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眼科与耳鼻咽喉科 > 眼科杂志

眼科

眼科杂志

Ophthalmology in China 안과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 中日友好医院,北京同仁医院,北京市眼科研究所
  • 影响因子: 0.48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4-4469
  • 国内刊号: 11-3025/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82-578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92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北京市眼科研究所《眼科》编辑部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徐亮
  • 类 别: 眼科与耳鼻咽喉科
期刊荣誉:
  • 双氢青蒿素眼膏刺激性的兔实验研究

    作者:王智群;张阳;曲景灏;张晓玉;孙旭光

    目的 评价双氢青蒿素眼膏对兔眼的刺激性.设计 动物实验研究.研究对象 新西兰白兔20只.方法 将20只兔随机分为2组:短期多次给药组10只,每15分钟滴眼1次,连续滴眼2小时,分别记录给药后6、24、48和72小时兔眼的局部刺激反应情况;长期给药组10只,每日5次滴眼,连续滴眼4周,每周观察并记录兔眼的局部刺激反应情况.两组中左眼均为受试眼滴双氢青蒿素服膏,右眼为对照眼滴眼膏辅料.每组的受试眼进一步分为低浓度(0.4%)受试眼5只和高浓度(1.6%)受试眼5只.在给药期间、给药后利用裂隙灯检查兔眼角膜、虹膜和结膜,对刺激性试验结果进行评分,将各项分值相加得出总分,将总积分除以兔眼的只数即为药物对兔眼的刺激性的后分值,0~3分为无刺激性.主要指标 刺激性实验结果评分.结果 短期给药组在给药后6、24、48、72小时,平均评分分别为1.0、1.0、0.8、0.4分,对照组分别为0.2、0.4、0.4、0.2分.长期给药组1、2、3、4周0.4%给药组评分分别为1.8、2.0、2.2、2.2分,1.6%给药组评分分别为2.0、2.2、2.6、2.4分,对照组评分分别为0.2、0.6、0.4、0.4分.给药组和对照组平均评分均<3分.结论 双氢青蒿素眼膏局部用药对兔眼无刺激性.

  • 18例乙胺丁醇中毒性视神经病变的临床特点

    作者:曹珊珊;彭春霞;李晓明;张晓慧;魏世辉

    目的 归纳乙胺丁醇中毒性视神经病变(EON)患者的临床特点,并探讨其预后.设计 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 2011年6月至2015年6月解放军总医院EON患者18例36眼.方法 分析所有入组患者的病例资料,记录其人口学特征、临床表现.跟踪随访6~50个月,进一步分析其预后.主要指标 人口学特征、矫正视力、色觉、视野、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NFL)厚度、视觉诱发电位(VEP)、结核病侵袭部位及预后.结果 平均发病年龄(40.56±12.57)岁,全部为双眼发病,其中男性11例(61.1%).30眼(83.3%)色觉障碍.17例双眼视野缺损类型一致,23眼(63.9%)呈中心视野缺损.初诊时矫正视力0.09±0.59(手动~0.25).乙胺丁醇每日剂量(17.06±5.62)mg/kg,服用时间(5.97±5.12)个月.随访时间(30.27±16.18)个月.停乙胺丁醇后,6例(33.3%)患者视力较前提高(初始视力0.17±0.67 vs.治疗后视力0.33±0.49),视力改善(6例)和视力未改善(12例)的两组患者之间的每日服药剂量分别为(13.31±3.98)mg/kg和(18.50±3.15)mg/kg(P=0.037).随访中8例(16眼)复查相干光断层扫描,视盘颞侧、上方、鼻侧所对应的RNFL不同程度较前变薄.结论 乙胺丁醇中毒性视神经病变多见于中老年男性,易累及双眼,约1/3的患者停药同时给予治疗后视力可好转.

  • 近视性屈光参差主导眼的屈光状态及其调节功能

    作者:傅佳;武晶晶;郭寅;米兰;魏瑞华

    目的 研究近视性屈光参差主导眼与近视程度的关系以及主导眼与非主导眼调节功能分析,探讨屈光参差的成因及其发展原因.设计 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 8~35岁近视性屈光参差患者59例,根据屈光参差程度,将其分为低度屈光参差(1.00 D≤双眼等效球镜度差≤2.50 D)和高度屈光参差(双眼等效球镜度差>2.50 D)两组.方法 对各组别患者应用简化双手卡洞法测定双眼中的主导眼眼别.使用综合验光仪测定患者单、双眼正/负相对调节及其比值(PRA/NRA).采用改良移近法及正负球镜翻转法分别测量单、双眼的调节幅度和调节灵活度.主要指标 主导眼眼别与屈光度大的眼别的相关性.单、双眼正/负相对调节及其比值(PRA/NRA),单、双眼的调节幅度和调节灵活度.结果 低度屈光参差患者26例,主导眼为右眼者22例(84.5%);主导眼平均屈光度为(-4.01±1.96)D,非主导眼为(-3.19±1.80)D,平均参差程度(1.76±0.21)D.主导眼屈光度高于非主导眼(z=-2.37,P=0.02).高度屈光参差患者33例,主导眼为右眼者21例(63.6%);主导眼平均屈光度为(-3.90±2.84)D,非主导眼平均屈光度为(-3.47±2.20)D,平均参差程度(3.40±0.81)D.主导眼与非主导眼屈光度比较无统计学差异(z=-0.57,P=0.57).低度屈光参差组主导眼平均正相对调节为(-2.68±1.44)D,非主导眼为(-3.29±1.31)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27,P=0.02);高度屈光参差组主导眼平均正相对调节为(-3.14±1.84)D,非主导眼为(-4.10±1.59)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54,P=-0.00).低度屈光参差组主导眼平均PRMNRA绝对值为(1.15±0.58),非主导眼为(1.36±0.5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89,P=0.06);高度屈光参差组主导眼平均PRA/NRA绝对值为(1.34±1.57),非主导眼为(1.74±0.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03,P=0.00).结论 低度近视性屈光参差患者主导眼屈光度较非主导眼高;不同程度的屈光参差患者主导眼PRA及PRA/NRA低于非主导眼.

  • 学龄儿童眼球生物学参数变化的三年队列研究

    作者:吴敏;李宁东;郭寅;李炜炜;刘娟;唐萍;王爽;冯祎;陈霞

    目的 探讨学龄儿童眼球生物参数变化与近视发展特点.设计 回顾性队列研究.研究对象 6~7岁学龄儿童167例(167眼).方法 167例儿童3年2次(2011年、2014年)行眼球生物参数与屈光度检查.根据检查结果(取右眼数据),分为非近视组(2011年与2014年检查均未确定为近视),新增近视组(2011年检查未近视,2014年检查确定近视),近视组(2011年与2014年检查均确定为近视).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比较各组参数变化,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主要指标 等效球镜(SE)、眼轴长度(AL)、角膜曲率半径(CR)、中央角膜厚度(CCT)、前房深度(ACD)、晶状体厚度(LT)、轴率比(AL/CR)等.结果 非近视组105眼2011到2014年SE、CR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86、-1.75,P=0.36、0.084),AL、CCT、ACD、LT、AL/CR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9.84、-2.28、-13.94、9.81、-8.18,P=0.000、0.025、0.000、0.000、0.000).新增近视组45眼2011到2014年CR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68,P=0.099),SE、AL、CCT、ACD、LT、AL/CR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09、-15.54、3.37、-15.30、1116、-61.90,P=0.000、0.000、0.002、0.000、0.000).近视组17眼2011到2014年CR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5,P=0.733),SE、AL、CCT、ACD、LT、AL/CR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30、-10.70、-2.43、-3.746、4.439、-7.95,P=0.01、0.000、0.027、0.002、0.000、0.000).3组间2011年SE、AL、ACD、LT、AL/CR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46.14、8.89、9.29、4.47、11.76,P=0.000、0.000、0.000、0.013、0.000),非近视组与新增近视组两两比较LT有显著差异;2014年SE、AL、ACD、LT、AL/CR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34.85、24.77、11.17、6.63、41.08,P=0.000、0.000、0.000、0.002、0.000).结论 三年随访观察显示,此年龄段儿童眼球生物参数变化显示SE降低、AL增长、CCT变厚、ACD加深、LT变薄、AL/CR增大等特点,而CR无明显变化.LT可能是近视发生的预警信号之一.

  • RGPCL控制青少年近视合并高度散光的远期效果

    作者:刘立洲;魏瑞华;郭寅

    目的 探讨硬性透气性角膜接触镜(RGPCL)控制青少年近视合并高度散光的远期效果.设计 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戴用RGPCL随诊5年的近视合并高度散光(≥-2.50D)患者48例(69眼),平均年龄(15.2±1.5)岁;戴用框架眼镜随诊5年的近视合并高度散光(≥-2.50 D)患者51例(102眼),平均年龄(15.3±1.6)岁.方法 两组患者配镜前后均经复方托呲卡胺散瞳验光.检查二种矫正方法组患者的矫正视力,电脑验光仪检测角膜水平曲率半径、垂直曲率半径和平均曲率半径.两组患者连续5年观察上述数据变化,并对初诊时及第5年随诊的结果进行统计分析.主要指标 球镜度、柱镜度、戴镜视力、角膜水平曲率半径值、角膜垂直曲率半径值、角膜平均曲率半径值.结果 第5年时,RGPCL组和框架组佳矫正视力分别为(0.99±0.41)和(0.74±0.13).第5年与初诊时比较,RGPCL组和框架组球镜度分别增加(0.623±1.067)D、(2.018±1.461)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0);RGPCL组柱镜度减少(0.696±0.694)D,框架组柱镜度增加(0.417±0.574)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RGPCL组戴镜5年后角膜水平曲率半径、角膜垂直曲率半径、角膜平均曲率半径平均增加量分别为(0.046±0.106)mm、(0.189±0.184)mm、(0.119±0.131)mm.结论 5年的随访结果显示,硬性透气性角膜接触镜对青少年近视合并高度散光患者的近视、散光发展有一定的控制作用.

  • 22例中国Coats病患儿NDP基因检测分析

    作者:杨琼;魏文斌;卢海;李松峰

    目的 针对国外有报道认为NDP基因SNP与Coats病发病可能相关,观察22例中国Coats病患儿NDP基因外显子突变情况,探讨其在Coats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设计 基因研究.研究对象 22例Coats病患儿及6例正常对照.方法 将全部22例患儿和6例正常对照样品的基因组DNA经聚合酶链反应扩增的产物进行测序,分析检测NDP基因全外显子突变情况.主要指标 基因序列.结果 在NDP基因的3个外显子中,未发现有意义的SNP位点,仅发现c.943T>C(9号、18号)及c.943T>Y(27号、28号,Y代表C/T杂合子),但上述突变均位于蛋白质编码区外.结论 22例患儿均未发现有意义的NDP基因SNP,中国Coats病患儿的发病可能与NDP基因突变无关.

  • 普通型囊袋张力环植入后二期睫状沟缝合固定治疗中重度晶状体不全脱位的效果

    作者:王志亮;陈志敏;张武林;武卫静;林志辉;杨荣

    目的 评价普通型囊袋张力环(CTR)植入后二期睫状沟缝合固定治疗中重度晶状体不全脱位的临床效果.设计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2013年3月-2015年5月河北省眼科医院中重度晶状体不全脱位患者33例(45眼).方法 上述患者一期行超声乳化联合普通型CTR和人工晶状体(IOL)植入,3个月后行二期手术,使用聚丙烯线将普通型CTR缝合于睫状沟.术后随访3个月.主要指标佳矫正视力、全眼慧差、斯特列尔比率、IOL偏中心量、并发症情况.结果 45眼成功进行二期CTR睫状沟缝合固定.二期术后3个月佳矫正视力0.6~1.0者32眼(71%),0.3 ~0.5者8眼(18%),0.1~0.2者5眼(11%).45眼(100%)术后佳矫正视力均较术前提高.一期手术后全眼慧差值平均(4.08±3.17) μm;二期手术后平均(0.39±0.10)μm(t=5.102,P=0.000).一期手术后斯特列尔比率平均(0.035±0.018),二期手术后平均(0.164±0.041)(t=14.881,P=-0.003).一期手术后IOL偏中心量平均(3.02±0.47)mm,与晶状体脱位范围相关(r=0.634,P=-0.012).二期手术后IOL偏中心量平均(0.31±0.11)mm,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7.298,P=0.000);二期术后IOL居中性良好.二期术后眼压升高3眼,术后所有患者未出现黄斑水肿、囊袋收缩等并发症.结论 普通型囊袋张力环植入术后二期睫状沟缝合固定是治疗中重晶状体不全脱位有效方法,并发症少.

  • 睑缘炎患者眼表微生物检测及相关临床分析

    作者:高瑞;孙旭光;王智群;张阳

    目的 探讨睑缘炎患者眼表微生物分布特征,分析睑缘炎抗菌治疗的疗效.设计 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 收集2015年2-9月间在北京同仁医院眼科门诊临床诊断为睑缘炎的101例患者(101眼,睑缘炎组),正常志愿者85例(85眼,对照组).方法 在睑缘炎和对照组患者的结膜囊、睑缘及睑板腺分别取材,做细菌、厌氧菌和真菌培养,对培养阳性的菌株进行鉴定,分析两组眼表菌群差异特征.进一步将睑缘炎患者分为抗菌组和非抗菌组,治疗前及治疗2周后分别对症状体征评分,并进行眼表微生物检测,分析疗效及细菌检测结果.主要指标 眼表细菌检测结果、血平皿菌落计数及睑缘炎的眼部症状及体征评分.结果 睑缘炎组睑板腺细菌培养阳性率为62%,而对照组为53%(P=0.015);睑缘炎组和对照组睑板腺厌氧培养阳性率分别为19%和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睑缘炎组与对照组睑缘细菌阳性率分别是71%和76%(P=0.533),结膜囊细菌阳性率分别是48%和67%,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62).睑缘炎组睑缘、结膜囊及睑板腺血平皿菌落数量的均值均分别是(15.78±5.25)个、(13.62±6.27)个、(16.54±4.56)个,对照组分别为(6.13±3.40)个、(4.75±3.82)个、(5.83±2.55)个,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睑缘炎患者睑缘、结膜囊及睑板腺的培养菌群主要是革兰阳性球菌(构成比分别为:78.31%、71.15%和77.03%),与正常志愿者无差异(构成比分别为:76.71%、82.14%和76.74%).睑缘炎组结膜囊和睑板腺革兰阳性球菌中,葡萄球菌属的阳性率(81%和88%)要低于正常对照组(96%和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4和0.036).抗菌组和非抗菌组治疗2周后睑缘的除菌率分别为44%和21%,且两组的症状及体征的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34和P=0.012).结论 睑缘炎患者与正常人相比,眼表细菌阳性率无差异,但眼表带菌量要高于正常人,且革兰阳性球菌菌群构成不同,而睑板腺的厌氧菌带菌量要低于正常人;抗菌治疗可减少眼表带菌量,并改善患者眼表症状及体征.

  • VDT操作者双眼视功能参数的测定及其与视疲劳的关系

    作者:苏晶;刘新泉

    目的 探讨双眼视功能中与视频显示终端(VDT)视疲劳的发生有关系的眼动参数.设计 前瞻性比较性病例研究.研究对象 141例经常进行VDT操作的成年受试者.方法 141例成年受试者在获得知情同意后,完成连续1小时的计算机Word文档阅读任务(VDT操作).操作前进行屈光不正矫正下的各眼动参数的测量,包括调节幅度(AA)、集合近点、调节性集合与调节比值(AC/A)、远近距离水平隐斜、正相对调节(PRA)、负相对调节(NRA)和立体视检测(Titmus立体视检测图,>60”为立体视异常).操作后进行视疲劳问卷调查,将具有主觉问卷调查表中有2个或以上症状判断为VDT视疲劳.对能反映双眼视功能的各项眼动参数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确定影响VDT视疲劳的指标.主要指标 眼动参数,包括AA、集合近点、AC/A、远近距离水平隐斜、PRA、NRA和立体视及问卷调查.结果 141例受试者发生VDT视疲劳者43例(30.50%),其中女性32例(36.78%)多于男性11例(20.37%)(x2=4.597,P=0.032).视疲劳者的调节幅度(3.98±1.52)D、AC/A值(2.47±0.84)均低于无症状的被试者(P=0.003);视疲劳者较无症状者集合近点(9.87± 1.76)cm远移(P<0.001);两组间近距离隐斜、PRA和NRA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提示视疲劳组存在辐辏和调节不足,看近时存在更高的外隐斜.立体视异常受试者(51例)较正常立体视受试者(90例)更易出现VDT性视疲劳(P=0.002).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较大的近距离隐斜(P=0.001,OR=1.694;95%CI:0.895-3.204)是VDT性视疲劳发病的相关危险因素;正常范围内较高的AC/A(P=0.032,OR=0.100;95%CI:0.012-0.821)、立体视正常(P=0.009,OR=0.178;95%CI:0.048-0.656)和较高的PRA(P=0.049,OR=0.509;95% CI:0.107-0.868)是VDT性视疲劳发病的保护因素.结论 较低的AC/A、较大的近距离隐斜度数、较低的PRA和异常立体视是VDT视疲劳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 角膜塑形镜控制儿童近视进展的一年综合效果

    作者:唐晓蕾;扶世杰;王晓莉;丁倩;曾涛;白煜

    目的 观察儿童配戴角膜塑形镜1年矫正近视及控制近视发展的临床有效性和安全性.设计 前瞻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 2010-2015年105例在绵阳市中心医院眼科就诊的近视儿童,年龄8~12岁,等效球镜度-0.50~-5.00 D.方法 观察组35例(70眼)近视儿童配戴角膜塑形镜,对照组配比70例近视儿童配戴框架眼镜.随访观察1年,测量裸眼视力(LogMAR视力表)及屈光度(等效球镜);采用IOL-Master光学相干生物测量仪测量眼轴;Humphery角膜地形图分析系统进行角膜地形图检查;A超角膜测厚仪测量中心角膜厚度.主要指标 视力、屈光度、眼轴、角膜厚度、角膜曲率及变化量.结果 配戴角膜塑形镜组(观察组)戴镜前球镜度数为(-4.15±1.08)D,戴镜后1年为(-3.21±1.02)D,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3,P<0.001);对照组为(-4.71±1.36)D,与观察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59,P<0.001);观察组前后变化量(0.9±1.6)D,对照组(0.06±1.9)D(t=2.35,P=0.02).观察组戴镜前裸眼视力为0.69±0.14,戴镜后0.42±0.11(t=10.8,P<0.001),对照组0.58±0.15(t=-5.43,P<0.001);观察组前后变化量-0.26±0.19,对照组-0.03±0.19(t=-5.7,P<0.001).观察组戴镜前眼轴长度为(27.42±0.91)mm,戴镜后(27.0±1.2)mm(t=1.8,P=0.07),对照组(28.2±1.1)mm(t=-16.97,P<0.001);观察组前后变化量(-0.35±0.6)mm,对照组(1.3±1.1)mm(t=8.02,P<0.001).观察组戴镜前角膜厚度为(550.2±30.5)μm,戴镜后(548.1±26.8)μm(t=0.31,P=0.71),对照组(554.2±23.6)μm(t=1.55,P0.24);观察组前后变化量(2.3±1.36)1μm,对照组(1.8±1.31)μm(t=1.78,P=0.08).观察组戴镜前角膜曲率为(43.52±1.07)D,戴镜后(38.02±2.20)D(t=17.2,P<0.001),对照组(44.37±2.12)D(t=-13.87,P<0.001);观察组前后变化量(3.81±2.17)D,对照组(0.91±1.4)D(t=8.03,P<0.001).角膜健康状况良好,因戴镜所致不适症状经适当用药或镜片处理后均可消失.结论 角膜塑形镜对儿童轻、中度近视是一种有效地矫正视力和控制近视进展的方法.

  • 白内障手术前后眼轴和屈光状态的变化

    作者:郁琪华;邬一楠;沈降

    目的 比较白内障手术前后眼轴及屈光状态的变化,以期指导术后配镜时间选择及术后屈光度的预留.设计 前瞻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患者30例(37眼).方法 根据术前眼轴长度将患者分为两组,超长眼轴组15例(17眼),眼轴长度29.71~32.89 mm,普通眼轴组15例(20眼),眼轴长度22.16~25.54 mm.应用相干光生物测量仪(IOL Master)测量术前,术后1天、1周、1个月、3个月的眼轴长度,并在术后1周、1个月、3个月同时进行验光,比较各个时间眼轴长度及屈光度的变化.采用随机区组设计的方差分析进行统计学分析.主要指标眼轴长度,屈光度.结果 超长眼轴组患者术后3个月眼轴(30.60±0.88)mm,较术前(31.07±1.02)mm短(P=0.000).普通眼轴组患者术后3个月眼轴(23.37±0.75)mm,较术前(23.51±0.78)mm短(P=0.000).超长眼轴组患者术后1个月眼轴(30.61±0.90)mm与术后3个月眼轴(30.60±0.88)mm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83);普通眼轴组患者眼轴在术后1周(23.38±0.79)mm、术后1个月(23.38±0.78)mm、术后3个月(23.37±0.75)mm闾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750).超长眼轴组患者术后1天等效球镜度数(-3.78±0.68)D,较术后1个月(-3.01±0.55)D高(P=0.000),术后1个月与3个月(-3.03±0.54)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63).普通眼轴组患者术后1天等效球镜(-0.53±0.10)D,较1周(-0.40±0.07)D高(P=-0.013),术后1周、术后1个月(-0.42±0.11)D、术后3个月(-0.41±0.08)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02).结论 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眼轴不同程度缩短,超高度近视眼尤其明显.超高度近视眼的眼轴和屈光状态术后1个月达到稳定,而普通眼的眼轴和屈光状态术后1周即可达到稳定.

  • 双切口联合双钩娩核白内障囊外摘除术在复明工程中应用的短期效果

    作者:杨立东;杨云东;徐深

    目的 评价双切口联合双钩娩核白内障囊外摘除术在复明工程中的短期应用效果.设计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2012年9月-2015年2月沧州眼科医院行双切口联合双钩娩核白内障囊外摘除术患者305例(342眼).方法 所有患者均行双切口联合双钩娩核白内障囊外摘除术,记录手术时间,术中、术后并发症情况,利用标准视力表测量裸眼视力,根据脱残程度将视力分为≥0.05、≥0.3、≥0.5三个等级,非接触式眼压计测量眼压,角膜地形图测量角膜散光,术后1个月时再次检查并与术前的各项指标进行对比.主要指标手术时间、裸眼视力、眼压、角膜散光,手术并发症.结果 手术平均时间(4.1±0.2)分钟,术后1个月裸眼视力≥0.05者338眼(98.83%),≥0.3者305眼(89.18%),≥0.5者179眼(52.34%);矫正视力≥0.5者251眼(73.39%).术中、术后并发症:虹膜损伤瞳孔轻度变形者2眼(0.58%),人工晶状体未能一期植入者1眼(0.29%),需缝合巩膜隧道切口1眼(0.29%),术后角膜水肿39眼(11.4%),术后暂时性高眼压12眼(3.50%).手术1个月后角膜平均散光(0.93±0.33)D与术前(0.89±0.36)D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12).结论 双切口联合双钩娩核白内障囊外摘除术手术时间短,对基层医院不失为防盲复明手术的选择术式.

  • 不同年龄Marfan综合征晶状体半脱位两种术式的疗效观察

    作者:屈娅;李付亮;余涛;李嘉文

    目的 探讨两种晶状体摘除联合一期人工晶状体(IOL)悬吊术治疗不同年龄Marfan综合征晶状体半脱位的效果.设计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Marfan综合征先天性晶状体半脱位患者10例(18眼).方法 >12岁患者3例(5眼)采用晶状体超声乳化术摘除晶状体同时行一期IOL悬吊术(乳化组);≤12岁患者7例(13眼)采用品状体切除联合一期IOL悬吊术,同时行前段玻璃体切除术(晶切组).平均随访(1.40±1.02)年.主要指标 佳矫正视力、眼压、并发症.结果 18眼术前平均佳矫正视力(0.29±0.20),术后(0.51±0.24) (P=0.008).乳化组术前平均佳矫正视力(0.17±0.04),术后(0.41±0.16)(P=0.026);晶切组术前平均佳矫正视力(0.34±0.22),术后(0.55±0.25)(P=0.000).两组间比较,平均矫正视力改善无统计学差异(P=0.062).所有患者术前等效球镜为(-2.76±14.1)D,术后为(-0.79±1.95)D.无一例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 晶状体超声乳化与晶状体切除及前部玻璃体切除联合一期IOL悬吊术两种手术方式均能有效改善不同年龄Marfan综合征晶状体半脱位患者视力,手术方式选择与视力改善无明显关系.

  • 白内障超声乳化术致大面积角膜后弹力层脱离二例

    作者:张军涛;陆勤康

    病例1:女性,80岁.在鄞州医院眼科中心行左眼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前视力0.12,上方老年环宽约1.5 mm,角膜内皮细胞2334个/mm2、形态正常.手术中在注吸手柄进入前房吸皮质时,发现注吸手柄头部吸住游离的囊膜状物,约5 mm×6 mm,类圆形,角膜后表面有形似囊膜状物的切迹,考虑为后弹力层完全撕脱.立即用黏弹剂反复缓注,解剖复位后弹力层,吸净皮质,植入人工晶状体于囊袋内,吸出部分黏弹剂至仅残留约0.1 ml;注入消毒空气,见空气从主切口(2.2 mm)及辅助切口漏出,缝合切口后再次注入消毒空气至前房角充满气体.

    关键词:
  • 糖尿病患者白内障术后角膜上皮细胞功能障碍一例

    作者:张阳;曲景灏;孙旭光

    男性,86岁,糖尿病病史20年,血糖控制平稳.白内障术前应用妥布霉素和左氧氟沙星滴眼液,各6次/日,连续使用36小时.于2015年6月3日行右眼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后给予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膏、普拉洛芬滴眼液、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滴眼液各4次/日.术后1周内右眼无特殊不适,视力0.7.左眼于2015年6月8日行同样手术,围手术期用药同右眼,术后视力0.6.左眼手术后2周余,患者因双眼磨、红、异物感,逐渐加重,于2015年6月25日就诊于北京同仁医院.

    关键词:
  • 多灶性后极部视网膜色素上皮病变一例

    作者:谭亮

    男性,42岁.左眼渐进性视力下降1月余,偶伴眼前黑影,无眼红、眼痛,无眼外伤史.既往体健,吸烟史20年.眼科检查:视力:右眼:0.8,左眼:0.2(矫正无提高),双眼眼压正常.双眼前节无异常发现,晶状体密度增高,玻璃体轻度混浊,右眼眼底未见明显异常,左眼眼底:视盘界清、色淡红,黄斑区可见一约5 PD大小的渗出性视网膜脱离.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及吲哚青绿血管造影(ICGA)检查示:左眼FFA早期和中期RPE层可见2处针尖样渗漏点,逐渐呈冒烟状扩大(图1A、1B、1C、1D),晚期该处荧光素积存(图1E、1F).ICGA中晚期表现出相应的渗漏点.

    关键词:
  • 重视小儿白内障术后并发症的防治

    作者:陈伟蓉

    小儿白内障是儿童重要的致盲性眼病,手术是其主要治疗方法.由于婴幼儿眼部解剖结构发育尚未完善,手术方法有别于成年人且难度大,同时小儿白内障常合并其他眼部异常,这些因素均增加了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可能性,如术后炎性反应、虹膜粘连、术后高眼压与青光眼、后发性白内障等.患儿术后并发症的症状和体征比较隐匿,容易被漏诊而延误治疗,终影响手术效果,甚至导致二次盲.因此对其防治应引起高度重视,建立专业化的小儿眼科医师队伍,规范诊治流程,提高手术技术水平,减少和及时处理术后并发症,以提高小儿白内障的手术效果,减少儿童盲和低视力的发生.

  • 飞秒激光辅助白内障手术116眼术中并发症分析

    作者:熊成;李学喜

    近年,随着人工晶状体(IOL)材料的不断革新,越来越多的白内障患者获得了良好的视觉质量.但传统的手工连续环形撕囊约有0.8%左右的概率导致前囊膜撕裂[1],加大手术难度.而飞秒激光辅助的白内障手术在撕囊方面具有较高的精确性及可重复性,有效地减少了术后IOL的移位、彗差及球差[2].飞秒激光辅助白内障手术凭借其较高的安全性及有效性,得到了广大患者及医师的认可.但我们在行飞秒激光辅助白内障手术的初期遇到一些术中并发症,现总结如下.

    关键词:
  • 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式在住院医师斜视专业学习中的应用

    作者:洪洁;付晶

    眼科斜视专业相对于其他专业有着独立的系统理论知识,对医师的逻辑思维能力要求较高,使得教学相对更困难.我们将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应用于住院医师的斜视教学,在临床教学中实施以斜视病例为先导、以问题为基础、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导向的启发式教育,促进学生进行主动思考判断.并分析比较该教学方式与传统教学方式的差异,以此促进住院医师更好掌握斜视相关知识,提高住院医师解决斜视专业实际问题的能力.

  • Workshop教学法在眼科研究生手术技能培训中的应用

    作者:李冬梅;周金琼

    Workshop教学法是以问题为导向,老师启发、辅助学生共同探讨问题为核心的一种全新的师生关系,采用小班授课、小组合作形式,注重思维能力、自学能力及自我实践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在眼科研究生手术技能的培训中应用Workshop教学法,通过设定一定的学习任务,将理论知识讲解与小组实践操作训练相结合而进行,从手术器械、耗材、设备的识别开始,到常用器械的规范操作、显微镜下离体猪眼球的解剖、常用手术切口的设计、显微缝合、制作巩膜瓣、撕囊练习等,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及团队合作精神,提高了其独立思考及实践操作能力,达到了教学相长的良好效果.

  • 眼压测量值的影响因素及常用眼压计比较

    作者:张勇;谢琳

    眼压检查是青光眼诊断和检测的重要指标之一,很多因素可能会影响眼压测量值,如中央角膜厚度、屈光度、体位以及患者全身因素等.其中,中央角膜厚度目前被发现是影响眼压测量值主要的因素.临床上眼压计种类繁多,我们选取了几种常用的眼压计进行比较,分析其测量眼压的准确性、适用场合及优劣势.

    关键词: 青光眼/诊断 眼压
眼科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z1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z1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1999 01 02 03 04
1998 01 02 03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