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神经病学 > 中华神经科杂志

中华神经科

中华神经科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Neurology 중화신경과잡지

CSCD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1.32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6-7876
  • 国内刊号: 11-3694/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82-703
  • 曾用名: 中华神经精神科杂志
  • 创刊时间: 1955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神经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崔丽英
  • 类 别: 神经病学
期刊荣誉:
  • 以双上肢无力起病的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一例

    作者:罗容;肖佩荣

    临床资料 患者女性,37岁,因"双上肢无力2d"于2012年12月21日入院.患者入院前2d出现左上肢不能抬举,入院前1d出现右上肢不能抬举,近端明显.既往有高血压病史2年,血压高150/90 mm Hg(1 mm Hg =0.133kPa),口服非洛地平缓释片,血压控制在120/90 mm Hg左右.

    关键词:
  • 以急性横贯性脊髓炎为首发表现的中枢神经系统结核感染一例

    作者:刘艳芝;吴哲;付贺飞;陈淑媛;聂婉;张裕;张凤娇;陈博

    临床资料患者男性,26岁,因"排尿困难、双上肢无力20 d,双下肢无力14 d"于2012年6月28日收入我院.患者入院前20 d饮酒后出现排尿困难,双上肢无力.14 d前淋雨后出现双下肢无力,不能站立及行走,发热,体温高达39℃,为求系统诊治遂来我院.

    关键词:
  • 以孤立性脑干小脑肿胀为表现的高血压脑病一例

    作者:刘华;王玮璐;王蓓;赵重波

    高血压脑病是一种以进展性头痛、视觉改变、精神异常或癫痫发作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1].其典型的MRI改变为顶枕叶长T1、长T2水肿性病变,可伴有脑干和(或)小脑的病变,但单纯局限于脑干和小脑者少见.国内曾有报道小脑和脑干受累的高血压脑病,但均同时合并大脑半球多发病灶[2].我们报道1例以孤立性脑干小脑肿胀为表现的高血压脑病.

    关键词:
  • 家族性皮质肌阵挛震颤性癫痫一家系

    作者:王凤楼

    家族性皮质肌阵挛震颤性癫痫于1990年由IKeda等首先报道,到2008年,全世界仅有50个分别来自日本、荷兰、西班牙等国的家系确诊本病[1].我国目前仅有1例无家族史的该病患者报道[2],现将笔者发现的1个完整家系报道如下.

    关键词:
  • 未经治疗的后交通动脉瘤演变为巨大动脉瘤一例

    作者:何锐;范红星;杜德坤;张素平

    临床资料患者女性,73岁,因"言语欠清、左侧肢体无力4.5h"于2007年12月29日首次入院.患者有高血压病史2年.否认糖尿病、高脂血症史.体检:血压130/80mm Hg(l mm Hg =0.133 kPa),左鼻唇沟浅,伸舌左偏,左侧上肢肌力0级,左侧下肢肌力I级,左侧巴宾斯基征(±);临床诊断:急性脑梗死(右侧大脑中动脉供血区).

    关键词:
  • B7-H4在人脑胶质瘤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作者:林涛;陈志明;张建

    B7-H4是2003年被发现的B7家族成员,其作用是负性调节T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目前已发现B7-H4在多种肿瘤组织中高表达,如卵巢癌[1]、肺癌[2]、肾细胞癌[3]、乳腺癌[4]、子宫内膜癌[5]、前列腺癌[6]、胃癌[7]、食管癌[8]和黑色素瘤[9]等,因此被认为与肿瘤的免疫逃逸有关,但其与脑胶质瘤关系的研究报道较少.我们主要通过荧光定量PCR和蛋白质印迹方法检测B7-H4在正常脑组织和脑胶质瘤中的表达情况,并探讨其表达与肿瘤恶性程度的关系,以明确B7-H4与人神经胶质细胞瘤发生、发展的关系,进一步为以B7-H4为靶点进行基因治疗提供试验依据,试图为胶质瘤的诊断、治疗及预后提供依据.

    关键词:
  • 糖尿病前周围神经病发病机制与治疗研究进展

    作者:李一凡;黄旭升

    周围神经病(peripheral neuropathies,PN)为糖尿病常见并发症,糖耐量异常中PN发病率也较高,糖尿病前期与PN间的关系及发病机制越来越受到关注.本文就目前针对糖尿病前PN的发病机制、诊断和治疗方面的文献进行综述,旨在对临床上糖尿病前PN的诊治提供帮助.

    关键词:
  • 应当重视脑出血的病因研究与规范化病因诊断

    作者:刘鸣;蒋小群;游潮

    脑出血指非外伤性的脑实质内出血,也称自发性脑出血.脑出血死亡和致残率高于缺血性卒中(脑梗死)[1],是对人类生命和生活能力危害性大的一种卒中.我国是脑出血高发国家,脑出血的疾病负担更为严重.长期以来,脑出血的研究相对于脑梗死较为滞后.近年来国际上已给予极大重视,发表的脑出血研究报道显著增加.对脑出血采用国际公认的标准进行分型,有助于脑出血临床观察性研究和临床试验纳入标准的规范化,有利于各研究结果之间的比较和交流.

    关键词:
  • 甘露醇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血管性痴呆大鼠行为学及海马CA3区突触素表达水平的影响

    作者:农伟东;莫雪安;阳玉群;杨龙秀;秦超;石胜良

    目的 探讨甘露醇预处理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romal cells,BMSCs)静脉移植治疗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模型大鼠行为学及海马CA3区突触素表达的影响.方法 以全骨髓贴壁法培养大鼠BMSCs.采用间隔3d双侧颈总动脉永久性结扎法制备VD模型,设立假手术组.造模4周后将V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模型组、培养基组、甘露醇组、BMSCs组、甘露醇预处理BMSCs组,分别给予相应的实验干预措施.观察干预4周后实验大鼠的行为学表现及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海马CA3区突触素的表达水平.结果 甘露醇预处理BMSCs组行为学表现较其他实验组有明显改善,其第5天逃避潜伏期(s)比BMSCs组、模型组、培养基组、甘露醇组明显缩短(9.3±2.9,14.1±3.5,23.5士4.4,22.8±4.4,23.2±2.8,F=43.900,P=0.000),平台象限滞留时间(s)比BMSCs组、模型组、培养基组、甘露醇组明显延长(40.8±6.3,34.9 ±5.8,26.4 ±4.8,27.4±7.0,28.5±6.2,F=13.000,P=0.000),其海马CA3区突触素表达水平(39 624±7798)亦比BMSCs组、模型组、培养基组、甘露醇组明显提高(27 060±4668,18 294±6446,19 956±4244,18 946±4953,F=39.206,P=0.000).结论 甘露醇预处理后静脉移植BMSCs显著改善VD大鼠行为学表现,并使其海马CA3区突触素表达增加.甘露醇预处理明显提高静脉移植BMSCs治疗VD大鼠的效果.

  • 孕酮预处理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

    作者:曾彦英;智文虹;丁新生;王峥;陈伟贤

    目的 探讨孕酮预处理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focal cerebral ischemic and reperfusion injury,fCIRI)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在建立大鼠fCIRI模型前96、48、1h分别给予孕酮(8mg/kg)1次性腹腔注射.建立大鼠fCIRI模型,在fCIRI后第3~8天,检查大鼠的空间记忆功能和缺血侧海马CA1区存活神经元数量.检测孕酮预处理后1~96 h的海马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ERK1/2)磷酸化水平和活化ERK1/2核转移.结果 造模前48、1h经孕酮预处理的大鼠海马CA1区神经元存活数量(mm-1)较造模后明显增多(164.3±11.0、218.5±9.1与142.7±12.1,F=29.45,P<0.01);造模前48、1h经孕酮预处理的大鼠能明显缩短脑缺血导致的水迷宫逃避潜伏期(s)延长(32.4±14.3、10.3±11.1与19.2±9.6;F=35.84,P<0.01).海马CA1区ERK1/2磷酸化水平在孕酮给药后的12 ~48 h明显增强,96 h恢复基线.核内ERK1/2磷酸化水平在孕酮给药后2h增加,并持续到48 h.孕酮增加胞质ERK1/2及胞核内ERK1/2磷酸化的水平能被RU486阻断.结论 孕酮预处理对缺血引起的海马CA1区神经元死亡有保护作用,并能改善空间记忆功能;孕酮预处理的神经保护作用有48 h以上的有效时间窗;在孕酮的神经保护作用依赖于孕酮受体介导的ERK1/2信号通路.

  • 脑白质T2高信号与缺血性卒中静脉溶栓后出血转化及神经功能的关系

    作者:陈秀娣;严慎强;胡海涛;陈智才;万锦平;林悦涵;吴继敏;丁美萍;楼敏

    目的 明确脑白质高信号(WMHs)的严重程度与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静脉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溶栓后的出血转化以及3个月后神经功能结局之间的关系.方法 连续收集就诊于我科并接受静脉rt-PA溶栓治疗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144例,分析其临床资料,利用改良Schelten量表评定脑白质高信号严重程度,出血转化根据欧洲协作性急性卒中研究Ⅲ(ECASSⅢ)标准评定,改良Rankin评分≥2分定义为神经功能结局不利.结果 144例接受静脉rt-PA溶栓治疗的患者年龄为(66.6±12.6)岁,女性46例(31.9%),发病至溶栓时间为(241.9 ±88.4) min,溶栓前NIHSS为(12.31±5.98)分,脑白质高信号评分为(7.81±4.93)分.共28例(19.4%)影像学表现为溶栓后出血转化,其中18例(12.5%)为出血性梗死(HI)型,10例(6.9%)为脑实质出血(PH)型.经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WMHs严重程度不增加HI型风险(OR=1.017,95% CI0.919 ~1.126,P =0.744),对PH型风险亦无增加(OR=1.025,95%CI0.895 ~1.175,P=0.716).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脑白质高信号严重程度是神经功能结局不利的独立危险因素(OR=1.135,95% CI1.036 ~1.244,P=0.007).结论 严重WMHs不增加急性缺血性卒中静脉rt-PA溶栓后的出血转化风险,但与卒中后不利神经功能结局有关.

  •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与高血压性脑出血血肿周围水肿的相关性

    作者:高晓刚;李毅;侯东哲;崔悦;孙岩伟;刘钢

    目的 分析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hypopnea syndrome,OSAHS)与高血压性脑出血血肿周围水肿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144例,其中合并OSAHS患者78例.不合并OSAHS的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66例,作为空白对照组,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脱水降颅压、降压、保护脑细胞治疗.在入院时行头CT检查并于24h内行夜间多导睡眠图(polymonography,PSG)监测.入院后24 h及第4天均复查CT,测量脑血肿体积和血肿周围水肿体积,动态观察脑血肿及血肿周围水肿变化.结果 伴或不伴OSAHS两组在年龄、性别组成、体重指数、血糖、血脂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的相对水肿体积指数(relative edema index,REI)在入院时和24 h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入院第4天,OSAHS组水肿体积变化指数为0.96±1.35,明显高于对照组(0.40±0.45,t=4.149,P=0.000).不同程度OSAHS患者的水肿体积及水肿变化的分析结果表明,入院时不同程度OSAHS的脑出血患者的脑水肿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无OSAHS组和轻、中、重组分别为1.05士0.65、0.84±0.48、1.20±0.54、1.10±0.40,F=1.061,P=0.374);入院24h和第4天时,随着OSAHS严重程度的增加,脑出血患者的脑水肿程度增加.水肿体积变化差异性分析显示,重度OSAHS合并症的患者,水肿体积增加更明显.水肿变化指数与OSAHS程度指标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呈明显正相关,Pearson相关系数为0.652(P =0.000).结论 OSAHS可加重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的水肿恶化程度,且恶化程度与OSAHS严重程度呈正相关.

  • 脑内微出血对高血压性脑出血血肿扩大的预测作用

    作者:王少博;张振平;邹志才;钟广时;卢文斌;陈伟琼;邓裕朋

    目的 探讨脑内微出血(cerebral microbleeds,CMBs)对高血压性脑出血血肿扩大有无预测作用.方法 入选发病6h内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144例,入院半小时内进行CT和梯度回波T2加权像(gradient echo pulse sequence-T2WI,GRE-T2 WI)的检查,观察血肿大小,并按照CT及MRI检查后血肿有无扩大分为微出血组和无微出血组.发病后24h和72 h复查CT了解有无血肿扩大,比较两组发生血肿扩大的比率和血肿体积增加的数值.结果 入院时GRE-T2 WI示74例患者存在数目不等的CMBs.24 h后复查CT发现血肿体积增加者为12.5%(18/144),72 h复查CT发现血肿体积增加者为13.9% (20/144).微出血组患者存在CMBs的比率显著高于无微出血组患者[70.0%(14/20)与48.4% (60/124),x2=4.221,P<0.01].72 h后微出血组血肿体积扩大的患者比率明显高于无微出血组患者[17.6% (13/74)与10.0% (7/70),x2=3.172,P<0.05].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显示CMBs是惟一进入回归方程的危险因素(OR =2.213,95% CI 1.320~2.972,P<0.01).结论 高血压脑出血患者GRE-T2 WI上存在CMBs,提示血肿扩大风险高.

  • 右侧颞叶脑梗死患者的社会认知障碍

    作者:唐南;朱幼玲;席春华;蔡伟;宋道辉

    目的 探讨右侧颞叶脑梗死后患者的社会认知能力.方法 将右侧颞叶脑梗死患者15例以及健康对照组20名作为研究被试者,采用失言察觉任务以及眼区复杂情绪识别任务,测试右侧颞叶脑梗死患者的社会认知能力.结果 在失言察觉任务中,右侧颞叶脑梗死组的总失言相关任务得分(分)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分别为28.6±6.1、36.4±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 =41.00,P<0.01),而在失言察觉任务的控制问题与对照(分别为9.86±0.35、10.00±0.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U=130.00,P=0.097).在眼区情绪识别任务中,右侧颞叶脑梗死组患者的眼区复杂情绪的识别总得分(分)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分别为17.13±6.41、29.75±2.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0.00,P<0.01),而在眼区情绪任务中的性别判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分别为30.37±1.16、31.35±1.08;U=106.00,P=0.129).结论 右侧颞叶脑梗死患者存在社会认知的加工障碍.研究提示,右侧颞叶不仅参与了言语相关的社会认知加工,同时参与了非言语相关的社会认知加工.

  • 环指蛋白213基因突变导致的烟雾病一家系

    作者:王会福;苗丹;郁金泰;张继方;谭兰

    烟雾病(Moyamoya disease)又称脑底异常血管网病,是以双侧颈内动脉虹吸部及大脑前、大脑中动脉起始部管腔进行性狭窄或闭塞,并伴有颅底软脑膜动脉、穿通动脉等小血管代偿性增生或扩张,形成脑底异常血管网为特征的一种少见的慢性脑血管闭塞性疾病,在影像学上多有侧支循环的表现[1].目前有关烟雾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还不清楚,但有证据表明,遗传因素在烟雾病发病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烟雾病患者中的10% ~ 15%具有家族史,同卵双胞胎的患病率高达80%[2].

    关键词:
  • 小儿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12例临床分析

    作者:王新华;黄海娟;张林妹;周水珍

    目的 总结小儿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的病因、临床表现和影像学特征,以期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方法 对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于2008年8月至2012年5月收治住院的12例CVST患儿的临床表现、实验室资料、影像学特征、治疗经过及短期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病因:12例患儿中,7例病因不明,临床表现为亚急性或者慢性头痛进行性或急性加重;2例与感染相关;1例为颅内肿瘤术后;另外2例发生在肾病综合征激素治疗过程中.确诊前有7例发生误诊.(2)诊断:12例患儿均行头颅磁共振及磁共振静脉成像检查,明确诊断为颅内静脉窦血栓.(3)短期预后:所有患儿确诊后均予以抗凝治疗,11例临床症状好转;7例病因不明的患儿中确诊时4例存在不同程度的视力障碍,治疗后短期视力无改善;1例患儿确诊后至外院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及球囊扩张,后治疗无效死亡.结论 小儿CVST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误诊率高,认识其临床特征并及时行磁共振静脉成像检查是诊断的关键.抗凝治疗是一种安全且有效的方法.

  • 抑制磷酸腺苷活化蛋白激酶活性对小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作者:补娟;景燕;党辉;王展波;李红燕;沙晶;艾山江;莎丽娅;陈浩

    目的 观察抑制磷酸腺苷活化蛋白激酶(AMPK)活性对小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小胶质细胞形态、功能及炎性因子的影响,探讨抑制AMPK活性的神经保护作用机制.方法 120只雄性昆明小鼠,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缺血再灌注治疗组(每组均40只).缺血再灌注治疗组于缺血时腹腔注射AMPK特异性抑制剂compound C (20 mg/kg).采用线栓法制作小鼠大脑中动脉栓塞模型,再灌注24 h后观察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脑梗死体积、小胶质细胞特异性标志物离子钙接头蛋白(Iba1)表达,测定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尼克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氧化酶2(gp91phox)、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1β(IL-1 β)的表达.结果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缺血再灌注治疗组较缺血再灌注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脑梗死体积显著减小;假手术组小鼠有少量Iba1[每高倍视野(5.97±1.26)个]、iNOS[每高倍视野(6.25±2.02)个]、gp91 phoxmRNA(0.010±0.007)、TNF-α[(249.62±48.37) pg/mg]和IL-1β[(107.41±11.77) pg/mg]表达,缺血再灌注组Iba1[每高倍视野(11.36±1.18)个,P=0.000]、iNOS[每高倍视野(16.38±2.43)个,P=0.000]、gp91 phoxmRNA (0.240±0.067,P=0.000)、TNF-α[(442.92±97.59) pg/mg,P=0.002]、IL-1β[(209.09±24.69) pg/mg,P=0.000]表达显著增加,与缺血再灌注组比较,缺血再灌注治疗组Iba1[每高倍视野(7.60±1.62)个,P=0.000]、iNOS[每高倍视野(9.32±2.20)个,P=0.000]、TNF-α[(290.60±61.40) pg/mg,P=0.007]、IL-1β[(142.61±20.60) pg/mg,P=0.000]表达显著降低,gp91phox mRNA(0.170±0.055,P=0.052)表达有下降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抑制AMPK活性具有神经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小胶质细胞的活化及减少iNOS、gp91 phox、TNF-α和IL-1β的表达有关.

  • 由中华神经科杂志相关文献总结中国内地临床神经病理的发展与成就

    作者:朱明伟;王鲁宁;卢德宏

    目的 认识中国内地55年来临床神经病理领域的发展与成就.方法 回顾性查阅中华神经科杂志自1955年创刊至2009年12月期间与临床神经病理相关的文献;统计不同时期神经疾病及临床神经病理文献总数,并计算临床神经病理文献所占百分比;统计不同时期尸检与活体组织检查病理文献比例;统计各时期神经病理文献前5位疾病类型;并与JNNP(J Neurol Neurosurg Psychiatry)同期相关文献进行比较.结果 (1)1955-1959年、1960-1969年、1970-1979年、1980-1989年、1990-1999年、2000-2009年临床神经病理文献占同期中华神经科杂志文献总数百分比分别为18.11% (65/359)、20.81%(103/495)、17.05% (22/129)、15.50%(230/1484)、11.58%(176/1520)、16.04% (309/1927),其变化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趋势x2=7.977,P=0.005);但与JNNP同期临床神经病理文献百分比变化趋势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1955-2009年不同时期尸检病理文献占同期临床神经病理文献总数的百分比呈逐渐下降趋势;1980-2009年中华神经科杂志刊载的尸检神经病理文献的百分比较JNNP逐渐减少,变化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不同时期神经病理文献中排前的疾病类型是:1955-1989年为肿瘤、感染性疾病及脑血管病;1990-2009年肌肉疾病则成为神经病理文献的主要疾病类型;与JNNP刊载的临床神经病理文献比较,中华神经科杂志刊载的疑难罕见疾病和神经变性疾病的临床病理文献相对较少.结论 神经病理研究在临床神经科学中占有重要地位,中国内地临床神经病理的主要发展成就在于对肿瘤、脑血管病、感染性疾病以及肌病等常见疾病有了较深入地研究与认识.但近年来尸检病理的匮乏制约了我们对神经变性疾病和一些疑难罕见神经疾病的深入研究与认识.

中华神经科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1999 01 02 03 04 05 06
1998 01 03 04 05 06
1997 05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