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神经病学 > 中华神经科杂志

中华神经科

中华神经科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Neurology 중화신경과잡지

CSCD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1.32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6-7876
  • 国内刊号: 11-3694/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82-703
  • 曾用名: 中华神经精神科杂志
  • 创刊时间: 1955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神经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崔丽英
  • 类 别: 神经病学
期刊荣誉:
  • 以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为首发表现的结节性多动脉炎一例

    作者:唐涛;孙阿萍;张晖;樊东升

    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18岁,主因“双眼视力下降2周”于2011年10月19日入院.入院前2周晨起时自觉双眼视物不清,左眼视野中间及右眼视野外侧隔一层雾,左眼明显,但无视物成双、头痛、肢体无力麻木.上述症状持续无缓解,约2d后无明显诱因又出现恶心,伴呕吐,为非喷射性胃内容物,仍无头痛,持续约2d后自行好转.10 d前患者就诊于当地医院,颅脑MRI检查示“脑干及小脑多发异常信号,无明显强化”,予激素、消炎药(具体不详)治疗4d后,自觉视物不清较前稍好转,但仍未完全恢复正常,为进一步诊治收入我科.患者近3年余常有发作性后枕部头痛,为胀痛或跳痛,不伴心慌、视物不清等,每次持续半天至1d自行好转,未诊治;3d前就诊于我院门诊,测血压210/160 mm Hg(1 mm Hg =0.133 kPa),无头痛、心慌等不适;病前无上呼吸道感染、腹泻、疫苗接种病史;母亲有高血压病史.

  • 同心圆硬化合并甲状腺功能减退症一例

    作者:吴燕;李淮玉

    临床资料 患者女性,23岁.因“左侧肢体无力1个月”入院.入院前门诊磁共振发现左侧顶叶类圆形异常信号,在脑外科行立体定向活体组织检查排除肿瘤后转入我科.入院时体检:意识清楚,左侧鼻唇沟浅,伸舌居中,左侧上下肢肌力Ⅳ级,左侧病理征阳性.右侧肢体肌力、肌张力正常.双侧感觉检查正常对称,甲状腺不大.辅助检查:血常规无异常,风湿相关指标: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抗β2糖蛋白抗体1抗体升高,抗核抗体滴度1:1000,颗粒阳性,抗核糖核蛋白抗体(-),抗干燥综合征相关抗体A临界阳性,肿瘤相关指标阴性.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2.08 pmol/L(正常值2.63 ~ 5.70 pmol/L),游离四碘甲状腺原氨酸6.94 pmol/L(正常值9.01 ~ 19.05 pmol/L),促甲状腺激素14.16 mU/L(0.35 ~4.94 mU/L).

  • 卒中样发病的椎管内畸胎瘤破裂一例

    作者:崔玮;郭力

    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39岁,主因右侧肢体麻木无力1d于2011年8月18日来我院急诊.患者于1d前无明显诱因自觉右侧肢体麻木憋胀,精细动作较前欠灵活,但尚能持物、行走,无其他症状.既往有吸烟、饮酒史,体检体形肥胖,内科情况及神经系统未见阳性体征.根据患者急性起病,以偏身症状为突出表现结合既往烟酒史,初步考虑为缺血性脑血管病,急查头颅CT示:右侧侧脑室前角前方、第三脑室内、小脑上池、双侧海绵窦区可见多发小点状低密度影,边界清晰,CT值-2~6亨斯菲尔德(HU),右顶脑沟、脑裂增宽,诊断报告为:(1)脑室及脑池内多发点状低密度影,性质待定,建议进一步行磁共振检查;(2)考虑右顶局限性脑萎缩,请结合临床.

  • 女性患X连锁肾上腺脑白质营养不良一例

    作者:谢君辉;胡蜀红

    X连锁肾上腺脑白质营养不良( X-ALD),又称肾上腺-弥漫性轴周性脑炎,是X连锁隐性遗传病,发病几乎均为男性.病程呈现进行性恶化直至死亡,一般不超过9年.中国知网检索国内报道的病例绝大多数为男性,其中女性儿童2例,但未见详细的临床资料[1].本例为罕见的女性杂合子发病,从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基因检测等确诊为X-ALD.我们从临床特征角度探讨,以进一步提高对X-ALD的认识,提高诊断,避免误诊和漏诊.

  • 伴有影像改变的急性间歇性血卟啉病一例

    作者:张金俏;张培旭;陈嘉峰;冯加纯;林世和

    卟啉病是一组先天代谢性疾病,由向红素生物合成过程中各种酶基因的遗传密码突变引起血红素生成障碍.由于过多的卟啉产生致使其在组织中积聚并引起相应的临床症状.国内有关血卟啉病的报道仅限于临床症状的分析,如:腹痛、皮肤损害和神经精神症状等,伴有神经系统影像学改变的描述和分析较为罕见.现将我院近日收治的1例急性间歇性血卟啉病(AIP)报道如下.

  • 视神经脊髓炎-IgG抗体阳性与阴性共存的视神经脊髓炎疾病谱一家系

    作者:徐文;邱伟;戴永强;陆正齐;程忱;胡学强

    视神经脊髓炎(neuromyelitis optica,NMO)早期被认为是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MS)的特殊亚型.2004年发现水通道蛋白4( AQP4) IgG抗体后[1],大多数学者认为,NMO与MS发病机制不同,是一种独立的疾病,并且将NMO扩大为视神经脊髓炎疾病谱(NMO spectrum disorders,NMOSD),后者包括NMO、NMO限定型(单次或复发性长节段脊髓炎、复发性或双侧同时发生的视神经炎)、亚洲视神经脊髓型多发性硬化、伴有系统性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视神经炎或长节段脊髓炎以及伴有NMO特征性脑部病灶(下丘脑、胼胝体、脑室旁或脑干)的视神经炎或脊髓炎[2].

  • 短时反转恢复序列在诊断海马硬化中的应用

    作者:任连坤;陈佳;于炎冰;李锐;吴冬燕;李小璇;董明睿;焦劲松;洪闻

    目的 探讨短时反转恢复(STIR)序列在诊断海马硬化(HS)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21例经常规MRI扫描排除了占位性和损伤性病变的内侧颞叶癫痫患者纳入研究.采用STIR技术,进行冠状位、轴位和矢状位成像,依照海马体积的缩小、信号改变、海马内部结构的丧失和侧脑室颞角扩大的海马硬化判断标准,分析比较常规MRI序列和STIR序列的成像结果,并进一步分析6例接受手术切除治疗患者海马的影像-病理相关性.结果 常规MRI序列能较好地显示海马的体积改变和信号的改变,但是对于海马内部结构显示不清.经常规MRI诊断14例(66.7%)为一侧HS,4例为一侧可疑HS.而STIR序列能够清晰显示海马内部结构,正常海马可以观察到下托到CA1区并延续到CA2区的线样稍低信号影,呈现“C”字征;而在HS中此信号消失,同时在CA4区,呈现低信号区域.18例(85.7%)经STIR诊断为HS.来自6例手术患者的影像-病理分析显示,“C”字征信号消失与CA1区锥体神经细胞脱失相关,而CA4区低信号则反映了胶质增生.结论 STIR序列的高分辨率可以可靠地显示海马的细微解剖结构,优于常规的MRI序列,在诊断HS中具有重要价值.

  • 床旁肌电图检查在危重神经肌肉疾病诊断中的价值

    作者:刘明生;崔丽英;冯新红;管宇宙;李毅;周祥;胡晓芸

    目的 探讨危重症患者床旁肌电图检查的特点及其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肢体无力伴呼吸困难而疑诊神经肌肉病的危重患者,采用便携式肌电图仪进行床旁检查.测定项目包括节段性运动神经传导测定、感觉神经传导测定、F波、同芯针电极肌电图以及重复神经电刺激测定.对床旁肌电图测定结果结合临床进行分析.结果 共对34例危重患者进行了床旁肌电图检查.其中5例肌电图检查正常;低频重复电刺激测定8例,其中4例出现复合肌肉动作电位波幅递减现象.节段性运动神经传导测定73.3%(22/30)的患者仅有复合肌肉动作电位波幅下降,20.0% (6/30)的患者证实存在脱髓鞘改变.55.0%(11/20)的患者无F波出现;28.6%(6/21)的患者感觉神经动作电位波幅下降;57.7%(15/26)的患者同芯针电极肌电图有异常自发电位.82.4%(28/34)的患者通过床旁肌电图检查能协助明确或排除诊断、指导处理方案的选择.11.8%(4/34)的患者通过床旁肌电图检查确认了周围神经病的存在,但对临床处理无影响.床旁肌电图检查在2例患者中未显示明确价值.结论 床旁肌电图检查对于疑诊神经肌肉病的危重患者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检测手段中运动神经传导测定和重复神经电刺激为关键;检查时应根据临床问题制订个体化检测方案,以少的检查获得有价值的信息.

  • 泛酸激酶相关性神经变性病的临床特征和分子机制

    作者:彭超;汤颖;李国忠

    泛酸激酶相关性神经变性病( pantothenate kinase associated neurodegeneration,PKAN),又称脑内金属离子沉积性神经变性病1型,即通常所称的Hallervorden-Spatz综合征或苍白球黑质色素变性,是少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神经系统变性病.患病率(1~3)/100万.2001年Zhou等[1]报道了Hallervorden-Spatz综合征患者存在泛酸激酶2基因(pantothenate kinase 2 gene,PANK2)突变,提出了PKAN疾病命名,推动了金属离子沉积性神经变性病的研究进展.我们将PKAN的临床特征和分子机制综述如下.

  • 中央核肌病的研究进展

    作者:陈婷;蒲传强

    先天性肌病是一组病理上以先天性肌纤维结构异常为特征,临床表现为全身性肌张力低下,肌肉萎缩、力弱,病情进展缓慢或相对稳定的一组肌肉疾病.单纯从临床表现很难区分具体的先天性肌病类型,而病理特征性表现可作为鉴别诊断的重要依据.中央核肌病( centronuclear myopathy)作为先天性肌病中的一类疾病,病理突出特征是具中央核的肌纤维比例明显增高.该病1966年由Spiro等[1]首先报道,由于病理表现类似胎儿期的肌管,故命名为肌管肌病(myotubular myopathy).然而尚未能证实该病是由于肌肉在肌管发育阶段停止而形成的,所以命名为中央核肌病更合适.

  • 全基因组外显子测序技术在神经系统疾病中的应用及科学基金资助情况分析

    作者:曹河圻;朱元贵;董尔丹

    近年来,基因组技术取得了迅猛发展,尤其是自2005年以来,以Roche公司454技术、Illumina公司Solexa技术和ABI公司SOLiD技术为标志的新一代测序技术相继问世,标志着基因组研究步入了一个全新的高通量时代.全基因组外显子测序是一种针对核基因组上1%的蛋白质编码序列进行快速、深度的靶向测序[1],与全基因组测序相比,其针对性强、覆盖深度大、数据分析效率高,且大大降低了成本[2].

  • 重视可治性神经遗传病的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

    作者:张成

    一、概述传统观点认为,神经系统遗传病是不可治的.在教科书中,由于受篇幅所限,在治疗方面常常只写一句“无有效的治疗方法”.在临床上,有一较普遍的现象,认为神经系统遗传病诊断了也不能治疗,不太愿意花时间和精力细心询问家族史,探讨改善症状的方法.诚然,神经系统遗传病和其他系统遗传病一样,治疗非常困难,相当一部分疾病至今仍不可治,被称为“绝症”.

  • 信息动态

    作者:

    关键词:
  • 普瑞巴林对周围神经痛的治疗作用——一项八周的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试验简介

    作者:管宇宙;崔丽英

    目前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的药物包括三环类抗抑郁剂、抗惊厥剂、α2-β3配体等,且均在不同人群中验证了其有效性,尤其是在治疗疱疹后神经痛(PHN)和痛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DPN)中的有效性.中国人群尚无大型的随机双盲安慰剂的对照试验以验证普瑞巴林( pregabalin)对周围性神经痛的治疗作用.

  • 普拉克索治疗不宁腿综合征的疗效和安全性:多中心、随机和安慰剂对照的临床试验

    作者:马建芳;陈生弟

    不宁腿综合征(restless legs syndrome,RLS)是一种与睡眠密切相关的神经系统疾病,虽然发病机制目前尚未明了,但多项大型多中心临床试验都提示多巴胺受体激动剂能有效地改善症状.然而,多巴胺受体激动剂在中国RLS患者的大规模临床试验尚未有报道.普拉克索是一种新型非麦角类多巴胺受体激动剂,能有效地缓解RLS症状,据此,我们进行了一项多中心、随机、双盲临床试验,旨在观察普拉克索对RLS的疗效和安全性.

  • 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是否需要辅助药物治疗

    作者:中华神经科杂志编辑部;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

    思辩赛是集交流、研讨、探索于一体、形式新颖的专业学术活动.2011年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打造了“第一届杨森杯眩晕思辩赛”这一新颖的学术平台,以“我思我辩、精彩无限”的风采吸引了大批临床医生的关注.继第一届思辩赛在全国各地获得热烈反响之后,2012年“第二届杨森杯眩晕思辩赛”再次如火如荼地展开.3月17日的首场比赛就定在乍暖还寒的泉城济南,辩题是“治疗特发性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 BPPV)是否需要辅助药物治疗”.而在随后的3个月里,大连、南京和石家庄的临床医生也先后在各地围绕同样的主题开展了激烈辩论.

  • Fas相关死亡结构域蛋白基因沉默对帕金森病模型鼠黑质凋亡相关蛋白的影响

    作者:栗永生;薛莉;韩珣;谢安木

    目的 探讨Fas相关死亡结构域蛋白(FADD)基因沉默对帕金森病(PD)大鼠行为学变化及黑质死亡受体和半胱氨酸蛋白酶8(caspase-8)表达的影响.方法 应用化学修饰的干扰RNA及立体定向技术等,在制作PD模型前黑质内注入FADD siRNA、FADD siRNA阳性对照物或FADDsiRNA阴性对照物.观察正常对照组、PD组、FADD siRNA组、FADD siRNA阳性对照组和FADDsiRNA阴性对照组(每组各15只)大鼠阿朴吗啡诱导的旋转行为的改变;采用Western blot分析和RT-PCR等方法,检测以上5组大鼠黑质FADD、Fas和caspase-8蛋白及mRNA的半定量表达.结果 正常对照组大鼠阿朴吗啡诱导下无旋转行为,其余4组旋转次数超过6 r/min(持续30 min)的大鼠(只)分别为12(12/14)、3(3/13) 、4(4/15) 、11 (11/14),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18.56,P=0.000);与正常组比较,PD组各个蛋白及mRNA的表达均明显升高;与PD组比较,FADD siRNA组FADD和caspase-8蛋白及mRNA的表达受到明显抑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但PD组和阴性对照组间及其余3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与正常组比较,其余4组Fas蛋白及mRNA的表达均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但4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死亡受体凋亡通路在PD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而FADDsiRNA能够有效抑制此通路,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具有神经保护作用.

  • 成人Ⅱ型瓜氨酸血症一例临床特征分析

    作者:李亚勤;张成;杨娟;李洵桦;孙毅明;操基清;詹益鑫;利婧;郑民缨

    目的 总结1例成人Ⅱ型瓜氨酸血症( CTLN2)的临床资料,提高临床医生对该病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和随访重要性的认识.方法 收集患者临床资料,仔细询问病史并进行体格检查和各项辅助检查.对患者及其女儿进行SLC25A13基因检测.结果 患者女性,27岁,因反复头晕、呕吐2年余,伴发作性意识模糊1年半就诊,肝脏B超、MRI及肝活体组织检查均示肝硬化.脑电图示异常尖波.血氨基酸检测示瓜氨酸升高,SLC25A13基因检测示851 del4纯合突变,患者女儿系851del4杂合突变.结论 对于成人不明原因的脂肪肝及肝硬化,特别是伴神经精神症状的患者应考虑到CTLN2,SLC25A13基因检测可帮助早期诊断.

  • 脑腱性黄色瘤病的临床特征与基因突变分析

    作者:魏博;毛善英;刘志蓉;丁美萍

    目的 分析脑腱性黄色瘤病( cerebrotendinous xanthomatosis,CTX)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特点、影像学特征及甾醇-27羟化酶基因(CYP27A1)突变,旨在提高对此病的认识,以利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法 对1例临床诊断为CTX的家系行CYP27A1基因突变分析,收集先证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为期8个月的随访,并结合文献对CTX的疾病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患者为36岁男性,神经系统损害主要表现为智能低下,双侧皮质脊髓束、皮质脑干束受损表现,以及小脑及周围神经病变的表现;头颅MRI提示双侧基底节对称异常信号,小脑齿状核软化及钙化灶;跟腱MRI提示跟腱显著增粗;基因突变分析发现先证者存在CYP27A1基因5号外显子第1016位核苷酸C→T纯合突变,而先证者母亲与姐姐分别存在该基因第1016位核苷酸C→T杂合突变,为携带者.先证者予熊去氧胆酸治疗,随访8个月,患者前6个月规律服药,病情稳定,近2个月自行停药,病情加重.结论 CYP27A1基因5号外显子第1016位核苷酸存在C→T纯合突变(p.T339M)导致该患者发生CTX,符合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特点.CTX临床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如跟腱增粗、智能减退、共济失调等,但早期影像学检查缺乏特异性,易被延误诊治.CYP27A1基因突变检测对早期诊断CTX具有重要意义,应予以重视,而早期应用鹅去氧胆酸治疗能延缓疾病进展.

  • 内向校正钾通道18基因突变导致甲状腺毒性周期性麻痹的临床特点

    作者:洪道俊;罗来敏;周美鸿;黄海华;吴向斌;万慧;徐仁伵

    目的 分析内向校正钾通道18(KCNJ18)基因突变导致的甲状腺毒性周期性麻痹(thyrotoxic periodic paralysis,TPP)患者的临床表现和突变特点.方法 收集2002年7月至2011年10月我院TPP患者57例,其中男性55例,女性2例.运用巢式聚合酶链反应的方法,对57例患者和50名健康人进行KCNJ18基因的扩增测序.根据基因检测结果,分别回顾性总结分析KCNJ18基因突变患者和非KCNJ18基因突变患者的临床特点.结果 57例TPP患者中4例KCNJ18基因存在杂合突变,分别为p.Q126X、p.A200P、p.K360T、p.E388K.50名健康人中没有检测到这些突变.4例突变患者均为男性,发病年龄19 ~25岁,病程持续时间2~8h,均表现为重度的肌无力.4例患者在肌无力发病前均未被诊断甲状腺功能亢进.随访13 ~28个月,有3例患者再次出现临床发作,但当甲状腺功能亢进缓解后未再出现肌无力症状.结论 KCNJ18基因突变可以出现在中国TPP患者中,其临床发病年龄在20岁左右,临床病程较短而症状较重,且具有较高的复发率.

  • 基质金属蛋白酶-12血清水平及启动子区-82A/G多态性与急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的关系

    作者:李卫玲;金笑平;朱敏;周元林;王皖芬;胡晓飞;张细六;李彩;朱峰

    目的 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12(MMP-12)血清水平及启动子基因- 82A/G多态性与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的关系.方法 对608例动脉粥样硬化脑梗死和374名健康体检者进行研究,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MMP-12蛋白水平,同时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分析MMP-12基因启动子区- 82A/G多态性.结果 脑梗死组患者48 h内血清MMP-12为(17.36±9.12) ng/ml,对照组为(17.42±7.70) ng/ml,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47,P=0.962).脑梗死组AG+ GG基因型频率为7.6%,与对照组的5.9%基因型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 =0.281,P=0.584),G等位基因频率在两组间分别为3.8%和2.9%,两组比较差异同样无统计学意义(x2=0.746,P=0.374).结论 MMP-12血清水平及基因启动子- 82位点的多态与MMP-12基因表达和脑梗死没有相关性.

  • 赖氨酸蛋白缺乏激酶1基因多态性与维吾尔族人缺血性卒中的关联研究

    作者:蔡坚;张小宁;李淑元;马建华;郝晨光;张向阳

    目的 探索赖氨酸蛋白缺乏激酶1( with no lysine[K]1,WNK1)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与中国维吾尔族缺血性卒中的关系.方法 收集295例维吾尔族缺血性卒中患者和318例其他疾病对照者,进行病例对照研究.用标签SNP( tagging-SNP,tSNP)策略选择WNK1基因10个SNP位点( rs3858703、rs11611246、rs7305065、rs1990021、rs34408667、rs12309274、rs1012729、rs956868、rs12828016、rs953361).SNPs基因分型检测采用SNaPshot平台.用t检验、卡方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用Haploview软件进行连锁不平衡分析和单倍型分析.结果 rs11611246位点T等位基因在对照组中的分布(30.0%)高于病例组(25.6%),但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用性别进一步分层分析,发现rs11611246 T等位基因是维吾尔族女性卒中发病的保护因子.显性遗传模型显示T等位基因携带者发生缺血性卒中的风险是对照组的0.448倍(95% CI 0.269 ~0.746,P=0.002).调整年龄后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进一步调整混杂因素年龄、体质量指数、吸烟、饮酒、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后,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除此之外,WNK1基因其余9个SNPs位点未发现同维吾尔族人脑梗死相关.结论 我们首次发现WNK1基因第4内含子rs11611246多态影响缺血性卒中的发生,rs11611246位点T等位基因可能是维吾尔族女性发生缺血性卒中的保护因素.

中华神经科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1999 01 02 03 04 05 06
1998 01 03 04 05 06
1997 05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