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临床医学 > 临床误诊误治杂志

临床误诊误治

临床误诊误治杂志

Clinical Misdiagnosis & Mistherapy 림상오진오치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北京军区联勤部卫生部
  • 主办单位: 解放军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
  • 影响因子: 0.91
  • 审稿时间: 1个月内
  • 国际刊号: 1002-3429
  • 国内刊号: 13-1105/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18-46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85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临床误诊误治编辑部
  • 出版地区: 河北
  • 主编: 陈晓红
  • 类 别: 临床医学
期刊荣誉:
  • 以频繁猝倒发作为主的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一例

    作者:张宇晶;孙宏

    [病例] 男,68岁.自觉左上肢沉重感、无力、发凉2年,因不影响日常生活未诊治.就诊前2个月多次在活动中、尤其是上肢活动加剧或转颈时突然倒地.发作时意识清楚,无语言及视力障碍,并能立即自行站起,无肢体活动障碍.2年来常有耳鸣、头晕,且记忆力明显减退.查体:意识清楚,表情自如.左上肢血压80/60 mmHg,右上肢血压120/80 mmHg.左侧脉搏较右侧搏动明显减弱,双侧锁骨下动脉行经处未闻及血管杂音.心、肺、腹及神经系统检查未见异常.四肢活动自如.心电图示窦性心律,心率70/min,大致正常心电图.X线颈椎片示颈椎广泛轻度增生.患者拒绝行动脉造影检查,在有保护的情况下,嘱病人立位行左臂前后大回环运动,于活动1分钟后出现头晕并猝倒.诊断为左侧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

  • Mollaret's脑膜炎二例

    作者:胡志可;黄平

    [例1] 女,26岁.患者在9个月内反复出现发热、头痛、恶心、呕吐、全身肌痛和颈痛,伴有不同程度意识障碍4次.查体脑膜刺激征阳性,腰穿脑脊液压力高,细胞计数(300~1 200)×106/L.1周内自行恢复正常,无后遗症,复查脑脊液恢复正常.发作间期无症状和阳性病理体征.误诊为化脓性脑膜炎.第4次发作入我院.查体:体温38.7℃,血压135/82 mmHg.嗜睡,脑神经、眼底未见异常,颈强直,心肺腹及四肢未见异常,凯尔尼格征(+),布氏征(+),巴宾斯基征(-).辅助检查:血白细胞6.8×109/L,中性粒细胞0.76,淋巴细胞0.24;红细胞沉降率10 mm/h;脑脊液压力15 mmHg,细胞计数1 470×106/L,多核细胞0.80,单核细胞0.20,涂片(-),蛋白质1.3 g/L,糖2.2 mmol/L,氯化物110 mmol/L.脑CT检查未见异常.请上级医院专家会诊,诊断为Mollaret's脑膜炎.予甘露醇、对症等治疗,第3天体温恢复正常,第7天症状和体征消失,复查脑脊液恢复正常.出院后随访6个月无复发.

  • Wernicke脑病误诊

    作者:乔晓萍;杨旭;马玉新

    [病例] 男,50岁.2个月前患者无明显诱因自感行走不稳,易后倾,伴大小便障碍,无头痛、抽搐、发热、眩晕及呕吐等,在外院行MRI检查提示脑萎缩,诊断为“Marie共济失调“,予胞二磷胆碱、脑活素等治疗2月余,上述症状无缓解.3天前又出现双眼不能侧视,我院门诊以“共济失调原因待查“收入院.既往体健,有饮酒史30年,酒量约500 ml/d,无家族精神遗传病史.

  • 气管旁脓肿一例

    作者:王佩红

    [病例] 男,27岁.因车祸伤致重度脑挫裂伤、颅内血肿、脑疝收入院.查体:浅昏迷,双侧瞳孔不等大,对光反射迟钝.即在全身麻醉下行去骨瓣减压、颅内血肿清除术.术后予脱水、止血、抗感染、健脑等治疗,病人处于浅昏迷状态,左侧瞳孔直径2.5 mm,右侧3.0 mm,对光反射迟钝.由于呼吸道分泌物多、粘稠不能咳出,于第2天行气管切开术.术后第23天病人出现高热,体温39℃,呼吸36~40/min.肺部听诊两侧可闻及湿性罗音,考虑为肺部感染,加大抗生素剂量和对症治疗,并行痰培养和药物敏感试验.次日呼吸困难症状加重,呼吸50/min左右,氧饱和度80%.护士在更换气管切开处敷料时发现右侧颈部肿胀,用手按压略感波动,考虑气管旁脓肿,穿刺有大量脓液,即予脓肿切开引流,病人呼吸困难症状很快改善,第2天呼吸恢复正常.

  • 脑干肿瘤并多发脑梗死

    作者:侯国盛

    [病例] 女,64岁.主因左侧半身麻木、乏力1月余,言语不清、口角歪斜5天入院.发病初期曾在当地医院就诊,诊断为“脑梗死“,予活血化淤及扩血管药物治疗后症状好转,能独立行走.停止输液后上述症状复发,于5天前出现口角歪斜、言语不清、饮水呛咳及吞咽困难,再次予上述治疗无效,入我院.查体:血压160/90 mmHg.言语含糊不清,左侧鼻唇沟浅、口角下垂,悬雍垂左偏,左侧咽反射迟钝,伸舌不偏.左侧肢体肌力Ⅴ级,半身痛温觉减退,巴宾斯基征(+),四肢腱反射正常.头颅CT检查未见异常.予扩血管及抗凝治疗症状好转,但1周后病情再次恶化,20天后复查CT示两侧多发脑梗死及中脑被盖稍肿胀,四叠体池受压变形,考虑中脑被盖可疑病变.头颅MRI检查示脑干肿大,脑干部均可见不均匀的长T1、长T2信号,累及两侧桥臂及膝状体区域,双侧大脑半球脑白质散在多发斑点及斑片状长T1、长T2信号,双侧侧脑室及三脑室轻度增宽.诊断为脑干胶质瘤及多发脑梗死.3天后病情恶化,自动出院.

  • 葡萄膜-脑-脑膜炎综合征误诊

    作者:李晓玲;马力扬

    [病例] 女,29岁.因无明确诱因出现头痛、呕吐、颈部发硬,就诊于当地医院,诊断为“结核性脑膜炎“,经抗结核及对症治疗20余天,病情缓解出院,1周后突然再次头痛、呕吐,以结核性脑膜炎入我院.查体:意识清,言清语利,脑膜刺激征阳性,双眼视物不清,右侧瞳孔3 mm×3 mm,对光反应灵敏,左侧瞳孔2 mm×2mm,后粘连,对光反应消失,双眼底窥不清.四肢肌力正常,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红细胞沉降率70 mm/h;脑脊液(CSF)压力270 mmH2O,蛋白0.25 g/L,糖3.0 mmol/L,氯化物123 mmol/L,白细胞数6×106/L,以淋巴细胞为主.脑电图示弥漫性θ波和δ波.电测听示双耳神经性耳聋.眼科查双眼视力右侧0.04,左侧光感,双眼Tyndall(+),右侧晶状体和玻璃体混浊,眼底隐约可见,左侧瞳孔闭锁,眼底窥不清.仔细追问病史,患者半年前曾因双眼交替出现畏光、疼痛、视力进行性下降,在当地医院以虹膜睫状体炎行对症治疗,效果不佳.根据病史、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确诊为葡萄膜-脑-脑膜炎综合征.停用抗结核药,予地塞米松20 mg,每日1次静脉滴注,10天后减为15 mg,连续用5天后改为泼尼松20 mg口服,每日3次,住院20天病情明显好转,带药出院.

  • 误诊为脑积水的颅内动脉瘤

    作者:宫凡;吴岗

    [病例] 女,42岁.因头痛、头晕、四肢无力1小时,伴呕吐数次于1998年12月入院.查体:血压160/100 mmHg.意识清晰,精神萎靡,视力正常,双视乳头水肿,面纹对称,伸舌居中,无颈强直,布氏征(-),双巴宾斯基征(-),四肢肌力Ⅲ级.腰穿脑脊液清亮无色,压力约280 mmH2O.头颅CT检查见三脑室轻度扩大,侧脑室、四脑室正常.经脱水后头痛、四肢无力明显改善,行MRI检查发现三脑室轻度扩大,考虑为脑积水,遂行脑室-腹腔分流术.术后2个月因突发剧烈头痛、意识不清,伴恶心、呕吐半小时,来我院就诊.查体:意识模糊,双瞳孔等大等圆,直径3 mm,对光反射灵敏,颈强直,布氏征(+).腰穿见血性脑脊液.头颅CT检查示蛛网膜下腔出血(SAH),脑室系统与术前CT比较无任何变化,遂怀疑首次诊断治疗欠妥.行脑血管造影(DSA)检查证实为:左颈内动脉虹吸部动脉瘤,直径约0.8 cm.行动脉瘤包裹术.术后随访1年,恢复良好.

  • 迟发型羊水栓塞二例误诊

    作者:刘新华;郑雪风

    [例1] 30岁.因停经36周,阵发性腹痛2小时入院.15岁初潮,既往身体健康,2年前因妊娠高血压综合征行剖宫取胎术.查体:体温36.8℃,脉搏120/min,呼吸22/min,血压90/60 mmHg.意识淡漠,精神不振,全身皮肤粘膜无黄染及出血点,双肺呼吸音粗,未闻及罗音,心率120/min,律齐,无杂音.产科情况:宫高30 cm,腹围96 cm,胎心110~120/min,规律,宫口开大3~4 cm,已破膜.查血白细胞10.8×109/L,中性粒细胞0.84,血小板77×109/L,出血时间2 min,凝血时间12 min,肝功能正常.入院后观察宫缩急,子宫下段压痛明显,疑有先兆子宫破裂,征求家属意见行剖宫产术,术中顺利取出一男婴,呈青紫窒息,抢救后死亡,手术顺利,术中出血不多,术后宫缩好,阴道流血少.术后6小时病人呈嗜睡状态,呼之能应,口唇无发绀,呼吸60/min,血压98/60 mmHg.双肺未闻及湿性罗音,心率120/min,术后24小时全身皮肤巩膜黄染,胸部散在出血点,腹部切口广泛渗血,复查血小板58×109/L,考虑羊水栓塞所致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再次行子宫次全切除术.术中见腹腔暗红色积血2 500 ml,无凝血块,子宫下段切口弥漫性渗血、不凝,术后病人呼吸不平稳,意识不清,血压75~107/52~30 mmHg,双肺闻及湿罗音,腹胀明显,考虑多脏器功能衰竭,经对症治疗,病情无好转,家属拒绝继续治疗出院,出院后5小时病人死亡.

  • 误诊18年的支气管肺囊肿

    作者:赖登祥

    [病例] 女,37岁.反复咳嗽,咯血性痰,且反复按肺结核治疗18年无效.此次因发热、咳嗽入我院.行胸部CT检查发现左肺上叶8 cm×7 cm高密度影,中心密度不均,诊断为慢性肺脓疡转胸外科,行剖胸手术.术中发现病灶位于左肺上叶,约8 cm×7 cm×7 cm大小,与周围粘连,呈囊性,其腔内充满巧克力样陈旧血块,上叶尖端发出两条直径约0.5 cm支气管,与囊腔相通,行左肺上叶切除术.术后病理诊断为先天性支气管肺囊肿.

  • 以剧烈腹痛为主要表现的流行性出血热

    作者:李晓靖;张立

    [病例] 女,38岁.因持续右上腹痛、腰背部放射痛,伴发热,体温38~39℃2天,按“上感“治疗无效入院.查体:体温38.3℃,脉搏84/min,血压105/75 mmHg.皮肤无出血点,右上腹压痛,莫菲征阳性.彩色超声多普勒示可疑胆囊炎.

  • 右房转移性肿瘤一例误诊

    作者:朱婉芳

    [病例] 男,45岁.因胸闷、心悸就诊.查体:慢性病容.心脏听诊三尖瓣区可闻及双期杂音;肝肋下3 cm.胸部X线检查未见异常;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速,偶见房早;超声心动图示各房室大小及大血管内径正常,心肌厚度及运动幅度正常,各瓣膜厚度、弹性、开放幅度正常.二尖瓣口血流频谱:A峰》E峰,右房内房间隔近右房项部可见一5.1 cm×3.3 cm实质性中等回声团块,几乎充填右房,随心脏收缩而出入三尖瓣口,舒张期三尖瓣口血流失去正常形态,血流沿肿块两缘进入右室,大流速为132 cm/s,收缩期关闭后见少量蓝色血液反流至瓣环水平.

  • 长期误诊为肝炎肝硬化的系统性红斑狼疮

    作者:刘涛;雷仿玉;陈小燕

    [病例] 男,66岁.12年前因乏力发现丙氨酸转氨酶升高,白球蛋白比例倒置,乙肝系列中e抗体、核心抗体阳性,按“慢性活动性乙肝、肝硬化“予中西医结合治疗,丙氨酸转氨酶曾一度恢复正常,但白球蛋白比例仍倒置.4年前因胃出血在外院住院治疗(未予输血)期间转氨酶再次升高,并发现丙肝抗体(抗-HCV)阳性,遂诊断为“慢性丙型肝炎肝硬化“.间断使用白蛋白及干扰素治疗半年,病情无好转,B超示肝脾大.平时坚持服中药治疗.近2年乏力明显加重,但无其他不适,门诊随访丙氨酸转氨酶仍高、白球蛋白比例倒置、抗-HCV阳性.入院前2个月因受凉、高热,体温39.5℃,咳嗽、咳少量白痰,在院外按“急性支气管炎,病毒性肝炎,肝硬化“,予抗感染、保肝、对症治疗,咳嗽、咳痰好转,体温下降,但一直持续低热,体温波动在36.8~38.0℃间,以午后为甚;继续抗感染及保肝治疗无效,故以“发热待诊“收入院.病程中精神饮食一般,无眼干、口干,无腹胀、恶心、呕吐、皮肤黄染及关节痛等症状.查体:体温37.2℃,脉搏84/min,呼吸20/min,血压135/75 mmHg.全身皮肤无黄染,额部有少许散在皮疹,面色潮红,浅表淋巴结不大.心肺未见异常.腹软,肝右肋下二横指,脾肋下三横指,均无触痛,移动性浊音(-).辅助检查:血白细胞5.3×109/L,中性粒细胞0.60,血红蛋白150 g/L,血小板88×109/L,尿粪常规正常.肝功能:丙氨酸转氨酶48 U/L,天冬氨酸转氨酶59 U/L,碱性磷酸酶(ALP)171 U/L,氨酰转肽酶(GGT)2.37 U/L,总蛋白103 g/L,白蛋白37.1 g/L,球蛋白65.9 g/L.肾功能、血糖正常,红细胞沉降率110 mm/h.乙肝系列:抗HBsAg(+),抗HBe(+),抗HBc(+),HCV-RNA(定量)5.01 10 cps/ml.血培养与骨髓培养均阴性.γ球蛋白0.477.胸部CT及X线胸片示双肺纹理增多、紊乱.腹部CT示肝脾大与肝脏损害.抗Sm抗体、抗SSA抗体、抗U1RNP抗体、抗核糖抗体、抗核抗体、抗DNA抗体均(+),抗SSB(-).确诊为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狼疮肝.予泼尼松10 mg,2次/日口服,麦考酚酸酯(绕悉)250 mg,3次/日口服,5天后体温恢复正常,20天后查自身抗体均转阴.随访6个月,额部皮疹消失,肝脾亦缩小,实验室的阳性指标均恢复正常.现泼尼松10 mg/日维持治疗.

  • 右肺上叶巨大类癌误诊

    作者:张宏伟;李乃斌;李忠铭

    [病例] 女,48岁.因易激动、胸闷、气短3个月收住院.查体:除皮肤潮红外,其他无明显异常.X线胸片及胸部CT检查提示右上纵隔球形巨块影,约15 cm×14 cm×10 cm大小.诊断为纵隔胸腺瘤(右),遂行右上纵隔肿瘤切除术.

  • 鼻饲液吸入误诊为心力衰竭

    作者:王守森;童莲英;王如密

    [病例] 男,47岁.因酒后突发昏迷2小时于2000年8月9日急诊入院.既往有高血压病史多年.查体:血压210/126 mmHg.昏迷,左侧瞳孔散大.行头部CT检查示左侧颞叶及基底核区巨大血肿,破入脑室.急诊开颅脑内血肿清除加去骨瓣减压术,术后左侧瞳孔缩小,仍昏迷,血压不能控制.

  • 外科预防应用抗菌药物的误区

    作者:唐利民;张素芬

    抗菌药物为临床常用药,随着广泛应用,尤其是不合理用药,不良反应日益增多,所造成的细菌耐药性与二重感染,将是临床面临的一大难题.为了解我院预防应用抗菌药物情况,本文回顾性复习了我院近半年全部住院手术病人(包括妇产科、五官科)抗菌药物的应用情况,现报告如下.

  • 小儿甲氧氯普胺中毒四例

    作者:李娟

    甲氧氯普胺(胃复安)为常用的中枢性镇吐药物,儿童治疗剂量小,稍有不慎,易致中毒,且易误诊.我院1993年12月~1998年2月收治4例典型的甲氧氯普胺中毒者,外院均误诊误治.现分析如下.

  • 灯盏细辛注射液的不良反应

    作者:李兰青;李兰瑞;成西霞;许艳华

    灯盏细辛(灯盏花)注射液是临床广泛应用于活血化瘀,改善微循环的中药制剂.常用于脑血管意外,效果良好,但亦有部分出现不良反应.本文综合文献对灯盏细辛注射液的不良反应加以论述,以引起临床重视.

  • 诺氟沙星致精神症状三例

    作者:栾双梅;李国栋;沈建伟

    1 病例资料[例1] 女,72岁.因头痛伴呕吐1天入院.行CT检查示蛛网膜下腔出血,予β-七叶皂苷、甘露醇等降颅压、止血等治疗,症状改善.2天后查尿白细胞10~15/HP,红细胞0~1/HP.肾功能:尿素氮5.7 mmol/L,肌酐86 μmol/L,提示尿路感染.予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加诺氟沙星0.2 g静脉滴注,每日2次,用药第1天病人夜间出现睡眠差,第2天夜间兴奋、烦躁,第3天吵闹、不听劝阻自动拔针.考虑诺氟沙星所致,停该药后病人恢复平静,夜眠好转,至病人出院未再出现精神症状.

  • 危重患者慎用地西泮

    作者:卢一飞

    地西泮(安定)是临床常用的苯二氮(艹卓)类镇静催眠药,其安全范围大,不良反应少见.现就临床工作中由于不恰当地使用地西泮,导致危重患者昏迷、呼吸抑制直致死亡的3例报告如下.

  • 警惕降糖药致老年人糖尿病低血糖反应

    作者:沈立;宋光耀

    低血糖症是指血糖浓度过低(低于2.8 mmol/L)所致的一组症候群,其原因很多,其中因应用降糖药引起低血糖反应者常见,特别是在老年患者中更多见.我院1999~2000年发生此类低血糖反应7例,均误诊为脑卒中.现报告如下.

  • 髂窝巨大血管瘤误诊为腰椎寒性脓肿

    作者:常恒;滕勇

    1 病例资料男,30岁,维吾尔族.因腰部及左髂窝痛,左髋屈曲不能伸直3个月,加重2周入院.3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腰痛,左髋伸直时髂窝处疼痛,疼痛为酸胀样痛,且进行性加重,渐出现跛行,未行任何诊治.入院前2周腰痛及左髂窝疼痛加剧,不能行走,遂来院就诊.病程中无明显低热、盗汗、夜间痛及下肢放散痛.查体:脊柱无侧弯及后凸畸形,腰大肌略紧张,腰5左侧横突处压痛明显,腰椎活动受限.左髋处于屈曲30度位,伸直受限.左髂窝可触及一约10 cm×20 cm大小囊性包块,质地较软,界限不清,皮温及皮肤颜色正常,有轻度压痛.红细胞沉降率65 mm/h.CT检查示腰4,5椎间盘轻度突出,腰5左侧横突结核可能;B超检查示左侧髂窝有一8.4 cm×16.9 cm异常回声区,内呈实质性液性暗区,形态不规则.初步诊断:腰5横突结核并左侧髂窝脓肿.予正规抗结核治疗,2周后患者左侧髂窝处疼痛明显减轻,左髋基本可伸直.于入院后第3周行手术治疗.先取俯卧位,腰4,5棘突左侧纵切口,探查腰4,5左侧横突,见腰5横突较粗大,表面粗糙,但未见明显骨质破坏及干酪样坏死物,无脓液,冲洗切口缝合.改仰卧位,将左侧垫高30°,取左侧倒“八“字切口,术中见髂窝包块位于肌层深面,该处肌肉纹理紊乱,包膜较厚,穿刺未抽出脓液,仅抽出少量暗红色血液.逐层打开包膜时突然有大量的血液涌出,阻断髂外动脉,出血停止,完全打开包膜,发现囊腔内有大量的分隔,呈蜂窝状,分隔似为机化之血管壁,厚约0.5~1.0 cm,质地较脆,将其完全清除.术后病理报告为海绵状血管瘤.患者症状消失,经B超复查发现瘤体消失.

  • 以心肌缺血为主要表现的嗜铬细胞瘤

    作者:李彦平

    1 病例资料女,23岁.主因阵发性心悸伴面色苍白、头晕1年,于1998年9月17日诊断为病毒性心肌炎收入院.患者1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阵发性心悸伴头晕、乏力、面色苍白、胸闷,发作时无昏厥,无大小便失禁,发作后出汗.每次持续时间不等,长则约1小时,短则约10余分钟,可自行缓解,发作时血压170/100 mmHg.既往体健,无心脏病史,无肝炎、结核病及药物过敏史.查体:体温36.2℃,脉搏75/min,呼吸20/min,血压100/70 mmHg.发育正常,营养中等,全身皮肤粘膜无黄染;浅表淋巴结未触及,甲状腺不大,心肺未见异常.肝脾未触及,双肾区无叩击痛,双下肢不肿,生理反射正常,病理反射未引出.心电图示窦性心律不齐,Ⅱ、Ⅲ、aVF、V3~6T波倒置,提示广泛心肌缺血.心脏彩超示心内结构及血流未见异常.肝、胆、脾、胰、双肾B超未见异常.实验室检查:血白细胞8.6×109/L,红细胞4.57×1012/L,血小板301×109/L.心肌酶:天冬氨酸转氨酶25 U/L,α-羟丁酸脱氢酶120 U/L,乳酶脱氢酶186 U/L,肌酸激酶134 U/L,肌酸激酶同工酶17 U/L.X线胸透心肺未见异常.初步诊断:①心律失常;②心肌炎后遗症.予抗感染、改善心肌供血、营养心肌等药物治疗,患者病情不稳定,呈间断发作,且心电图呈现动态变化:T波倒置逐渐加深,深达5~11 mm.连续进行心肌酶检测仍未发现异常.血脂及肝功能、肾功能检查正常.考虑到患者虽有心电图的缺血性表现,但始终无心前区疼痛症状,各项检查结果也不支持心肌炎的诊断.联想到患者每次发作均伴有血压升高,约190~200/90~100 mmHg,而平素血压为90/60 mmHg左右,且发作时有面色及口唇苍白、出汗等现象.进一步复查双肾及肾上腺B超示右肾上部(肝右叶下缘)可探及3.0 cm×2.4 cm的囊性占位病变.CT扫描示右肾上腺可见约3.0 cm×3.0 cm均等密度、边缘光滑的肿块.诊断:右肾上腺嗜铬细胞瘤.行手术治疗.术中见右肾上腺有直径4 cm肿物,质中等偏硬,表面光滑,无结节,被膜完整,与周围组织粘连不严重.术中牵拉肿物时,患者血压升至210/130 mmHg.术后病理诊断:(右)肾上腺嗜铬细胞瘤.术后血压稳定,心电图恢复正常.

  • 结核性腹膜炎22例误诊分析

    作者:朱代生;刘玉花;胡静涛

    我院1991年6月~1999年10月共收治结核性腹膜炎68例,其中误漏诊22例,占32.4%.现分析报告如下.

  • 老年人自发性气胸16例

    作者:林忠响

    自发性气胸是内科常见病,根据症状、体征及X线检查,诊断不难.但老年(》60岁)自发性气胸,因症状不典型,易误诊.我院1996年10月~2000年12月收治老年自发性气胸16例,均误诊,现分析如下.

  • 以偏瘫起病的低血糖反应七例

    作者:刘富深;王庆文;张晶晶

    我院1992~2000年收治以偏瘫起病的老年低血糖反应7例,初诊均误诊.现报告如下.

  • 妇科急腹症18例误诊分析

    作者:翟巧珍;殷德俊

    妇科急腹症病情复杂多变,易与其他疾病混淆,故误诊率较高.我院1998年1月~1999年5月收治妇科急腹症220例,其中18例误诊,误诊率8.2%.为提高妇科急腹症的诊断水平,找出误诊规律,现回顾分析如下.

  • 支原体肺炎32例误诊为肺结核

    作者:潘洪秋;严国传

    支原体肺炎是急性呼吸道感染的常见病,小儿多见,成人相对较少,且临床表现无特异性,易误诊.我院1996~1999年共收治支原体肺炎108例,其中32例误诊为肺结核,误诊率29.7%.现分析如下.

  • 分娩致膀胱破裂三例误诊为肠破裂

    作者:刘和叶;马富

    1 病例资料[例1] 24岁.24小时前在某县医院第一胎足月分娩后,一直全腹胀痛,伴恶心、呕吐胃内容物,并出冷汗、尿少,经抗感染、补液及对症治疗后,上述症状逐渐加重,以“肠破裂“收住我院.查体:体温38.8℃,脉搏135/min,呼吸22/min,血压90/60 mmHg.精神萎靡,腹部膨隆较明显,未见腹壁静脉曲张及胃肠形,肝脾触诊不满意,全腹有明显压痛及反跳痛.移动性浊音阳性,肠鸣音减弱.血白细胞19.2×109/L,中性粒细胞0.92,淋巴细胞0.07,血红蛋白112 g/L.腹穿抽出黄色液体.留置尿管,尿量约1 100 ml,无肉眼血尿.拟诊:肠破裂,急性弥漫性腹膜炎.行剖腹探查术.术中吸出腹腔内淡黄色液体2 300 ml,探查肠管未见异常,膀胱有一长达5 cm破裂口,遂行膀胱修补术.术后恢复良好.

  • 缺血性心脏病二例误诊为耳鼻咽喉科疾病

    作者:何春玲;寇贵贤;苏璐琦;郑峰

    1 病例资料[例1] 男,38岁.自述半年来曾多次左侧咽部阵发性疼痛并胸闷,能自行缓解.疑是慢性咽炎未引起注意.近1个月,发作次数频繁,且持续时间延长,约1~3分钟,就诊于耳鼻喉科.查体:咽腔慢性充血,咽后壁可见散在淋巴滤泡增生4~5个,扁桃体慢性充血,与舌腭弓粘连,浅表淋巴结未触及.拟诊:①慢性咽炎,扁桃体炎;②舌咽神经痛.予对症治疗.当晚7时,患者咽部突然剧烈疼痛、胸闷、烦躁不安、面色苍白、呼吸急促、脉律不整,测血压90/40 mmHg.即行心电图检查示前下壁心肌梗死.予吸氧、抗休克、纠正心律失常等治疗,抢救无效死亡.

  • 创伤性膈肌破裂17例误诊分析

    作者:马剑龙

    我院1990年1月~1999年12月共收治创伤性膈肌破裂36例,其中误诊误治的有17例,占47%.现分析报告如下.

  • 食管、贲门癌术后膈疝

    作者:周爱荣;吴静;张庆河

    食管、贲门癌术后膈疝是一种少见而严重的并发症,多发生于术后早期,也可发生于术后1年或更长时间,若不早期诊断和治疗,疝入胸腔的肠管可因血液供应障碍而发生坏死、穿孔;如大量腹内器官疝入胸腔可压迫肺组织,使纵隔移位,导致呼吸循环衰竭,预后险恶.因此,本病一经确诊,应及早手术修补.我院1980~1998年行食管、贲门癌切除术3 461例,术后并发膈疝11例,占0.3%,其中1例因拒绝2次手术死亡,10例行2次手术修补痊愈.现报告如下.

  • 胆总管囊肿切除术后致梗阻性黄疸的诊治教训

    作者:熊炳贤;沈威

    1 病例资料女,43岁.因巩膜及全身皮肤进行性黄染4个月入院.患者2年前因胆总管囊肿行胆总管囊肿切除、肝总管空肠Roux-y吻合术.1年后又因胆肠吻合之Y臂肠段扭转行“肠扭转复位“和腹腔引流术.术后每日腹腔引流出胆汁样液100~150 ml,1个月后拔除引流管.继之出现进行性加重的巩膜及全身皮肤黄染,伴食欲缺乏,皮肤瘙痒,大便为陶土色.查体:一般情况尚可,巩膜及全身皮肤重度黄染,右上腹可触及一约7.0 cm×8.0 cm包块,质硬固定,边缘欠清,有轻压痛;脾未触及,无移动性浊音;肠鸣音正常.实验室检查:红细胞2.41×1012/L;白细胞5.3×109/L,中性粒细胞0.71,淋巴细胞0.29;总蛋白66.9 g/L,白蛋白28.63 g/L,球蛋白38.27 g/L;总胆红素219.3 μmol/L,直接胆红素132.1 μmol/L,间接胆红素87.2 μmol/L,丙氨酸转氨酶36 IU/L,天冬氨酸转氨酶155 IU/L,碱性磷酸酶212 IU/L.腹部B超检查示右肝下部探及一圆形液性暗区,约6.0 cm×8.0 cm大小,与左肝管相通,边界清,后壁回声增强.肝脏CT检查示肝内胆管明显扩张,胆囊区见一囊状密度增高影,边缘清晰,约6.0 cm×7.0 cm×8.0 cm大小,肝脏、肝门结构明显受压.行肝胆管造影术(PTC)示右肝管明显扩张,直径1.5~2.0 cm,左肝管及肝总管、胆总管均未显影.诊断:胆管囊肿,胆肠吻合口狭窄.再次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见右上腹腔、肝门区及右侧有一约7.0 cm×8.0 cm×8.0 cm囊性肿块,张力高,与肝脏、大网膜及十二指肠部分粘连.剖开囊肿,吸出清亮液体约500 ml,囊腔顶部可见左、右肝及尾状叶胆管开口,并与之相通.原Roux-y吻合之Y臂肠段缺如,于肠-肠吻合口上方约4 cm呈一盲端且与腹壁粘连.将囊肿和原肠-肠吻合口部分肠管切除,行胆管-空肠Roux-y吻合、胆道重建术.术后患者恢复顺利,痊愈出院.

  • 股骨骨折内固定失误46例分析[

    作者:韦庆申;刘兴华

    我院1992年1月~1999年12月共手术治疗股骨干骨折526例,其中内固定失误46例,占8.7%.现就内固定失误的原因及预防对策探讨如下.

  • 胆囊癌漏诊的人为因素

    作者:尤自军;高峻

    我院1985年10月~2000年10月,施行胆囊切除术2 450例,其中开腹手术1 650例,腹腔镜切除800例,笔者对术中漏诊的10例胆囊癌进行回顾分析.

  • 敌鼠中毒致腹腔血肿误行阑尾切除

    作者:杨力

    1 病例资料男,19岁.因右下腹及腘窝、卵圆窝肿痛,局部皮肤青紫5天,右下腹持续性疼痛1天入院.查体:体温36.5℃.急性病容,右下腹肿胀,局部皮肤青紫,肌紧张,麦氏点明显压痛及反跳痛,腘窝及卵圆窝肿痛.血白细胞12.0×109/L,中性粒细胞0.78;尿蛋白(2+),红细胞满视野.诊断为急性阑尾炎,行阑尾切除术.术中见阑尾轻度充血水肿,回盲部盲肠壁有一3.0 cm×8.0 cm大小淤血块.病理诊断为慢性阑尾炎.术后腹腔引流出淡红色液约800 ml,尿深红,大便稀黑.急查血红蛋白100 g/L,白细胞11.0×109/L,血小板19.3×109/L,出血、凝血时间正常,凝血酶原时间1分24秒(正常对照12秒),B超检查示左肾实质部可见不规则液性暗区,考虑为肾实质出血.尿液送防疫站检测有杀鼠剂——敌鼠,确诊为敌鼠中毒.患者为炊事人员,后在患者单位食堂地面采集标本,检测有与患者尿液所见一致的敌鼠剂,确诊为误食含有敌鼠的食物中毒致腹腔血肿.经静脉注射维生素K1及输血、补液、碱化尿液,预防感染等治疗,7天后临床症状消失.复查凝血酶原时间恢复正常.

  • 闭合性腘动脉损伤三例延误诊断分析

    作者:张海强;宋国庆;狄欧

    我院曾收治3例膝部骨折致闭合性腘动脉损伤病例,因延误诊断而遗有肢体功能障碍.现结合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结果,探讨误诊原因,提出预防措施.

  • 一例因输血感染艾滋病病毒损害赔偿案评析

    作者:程宗璋

    1 基本案情1996年2月17日,李某在楼上玩耍时不慎坠地受伤,被送入A医院抢救治疗.在该院住院抢救治疗期间,输C血站供全血400 ml(为三名献血员血液).因治疗效果不佳,后转入其他医院治疗,同年3月12日出院.3月28日,李某因“发热5天,皮肤黄染3天”再次到A医院就诊,儿科以“黄疸性肝炎”收住院.3月29日、30日,其父为其输血2次,共计200 ml.3月31日转B医院传染科.4月2日在给李某作血液检验时,发现李某艾滋病病毒(HIV)抗体初筛呈阳性,4月3日B医院对李某父母血液进行HIV抗体检测,结果均呈阴性.之后李某血样报国家指定的艾滋病检测实验室确认,李某确实感染上了HIV.事件发生后,有关当事方就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多次进行协商,但一直没有结果.1998年10月17日,李某向某中级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要求A医院和D卫生局赔偿其今后治疗费用1 050万元(每年治疗费25万元,按50年计,为1 050万元),赔偿精神损失费50万元,共计1 100万元.

  • 肌酸激酶引起心肌型肌酸激酶同工酶假性增高一例

    作者:李伟中;李杨;郭春江

    1 病例资料男,15岁.因皮肤瘙痒经门诊初步诊断为荨麻疹于2001年3月入院.次日清晨,空腹采静脉血用免疫抑制法测定肌酸激酶(CK)及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的活力.测得CK活力为111 U/L,CK-MB的活力为114 U/L.因为CK-MB的活力不该超过CK的总活力,所以用免疫抑制法测出的CK-MB的活力有误,需要进一步验证.我们根据文献中介绍的鉴定方法,将CK同工酶质控血清(内含CK-BB,CK-MB和CK-MM)与患者血清一起进行琼脂糖凝胶电泳[1,2].结果质控血清显示有三条区带,由阴极至阳极依次为CK-MM,CK-MB和CK-BB;患者血清显示有CK-MM区带和位于CK-MM区带阴极侧的巨CK2区带,未显示有CK-MB区带.经扫描仪扫描分析,患者CK-MM活力占CK总活力的45.9%,为51 U/L;巨CK2占CK总活力的54.1%,为60 U/L;因患者血清无CK-MB电泳区带,故其CK-MB活力应为0.显然,用免疫抑制法测出的结果有误.

  • 椎管内肿瘤CT误诊浅析

    作者:温新东;倪向明

    椎管内占位性病变以腰腿痛为主要表现时,易被临床及影像检查忽视而漏诊和误诊.本文收集我院1994~1999年的200例腰腿痛病例,均行CT及MRI检查,其中42例(21.0%)椎管内肿瘤CT检查漏诊或误诊.现将误诊原因及影像学检查手段作一分析和评价.

  • 心电图误漏诊急性心肌梗死的经验教训

    作者:黄鹏;那开宪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临床常见危重急症,诊断及时可挽救病人生命,临床上心电图(ECG)诊断AMI是必不可少的手段,但误漏诊病例时有发生.本文对我院部分误漏诊病例作一回顾性分析,以总结经验教训.

  • B超将巨大乙状结肠误诊为右肾畸胎瘤

    作者:吴新兰

    1 病例资料男,1(7)/(12)岁.自出生后大便均不成形,较稀,家人发现患儿大便自2个小孔中流出.在当地医院行肛门成形术,术后大便自3个小孔中流出,仍不能完全成形.大便时哭闹不止,排便非常困难.近1个月右侧腹部出现一酒瓶样肿物,并逐渐增大,伴有低热、食欲缺乏,门诊以右下腹包块待查、先天性肛门畸形收住院.查体:体温38.3℃,体重7 kg.精神萎靡,体质消瘦.两肺呼吸音清晰,无干湿性罗音.心率100/min,律齐,各瓣膜无病理性杂音.右侧腹部可扪到一约10 cm×25 cm大小酒瓶样肿物,上至肋上缘,下达盆腔,质硬,活动差.肝脾未触及,腹水征阴性,肠鸣音正常.生殖器无畸形,肛门部有肛门括约肌存在,有一较小人造肛门口,只能容探针进入,两侧各有一小瘘口,均有不成形粪便流出,于肛门至阴囊部有一横膈突起.脊柱四肢无畸形,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实验室检查:血白细胞12×109/L,中性粒细胞0.60,淋巴细胞0.40;红细胞3.78×1012/L,血红蛋白110 g/L;粪为黄色软便,镜检未见异常.B超检查示肝下方、右肾上极(平脐)探及一弧形的强回声光带,后方伴宽大声影,肿物长约7.5 cm,活动度差,改变体位及探头加压时不变形.超声诊断:①腹膜后囊肿-囊性畸胎瘤(瀑布征);②右肾畸胎瘤.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见肝、脾、胃位置正常,可见一巨大肌性管状物与升结肠并列,长约25 cm,直径约9 cm,呈酒瓶状,无结肠带,经反复检查辨认为巨大乙状结肠先天异位到腹腔右侧且与侧壁粘连,直肠较粗大.行钝性分离,将结肠自上端横断向下分离至盆腔,切断,行Ⅰ期端端吻合,在吻合处放置腹腔引流管,并行肛门成形术.术后诊断:巨型乙状结肠异位.病理诊断:先天性巨结肠.

  • 单发脑转移瘤12例CT误诊原因分析

    作者:陈辉;张玲俐

    脑转移瘤(BM)约占颅内肿瘤的2%~10%.多发脑转移瘤的CT表现相对特殊,较易诊断,而单发脑转移瘤(SBM)有时CT表现不典型,加之对其认识不足,临床易误诊.我院1995年4月~2001年2月共收治SBM 25例,其中12例CT检查误诊,误诊率为48%,后均经手术病理证实.现分析报告如下.

  • 围手术期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诊治

    作者:董卫红

    1 病例资料女,46岁,身高164 cm,体重100 kg.因子宫内膜腺瘤型增生伴部分癌变,于1999年9月行全子宫加双侧附件切除术,手术顺利.既往无高血压、心脏病史.术后当日晚6时始出现胸闷、心慌,经吸氧后好转.夜间12时胸闷加重,不能平卧.测血压120/80 mmHg,心率114/min,律齐,呼吸30/min,双肺呼吸音清晰.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速.疑急性心功能不全,予强心、利尿、吸氧、半卧位等治疗后,症状有所好转,但仍有阵发性胸闷,以夜间为主,发作时伴呼吸加快.分析患者主要是夜间阵发性胸闷,其临床表现不能完全用心功能不全解释,且强心治疗效果不佳.动脉血气分析PaCO2 49.5 mmHg,PaO2 54.5 mmHg,以“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转入呼吸科治疗.经多导睡眠图检查,发现每小时睡眠呼吸暂停通气指数(AHI)=21/min,低血氧饱和度为76%,诊断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中度).予双水平正压通气(BiPAP)呼吸机治疗,患者症状明显好转,胸闷消失,能平卧.

  • 手术治疗医源性空肠肾盂瘘

    作者:王正民

    1 病例资料男,14岁.因不规则发热伴脓尿2个月入院.2个月前曾因左腹绞痛在当地医院行剖腹探查术.术后曾出现高热、尿频、尿急,考虑为尿路感染,经抗生素治疗后好转.出院后常感左腰部不适伴不规则发热、脓尿,偶在尿中出现食物残渣.查体:消瘦,面色灰黄,意识清楚,双肺呼吸音清,心率略快,律齐,未闻及杂音.左腹部有一15 cm长手术瘢痕,腹软,肝脾未触及,左肾区有轻叩痛.血白细胞15.5×109/L,中性粒细胞0.87;血红蛋白81 g/L;尿红细胞5~6个/HP,脓细胞满视野;肌酐118 μmol/L;尿素氮36.9 mmol/L.腹部B超检查示左肾盂积水.静脉肾盂造影示左肾盂积水,肾盂、输尿管交界处狭窄,造影剂外溢,似与肠道有沟通.经肠道准备后,在硬膜外麻醉下取左侧腰部切口剖腹探查术.术中发现肾盂与空肠吻合.行空肠-肾盂瘘切除,空肠端端吻合术,并在输尿管、肾盂交界处作V-Y成型,内置硅胶管支架.术后大量使用抗生素,体温逐渐恢复正常,尿色变清.术后10天拔除支架管,3周后痊愈出院.

  • 医源性疾病的防范

    作者:曾昭耆

    医源性疾病可发生于临床工作的任何环节,且不能因医学的发展而完全消除.任何医源性问题的发生,都会给病人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害.防范医源性疾病的基本要素在于不断加深对医源性问题的认识,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切实掌握基本功.同时,强化对医源性问题的研究、报道,卫生科普宣传也不可忽视.

  • 儿童心脏神经症20例误诊

    作者:李安民;高佩军;王素青

    我院1999年1月~2001年1月收治心脏神经症36例,其中20例误诊,误诊率55.6%.现报告如下.

  • 脑电图检查可避免腹型癫延误诊治

    作者:张朝凤;曹文辉;郭江

    腹型癫以发作性腹痛为主要症状,多见于儿童,易误诊.现将我院1989~1998年收治的资料完整的16例腹型癫的误诊与脑电图情况报告如下.

  • 婴儿维生素缺乏症三例报告

    作者:殷勤

    婴儿维生素缺乏症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易误诊.笔者收治常见的维生素缺乏症3例,现报道如下.

  • 易误诊为上呼吸道感染的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

    作者:朱振宏;杨俭治;郑敬阳;陈志宏

    咳嗽变异性哮喘(CVA)是哮喘的一种特殊形式,又称咳型哮喘、隐匿性哮喘或过敏性咳嗽.患者主要或惟一临床症状是慢性咳嗽,部分患儿可发展为典型的支气管哮喘.我院1996年3月~2000年3月收治持续咳嗽2周以上的病人238例,其中57例(24%)确诊为咳嗽变异性哮喘,而病初均误诊为其他疾病.现报告如下.

  • 姐妹同患肾小管酸中毒

    作者:史春华

    1 病例资料[例1] 先证者,女,6岁.患儿从3岁始,2次突发全身肌无力,难于行走,外院按“周期性瘫痪“予补钾等治疗,体力很快恢复.此次发作前1天饮用多量碳酸饮料后出现全身肌无力、恶心、腹胀、咳嗽入院.平素烦渴、多饮、多尿、遗尿,每日饮水量超过1 000 ml,易疲倦,食欲缺乏.否认家族遗传代谢病史.父母非近亲结婚.查体:体温36.6℃,血压105/60 mmHg,身高95 cm,体重15 kg.抱入病室,意识清,应答准确,语音低微,消瘦,全身绵软无力,呼吸深促(呼吸34/min),喉痰鸣声,抬头无力,双肺闻少量痰鸣音,心音低钝,心率80/min,律不齐,心尖部未闻病理性杂音,腹膨隆,肝脾未触及,肠鸣音弱.四肢肌力Ⅱ级,无感觉障碍,双膝腱反射、肱二头肌反射均减弱.查血钾1.58 mmol/L,钠143.6 mmol/L,氯107.6 mmol/L,钙1.99 mmol/L,尿素氮4.8 mmol/L,二氧化碳结合力10.6 mmol/L.心电图示Ⅱ度Ⅰ型房室传导阻滞,ST-T改变,有高大U波.入院2天后复查血钾2.75 mmol/L,钠142.5 mmol/L,氯102.7 mmol/L,钙2.1 mmol/L,二氧化碳结合力18.0 mmol/L,尿素氮3.2 mmol/L,碱性磷酸酶223 U/L;尿蛋白(2+),隐血(3+),酮体(+),pH值7.0.临床诊断为肾小管酸中毒(RTA).予补钾、纠酸、预防感染等对症支持治疗.2天后患儿能行走,6天治愈出院.

  • 新生儿肠套叠12例漏诊分析

    作者:章家友

    肠套叠是婴幼儿期常见急腹症之一,尤以4~10个月的婴幼儿多见,而新生儿则少见.我科1992年2月~2000年2月共收治新生病儿518例,其中12例经组织病理学检查确诊合并有肠套叠,均漏诊.为提高对新生儿肠套叠的警惕性,现分析报告如下.

  • 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45例误诊分析

    作者:张秋业;刁锡东

    咳嗽变异性哮喘(CVA)因其惟一突出症状为慢性咳嗽而无喘息表现,临床上极易误诊或漏诊.1996年6月~1999年6月我院门诊确诊CVA 98例,其中45例(45.9%)误诊.现分析报告如下.

  • 婴儿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二例

    作者:赵炜;王芯

    1 病例资料[例1] 女,80天.因发热伴呼吸急促1周入院.10天前曾因反复抽搐、在外院诊断为婴儿手足搐搦症,予葡萄糖酸钙静脉滴注,抽搐停止,以后又出现发热及呼吸急促.查体:体温37.6℃,呼吸68/min.精神不振,前囟平软,面色苍白,口周发绀,双肺呼吸音粗,闻及少许干性罗音及痰鸣音,心率140/min,律齐,心音有力,未闻及杂音,腹软,肝脾肋下未触及.查血白细胞9.2×109/L,中性粒细胞0.24,淋巴细胞0.65,血红蛋白158 g/L,血小板319×109/L.X线胸片示支气管、肺部纹理粗乱.予吸氧、抗感染等治疗,病儿口周发绀稍减轻,但呼吸仍较快.住院期间有目光呆滞,右下肢强直.查尿糖(4+),尿酮体(2+).次日晨再次复查,尿糖仍为(4+),酮体(3+);血糖27.6 mmol/L,二氧化碳结合力(CO2-CP)14.3 mmol/L,阴离子隙(AG)25.4 mmol/L,血电解质及肝肾功能均正常,复查2次空腹血糖均明显高于正常,始考虑婴儿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予胰岛素等治疗后血糖开始下降,但家长要求出院,未得以继续治疗.

  • 婴儿期咽后壁脓肿18例误诊分析

    作者:潘征夏;杨杰先;吴春;李洪波;王刚

    咽后壁脓肿是儿童少见的急症之一,病情危重,一旦脓肿破溃,脓液吸入呼吸道可发生窒息,甚至死亡,且易误诊.我院1983~2000年共收治本病32例,其中误诊18例,误诊率56%,现总结分析如下.

  • 儿童克罗恩病四例误诊为腹型癫

    作者:黄亚玲;郑孝清

    本文报道4例典型的克罗恩(Crohn)病误诊为腹型癫病例,以供同行借鉴.

  • 小儿特发性肺含铁血黄素沉着症40例分析

    作者:陈永慧;罗百花;徐西华

    我院1994~1999年收治小儿特发性肺含铁血黄素沉着症(IPH)70例,其中40例在外院误诊,误诊率57%,现报告如下.

  • 儿童急性阑尾炎14例误诊分析

    作者:孙步明;陆玉琴

    急性阑尾炎在小儿急腹症中常见,其临床表现不典型,极易误诊.现将我院1996年6月~2000年5月所遇的14例误诊病例分析如下.

  • 小儿伤寒99例误诊原因探讨

    作者:张良吉

    我院1987年1月~1999年12月收治伤寒202例,其中初诊误诊99例,误诊率为49%,现分析如下.

  • 腹型癫 九例误诊报告

    作者:仲昭荣;李小伟;孙秀芹

    腹型癫临床较少见,由于症状不典型而易误诊为其他疾病.我院1990~1998年共收治癫47例,其中腹型癫28例,占59%,误诊9例,误诊率32%.现分析如下.

  • 蛲虫病一例长期误诊

    作者:何山;黎阳;甄宇锋

    1 病例资料女,4岁.因外阴反复瘙痒1年半入院.曾在当地医院诊断为外阴炎,经对症治疗无效,且尿道口出现少许黄色分泌物,伴尿痛、外阴瘙痒.先后在多家医院诊断为外阴炎、泌尿系感染,给予多种抗生素及消毒剂等外用药治疗,效果欠佳.患儿自发病以来无发热及尿频、尿急症状,既往史及家族史无特殊.父母否认冶游史.查体:体温36℃,脉搏90/min,呼吸22/min.外阴发育正常,舟状窝轻微潮红,阴道口闭,未见异常分泌物及赘生物.实验室检查:血白细胞8.4×109/L,中性粒细胞0.73,淋巴细胞0.25;尿粪常规均正常;中段尿培养阴性.因患儿反复抗生素治疗无效,追问病史,患儿有外阴瘙痒夜间加剧的特点,故考虑是否为蛲虫感染所致,遂在患儿入睡后仔细观察其肛周情况,于第2天晚上在患儿入睡后发现其肛周有白色米粒大小蠕动小线虫,诊断为蛲虫病.即予阿苯达唑(肠虫清)200 mg顿服,同时予1∶5 000高锰酸钾溶液坐浴.2天后患儿外阴瘙痒症状消失,3天后出院.嘱1周后再服阿苯达唑200 mg.门诊随诊2个月无复发.

  • 婴儿生理性腹泻20例误诊分析

    作者:张中林;李爱军

    婴儿生理性腹泻临床常见,诊断不难.但由于临床医师对此病不够重视,认识不足,亦常有误诊误治发生.我院1997年6月~2000年6月收治婴儿腹泻490例,其中20例误诊,占4.1%.现分析报告如下.

  • 左肾静脉压迫综合征四例误诊分析

    作者:路百鹤

    左肾静脉压迫综合征又称胡桃夹现象,是由于左肾静脉受到机械性挤压后而引起的反复性、发作性血尿或蛋白尿.由于本病少见,易与泌尿系统疾病相混淆而误诊.我院近2年来收治4例均误诊,现报告如下.

  • 脐部肠粘膜异位一例

    作者:谢明

    1 病例资料女,10个月.脐部有赘生物10个月.患儿出生后脐带脱落时发现针尖大红色赘生物,触之无哭闹.肿物逐渐增大,无破溃、渗液.查体:患儿哺乳好,尿、粪常规检查未见异常.脐部左下侧见一约0.8 cm×0.6 cm×0.6 cm肉芽肿样赘生物,表面潮红、湿润、质软,触之患儿无哭闹,压之不褪色.诊断为脐部炎性肉芽肿.行脐部赘生物切除术.术中完整切除肿物,探查切缘无异常组织及窦道.术后病理检查,肉眼所见:梭行皮肤及肿物约1.5 cm×1.0 cm×0.8 cm大小,其中肿物0.8 cm×0.6 cm×0.6 cm大小,肿物灰红色,切面潮红,质软;镜下所见:上皮组织分化良好,其下见大量增生的胶原纤维,肿块组织为肠粘膜组织,腺体分化良好,可见淋巴滤泡.病理诊断:脐部肠粘膜异位.术后痊愈出院.

  • 易误诊为其他疾病的小儿Ⅰ型肺结核

    作者:李波

    我院1997年7月~2000年7月共收治各型结核病患儿56例,其中Ⅰ型肺结核18例,11例误诊,误诊率61%.现就11例的误诊情况分析报告如下.

  • 儿童肺吸虫病34例误诊分析

    作者:符州;戴继宏;李渠北;罗健;邓丽娟

    我院1978~1999年收治肺吸虫病175例,其中34例误诊,误诊率19.4%,现分析报告如下.

  • 多动秽语综合征60例误诊及治疗情况报告

    作者:金辉

    多动秽语综合征又称进行性抽搐、多发性抽动症或Gilles ed la Tourette综合征.国外报道在普通人群中患病率约为0.7‰[1],目前有上升趋势.我院1996年2月~1999年5月收治多动秽语综合征60例均误诊.现分析报告如下.

  • 肠重复畸形一例长期误诊的教训

    作者:苑修太;徐霖

    1 病例资料女,12岁.因间断性呕吐、腹痛4年,加重10天收入院.患儿4年前开始无诱因呕吐、腹痛,反复发作,曾在本地多家医院就诊,经上消化道钡餐等检查诊断为“胃炎“,长期予复方铝酸铋片、小檗碱(黄连素)等药物治疗.10天前呕吐、腹痛再次发作,开始时吐胃内容物,后为胆汁样物,伴脐周阵发性钝痛,无发热,长期大便干结.查体:体温36.8℃,脉搏104/min,呼吸28/min,体重21 kg.意识清楚,精神不振、消瘦,皮肤粘膜干燥,弹性差.

  • 临床误诊误治杂志2001年第14卷文题索引

    作者:

    关键词: 临床 误诊误治
  •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漏诊分析

    作者:霍凤芝;郭亚山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肺心病)伴发急性心肌梗死(AMI)为临床急危重症,病死率高.我院1990年1月~1999年3月收治肺心病合并AMI 13例,其中9例漏诊(69.2%),9例中死亡5例(38.5%).现分析如下.

  • 青年肺部恶性肿瘤64例误诊分析

    作者:陈毅德;林亚乐

    近年,青年肺部恶性肿瘤发病率有增长趋势,国内外杂志对此均有报道[1~3].由于受青年人患肺部恶性肿瘤少见观点的影响,使早期诊断率低,误诊率明显高于同期中老年患者.本文就我科近10年收治并误诊的青年肺部恶性肿瘤64例进行分析,着重就误诊原因进行探讨.

  • 巨淋巴细胞增生症的诊治及其误诊分析

    作者:郑贤干;俞康;江松福;张君丽

    巨大淋巴结增生症又称Castleman病(CD)或血管滤泡性淋巴样增生,是一种慢性淋巴组织增殖性疾病.临床上较少见,早期容易误诊.我院1990年1月~2000年10月发现7例,现报告如下.

  • 以呼吸系症状为主要表现的伤寒22例误诊

    作者:焦小燕;罗立新

    我院1988~1994年收治伤寒128例,其中以呼吸系症状体征为主要表现者22例,占17.2%,初诊均误诊.现报告如下.

  • 成人Still病68例诊疗体会及误诊分析

    作者:高纯丽;王淑艳;吕福桢;戴鸿禧

    我院1985年3月~2000年3月收治成人Still病68例,均误诊.现报告如下.

  • 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误诊原因探讨

    作者:谢沛标;江勇

    急性肠系膜动脉栓塞(AME)是急腹症中少见的凶险重症.临床常因认识不足而误诊,如错过佳手术时机,死亡率高.现将我院近5年收治的6例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以探讨误诊原因.

  • 男性狼疮性肾炎10例误诊分析

    作者:马平原;卢钦安;杨军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男性较女性少见,临床易误诊.我院1987年1月~1999年12月收治18例男性狼疮性肾炎,其中10例误诊,占56%.现分析如下.

  • 原发性气管癌13例误诊浅析

    作者:欧阳章宏;罗溶溶;万自芬

    原发性气管癌较少见,疾病早期无特征性表现,不易被常规X线检查发现,易误诊,使病人失去早期治疗机会[1].我院1985年1月~1999年12月间经纤维支气管镜(纤支镜)检查,病理确诊为原发性气管癌13例,初诊均误诊.现将临床表现、误诊原因分析如下.

  • 猫抓病二例误诊

    作者:赵桂香;叶贵龄

    1 病例资料[例1] 女,9岁.因右腹股沟包块1周、疼痛2天,以右腹股沟嵌顿性疝收入院.查体:体温38℃.痛苦面容,心肺未见异常,颈、腋及左腹股沟未触及浅表淋巴结,右腹股沟可触及4.0 cm×3.0 cm×2.5 cm包块,质中触痛,活动度差,挤压包块不回缩.既往有腹部手术史.实验室检查:血白细胞9.6×109/L,中性粒细胞0.78,余各项正常;尿常规、X线胸腹透视均未见异常.行剖腹探查术.术中发现包块位于腹股沟韧带旁,暗紫色,周围轻度粘连,有数个花生米大小淋巴结,包膜完整,完整取下行组织病理学检查.镜下见淋巴结组织结构破坏,多灶性中央坏死区,中性粒细胞浸润,周围包绕上皮样细胞层 ,部分结节内可见异物巨细胞.病理报告:右腹股沟淋巴结猫抓病.术后追问病史,患者否认猫抓史,有猫狗接触史.常规予青霉素、庆大霉素加甲硝唑、板蓝根等药物治疗,1周痊愈出院.随访6年未见复发.

  • 肺动脉血栓栓塞误诊分析

    作者:郭路芬;白树功;杜敏;刘枫;蔡俊红;窦海燕

    肺动脉血栓栓塞(PTE)发病率在心血管疾病中仅次于冠心病和高血压,大面积PTE发病凶险,严重者多死于发病后1小时,临床常易误诊.文献报道国外PTE临床得诊率67%,国内误诊率76.83%,误诊后死亡率达60%[1].如能及时做出诊治,可降低病人的死亡率.本文对我院1984~2000年7月确诊的79例PTE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进一步提高临床医生诊断PTE的意识和水平,降低误诊率.

  • 人畜共患的附红细胞体病误诊分析

    作者:王亚

    附红细胞体病是一种原虫感染性疾病,多见于兽医及在屠宰场工作或有与感染牲畜密切接触史的人,该病是一种人畜共患疾病,发病率低,极易误诊.我科2000年9月~11月诊治2例均误诊,现报告如下.

  • 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并发肋骨应力性骨折

    作者:韩晓婷

    我院1995~2000年共收治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368例,并发肋骨应力性骨折31例(8.4%),其中23例误诊,误诊率74%.现将误诊原因报告如下.

  • 青年人恶性胸腔积液10例误诊分析

    作者:陈浩波

    我院1990~2000年收治小于35岁的恶性胸腔积液患者14例,其中10例误诊为结核性胸膜炎,误诊率高达71.4%.现报告如下.

  • 筋膜间隔综合征三例误诊误治教训

    作者:赵玉本;祝荣

    1 病例资料[例1] 男,46岁.因煤气中毒,左下肢肿胀入院.诊断为深静脉血栓形成,予高压氧、溶栓、抗凝、扩血管治疗.因肢体高度弥漫性肿胀、疼痛、发凉,足背动脉触不清,经专家会诊,确诊为下肢筋膜间室综合征,此时病人已出现肌红蛋白尿.急诊行大腿后间室、小腿前侧、外侧及后侧深浅筋膜间室减压术.术中见肌肉组织大部分已坏死,尤以小腿肌肉为重.术后予抗生素、激素、脱水、利尿等药物,并多次扩创、高压氧及全身支持治疗,勉强保住肢体,但遗有足下垂和屈趾、屈拇肌挛缩畸形,感觉减退.

  • 韦格纳肉芽肿二例误诊分析

    作者:张瑞凤;耿尚勇;孙秀丽

    1 病例资料[例1] 男,33岁.于1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肩、膝关节疼痛,伴全身肌肉酸困,关节无红肿,周围无环形红斑、结节,2个月后出现鼻塞,流脓血涕,无发热,以后出现咳嗽,痰中带血.当地医院拟诊肺结核,服中药及静脉滴入青霉素后,症状缓解,4个月后肘踝部皮肤出现2 cm×2 cm大小的圆形隆起,后破溃.由于同时有双眼疼痛、畏光、流泪、分泌物增多,诊断为角膜溃疡,经角膜烧灼及对症治疗后,上述症状无改善,转我院.查体:体温36.4℃.慢性重病容,精神萎靡,双眼球结膜充血明显,角膜混浊,可见大量脓性分泌物.鼻腔粘膜溃烂,中隔穿孔,鼻腔内有伪膜干痂.口腔粘膜可见0.2 cm×0.3 cm的溃疡面,双肘、踝部见1.5 cm×1.5 cm的皮肤干痂.心肺腹均未见异常,下肢无水肿.辅助检查:血白细胞14.5×109/L,红细胞5.51×1012/L,血红蛋白61 g/L,血小板298×109/L;尿蛋白(2+);24小时尿蛋白定量0.2 g;类风湿因子阴性;红细胞沉降率59 mm/h;血浆蛋白60 g/L,白蛋白32 g/L,尿素氮6.5 mmol/L,肌酐110 μmol/L.X线胸片示双肺分布密度不均的散在小斑片影,边界不清.考虑韦格纳肉芽肿,查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1∶20阳性.鼻腔CT示右侧多组慢性副鼻窦炎,以筛、蝶窦为著,不除外炎性肉芽肿或增殖性肉芽肿病变.予泼尼松1 mg/kg,环磷酰胺8~12 mg/kg治疗,每7天1次.4周后复查ANCA转阴,红细胞沉降率10 mm/h,症状随之缓解,但肺部病变无明显改善.出院后按医嘱坚持行环磷酰胺治疗,随访观察2年,病情稳定未复发.

  • 马尼菲青霉病六例误诊

    作者:陆林;胡祥仁;吴孟华;王海英;张荣萍

    马尼菲青霉病在我国较少见,我省曾报道的数例均为组织胞浆菌病[1].我院1996年7月~2000年2月收治6例马尼菲青霉病均误诊,现报告如下.

  • 加强实习医师临床思维的训练

    作者:李月明

    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学,要求医学生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良好的临床技能,较强的综合、分析、判断等能力,因此,应加强实习医师的临床思维训练.指导教师在医学生实习过程中应启发学生针对疾病提出问题,抓住关键环节,注意理论联系实际,培养系统思维的能力,同时,医学院校应加强指导教师自身的培养和训练.

  • 再论《治疗剂量的阿米卡星致婴幼儿呼吸抑制二例》

    作者:王育新;陆利霞

    《治疗剂量的阿米卡星致婴幼儿呼吸抑制二例》一文,刊登在《临床误诊误治》杂志2001年第2期145页.我们认为作者在文中并未真正意识到问题的根源,并且有可能误导读者,故撰写此文,与同道共斟酌.

  • 记知名中青年激光医学专家顾瑛

    作者:丁滨;刘洁

    关键词: 中青年 激光
  • 第二讲导致误诊的思维原因

    作者:陈晓红;刘振华

    编者按陈晓红、刘振华两位作者是国内首次提出误诊学理论,主编第一部《误诊学》专著,并创建了“中国误诊文献数据库“的学者.他们在10年的误诊学理论与误诊文献调查研究工作的基础上,总结了导致误诊的思维原因与避免误诊的系统思维方法.本刊特辟专栏陆续刊登系列讲座,供临床医生参考.

    关键词: 误诊 思维 方法
  • 放弃治疗与医学伦理

    作者:李朝霞;张睢扬;徐海燕

    放弃治疗是指对不可治愈的患者,根据本人及其家属的要求终止治疗行为,这是医学伦理学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关系到医患双方的道德观念、人身权益.放弃治疗可减少公共卫生资源的浪费,是社会公众对生死意义的再认识,是人类道德意识进步的体现.但在其实施过程中,可能导致医患双方的伦理冲突乃至医疗纠纷,相信随着国家卫生体制改革的深化,医疗保险体系的建立健全,卫生法律体系的完善,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矛盾将逐步得到解决.

  • 恶性肿瘤相关物质试剂检测机理及临床应用述评

    作者:许叔祥;高冬

    目前肿瘤辅助诊断的方法主要有生物物理学、组织细胞学及生物化学三大类.常规的生物物理诊断如CT,MRI,B超及X光、核素显像等只能发现直径1~2cm的肿瘤,实际上一个肿瘤细胞倍增至如此大小,约有109个细胞至少需五年甚至更长时间.而细胞学的检查是在物理学检查发现后方可取得标本(刮片、穿刺或手术),所以物理诊断和组织细胞学诊断往往只能发现中晚期病例,难于达到早期发现的目的,且大多数检查操作复杂、费用昂贵.生物化学和免疫学方法检测肿瘤标志物因其简单易行已成为肿瘤诊断的重要手段之一.恶性肿瘤的生长是极其复杂的多病因和多步骤的过程,患者血液中多种物质的含量会有不同程度的增加,这些物质被称为肿瘤标志物(Tumor Marker)或肿瘤相关物质.现已被确认的就有数十种之多,如AFP,CEA,PSA,SCC,CA系列等.但是至今还没有一个十分理想的肿瘤标志物,AFP被认为是原发性肝癌好的检测指标,其阳性率仅为60~70%,CEA鉴别消化道癌症的阳性率也仅为14~65%,CA125诊断卵巢癌的灵敏度为46%.

临床误诊误治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z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1999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