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眼科与耳鼻咽喉科 > 眼科杂志

眼科

眼科杂志

Ophthalmology in China 안과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 中日友好医院,北京同仁医院,北京市眼科研究所
  • 影响因子: 0.48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4-4469
  • 国内刊号: 11-3025/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82-578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92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北京市眼科研究所《眼科》编辑部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徐亮
  • 类 别: 眼科与耳鼻咽喉科
期刊荣誉:
  • 加替沙星对比左氧氟沙星治疗细菌性结膜炎疗效与安全性的Meta分析

    作者:李辉;吴文悦;吴栋文;王华;王超;许亚冬;戴雪娇;王洁月

    目的 系统评价加替沙星对比左氧氟沙星治疗细菌性结膜炎疗效与安全性.设计系统综述.研究对象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医药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PubMed、Cochrane Librar、Embase.收集加替沙星对比左氧氟沙星治疗细菌性结膜炎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RCT).方法 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文献,对符合条件的RCT由两位研究者独立进行资料提取和质量评价后,采用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RevMan 5.3与Stata12.0进行Meta分析.主要指标治愈率、痊愈率、不良反应.结果 加替沙星组治愈率(OR=3.20,95%CI为2.37~4.31,P<0.00001)与痊愈率(OR=1.88,95%CI为1.56~2.27,P<0.00001)较左氧氟沙星组均较高,并能降低总不良反应的发生(OR =0.47,95%CI为0.27~0.80,P=-0.006).而眼睛刺痛(OR=0.76,95%CI为0.37~1.57,P=0.46)、眼痒(OR=0.32,95%CI为0.10~1.00,P=0.05)等不良反应指标在两组中无差异.结论 加替沙星在治疗细菌性结膜炎方面,与左氧氟沙星相比疗效好,不良反应少.

  • 双氢青蒿素对体外培养兔角膜上皮细胞毒性作用的实验研究

    作者:王智群;张晓玉;张阳;曲景灏;孙旭光

    目的 评价双氢青蒿素对体外培养的兔角膜上皮细胞的毒性作用.设计实验研究.研究对象体外培养兔角膜上皮细胞.方法 体外培养兔角膜上皮细胞,加入不同稀释浓度(1.6%、0.8%、0.4%、0.2%、0.1%、0.05%和0.025%)的双氢青蒿素共同孵育,同时以洗必泰和聚六亚甲基双胍(PHMB)做对照药物.在培养后2、6、24小时,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LIVE/DEAD染色观察药物作用后兔角膜上皮细胞的活性改变.主要指标细胞形态改变.结果 培养后2、6小时,0.4%双氢青蒿素作用后的细胞出现圆化,细胞间隙加宽;0.0125%洗必泰作用后的细胞开始出现细胞间隙加宽,边界不清;0.003%PHMB作用后的细胞开始出现细胞边界不清,细胞内颗粒样改变.培养后24小时,0.1%的双氢青蒿素作用的角膜上皮细胞尚存在活性,0.025%的双氢青蒿素对角膜上皮细胞无明显影响.0.006%洗必泰和0.003%PHMB可导致角膜上皮细胞的死亡.结论 双氢青蒿素对体外培养的兔角膜上皮细胞的毒性较低,其对活体角膜细胞的作用尚待进一步研究.

  • 激光黄斑区损伤的临床特征及病因分析

    作者:陈燕云;李继鹏;卢宁

    目的 分析激光所致黄斑损伤的眼底改变特点及病因.设计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2009年4月至2015年12月北京同仁医院就诊的因激光照射致眼部不适患者19例(22眼).方法 所有患者均询问病史,行眼部常规检查、眼底照相及相干光断层扫描(OCT)检查.主要指标黄斑区形态学改变、激光损伤原因.结果 眼底及OCT表现黄斑区视网膜色素上皮(RPE)层粗糙、椭圆体带断裂不连续(13眼,59.1%),黄斑全层裂孔伴周围视网膜水肿(5眼,22.7%),黄斑水肿、视网膜内层出血(3眼,13.6%),黄斑区视网膜神经上皮层局限性浆液性浅脱离(1眼,4.5%).损伤原因包括:缺乏监管所致伤害(8例,42.1%)、对激光损伤的无知(8例,42.1%)和操作不当所致伤害(3例,15.8%).结论 激光所致黄斑损伤的眼底表现多样,其中主要的损伤类型为黄斑区视网膜外层损伤.对公众加强激光眼损伤的科普教育是避免激光所致黄斑损伤的关键.

  • 146例细菌性角膜炎临床分析

    作者:高敏;张阳;肖扬;王智群;孙旭光

    目的 分析病原学诊断为细菌性角膜炎患者的临床特征、病原菌分布、药物敏感性及疾病转归.设计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2010年1月至2015年4月北京同仁医院细菌培养阳性的角膜炎患者146例.方法 对患者的临床病历资料统计分析临床特征、病原菌分布以及药物敏感试验结果等.主要指标患者一般情况、临床特征、治疗及转归,以及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结果 146例均为单眼患病.平均年龄(46.7±18.97)岁,女性64例(43.84%).眼外伤病史46例(31.5%).76例(52.1%)就诊前使用过局部抗菌素类药物,19例(13.0%)使用过局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15例(10.3%)联合使用了抗生素和糖皮质激素类药物;病原菌82例(56.2%)为革兰阳性菌、64例(43.8%)为革兰阴性菌.假单胞菌(34.9%)常见,其次为葡萄球菌(24.0%).病原菌对加替沙星、阿米卡星和左氧氟沙星类药物具有较高敏感性.139眼(95.2%)局部用药治疗病情好转或治愈;7眼(4.8%)行手术治疗.结论 眼外伤是细菌性角膜炎常见的危险因素;革兰阳性菌为较常见的病原菌类型,病原菌对加替沙星、阿米卡星和左氧氟沙星具较高敏感性,药物控制不良时需积极采取手术治疗.

  • 间歇性外斜视患者的屈光状态对术后短期立体视功能重建的影响

    作者:洪洁;付晶;赵博文;赵国宏;王京辉;孙省利;李蕾

    目的 比较不同屈光状态的间歇性外斜视患者术后立体视功能重建的差异.设计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北京同仁医院2014年7月至2015年8月被诊断为间歇性外斜视已经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227例.方法 将患者按照屈光状态分为远视组、正视组、近视组和屈光参差组,比较分析四组患者术前术后的远近立体视功能状况.主要指标远立体视功能和近立体视功能.结果 (1)不同屈光状态组患者术后1个月以眼位评价的手术成功率无统计学差异(P=0.775).(2)远视、正视、近视和屈光参差组的患者术前远立体视保存率分别为24.1%、16.3%、20.5%和20.0% (P=0.802),术后1个月远立体视保存率分别为17.2%、26.3%、41.1%和24.4%.正视、近视和屈光参差组患者术后的远立体视的保存率均较术前有所提高,但只有近视组患者的术后远立体视保存率的提高有统计学意义(P=0.001).(3)远视、正视、近视和屈光参差组的患者术前近立体视保存率分别为65.5%、81.3%、82.2%和64.4%,术后1个月近立体视保存率分别为65.5%、87.5%、90.4%和62.2%,正视组和近视组的患者术前术后的近立体视保存率均高于远视组和屈光参差组(P均<0.05).结论 合并近视的间歇性外斜视患者术后短期内的远立体视功能重建优于合并远视、正视及屈光参差的患者.

  • 高血压病患者眼底病变分级与眼血流动力学参数的相关性

    作者:李成武;庄曾渊;刘静;安娜;朱永涛

    目的 探讨高血压病患者眼底病变分级与眼血流动力学参数的关系.设计病例对照研究.研究对象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内科住院的无糖尿病和高脂血症且视网膜动脉硬化Ⅱ级及以上的高血压病患者120例(240眼).方法 充分散瞳下应用TOPCON眼底照相机采集120例患者双眼彩色眼底像,并按照Keith-Wagener法进行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分级,按照Scheie法进行视网膜动脉硬化分级,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测量眼动脉(OA)和视网膜中央动脉(CRA)血流动力学参数,比较不同级别眼底病变眼血流动力学参数之间的差异.主要指标OA和CRA血流动力学参数: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PSV)、舒张末期血流速度(EDV)、平均血流速度(MFV)、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收缩期与舒张末期血流速度比(S/D=PSV/EDV).结果 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Ⅱ级和Ⅲ级及以上者OA的EDV、PI、RI以及S/D分别为(10.14±2.13)cm/s和(8.06±0.26)cm/s(t=-8.64,P=0.001)、1.28±0.21和1.56±0.24(t=24.6,P=0.001)、0.69±0.12和0.75±0.12(t=68.4,P=0.001)、3.22±0.87和4.18±1.14(t=18.9,P=0.00l).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Ⅱ级和Ⅲ级及以上者CRA的EDV、PI、RI以及S/D分别为(3.73±0.39)cm/s和(3.18±0.44)cm/s(t=-23.41,P=0.000)、1.07±0.08和1.28±0.10(t=18.7,P=0.001)、0.62±0.02和0.68±0.04(t=17.32,P=0.000)、2.66±0.41和2.99±0.27(t=35.6,P=0.002).视网膜动脉硬化Ⅱ、Ⅲ、Ⅳ级者OA的EDV、PI、RI以及S/D分别为(10.30±2.27)cm/s、(8.90±0.93)cm/s、(7.74±0.74) cm/s(F=7.509,P=0.003);1.23 ±0.22、1.40±0.24、1.58±0.38(F=36.214,P=0.003);0.68±0.01、0.72±0.02、0.77±0.01(F=121.615,P=0.000);3.08±0.67、3.61±1.01、4.32±1.65(F=28.514,P=0.003).视网膜动脉硬化Ⅱ、Ⅲ、Ⅳ级者CRA的EDV、PI、RI以及S/D分别为(3.78 ±0.33)cm/s、(3.47±0.28)cm/s、(2.91±0.27)cm/s(F=-22.377,P=0.000);1.04±0.06、1.16±0.13、1.38±0.12 (F=17.619,P=0.003);0.61±0.02、0.65±0.06、0.72±0.02(F=24.156,P=0.000);2.58±0.31、2.89±0.40、3.55±0.41(F=15.424,P=0.000).结论 高血压病患者眼底病变分级与眼血流动力学参数之间有相关性,随着视网膜病变加重,眼动脉和视网膜中央动脉舒张末期血流速度减小、搏动指数增大、阻力指数增大.

  • 葡萄膜神经源性肿瘤的手术方式及术后长期效果的观察

    作者:黄瑶;顼晓琳;李彬;魏文斌

    目的 研究葡萄膜神经源性肿瘤的手术方式和长期术后效果.设计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1999-2011年在北京同仁医院接受局部肿瘤切除的葡萄膜神经源性肿瘤患者15例(15眼).方法 观察记录患者的术前临床特征、手术方式、术后效果、组织病理学检查.主要指标术前视力、肿瘤的位置和大小、术后视力、并发症.结果 15例患者中睫状体肿瘤7例(46.7%),睫状体脉络膜肿瘤2例(13.3%),脉络膜肿瘤6例(40%).组织病理学检查:10例神经鞘瘤,4例神经胶质瘤,1例神经纤维瘤.肿瘤仅累及脉络膜者(6例),采取内切除(玻璃体切除)术式;肿瘤累及睫状体者(9例),采用外切除(经巩膜切除)联合玻璃体切除术式.随访1~9年,9眼(60%)的佳矫正视力与术前相同或提高.6眼(40%)的佳矫正视力低于术前,视力下降的主要原因为视网膜脱离和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15眼均无肿瘤复发,1眼(6.7%)因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终行眼球摘除术.结论 内切除或外切除联合玻璃体切除术是完整摘除葡萄膜神经源性肿瘤,保存视力的有效术式,同时尽可能降低了肿瘤医源性播散的可能.

  • 真菌感染性视神经炎的临床特征

    作者:谭少英;徐全刚;魏世辉;赵杰

    目的 总结3例确诊的真菌感染性视神经炎患者的临床特点,探讨真菌感染性视神经炎的诊治要点.设计回顾性病例.研究对象3例确诊的真菌感染性视神经炎患者.方法 对3例真菌感染性视神经炎患者的症状、体征、影像学检查进行总结,分析归纳真菌感染性视神经炎的临床特点及诊断要点.主要指标临床症状、体征,影像学特点,病理结果.结果 3例真菌感染性视神经炎患者均为中老年男性,单眼或双眼先后发病.合并有系统性疾病.临床表现为急性严重的视力下降,伴头痛、眼痛、眼胀,可伴有眼睑下垂和眼球运动障碍.CT表现为软组织密度影,眼眶侧壁骨质吸收.眼眶磁共振(MRI)异常信号伴不规则强化,边界不清.组织病理见菌丝孢子和真菌团.经手术清除病灶及全身长期抗真菌治疗后症状好转,病情稳定.结论 急剧的单侧视力下降伴头痛、眼球胀痛,应考虑到真菌感染的可能.影像学检查辅助诊断,病理活检为诊断金标准.应及时手术清除病灶及全身长期抗真菌治疗.

  • 阈下微脉冲激光光凝对慢性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的疗效分析

    作者:连海燕;宋艳萍

    目的 观察577 nm阈下微脉冲激光治疗慢性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SC)疗效及对黄斑色素密度的影响.设计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2015年8月至2016年2月在南方医科大学武汉临床医学院确诊为慢性CSC行577 nm阈下微脉冲激光治疗的患者32例(32眼).方法 患者均行佳矫正视力(BCVA)、全视网膜镜、眼底彩色照相及黄斑色素密度(MPOD)、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和吲哚菁绿血管造影(ICGA)、相干光断层扫描(OCT)及对比敏感度检查.577 nm阈下微脉冲激光治疗光斑直径100 μm,曝光时间0.2 s,负载系数5%,治疗能量为50%P,根据检查结果对渗漏点及其周围(跨出渗漏点约50~100 μm)进行覆盖性光凝.治疗后1、3、6个月复查相关检查.主要指标BCVA、视网膜中心凹厚度(CFT)和对比敏感度、视网膜下液(SRF)吸收率、预后相关因素及黄斑色素密度.结果 治疗1、3、6个月后BCVA分别为0.36±0.15、0.35±0.16、0.32±.021,均较前好转(P均<0.05);CFT分别为(305.56±62.53) μm、(298.29±46.42) μm、(253.81±57.18)μm,均较前下降(P均<0.05);对比敏感度分别为14.32±1.02、15.68±0.98、17.53 ±1.32,均较前提高(P均<0.05).阈下微脉冲治疗慢性CSC疗效与病变类型和年龄相关,当病变为点状渗漏其SRF吸收率高为100%,病变为局限性渗漏伴RPE萎缩时SRF吸收率为72.73%,当病变为弥漫性病变及RPE萎缩时SRF吸收率低为64.25%.阈下微脉冲治疗慢性CSC无反应组平均年龄高于有反应组(t=-9.23,P=0.001).随访6个月,所有患者所有检查上均未在治疗部位观察到可见光斑.阈下微脉冲激光治疗后1、3、6个月MPOD平均值分别为0.15±0.18、0.16±0.05、0.16±0.21 (P均>0.05).结论 577 nm阈下微脉冲激光治疗慢性CSC安全有效,对MPOD水平无影响.

  • 糖尿病黄斑水肿OCT中高反射灶与视力预后的关系

    作者:莫宾;周海英;焦璇;张风

    目的 分析糖尿病黄斑水肿患者相干光断层扫描(OCT)中不同位置的高反射灶是否与视力预后相关,并观察抗VEGF治疗后OCT中高反射灶的变化情况.设计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2013年2月至2016年8月糖尿病黄斑水肿经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治疗的患者28例.方法 所有入选病例在基线及末次访视时,均行佳矫正视力、眼压、裂隙灯、间接检眼镜、彩色眼底照相、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及OCT检查.采用Heidelberg Spectralis OCT获得通过中心凹的黄斑区OCT图像,计数所扫范围内97幅B扫描中视网膜各层和玻璃体腔所有高反射灶的数量.平均随访(4.96±1.37)个月.分析不同位置高反射灶数量与视力预后的相关性.主要指标基线及末次随访的佳矫正视力、中心视网膜厚度、视网膜各层高反射灶的数量、所扫玻璃体腔高反射灶数量与所扫玻璃体腔总面积的比值(RATIO).结果 内层视网膜中高反射灶数量为(156.00±118.76)个,外层视网膜为(3.79±5.25)个,RATIO为0.05±0.06.28眼(100%)均能在内层视网膜见到高反射灶,17眼(60.71%)在外层视网膜可见高反射灶.末次随访视力与基线期外层视网膜中高反射灶的数量呈明显的负相关(r=-0.506,P=0.006),与RATIO也呈负相关(r=0.462,P=0.013),而与内层视网膜中高反射灶的数量不相关(r=-0.163,P=0.408).经抗VEGF治疗后内层视网膜及外层视网膜中高反射灶的数量均明显减少,而RATIO无明显变化.结论 在经抗VEGF治疗的糖尿病黄斑水肿中,外层视网膜高反射灶的数量与视力预后呈明显负相关,而内层视网膜内高反射灶数量则与视力预后不相关.

  • 卵黄样黄斑营养不良致病基因的两个新突变

    作者:弓利雪;顾虹;刘守彬;刘宁朴;马凯

    目的 对两个卵黄样黄斑营养不良(Best病)家系进行基因分析,观察其BEST-1基因的突变位点.设计基因分析.研究对象2个分别包括4人和3人的Best病家系成员及50名正常对照者.方法 2个家系成员均进行全面的眼科检查,包括佳矫正视力、裂隙灯检查、彩色眼底照相、无赤光眼底照相、眼底自发荧光照相、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和眼电图(EOG)检查.抽取家系成员和50个正常对照者的外周静脉血,提取DNA,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扩增BEST-1基因直接Sanger测序,Genbank BLAST比对分析,明确其突变位点.主要指标BEST-1测序图.结果 家系1先证者及其父亲均为单眼病变,后者EOG检查患眼光峰暗谷比值(Arden值)为1.08(<1.5).眼底像可见患眼黄斑区卵黄样改变,FFA早期病变区仅表现稍低荧光,而眼底自发荧光显示因黄斑区异常脂褐质堆积呈现相应部位高荧光.该家系中其余2名成员各项眼科检查均正常且无视力下降等主诉.2例患者的BEST-1基因在外显子4的第401位碱基发生错义突变(c.401C>G),该突变导致BEST-1基因编码的氨基酸序列中第105位氨基酸由精氨酸变为甘氨酸(p.Arg105G1y).家系2先证者为双眼发病,眼底检查双眼黄斑区卵黄样改变,FFA早期病变区仅表现稍低荧光,而眼底自发荧光示相应部位高荧光.其中1例无视力下降主诉,其EOG检查Arden值为1.2(<1.5).先证者及1例EOG检查异常者的BEST-1基因在外显子2的第236位碱基发生错义突变(c.236T>A),该突变导致BEST-1基因编码的氨基酸序列中第50位氨基酸由酪氨酸变为天冬酰胺(p.Tyr50Asn).家系其他成员及50名正常对照者的DNA分析中均未检测到上述两个突变.结论 c.401C>G、c.236T>A突变目前尚未被报道,为Best病家系的两个新的突变位点.

  • Bardet-Biedl综合征眼底病变影像学特征

    作者:李倩;彭晓燕;张永鹏;朱晓青;周海英

    目的 了解Bardet-Biedl综合征(Bardet-Biedl syndrome,BBS)患者眼底病变的影像学特点.设计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北京同仁医院诊断的8例BBS患者.方法 回顾患者病历资料,分析患者全身情况,采用Sanger测序BBS1-BBS12基因进行基因诊断,并采用眼底彩像、眼底自发荧光(FAF)、频域相干光断层成像(SD-OCT)和增强深度成像(EDI-OCT)对患者眼底病变进行评估.主要指标病变的影像学特征.结果 突变筛查确定了6例患者的致病突变分别位于BBS1、BBS2、BBS4和BBS7基因.所有患者均显示视盘蜡黄色萎缩、视网膜血管缩窄、中周部眼底视网膜色素上皮及脉络膜毛细血管层萎缩,且均有不同程度黄斑形态异常.SD-OCT显示不同BBS患者之间黄斑区视网膜形态改变存在较大差异,视网膜退行变类型可分为弥漫性退变、向心性退变和离心性退变三类.EDI-OCT检查显示6例患者(12眼)出现脉络膜毛细血管层薄变甚至消失.结论 多种视网膜影像学检查显示BBS患者黄斑区视网膜退行性改变可呈向心性、离心性以及弥漫性退变多种类型.

  • 外伤性晶状体过敏性眼内炎手术治疗后并发视网膜脱离一例

    作者:张翠银;董宇

    男性,28岁.因左眼被铁丝扎伤后视力下降6小时急诊入院.查体:视力:手动/20 cm,角膜2:00位近中央长约3 mm全层裂伤,部分虹膜色素及晶状体皮质嵌顿,前房内少许晶状体皮质,瞳孔对光反射消失,晶状体皮质灰白色混浊,余窥不入.诊断:角膜穿通伤、外伤性白内障.急诊行“角膜穿通伤清创缝合术”.术后1个月,左眼角膜后弥漫色素性及灰白色粉末状Kp,房水闪辉(+),前房内晶状体皮质增多,呈团块状,晶状体皮质灰白色混浊加重.B超示左眼玻璃体内片状中强密度回声光团(图1).诊断:左眼晶状体皮质过敏性眼内炎.

    关键词:
  • 迎接角膜移植手术发展的新阶段

    作者:李绍伟

    穿透性角膜移植已经不是角膜手术的唯一标准和手段,成分移植的理念带来了手术方式的新突破,由此涌现出的深板层移植、内皮移植等显著降低了术后的排斥反应等并发症,提高了视觉质量和供体角膜的利用度.飞秒激光的应用将角膜移植手术带入了屈光手术时代.角膜胶原交联技术的出现,丰富了医生的治疗手段,使圆锥角膜等角膜疾病大幅度摆脱了对角膜移植手术的依赖.这一系列进步使角膜移植手术进入了精准医疗的范畴.

  • 多媒体和互联网技术在提高医患沟通能力教学中的应用

    作者:王越

    近年来由于医患缺乏良好的沟通和交流,导致医患纠纷增多,医患矛盾不断激化,并呈现暴力化倾向.医患沟通能力的教学也凸显其重要性.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发展,医生对于多媒体、互联网,QQ,微博、微信,个人网站的综合应用,不但可以提高医患的沟通和交流,还便于向患者普及医学常识,对患者方便就诊和科学治疗起到极大的指导作用,促进医患关系的和谐发展,促进社会稳定.

眼科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z1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z1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1999 01 02 03 04
1998 01 02 03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