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眼科与耳鼻咽喉科 > 眼科杂志

眼科

眼科杂志

Ophthalmology in China 안과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 中日友好医院,北京同仁医院,北京市眼科研究所
  • 影响因子: 0.48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4-4469
  • 国内刊号: 11-3025/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82-578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92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北京市眼科研究所《眼科》编辑部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徐亮
  • 类 别: 眼科与耳鼻咽喉科
期刊荣誉:
  • 乙胺丁醇视神经病变临床特征分析

    作者:刘子豪;李红阳;姜兆财;魏世辉

    目的 分析乙胺丁醇视神经病变(ethambutol optic neuropathy,EON)患者的临床特征.设计 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 解放军总医院神经眼科EON患者17例.方法 回顾EON患者病历中记录的发病情况及初诊和复诊时的临床表现、治疗结果.主要指标矫 正视力、眼底改变、视野、色觉.结果 乙胺丁醇平均服药时间(8.0±4.0)个月,平均用药剂量(166.8±82.9)g.所有患者均为双眼发病.28眼(82.4%)表现为慢性、进行性、无痛性视力下降,就诊时平均矫正视力(0.12±0.09),26眼(76.4%)存在视盘颜色改变,23眼(67.6%)视野表现为中心暗点,20眼(58.8%)表现红绿色盲.所有患者均未表现有视交叉及视神经核磁异常信号.口服甲钴胺治疗后平均随访(8.6±3.8)个月,矫正视力提高至(0.34±0.15) (P=0.000).结论 EON表现为双眼发病,多为慢性进行性视力下降,主要损伤乳头黄斑束神经纤维.其视功能损害是可逆或部分可逆的.

  • Schlemm管成形术治疗成年人开角型青光眼手术效果一年随访

    作者:王怀洲;曹奕雯;赵博文;洪洁;付晶;王宁利

    目的 评估Schlemm管成形术治疗成年人开角型青光眼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设计 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2010-2012年北京同仁眼科中心成年人开角型青光眼患者14例(17眼).方法 患者接受Schlemm管成形术.术后1、3、6、12个月进行随访.主要指标 眼压、降眼压药物应用情况及术后并发症.结果 术前平均眼压(21.95±6.99) mmHg,平均应用(2.06±0.97)种药物.术后1、3、6、12个月的平均眼压分别为(15.06±2.73) mmHg、(15.34±2.53) mmHg、(15.30±2.89) mmHg、(15.23±2.64) mmHg,均明显低于术前(P均<0.05).术后12个月平均应用(0.59±1.12)种药物,明显少于术前(P=0.001).12眼(79.60%)出现术中及术后轻度并发症,包括前房积血10眼,角膜层间出血1眼,一过性眼压升高1眼,术后浅前房1眼.结论 Schlemm管成形术对成年人开角型青光眼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降眼压手术方式.

  • 压贴三棱镜观察眼位法及可调整缝线用于先天性外斜视手术治疗的一年效果观察

    作者:刘丽丽;于刚;吴倩;曹文红;樊云葳;崔燕辉;张燕

    目的 观察压贴三棱镜观察眼位法及可调整缝线用于先天性外斜视手术治疗的一年效果.设计 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 2008年2月至2012年12月北京儿童医院手术治疗的平均年龄(28.84± 16.01)个月(10~67个月)的先天性外斜视患儿25例.其中间歇性外斜视1例,恒定性外斜视24例.伴有V征者4例,伴有DVD者4例,伴有V征及DVD者1例,伴有眼球震颤者1例.方法 对于不配合检查的患儿术前应用压贴三棱镜试镜观察眼位并测量斜视度.所有患者行外斜视矫正术,后退肌肉均采用调整缝线技术.术后2周,1、6、12个月随访.主要指标 手术前后眼位情况及调线前后斜视度变化.结果 不配合检查的患儿术前应用压贴三棱镜试镜观察眼位的方法测量斜视度依从性好.25例患儿术后第1天检查正位20例(80%),4例过矫,1例欠矫;经过缝线调整,25例均在正位;术后2周正位率100%(P<O.05).术后半年斜视度变化不明显,术后1年平均斜视度-7.12△±3.24△,手术成功率88%.结论 压贴三棱镜试镜观察眼位的方法适用于先天性外斜视患儿的术前斜视度检查;应用可调整缝线明显提高了先天性外斜视的近期正位率.

  • Epi-LASIK和LASEK矫治高度近视的临床对比研究

    作者:贾砚文;陈辉;程新梁;俞莹

    目的 比较应用机械法准分子激光角膜上皮瓣下磨镶术(epipolis laser in keratomileusis,Epi-LASIK)和准分子激光角膜上皮瓣下磨镶术(laser epithelial keratomileusis,LASEK)治疗高度近视患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设计 前瞻性比较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 Epi-LASIK(A组)50例(100眼),LASEK(B组)50例(100眼).方法对两组术后1、3、5、7天角膜上皮愈合情况和术后1、3、6个月视觉质量进行对比分析.主要指标 裸眼视力(UCVA)、佳矫正视力(BSCVA)、安全指数(SI)、有效指数(EI)、Haze分级.结果 完成6个月随访患者87例,其中A组43例(86眼,86%),B组44例(88眼,88%).术后3天B组角膜上皮未愈合面积为(21.52±1.08) mm2较A组(18.21±1.16 mm2)大(P=0.042);术后5天两组上皮基本愈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6个月A、B两组平均UCVA分别为1.02±0.03和0.94±0.03 (P=0.184);A、B两组平均BSCVA分别为1.02±0.03和1.20±0.02(P=0.496).A组BSCVA较术前下降两行及以上者为2眼(2.33%);B组没有下降两行及以上者.A组安全指数(SI)为1.02±0.02,B组为1.01±0.01(P=0.768);A组有效指数(EI)为1.09±0.03,B组为0.97±0.03(P=0.079).A、B两组分别有10眼(11.63%)和6眼(6.82%)出现激素性高眼压.A、B两组Haze分级平均值分别为0.02±0.02和0.10±0.05 (P=0.177).两组残留屈光度在±0.5D范围者分别为84.88%、88.64%(P=0.465).B组在暗光下18c/d对比敏感度较A组高(P=0.020),其他频率和光照下对比敏感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Epi-LASIK和LASEK矫治高度近视总体上安全、有效.两种手术术后视觉质量无明显差异.Epi-LASIK术后角膜上皮愈合速度更快.

  • 应用眼动仪评价观看立体显示视频诱导的视疲劳程度的实验研究

    作者:张莉;任杰;徐亮;张景尚;赵晶

    目的 探讨应用眼动仪评价观看立体显示(three dimensional,3D)视频诱导的视疲劳程度的作用.设计 观察性交叉研究.研究对象 28例健康受试者,年龄20~30岁之间,-3.0 D<屈光状态<+1.0 D.方法 受试者在实验中观看偏振光原理的3D显示器.显示器可分别以二维(two dimensional,2D)和三维两种方式显示观看内容.观看视频前安装好眼动仪设备,每位受试者分2次观看相同内容2D显示及3D显示视频各40分钟,用眼动仪实时记录观看视频中的各项眼动指标变化,并比较观看3D和2D视频时眼动指标的差异.主要指标眨 眼频率与眨眼持续时间、注视持续时间、瞳孔直径、眼跳速度与加速度、眼跳持续时间、眼跳幅度.结果 在观看3D视频中眨眼频率明显低于观看2D视频(左眼:P=0.02,右眼:P=0.01),随着观看3D时间的延长,眨眼频率增加,而观看2D过程中眨眼频率无明显变化.眨眼持续时间在观看2D和3D过程中无明显差异.观看2D和3D视频过程中瞳孔大小无明显差异(左眼:P=0.86;右眼:P=0.64).观看3D过程中每个注视点的注视持续时间短于观看2D视频(左眼:P=0.02,右眼:P=0.02).观看3D和2D过程中注视持续时间双眼无差异(3D:P=0.94;2D:P=0.98).观看3D和2D过程中眼跳各项参数(眼跳频率、持续时间、幅度、速度与加速度)均有明显差异(P<0.001),与观看2D视频相比,在观看3D视频过程中,眼跳幅度较大,眼跳频率较快,眼跳持续时间较短,眼跳速度较快.随着观看3D视频时间延长,眼跳频率下降,从初平均每分钟980.8个眼跳(左眼)到后平均每分钟937.2个眼跳(左眼).左右眼的眼跳幅度无明显差异(2D:P=0.94; 3D:P=0.65),左右眼的眼跳速度无明显差异(2D:P=0.90; 3D:P=0.82).结论 观看3D视频会使眨眼频率减少,眼跳速度加快,眼跳频率及幅度增加,而瞳孔直径在观看2D与3D视频间无明显差异.观看3D视频40分钟终末阶段,所有数值增加的眼跳参数趋于与观看2D视频相同的水平,表明观看40分钟3D视频引起的眼动参数变化与关注度提高有关.

  • 急性与慢性闭角型青光眼临床前期眼房角及相关结构构型的差异

    作者:李思珍;王宁利;梁远波;范肃洁;孙兰萍;崔红;李惠;Sucijanti

    目的 比较急性闭角型青光眼(ACG)与慢性闭角型青光眼(CACG)临床前期眼房角及相关结构的差异,了解闭角型青光眼不同发病方式与解剖结构的关系.设计 病例对照研究.研究对象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临床前期眼(FEACG)40眼与慢性闭角型青光眼临床前期眼(FECACG)42眼.方法 利用超声生物显微镜对FEACG和FECACG的前房、瞳孔、虹膜、睫状体、房角等相关结构的形态进行观察和测量,并对两组数据进行比较分析.主要指标 前房深度(ACD)、瞳孔直径(PD)、虹膜厚度(IT1、IT2、ITM)、虹膜根部附着点(SIT)、虹膜膨隆高度(IH)、睫状体位置(A角、B角、TCPD).结果 FEACG的前房深度小于FECACG,但无统计学意义(P=0.067).FEACG的瞳孔直径(3.094±0.782mm)小于FECACG(3.613±0.925mm) (P=0.008).FEACG眼的虹膜厚度(IT1、IT2、ITM)比FECACG薄(P=0.005,0.000,0.001);FECACG虹膜根部附着位置较FEACG更靠近巩膜突(P=0.016);FEACG虹膜膨隆高度比FECACG高(P=0.000).FEACG的睫状体位置与FECACG相比较为靠后,FEACG的A角、B角大于FECACG(P=0.004,0.017).FEACG与FECACG房角开放程度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FEACG与FECACG的房角及相关结构存在差异.除前房浅、房角狭窄等共有解剖学特征外,与FECACG相比FEACG的瞳孔直径小、虹膜厚度薄、根部附着位置靠后、膨隆程度更高、睫状体位置靠后.这些差异与两者的房角急性关闭和缓慢进行性关闭的差异表现有关.

  • 小梁消融术治疗开角型青光眼的初步结果

    作者:王怀洲;石砚;洪洁;赵博文;王宁利

    目的 探讨小梁消融术治疗开角型青光眼的效果及安全性.设计 前瞻性非比较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11例(12眼)、先天性青光眼1例(1眼)、发育性青光眼2例(2眼).方法 用小梁切开器(Trabectome,NeoMedixCorp.)在手术显微镜下1.7 mm颞侧透明角膜切口,前房注入黏弹剂,在前房角镜辅助下消融小梁网120度.其中2例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术后随访3周~12个月.用或不用降眼压药物眼压≤21 mmHg、眼压下降≥20%且无二次手术定义为手术成功.主要指标 眼压、降眼压药物应用情况及术后并发症.结果 随访3个月者为53.3%,1年为20.0%.所有15眼术前平均眼压(27.57±9.46)mmHg,用药数量(2.27±0.88)种.术后平均眼压(20.07±7.86) mmHg,平均下降17.3%,平均用药数量(1.15±1.04)种.7眼(46.7%)后一次随访时手术成功.所有眼手柄撤出眼球变软时发生血液反流至前房的现象;术后1日10眼(67.7%)前房出血,3眼因出血视力下降(对数视力表>2行),前房出血吸收时间(5.4±3.1)天,视力均恢复至术前.4眼(26.7%)房角镜检查显示在电消融切除区域内局部房角粘连.结论 本小样本量的中国人短期随访研究结果显示,小梁消融术可为开角型青光眼患者提供一个安全有效的降低眼压方法.

  • 泪腺Mikulicz病的MRI表现

    作者:冯莉莉;燕飞;付琳;麻增林;鲜军舫

    目的 研究泪腺Mikulicz病的MRI表现.设计 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 泪腺Mikulicz病患者24例.方法 回顾分析24例经病理证实的泪腺Mikulicz病患者的MRI影像资料.所有患者均行常规MRI扫描及增强扫描,其中1 1例行动态增强扫描.主要指标 病变MRI信号特征、累及范围.结果 24例患者中17例(70.8%)双侧泪腺受累,7例单侧泪腺受累,左侧受累5例,右侧受累2例.MRI T1WI呈等-略低信号;T2WI呈略低、等信号或略高信号,增强后中度至明显均匀强化.11例行动态增强扫描,时间-信号强度曲线为持续上升型2例,平台型9例,Tpeak值为(226.4±85.5)s,WR值为5.64%±4.81%.8例(33.3%)可见眼外肌增粗、强化;2例可见眶脂体炎;5例可见额神经增粗、增强;1例可见双侧眶下神经增粗、强化.结论 泪腺Mikulicz病的MRI特征为双侧泪腺弥漫性增大;可累及眶脂体、眼外肌、三叉神经分支;MRI能清楚地显示病变的累及范围.

  • 裂隙灯照相法观察成功的小梁切除术后滤过泡形态的一年演变

    作者:辛晨;王宁利;乔利亚

    目的 观察成功小梁切除术后滤过泡形态的演变过程.设计 前瞻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薄壁滤过泡与厚壁滤过泡患者各5例.方法 术后1~2、3周、1、3、6、12个月进行裂隙灯显微镜检查并行滤过泡照相,利用Photoshop软件对滤过泡形态相关指标进行定量测量.主要指标 滤过泡面积,滤过泡高度,滤过泡上方边界及下方边界距角膜缘大距离,被动Sheild试验.结果 薄壁滤过泡患者术后3周滤过泡下缘与角膜缘间的距离较术后1周缩短(P=0.042),面积减小(P=0.043),滤过泡中央小片苍白无血管区;术后1个月,滤过泡面积较术后3周显著缩小(P=0.043),高度增高(P=0.042),滤过泡中央苍白区变大;术后3个月,滤过泡中央苍白区变大,绝大多数血管于滤过泡周边区形成末端吻合状,终止于滤过泡边缘,泡壁明显变薄;术后6、12个月滤过泡形态无显著变化.厚壁滤过泡患者术后3周,滤过泡边界上缘略向下方扩展(P=0.043),面积明显减小(P=0.043),滤过泡中央小片无血管区;术后1个月滤过泡边界上缘与角膜间距缩短(P=0.042),面积明显缩小(P=0.043),滤过泡中央苍白区无明显变化,血管走行成树枝状,未形成末端吻合状;术后3、6及12个月滤过泡形态无显著变化.结论 成功小梁切除术后3个月内滤过泡形态变化较为明显,薄壁滤过泡下界逐渐向角膜缘内侵入.3个月后,厚壁滤过泡组患者滤过泡形态稳定,薄壁滤过泡患者滤过泡中央苍白区进一步扩大,泡壁进一步变薄.

  • 40岁以上人群局限性视网膜神经纤维层缺损10年发病率及其危险因素

    作者:任杰;王亚星;杨桦;张莉;李建军;徐亮;Jonas Jost B

    目的 了解北京地区中老年人群局限性视网膜神经纤维层缺损(RNFLD) 10年发病率及其危险因素.设计 人群为基础的队列研究.研究对象 “北京眼病研究”人群,2001年4439人(40岁及以上),2011年复查2695人(存活随访率66.4%).方法 对研究对象进行详细眼科检查及全身检查.通过闪烁比较2001年与2011年的数码眼底像,检测新发的局限性RNFLD.局限性RNFLD定义:后极部视网膜神经纤维出现沿其走行方向的楔形缺损,与盘沿接触或不接触,范围≤以视盘为圆周的60°.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局限性RNFLD危险因素.主要指标 局限性RNFLD的10年发病率及危险因素.结果 共有78例(90眼)新发生了局限性RNFLD,发病率按人计算为3.3%±0.2%.其中,单眼新发RNFLD 66例,双眼12例.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局限性RNFLD的10年发病率与脑卒中史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相关,OR值分别为2.55(95% CI:1.07-6.11,P=0.035)和5.41(95%CI:1.68-17.41,P=0.005),而与居住地(P=0.078)、眼压(P=0.126)、收缩压(P=0.827)、体质指数(P=0.803)、糖化血红蛋白含量(P=0.559)、高血压病史(P=0.776)及糖尿病史(P=0.600)无关.结论 北京地区中老年人群局限性RNFLD 10年发病率为3.3%±0.20%,脑卒中及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其主要发病危险因素.

  • 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内窥镜指导下的房角分离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初步疗效

    作者:王华;唐炘;孙霞;王宁利

    目的 观察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IOL)植入联合内窥镜指导下的房角分离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效果.设计 前瞻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 53例55眼房角关闭180度以上、药物不能控制眼压的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患者.方法 患者接受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IOL植入后行内窥镜指导的房角分离术.先用黏弹剂行房角分离后用内窥镜检查房角未开放的时钟范围,对未分开部位,内窥镜下用黏弹剂针头进行第二次钝性房角分离.比较两次房角分离后房角未分开范围.术后随访3个月.术前C/D值与第一次房角分离后未分开钟点数进行相关分析.主要指标 视力、眼压、房角粘连范围.结果 第一次用黏弹剂房角分离后,55眼中房角全部开放13眼(23.6%),房角关闭1~3个钟点13眼(23.6%),4~5个钟点16眼(29.1%),≥6个钟点13眼(23.6%).第二次房角分离后55眼中24(43.6%)眼房角全部开放,房角关闭1~3个钟点23眼(42.0%),4~5个钟点4眼(7.2%),≥6个钟点4眼(7.2%).术前平均眼压(25.6± 10.9)mmHg,术后3个月(15.7±6.3)mmHg(P=0.000).C/D值与第一次房角分离后的未开放钟点数成正相关(r=0.892,P=0.000).术前用局部降眼压药(3.0±0.7)种,术后3个月仅1例需用2种局部降眼压药眼压控制在21 mmHg以下.结论 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内窥镜指导下的房角分离术可明显提高房角分离术的成功率,内窥镜下术者更方便观察房角结构.

  • 泪囊腺样囊性癌误诊慢性泪囊炎一例

    作者:冯国丽;杨新吉;肖利华

    患者男性,47岁.2011年3月自觉右眼溢泪,就诊外院行泪囊造影示右侧鼻泪管阻塞,于同年7月行人工鼻泪管植入术,术后半年溢泪症状明显改善,但2012年4月再次出现溢泪,伴右眼胀痛,就诊外院试行人工鼻泪管取出术,因可疑组织包裹人工鼻泪管较严重,取出术未成功,行眼眶CT检查示右眶内下隅角处可见骨质破坏,鼻泪管增粗,泪囊区及鼻泪管区可见软组织占位,软组织包裹人工鼻泪管(图1A).考虑为“术后肉芽组织增生”,于门诊行肉芽组织切除术,术后未行病理检查.此后患者自觉溢泪改善,但反复发作,逐渐加重.于2013年3月行眼眶MRI检查示右眶、副鼻窦可见软组织占位病变,T1中信号,T2中高混杂信号.于2013年7月3日行右鼻泪管及泪囊摘除术,术后病理回报:腺样囊性癌或基底细胞癌.之后患者就诊武警总医院,行眼眶CT检查示:右眶内下及下鼻甲、中鼻甲部位可见软组织占位病变,体积较2012年增大,可见骨质破坏(图IB).

    关键词:
  • 多发性内分泌腺瘤病2B型特征性眼部表现一例

    作者:陈迪;李莹

    患者男性,31岁.因腹膜后嗜铬细胞瘤术后8年、发现右侧肾上腺占位14个月收入我院内分泌科.入院体格检查:体型消瘦,四肢细长,类马凡体型,口唇肥厚,舌及颊黏膜可见小瘤状突起,甲状腺左侧触及多个质硬小结节.入院后经内分泌检查提示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可能性大;血降钙素明显升高提示甲状腺髓样癌可能;舌黏膜肿物病理提示为黏膜神经瘤;腹部平片提示巨结肠.眼科会诊行眼部检查:视力双眼0.8;眼压:右眼18.3 mmHg,左眼16.2mmHg;双眼睑增厚,未见明显赘生物;双眼角膜清,基质层可见明显增粗的神经纤维(图1A,图1B);双眼瞳孔散大困难,光反射存在;双眼虹膜、晶状体及眼底未见明显异常.行角膜活体共焦显微镜检查证实患者角膜基质层内存在较多增粗的神经纤维(图1C).

    关键词:
  • 小梁切除术后角膜后弹力层脱离一例

    作者:屈思萌;曾悦;韦秋红

    患者男性,73岁.以左眼急性视力下降,眼痛7天入院,右眼11年前因青光眼绝对期于我院行右眼球摘除术.入院全身情况未见明显异常.左眼眼部情况:视力眼前手动,眼压71.03 mmHg,结膜混合性充血,角膜雾状水肿,前房轴深1.85mm,周边前房<1/4CT,瞳孔强直性散大约5×6 mm,眼底窥不清.经药物治疗眼压降至正常后,左眼视力0.4,眼底视盘边清色淡.左眼角膜内皮计数测不出,内皮细胞结构模糊.左眼超声生物显微镜(UBM):房角形态异常,根部虹膜膨隆,完全与房角结构相贴,遮挡巩膜突.于入院第6天行左眼小梁切除术,术中缝合巩膜瓣后经巩膜瓣下注水重建前房,手术过程顺利.术后第1天左眼视力眼前手动,眼压17 mmHg,中央偏上方角膜基质水肿,角膜后弹力层呈数条弧线样混浊皱褶,前房内结构不清,仅余下方周边角膜透明.

    关键词:
  • 青光眼损害程度分期诊断的意义

    作者:李建军;徐亮

    原发性青光眼作为慢病需要终生接受眼保健服务.本文重点介绍近年来美国青光眼协会依据标准化自动视野检查结果制定的基于ICD-9的青光眼分期诊断编码标准,该标准将青光眼分为轻度、中度、重度.国内一些医疗单位的PACS系统曾将青光眼视盘损害分为早、中、晚3期5级.目前尚缺乏视盘损害分期与上述视野损害分期对应关系的研究.青光眼损害分期诊断的研究具有重要的临床及社会学意义,它有利于眼科医师对患者区别治疗与评价治疗手段的有效性,有利于改善医患对青光眼病情的交流沟通,有利于卫生主管部门、医疗保险机构制定合理的青光眼防治策略及费用支付方案.

  • 客观评价青光眼整合图像处理方法

    作者:葛坚

    眼科整合图像处理方法是基于相干光断层扫描(OCT)及自动视野计检查,整合超声生物显微镜(UBM)、海德堡视网膜断层扫描(HRT)、眼底照相/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系统、不同的眼压计测量、视觉电生理检测等各种技术,在“国际眼科图像协会(ISIE)”推动下,被眼科医师广泛用于诊断、随访、疗效观察等的辅助检查技术.青光眼整合图像处理平台FORUM软件整合了上述形态学及功能检查的数据,从整体评估青光眼损伤,但在临床应用中应注重建立每台仪器正常值数据库,重视“标准化”检查方法、不同仪器检查结果差异及个体与组间一致性,分析特异性及敏感性,提高这些检查手段的可重复性.

  • 迎接青光眼微创手术时代的到来

    作者:王宁利

    青光眼的手术治疗是目前青光眼治疗中的重要手段之一.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是目前常用的抗青光眼手术,尽管其已接近完美,但仍具有潜在的并发症以及滤过泡带来的各种相关并发症.近年来,具有更高安全性、更符合眼生理结构的微创青光眼手术逐渐兴起,其在青光眼治疗中的地位也愈加重要.本文围绕微创青光眼手术的发生、发展和应用前景进行评述.

    关键词: 青光眼 微创手术
  • 非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中心视网膜厚度与眼部彩色多普勒血流动力学的关系

    作者:薛尚才;李惠荣;范勇;温玉;孙建玲

    为研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患者中心视网膜厚度与眼部彩色多普勒血流动力学的相关性,我们对糖尿病无眼底病变及非增生期DR患者的中心视网膜厚度及眼部彩色多普勒血流动力学指标进行测量,现将结果报告如下.一、资料与方法(一)研究对象及分组2012年1-12月入住甘肃省第二人民医院眼科及内分泌科的糖尿病患者527例,经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确诊为糖尿病无眼底病变及非增生期DR患者248例248眼.入选患者采用蔡司Cirrus 400相干光断层扫描仪(OCT)测量黄斑中心区1-6 mm直径范围的中心视网膜神经上皮层厚度并将此范围界定为中心视网膜.依据黄斑及周围视网膜正常厚度参考值确定正常中心视网膜厚度为216.4~304.5 μm[1].

    关键词:
  • 微创青光眼手术新进展

    作者:陈霄雅;王怀洲;王宁利

    近年来抗青光眼手术方式不断发展,滤过手术已不再是青光眼手术的唯一选择.微创青光眼手术(Micro-invasive glaucoma surgery,MIGS)有如下特征:内路微小切口、微创、有效降眼压、安全性高、愈合快.MIGS技术按手术定位分两大类:第一类,减少房水经小梁网途径流出阻力,扩展内引流,如小梁网iStent(Glaukos micro-bypass trabecular iStent)、Schlemm管支架(Hydrus Schlemm canal scaffold)、小梁消融术(Ab interno trabeculectomy trabectome)、准分子激光小梁切开术(excimer laser trabeculostomy);第二类,通过前房与脉络膜上腔的连接装置增加葡萄膜巩膜通路引流,如Cypass引流器(Cypass suprachoroidal micristent)等.本文对近年报道的上述手术方式的优缺点及适应证进行简单综述.

  • 在人群中筛查青光眼的意义及实施方案

    作者:李建军

    随着科技的发展,对青光眼疾病演变过程的认识不断提高,青光眼检测方法和检测仪器、有效治疗药物及手术治疗手段的不断涌现,青光眼诊断准确性、治疗效果的逐渐提高,近年来青光眼筛查策略和方法有所改进,所有这些均为在人群中筛查青光眼创造了良好的机遇及条件.

    关键词:
眼科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z1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z1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1999 01 02 03 04
1998 01 02 03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