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眼科与耳鼻咽喉科 > 眼科杂志

眼科

眼科杂志

Ophthalmology in China 안과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 中日友好医院,北京同仁医院,北京市眼科研究所
  • 影响因子: 0.48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4-4469
  • 国内刊号: 11-3025/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82-578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92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北京市眼科研究所《眼科》编辑部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徐亮
  • 类 别: 眼科与耳鼻咽喉科
期刊荣誉:
  • 1%阿托品不同用药方式对控制青少年低度近视进展的远期效果

    作者:周磊;沈降

    目的 探讨1%阿托品凝胶的不同用药方式对控制青少年低度近视发展的影响.设计 前瞻性比较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 2011年1-4月就诊的9~12岁之间,屈光度数在-0.50~-1.50 DS之间的青少年150例(300眼).方法 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50例.A组为对照组:每晚使用1次1%阿托品凝胶.B组:每周使用2次.C组:每周使用1次.观察2年,每3个月复查.主要指标 视力、屈光度、眼压、眼轴长度.结果 133例完成了2年的观察.其中A组38例,B组47例,C组48例.失访率11.3%.3组经治疗后近视屈光度进展分别为(-0.33±0.11)D、(-0.36±0.13)D和(-0.62±0.30)D;眼轴增长分别为(0.32±0.08)mm、(0.33±0.10)mm和(0.48±0.17)mm.A组与B组球镜屈光度、眼轴长度变化较少,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C组患者视力下降,屈光度增加,眼轴变长,与A、B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1%阿托品凝胶长期滴眼能有效控制青少年低度数近视进展,每天用药与每周2次用药效果无显著性差异.每周2次用药患者耐受程度高,是比较适宜的给药方式.

    关键词: 近视 阿托品
  • 面部红斑痤疮患者眼部损害的表现及其治疗

    作者:陈颖欣;高明宏

    目的 探讨面部红斑痤疮患者眼部损害的特征及治疗方法.设计 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 2010年1月-2012年12月在沈阳军区总医院眼科就诊的伴有眼部损害的面部红斑痤疮患者16例,年龄16~56岁.方法 除肉眼观察外,以裂隙灯显微镜检查眼部,并用其弥散光线扫描观察面部皮肤的细微改变,特别是血管的异常.对12例眼干涩的患者进行泪液分泌试验及泪膜破裂时间测定.对面部及鼻部皮肤进行螨虫检查.对睑缘进行微生物学镜检及培养.患者口服盐酸米诺环素50 mg,2次/日,维持3~6个月;联合氯替泼诺混悬滴眼液点眼3次/日,左氧氟沙星眼液点眼3次/日,直到眼部体征改善后2周.随访12个月.主要指标 皮肤改变,眼部改变,泪液分泌试验及泪膜破裂时间.结果 面部皮肤红斑血管扩张16例(100.0%),结膜充血及球结膜血管扩张变形或增生16例(100.0%),睑缘结膜炎14例(87.5%),干眼12例(75.0%),下方角膜舌状、树状血管翳4例(25.0%),面部肥大性酒渣鼻6例(37.5%),角膜溃疡4例(25.0%),表层巩膜炎4例(25.0%),虹膜睫状体炎2例(12.5%).治疗后,皮肤及眼部病变均明显改善,面部及鼻部皮肤红斑消退,角膜血管翳消退、角膜浸润灶消失,结膜充血消失.结论 面部红斑痤疮患者眼部损害表现常不典型、难于辨认,血管改变是基本依据,常需结合面部血管改变明确诊断.全身应用盐酸米诺环素联合局部皮质类固醇对伴有眼部损害的面部红斑痤疮患者效果显著.

  • 甲状腺相关性眼病眶内组织的病理改变

    作者:胡依博;艾立坤;吴怡;顼晓琳;陈雪

    目的 观察甲状腺相关性眼病(TAO)患者结膜、眼外肌、pulley等组织的组织病理学改变特点.设计 实验研究.研究对象 16例临床确诊为TAO且行斜视矫正术患者,其中男性8例,女性8例,年龄32~65岁,平均(50.3±6.7)岁;12例手术治疗的非TAO共同性斜视患者,其中男性6例,女性6例,年龄6~52岁,平均(28.8±7.4)岁.方法 收集上述患者手术中的结膜、眼外肌、pulley等组织标本.TAO组留取结膜标本16例,眼外肌标本12例,pulley标本9例;对照组留取结膜标本12例,眼外肌标本8例,pulley标本8例.以术中所见及采集标本的HE染色、Masson、Van Gieson及免疫组化染色,对比两组之间病理学改变的差异.主要指标 结膜、眼外肌、pulley的病理改变.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TAO组14例结膜上皮层肥厚,2例可见上皮层萎缩,16例结膜标本均显示固有层纤维化,组织结构紊乱,血管壁周围可见少量炎性细胞浸润;10例眼外肌标本病理改变表现为眼外肌肌纤维增粗,2例为肌纤维变性萎缩,12例标本均显示眼外肌肌纤维不同程度断裂、纤维化,胶原纤维明显增多,空泡形成;9例pulley标本均显示pulley肌纤维断裂,结构紊乱,弹力纤维断裂,胶原纤维明显增多,空泡形成.结论 TAO患者不仅是眼外肌,结膜组织及眶内结缔组织可能均经历了由炎性反应到纤维化的退行性变过程,由此引起眼部各种临床表现.

  • 不同类型白内障患者术后晶状体后囊膜混浊发生率的比较

    作者:刘婕;赵娴;张恒丽;邵丽静;唐广贤;王民;左建霞;王姝蕊

    目的 比较不同类型白内障患者术后晶状体后囊膜混浊发生率.设计 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 2007-2008年在石家庄市第一医院同一医师施行的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2069眼.其中,单纯老年性白内障1574眼、糖尿病性白内障305眼、高度近视并发白内障165眼,陈旧性葡萄膜炎并发白内障25眼.方法 于术后2年进行视力、裂隙灯、眼底检查,观察记录晶状体后囊膜混浊程度,并根据Hayashi方法进行混浊分级.主要指标 晶状体后囊膜混浊发生率.结果 单纯老年性白内障组后囊膜混浊128眼(8.13%),糖尿病性白内障组39眼(12.79%),葡萄膜炎并发白内障组4眼(16.00%),高度近视并发白内障组36眼(21.82%).4个组比较,后囊膜混浊发生率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5.377,P=0.000).1级后囊膜混浊发生率各组相近:单纯老年组60眼(3.81%),糖尿病组6眼(1.97%),葡萄膜炎组1眼(4.00%),高度近视组5眼(3.03%);2级后囊膜混浊发生率糖尿病组较高,20眼(6.56%);3级后囊膜混浊发生率高度近视组较高,24眼(14.55%).4组患者后囊膜混浊程度之间比较有显著差异(x2=105.55,P=0.000).结论 单纯老年性白内障术后后囊膜混浊发生率较低,高度近视组后囊膜混浊发生率较高,混浊程度较重.

  • 双钩法预劈核在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中的应用

    作者:姚涛;何伟

    目的 探讨双钩法预劈核技术在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中的应用效果.设计 前瞻性比较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 2013年3-5月在沈阳何氏眼科医院治疗的老年性白内障患者80例(80眼).方法 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两组,分别采用双钩法预劈核及常规拦截劈核法(对照组)进行手术.比较两组术中所用的有效超声时间,术后1、3、7、30天的佳矫正视力,角膜水肿程度(评分)及手术并发症情况.主要指标 有效超声时间,术后佳矫正视力、角膜水肿程度及并发症.结果 与对照组(19.32 s±6.12 s)相比,双钩法预劈核组(13.56 s±5.21 s)的有效超声时间更短(P=0.000).术后3天,预劈核组视力(<0.5者1眼、0.5~0.8者19眼、>0.8者18眼)也较对照组(<0.5者9眼、0.5~0.8者21眼、>0.8者12眼)好(P=0.023);术后1个月,预劈核组视力(<0.5者0眼、0.5~0.8者9眼、>0.8者29眼)与对照组(<0.5者1眼、0.5~0.8者10眼、>0.8者31眼)无差异(P=0.879).术后3天预劈核组角膜水肿程度评分(0分18眼、1分11眼、2分8眼、3分1眼)较对照组(0分12眼、1分10眼、2分11眼、3分9眼)低(P=0.047);术后1个月预劈核组角膜水肿程度评分(0分37眼、1分1眼、2分0眼、3分0眼)较对照组(0分38眼、1分4眼、2分0眼、3分0眼)无差异(P=0.653).双钩法预劈核组术中未见明显并发症发生,对照组发生1例后囊膜破裂.结论 在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中与常规拦截劈核法相比,双钩法预劈核技术有效超声时间短,术后早期即获得较好的视力,无严重并发症发生.

  • 小梁切除术术中房水滤过量与术中及术后早期眼压无关

    作者:黄瑶;荣世松;孟海林;范素洁;李思珍;梁远波;王宁利

    目的 测量小梁切除术术中房水滤出量,并分析其与术中眼压和术后早期眼压之间的关系.设计 前瞻性观察性研究.研究对象 2009年12月-2010年8月初次接受小梁切除术的82例(82眼)青光眼患者.方法 (1)将不同体积的生理盐水加到泪液检测滤纸条上的指定位置,然后观察滤纸吸水长度与液体量之间的关系.(2)前瞻性纳入初次小梁切除术的青光眼患者,术者遵统一程序行标准小梁切除术,关闭巩膜瓣前房注水稳定后采用Tonopen测量术中眼压.术中在关闭巩膜瓣,前房注水后60s将泪液检测滤纸条置于巩膜瓣口处测量房水滤出量,持续80 s.分析术中滤过量与术中眼压及术后第1日及第7日眼压之间的关系,并观察术后滤过泡隆起度、范围及并发症情况.主要指标 滤纸湿线长度,术中及术后早期眼压,滤过泡情况.结果 滤纸吸水长度与液体量具有显著相关性,液体的体积可根据滤纸上湿线的长度通过以下公式计算:吸液体积(μl)=1.0434×吸液长度(mm)+2.4086(R2=0.97).82例患者(82眼)术前眼压(32.3±9.0)mmHg.根据术中滤纸吸水长度,将患者分为3组:第一组患者的吸水长度≤5 mm(n=46),第二组6~10mm(n=18),第三组≥11 mm(n=18).三组患者术中眼压分别为(13.9±8.3)mmHg、(12.1±5.4)mmHg、(12.1±6.5)mmHg(P=0.543).术后第1天三组的眼压分别为(13.3±7.9)mmHg、(12.7±7.3)mmHg、(15.9±9.0)mmHg;术后1周,三组眼压分别为(12.2±6.9)mmHg、(10.7±5.6)mmHg、(13.1±8.1)mmHg,三组间术后早期眼压及滤过泡情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未观察到浅前房等其他并发症.结论 滤纸吸水长度与滤出液体量具有显著相关性.小梁切除术术中的滤出量可通过泪液检测滤纸条定量测量.但不能通过术中滤过量这个因素直接判定术后早期的眼压.

  • 饱和氢气水对大鼠视神经夹伤模型视网膜神经节细胞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

    作者:游玉霞;李建军;李玉洁;马科

    目的 探索饱和氢气水对大鼠视神经夹伤模型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的保护作用.设计 实验研究.研究对象 SPF级SD大鼠18只.方法 对18只大鼠采用随机数表法随机分为3组,每组6只.均选取右眼为实验眼,左眼为正常对照眼.使用40 g微型视神经夹在大鼠视神经球后2mm处夹持60s建立视神经夹伤模型.A组给予饱和氢气水腹腔注射,5ml/kg,每日1次;B组和C组分别给予饱和氢气水和生理盐水滴眼,每次1滴,每日3次.用药第9天,麻醉下采用3%荧光金双上丘两点注射法逆行标记大鼠RGC,第14天深麻醉下取眼球并处死动物,行视网膜定向铺片,距离视乳头中心上下左右各2 mm拍摄照片,盲法计数RGC.主要指标 RGC存活率.结果 A组、B组和C组RGC存活率分别为40.35%±13.04%、58.34%±14.00%和43.07%±7.80%(F=3.965,P=0.041).其中B组与A组和C组之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20;P=0.042);A组和C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698).结论 饱和氢气水滴眼2周对大鼠视神经夹伤模型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可能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 先天性白内障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屈光状态及程度改变

    作者:杨爽;宋旭东

    目的 分析不同年龄段先天性白内障患者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近视漂移及眼轴增长情况.设计 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 31例(53眼)先天性白内障患儿,平均(3.21±1.56)岁时接受一期或二期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方法 对以上患儿按手术年龄分为两组:Ⅰ组<3岁(16例,27眼),Ⅱ组≥3岁(15例,26眼);按每次随访年龄分为三组:A组<4岁(11例,18眼),B组4~6岁(17例,30眼),C组>6岁(9例,15眼).术后随访(28.74±11.67)个月,检查患儿屈光状态及眼轴增长情况.主要指标 屈光变化及眼轴长度变化.结果 术后近视漂移程度:A组平均(1.18±0.98)D/年,B组平均(0.80±0.81)D/年,C组平均(0.71±0.82)D/年(F=3.532,P=0.032);但B组与C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05).眼轴长度增加:Ⅰ组平均(1.22±0.76) mm,Ⅱ组平均(0.82±0.46) mm(P=0.030).目标屈光度误差:Ⅰ组平均(1.64±1.32)D,Ⅱ组平均(0.55±1.16) D(P=0.009).同一随访时间内屈光变化量与眼轴变化量呈中度相关(r=0.596,P<0.001).结论 先天性白内障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近视漂移程度随年龄增加而减小,年龄越小则眼轴增长及近视漂移幅度越大,在一定程度上,眼轴长度增加的幅度会影响到近视漂移的程度.

  • 合并垂直头位的先天性眼球震颤手术治疗的短期效果

    作者:王媛;于刚;曹文红;白大勇;胡守龙;刘雯;樊云葳;吴倩

    目的 探讨手术治疗合并垂直头位的先天性眼球震颤的效果.设计 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 2010年7月至2012年3月在北京儿童医院确诊为伴垂直头位的先天性眼球震颤的患儿17例,年龄4~12岁,平均(7.8±2.3)岁.方法 以上患者中合并下颌上抬者(7例)采取双眼下直肌减弱+双眼上斜肌减弱术,合并下颌内收者(10例)采取双眼上直肌减弱+双眼下斜肌减弱术,合并水平斜视者(4例)同时行水平斜视矫正术,合并集合阻滞现象者(2例)同时行双眼内直肌减弱术.手术量根据患儿具体情况进行设计.术后随访6~23个月,平均(11.2±2.9)个月.观察手术前后代偿头位,双眼中间带佳矫正视力的变化,使用眼震仪测量手术前后眼球震颤的频率、振幅及强度的变化.主要指标 代偿头位、双眼中间带佳矫正视力,眼球震颤频率、振幅及强度的变化.结果 术前垂直头位<15°者4例,15°~30°者7例,>30°者6例;随访终末垂直头位<15°者13例,15°~ 30°者3例,>30.者1例,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936,P=O.007).术后佳矫正双眼视力(0.26±0.13)比术前(0.22±0.12)有所提高(t=-2.66,P=O.017).术后随访终末眼震频率(2.27 Hz)较术前(3.19 Hz)明显下降(t=6.77,P=0.000).术后随访终末眼震振幅(16.6度)较术前(22.9度)明显下降(t=4.132P=-0.001).术后随访终末眼震强度(37.1 Hz*度)较术前(75.1 Hz*度)明显下降(t=6.275,P=-0.000).结论 对合并垂直头位的先天性眼球震颤进行手术治疗可有效改善代偿头位,提高视力,减轻眼球震颤的强度.

  • 球头硅胶管逆行植入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效果

    作者:陆君华;潘雪菲;赵茂竹

    目的 观察鼻泪管球头硅胶管逆行植入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临床疗效.设计 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 65例(67眼)慢性泪囊炎患者.方法 对以上患者行鼻泪管球头硅胶管逆行植入术,采用泪道探通的方法,8号送线针将牵引线送入下鼻道,鼻泪管扩张绳扩张鼻泪管后,在牵引线的引导下逆行植入球头硅胶管.术后1周内每天以冲洗液(庆大霉素+地塞米松混合液及生理盐水)冲洗泪道1次,1周后改为每周冲洗泪道1次,持续3个月.3~6个月后拔出球头硅胶管,拔管后每周以冲洗液冲洗泪道,共4次,鼻泪管内注入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膏.随访3个月~2年,观察泪道是否通畅及分泌物情况.主要指标溢泪流脓症状、泪道冲洗结果.结果 术中65例(67眼)均一次植管成功,泪道冲洗通畅,拔管后随访期间49眼(73.13%)泪道冲洗通畅,泪溢及脓性分泌物消失.术中及术后无明显并发症,无假道形成.结论 球头硅胶管逆行植入术对大部分慢性泪囊炎患者治疗有效.

  • 高度近视致单纯黄斑出血与继发CNV的黄斑出血之OCT图像鉴别

    作者:岳岩坤;张恩魁;王海伟;赵晓玲;田沫

    目的 观察高度近视所致单纯黄斑出血与继发脉络膜新生血管形成(CNV)的黄斑出血在相干光断层扫描(OCT)上的图像特征.设计 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 47例(47眼)高度近视黄斑出血的患者.方法 回顾性研究2009年7月-2013年5月就诊,并行佳矫正视力、眼底彩照、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眼底自发荧光(FAF)、相干光断层扫描(OCT)检查的47例高度近视黄斑出血患者的47眼,对其视力及光学影像图像特征进行分析.主要指标 OCT,自发荧光结果及视力.结果 47眼高度近视黄斑出血中,通过FFA及吲哚青绿血管造影(ICGA)明确诊断继发于CNV的黄斑出血27眼,单纯的黄斑区出血20眼.继发于CNV的黄斑出血OCT图像特征为黄斑中心凹下较高反射信号的团块状影位于视网膜色素上皮(RPE)层之下,RPE层结构破坏、隆起,及RPE层上的中高反射信号影;单纯黄斑出血,其OCT图像特征为黄斑中心凹隆起,神经上皮层下三角形稍高反射信号影,其后信号略减弱,RPE层反射条带完整.继发于CNV的黄斑出血组,24/27眼IS/OS破坏,3/27眼IS/OS完整,仅表现IS/OS的隆起;而单纯黄斑出血组,7/20眼IS/OS破坏,13/20眼IS/OS完整(x2=14.86,P=0.000).FAF检查在继发于CNV的黄斑出血组可呈小片状中央弱自发荧光,周围环以强自发荧光或正常荧光;而在单纯黄斑出血组,自发荧光可呈正常或片状弱自发荧光.结论 OCT和眼底自发荧光检查可明确分辨高度近视黄斑出血是继发于CNV还是单纯黄斑出血.

  • 渗出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患者的屈光状态

    作者:李雪;佘重阳;任学焘;韩旭;吴佩蓓;焦璇;张永鹏;马凯

    目的 探讨渗出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患者与非AMD健康者屈光状态的差异.设计 病例对照研究.研究对象 筛选并纳入136例渗出性AMD患者具有屈光状态记录的247眼,其中154只患眼作为渗出性AMD组,包括34例双眼渗出性AMD患者的67眼及102例单眼渗出性AMD患者的87眼.选取北京德胜社区非AMD正常受试者中与渗出性AMD患者年龄、性别匹配的136例,纳入具有屈光状态的242眼作为对照组.方法 采用电脑验光后显然验光的方法测量纳入眼的屈光度.远视标准定义为>+0.5 D.比较两组患者的屈光状态.主要指标 屈光状态与屈光度.结果 渗出性AMD组远视72眼(46.7%),屈光度(四分位数间距)为+0.50(-0.38,+1.25)D.对照组远视74眼(30.6%),屈光度为+0.13(-1.13,+0.84)D.渗出性AMD组较对照组远视眼比例高(P<0.001),渗出性AMD组较对照组更倾向于远视(P<0.001).结论 渗出性AMD患者较非AMD健康者可能更倾向于发生远视,且远视的度数更高.

  • 阴虱感染性睑缘炎一例

    作者:于芳蕾

    患者女性,69岁.以双眼红、奇痒1个月余来诊.近一个月反复发作双眼睑红痒,并伴有头皮发痒,未用药.裂隙灯下见双眼睑缘皮肤多处抓痕、破损、结痂,睫毛根部及睫毛多个灰黑色圆点状物附着,皮肤破损处见多个透明状虫体样结构.裂隙灯下见:双眼睫毛附着有灰黑色圆点状物,左眼睫毛根处灰色虫体2只(图1),镊子取下后置于玻璃瓶内送皮肤科化验室进行显微镜下检查,见阴虱虫体(图2),确诊为阴虱感染,其睫毛、阴毛及头发均受累及.

    关键词:
  • 眼球钝伤致三角综合征一例

    作者:张洪涛;李晓静;李娟

    患者男性,14岁,因左眼被足球击伤12小时就诊.检查:视力:右眼0.5(-1.50 DS=1.0);左眼0.05,矫正不提高.眼压:右眼20.4 mmHg;左眼22..3 mmHg.右眼未见明显异常.左眼结膜轻度充血,角膜透明,前房中深,房水细胞(+),瞳孔圆,对光反应可,晶状体透明.眼底彩像:黄斑部视网膜水肿,上方三角形区域视网膜呈灰白色(图1).伤后第8天检查,眼底自发荧光:黄斑区上方可见扇形弱荧光,尖端朝向视乳头(图2).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动脉充盈前黄斑区上方三角形区域背景荧光增强,随时间延长此区域呈高荧光渗漏,尖端朝向视乳头(图3).相干光断层扫描(OCT):黄斑区上方三角形区域视网膜变薄(图4).诊断:左眼球钝伤三角综合征.给予糖皮质激素、扩血管等药物治疗.半年时随访,左眼矫正视力0.8.

    关键词:
  • 后发性白内障的预防

    作者:万修华;李晓霞

    后发性白内障(PCO)是白内障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多年来,从人工晶状体(IOL)材料选择、IOL设计,或手术方式选择如前囊膜抛光、后囊膜切开联合前段玻璃体切除术、植入囊袋张力环(CTR)、植入囊膜接触抑制环(CAPR)等方面预防PCO研究报道较多.但多数预防方法临床效果存在争议,其作用机制尚未明确,长期效果尚不确定.

  • 白内障围手术期感染的预防

    作者:王军

    眼内炎是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手术后严重的并发症,围手术期合理的抗生素药物使用及正确规范的消毒方法对预防眼内炎发生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本文从谨慎全身性应用抗生素、局部抗生素滴眼剂必要性、灌注液中加入抗生素或前房注射抗生素的有效性及统一规范消毒方法等几方面对此进行了评述.

  • 3毫米切口手法碎核乳化摘除术治疗高度轴性近视合并白内障的短期效果

    作者:冯静平;钟守国

    高度轴性近视易于并发白内障,以核性混浊为主,部分患者晶状体呈棕色、棕褐色甚至黑色混浊,可伴有悬韧带松弛或晶状体不全脱位.手术是治疗高度近视白内障为有效的手段,但术中易发生后囊破裂、晶状体悬韧带断离等.选择适当的手术方式达到眼内组织损伤小、手术安全、术后视觉质量好的目的是手术成功的关键.目前多采用5~7 mm普通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或3.2 mm小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但普通小切口(5~7 mm)白内障摘除不能体现折叠人工晶状体植入的优势[1],而超声乳化手术对高度近视并发白内障可出现较为严重的并发症.近年来我们采用的3mm小切口手法碎核乳化白内障摘除术[2]是结合白内障囊外摘除术和超声乳化术的一些手术技术优点发展起来的技术,在高度近视并发白内障的应用中取得良好效果.

    关键词:
  • 浅谈电子病历系统对眼科临床教学的利弊

    作者:骆非;徐庆;潘志强

    电子病历具有书写方便、保存时间长、节省资源、资料完整、易检索、可以实现资源共享等优势.它在眼科临床教学中提高了实习医师的工作效率,为教学提供了更多的临床资源.但同时它也带来了一些新的问题,比如病历质量下降,学生思维局限,临床医师带教意识减弱.针对这些利弊,我们结合眼科的临床特点,改进目前的临床教学思路与方法,从多方面正确引导学生发挥电子病历的优势,克服其局限性,提高眼科临床教学质量.

  • 如何提高青光眼患者的用药依从性

    作者:吴玲玲;李建军

    强调原发性青光眼患者严格遵从医嘱用药即提高用药依从性,直接关系到其治疗效果和预后.本文从提高患者对青光眼长期治疗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选择用药种类和滴用次数少的治疗方案,充分考虑药物副作用、费用及药品供应便利性因素,加强医患沟通、提高患者对治疗满意度等方面探讨如何提高青光眼患者的用药依从性.

  • 个体化设计和加工的角膜接触镜用于不规则角膜的光学矫正

    作者:王小兵;翟宁;邓秀静;马芙蓉

    对于不规则角膜,如圆锥角膜、角膜屈光手术后、角膜外伤后等,需要验配角膜接触镜来提高和改善视觉质量.硬性透氧性角膜接触镜(rigid gas permeable contact lens,RGPCL)相对于软性角膜接触镜矫正不规则角膜的光学效果更好,因此应用得更多.根据患者角膜的不规则程度,按需要依次采用不同复杂程度的RGPCL来进行试戴和验配.

    关键词:
眼科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z1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z1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1999 01 02 03 04
1998 01 02 03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