织生长因子在大鼠眼角膜碱烧伤后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孙增礼;程美红;孙婷;姚琳;陈翠

    目的 探讨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onnective tissue growth factor,CTGF)对角膜碱烧伤新生血管形成的影响.方法 25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制备碱烧伤角膜新生血管(corneal neovascutarization,CNV)模型,观察碱烧伤后第1天、第4天、第7天、第14天CNV生长情况,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各时间点角膜CTGF蛋白表达.结果 第4天、第7天、第14天实验组CNV面积分别为:(12.740 ±2.536) mm2、(26.068±10.028) mm2、(37.588±8.066) mm2.免疫组织化学显示CTGF在正常角膜组织中几乎不表达,角膜碱烧伤后CTGF的蛋白表达迅速升高,第4天达(1.714±0.185)高峰,第7天(1.334±0.198)显著下降.结论 角膜碱烧伤后,CTGF可能参与了角膜新生血管的形成过程.

  • 角膜蜂蜇伤2例报告

    作者:宋绪华;陈小燕;邢健强

    1临床资料例1,男,69岁,农民,因右眼不慎被蜂蛰伤,视物不清、疼痛25 d,于2002年7月27日入院.被蜂蛰伤后即至当地医院就诊,具体诊断及用药不详,否认手术史,治疗20 d后,右眼疼痛及肿胀稍减轻,但视力仍继续下降,遂来诊.入院查:右眼视力为0.04,角膜混浊,以角膜中央区明显,并可见一斑点状浸润灶,未见蜂刺存留,Fl(+),基质水肿(++),内皮皱褶,房水闪辉(+),虹膜萎缩,晶体稍混.入院后予1%碳酸氢钠静脉滴注,地塞米松局部结膜下注射及全身静脉滴注,辅以维生素C加强抗毒、维生素AD和潇莱威营养角膜及B族维生素营养神经、阿托品散瞳等治疗.经治疗19 d后右眼视力提高至0.3+1,出院时,中央区角膜仍混浊,基质水肿(+),边缘区部分透明,Fl(-),晶体混浊较前加重,并发白内障,眼底窥不清.

  • 角膜穿通伤并发创伤性白内障两种处理时机的疗效观察

    作者:冯宝娟

    目的 通过急诊行角膜缝合同时行白内障摘除术及Ⅱ期植入人工晶状体与急诊行角膜缝合并Ⅱ期行白内障摘除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疗效观察,探讨创伤性白内障处理及人工晶状体植入的佳手术时机.方法 将20例角膜穿通伤并发创伤性白内障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10例急诊行角膜缝合术同时行白内障摘除术,术后7~10d行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对照组10例急诊行角膜缝合术,术后7~10d行白内障摘除同时行人工晶状体植入术.随诊6个月,拆除角膜缝线后,观察两组患者的视力恢复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急诊行角膜缝合同时行白内障摘除,Ⅱ期行人工晶状体植入的观察组无严重并发症,视力恢复快.结论 急诊行角膜缝合同时行白内障摘除、Ⅱ期人工晶状体植入,可使创伤性白内障患者的视力达到较为理想的效果,临床上值得应用.

  • 跨上皮离子导入角膜胶原交联治疗玻璃体切割手术后角膜上皮迁延不愈一例

    作者:原越;张少斌;刘玉强;张杰

    患者男,66岁.因左眼异物感、流泪8个月于2013年5月12日来我院就诊.患者有糖尿病史20余年,长期规律应用胰岛素,血糖正常.高血压病史3余年.2008年诊断为“双眼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行右眼全视网膜激光光凝(PRP)治疗.2012年5月行左眼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2012年9月因“左眼视力下降2年”来我院就诊.眼部检查:左眼视力0.05,不能矫正.眼压34 mmHg (1 mmHg=0.133 kPa).角膜透明,前房中等深度,房水清.瞳孔圆,对光反射消失,虹膜新生血管.后极部视网膜前可见大量增生膜,5:00~9:00时钟位视网膜灰白色增生膜牵拉呈青灰色隆起,累及黄斑区.角膜内皮细胞计数2096个/mm2.行左眼“角膜接触镜辅助下的23G玻璃体切割、激光光凝、硅油填充”手术.

  • 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眼玻璃体切割手术后持续性角膜上皮缺损的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李亚男;童念庭;李聪;吴爽;周占宇

    目的 观察分析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患眼玻璃体切割手术(PPV)后持续性角膜上皮缺损(PCED)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临床分析.临床确诊为PDR并行PPV治疗的201例201只眼纳入研究.其中,男性86例86只眼,女性115例115只眼.年龄30~81岁,平均年龄(57.94±9.65)岁;其中,≥50岁159例,<50岁42例.糖化血红蛋白<7.0% 36例,≥7.0% 165例.右眼93只,左眼108只.PPV前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分期Ⅳ期24只眼,Ⅴ期78只眼,Ⅵ期99只眼.患眼手术时间1~4 h,平均手术时间2h.201只眼中,手术中刮除角膜上皮25只眼;联合白内障手术70只眼;激光光凝点数< 1000者78只眼,≥1000者123只眼;硅油填充61只眼,C3F8填充18只眼,未行眼内填充122只眼.以PPV后眼压≥21 mmHg(1mmHg=0.133 kPa)且应用降眼压药物维持眼压时间≥2周为持续性高眼压.采用我国2016专家共识角膜上皮缺损的诊断标准确立角膜上皮缺损的判定标准.以泪液替代物或角膜接触镜等常规方法治疗角膜上皮缺损无效,连续2周以上不可愈合即可诊断为PCED.观察患眼手术后PCED的发生率,统计分析其相关危险因素.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PCED的危险因素.以比值比(OR)及95%可信区间(CI)表示.结果 201只眼中,手术后发生PCED 16只眼,发生率为7.96%;未发生PCED 185只眼,占92.04%.发生PCED者与未发生PCED者年龄、性别及眼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x2=6.548、0.927、0.044,P=0.011、0.336、0.83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手术中刮除角膜上皮(OR=13.239,95%CI 2.999~58.442,P=0.001)、联合白内障手术(OR=7.448,95%CI 1.975~28.091,P=0.003)、手术中C3F8填充(OR=11.344,95%CI2.169~59.324,P=0.004)、手术后持续性高眼压(OR=10.462,95%CI 2.464~44.414,P=0.001)是手术后发生PCED的危险因素.结论 手术中刮除角膜上皮、联合白内障手术、手术中C3F8填充、手术后持续性高眼压是PDR患眼PPV后发生PCED的危险因素.

  • MMP-2 、TIMP-2 与碱烧伤后角膜新生血管形成的实验研究

    作者:吴娟;张煦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基质金属蛋白酶-2组织型抑制剂(TIMP-2)在碱烧伤大鼠角膜新生血管( CNV)形成中的表达和意义.方法:采用碱烧伤大鼠角膜建立CNV模型,摘除角膜作病理切片,多形核白细胞(PMN)记数;免疫组化法检测MMP-2、TIMP-2的表达.结果:烧伤后1d角膜缘PMN开始增多,到CNV 7d组PMN增加明显,此后逐渐减少;免疫组化显示:MMP-2在CNV中阳性表达逐渐增加,于7d表达明显,此后随炎性细胞的减少而减弱, 21d后几乎无表达;TIMP-2则于早期变化不明显,7d表达开始升高,14d达高峰.结论:烧伤后CNV形成早期,MMP-2 活性增高,继而TIMP-2表达增加,使MMP-2 活性受抑,基底膜降解受阻,新生血管延伸停滞;CNV形成中,MMP-2的表达增加,并与角膜的炎性反应程度一致, PMN浸润可能是CNV形成的关键因素.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