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神经病学 > 中华神经科杂志

中华神经科

中华神经科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Neurology 중화신경과잡지

CSCD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1.32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6-7876
  • 国内刊号: 11-3694/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82-703
  • 曾用名: 中华神经精神科杂志
  • 创刊时间: 1955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神经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崔丽英
  • 类 别: 神经病学
期刊荣誉:
  • 以Charcot关节为首诊的脊髓空洞症一例

    作者:李正侠

    临床资料患者女性,55岁,因"右上肢肿胀半个月"于2009年7月7日入院.患者于2009年6月22日出现右上肢肿胀,当时于外院行右肩关节平片示右肱骨头缺,SPECT检查提示右肱骨上段骨肿瘤可能,在外院拟"肿瘤合并右肩关节积液"予抗炎治疗无好转,就诊我院.

  • 进行性耳聋合并延髓麻痹二例

    作者:马磊;吴中亮;贾宏阁;刘之荣

    Brown-Vialleto-Van Laere(BVVL)综合征是一种以进行性耳聋伴脑桥、延髓脑神经麻痹为特征的罕见的神经系统疾病[1].

  • Fazio-Londe综合征一家系

    作者:崔晋静;孙美珍;牛小媛;李琼;魏利华

    Fazio-Londe综合征是一种主要表现为进行性延髓麻痹的罕见遗传病[1],发生于儿童及青少年[2].Gulati等[3]报道,截至2004年文献中共有31例关于本病的报道,国内目前仅有1个疑似本病变异型的家系报道[4].我们诊断1个家系,3代人中5例先后发病,报道如下.

  • 远程缺血预适应训练治疗基底动脉支架术后残余眩晕患者一例

    作者:马春;李淑婷;罗玉敏;陈健;刘向荣;吉训明

    临床资料患者男性,54岁,因"突发眩晕伴左侧肢体麻木无力12 h"于外院就诊.2008年11月30日收入我院.入院体检:意识清楚,双眼各向运动充分,无眼震,粗测视野正常,轻度构音障碍,左侧中枢性面舌瘫,左侧肢体肌力Ⅳ级,双侧病理征阳性,共济运动不合作,余体检大致正常,美国国立卫生研究所卒中评分(NIHSS评分)4分.

  • 轻型巨轴索神经病一例

    作者:赵丹华;洪道俊;郑日亮;张巍;王朝霞;袁云

    巨轴索神经病(giant axonal neuropathy,GAN)是一种累及周围神经和中枢神经系统的遗传性中间丝蛋白病,该病于1972年首次报道.目前已明确其致病基因为gigaxonin[1].

  • 脑梗死致色觉障碍一例

    作者:李玉静;董万利

    临床资料患者,男,65岁,因"头晕1周伴视觉障碍"于2009年11月4且入院.患者4年前有脑梗死病史,有高血压病史数年.

  • 卒中后深静脉血栓形成调查及危险因素探讨

    作者:易兴阳;林静;韩钊;周旭东;柯将琼;林纪光;王小同

    目的 调查卒中后急性期和随访期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发生率,并探讨DVT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 采用多中心、前瞻性研究设计.所有患者于发病后10~14 d进行双下肢静脉超声检查,出院后继续随访6个月.计算出卒中后急性期和随访期DVT发生率.通过比较卒中后并发DVT与卒中后无DVT的患者多种相关因素,筛选出卒中后DVT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 卒中急性期DVT发生率为4.49%,其中有DVT症状者为51.6%,无症状者为48.4%;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年龄(≥70岁,OR=1.63,95%CI 1.08~2.84)、卧床(OR=4.85,95%CI 2.65~9.68)、Wells评分≥2(OR=3.96,95%CI 1.86~7.86)、下肢NIHSS评分≥3分(OR=4.56,95%CI 2.07~8.85)、D-二聚体水平高(OR=3.45,95%CI 2.01~8.52)、Barthel指数(BI)评分低(OR=2.98,95%CI 1.52~6.47)、是否康复治疗(OR=1.82,95%CI 1.22~3.43)、是否抗凝治疗(OR=1.91,95%CI 1.34~4.92)是急性期卒中患者DVT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其中康复治疗和抗凝治疗是保护因素;卒中随访期DVT发生率为1.51%,年龄(≥70岁,OR=1.82,95%CI 1.21~3.98)、出院后仍卧床(OR=5.12,95% CI 2.82~11.32)、出院时下肢NIHSS评分≥3分(OR=4.25,95%CI 2.11~7.87)、出院时BI评分低(OR=2.18,95%CI 1.18~6.23)、急性期有DVT(OR=3.81,95% CI 1.87~7.48)是随访期卒中患者DVT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卒中后DVT多发生于老年患者,48.4%DVT无症状,卒中患者发生DVT的独立危险因素多,对有上述危险因素卒中患者进行DVT监测和预防干预十分必要,康复治疗和抗凝治疗可能能降低DVT的发生.

  • 眼肌型重症肌无力干预后状态

    作者:景筠;张晓君;秦宁宁;陈瑞玲;于磊;马山

    目的 评估溴吡斯的明、激素、胸腺切除、胸腺切除-激素联合4种治疗对于以眼肌型重症肌无力(OMG)起病的患者干预后状态的差异.方法 对180例OMG患者进行回顾加前瞻性临床研究,患者起病年龄≥15岁,根据患者接受的治疗非随机性入组,分为手术组60例、激素组39例、联合组31例、对症组50例.按照美国重症肌无力基金会标准以干预后状态仅余"轻微异常"为理想状态.结果 ①激素组治疗后3~6个月,睑下垂、眼肌麻痹、总体理想状态率相对高于其他3组,其中,42.1%(16/38)的患者治疗3个月睑下垂达到理想状态,高于对症组(7/48,14.6%,×2=8.200,P=0.004).②联合组、手术组从治疗后1年起,各项理想状态率呈上升趋势,以联合组略高于手术组;观察期终末21.7%(13/60)手术组患者达到完全缓解;纵向配对比较,手术组治疗2年后睑下垂(22/40,55.0%)、眼肌麻痹(16/27,59.3%)和总体效果(20/40,50.0%)达理想状态率均显著高于治疗3个月后[11/59,18.6%;11/44,25.0%;9/60,15.0%;P=0.002、0.031、0.000(此处无统计值,仅有P值)].③选择对症治疗的患者平均起病年龄(51.9±18.0)岁,高于其他3组(F=10.563,P=0.000).④伴有眼肌麻痹的OMG患者更倾向于选择激素或联合治疗,联合组眼肌麻痹率高于对症、手术2组(×2=12.939、14.380,均P=0.000),激素组眼肌麻痹率高于手术组(×2=8.017,P=0.005).结论 对于以OMG起病的青中年患者,激素治疗起效快,胸腺切除、联合治疗长期疗效好,激素甚或联合治疗可能是伴有眼肌麻痹者较好的选择.

  • 应给予睡眠更多的关注

    作者:赵忠新;张照环

    现代社会越来越多的人遭遇睡眠障碍的困扰.世界卫生组织的一项调查显示,来自14个国家15个地区基层医疗单位的25 916例患者中27%有睡眠问题.中国睡眠研究会公布的调查结果显示,中国成年人失眠发生率为38.2%,高于发达国家.

  • 偏头痛大鼠硬脑膜肥大细胞脱颗粒与神经源性炎症相关因子的变化

    作者:徐武;史兆春;韦俊超;曹月州;吴婷;万琪

    目的 观察偏头痛大鼠硬脑膜肥大细胞脱颗粒与神经源性炎症相关因子的变化,探讨偏头痛疼痛产生的可能机制.方法 64只SD大鼠随机分为刺激组(32只)和假手术组(32只).电刺激大鼠单侧三叉神经节建立偏头痛模型,放射免疫法测定刺激侧颈静脉血中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的含量.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刺激侧颈静脉血中组胺和硬脑膜中前列腺素E2(PGE2)的含量,甲苯胺蓝染色观察硬脑膜肥大细胞的数量及脱颗粒百分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免疫蛋白质印迹技术观察硬脑膜中环氧化酶-2(COX-2)的阳性细胞数及蛋白表达.结果 假手术组和刺激组颈静脉血中CGRP含量分别为(59.20±11.66)pg/ml和(82.84±16.24)pg/ml(t=-3.34);组胺含量分别为(9.87±0.88)ng/ml和(11.59±1.20)ng/ml(t=-3.27);硬脑膜中肥大细胞数量分别为15.46±2.40和11.63±1.67(t=3.71),脱颗粒百分率分别为14.09%±4.53%、29.10%±9.39%(t=-4.07).两组硬脑膜中PGE2的含量分别为(80.70±10.60)pg/ml和(382.30±20.90)pg/ml(t=-16.674);硬脑膜中COX-2阳性细胞数分别为42.00±18.40和139.00±20.50(t=-7.994),COX-2蛋白表达(吸光度值)分别为19.50±9.20和359.20±21.90(t=-5.190).两组间比较,上述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电刺激单侧三叉神经节可诱导硬脑膜肥大细胞脱颗粒及神经源性炎症的产生,相关炎症因子的改变可能是偏头痛疼痛发生的重要病理生理基础.

  • 低铜蓝蛋白血症致帕金森病患者黑质异常铁沉积

    作者:金莉蓉;王剑;曾蒙苏;钟春玖

    中脑黑质铁沉积是帕金森病患者显著的病理生理特征,病因不明.我们前期研究表明,包括帕金森病在内的运动障碍患者低铜蓝蛋白血症发生率显著高于健康人群[1].

  • 乙琥胺、丙戊酸和拉莫三嗪治疗儿童失神癫痫的临床试验

    作者:Glauser TA;Cnaan A;Shinnar S;李新;王纪佐

    背景:儿童失神癫痫(CAE)是常见的儿童癫痫综合征,一般常用乙琥胺、丙戊酸或拉莫三嗪治疗,但有效和耐受性好的首选治疗尚未确定.方法:该研究是美国多中心、随机、双盲、对照临床试验,旨在比较乙琥胺、丙戊酸和拉莫三嗪治疗新诊断CAE儿童的疗效、耐受性和对神经心理的影响.

  • 应用多重连接依赖性探针扩增定量技术检测假肥大型肌营养不良重复突变及携带状态

    作者:林齐防;陈万金;王柠;吴志英;林珉婷;慕容慎行

    目的 应用多重连接依赖性探针扩增(MLPA)技术对假肥大型肌营养不良(DMD及BMD)患者及其家系成员进行dystrophin基因分析,探讨MLPA定量技术在本病重复突变及携带者检测中的优势.方法 以355例DMD及BMD患者、46名缺失型患者之母和8名重复型患者之母为研究对象,应用MLPA技术对dystrophin基因全长外显子进行分析,对于单一外显子缺失的样本采用PCR及测序进行验证.结果 经MLPA分析,全部355例患者中190例为dystrophin基因缺失型患者,在其余非缺失型患者中检测出34例重复型突变.此外,在46名缺失型患者的母亲中发现了28名携带者,在8名重复型患者的母亲中发现了6名携带者,两组患者母亲携带者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经过测序验证,在1例单一外显子缺失的患者中发现17号外显子存在AGGGAACAGATCCTGGTAAAGCA小片段缺失.结论 与传统的定量方法相比,MLPA定量技术可对DMD及BMD患者全长外显子区域同时进行缺失、重复分析,并能对患者家系成员的携带状态进行判定.此外,MLPA检测结果受模板DNA的浓度及纯度影响较小.

  • 对肌萎缩侧索硬化发病机制的新认识

    作者:沈定国

    肌萎缩侧索硬化(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ALS)为一种累及皮质、皮质脊髓束、脑干、脊髓运动神经元的神经变性病,临床表现为四肢及躯干肌肉萎缩,导致运动功能严重障碍甚至呼吸肌麻痹,患者多于3~5年内死亡.据统计其发病率为(1.5~2.5)/10万,5%~10%为家族性ALS(fALS),其余90%以上为散发ALS(sALS).

  • 伴快速眼球运动睡眠行为障碍的帕金森病患者临床特征

    作者:万赢;周明珠;何海燕;干静;陆丽霞;吴佳英;任肖玉;刘振国

    目的 评价快速眼球运动睡眠行为障碍(RBD)在帕金森病(PD)患者中的患病率以及伴发RBD的PD患者临床特征.方法 2007年连续入组124例PD患者,采用非运动症状问卷(NMSquest)第25项问答结果调查PD患者中RBD患病率;将入选患者分为RBD组(78例)和非RBD组(13例),采用统一PD评分量表(UPDRS)、Hoehn-Yahr(H-Y)分级比较2组运动症状严重程度和运动并发症发生情况;选用NMSquest量表比较2组非运动症状发生情况,选用MMSE、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帕金森病睡眠量表(PDSS)和Epworth嗜睡量表(ESS)比较2组认知功能、焦虑和抑郁、夜间睡眠障碍和日间思睡程度.结果 (1)RBD的患病率为62.9%(78/124);(2)RBD组患者的病程[(3.8±2.8)年]显著短于非RBD组[(5.0±2.5)年,t=-1.972,P=0.048],但在性别、年龄、起病年龄、发病类型、左旋多巴等效剂量(LDE)和用药种类上2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3)在运动症状中RBD与非RBD组在H-Y分级、UPDRS-Ⅱ、Ⅲ、Ⅳ评分以及运动并发症发生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在非运动症状中胃肠道功能、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精神和睡眠活动等方面的不良症状在RBD组的发生率显著高于非RBD组,但是认知、焦虑和抑郁、夜间睡眠障碍和日间思睡的严重程度在2组间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RBD在PD患者中的患病率较高,伴发RBD的PD患者病程较短且非运动系统受累更加广泛.

  • 快速眼球运动睡眠剥夺及γ-氨基丁酸能药物干预对大鼠认知功能的影响

    作者:李振;赵忠新;黄流清;向正华;张琳;张鹏;李雁鹏;吴惠涓;庄建华;王文昭;贺斌

    目的 建立快速眼球运动(REM)睡眠剥夺和下丘脑穹隆周围核微量渗析大鼠模型,研究不同程度REM睡眠剥夺和恢复对SD大鼠认知功能、下丘脑泌素(Hcrt)能系统和γ-氨基丁酸(GABA)能系统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将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REM睡眠剥夺组,REM睡眠剥夺组又分非手术对照组(nonOP)、假手术对照组(Sham)、GABAA受体拈抗剂SR-95531组(SR)和GABA再摄取抑制剂NO-711组(NO).采用改良多平台水环境法(MMPM)建立REM睡眠剥夺SD大鼠模型,利用Morris水迷宫测定大鼠在不同程度REM睡眠剥夺对认知功能的影响变化,采用免疫荧光技术检测下丘脑Hcrt神经元数量形态和原癌基因(Fos)表达、下丘脑GABA的A型受体α1(GABAA Rα1)亚单位表达累积吸光度值;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仪(HPLC)测定下丘脑GABA和谷氨酸(Glu)含量.建立穹隆周围核微量渗析SD大鼠模型,观察GABAA受体拈抗剂SR-95531和GABA再摄取抑制剂NO-711对上述指标的影响.结果 REM睡眠剥夺导致nonOP组和Sham组SD大鼠认知功能下降、下丘脑外侧区Fos阳性细胞总数和Fos-Hcrt双阳性细胞(F+&H+)数量增加、下丘脑GABA含量和GABAA Rα1表达增加,且变化程度均与REM睡眠剥夺时间长短呈正相关.但上述指标的变化都能够在不同程度睡眠恢复后得以修正.NO组与对照组比较,睡眠剥夺期间认知功能下降、下丘脑外侧区Fos阳性细胞总数和F+&H+数量增加(F=9.56、12.14、10.12,P<0.05),且增加程度均与REM睡眠剥夺时间长短呈正相关;但睡眠恢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R组与对照组比较,睡眠剥夺期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睡眠恢复期间认知功能下降、下丘脑外侧区Fos阳性细胞总数和F+&H+数量增加(F=12.03、11.38、8.36,均P<0.05).SR组GABA含量和GABAA Rα1表达在全部5个时间点均明显增加(F=11.36、14.67,均P<0.05),而NO组仅在SD 5d的GABAA Rα1表达明显增加(F=12.06,P<0.05).结论 在REM睡眠剥夺和恢复过程中,GABA能系统存在自身调节机制,但无论是其再摄取抑制剂NO-711还是受体竞争剂SR-95531,均对认知功能下降产生不利影响,因此GABA能系统并不是治疗失眠的理想靶点.Hcrt能神经元系统和GABA能系统之间存在相互抑制的作用,可以通过降低Hcrt神经元激活来改善睡眠的效果.并据此推断,Hcrt能系统可能是诱导睡眠和治疗失眠的潜在理想靶点.

  • 致死性家族性失眠患者脑葡萄糖代谢分析

    作者:史新冲;李洵桦;张祥松;易畅;王晓燕;陈志丰

    目的 研究致死性家族性失眠(fatal familial insomnia,FFI)患者脑葡萄糖代谢变化特征.方法 对病程分别为2个月的患者1和6个月的患者2以及20名健康对照者进行18F-脱氧葡萄糖(18F-fluorodeoxyglucose,18F-FDG)PET静态显像.采用视觉分析的方法判断2例患者脑代谢改变情况,然后利用统计参数图分析方法对每例患者和与其年龄相匹配的10名健康对照者进行组间分析,判断其代谢改变特征.结果 与10名年龄相匹配的健康对照组相比,患者1表现为明显的丘脑、顶叶、尾状核、后扣带回和前额叶的代谢减低(t>2.82,P<0.01).患者2表现为明显的丘脑、顶叶、后扣带回和前额叶的代谢减低,其代谢减低的范围和程度明显大于患者1(t>2.82,P<0.01),并伴有颞叶和枕叶代谢减低(t>2.82,P<0.01).结论 FFI患者脑葡萄糖代谢改变主要为双侧丘脑和大脑皮质代谢减低,大脑皮质所累及的范围和程度随病程发展而增大.18F-FDG PET显像对FFI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特发性颅内压增高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一例分析

    作者:詹淑琴;黄朝阳;李宁;丁岩;王玉平;贾建平

    目的 通过报道及文献复习探讨特发性颅内压增高(IIH)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之间的关系.方法 报道1例中年男性颅内压增高患者,经MRI、血管造影排除颅内病变,确诊为IIH;患者有嗜睡、肥胖等症状,进行多导睡眠图(PSG)证实合并有重度OSA,在单纯使用降颅压治疗不能获得持续有效控制高颅压症状后,改用针对OSA给予控制体重和持续正压通气等综合治疗观察临床疗效.结果 经过3个月治疗,患者体质量指数由35.7降至31.4,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由72.6降至10.1,血氧饱和度从67%上升到82%,头痛、视乳突水肿等高颅压症状得到持续改善.结论 睡眠呼吸暂停是IIH的风险因素之一,尤其是肥胖男性患者;对有睡眠症状的患者进行PSG监测有助于寻找IIH中容易被忽视的重要因素即OSA;采取积极措施治疗OSA能持续有效地缓解IIH患者高颅压症状.

  • 九盒迷宫试验检测慢性失眠者记忆功能

    作者:李志华;陈贵海

    目的 探讨慢性失眠对记忆的影响.方法 选取55例原发性失眠(PI)患者、119例抑郁伴发失眠(CDI)患者和50名健康对照者(对照组),采用九盒迷宫进行客观记忆(空间工作和空间参考记忆、物体工作和物体参考记忆)检测,按0(很差)~4(很好)5个等级让受试者自我评定记忆.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PI患者轻度时记忆自评[四分位数间距,记忆自评单位为等级,其他指标均为错误数,3(2,3)与1(1,2)]和重度时空间工作记忆[3(1,5)与6(2.5,11)]差(×2=4.526、3.529,均P<0.01).CDI患者轻度时记忆自评[2(1,2)]和空间工作记忆[6(3,10)]差(×2=5.803、4.155,均P<0.01),重度时物体参考[0.5(0,1)]和空间参考记忆[1.5(1,3)]也变差(×2=2.641、3.955,均P<0.01).结论 PI损害主观记忆,严重时损害空间工作记忆.CDI损害记忆范围更广,包括主观、物体参考、空间参考和空间工作记忆.

  • 帕金森病患者睡眠障碍的多导睡眠图、多次睡眠潜伏期试验分析

    作者:严金柱;季晓林;叶华;林细康

    目的 使用多导睡眠图、多次睡眠潜伏期试验客观分析帕金森病(PD)患者睡眠障碍特征.方法 对26例临床确诊的PD患者(PD组)和31名无明显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对照者(对照组)行全夜可移动视频多导睡眠监测及次日多次睡眠潜伏期试验,分析比较2组患者睡眠结构及平均睡眠潜伏期、入睡期快速眼球运动(REM)睡眠(SOREMPs)、睡眠发作(Sas)情况.结果 PD组N2睡眠期百分比(32.8%±13.1%)、REM睡眠期百分比(8.6%±5.3%)、平均睡眠潜伏期[(9.6±4.4)min]较对照组[40.2%±9.1%、11.5%±5.1%、(15.7±3.1)min]明显降低(t=-2.515、-2.054、-6.164,P<0.05),PD组醒觉指数[(41.8±32.1)次/h]较对照组[(28.6±11.0)次/h]明显升高(t=2.151,P<0.05).PD患者中出现日间过度瞌睡(EDS)7例(7/26,26.9%),明显高于对照组(1/31,3.2%;×2=4.764,P<0.05).多元逐步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校正睡眠效率、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醒觉指数,PD患者平均睡眠潜伏期的缩短与年龄(β=-0.328)、左旋多巴等效剂量(β=-0.008)的增加呈线性相关(t=-2.829、-2.352,均P<0.05).PD组有5例(5/26,19.2%)出现SOREMPs,3例(11.5%)出现Sas,而对照组均无出现SOREMPs和Sas.结论 PD患者睡眠结构改变和EDS较常见,虽然PD患者中Sas不多见,但临床医师需提高警惕.

中华神经科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1999 01 02 03 04 05 06
1998 01 03 04 05 06
1997 05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