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眼科与耳鼻咽喉科 > 眼科杂志

眼科

眼科杂志

Ophthalmology in China 안과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 中日友好医院,北京同仁医院,北京市眼科研究所
  • 影响因子: 0.48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4-4469
  • 国内刊号: 11-3025/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82-578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92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北京市眼科研究所《眼科》编辑部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徐亮
  • 类 别: 眼科与耳鼻咽喉科
期刊荣誉:
  • 眼睑压力测量仪的初步临床应用

    作者:宋文秀;田磊;王立科;孙旭光

    目的 采用新型眼睑压力测量仪对正常人和蒸发过强型干眼患者进行上眼睑压力测量,并分析眼睑压力的影响因素.设计 前瞻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 北京同仁医院干眼患者62例,平均年龄(48.31±3.42)岁;正常人对照42例,平均年龄(45.72±5.33)岁.均将右眼纳入研究.方法 设计新型眼睑压力测量仪,测量正常人和蒸发过强型干眼患者的上眼睑压力及干眼指标,分析眼睑压力的影响因素.每位受试者测量3次,观察仪器的准确性和重复性.随访受试者的症状和体征,观察仪器的安全性.主要指标上眼睑压力.结果 正常受试者和干眼患者的上眼睑压力值分别为(0.40±0.13)牛顿(N)和(0.55±0.21)N(t=2.561,P=0.026);每位受试者测量3次,每组结果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22,P>0.05);所有受试者测量后均未出现眼部异常.正常受试者上眼睑压力与年龄呈负相关(r=-0.372,P=0.02).干眼患者上眼睑压力与BUT、Schirmer Ⅰ之间呈明显负相关(r=-0.262、-0.235,P<0.05),与角膜染色评分之间未见明显相关(r=0.205,P=0.063).结论 新型眼睑压力测量仪可安全、有效地检测上眼睑压力.随着年龄的增长,正常人上眼睑施于眼球的压力逐渐下降.与正常人相比,干眼患者眼睑压力升高.眼睑压力与眼表上皮细胞病变之间的关系尚待进一步研究.

  • 牵拉力对RPE细胞分泌VEGF影响的实验研究

    作者:陈金秋;武珅;张敬学;刘谦;刘武

    目的 观察牵拉力诱导下RPE细胞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及两者之间的关系.设计 实验研究.研究对象 ARPE-19细胞株.方法 应用Flexcell-5000应力加载系统牵拉3D-RPE模型.根据不同大小牵拉力分为对照组(无牵拉力组)、A组(20%形变组)、B组(10%形变组)、C组(5%形变组).各组依照不同的时间点收取样本进行检测.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各组不同时间点(0、24、48 h)VEGFA mRNA的表达情况,蛋白印迹法检测(0、24、48 h)VEGFA-165的表达以及ELISA方法检测(0、12、24、36、48 h)细胞上清液中VEGFA的分泌.同时,为了体外定量检测细胞VEGF的促新生血管形成能力,使用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进行了体外成管实验(24、48h).主要指标 VEGFA mRNA相对表达量、VEGFA-165相对表达量、细胞上清液VEGFA分泌量、HUVEC成网数.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A、B和C组在24 h(F=7.99,P=0.009)和48 h(F=75.09,P=0.000)的VEGFA mRNA表达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B组VEGFA mRNA相对表达量在任意时间点均高于A组和C组(P均<0.05).受牵拉力的三组的VEGFA-165蛋白相对表达量在24 h(F=51.62,P=0.000)和48 h(F=91.69,P=0.000)明显高于对照组.其中,B组VEGFA-165蛋白相对表达量在24 h(0.794±0.045)分别是A组的1.3倍(P=0.012)和C组的1.2倍(P=0.043),且在48 h(1.192±0.042)VEGFA-165蛋白相对表达量分别是A组的1.4倍(P=0.0001)和C组的1.3倍(P=0.0001).随着时间延长,在24 h(F=131.16,P=0.0001)、36h (F=66.56,P=0.0001)和48 h(F=605.19,P=0.0001)A、B和C组细胞上清液VEGFA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体外成管实验中,48 h受牵拉力各组成网数均显著高于对照组(F=13.13,P=0.002),而24 h仅B组成网数有明显升高(P=0.029).结论 牵拉力可诱导RPE细胞VEGF过表达,且具有时间效应和潜在的促新生血管形成的功能.

  • 便携式干眼熏蒸仪中药熏蒸对干眼的短期疗效

    作者:张海娟;马遥;张俊秀;武宇影;马科

    目的 观察在家庭使用的条件下便携式干眼熏蒸治疗仪中药熏蒸对干眼患者的治疗效果.设计 前瞻性比较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2016-2017年北京同仁医院眼科门诊诊断干眼的患者96例,平均年龄(55.60±12.30)岁.方法 将96例受试者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及对照组,每组48例.试验组应用便携式干眼中药熏蒸仪,并加入珍芪滴眼液和眼用消炎熏剂雾化熏蒸治疗,每天1次,每次20分钟.对照组给予玻璃酸钠滴眼剂点眼,每日5次,每次1滴.观察用药4周受试者干眼症状及体征改善情况.疗效指数=(治疗前主观症状评分-治疗后主观症状评分)/治疗前主观症状评分×100%,疗效指数≥90%为临床显效,泪膜破裂时间(BUT)、SchirmerI试验(SIt)、角膜染色均恢复正常;90%>疗效指数≥30%为临床有效,SIt、BUT、角膜染色3项中有1项以上改善者;疗效指数<30%为临床无效,SIt、BUT、角膜染色均无改善.主要指标 总有效率(临床显效率+有效率)、症状评分、SIt、BUT、角膜荧光素染色评分.结果 治疗前试验组与对照组在症状评分、SIt、BUT、角膜荧光素染色评分上均无显著差异.治疗4周时试验组的总有效率为79.17%,高于对照组的66.67%,但无显著性差异(P=0.168).治疗4周时试验组BUT为(5.54±2.39)s,对照组为(4.56±2.09)s,试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3).试验组症状评分为2.75±1.94,对照组为3.67±2.02,试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2).结论 使用便携式干眼熏蒸仪中药熏蒸疗法能有效治疗干眼,该疗法不亚于玻璃酸钠滴眼液点眼治疗.

    关键词: 干眼 中药熏蒸
  • 现场和远程主觉验光的一致性比较

    作者:崔娟;王小兵;甄毅

    目的 比较现场和远程主觉验光检查屈光度的一致性.设计诊断试验.研究对象 屈光不正志愿者49例(98眼).方法 现场和远程主觉验光在国家眼科诊断与治疗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不同楼层的实验室内完成.同一受试者现场和远程主觉验光由同一专业验光师在不同日期(7天内)完成.用全自动综合验光仪做现场主觉验光,通过宽带网络远程操控全自动综合验光仪做远程主觉验光,由一名非医学背景的助手做电脑自动验光仪验光,结果通过蓝牙传送到平板电脑,再传至验光师电脑端,验光师通过宽带网络远程操控综合验光仪,并远程与受试者语音交流.根据屈光度不同分为近视组(等效球镜度≤-0.50 D)和远视组(等效球镜度≥+0.50 D),分别进行分析.利用MedCalc12.7软件进行Bland-Altman一致性分析,比较现场和远程主觉验光测得屈光度的一致性.主要指标 现场和远程主觉验光的球镜度数、柱镜度数、柱镜轴位、等效球镜度的95%一致性界限及95%一致性界限外点的比率.结果 所有眼现场和远程主觉验光的球镜度数、柱镜度数、柱镜轴位、等效球镜度的95%一致性界限分别为(0.00±0.54)D、(-0.02±0.34)D、(0.70±24.30)°、(0.00±0.52)D.所有眼球镜度数、柱镜度数、柱镜轴位、等效球镜度在95%一致性界限外点的比率分别为1.02%、4.84%、4.84%、2.04%.近视组和远视组球镜度数、柱镜度数、柱镜轴位及等效球镜的95%一致性界限分别为(-0.01±0.52)D、(-0.01±0.32)D、(1.10±18.40)°、(-0.01±0.51)D和(0.20±0.54)D、(-0.05±0.22)D、(-8.00±40.80)°、(0.18±0.53)D;95%一致性界限外点的比率分别为1.08%、3.51%、5.26%、2.15%、和0.00%、0.00%、0.00%、0.00%.结论 现场和远程主觉验光所有眼、近视组及远视组的球镜度数、柱镜度数和等效球镜度一致性高,但柱镜轴位一致性较差.

  • 婴幼儿眼病筛查中视网膜白色病灶的病因初探

    作者:马燕;邓光达;麻婧;卢海

    目的 探讨婴幼儿视网膜白色病灶的病因和转归.设计 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 2015年4月8日至2016年8月4日在北京同仁医院出生的481名婴幼儿.方法 使用广角视网膜数码成像系统对出生6周左右的婴幼儿进行眼病筛查,对发现视网膜白色病灶的患儿进行病因及其转归分析.主要指标 视网膜白色病灶的病因、形态、位置及其预后.结果 对481名出生后(45.1±6.1)天的婴幼儿进行眼部筛查,发现视网膜白色病灶者96例(20.0%)142眼(14.8%).其中病理性改变11例(22眼),生理性改变85例(120眼).病灶形态为点状者56例(69眼),条片状者40例(73眼).病灶位于后极部者22例(25眼),位于周边部者74例(117眼).生理性视网膜白色病灶中,58例(68.2%)患儿在3月龄时病灶消退,14例(16.5%)在6月龄时病灶消退,3例(3.6%)患儿至12月龄随访结束时病灶持续存在,10例(11.8%)患者拒绝随访复查.患儿性别、高度近视家族史、早产儿、低体重儿、巨大儿、宫内胎儿窘迫、脐带异常、新生儿窒息、胎粪吸入综合征、新生儿贫血、母亲分娩方式、产程异常、羊水污染、甲状腺疾病、妊高症、妊娠期糖尿病均不是生理性视网膜白色病灶的危险因素.结论 出生后6周左右婴幼儿视网膜白色病灶发病率高,但大多数为生理性改变.

    关键词: 婴幼儿 视网膜 筛查
  • β-榄香烯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增生期大鼠视网膜的干预作用

    作者:代海燕;杨岚;朴天华

    目的 探讨β-榄香烯对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增生期大鼠视网膜的干预作用.设计 实验研究.研究对象 6周龄雄性GK大鼠30只.方法 30只GK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10只、模型组10只、β-榄香烯组10只,对照组置于正常大气环境下饲养,模型组、β-榄香烯组都建立了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增生期模型,β-榄香烯组在模型建立后经玻璃体注射β-榄香烯1μl进行治疗.测定与记录各组治疗6周后a波峰潜时、视网膜铺片新生血管钟点数、无灌注区面积,检测TGF-β1与Fn蛋白表达水平.主要指标 a波峰潜时、视网膜铺片新生血管钟点数、无灌注区面积,TGF-β1与Fn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模型组、β-榄香烯组都造模成功;对照组、模型组、β-榄香烯组实验后a波峰潜时分别为(19.44±1.59)ms、(23.40±1.42)ms和(21.49±1.94)ms,a波振幅分别为(225.20±66.23)Uv、(217.30±45.10)Uv和(233.10±54.01)Uv(P均<0.05).对照组、模型组、β-榄香烯组实验后的视网膜铺片新生血管钟点数分别为8.01±1.24、3.67±0.82和6.14±1.11,无灌注区面积分别为(0.30±0.11)cm3、(3.09±0.44)cm3和(0.29±0.13)cm3(P均<0.05).Western蛋白印迹法检测显示β-榄香烯组与模型组TGF-β1和Fn蛋白表达水平均比对照组明显低(P均<0.05),且β-榄香烯组明显高于模型组(P均=0.000).结论 β-榄香烯可减轻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增生期大鼠的视网膜病变程度,抑制血管内皮细胞增生与抑制新生血管生成,改善视网膜功能.

  • 学龄前儿童双眼散光的轴向对称模式研究

    作者:卓德义;任骁方;肖林

    目的 研究学龄前儿童双眼散光的轴向对称模式.设计 横断面调查.研究对象 3~4岁学龄前儿童164例.方法 采用美国伟伦Suresight手持式自动验光仪收集2017年6-8月在幼儿园体检的学龄前儿童的屈光资料,选取两种散光对称模型(直接对称模型和镜像对称模型)对学龄前儿童的不同散光对称模式进行统计分析,并研究性别、球镜值、散光值、散光类型和双眼散光差异等与散光轴向对称模型的关系.主要指标散光轴向差异.结果 直接对称模型的散光轴向差异中位数是8°,大于镜像对称模型的4°(P<0.01).完全直接对称模式和完全镜像对称模式的比例分别为0%和6%.直接对称模型和镜像对称模型的散光轴向差异在15°以内的比例分别是77%和87%.直接对称模型和镜像对称模型中,顺规散光的轴向差异值均小,中位数分别为8°和3°.对于直接对称模型,散光类型和双眼散光差异与双眼散光轴向差异呈正相关(R=0.42,P<0.01;R=0.22,P=0.01);对于镜像对称模型,散光类型和双眼散光差异与双眼散光轴向差异呈正相关(R=0.44,P<0.01;R=0.14,P=0.04),散光值与双眼散光轴向差异呈负相关(R=-0.20,P=0.01).结论 学龄前儿童双眼散光的轴向对称模式更倾向于镜像对称;双眼散光差异小的和顺规性散光儿童的双眼轴向差异小.

  • 2型糖尿病患者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认知状况及其与视网膜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朱婉璐;佘重阳;白向丽;魏文文;刘菊红;刘宁朴

    目的 了解2型糖尿病患者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认知状况及其与DR严重程度之间的相关性.设计 横断面调查.研究对象 2012年12月-2013年4月于北京德胜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糖尿病眼病门诊(80例)和北京同仁医院眼病会诊中心(34例)首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114例.方法 对上述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包括一般信息、糖尿病及其治疗情况和糖尿病眼病相关知识.对患者进行散瞳眼底检查,以病变较重眼确定患者DR严重程度,分析患者对DR的认知状况与DR严重程度的相关性.主要指标 不同来源患者对DR相关知识的认知比率.结果 社区来源患者中,DR患病率21.3%,其中增生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占6.3%;医院来源患者中,DR患病率100%,其中PDR占85.3%;比社区来源者明显高(P=0.0042).社区来源和医院来源患者人群中,知道糖尿病影响视力者分别为91.3%和41.2%(0R=21.95,95%CI:3.33~144.75,P<0.001),知道糖尿病可导致双眼失明的分别为90.0%和17.7%(0R=44.88,95%CI:6.64~303.37,P<0.001),知道糖尿病患者需定期进行眼科检查的分别为83.8%和14.7%(OR =78.34,95%CI:7.44~824.42,P<0.001),知道DR的分别为81.0%和14.7% (OR =46.77,95%CI:6.02~363.52,P<0.00l),知道DR可防可治的分别为46.8%和5.9%(0R=5.82,95%CI:0.84~40.41,P=0.046),内科医生建议眼科检查的分别为71.8%和27.3% (OR=9.74,95%CI:1.79~52.96,P=0.003).糖尿病无视网膜病变患者(DWR)在是否知道糖尿病影响视力、糖尿病可导致失明、需要定期检查眼部及是否知道DR的问题上的认知率均高于DR患者(P均<0.05).背景期DR(BDR)患者在是否知道糖尿病影响视力、糖尿病可导致失明、需要定期检查眼部、是否知道DR及DR可防治的问题上的认知率高于PDR患者(P均<0.05).结论 糖尿病患者人群对DR的认知程度不足,医院来源比社区来源患者对DR的认知更差、病情更严重,提示加强对糖尿病患者人群的健康教育,提高对DR防治的认知程度,对于降低DR对患者视功能的严重损害至关重要.

  • 获得性泪点阻塞病因分析及手术治疗

    作者:丁静文;孙华;李冬梅

    目的 分析获得性泪点狭窄或阻塞的病因并评价手术治疗效果.设计 前瞻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 2016年1月至2017年3月确诊为获得性泪点狭窄或阻塞并有溢泪症状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40例(61眼),女性占83%,平均年龄(54±13.3)岁.方法 术前根据Kashkouli方法进行裂隙灯下泪点开放程度分级,0级为无泪点及泪乳头,1级为泪乳头膜闭或纤维化,2级为泪点可辨认但小于正常,3级为正常大小.0级和1级泪点用25G针头穿刺造口再用直径由细到粗的泪点扩张器逐渐扩张泪点,泪点重建后行Ritleng人工泪管置入术.人工泪管取出后6个月分别从解剖和功能学评价手术效果,解剖成功为泪点3级及以上,功能成功为Munk溢泪症状评分0或1分且荧光染料消失试验阴性.主要指标 泪点分级,Munk评分和荧光染料消失试验.结果 双眼发病者21例(53%),上下泪点同时受累40眼(66%),病因不明的特发性病例31例(78%).泪点平均分级术前为1.3±0.7,术后明显提高,为3.0 ±0.4(P <0.001).术后泪点≥3级者95个,解剖成功率94%.Munk评分≤1分且FDDT阴性者56眼,功能成功率92%.仅2眼发生轻度泪点撕裂,其余无明显手术并发症.结论 获得性泪点阻塞的病因以特发退行性改变为主,渐进式泪点扩张成形联合Ritleng人工泪管置入术安全有效,是治疗获得性泪点阻塞的理想术式.

  • 眼睑恶性肿瘤控制性切除术后疗效观察

    作者:柳晓辉;李晓华;张黎;尹瑞杰;袁敏;卜战云;邢枫

    目的 探讨控制性切除术对眼睑恶性肿瘤患者预后的影响.设计 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 2011年1月至2015年12月河南省立眼科医院经病理诊断为眼睑恶性肿瘤并行控制性切除术的患者68例(68眼).方法 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随访其预后及肿瘤复发情况,分析眼睑恶性肿瘤控制性切术的治疗效果.主要指标 肿瘤分期、大小、手术、组织病理类型、复发情况.结果 68例(68眼)中眼睑基底细胞癌者39眼(57.3%),睑板腺癌28眼(41.2%),鳞状细胞癌者1眼(1.5%).随访5~57个月,5例(7.4%)复发.39例基底细胞癌患者中1例(2.6%)术后2年复发;28例睑板腺癌患者中4例(14.3%)复发.所有随访到的无复发的63例患者中20例(31.7%)经组织病理检查,发现切除远端组织内仍残留肿瘤细胞,并行二次手术切除,至切除远端未见肿瘤细胞残留,行眼睑缺损修补术.结论 眼险恶性肿瘤石蜡组织学控制切除术能有效降低患者的复发率,尽可能保留肿瘤周围正常的眼睑组织,有利于组织缺损修复.

  • 脱细胞猪角膜基质作为植片的深板层角膜移植治疗感染性角膜溃疡的临床观察

    作者:李上;卢红双;臧云晓;张薇;董宏伟;郭纯刚;潘志强;接英

    目的 比较脱细胞猪角膜基质与新鲜角膜组织作为植片的深板层角膜移植手术治疗感染性角膜溃疡的临床疗效.设计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 2015年11月~2016年9月在北京佑安医院就诊的10例病变深度未累及后弹力层的感染性角膜溃疡患者.方法 回顾性分析气泡辅助下的深板层角膜移植手术资料,其中使用脱细胞猪角膜基质材料和新鲜角膜组织材料治疗的患者各5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年佳矫正视力(LogMAR)、眼压、球镜度、角膜平均曲率、散光度、角膜内皮细胞数、角膜厚度、眼轴长度、角膜共聚焦显微镜表现、角膜透明度以及植片的生存情况.主要指标 术后1年患者的佳矫正视力(LogMAR)、眼压、球镜度、角膜平均曲率、散光度、角膜内皮细胞数、角膜厚度、眼轴长度、角膜共聚焦显微镜表现、角膜透明度以及植片的生存情况.结果 在随访期间,两组所有植片均保持透明,植片生存率为100%.术后1年,脱细胞角膜基质组和新鲜角膜组的视力分别为0.53±0.21和0.33±0.06(P=0.184),眼压分别为(8.00±2.00)mmHg和(10.33±0.58)mmHg(P=0.124),球镜度分别为(-4.50±4.21)D和(-1.25±0.75)D(P=0.258),角膜平均曲率分别为(47.59±5.40)D和(44.51±1.87)D(P=0.403),散光度分别为(-5.52±1.97)D和(-5.14±1.66)D(P=0.812),内皮细胞数分别为(1272.67±387.63)个/mm2和(1550.33±232.69)个/mm2(P=0.347),角膜厚度分别为(439.33±67.86)μm和(534.00±14.42)μm(P=0.077),眼轴长度分别为(23.53±0.91)mm和(23.55±1.56)mm(P=0.981).角膜共聚焦显微镜显示,脱细胞猪角膜基质组的角膜上皮细胞可以完全覆盖植片,基底细胞和翼状细胞形态和密度与新鲜角膜组织接近,但在基底细胞下方可见高反光的沉着物,基质层细胞的密度明显低于新鲜角膜组织,并且在内皮细胞与深基质层之间仍可见脱细胞纤维排列.结论 脱细胞猪角膜基质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当缺乏新鲜角膜材料时,用于替代治疗感染性角膜溃疡可以取得满意的效果.

  • NEI VFQ-25中文版在老年性黄斑变性患者中应用的性能评价

    作者:李娟利;姜红;刘燕;吴昌睿;郭芳;张强;李瑞;李介文;马乐

    目的 对视功能相关生命质量量表(National Eye Institute 25-Item Visual Function Questionnaire,NEI VFQ-25)中文版在老年性黄斑变性(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AMD)患者中的应用进行信度和效度评价.设计 诊断试验.研究对象 AMD患者107例及正常对照69例.方法 分别利用健康危险因素调查问卷和中文版NEI VFQ-25对上述研究对象进行一般情况和视功能相关生存质量调查.根据受调查者的得分情况,采用内部一致性信度、分半信度评价量表信度,内容效度、结构效度和区分效度评价量表效度.主要指标 信度和效度.结果 结果显示量表的信度良好,总体Cronbach α信度系数、分半信度系数分别为0.83和0.77;探索性因子分析12个维度共得到3个公因子,累计方差贡献率为65.35%,表明量表结构效度良好;病例组、对照组在各维度得分不同(P<0.05),说明量表区分效度良好.结论 中文版NEI VFQ-25量表在评价AMD患者视功能相关生存质量方面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适用于综合评价AMD所导致的视力损伤对生存质量的影响.

  • 玻璃体切除术前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脉络膜脱离型视网膜脱离的效果分析

    作者:于亚杰;郑鹏飞;刘武

    目的 研究术前糖皮质激素的不同应用途径对孔源性视网膜脱离伴有脉络膜脱离玻璃体切除术后解剖复位的影响.设计 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 北京同仁医院就诊的伴有脉络膜脱离的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155例(155眼).方法 根据术前糖皮质激素使用情况分为4个组:未应用糖皮质激素(A组)43眼;口服糖皮质激素(B组)42眼;球旁注射糖皮质激素组(C组)32眼;玻璃体注射曲安奈德组(D组)38眼.所有患者均为首次行玻璃体切除手术.观察术后6个月视网膜解剖复位的情况.主要指标 首次玻璃体切除术后视网膜复位情况.结果 首次玻璃体切除术后,A组视网膜复位27眼,手术治愈率62.79%;B组视网膜复位37眼,手术治愈率88.10%;C组视网膜复位29眼,手术治愈率90.63%;D组视网膜复位34眼,手术治愈率89.47%.A组术后视网膜复位率与其他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B、C、D三组间比较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伴有脉络膜脱离的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术前应用糖皮质激素可以提高术后视网膜复位率;口服、球旁和玻璃体注射不同糖皮质激素应用方式,对于玻璃体切除术后视网膜复位率无明显差异,可根据患者全身及局部情况进行选择.

  • 23G玻璃体切除术治疗特发性黄斑前膜后视力与黄斑区结构变化的关系

    作者:娄翔峰;杨红霞;罗雪;沈吟

    目的 评估23G玻璃体切除联合黄斑前膜剥离术治疗特发性黄斑前膜后视力与黄斑区结构变化的关系.设计 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 2015年至2017年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接受23G玻璃体切除联合黄斑前膜剥离的特发性黄斑前膜患者78例(82眼).方法 根据患者术前OCT的黄斑形态,分为以下四组:中心凹结构基本正常组(24眼)、黄斑区弥漫性水肿组(39眼)、黄斑区囊样水肿组(9眼)、黄斑裂孔组(10眼).观察并记录患者的临床特征、手术方式,手术前、术后7天的佳矫正视力(LogMar)、黄斑区中心凹厚度、旁中心凹区厚度、中心凹周厚度及术后并发症.并随防至术后1个月.主要指标 佳矫正视力、黄斑区中心凹厚度、旁中心凹区厚度、中心凹周厚度.结果 特发性黄斑前膜患者在行玻璃体切除手术后7天,佳矫正视力由术前0.26±0.16提高到0.36±0.16(P=0.000),黄斑区中心凹厚度由术前(506.41±112.67)μm降低到(442.39±82.10)μm(P=0.000),旁中心凹厚度由术前(453.66±79.36)μm恢复至(409.95±61.63) μm(P=0.000),中心凹周厚度从(365.93±50.84) μm降低至(356.76±54.20)μm(P=0.092);四组患者术后的佳矫正视力均明显提高(P均<0.05),其中中心凹结构基本正常组患者术后视力的提高较其它组更佳(F=3.118,P=0.031).与术后7天相比,术后1个月的黄斑区厚度降低,但视力变化不显著.术后BCVA与术前BCVA(r=0.850,P=0.000)、术前中心凹厚度(r=0.7386,P=0.000)、旁中心凹区厚度(r=0.811,P=0.000)、中心凹周厚度(r=0.799,P=0.000)均呈正相关;与术后中心凹厚度(r=-0.335,P=0.035)、旁中心凹区(r=-0.376,P=0.017)具有明显相关性,但与中心凹周厚度(r=-0.310,P=0.052)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23G玻璃体切除手术剥除黄斑前膜可显著提高患者的视功能,同时改善黄斑区结构.术后中心凹厚度变化与视力恢复程度有关,且术后1周的变化即可决定预后;术前黄斑结构正常者视力预后较好.

  • 激光笔致双眼黄斑同时损伤一例

    作者:王蕾;陶天畅;崇伟华;李根林

    女性,9岁.因“双眼激光笔照射后7个月余”就诊于北京同仁医院眼科中心.患者于7个月余前因玩激光笔(输出波长:532±10 nm;大输出功率:50 mW)时直接被激光束照射双眼,当时即感眼前黑影.损伤次日于当地医院就诊,行OCT显示:右眼黄斑中心凹光感受器内外节连接不清、隆起,可见一积血或积液腔隙,神经上皮层部分缺失,局灶性反射信号增强,色素上皮层完整(图1A);左眼黄斑中心凹感光细胞层消失,邻近外网状层增厚,神经上皮层间局限中等反射信号(图1B).

    关键词:
  • Schlemm管成形术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一例

    作者:梁远波;戴玛莉;胡城;龚灿

    女性,59岁,左眼胀痛伴视物模糊2个月余,门诊拟诊“双眼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于2015年12月1日收住院,入院前曾予0.5%毛果芸香碱滴眼液每天3次点双眼,0.5%马来酸噻吗洛尔滴眼液每天2次点双眼,右眼眼压波动于15.0 ~20.9mmHg,左眼眼压波动于22.1~49.1 mmHg.入院眼科检查:裸眼视力:右眼0.8,左眼0.5;双眼结膜无充血,角膜透明,前房浅,瞳孔直径约1 mm,晶状体轻度混浊.眼底:视盘界清,杯/盘比(C/D):右眼=0.6,左眼C/D=0.7,后极部视网膜未见明显异常.房角镜检查:右眼静态下全周N4(Scheie分级),动态下11:00~12:00~1:00粘连关闭,余房角开放;左眼静态下全周N4,动态下全周房角关闭.超声生物显微镜(UBM)检查:双眼4个象限巩膜突前虹膜与小梁接触,左眼重于右眼.

    关键词:
  • 黄斑前膜术后继发黄斑裂孔自发愈合一例

    作者:雷霍;杨晓春;陈睿昕;王雪梅;梅妍

    目前黄斑裂孔的确切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1988年Gass对特发性黄斑裂孔的发病机理提出了革命性的见解,认为黄斑中央凹前的玻璃体切线方向牵拉是特发性黄斑裂孔形成的主要原因[1],为采用玻璃体手术治疗黄斑裂孔提供了理论基础.1995年,通过临床病理研究以及玻璃体手术后黄斑裂孔患者视力提高这一事实,Gass进一步指出,特发性黄斑裂孔形成过程中不伴有中央凹视网膜神经组织丧失[2],从而解释了为什么手术后患者视力能够恢复,自此,黄斑裂孔愈合的动态研究更加引人注目.在临床工作中,我们在一例继发于玻璃体切除术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导致玻璃体积血、合并黄斑前膜的患者中,观察到黄斑裂孔从产生到裂孔自愈的过程,报道如下.

    关键词:
  • 眼球脱臼伴视神经撕脱一例

    作者:尚彦霞;赵迷英

    女性,44岁,主因右侧颞部被凳子击伤、右眼视物不见2小时就诊.视力:右眼无光感,左眼0.2,右眼睑高度肿胀,右侧颞部至外眦可见一斜行不规则伤口,长约8 cm,深达骨壁,上睑不能抬举,结膜高度水肿,可见多个长短不一挫裂伤口,右眼外、上、下直肌均断裂,内直肌部分断裂,眼球脱臼,角膜水肿,瞳孔圆,直径6 mm,直间接对光反射消失,晶状体未见明显混浊,眼底检查不能配合,眼压指测Tn.左眼前节及眼底未见异常.眼眶CT:右眼眼球脱臼,右侧眶外壁、下壁、上壁骨折(图1);头颅CT:右侧颅内出血.初步诊断:右侧颅内出血、右侧眼球脱臼、右眼结膜撕裂伤、右侧颞部皮肤撕裂伤.急诊行清创及清除眼眶部分积血、右眼四条直肌对位缝合联合眼球还纳手术,加压包扎右眼.术后给予抗生素、止血、营养神经药物,术后病情逐渐好转.

    关键词:
  • 飞秒时代需要强化角膜屈光手术角膜感染的防范

    作者:张丰菊;李玉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蓬勃发展,飞秒激光引领的无刀时代已经到来.大量的临床试验结果已验证了飞秒激光辅助下的角膜屈光手术能够有效地提高裸眼视力,改善视觉质量,大大提高手术的精准性和安全性.但在临床实施过程中所发生的并发症,尤其是术后角膜感染等问题应该引起高度重视.本文结合近期出现的感染病例分析阐述,旨在强调临床手术需要进一步强化操作的规范性,加强医疗质量监控机制,提高手术的安全性,有效规避和防范相关并发症.

  • 佛山市第二人民医院2011-2015年翼状胬肉手术方式的变迁

    作者:段虎成;陈瑞;晏世刚

    翼状胬肉是眼科的常见病及多发病,手术是治疗的主要方法.近年随着眼科显微手术技术的迅速发展及角膜缘干细胞治疗理念的深入,翼状胬肉手术方式随之发生改变[1-2].佛山市位于珠江三角洲腹地,经济发达,是广东省具有代表性的地级城市.本研究通过观察2011至2015年佛山市第二人民医院翼状胬肉手术方式的变迁特点,分析手术方式、平均住院日、平均手术费用等变化的原因,探索变化规律,以期为患者提供更安全、更合理的治疗方式,为翼状胬肉治疗及相关卫生政策制定提供依据.

    关键词:
  • 辨误施教在眼科进修医生教学中的应用

    作者:邵蕾;乔春艳

    将辨误施教的教学模式融入到眼科进修医师的培养教学中,能够培养进修医生主动思考问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加深进修医生对基础理论、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建立正确的临床思维,提高进修医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提高自学能力,具有良好的教学效果.

  • 先天性晶状体半脱位术后致密后发障

    作者:

    男性,13岁.9年前因双眼先天性晶状体半脱位(鼻上方)先后行双眼白内障吸除、右眼人工晶状体植入、左眼人工晶状体缝合固定术;3年前右眼因人工晶状体脱位行前部玻璃体切除联合人工晶状体巩膜固定术.近半年左眼视力下降.矫正视力:右眼0.6,左眼0.2,右眼人工晶状体在位(图1);左眼散瞳后可见人工晶状体在位,位置正;人工晶状体后鼻上方可见致密增生晶状体组织,呈月牙形(图2).左眼YAG激光(4.5 mJ)击碎增生晶状体组织(图3).

    关键词:
眼科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z1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z1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1999 01 02 03 04
1998 01 02 03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