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眼肌麻痹为主要表现的脑干梗死2例

    作者:陈世维;王霞

    例1:患者,女,58岁,头晕,复视,走路不稳2天入院.查体:右眼内收,外展不能,外展时水平眼震,上下视正常聚合,运动良好,右侧周围性面瘫,伸舌居中,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入院2天后双眼内收受限消失,右眼外展不充分,右侧周围性面瘫.腰穿颅内压160mmH2O,蛋白0.4g/L,细胞数正常,头CT正常,MRIT1加权像示桥脑背盖部点状低信号影,T2加权像示桥脑内高信号影.诊断桥脑梗死.

  • Wernicke脑病1例

    作者:姜涛

    病历资料患者,男,56岁,因"突发眩晕、复视、行走不稳2天"入院.患者既往有长期酗酒史,1年前因胃溃疡出血行胃大部切除术.患者于2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眩晕、复视、行走不稳、反应迟钝,活动后加重.于外院行颅脑CT检查示腔隙性脑梗死,按急性脑梗死治疗后,症状逐渐加重,并出现烦躁、恶心、呕吐,故转入我院.入院查体:神志清,精神萎靡,反应迟钝,理解力、记忆力和定向力减退,双眼外展不充分,双眼水平眼震(+),口角无歪斜,颈软,心肺腹查体无异常.共济运动差,四肢肌力肌张力减退,腱反射低下,病理征未引出.

  • MRI诊断脑桥中央髓鞘溶解症1例

    作者:王洋;马林;刘晓东;王巍巍

    1 病历简介患者,男,37岁.突发意识不清,伴抽搐7小时入院,嗜酒10年.入院查体:昏迷状态,垂直眼震,项强直阳性,双眼仅能上视,言语不能,张口吞咽不能,双上肢肌力0级,双下肢疼痛刺激时肌肉收缩,四肢肌张力高,双侧巴彬氏征(+).

  • 动眼神经受累为首发症状的格林-巴利综合征一例

    作者:刘泗宝;李振

    患者男,37岁,因"复视、头昏、双眼睑下垂3 d"于2012年1月2日以"双眼睑下垂待查"入我科.发病前4 d有上呼吸道感染史.无视物变形,不伴耳鸣、听力改变.查体:T 36.3 ℃,双眼视力4.0,眼底正常,咽部充血(++)、色暗红,双眼水平眼震,双侧瞳孔不等大(左3.0 mm、右3.5 mm)、光反射迟钝,双眼睑下垂、抬举无力,余查体未见异常.颅脑MRI未见异常;血常规及肝肾功能无异常.

  • 手法复位联合天麻素及康复治疗对老年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的临床疗效

    作者:李哲;孙萌;李奇洙;梁大帅;孟大为;暴继敏

    目的 探讨手法复位联合天麻素及康复治疗对老年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6年9月至2018年2月就诊于辽宁省金秋医院耳鼻咽喉科、神经内科及老年综合科等确诊的老年BPPV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数表法分为A、B两组,各45例.A组给予强迫体位治疗与天麻素治疗,B组给予手法复位联合天麻素及康复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眩晕障碍积分,基底动脉(BA)、左椎动脉(LVA)、右椎动脉(RVA)大血流速度.采用SPSS 15.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并分别采用χ2检验或t检验对2组数据进行比较.结果 B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3.33%(24/45)vs 91.11%(41/45),P<0.05].2组患者治疗后眩晕残障量表积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B组眩晕残障量表积分显著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7.3±3.3)vs(24.2±4.1),P<0.05].与治疗前相比,2组患者治疗后RVA、LVA、BA大血流速度均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B组RVA、LVA、BA大血流速度显著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手法复位联合天麻素及康复治疗能显著提高老年BPPV患者临床疗效,改善其临床症状.

  • 表现为孤立性急性前庭综合征的后循环缺血

    作者:刘佳丽;仇建婷

    目的 探讨表现为孤立性急性前庭综合征(AVS)的后循环缺血(PCI)的影像学特点和临床特征.方法 收集本院收治的32例表现为孤立性AVS的PCI患者,头颅弥散加权成像示急性后循环脑梗死患者8例为脑梗死组,三维动脉自旋标记示单侧小脑低灌注的24例为非脑梗死组.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影像学特征.结果 32例患者中,头晕持续时间>24 h 20例、体住变化加重8例、伴有恶心23例、呕吐16例、眼震9例、步态不稳9例、耳鸣8例.危险因素1~2个11例、≥3个21例.脑梗死组恶心和呕吐比例明显高于非脑梗死组(100.0% vs62.5%,100.0% vs 33.3%,P<0.05,P<0.01).脑梗死组病灶位于小脑半球3例、脑桥3例,同时存在小脑半球和蚓部的2例.脑梗死病灶累及小脑下后动脉5例,小脑下前动脉3例,推动脉不同程度狭窄12例.结论 对存在多种脑血管病危险因素的孤立性AVS患者,应考虑可能PCI,及时行相关检查早期明确诊断以获得良好预后.

  • Opalski综合征临床及影像学特点分析二例

    作者:吴倩;徐文安;王建;贺军;曹树刚

    延髓外侧梗死的临床表现多样,经典的Wallenberg's综合征表现为眩晕、恶心、呕吐及眼震,吞咽困难、构音障碍、同侧软腭低垂及咽反射消失,病灶侧共济失调,Horner征,交叉性偏身感觉障碍。

  • 前核间性眼肌麻痹伴旋转性眼震一例

    作者:孙奉辉;胡文立

    前核间性眼肌麻痹在临床上较少见,易被忽视,前核间性眼肌麻痹伴旋转性眼震更是少见,现报道如下.

  • 椎基底动脉延长扩张症合并头晕和周期交替性眼震一例

    作者:林永强;梁燕玲;刘子凡;许治强;区艳梅

    椎基底动脉延长扩张症是以椎动脉和基底动脉异常扩张、扭曲、延长为特征的血管病[1].尽管目前没有椎基底动脉延长扩张症在人群中的确切发病率,但血管造影术和尸体解剖结果显示,其总体发病率<0.05%[2].H本一项健康人群常规MRI和磁共振血管造影术(MRA)研究数据显示,无症状椎基底动脉延长扩张症发病率是1.3%[3].头晕是常见的临床症状,年龄>60岁老年患者发病率达30%,而年龄>80岁老年患者发病率达50%4.自发性眼震的性质往往可以区分中枢性头晕和外周性头晕,为头晕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提供依据.椎基底动脉延长扩张症在临床上少见,临床表现更是多种多样,在疾病早期往往被忽略,合并周期交替性眼震更为罕见,且在国内少有报道.

  • 乳腺癌致副肿瘤综合征一例并文献复习

    作者:张燕娜;孙强

    患者女性,45 岁,因进行性四肢活动不利、一过性复视4 个月,言语不清、饮水呛咳半个月入院.患者4 个月前出现复视,行走不稳,考虑为多发性硬化,经住院激素治疗明显缓解.出院3 天后再次出现双下肢行走不稳,并逐渐加重至不能行走,伴头晕、呕吐.再次使用激素及丙种球蛋白均无效.半月前出现双上肢活动不利,言语不清,饮水轻度呛咳,并逐渐床上翻身、坐起困难,不能自行站立.入院查体:神清,构音不清.眼动充分,各向注视时均可及较粗大的水平、垂直眼震.无复视.双侧指鼻、跟膝胫欠稳准,轮替笨拙.辨距尚可.未见震颤.左侧反击征(+).床上翻身、坐起困难.Romberg征(+),不能独自站立,向后倾倒.

  • 颅内巨大硬膜外上皮样囊肿一例

    作者:马骥超;陈旭;张晶

    患者 女性,51岁.左耳听力减退40余年,阵发头痛4年,加重1个月.神经系统检查:水平眼震及左耳听力下降,Rinne试验阴性,Weber试验偏左.颅骨X线片见左颞骨处5.4 cm×6.3 cm骨结构消失区,周边可见硬化缘(图1).头颅CT示左颞囊性占位病变,累及中、后颅窝、颞骨及岩骨.增强CT见边缘强化明显(图2).

  • 髓肌母细胞瘤一例

    作者:高超;黄峰平;庄冬晓

    患者男性,21岁.因"头晕伴呕吐1个月余"于2007年11月收入院.术前检查:神志清楚,GCS评分15分.无明显面瘫.双眼球同向凝视时见细小水平眼震.四肢肌力Ⅴ级,共济运动差,直线行走欠平衡.Romberg征阳性.头部CT、MRI见四脑室肿瘤.CT上均匀高信号,边界欠清楚.MRI的TIWI序列等低信号,T2WI序列偏高信号,有明显、较均一强化(图1,2).后正中入路,术中见肿瘤灰红色,质地中等,血供丰富,与脑干面边界欠清,后肿瘤镜下次全切除.

  • 智力障碍或发育迟缓伴先天性眼球震颤15例临床及遗传学分析

    作者:高志杰;姜茜;陈倩;许克铭;刘子勤;陈晓波;陈晓丽

    目的 分析15例智力障碍或发育迟缓伴先天性眼球震颤患儿的临床及遗传学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至2016年10月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收治的经基因检测确证的15例病因不同的智力障碍或发育迟缓伴先天性眼球震颤患儿的临床资料、实验室、影像学以及遗传学检查结果,并对13个致病基因的生理功能及分子信号通路进行比较研究.结果 15例患儿中男11例、女4例,年龄2月龄至15岁(中位数27月龄).2例仅伴头颅核磁髓鞘化落后的患儿多重连接探针扩增检查结果阳性,13例伴或不伴头颅核磁异常或其他畸形的患儿靶向捕获二代测序结果阳性.15例患儿中确诊佩梅病2例,伴基底节小脑萎缩的髓鞘发育不良2例,眼皮肤白化病2例,佩梅样病1例,脑眼面骨骼综合征1例,Rubinstein-Taybi综合征1例,精神发育迟滞5型1例,甲基丙二酸血症合并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1例,共济失调毛细血管扩张症1例,髓鞘形成不良性脑白质营养不良8型1例,Marinesco-Sj?gren综合征1例,CHARGE综合征1例,其中共发现了12种国外未报道的新突变.结论 智力障碍或发育迟缓伴先天性眼球震颤患儿的病因复杂,应进行全面的临床及辅助检查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不同遗传学检查方法的合理应用可以明显提高智力障碍或发育迟缓患儿的分子遗传学病因诊断率.

  • 一例被误诊为嵴帽结石症的孤立性小脑梗死

    作者:严小艳;王凯

    1 病例介绍患者,男,58岁,因"发作性天旋地转感半月"入院.半月前患者坐位时突发性天旋地转感,持续1 h,自行好转,未在意.入院当天睡眠中再次发作性天旋地转感,头不动感觉不怎么晕,起身、转头头晕明显,症状持续存在.两次发作均无耳鸣、耳部胀满感及听力改变.无头痛、呕吐,无肢体活动不灵活及肢体麻木,无构音障碍、吞咽困难及饮水呛咳等神经系统症状.

    关键词: 小脑梗死 眼震 误诊
  • 血管源性中枢急性前庭综合征及其眼震形式

    作者:鞠奕;杨旭;赵性泉

    急性前庭综合征(acute vestibular syndrome,AVS)是以急性持续性眩晕起病,伴有恶心、呕吐,自发眼震,步态不稳,头动不能耐受等症状的临床综合征,持续时间超过24 h,大多为数天或数周。中枢性AVS以血管源性常见,其中大多数为后循环缺血性卒中,尤其部分脑干、小脑梗死常表现为急性孤立性眩晕,这类患者的诊断极具挑战性。随着前庭及眼动生理机制研究的深入,基于前庭、眼动及姿势平衡系统等方面的床旁检查重要性也日益凸显。眩晕患者的床旁检查,除了常规的神经科及耳科查体外,基于前庭-眼反射的各类眼震的评价极有助于快速诊断、识别中枢性AVS。本文对血管源性中枢性AVS的神经血管解剖基础、脑干和小脑卒中所致AVS的眼震特点等进行了综述归纳。

  • 眩晕患者床旁检查

    作者:桑文文;洪渊;杨旭

    眩晕的临床表现复杂,涉及多学科知识,眩晕的定位是眩晕诊断的首要问题。伴有明显的耳科或神经系统体征的眩晕患者较易诊断,但仅表现为孤立性眩晕的患者的诊断却极具有挑战性。近年来,随着研究的深入,除了为重要的神经系统、耳科查体外,基于前庭耳石通路及眼动通路的眼位、眼震、眼动、头动及姿势步态等的床旁检查,亦极大地丰富了眩晕患者的定位诊断学。这些床旁检查方法的规范应用,将有助于医师及时地进行定位诊断,识别中枢还是外周性眩晕。基于此,本文对眩晕床旁检查方法及其相关临床意义做一简要综述。

  • 后循环梗死患者的眼动及前庭功能评价

    作者:徐志伟;桑文文;王伟英;李珊珊;洪渊;张欢;焉双梅;杨旭

    目的:评价眼动及前庭功能检查对后循环梗死(posterior circulation Infarction,PCI)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纳入22例PCI患者,收集其临床基线资料,包括性别、年龄、首发症状、高血压、糖尿病、吸烟、饮酒史及入院体征等相关指标。患者均行眼动检查:包括凝视试验(gaze test,GT)、扫视试验(saccade test,ST)、平滑跟踪试验(smooth pursuit test,SPT)、视动眼震检查(optokinetic nystagmus test,OPK);前庭功能检查:包括自发眼震(spontaneous nystagmus,SN)、摇头试验(head shaking test, HST)、固视抑制检查,上述检查均应用眼震视图仪(videonystagmograph,VNG)进行记录。结果共纳入22例PCI患者,首发症状:15例(68.2%)为头晕/眩晕,7例(31.8%)为肢体无力麻木。眼动检查提示:异常19例(86.4%),其中GT异常4例(18.2%),ST异常11例(50.0%),SPT异常15例(68.2%),OPK异常12例(54.5%)。前庭功能检查提示:22例完成SN检查,其中SN阳性8例(36.4%),包括小脑梗死4例,脑桥梗死3例,左侧延髓背外侧、双侧小脑半球及蚓部梗死1例;17例完成HST检查,其中HST阳性6例(35.3%),包括小脑梗死2例,脑桥梗死2例,小脑及脑桥梗死1例,右侧小脑及延髓上段梗死1例;19例完成固视抑制检查,其中固视抑制失败8例(42.1%),包括双侧小脑梗死1例,脑桥梗死4例,左侧延髓梗死1例,右侧小脑及延髓上段梗死1例,左侧延髓背外侧、双侧小脑半球及蚓部梗死1例。以头晕/眩晕为首发症状的患者与以肢体无力、麻木为首发症状的患者相比,眼动及固视抑制检查阳性率高(P分别为0.023和0.045)。结论小脑、延髓梗死的患者常以头晕/眩晕起病;眼动检查有助于筛查PCI患者;小脑梗死患者的病灶侧别常与自发、摇头眼震的水平成分一致;脑桥梗死患者HST后可诱发下跳眼震;脑桥、延髓梗死患者常固视抑制失败。

  • 听诊阴性的左房黏液瘤致脑栓塞一例

    作者:陈伟;李威

    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46岁,因"突发意识不清、右侧肢体无力8 h"入院.2007年10月2日晚10时患者在看电视时突发呼之不应、右侧肢体不能活动,于3日晨2时送至我院就诊.发病前3 d有发热,体温高达37.5℃,既往3年前有右胫骨下段骨折史,否认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史.体检:血压110/70 mm Hg(1 mm Hg=0.133 kPa),呼之不应,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3 mm,对光反射存在,眼震(一),右侧中枢性面舌瘫;左侧肢体见自主活动,右侧肢体肌力0级,右侧Babinski征(+).

  • 远程缺血预适应训练治疗基底动脉支架术后残余眩晕患者一例

    作者:马春;李淑婷;罗玉敏;陈健;刘向荣;吉训明

    临床资料患者男性,54岁,因"突发眩晕伴左侧肢体麻木无力12 h"于外院就诊.2008年11月30日收入我院.入院体检:意识清楚,双眼各向运动充分,无眼震,粗测视野正常,轻度构音障碍,左侧中枢性面舌瘫,左侧肢体肌力Ⅳ级,双侧病理征阳性,共济运动不合作,余体检大致正常,美国国立卫生研究所卒中评分(NIHSS评分)4分.

  • 上跳性眼震二例

    作者:王晔;郭大文;王耀山;何祥

    上跳性眼震(upbeat nystagmus,UBN)[1-4] 临床罕见,现将我院2例UBN报道如下.例1 男,30岁.农民.因"头晕20 d,复视、声音嘶哑、饮水呛咳、双下肢无力2 d"于2005年5月14日入院.既往病史无特殊.检查:神智清楚,构音障碍.情绪失控.复视.双侧核间性眼肌麻痹.双眼向前直视时,右眼可见自发性UBN,双眼上视时,右眼UBN加重,双下肢肌力Ⅳ级.双侧Babinski征(+).头部MRI:脑桥基底部不均匀性长T2信号.视觉诱发电位:双侧视路传导减慢.诊断:多发性硬化、UBN.给予大剂量激素、B族维生素、血管扩张药物治疗30 d后明显好转出院,双侧核间性眼肌麻痹基本缓解,双眼向前直视时,右眼自发性UBN消失;双眼上视时,仍有轻微右眼UBN.

281 条记录 1/15 页 « 12345678...1415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