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神经病学 > 中华神经科杂志

中华神经科

中华神经科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Neurology 중화신경과잡지

CSCD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1.32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6-7876
  • 国内刊号: 11-3694/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82-703
  • 曾用名: 中华神经精神科杂志
  • 创刊时间: 1955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神经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崔丽英
  • 类 别: 神经病学
期刊荣誉:
  • Mollare脑膜炎一例报告

    作者:白亮;郑红;李承晏;毛秀琴;石成虎;刘新梅;喻为人

    患者,女性38岁,公务员,于2002年10月25日晨出现发热、头痛,当晚患者有发作性呆滞,表现为讲话突然中断,对家人问话无反应,神志恍惚,不久又恢复.当晚发作2次,每次约数分钟.

  • 伴有脑基底节和小脑齿状核钙化的进行性骨化性肌炎一例报告

    作者:朱凯云;黄焰;杨学良;王国华

    患儿女性,10岁,因进行性行走困难、肌肉萎缩、右上肢下垂7年余,加重半个月入院.患儿于2岁半起出现行走较前差,右侧颈部肌肉萎缩,头向左右转动困难,右侧上肢下垂不能上抬.

  • 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阳性的类风湿性脑膜炎一例报告

    作者:郑日亮;俞敏萱;刘凤君;吕鹤;袁云

    临床资料患者男性,71岁.类风湿性关节炎病史2年半.1年半前出现发作性左侧肢体无力和言语不清,此后又出现双手颤动.半年前出现持续性左侧肢体无力和言语不清.查体:双手指屈曲畸形,小关节肿胀.双下肢浮肿.患者反应迟钝,言语欠清.脑神经检查未见异常.四肢痛、触觉正常,双膝关节以下音叉振动觉减弱.左上下肢力Ⅳ级,双手意向性震颤.左上肢腱反射较右侧活跃,左侧膝腱反射未引出,右侧膝腱反射减弱,双侧跟腱反射减弱.左侧下肢病理反射阳性.无脑膜刺激征.实验室检查:血沉89 mm/h(正常<15 mm/h)、血清类风湿因子54.3 U/ml(正常0~30.0 U/ml)、C-反应蛋白42.8 mg/L(正常0~8.0 mg/L)、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antineutrophil cytoplasmic antibody, ANCA)阳性.脑脊液蛋白0.40 g/L(正常0.15~0.25 g/L)、糖2.63 mmol/L(正常3.61~6.11 mmol/L).余项正常.肌电图检查提示周围神经传导速度减慢.头颅磁共振成像(MRI)检查示双额顶脑膜和脑沟内异常信号,临近脑实质多发性片状短T1和长T2信号改变,各脑室扩张.

  •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11例临床分析

    作者:杨建仲;董银桃;胡凤云;路顺义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CNSL)是指用现代诊断技术证实仅存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恶性淋巴瘤.临床少见,表现多样,诊断困难,误诊率高.现对经临床病理诊断证实的11例患者,分析报道如下.

  • 颈内动脉肌纤维发育不良合并上矢状窦血栓形成一例报告

    作者:冀瑞俊;贾建平

    临床资料患者,女性,38岁.主因"头痛、呕吐10 d,左下肢无力8 h"入院.患者于入院10 d前酒后出现头痛、呕吐症状,当时未引起重视,未诊治.此后症状逐渐加重,当地多家医院诊断不明,就诊我院.入院前8 h,出现左下肢无力.既往无口服避孕药史,无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脑血管病危险因素.神经系统查体:意识清楚,语言流利,脑神经未见异常.右侧肢体及左上肢肌力、肌张力、腱反射正常,病理征阴性.

  • Bickerstaff脑干脑炎一例报告

    作者:汤颖;王晔;王德生

    患者男性,44岁,因疲劳、咽痛后自觉头晕、恶心、伴低热2 d,于2004年2月13日入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消化科.入院时意识清醒,语言流利,剑突下轻压痛.无饮酒和毒物接触史.血、尿淀粉酶,血、尿、便常规,血生化正常.彩超示"脂肪肝、胆囊息肉",胃镜示"食道炎、胆汁返流性胃炎".病后4 d出现嗜睡、声音变小、肢体无力麻木,病后6 d入神经科.查体:嗜睡,唤之可醒,能正确回答问题,声音嘶哑,音量小.

  • 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一例报告

    作者:张慧;王得新;赵伟秦

    患者,男,51岁,因头痛、精神异常、视物模糊10 d,于2004年9月23日入院.患者10 d前因劳累突感头痛、头昏、恶心、呕吐,阵发性精神异常,伴视物模糊,行走不稳,无明显的意识障碍,初诊时血压曾达260/150 mm Hg(1 mm Hg=0.133 kPa).

  • 丙戊酸钠、托吡酯诱导癫癎患者体重及血清瘦素水平的变化

    作者:杨旭红;周东

    目的观察丙戊酸钠、托吡酯诱导癫癎患者体重及血清瘦素水平的变化. 方法 40例女性癫癎患者按年龄、体重指数分层匹配进入丙戊酸钠、托吡酯治疗组,每组20例.在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后分别测定身高、体重及早晨空腹血清瘦素水平. 结果 9例经丙戊酸钠治疗者体重增加(≥4 kg),血清瘦素水平[(13.2±3.6)ng/ml]高于治疗前[(7.4±3.0)ng/ml,P<0.01];6例托吡酯治疗者体重减轻(≥4 kg),血清瘦素水平[(3.7±1.8)ng/ml]低于治疗前[(7.4±2.6)ng/ml,P<0.01]. 结论经丙戊酸钠治疗体重增加者出现瘦素抵抗,经托吡酯治疗体重减轻者血清瘦素水平降低.

  • 大鼠马桑内酯点燃癫癎模型P-糖蛋白和多药耐药相关蛋白1的表达

    作者:鄢波;周东;林旭;王琴;张尚福;徐建国

    耐药性癫癎约占癫癎患者的30%,耐药癫癎动物模型是研究其耐药机制和探讨治疗方法的重要工具.马桑内酯(coriaria lactone,CL)是从植物马桑中提取的一种致癎物质,对动物反复肌注阈下剂量的CL可以建立化学点燃模型,并具有一定的耐药性[1].P-糖蛋白(P-glycorprotein,P-gp)和多药耐药相关蛋白1(multidrug resistance-associated protein 1,MRP1)是近年在耐药性癫癎患者脑组织中发现的两种与耐药性产生相关的膜蛋白[2,3].我们通过建立大鼠CL点燃模型,观察其对卡马西平(carbamazopine,CBZ)、丙戊酸钠(valproate,VPA)及托吡酯(topiramate,TMP)等抗癫癎药物(AED)的治疗反应和大鼠脑部P-gp和MRP1的表达,探讨该模型的耐药性及其可能机制.

  • 细胞周期蛋白D1基因敲除对小鼠脑缺血边缘区胶质细胞增殖及神经元凋亡的影响

    作者:张强;王伟;徐运兰;谢敏杰;杜鹏;陈晨;朱舟;王萍;杜一星

    目的观察细胞周期调控对局灶性脑缺血边缘区胶质细胞增殖及神经元凋亡的影响.方法选用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 D1)基因敲除小鼠,建立光化学诱导小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随机将实验动物分为脑缺血组和假手术组,采用尼氏染色显示脑梗死灶并计算梗死灶面积;应用免疫荧光化学方法检测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的表达;并通过TUNEL方法检测神经元凋亡.结果缺血后3、7、28 d cyclin D1基因敲除纯合子小鼠梗死灶面积占脑片总面积比值(1.00±0.28, 1.00±0.16, 1.10±0.16)明显小于杂合子(3.60±0.47, 3.80±0.28, 4.20±0.24)及野生型小鼠(3.60±0.51, 3.90±0.21, 4.30±0.47,均P<0.05);缺血后各时间组缺血边缘区GFAP表达明显增强,但缺血后7、28 d纯合子小鼠缺血边缘区GFAP的表达明显弱于杂合子及野生型小鼠(缺血后7、28 d纯合子小鼠缺血边缘区GFAP的吸光度值依次为0.612±0.069, 0.622±0.146,杂合子为0.838±0.089, 0.998±0.172,野生型为0.863±0.076, 1.054±0.124,均P<0.05);缺血后3 d于缺血边缘区可见大量TUNEL阳性染色细胞,而且杂合子、野生型小鼠缺血区细胞凋亡数目明显多于纯合子小鼠(缺血3 d后纯合子、杂合子、野生型TUNEL阳性率依次为7.00±3.01, 23.30±7.59, 25.50±8.77, P<0.05);纯合子小鼠抗神经元特异性核蛋白(NeuN)+TUNEL双标阳性的结果明显弱于杂合子和野生型小鼠(P<0.05).结论通过cyclin D1基因敲除,可部分抑制缺血边缘区胶质细胞增殖,同时减少神经元凋亡和脑梗死面积.该结果提示调控细胞周期可能是脑缺血新的治疗方向.

  • 纤维蛋白原Bβ-455G/A、-854G/A、-1420G/A单核苷酸多态性与缺血性脑卒中的关系

    作者:符俏;邢宏运;廖小平;文国强;龙志刚;孙川;梁亮;黄仕雄;刘国勋;包承鑫;蔡望伟

    目的研究纤维蛋白原(Fg)Bβ启动子区-455G/A、-854G/A、-1420G/A 3个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与缺血性脑卒中(IS)的关系.方法应用病例对照分析和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对160例IS患者与130名健康对照组的FgBβ-455G/A、-854G/A、-1420G/A等位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与IS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 IS组的FgBβ-455G/A SNP A位点的等位基因频率为0.3688,与对照组的A位点的等位基因频率0.25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IS组-455位点的基因型频率(GG:33.8%,GA:58.8%,AA:7.5%)与对照组的基因型频率(GG:55.4%,GA:38.5%,AA: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IS组中-455位点的GA+AA基因型频率(66.3%)高于对照组的GA+AA频率(44.6%,P=0.001);在高血压分层分析后-455位点的A等位基因频率和GA+AA基因型频率在病例组和对照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两组间-854G/A、-1420G/A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FgBβ-455G/A位点与IS有关联,可能是IS的独立危险因素,-854G/A、-1420G/A与IS无关联.

  • 拉莫三嗪对新生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的神经保护作用

    作者:郭文超;易咏红;廖卫平;孙卫文;苏涛;陆雪芬

    目的研究拉莫三嗪(LTG)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新生大鼠的神经保护作用,以及不同用药剂量和用药时间对该作用的影响. 方法 7日龄SD大鼠126只,除假手术组(14只)外均行左侧颈总动脉离断并置入密闭缺氧箱,制备HIBD动物模型.LTG治疗A组(56只)术后3 h分别给予LTG 5、10、20、40 mg/kg,治疗B组(42只)术前1 h和术后3、6 h给予LTG 20 mg/kg腹腔注射,缺血缺氧组(14只)无治疗.用酶标法、免疫组化和原位末端标记(TUNEL)法,分别检测HIBD 24 h后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浓度、大脑皮层NSE阳性细胞数以及大脑皮层和齿状回TUNEL阳性细胞数. 结果与缺氧缺血组比较,10、20、40 mg/kg LTG组TUNEL阳性细胞数显著减少;20 mg/kg和40 mg/kg LTG治疗组血清NSE的浓度显著降低[缺血缺氧组:(103.3±3.3)μg/ml,20 mg/kg组:(51.2±2.5)μg/ml,40 mg/kg组:(32.4±1.7)μg/ml],皮层NSE阳性细胞数则显著增高,40 mg/kg组(78.3±6.5)比20 mg/kg组(63.4±6.6)改变更显著.术前1 h与术后3、6 h给药组的血清NSE的浓度均显著降低,NSE及TUNEL阳性细胞数均显著性增高,术前1 h组改变较术后3、6 h给药组显著,3 h与6 h给药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LTG对HIBD新生大鼠可产生神经保护作用,作用疗效与用药时间和剂量有关.

  • 维生素D依赖型钙结合蛋白D28k及MC6蛋白异常与C型尼曼-皮克病小鼠神经元骨架病理改变

    作者:张宇红;卜碧涛;曹小丽;王雪贞;李江林;方思雨;占克斌

    目的探讨C型尼曼-皮克病(NPC)小鼠模型神经元病变时,维生素D依赖型钙结合蛋白D28k(calbindin D28k)和MC6蛋白异常表达与神经元细胞骨架病变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利用免疫组化、免疫荧光标记以及免疫印迹等方法检测NPC1小鼠和野生型对照组小鼠(各8只)脑组织不同部位神经元变性过程中calbindin D28k及MC6蛋白表达,细胞骨架蛋白抗有丝分裂活化蛋白激酶-2 (MAP2)和神经丝(neurofilament,NF)的病理变化.结果 NPC1小鼠4周龄时,calbindin D28k表达为0.68±0.32,稍微高于野生型小鼠(0.53±0.20,P=0.665),以后5~8周龄的连续变化0.71±0.33, 1.22±0.73均低于对照组的1.20±0.47和 2.28±1.42(P=0.34,0.045).NPC1鼠小脑浦肯野神经元发生变性早期,calbindin D28k 蛋白表达增高,晚期表达降低.小脑白质、脑干、基底节和部分大脑中出现异常calbindin D28k蛋白颗粒和MC6蛋白.异常的MC6蛋白与calbindin D28k高度共表达.相同部位的神经元NF也明显病理改变.浦肯野神经元则没有发现MC6以及MAP2、NF病理改变.结论 calbindin D28k在NPC1小鼠神经元变性早期可能有短暂的神经元保护作用.随着病程发展calbindin D28k表达异常,并与MC6蛋白密切相关.两者均与神经元细胞骨架结构破坏明显相关.浦肯野细胞变性与MC6和MAP2、NF关系不大.由此推测calbindin D28k参与NPC1小鼠模型神经元细胞骨架病变机制;同时,浦肯野神经元变性、死亡的途径与其他的神经元可能不同.

  • 重组腺相关病毒载体介导的小基因SMCKA3999治疗Duchenne肌营养不良小鼠的研究

    作者:黎红华;张苏明;陈春莲;胡晓琴;方思羽;Xiao Xiao;汪道文

    目的研究重组腺相关病毒载体(rAAV)介导的人抗肌萎缩蛋白(dystrophin)小基因SMCKA3999对Duchenne肌营养不良(DMD)在病理、肌电图、肌力方面的治疗作用. 方法将dystrophin小基因SMCKA3999克隆至rAAV并包装成rAAV SMCKA3999病毒,以5×109病毒颗粒多点注射于DMD模型鼠(mdx鼠)腓肠肌,基因治疗4个月后,以免疫荧光双标法检测肌膜dystrophin基因表达,采用Nicolet肌电及诱发电位仪记录mdx鼠肌电图,基因治疗5个月后以肌肉离体灌注电刺激法测定腓肠肌肌力,观察rAAV SMCKA3999对DMD动物模型鼠的治疗作用. 结果 rAAV SMCKA3999能有效稳定表达,并使肌膜缺失的dystrophin恢复,明显改善DMD肌电图表现,肌力恢复. 结论 rAAV SMCKA3999对mdx鼠治疗有效,能显著改善其肌肉功能,应用rAAV介导的dystrophin小基因SMCKA3999基因治疗是临床治疗DMD有希望的方法.

  • 神经科总住院医师607例会诊病例分析

    作者:关鸿志;崔丽英;陈琳;王建明

    目的分析神经科总住院医师会诊病例的构成特点,从一个方面反映总住院医师的工作情况.方法统计北京协和医院神经科1名总住院医师在2003年8月1日至2004年1月31日会诊的病例.结果共新会诊患者607例,女性305例,男性302例,年龄5个月至92岁,平均年龄55.2岁,平均每周新会诊24例.急症会诊208例(34.3%),常规会诊399例(65.7%).362例(59.6%)继发于系统性疾病;66例(10.9%)与医源性因素有关.急症会诊以代谢性脑病多(92例),占急症会诊的44.2%,病因包括呼吸衰竭、肾功能衰竭、多器官功能衰竭等;其次为急性脑血管病51例;第三为癫癎发作23例.内科常规会诊病例以周围神经病多(69例),占内科常规会诊的17.3%(69/ 398),病因包括糖尿病、血管炎/结缔组织病、肿瘤相关的周围神经病等.外科和妇科约请神经科常规会诊主要目的是围手术期的神经科疾病评估和预防.结论会诊工作具有特殊性和挑战性,神经科总住院医师应该了解会诊病例特点,在会诊中学习和积累经验.

  • 大鼠脑梗死早期亚临床发作及胶质谷氨酸转运体-1的表达

    作者:曾可斌;胡长林

    目的探讨脑梗死早期亚临床发作的病理生理机制. 方法采用线栓法制作大鼠右侧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模型,监测大鼠脑电活动,检测海马组织中胶质谷氨酸转运体-1(GLT-1)的表达. 结果大鼠脑梗死后癎样放电的发生率为27.4%,亚临床发作组海马CA1区和CA3区GLT-1免疫表达[分别为(344.5±35.0)μm2和(360.4±13.5)μm2]显著低于非亚临床发作组[CA1区和CA3区分别为(447.0±22.8)μm2和(402.3±28.5)μm2],而两组GLT-1在齿状回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大鼠脑梗死后可出现癎样放电,并与海马组织中CA1区和CA3区GLT-1表达下调有关.

  • 癫癎耐药机制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作者:谭兰;孙妍萍;郑雪平

    癫癎是神经科常见病,难治性癫癎约占癫癎的30%.其耐药机制包括许多方面,目前认为早期发病、症状性癫癎、特殊的临床发作类型等是难治性癫癎的重要相关因素[1].近年来,对肿瘤耐药机制的研究使人们逐渐认识到多药耐药基因(multiple drugs resistance,MDR)及其表达产物与难治性癫癎的相关关系.

  • 重症肌无力眼外肌易患性

    作者:李柱一;刘爱东;许贤豪

    重症肌无力(myasthenia gravis, MG)是一种乙酰胆碱受体抗体(AChR-Ab)介导并有补体参与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约90%左右的MG患者首先选择性累及眼外肌,出现眼外肌无力,其中约15%的患者肌无力症状终身仅局限于眼外肌.为何MG患者往往首先选择性受累眼外肌,其机制迄今不明.我们通过研究,对MG患者眼外肌肌无力易患性介绍如下.

  • 内质网应激与Alzheimer病

    作者:张红菊;赵忠新

    Alzheimer病(Alzheimer's disease, AD)是老年人常见的神经系统变性病,其临床特点是隐匿起病,病情进行性加重,出现认知障碍和行为异常.病理特点为脑神经细胞外出现β淀粉样肽(Aβ)聚集形成的神经斑或称老年斑、脑神经细胞内tau蛋白异常聚集形成神经原纤维缠结(NFT)、脑皮质神经细胞减少及皮质动脉和小动脉的血管淀粉样变性.AD的病因学和发病机制尚不清楚,但已有许多假说,如Aβ产物过多、tau蛋白的异常磷酸化、过氧化作用、炎症因素、金属与细胞内钙紊乱、遗传因素等[1].近年来因蛋白质折叠障碍造成的异常蛋白质的聚集在神经变性疾病中所起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内质网应激(ERS)与功能障碍也相应受到关注.以下综述AD与内质网应激相关的研究进展.

  • 耐药性癫癎与耐药相关基因

    作者:吴立文;卢强

    癫癎是人类的常见病、多发病,目前主要的治疗手段是应用抗癫癎药物(AED)控制发作,约有20%~30%的癫癎患者对传统AED反应较差,尽管近年来不同作用机制的新型AED不断问世,但仍有部分患者对AED耐药,发作得不到有效控制.

  • 第54例--右下肢力弱9个月,右半身发作性抽搐6个月

    作者:戚晓昆;钱海蓉;姜树军

    病历摘要患者男性,35岁,因"右下肢力弱9个月,右半身发作性抽搐6个月"于2002年12月20日入院.患者于2002年3月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下肢力弱,右足趾活动不灵活,饮酒后明显.6月9日劳动时出现右侧面部、上下肢抽搐,持续约15 min,意识逐渐丧失.在当地医院行腰部磁共振成像(MRI)检查未见异常.8月8日发生右侧肢体抽搐4次,意识清楚,每次持续1~3 min自行缓解,无头晕、头痛、视物不清、恶心呕吐等症状.当地头颅MRI提示"左侧额、顶叶交界处团块状较大长T1、长T2不均匀信号".

  • 脑的可塑性与神经康复

    作者:朱镛连

    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由于对脑细胞不能再生的片面认识,人们在神经疾病的治疗上采取悲观态度.然而,脑功能事实上是可塑的,是可以再组织的.因此医学和康复学家能利用脑的可塑性创造各种方法使脑损伤后的功能得到康复.

中华神经科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1999 01 02 03 04 05 06
1998 01 03 04 05 06
1997 05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