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药学 > 药物分析杂志

药物分析

药物分析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Pharmaceutical Analysis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国药学会
  • 影响因子: 1.03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0254-1793
  • 国内刊号: 11-2224/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2-237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81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药物分析杂志编辑部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金少鸿
  • 类 别: 药学
期刊荣誉:
  • 檀香挥发油GC-MS指纹图谱研究

    作者:LI Jing;杜海芳;吴泽青;林励;祁龙凯;刘红菊;闫冲;李静;叶耀祥

    目的:建立檀香挥发油的指纹图谱分析方法,为檀香药材的质量评价提供方法与依据.方法:采用乙醚冷浸法提取檀香挥发油,应用GC-MS联用技术,采用HP-5弹性石英毛细管柱(30 m×0.32 mm,0.25 μm),程序升温(柱温90℃,以5℃·min-1升至160℃,再以0.5℃·min-1升至165℃,然后再以l℃·min-1升至180℃,后10℃·min-1升至230℃),建立挥发油的共有峰指纹图谱,采用中南大学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软件和SPSS 20.0软件对不同来源的檀香油对照品及14批样品挥发油分别进行相似度评价和聚类分析.结果:所建立的檀香挥发油GC-MS指纹图谱有较好的重复性、精密度和稳定性(RSD均小于5%).檀香油对照品及14批样品挥发油中α-檀香醇、β-檀香醇相对百分含量分别为34.225%~51.156%、20.897%~26.857%.以檀香油对照品为参照,14批样品挥发油相关系数为0.622~0.984,相合系数为0.628~0.984,但同一基地采集的5批檀香样品挥发油相关系数为0.924~0.984,相合系数为0.934~0.984,市购檀香样品挥发油相关系数为0.622~0.868,相合系数为0.628~0.838.通过聚类分析,在类间距离=15时,檀香油对照品及14批样品可以分为两类,檀香油对照品及S2~S9号样品为一类,S10~S15号样品为一类.结论:所建立的檀香挥发油GC-MS指纹图谱法为中药檀香的质量控制提供了一种有效手段.同一种植基地檀香样品的指纹图谱相似度较高,质量较均一;市售檀香样品的指纹图谱相似度较低,质量参差不齐.

  • 基于ICP-MS法对桂枝中24种微量元素的测定及形态分析和量变规律研究

    作者:刘威;王振中;胡军华;李家春;张振秋;萧伟

    目的:通过对广东、广西2个产地多批次、多规格桂枝中Fe、Mg等24种微量元素的测定及形态分析,探索桂枝微量元素的量变规律及形态特征.方法:按照传统煎煮法对桂枝中24种元素进行提取;用0.45μm微孔滤膜分离提取液中的可溶态与悬浮态微量元素;用LSA-10大孔吸附树脂柱分离可溶态中的有机态与无机态微量元素;并采用正辛醇/水分配体系,在模拟人体胃肠环境条件下,将可溶态中这24种元素分离为醇溶态和水溶态;采用微波消解-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法)测定桂枝原药、水煎液及水煎液各种形态中24种微量元素的含量;采用SPSS19.0软件对微量元素进行相关分析.结果:24种微量元素的线性关系系数(r)均大于0.999 0,原药及提取液中元素测定方法的精密度、稳定性和回收率均能满足实验要求,不同产地、不同规格桂枝中部分微量元素含量有显著差异(P<0.05),桂枝中微量元素之间存在显著的或极显著的正相关或负相关(P<0.05).微量元素的提取率为1.0%~59.4%,可溶态在水中的比率为61.8%~99.1%,悬浮态比率为38.2%~0.9%,微量元素在模拟的人体胃肠环境中的醇溶态溶出率在2%以下,微量元素主要以无机态和水溶态的形式存在.结论:不同微量元素提取率差异显著,可溶态微量元素含量高于悬浮态微量元素的含量,人体胃肠环境醇溶态含量差异不大,小于水溶态的含量,微量元素之间的相关性及形态分析对桂枝临床合理应用具有指导意义.

  • 3种不同基原甘草中4个主要黄酮类化合物的含量分析

    作者:杨瑞;袁伯川;马永生;周姗;张皓桢;刘靓怡;李文东;刘颖

    目的:对中国药典规定的3种不同基原甘草样品中甘草苷、异甘草苷、甘草素和异甘草素的含量进行分析比较.方法:以栽培于同一产地的3种不同基原两年生甘草作为实验材料,HPLC法对材料中的甘草苷、异甘草苷、甘草素和异甘草素含量进行测定.采用CAPCELL PAK C18 MGⅡ(4.6 mm×250 mm,5μm)色谱柱,以乙腈(A)-0.1%磷酸溶液(B)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为1.0 mL·min-1,检测波长为276 nm(0~13 min,检测甘草苷)、360 nm(13~23 min,检测异甘草苷)、276 nm(23~28 min,检测甘草素)、376 nm(28~55 min,检测异甘草素),柱温为30℃.结果:甘草苷、异甘草苷、甘草素和异甘草素分离良好,线性范围分别为1.15×10-2~0.230 μg(r=-1.000)、4.45×10-3~8.90×10-2μg(r=1.000)、1.15×10-3~2.30×10-2μg(r=-0.998)、2.27×10-3~4.54×10-2μg(r=-1.000),检测限和定量限依次为1.13 ng和3.42 ng、0.896 ng和2.70 ng、0.463 ng和1.39 ng、0.454 ng和1.38 ng.本方法灵敏度、精密度、准确性、重复性、回收率、耐用性均良好.在3种基原的甘草样品中,4个黄酮类成分的含量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甘草苷、异甘草苷、甘草素、异甘草素在乌拉尔甘草中的含量均高,分别为(20.75±0.524)mg·g-1、(4.453±0.057) mg·g-1、(0.610±0.019) mg·g-1和(0.272±0.008) mg·g-1,光果甘草次之,含量分别为(6.623±0.405) mg· g-1、(1.562±0.053) mg· g-1、(0.325±0.036) mg· g-1和(0.180±0.012)mg·g-1,胀果甘草低,含量分别为(2.700±0.232) mg·g-1、(0.821±0.042) mg·g-1、(0.153±0.006)mg·g-1(0.115±0.005)mg·g-1;甘草苷与异甘草苷、甘草素与异甘草素的含量在3种不同基原甘草样品中均存在极显著相关关系(P<0.01).结论:本文建立的HPLC方法经方法学验证,可用于甘草中甘草苷、异甘草苷、甘草素和异甘草素的含量分析,并为甘草的质量控制及以黄酮类化合物为目标的优质甘草筛选与定向育种提供科学依据.

  • HPLC双波长法同时测定2种枳术丸中8种有效成分的含量

    作者:宋志前;董运茁;张婷;杜智勇;王淳;甘嘉荷;刘振丽

    目的:建立HPLC双波长法同时测定酸橙枳术丸和甜橙枳术丸中多成分的含量,为质量评价提供依据.方法:采用Agilent XDB-C18(4.6 mm×250 rmm,5μm)色谱柱,以0.01%磷酸二氢钠水溶液(A)-乙腈(B)为流动相,梯度洗脱(0~5 min,5%B;5~7 min,5%B→10%B;7~10 min,10%B→16%B;10~25 min,16%B→18%B;25~42 min,18%B→35%B;42~55 min,35%B→58%B;55~65 min,58%B;65~75 min,58%B-→100%B;75~85 min,100%B),流速1 mL· min-1,柱温30 ℃,检测波长283 nm测定芸香柚皮苷、柚皮苷、橙皮苷、新橙皮苷和白术内酯Ⅰ含量,220 nm测定白术内酯Ⅱ、白术内酯Ⅲ和苍术酮含量.结果:苍术酮不稳定,制备的供试品溶液应避光放置,并在制备后6 h内完成检测;各成分在一定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介于99.14%~102.6%,RSD均小于3%.酸橙枳术丸中检测到8种待测成分,而甜橙枳术丸中没有检测到柚皮苷与新橙皮苷.结论:经方法学验证,本方法可为枳术丸质量控制提供依据.

  • LC-MS法鉴定桑叶中生物碱类成分

    作者:沈小月;宋敏;杭太俊

    目的:建立LC-MS法对桑叶中生物碱类成分进行结构鉴定.方法:对桑叶中生物碱类成分分别采用9-芴甲氧羰酰氯(FMOC-Cl)衍生化后ODS柱分离或Hypersil SCX色谱柱直接分离,电喷雾正离子化高分辨TOF/MS检测,结合MS/MS法和对照品对照法进行鉴定.结果:在所建立的条件下,共检测并鉴定4个生物碱成分(2-氧-α-D-半乳吡喃糖苷-1-脱氧野尻霉素、1-脱氧野尻霉素、荞麦碱和1,4-二脱氧-l,4-亚胺基-D-阿拉伯糖醇),衍生化法和直接测定法2种分离分析方法的鉴定结果相互验证.此外,9-芴甲氧羰酰氯(FMOC-Cl)柱前衍生化法亦适用于桑叶生物碱成分的准确定量,方法准确可靠.结论:桑叶中生物碱类成分鉴定为相关中药的物质基础研究和质量控制提供依据.

  • UPLC-DAD-ELSD切换波长法同时测定复方酸枣仁颗粒中8种成分的含量

    作者:李莉;叶晓川;宋小英;杨楠;孙志猛;刘焱文

    目的:建立UPLC-DAD-ELSD切换波长法测定酸枣仁颗粒中芒果苷、阿魏酸、甘草苷、斯皮诺素、知母皂苷BⅡ、酸枣仁皂苷A、白桦脂酸、白桦脂醇的含量.方法:采用Agilent Zorbax Eclipse plus C18色谱柱(2.1 mm×50 mm,1.8 μm),流动相为乙腈-0.1%醋酸溶液,梯度洗脱,流速0.4 mL· min-1,检测波长250 nm(0~5.8 min,芒果苷,阿魏酸)、280 nm(5.8~25 min,甘草苷,斯皮诺素),柱温40℃;蒸发光散射检测器(知母皂苷BⅡ、酸枣仁皂苷A、白桦脂酸、白桦脂醇),雾化器温度为40℃,漂移管温度为100 ℃,气体流速1.60 L· min-1.结果:各待测组分分离度良好;芒果苷、阿魏酸、甘草苷、斯皮诺素、知母皂苷BⅡ、酸枣仁皂苷A、白桦脂酸、白桦脂醇的进样量分别在0.021~0.412μg(r=0.999 9)、0.004~0.083μg(r=0.999 0)、0.020~0.402μg(r=0.999 9)、0.019~0.348 μμg(r=0.999 9)、0.094~1.890μg(r=0.999 0)、0.020~0.410μg(r=0.999 2)、0.051~1.025μg(r=0.999 1)和0.013~0.270 μg(r=0.999 5)范围内与各自峰面积呈良好线性关系;芒果苷含量为0.534~0.911 mg·g-1,阿魏酸含量为0.114~0.213 mg· g-1,甘草苷含量为0.534~0.552 mg· g-1,斯皮诺素含量为0.641~0.733 mg·g-1,知母皂苷BⅡ含量为1.066~1.208 mg· g-1,酸枣仁皂苷A含量为0.644~0.845 mg· g-1,白桦脂酸含量为2.181~2.211 mg·g-1,白桦脂醇含量为0.307~0.309 mg·g-1.结论:经方法学验证,本法可用于复方酸枣仁颗粒的质量控制.

  • UPLC法检测明胶空心胶囊中9种合成着色剂

    作者:王翀;杜明荦;仲平

    目的:建立UPLC法检测明胶胶囊壳中柠檬黄、新红、苋菜红、胭脂红、日落黄、诱惑红、偶氮玉红、亮蓝、赤藓红9种合成着色剂.方法:样品水溶液经甲醇沉淀,上清液水浴蒸干后,定容过滤,采用UPLC法进行检测.色谱条件:使用BEH C18色谱柱(2.1 mm×50 mm,1.7 μm),以10 mmol·L-1乙酸铵为流动相A,甲醇为流动相B,梯度洗脱,流速0.3 mL·min-1,柱温30℃,检测波长254 nm.结果:9种合成色素质量浓度在1.0~100.0 μg·mL-1范围内均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回归系数r>0.998,检出下限为0.10~050 μg·mL-1,回收率为95.1%~101.9%(n=9).对10批样品中合成着色剂进行检测,结果分别为柠檬黄0.289~0.672 mg·g-1,苋菜红0.325 mg· g-1,胭脂红0.282~0.373 mg·g-1,亮蓝0.072~0.226 mg·g-1,其他合成着色剂均未检出.结论:经方法学验证,本法可用于明胶胶囊壳中合成着色剂的检测.

  • 米拉贝隆原料药主要降解产物的鉴定研究

    作者:王亚男;毋艳;靳香菊;刘洪月;王映红;贺文义

    目的:对米拉贝隆主要降解产物的结构进行鉴定.方法:应用LC-MS对米拉贝隆4个主要降解产物进行了鉴定,色谱柱为COSMOSIL C18-MS-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0.1%三氟醋酸水溶液,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1;利用高效液相色谱对4个降解产物进行了制备,并进一步利用核磁共振技术和旋光仪进行了结构确证.结果:4个主要降解产物分别为米拉贝隆的酰胺基水解物:2-氨基-4-噻唑乙酸、2-氨基-4-甲基噻唑、(R)-2-[(4-氨基苯基乙基)氨基]-1-苯基乙醇,以及1个肟衍生物:(Z)-苯甲醛肟.结论:本法为米拉贝隆生产及贮存条件的选择提供了科学依据.

  • 吡罗昔康片杂质研究

    作者:邓鸣;谭菊英;蒋洁;朱健萍;戴向东;卢日刚

    目的:研究吡罗昔康片中的杂质.方法:建立HPLC方法对吡罗昔康片的杂质进行考察:采用Capell-MGⅡC18(4.6 mm×250 mm,5μm)色谱柱,以0.05 mol·L-1磷酸二氢钾溶液(用磷酸调节pH至3.0)-乙腈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230 nm;采用HPLC-Q-TOF/MS技术对主要杂质结构进行了初步鉴定:色谱柱为XDB-C18(4.6 mm×100 mm,5μm),流动相为0.1%甲酸溶液-乙腈,梯度洗脱,流速0.4 mL·min-1,质谱离子源为ESI离子源,扫描模式为正离子扫描.结果:138批国产吡罗昔康片共检出14个杂质,其中杂质8、10、12、14是主要杂质,96%样品中大杂质为杂质12,平均含量为0.35%;杂质总量平均为0.57%.杂质主要来源于原料.国外产品与国产产品杂质谱不同,杂质数量及含量远低于国内产品.鉴定了其中8种杂质的结构,其中杂质1、8、14分别对应BP的特定杂质A(2-氨基吡啶)、C(2-甲基-4-羟基-2H-1,2-苯并噻嗪-3-甲酰胺-1,1-二氧化物)和K(2-甲基-4-羟基-2H-1,2-苯并噻嗪-3-甲酸乙酯-1,1-二氧化物),杂质4(1,1-二氧-2-乙基亚胺基-1,2-苯并异噻唑-3-酮)、7(2-甲基-4-羟基-N-(1-氧代-2-吡啶基)-2H-1,2-苯并噻嗪-3-甲酰胺-1,1-二氧化物)、9(N,N'-双(2-吡啶基)草酰胺)、10(2-甲基-4-羟基-N-甲基-2H-1,2-苯并噻嗪-3-甲酰胺-1,1-二氧化物)、12(2,2-二甲基-4-羟基-N-(2-吡啶基)-2H-1,2-苯并噻嗪-3-甲酰胺-1,1-二氧化物)为吡罗昔康片中首次报道.结论:建立的HPLC方法可有效分离主成分吡罗昔康与杂质.国产吡罗昔康片中杂质数量较多,含量较高,应优化生产工艺,控制其质量.

  • 离子色谱法测定盐酸阿比朵尔中残留的二甲胺含量

    作者:方琳美;胡咪;陈爱连;徐雪萍;施超欧

    目的:利用离子色谱法建立盐酸阿比朵尔中残留二甲胺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阳离子交换柱[Dionex IonPac CG16(5 mm×50 mm) +CS16(5 mm×250 mm)],以30 mmol· L-1甲基磺酸为淋洗液,流速1.0 mL· min-1,柱温30℃,电导检测器检测,抑制器为CSRS 300(4 mm).结果:二甲胺质量浓度在0.031~4.0 mg·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9),二甲胺对照品溶液(1 mg·L-1)连续6次进样,保留时间、峰高、峰面积的RSD都小于1.5%,本检测方法的检出限为0.001 mg·L-1,定量限为0.004 mg· L-1,样品的日内和日间RSD分别为1.7%和2.8%,3个水平的加标提取回收率在94.7%~105.0%之间,3个批次样品中残留二甲胺的含量分别为0.021 2%、0.023 1%、0.020 7%.结论:本方法经方法学验证,可有效监控盐酸阿比朵尔的质量.

  • 气相色谱火焰光度法检测TBI-166中硫酸二甲酯和硫酸二乙酯残留量

    作者:李一婧;张婷婷;李彤;金波;黄海洪;马辰

    目的:建立创新药物E-10-(4-三氟甲氧基苯基)-2,10-二氢-3-(2-甲氧基-3-吡啶)氨基-2-(反-4-甲氧基环已基)亚胺吩嗪(TBI-166)中硫酸二甲酯和硫酸二乙酯残留量的气相色谱检测方法.方法:采用DB-WAX毛细管色谱柱,柱温为程序升温(起始温度90℃,保持8 min,以6℃·min-1升温至120℃,保持5 min),氮气作为载气,使用火焰光度检测器(FPD)检测.结果:硫酸二甲酯和硫酸二乙酯质量浓度分别在0.048 9~0.977 2μg·mL-1和0.051 0~1.020 0μg·mL-1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997 2和0.998 0,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0.1%和99.3%,检测限分别为0.049μg·mL-1和0.020μg·mL-1;2批TBI-166原料药中均未检测出硫酸二甲酯和硫酸二乙酯.结论:该法经方法学验证,适用于检测药物中硫酸二甲酯和硫酸二乙酯的残留.

  • 雌二醇凝胶流变学性质及动力黏度测定方法的研究

    作者:范霄宇;刘蔚;陈佳;王林波;彭兴盛;陈桂良

    目的:研究雌二醇凝胶流变学性质并建立动力黏度测定方法.方法:采用锥板式流变仪从稳态和非稳态2个方面对雌二醇凝胶进行流变学性质的研究.稳态方法包括流变曲线的测定、屈服应力的测定、触变性的测定、动力黏度的测定,非稳态方法包括线性粘弹区的测定、凝胶点的测定、相位角的测定.结果:雌二醇凝胶为屈服应力较大,触变性较小的剪切变稀型非牛顿流体.采用锥板式流变仪测得的动力黏度值为2.78 Pa·s(RSD=0.05%);采用3种不同(CP4/40、CP1/50与CP1/60)转子锥板式流变仪测得的动力黏度值分别为2.78 Pa·s(RSD=0.05%)、2.78 Pa·s(RSD=0.22%)和2.79 Pa·s(RSD=0.39%).线性粘弹区为0.1%~1%的应变范围.凝胶点的振荡频率值分别为49.66、62.7和114.7 Hz.温度在10~40℃范围内变化,相位角变化不显著.结论:流变仪测定雌二醇凝胶的动力黏度方法简单、准确,重现性好,适用于该凝胶动力黏度的测定.

  • 双纳美芬杂质检查用定位溶液的研制

    作者:王亮;周晓力;南楠

    目的:建立双纳美芬杂质检查用定位溶液,以控制盐酸纳美芬原料和制剂中的双纳美芬.方法:取盐酸纳美芬对照品在酸性条件下用三氯化铁催化,水浴加热制得双纳美芬定位溶液,此定位溶液经过分离纯化后,采用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检测器(HPLC-DAD)、高分辨质谱(HRMS)、核磁共振谱(NMR)进行结构确证.结果:证明该定位溶液中确实得到了双纳美芬.结论:此方法可用于盐酸纳美芬有关物质检查时双纳美芬杂质的准确定位.

  • GC-MS法测定复方肝浸膏制剂中棕榈酸和硬脂酸

    作者:艾芸;李卓;张亚锋;王永姣;李荣;张凡;杨晓东

    目的:建立气质联用法测定复方肝浸膏制剂中棕榈酸和硬脂酸.方法:用甲醇超声提取复方肝浸膏片(胶囊)中的棕榈酸和硬脂酸,经气相色谱分离后,用质谱对化学成分进行确认,标准曲线法计算含量.色谱条件:HP-5MS毛细管柱(30 m×0.25 mm,0.25μm);程序升温,进样口温度250 ℃,载气为高纯氦气(1.0 mL·min-1);质谱条件:电离方式为EI,电离能量70 eV,离子源温度230℃,棕榈酸定量离子和定性离子分别为m/z 73.0和60.0、73.0、129.1、213.2,硬脂酸定量离子和定性离子分别为m/z 73.0和73.0、129.1、185.1、241.2.结果:棕榈酸和硬脂酸质量浓度分别在6.45~1 032 μg·mL-1和6.65~1 064μg·mL-1内线性良好(r=0.999),棕榈酸和硬脂酸的平均回收率(n=9)为101.5和102.8%;不同厂家19批片剂中棕榈酸和硬脂酸的含量分别为1.2~7.8和1.3~9.5 mg·片-1,4批胶囊剂中棕榈酸和硬脂酸的含量分别为4.0~6.3和3.4~7.8 mg·粒-1.结论:经方法学验证,本方法可用于复方肝浸膏片(胶囊)中棕榈酸和硬脂酸的测定.

  • 渗透压测定质量控制图制作

    作者:夏慧敏;吴静雯;李明程;王林波;彭兴盛;陈桂良

    目的:建立渗透压测定质量控制图.方法:查阅国内相关标准、规定以及文献,结合渗透压测定过程建立质量控制图的实例,提出药品检验实验室建立质量控制图的工作流程.结果:本文制备了渗透压测定质控样,评价了质控样的稳定性和均匀性.在使用此质控样,证明了重复测定结果正态性的基础上,建立了渗透压日常检测结果的质量控制图,并进行了实际应用.结论:建立检验过程质量控制图并对其中的失控状态信号做出反应,是保障药品检验质量可控的重要措施.

  • HPLC法测定复方黄芩片中6个成分的含量

    作者:唐德智

    目的:建立HPLC波长切换法测定复方黄芩片中虎杖苷、黄芩苷、汉黄芩苷、黄芩素、穿心莲内酯、脱水穿心莲内酯的含量.方法:采用Agilent SB-C18(4.6 mm×150 mm,5μm)色谱柱,流动相为乙腈(A)-0.1磷酸水溶液(B)系统,梯度洗脱,流速为1.0 mL· min-1,柱温:30 ℃,波长切换时间序列采样(0~10 min,306 nm,检测虎杖苷;10~23 min,280 nm,检测黄芩苷;23~25min,225 nm,检测穿心莲内酯;25~33 min,280 nm,检测汉黄芩苷、黄芩素;33~50 min,254 nm,检测脱水穿心莲内酯).结果:虎杖苷进样量在0.046~0.823 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9,n=6),平均回收率为99.30%,RSD为1.5%(n=6);黄芩苷进样量在0.468~8.428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7,n=6),平均回收率为99.76%,RSD为1.3%(n=6);汉黄芩苷进样量在0.116~2.084 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9,n=6),平均回收率为100.3%,RSD为1.8%(n=6);黄芩素进样量在0.117~2.110 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8,n=6),平均回收率为99.25%,RSD为1.3%(n=6);穿心莲内酯进样量在0.029~0.524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8,n=6),平均回收率为99.91%,RSD为1.6%(n=6);脱水穿心莲内酯进样量在0.033~0.592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7,n=6),平均回收率为99.94%,RSD为1.6%(n=6).5批样品中虎杖苷、黄芩苷、汉黄芩苷、黄芩素、穿心莲内酯和脱水穿心莲内酯含量范围分别为2.09~2.25、22.74~25.91、5.69~6.08、5.74~6.11、1.27~1.41、1.49~1.69 mg·g-1.结论:该方法经方法学验证,可用于复方黄芩片的质量控制.

  • 中药砂仁质量的化学模式识别研究

    作者:王洋;申丽;江坤;殷果;王珏;鲁艺;项荣武;王铁杰

    目的:建立砂仁的化学模式识别方法,用于区分砂仁正品及其伪品,为寻找其代用品提供依据.方法:本文首先通过HPLC法获得64批样品的化学成分信息,建立共有模式并进行相似度计算,采用逐步判别分析方法提取特征峰,运用判别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方法对砂仁及其伪品进行分类.结果:以提取的6个特征峰为变量,通过判别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可将砂仁及其伪品进行准确的分类,判别准确率为100%,化学模式识别所得结果与性状鉴别结果一致.结论:本文所建立的模式识别方法能够准确有效地区分砂仁及其伪品,为砂仁的鉴别分类及质量控制提供依据.

  • 液质联用分析芦丁、野黄芩苷和半枝莲碱B在小鼠灌胃给药后体内的组织分布

    作者:闫秋莹;程海波;沈卫星;徐长亮;窦志华;孙东东

    目的:建立UPLC-MS同时测定小鼠组织中芦丁、野黄芩苷和半枝莲碱B的分析方法,并对该3种成分在小鼠体内的组织分布进行研究.方法:以2-氰基-3,12-二氧代齐墩果烷-1,9(11)-二烯-28-酸甲酯(CDDO-Me)为内标,通过甲醇沉淀组织样品蛋白,使用LC-MS技术进行定量分析,采用ACQUITY UPLC BEH-C18色谱柱(100 mm× 2.1 mm,1.7 μm),以0.1%甲酸水溶液-乙腈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正、负离子检测模式,检测离子质荷比(m/z)为芦丁609.2、野黄芩苷463.3、半枝莲碱B558.4和CDDO-Me 506.7.结果:在小鼠肝脏、心脏、脾脏、肺脏、肾脏等组织中,芦丁、野黄芩苷、半枝莲碱B分别在0.005 0~0.160 0、0.004 0~0.133 0、0.003 3~0.106 7μg·mL-1的线性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1 3);方法的精密度和稳定性RSD均小于15%;回收率为90.0%~98.4%,RSD小于15%,符合化学药物非临床药代动力学研究技术指导原则.芦丁等3个成分在小鼠体内分布比较广泛,其中在肝脏和肾脏中分布较多,在肺脏中分布含量低.结论:本方法经方法学验证,可对小鼠组织中的芦丁、野黄芩苷、半枝莲碱B含量进行测定;在用于小鼠体内化学成分的组织分布研究中,芦丁在肾脏中含量多、脾脏中少,野黄芩苷在心脏中含量多、肺脏中少,半枝莲碱B在肝脏中含量多、肾脏中少.

  • 在线固相萃取LC-MS/MS法测定健康人体全血中依维莫司浓度及在药代动力学研究中的应用

    作者:洪顺福;吴国兰;郑运亮;刘健;申屠建中

    目的:为临床研究依维莫司人体药动学建立一种特异、灵敏、快速、重现性好的在线固相萃取(onlineSPE)-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方法,并将其应用于依维莫司在中国健康人群药动学研究.方法:200 μL含依维莫司全血样本与20μL内标混合后经0.4 mol·L-1硫酸锌80%甲醇水溶液处理,取上清液经在线固相萃取,以含0.1%甲酸5 mmol·L-1甲酸铵水溶液-含0.1%甲酸甲醇溶液(10:90)为流动相,Waters SunFireTM Cm色谱柱(4.6 mm×150 mm,3.5 μm)为分析柱,进样量50 μL,室温下测定;采用正离子模式,MRM扫描,依维莫司m/z 975.8→908.6,内标m/z 809.6→756.7,分析时间为5min.12例健康受试者口服1.5 mg依维莫司片,于不同时间点分别采集静脉血进行药代动力学分析.结果:依维莫司质量浓度在0.201~100.7 ng·mL-1的范围内线性良好(r=0.999 8±0.000 2),低定量限为0.201 ng·mL-1,回收率在99.2%~105.4%之间,以RSD表示的日内与日间精密度均小于8%,过程效率良好,所有稳定性考察项目结果均符合要求.药动学结果显示,健康受试者口服依维莫司片1.5 mg后,依维莫司在人体内平均达峰时间k为0.69h,平均药峰浓度Cmax腿为10.56 ng·mL-1,0~96h时间段药时曲线下面积AUC为AUC0-96h 65.70 ng·mL-1·h,平均半衰期ti/2 36.50h.结论:本法经方法学验证,可用于依维莫司的药动学研究和血药浓度监测.

  • ELISA法测定大鼠血清中聚乙二醇化重组蛋白(PEG-SOP55)浓度及代动力学研究

    作者:张涛;何静;李坤;王明蓉

    目的:建立一种检测大鼠血清中聚乙二醇化重组蛋白(PEG-SOP55)浓度的ELISA方法,并进行该蛋白的药代动力学初步研究.方法:以该蛋白的多抗包被,标记生物素的单抗检测,生物素-链霉亲和素-辣根过氧化物酶两级酶联放大检测信号,构建双抗夹心ELISA法进行浓度检测.通过对包被抗体和检测抗体工作浓度的优化实验,血清基质的干扰实验,不同结构聚乙二醇分子的比较实验,建立该方法的基本实验条件.并参考相关法规,对其方法特异性、准确度、精密度、耐用性、检测限度以及样品稳定性进行验证.分别用PEG-SOP5530 kDa、PEG-SOP5540 kDa、PEG-SOP5540 kDa branched进行Lewis大鼠腹腔单次给药然后测定血清浓度,获得该蛋白用不同分子结构聚乙二醇分子修饰后的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实验证实聚乙二醇修饰降低了检测抗体和目标分子的结合效率,且大鼠血清和聚乙二醇分子结构变化对检测有干扰.通过提高包被抗体浓度,获得对目标分子较好的捕获效率.通过将血清样品稀释液从PBS替换为咪唑缓冲液,且保持标准曲线和待测样品血清稀释倍数一致,克服了血清基质所带来的干扰.通过保持标准曲线和待测样品聚乙二醇分子结构一致,克服了因聚乙二醇分子结构不同带来的干扰.方法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特异性良好,回收率为(1OO±15.2)%,实验内精密度和实验间精密度验证数据RSD均不超过20%,不同操作人员对检测结果无显著影响,标准曲线线性良好,标准曲线的高和低浓度能够准确测定.将大鼠血清样品反复冻融3次,在室温放置4h其稳定性均符合要求,满足该方法检测条件.通过对Lewis大鼠血清样品进行浓度测定,获得PEG-SOP5530kDa、PEG-SOP5540 kDa、PEG-SOP5540 kDa branched的药代动力学参数.其Cmax分别为31.9、54.4、67.7 mg·mL-1,AUC0-∞分别为823.0、1 978.0、3 502.6 mg·h·mL-1,t1/2分别为15.6、22.3、30.6h.结论:成功建立检测PEG-SOP55在大鼠血清中浓度的ELISA方法.通过方法验证表明:该方法专属性、准确度、精密度、线性以及耐用性良好,测定范围为5~80 ng· mL-1.大鼠血清样品稳定性满足该方法检测要求,该方法可作为PEG-SOP55药代动力学研究的检测方法,也为类似制品的血清浓度检测提供借鉴.初步药代动力学研究表明,随着聚乙二醇分子对蛋白的屏蔽作用增强,能够显著延长其半衰期,提高药物在体内的暴露量.

  • 抗肿瘤药物吉非替尼的晶型研究进展

    作者:陈芊茜

    本文调研了与吉非替尼晶型有关的大量文献,从晶型种类、晶型制备、晶型表征以及晶型讨论4个方面进行了综述.吉非替尼现已发现有8种晶型,各种晶型物质可通过直接或间接的制备方式来获得,已应用于对这些晶型进行分析表征的技术有单晶X射线衍射分析、粉末X射线衍射分析、差示扫描量热分析、热重分析、红外光谱分析、熔点分析等分析方法.通过对表征结果的比较总结,对吉非替尼多晶型形成原因进行了分析,并在已有研究基础上探讨了选择Form 1成为药用晶型的原因.本文对部分实验结果提出了质疑,指出了现有文献对于吉非替尼多晶型的的研究缺乏系统性,现有研究数据并不完整,特别是缺乏关于吉非替尼各晶型的溶解度、生物学等关键数据.因此,对吉非替尼的多晶型研究还需要更系统更深入.

  • 基因治疗药物无义突变通读活性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

    作者:谢骁祥;江高峰;杜柳涛

    30%人类致病基因突变属无义突变,无义突变可导致众多疾病.无义突变通读剂具有无义突变通读活性,可诱导基因恢复其功能,属于基因治疗药物.基因编码区发生的无义突变可致蛋白翻译在无义突变位点提前终止,导致蛋白功能缺失,引起包括遗传病、肿瘤在内的众多疾病.少数化合物具有无义突变通读作用,可诱导全长蛋白翻译,是一种潜在的治疗药物.目前通读剂活性检测方法主要包括蛋白质截短试验和报告基因系统两大类型.本文回顾了无义突变通读活性检测方法的发展及新进展,为药物高通量筛选方法的建立提供参考.

  • 建立原代小鼠肝细胞体外模型用于致癌物作用机制研究

    作者:吕建军;李耀庭;周舒雅;范昌发;曾雪贞;李保文;汪巨峰;黄芝瑛;李波

    目的:建立药物非临床安全性评价致癌性试验原代小鼠肝细胞体外替代模型,以毒理基因组学方法对遗传毒性致癌物和非遗传毒性致癌物的潜在作用机制进行研究.方法:改良两步胶原酶灌流法分离C57BL/6小鼠肝细胞构建原代小鼠肝细胞三明治培养模型.原代小鼠肝细胞分别给予2个遗传毒性致癌物黄曲霉素B1(aflatoxin B1,AFB1)、苯并芘[benzo(a)pyrene,BAP]和2个非遗传毒性致癌物硫代乙酰胺(thioacetamide,TAA)、匹立尼酸(WY-14643,WY)共培养24 h及48 h后,使用Affymetrix公司小鼠转录组分析基因芯片1.0(GeneChip(R) Mouse Transcriptome Assay 1.0)进行时间依赖差异表达基因分析.对差异表达基因使用基因功能(GO)富集分析,KEGG通路功能分析,主成分分析(PCA)和分层聚类分析(HCA)等进一步研究了致癌物可能的作用机制.结果:遗传毒性致癌物的差异表达基因的数量比非遗传毒性致癌物多.AFB1和BAP虽然影响化学性致癌通路和上调p53信号通路,但其致癌途径有一定差异.TAA影响氧化还原酶活性,可能造成氧化损伤.WY显著上调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和脂肪合成与代谢通路,可能造成细胞内脂质代谢紊乱.通过延长致癌物暴露时间能得出更多信息用于进一步分析.结论:成功建立了原代小鼠肝细胞三明治体外模型,可用于研究遗传毒性致癌物和非遗传毒性致癌物的作用机制,有望作为药物非临床安全性评价致癌性试验体外替代候选模型之一.

  • H7N9流感病毒血凝素在昆虫杆状病毒表达系统中的表达及抗血清的制备

    作者:权娅茹;崔晓雨;邵铭;刘书珍;李长贵;袁力勇

    目的:利用昆虫杆状病毒表达系统表达H7N9流感病毒血凝素(HA),以获得的重组血凝素(rHA1)蛋白免疫家兔制备抗rHA1血清,以用于单向免疫扩散(SRID)法检测H7N9流感病毒裂解疫苗HA含量.方法:构建含H7N9 HA1基因的重组杆状病毒,转染Sf9细胞表达rHA1蛋白.用rHA1蛋白免疫家兔获得抗rHA1血清.通过血凝抑制(HI)法和SRID法检测抗血清的HI效价、特异性和线性范围.结果:rHA1蛋白在昆虫杆状病毒表达系统中成功实现分泌表达,经纯化后纯度≥90%.不同剂量的rHA1蛋白免疫家兔后获得抗rHA1血清,HI效价分别为1 280和5 120.SRID试验中可与H7N9抗原国际参考品反应并产生沉淀环,10μg· mL-1到40μg· mL-1抗原浓度范围内沉淀环直径与抗原浓度线性正相关,R2大于0.99,与H1N1、H3N2和B型流感病毒无交叉反应.用该免疫血清和H7N9抗血清国际参考品分别检测H7N9流感病毒裂解疫苗HA含量,两者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在大流感发生时,昆虫杆状病毒表达系统表达的rHA1蛋白可以用于制备SRID试验用免疫血清,以用于H7N9流感病毒裂解疫苗HA含量测定.

  • 川芎茶调丸微生物学质量分析与评价

    作者:陈志禹;席时东;吴海雯

    目的:建立川芎茶调丸微生物限度检查法,对6个生产企业52批次样品的微生物限度检查结果进行分析.方法:细菌计数采用培养基稀释法,霉菌和酵母菌计数、大肠埃希菌和大肠菌群检查采用常规法.结果:6个生产企业14批次的产品进行方法验证,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和枯草芽孢杆菌的回收率与样品阿魏酸含量呈负相关,采用培养基稀释法可消除样品的抑菌性,细菌、霉菌和酵母菌计数验证中各菌的回收率均大于70%,大肠埃希菌和大肠菌群检查验证中均可检出验证菌,该方法可行.结论:建立了川芎茶调丸的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6个生产企业52批次的川芎茶调丸微生物限度检查结果均符合规定.

  • 高效阴离子交换色谱-脉冲安培检测法测定b型流感嗜血杆菌结合疫苗多糖及游离多糖的含量

    作者:唐静;赵丹;李红;李亚南;李茂光;陈翠萍;叶强

    目的:建立高效阴离子交换色谱-脉冲安培检测法(HPAEC-PAD)测定b型流感嗜血杆菌(Hib)结合疫苗的多糖及游离多糖含量.方法:将疫苗中的有效抗原成分—Hib多糖,其结构为多聚磷酸核糖基核糖醇(polyribosylribitol phosphate,PRP),用6 mol·L-1盐酸进行水解,得到其核糖醇(ribitol)单体;使用CarboPac(R) MA1阴离子交换柱(4 mm×250 mm),以580 mmol·L-1氢氧化钠溶液为流动相,流速为0.4 mL· min-1,柱温35℃,进样体积100 μL,脉冲安培检测器收集信号,核糖醇的含量以峰面积计算得到,再根据核糖醇占PRP干重的质量分数(41.3%),计算出Hib结合疫苗中PRP及游离多糖(Free PRP)的含量,并评估该方法的重复性和再现性.结果:核糖醇质量浓度在0.075~1.05μg·mL-1范围内,与峰面积响应值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9),低检测限为2.5 ng·mL-1;标准品供试溶液连续进样6次,峰面积及保留时间的RSD均小于5%;核糖醇加标回收率在80%~120%之间;对来自5个企业的4个不同批次的Hib结合疫苗的PRP及Free PRP含量进行测定,结果均符合规定.结论:本方法在测定Hib结合疫苗的PRP及Free PRP含量时,样品前处理简单,分离效果好,且灵敏度高,结果稳定,可靠,对控制该疫苗的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 神农香菊挥发油体外抗氧化活性的谱效关系研究

    作者:许俊洁;卢金清;李肖爽;万丽娟;林杰;屠寒

    目的:研究15批次神农香菊挥发油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指纹图谱与体外抗氧化能力的关系,为揭示神农香菊抗氧化物质基础提供依据.方法:15批次神农香菊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并以HP-5MS毛细管柱(50 m×O.2 mm× 0.33 μm),程序升温(初始温度为50℃,以5℃·min-1升至145℃,然后再以2℃·min-1升至165℃,终用20℃·min-1升至250℃,保持5 min)等GC-MS分析条件建立挥发油指纹图谱.对15批次神农香菊挥发油、2,6-二叔丁基-4-甲基苯酚(BHT)及维生素E的体外抗氧化能力进行研究,数据统计分析后,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研究神农香菊挥发油抗氧化谱效关系.结果:建立15个批次神农香菊挥发油的指纹图谱,确定了15个共有色谱峰,并对共有峰进行了化学成分鉴定;体外抗氧化试验表明清除l,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能力从强至弱的顺序为BHT、神农香菊挥发油、维生素E,且各个浓度的神农香菊挥发油都对DPPH有清除作用,随着浓度的增加清除率也增大.15个共有色谱峰与抗氧化活性均存在-定的关联度,关联度在0.68~0.79,其中各成分与抗氧化间的关联度大小顺序为甜没药萜醇氧化物、安息香酸苄酯、β-桉叶醇、桉油烯醇、甜没药醇、α-环氧化红没药烯、乙酸氧化芳樟醇酯、金合欢烯、棕榈酸、脱氢芳樟醇、蛇床烯、蛇床烯醇、1.3.3-薄荷属三烯、芳樟醇、p-伞花烃.结论:该文初步探讨了神农香菊挥发油指纹特征峰抗氧化药效的大小,为神农香菊药用物质基础研究、药效评价及质量标准制定提供了科学依据与参考.

  • 构建电子转移通道阻抑法筛选车前子中黄嘌呤氧化酶抑制剂成分

    作者:王娟;许兵兵;曾金祥;任刚;朱继孝;朱玉野;钟国跃

    目的:构建黄嘌呤氧化酶(XOD)电子转移通道阻抑方法筛选车前子中XOD抑制剂成分.方法:将双壁碳纳米管(DWNTS)固定于玻碳电极表面,并在其上修饰XOD,构建XOD催化反应电子转移通道.应用循环伏安法监测通道中的电子转移信号,当抑制剂成分存在阻止XOD催化黄嘌呤(XAN)反应时,通道电子转移信号下降,藉此筛选XOD抑制剂.结果:循环伏安法可灵敏监测XOD催化反应通道中电子转移阻抑信号,利用该法对车前子中的4个代表性单体成分进行筛选,共筛选出2个XOD抑制剂,分别为毛蕊花糖苷(IC50为8.4 μg·mL-1)、乙基己基-苯羧酸酯(IC50为75.0μg·mL-1),其中乙基己基-苯羧酸酯为新筛选出的XOD抑制剂.结论:电子转移通道阻抑筛选方法简单快捷,灵敏度与选择性高,筛选化合物用量低,在天然产物XOD抑制剂的筛选中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药物分析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z1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1999 01 02 03 04
1998 01 02 03 04 05 06
1997 05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