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眼科与耳鼻咽喉科 > 眼科杂志

眼科

眼科杂志

Ophthalmology in China 안과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 中日友好医院,北京同仁医院,北京市眼科研究所
  • 影响因子: 0.48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4-4469
  • 国内刊号: 11-3025/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82-578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92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北京市眼科研究所《眼科》编辑部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徐亮
  • 类 别: 眼科与耳鼻咽喉科
期刊荣誉:
  • 原发性青光眼患者确诊途径调查

    作者:刘娅利;陈晓明;李茅;李妮;刘东敬;盘如刚

    目的了解何种原因使得原发性青光眼患者到医院就诊,终青光眼得以诊断.设计以医院为基础的问卷调查.研究对象287例已确诊为原发性青光眼的连续患者.方法设计一组问题,对本组青光眼患者进行以医院为基础的问卷调查,问卷内容主要包括患者首次被诊断青光眼的医院;患者到眼科寻医的原因;患者求治的主要症状;以及其青光眼被诊断的主要依据.主要指标统计分析患者寻医的主要原因和症状,以及患者所了解的主要诊断依据.结果视力下降(87.7%),眼痛(80.8%)和眼红是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求医的原因.在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和开角型青光眼,分别有39.7%和46.2%的病例主诉有视力问题,部分患者主诉有眼部症状,但这些症状多与青光眼无关,约25%的患者没有任何症状.71%(205/287)的患者认为眼压升高对青光眼诊断为关键.在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和开角型青光眼中,75%的病例在确诊时,至少有1眼已属于青光眼中晚期.结论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因症状明显,常引导患者主动就诊.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和开角型青光眼早期多无症状,他们得以诊断的原因是因为其他非青光眼症状,或有青光眼家族史而到医院检查,或常规体检发现了青光眼.(眼科,2006, 15:55-58)

    关键词: 青光眼 症状 诊断
  • 白内障眼的波前像差、对比敏感度及眩光敏感度研究

    作者:付晶;王宁利;王军;瞿佳

    目的分析早期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的波前像差、对比敏感度和眩光敏感度改变.设计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研究对象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62例(107眼),其中皮质性白内障组31例(50眼)、核性白内障组17例(32眼)、后囊下白内障组14例(25眼);正常对照组36例(36眼).方法使用主观像差仪和自动眩光对比敏感度检查仪对受试者进行波前像差、对比敏感度及眩光敏感度检测.主要指标波前像差、对比敏感度及眩光敏感度.结果各组白内障患者整体像差和总高阶像差普遍高于正常对照组(P均<0.05).皮质性白内障组和核性白内障第5阶像差高于正常组(P均<0.05).所有受试者眩光敏感度均比对比敏感度下降明显(P均<0.05).与正常组相比,皮质性白内障组的对比敏感度和眩光敏感度在低频段和中频段下降显著,核性白内障组的对比敏感度和眩光敏感度在低频段下降显著,后囊下白内障组的对比敏感度和眩光敏感度在全频段下降显著(P<0.05).白内障组对比敏感度及眩光敏感度和高阶像差存在相关性,但在不同类型白内障,在对比敏感度和眩光敏感度的不同频段,在各阶像差中结果有所不同(r=-0.716~-0.191,P<0.05).结论早期白内障患者波前像差增高,对比敏感度及眩光敏感度下降.对比敏感度及眩光敏感度检查和波前像差测定结合进行,可有效、客观、定量地反映早期白内障患者的视觉质量下降.(眼科,2006,15:32-37)

  • 可调节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调节效果的观察

    作者:曹文红;施玉英;徐亮;陈长喜

    目的与可折叠单焦点AKREOS ADAPT人工晶状体(IOL)比较,通过检测视力和药物诱导下前房深度(ACD)、瞳孔直径(PD)的变化,评价1CU可调节IOL(AIOL)植入术后的调节效果.设计非随机化临床试验.研究对象44例(53眼)老年性白内障患者分为两组:1CU AIOL组20例(23眼),对照组24例(30眼).方法全部患者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IOL植入术,术后3个月观察远、近视力,使用OCULUS Pentacam三维前房分析仪测量2%匹罗卡品眼液诱导前后的ACD和PD值.主要指标非矫正远近视力、佳矫正远视力、远视力矫正下的近视力,药物诱导前后的ACD、PD差值和ACD差值与远视力矫正下的近视力的相关关系.结果术后3个月1CU AIOL组与对照组矫正或非矫正远、近视力均无统计学差异.药物诱导下的ACD变化值1CU AIOL组与对照组分别为(0.07±0.02)mm、(0.05±0.03)mm(P=0.04);PD变化值1CU AIOL组与对照组分别为(0.32±0.19)mm、(0.57±0.30)mm(P=0.00).药物诱导下的ACD变化值与远视力矫正下的近视力无显著相关(r=0.1,P=0.5).结论本研究显示1CU AIOL在眼内仅有0.07mm移动度,虽优于对照组但仍不足以产生明显的调节.需要以科学的态度采用客观的检测方法(如OCULUS Pentacam三维前房分析仪)评估AIOL的调节效果.未来的研究应考虑包括PD在内的鉴别假性调节的因素.(眼科,2006;15:16-20)

  • 人工晶状体后囊膜混浊激光治疗前后视功能的变化

    作者:郭晓萍;夏群;王铮

    目的探讨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后囊膜混浊(PCO)对视功能的影响以及Nd:YAG激光治疗后的变化.设计前瞻性自身对照研究.研究对象接受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57术57例(59眼)PCO患者.方法对57例(59眼)PCO患者行Nd:YAG激光治疗.于治疗前、后对患眼和对侧眼进行LogMAR视力、佳矫正视力、对比敏感度、近距立体视锐度检查.主要指标LogMAR视力、佳矫正视力、对比敏感度、立体视锐度.结果激光治疗前患眼的平均LogMAR视力(0.22)及患眼各频区的对比敏感度值均较对侧眼显著低下;治疗后有明显提高(LogMAR视力0.00).治疗后立体视阳性比率和达到中心立体视的比率,以及平均立体视锐度值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性改善.治疗后立体视锐度仍未达到正常者与佳矫正视力低常、屈光参差及原有眼病有关.结论PCO不仅影响患眼视力和对比敏感度,也影响立体视功能.Nd:YAG激光后囊膜切开术是治疗PCO、恢复患者视力和重建正常立体视功能的有效手段.(眼科,2006,15:38-41)

  • 双手微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的初步临床应用

    作者:朱思泉;刘宁朴;王宁利;陈辉

    目的探讨微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的可行性和疗效.设计前瞻性、非对照病例研究.研究对象112例(134眼)单纯老年性白内障患者.方法对所有研究对象施行双手微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用1.2 mm和1.4 mm小切口专用穿刺刀,于颞上和鼻上方分别作1.2 mm和1.4 mm的透明角膜隧道切口,自1.2 mm切口伸入20号的灌注劈核器,1.4 mm切口伸入去除硅胶套的19G乳化针头,以快速晶状体劈核技术双手配合进行手术.扩大切口植入折叠式人工晶状体.主要指标观察术后视力、前房稳定性、房水闪辉细胞及角膜内皮细胞计数.结果术中平均超声乳化时间(3.63±1.55)秒,术后1天、1周及1个月,裸眼视力≥0.5的术眼分别占53.3%、83.3%及96.7%,术后1天、1周及1个月激光房水蛋白细胞分别为(19.51±1.31)光子数/毫秒(pc/ms)、(10.51±0.71)pc/ms、(5.90±0.94)pc/ms,1周及1个月角膜内皮细胞计数分别为(2317±812)个/mm2和(2619±533)个/mm2.术中前房突然消失3眼、后囊损伤1眼、前囊损伤3眼、虹膜损伤6眼.结论双手微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可在<1.5 mm的切口完成,但存在切口渗漏、粗大带灌注劈核器操作易造成虹膜损伤和囊膜破裂等问题,因此手术技巧或手术器械尚需进一步改进和完善.(眼科,2006, 15:24-27)

  • 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人工晶状体眼的相对调节

    作者:俞阿勇;瞿佳;许琛琛;金婉卿;余野

    目的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的相对调节,为临床改善人工晶状体眼者生活质量提供依据.设计随机对照临床研究.研究对象30例60眼,年龄(62.77±5.27)岁(50~70岁).其中单眼人工晶状体眼16例,双眼人工晶状体眼14例.44眼为人工晶状体眼.方法采用综合验光仪(TOPCON)测量调节幅度、相对调节,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其相关性.主要指标调节幅度、相对调节.结果人工晶状体眼的移近法单眼调节幅度(2.35±1.14)D,单眼负相对调节(1.12±0.46)D,单眼正相对调节(-1.10±0.44)D,单眼相对调节总量(2.23±0.89)D,单眼调节幅度与单眼相对调节总量不存在相关(r=0.303,P=0.104).结论对于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的人工晶状体眼患者,相对调节是独立于调节幅度的伪调节评价指标.(眼科,2006, 15:20-23)

  • 农村白内障防盲手术前患者眼病意识调查

    作者:周激波;管怀进;顾海雁

    目的了解农村白内障患者的眼病意识和眼病治疗障碍.设计前瞻性横断面调查研究.研究对象江苏省姜堰市6个月内筛查出等待手术的白内障患者251例.方法手术前对患者进行问卷调查,调查表依印度Aravind眼科医院进行白内障临床评价的眼病意识调查问卷和本地居民生活习俗而设计.主要指标眼病存在意识、眼病治疗意识、眼病治疗障碍、健康意识和错误治疗行为.结果意识到自己眼病存在时间在1年以上的患者为89.6%;知道自己眼病可以治疗的时间在1年以上为0.12%,6个月至1个月为31.9%,1个月内为65.7%;患者治疗障碍主要为:还能看见、经济困难、年纪大不要求手术、不相信手术能成功.结论在农村进行眼病卫生知识宣传教育具有必要性和紧迫性,发展经济是提高白内障手术覆盖率的根本措施,提供价廉效优的白内障手术是目前提高白内障手术率的关键.(眼科,2006,15:42-45)

  • MTT法探讨三氧化二砷及莪术对晶状体上皮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

    作者:吴正正;黄秀榕;祁明信;严京;胡艳红

    目的探讨两种天然药物三氧化二砷(ATO)和莪术(RC)对晶状体上皮细胞(LEC)增殖的抑制作用,为寻求防治后发性白内障的确切有效药物提供实验依据.设计实验性研究.研究对象体外培养的牛LEC.方法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MTT比色法检测不同终浓度(2.5、5、10μmol/L)ATO和(5、10、20mg/ml)RC作用于增殖状态下LEC 72小时后对细胞增殖的抑制程度.主要指标细胞形态、吸光度(A)值.结果倒置显微镜下可见增殖对照组细胞大小均匀,生长密集,ATO和RC组细胞生长及形态有明显改变,增殖缓慢,生长差,贴壁能力减弱.MTT比色法结果显示:不同浓度(2.5、5、10μmol/L)的ATO和(5、10、20mg/ml)RC可明显抑制LEC增殖,并具有剂量依赖关系(P均<0.01).结论两种天然药物ATO、RC能够明显抑制LEC增殖,有望成为防治后发性白内障的有效药物.(眼科,2006, 15:46-49)

  • 联合或分次手术治疗并发白内障的视网膜脱离

    作者:邱庆华;王文莹;王方;许迅;张皙

    目的探讨联合或分次手术治疗并发白内障的视网膜脱离的疗效.设计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研究对象并发白内障的视网膜脱离患者70例(70眼).方法根据手术方式分为A组50例(50眼),行白内障摘除+玻璃体切除联合手术.B组20例(20眼),白内障摘除与玻璃体切除术分两次完成,两次手术间隔时间6~11(平均8±1.9)天.39眼(56%)植入IOL,31眼(44%)未植入IOL.术后随访6~40(平均14.5±10.2)个月.主要指标术前与术后视力以及术后并发症.结果两组术后视力与术前相近或提高(P<0.05).术后佳矫正视力(BCVA):A组视力≥0.05者22眼(44%),≥0.1者19眼(38%),≥0.3者4眼(8%).Snellen视力提高范围1~7行.B组BCVA≥0.05者9眼(45%),≥0.1者6眼(30%),≥0.3者1眼(5%).两组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随访3年内,植入或不植入IOL对术后佳矫正视力无明显影响(P>0.05).后发障发生率:未植入组较植入组高;发生时间:未植入组平均6个月,植入组平均14个月.联合或分次的手术后并发症没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联合手术对于治疗并发白内障的视网膜脱离患者安全有效,适应证选择是手术成功的关键.(眼科,2006, 15:28-31)

  • LASIK术后弥漫性板层角膜炎的药物预防

    作者:郭宁;周跃华;瞿佳

    目的探讨糖皮质激素对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后弥漫性板层角膜炎(DLK)的预防作用.设计前瞻性随机对照临床研究.研究对象接受双眼LASIK手术的近视患者101例(202眼),按眼别分为处理组(101眼)和对照组(101眼).方法LASIK术中,处理组局部用糖皮质激素(0.001%地塞米松)进行角膜瓣层间冲洗,对照组则用平衡盐液进行冲洗.主要指标术前、术后第1、3、7天及1个月的裸眼视力、佳矫正视力、屈光度、眼压,术后DLK的发病率及临床分期.结果LASIK术后各时期,处理组和对照组的裸眼视力、佳矫正视力、平均屈光度、眼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天,处理组DLK发病率为4.0%(4眼),全部为Ⅰ期,对照组17.8%(18眼),其中Ⅰ期占88.9%,Ⅱ期占11.1%;术后第3天,处理组DLK发病率为5.0%(5眼),全部为Ⅰ期,对照组为21.8%(22眼),其中Ⅰ期占86.4%,Ⅱ期占13.6%.两组间比较,DLK的发病率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LASIK术中应用0.001%的地塞米松进行角膜瓣层间冲洗,能够明显降低DLK的发病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预防方法.(眼科,2006,15:50-54)

  • 重组人生长激素对兔角膜损伤修复的影响

    作者:戴红蕾;邹留河;赵萌;张丽云

    目的观察重组人生长激素(rhGH)在兔实验性角膜损伤修复过程中的作用.设计随机对照实验性研究.研究对象40只实验用新西兰大白兔.方法将40只兔随机分成4组(每组10只),分别为4 IU/ml rhGH组,2 IU/ml rhGH组,贝复舒组(阳性对照组)及生理盐水组(阴性对照组).将4组兔的右眼角膜中央用直径5.0 mm环钻制作成直径5.0mm、深度0.1mm的无菌性角膜损伤.从术后第1天起各组分别点用4 IU/ml rhGH、2 IU/ml rhGH以及贝复舒、生理盐水.采用角膜荧光素染色、照外眼像.Matlab 6.5软件编程计算角膜损伤的面积.主要指标术后1~28天兔角膜损伤面积变化.结果术后3天生理盐水组(23307.9±22.1dpi)、2IU/ml rhGH组(10433.8±519.6dpi)角膜损伤面积与4IU/ml rhGH组(4838.7±192.3dpi)和贝复舒阳性对照组(7422.4±268.3dpi)有显著差异.4IU/ml rhGH组和阳性对照组促进角膜损伤面积减小效果相似,且优于2IU/mlrhGH组和阴性对照组.术后5天2IU/ml rhGH组角膜损伤面积减小到与4IU/ml rhGH组和阳性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仅生理盐水组(8589.9±771.0dpi)与其它组在角膜损伤面积上有统计学意义的差异.结论重组人生长激素(rhGH)在兔角膜损伤修复的早期有明显促进作用.(眼科,2006, 15:59-62)

  • 全反式维甲酸缓释系统防治后囊膜混浊的实验研究

    作者:杨珊珊;王传富;姜涛;梁涛;赵桂秋

    目的观察兔眼晶状体超声乳化吸出术后全反式维甲酸缓释系统(atRA DDS)植入对后囊膜混浊(PCO)的抑制作用,探讨其作用机理及应用的可行性.设计随机对照实验性研究.研究对象34只新西兰大耳白兔.方法将实验动物随机分为5组,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均行双眼晶状体超声乳化吸出术,对照组不植入DDS,其余三组囊袋内分别植入不同的DDS.主要指标术后不同时期房水中的atRA浓度,不同的DDS植入对兔残留晶状体上皮细胞(RLEC)增生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的影响,晶状体后囊膜情况及眼内其他组织情况.结果75μg和150μg atRA DDS植入组在术后7~15天内保持较稳定的房水atRA浓度,术后2~30天PCNA呈低表达(P<0.05);电镜观察75μg和150μg atRA DDS植入组RLEC移行不明显.各DDS植入组术后未见毒性反应.结论atRA DDS可在晶状体摘除术后长期维持较高的房水中atRA浓度,有效抑制RLEC的增生、移行,无明显的毒副作用,有可能成为防治后囊膜混浊的有效方法而应用于临床.(眼科,2006,15:63-68)

  • 栗刺致眼外伤43例

    作者:张建天

    一般资料:我院自2004年9月至2004年10月共收治栗子刺致眼部刺伤43例(43眼).其中男36例(83.7%),女7例(16.3%).左眼17例,右眼26例.年龄4~73岁.20~50岁者32例,占74.24%.就诊时间短1小时,长7天.43例均有异物感、流泪、疼痛,不同程度视力下降.裂隙灯下检查:角膜嵌有栗子刺1枚者13例,2枚者8例,3枚者12例,4枚者6例,5枚者3例,7枚1例.

  •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激光治疗后发生脉络膜新生血管二例

    作者:苏燕;李金凤;郑秀云;彭晓燕

    病例1,男性,36岁,因左眼视物模糊伴视物变形10余天于2004年6月14日就诊,眼科检查:视力右1.0,左1.0,眼底见视盘边界清,颜色正常,黄斑区可见环形水肿光晕、细点状渗出,中心凹反射消失,视网膜血管正常.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FFA):23″5静脉期,黄斑中心鼻侧可见一高荧光小点,逐渐渗漏,11′呈墨渍样扩大(图1).诊断为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于2004年6月29日行多波长氪激光光凝(黄光).激光参数:波长568nm,光斑大小50nm,曝光时间0.04s,输出功率75mw,激光点数3点,光凝出现Ⅰ级反应.一周后复诊,患者自觉症状好转,视力无变化,改用中药治疗.5个月后,患者自觉右眼视力下降、视物模糊、变形半月,又来复诊,检查眼底黄斑水肿,黄斑鼻侧视网膜黄白色病灶,中心凹反射消失,复查FFA:21″8静脉早期可见黄斑鼻侧一花瓣状高荧光斑,随脉络膜背景荧光逐渐增强,11′45″晚期新生血管荧光渗漏(图2).诊断为脉络膜新生血管(CNV),行激光光动力治疗(PDT).

  • 建立基层防盲点,长期坚持农村复明工作

    作者:林振德

    农村白内障复明工作经过多年探索,包括派出眼科医疗队,开展"视觉第一,中国行动"为农村白内障患者服务,已取得显著的成效.本文从长远观点考虑,提出建立基层防盲点有利于获得当地政府的重视,有利于患者就近得到治疗,有利于人才培养,有利于农村白内障防治网的建立,是一种值得推荐的有效方法.(眼科,2006,15:5-6)

  • 假性近视是否常见及能否治疗?

    作者:胡诞宁

    据我国数以千计的青少年近视在使用调节麻痹药前后的验光结果,约60%的近视具有调节因素(屈光度降低0.5D或更多),10%为假性近视(用药后近视消失,呈现为正视或远视).长期阿托品治疗能消除调节张力,中止或减慢近视的进行.对其他假性近视的治疗方法,应根据循证医学原理通过随机分组、双盲对照的长期观察进行严肃认真的评估.(眼科,2006,15:10-12)

  • 如何进一步提高我国白内障手术的数量与质量?

    作者:管怀进

    白内障手术复明是我国防盲治盲的首要任务.1984年全国防盲指导组成立以来,我国的白内障手术数量与质量有了大幅度提高.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本文回顾了我国白内障手术的现状,分析了白内障手术数量与质量不高的原因,提出了如何进一步提高我国的白内障手术率和术后视觉质量的可能途径.(眼科,2006,15:7-9)

  • 非球面人工晶状体会全面取代球面人工晶状体吗?

    作者:姚克

    球差是植入球面人工晶状体后影响白内障术后患者功能性视觉的主要原因.非球面人工晶状体在光学设计上更接近自然的晶状体,具有消除像差和提高白内障术后视觉质量的优点.若能达到个性化设计,非球面人工晶状体有望取代传统球面人工晶状体,成为人工晶状体的主流.(眼科,2006,15:3-4)

  • 白内障基础研究面临挑战

    作者:何守志

    目前我国白内障基础研究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总体上差距仍然较大,对此应有清醒的认识.存在的主要问题表现在:研究选题缺乏创新性,研究内容低水平重复以及科研中基本概念模糊甚至误解比较严重等.(服科,2006,15:1-2)

    关键词: 白内障 基础研究
  • 小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折叠人工晶状体术后角膜散光动态观察

    作者:马云峰;何伟;雷琼;徐玲;吴宪巍;聂素珍

    角膜散光是白内障术后影响视力恢复的主要原因之一,近年来随着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广泛开展,因手术引起的角膜散光一直是眼科医生关注的焦点,5mm小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后可产生较明显的散光,而3.2mm透明角膜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折叠人工晶状体植入因其切口小、手术便捷且术后散光小、恢复快得到众多眼科医生的青睐,但其术后角膜散光演变情况尚需进一步探讨.

  • 完善白内障手术前后视功能评价--适应屈光性白内障手术要求

    作者:毕宏生;马晓华

    白内障手术不仅是复明手术,更是一种屈光性手术.在改良IOL设计、完善白内障手术技术的同时,在手术前后除检查远近视力外,应加强对比敏感度和眩光敏感度、调节能力、双眼视觉、波前像差等视功能的客观评价,力争使患者取得更完美的视觉效果.(眼科,2006,15:13-15)

  • 标记巩膜瓣下的现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

    作者:施凌平;郝玉萍;方雯丽;徐勇玲

    在我国广大基层医院特别是防盲治盲医疗队在基层医院短期内进行大批白内障手术时,现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ECCE)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为了增加ECCE手术的效果,使切口近原位愈合,减少散光,我们设计了标记巩膜瓣下的ECCE术.

  •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初次就诊、随访与治疗建议

    作者:李建军

    在2003年美国眼科学会推出的"首选行医模式"(Preferred Practtice Patterns,PPP)中,将所提建议的重要性分三级:A级(重要)、B级(比较重要)、C级(相关但不重要).将所提建议的证据强度也分三级:Ⅰ级(强证据:随机对照试验)、Ⅱ级(较强证据)、Ⅲ级(专家的一致观点).

  • 加强杂志的学术导向作用,更好地为临床及科研服务

    作者:李建军;徐亮

    在新的一年开始之际,我们向所有关心、爱护<眼科>杂志的广大读者、作者、编委及审稿者致意,祝愿大家在新的一年里在临床、教学、科研等方面取得更大的成就!大家可以看到,2005年本刊进行了较大的改革.为了贯彻以读者为中心、以学术为根本、以市场为导向的办刊宗旨,我们在办刊形式、栏目设置、刊物印刷等多方面进行了改进.

  • 坚决杜绝白内障手术医源性群发感染事件的发生--对"安徽宿州眼球事件"的讨论

    作者:《眼科》编辑部

    编者按:2005年12月11日,安徽省宿州市立医院10名白内障患者在实施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后发生感染性眼内炎,终9人被摘眼球,经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病原学检测证实为铜绿假单胞菌(绿脓杆菌)感染.近期的网上等新闻媒体称其为"安徽宿州眼球事件".这一事件后果惨重、影响极坏并惊动国内外,据文献报告,白内障术后眼内炎发病率在0.05%~0.13%,但医源性群发感染事件极其罕见.针对安徽宿州眼球事件的原因,本刊约请国内8位资深眼科医师从眼科医疗的角度(强化科室管理、规范诊疗行为、预防措施等方面)就如何防范与杜绝医源性眼内炎的发生发表见解,供广大眼科医师参考,同时也欢迎广大读者参与讨论.

  • 波前像差技术引导的人工晶状体Tecnis在白内障手术中的应用

    作者:眼力健(杭州)制药有限公司

    目前白内障手术医师常采用先进技术来处理高阶像差,因此测量功能性视力显得尤其重要;由于对比敏感度反映了功能性视力和视觉行为,在评价手术方式及效果时具有重要作用.

  • 人工晶状体的故事

    作者:北京金诺康桥经贸有限公司

    要想了解人工晶状体的故事,首先要先了解RAYNER公司.RAYNER公司的故事开始于1910年,当时John Baptiste Reiner和Charles Davis Keeler在伦敦的VERE大街9号开了他们的第一家眼镜专卖店.1918年5月,RAYNER光学仪器公司成立,为英国军事部门生产光学仪器.多年生产光学仪器的技术为日后研制世界第一片人工晶状体奠定了重要基础.

眼科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z1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z1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1999 01 02 03 04
1998 01 02 03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