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 齐鲁医学杂志

齐鲁医学

齐鲁医学杂志

Medical Journal of Qilu 제로의학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山东省教育厅
  • 主办单位: 青岛大学医学院
  • 影响因子: 0.60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8-0341
  • 国内刊号: 37-1280/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24-130
  • 曾用名: 康复与疗养杂志
  • 创刊时间: 1986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齐鲁医学杂志编委会
  • 出版地区: 山东
  • 主编:
  • 类 别: 医药卫生综合
期刊荣誉:
  • 新型血液分析仪检测脑脊液及胸腹腔积液常规的评价

    作者:车辉娟;康钦炯;胡宏章

    目的 对Sysmex XE-5000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在脑脊液及胸腹腔积液常规检测中的应用进行方法学评价.方法 取99份脑脊液及胸腹腔积液标本,在Sysmex XE-5000全自动血液分析仪上应用体液模式进行检测,将检测结果与手工法计数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仪器检测白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的CV值分别为3.04%、0.77%,携带污染率分别为0.04%、0.01%,线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999、1.000,均符合相关标准要求.仪器检测脑脊液和胸腹腔积液的自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单个核细胞、多个核细胞与传统手工方法检测结果有高度的相关性(r=0.84~0.91,P<0.05、0.01).结论 Sysmex XE-5000全自动血液分析仪的体液模式能够满足临床检验的需求,与手工方法结果相关性良好,在临床体液细胞检测中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 经导管动脉栓塞术治疗异常体动脉供应左肺基底段1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作者:李健;于春鹏;石磊;王松

    目的 评价经导管动脉栓塞术治疗异常体动脉供应左肺基底段的效果.方法 我科就诊的异常体动脉供应左肺基底段的病人1例,采用经导管动脉栓塞术治疗,对治疗结果进行了分析.结果 采用经导管动脉栓塞术成功栓塞异常体动脉分支,病人无咯血再发.结论 经导管动脉栓塞术治疗异常体动脉供应左肺基底段安全、有效,可作为首选治疗手段.

  • 早期使用CPAP对<30周胎龄极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防治效果

    作者:吕欣;姜红

    目的 探讨早期使用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对<30周胎龄极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的防治效果.方法 以2011年9月 2014年4月我院收治的出生后生理体征稳定、皮测血氧饱和度>90%,<30周胎龄的141例极早产儿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早期CPAP组52例,早期肺表面活性物质组(早期PS组)51例及机械通气组38例.比较3组的一般情况、围生期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早期CPAP组机械通气率、RDS发生率、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发生率、PS使用率及机械通气时间与早期PS组、机械通气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x2=4.57~43.05,t=3.45、5.65,P<0.05);3组间并发症如气胸、脑室内出血(IVH)及视网膜病变(ROP)发生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早期使用CPAP可显著减少<30周胎龄的极早产儿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率及通气时间,降低BPD与RDS发生率,并可减少PS使用.

  • 糖尿病对腹膜透析病人临床指标的影响

    作者:李辉;高学中;彭月萍;梅冬冬

    目的 分析糖尿病肾病腹膜透析(PD)病人的临床现状,以采取有效措施减少并发症,提高病人生存质量.方法 选取接受PD治疗3个月以上的病人36例,其中非糖尿病组病人22例,糖尿病组病人14例.以主观综合性营养评估法(SGA)及血总蛋白(TP)、清蛋白(Alb)、前清蛋白(PA)等指标对两组进行营养状况评估;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检测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进行微炎症状态评估;以下肢水肿程度评价两组病人的容量负荷;检测两组病人血红蛋白(Hb)、血肌酐(Scr)、尿素氮(BUN)等生化指标;比较两组病人过去1年内腹膜炎发生率.结果 两组营养不良发生率和Alb、PA水平比较差异有显著性(x2=6.44,t=2.12、2.66,P<0.05).糖尿病组血清Hs-CRP水平高于菲糖尿病组(t=2.13,P<0.05).两组水肿程度差异有显著性(x2=5.68,P<0.05).糖尿病组腹膜炎年发生率明显高于非糖尿病组(x2=9.88,P<0.05).结论 糖尿病PD病人较非糖尿病者更易出现营养不良、高容量负荷、感染和微炎症等并发症,应采取针对性防治措施减少并发症.

  • 7种症状评价新生儿病情在家庭中的应用

    作者:张立荣;赵立明;刘海燕;林艳;高健东;王海君

    目的 应用7种常见和容易识别的症状和体征,在家庭中识别并评价2~28 d新生儿病情严重程度.方法 2009年1月-2013年12月,在我县多家基层医院妇产科出生后出院的新生儿3 120例,由专业儿科医师培训家属学会应用7种常见症状组合识别并评价2~28 d新生儿病情严重程度,7种症状包括进食困难、需要外界刺激才动、体温<35.5℃、体温高于37.5℃、呼吸频率>60 min-1、剧烈气喘和曾有抽搐,有1项及1项以上异常者需及时就医治疗.结果 病儿家属应用7种症状识别,3 120例新生儿中患病2 560例,诊断符合率为82.1%.结论 新生儿疾病可由家属在家庭中应用7种症状进行识别并评价病情.

  • 人血白蛋白联合氧气疗法治疗压疮的效果

    作者:杜翠萍;彭小琼;杜雪娟

    目的 观察人血白蛋白联合氧气疗法治疗压疮的效果.方法 将我科收治的28例病人的66处压疮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3处压疮.观察组采用200 g/L人血白蛋白联合氧气疗法治疗,对照组采用莫匹罗星软膏治疗,12d后观察两组压疮愈合程度.结果 观察组痊愈11处,显效21处,无效1处;对照组痊愈3处,显效21处,无效9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uc=3.23,P<0.05).结论 人血白蛋白联合氧气疗法治疗压疮效果明显优于使用莫匹罗星软膏.

  • 腹膜腔穿刺术致肝硬化腹水病人巨大腹壁血肿1例并文献复习

    作者:王素;王东升;周岩冰;焦学龙

    腹水是肝硬化失代偿期较为常见的并发症.腹膜腔穿刺术可用于肝硬化腹水的诊断与治疗.腹膜腔穿刺术可能发生多种并发症.本文报告腹膜腔穿刺术导致肝硬化腹水病人巨大腹壁血肿1例并进行文献复习,以期引起临床重视.

  • 幽门螺杆菌阴性消化性溃疡与出血的关系

    作者:何永驰;胡琴

    目的 了解幽门螺杆菌阴性消化性溃疡与出血的关系.方法 消化性溃疡病人100例,检测其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分为对照组(幽门螺杆菌阳性)和观察组(幽门螺杆菌阴性),比较两组出血情况.结果 对照组73例,观察组27例,观察组平均年龄和出血发生率高于对照组,病程短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t=4.883,x2=5.958~17.110,P<0.05).结论 幽门螺杆菌阴性消化性溃疡极易导致消化道出血,出血者病情也相对较重.

  • 微创TLIF技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研究进展

    作者:王少华;成业东

    腰椎退行性疾病包括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退行性脊柱侧凸、腰椎滑脱、椎间盘源性腰痛等,近年来经椎间孔腰椎体间融合术(TLIF)得到了充分发展,并成为该病临床常用的治疗方式.与传统的后路腰椎体间融合术(PLIF)相比,TLIF具有对椎管内结构干扰少、并发症少等优点.随着微创脊柱外科的发展,微创TLIF广泛地应用于临床.本文主要对微创TLIF的发展史、禁忌证与适应证、手术方式、优势与缺点等方面的研究现状予以综述.

  • 益生菌辅助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研究进展

    作者:郭广安;孙方利;吴军;付信娟

    胃幽门螺杆菌(H.pylori)感染与消化性溃疡、慢性胃炎、胃癌、胃黏膜相关淋巴样组织(MALT)淋巴瘤等上消化道疾病密切相关,根除H.pylori是治疗上述疾病的有效手段.但近年来抗生素的耐药率越来越高,H.pylori根除率逐年下降,联合应用抗生素还会产生抗生素相关的一些不良反应,也降低了病人的依从性.多种益生菌在体内外均具有拮抗H.pylori的作用,在传统根除H.pylori方案的基础上联合益生菌制剂可提高H.pylori根除率,同时还可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减轻胃黏膜的炎症反应.本文就近年来益生菌制剂在辅助治疗H.pylori感染中的研究进展及其临床应用做一综述.

  • 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对放疗后复发颈部淋巴结转移瘤近期效果

    作者:李兆栋;王相国;左书耀

    目的 探讨CT引导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放疗后复发颈部淋巴结转移瘤近期效果.方法 采用CT引导下经皮穿刺组织间植入125I放射性粒子方法,治疗放疗后复发颈部淋巴结转移瘤的病人48例,淋巴结总数69个,直径1.5~5.5 cm.结果 术后2个月复查,淋巴结完全缓解(CR) 55个,部分缓解(PR)9个,无变化(NC)5个,进展(PD)0个,有效率为92.75%.术后6个月复查,CR者57个,PR者8个,NC者3个,PD者1个,有效率为94.20%.无病人死亡,无病人出现血管栓塞.术后1个月内局部皮肤红肿8例,未经特殊处理自愈;术后6个月局部色素沉着10例.结论 CT引导经皮穿刺125I放射粒子植入治疗放疗后复发颈部淋巴结转移瘤近期效果好,创伤小,并发症发生率低.

  • 脊柱成骨型转移瘤的CT表现

    作者:蔡晓男;刘京伟;郝大鹏;刘吉华

    目的 探讨脊柱成骨型转移瘤的CT表现及其鉴别诊断.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临床病理证实的50例脊柱成骨型转移瘤病人的CT资料,对病灶的形态、密度、累及椎体、病灶边缘骨质改变等指标进行分析.结果 50例脊柱成骨型转移瘤病人共扫描脊椎410个,220个脊椎受累,发现成骨型转移病灶460个,其中356个病灶累及椎体,104个累及附件.累及椎体的356个病灶根据范围和形态可分为全椎体形45个,非全椎体形311个(结节形128个,环形63个,不规则形120个);356个病灶中177个病灶皮质受累,出现皮质增厚,外缘毛糙、锯齿样改变或光滑.累及附件的1 04个病灶根据密度可分为磨玻璃样高密度34个,云絮样高密度26个,象牙质样高密度30个,混合型高密度14个.结论 成骨型转移瘤病灶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多数可与其他成骨性病变鉴别.

  • 超声造影对附件区良恶性包块的鉴别诊断价值

    作者:丁晶晶;杨宗利;房世保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在附件区良恶性包块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32例附件区囊性、囊实性混合包块或实性包块病人行经阴道常规超声及经腹部超声造影检查,观察包块的造影灌注强度和灌注模式,制作时间-强度曲线(TIC).依据手术病理结果将病人分为良性组及恶性组,分析比较两组TIC形态及造影参数的差异.结果 32例附件区包块中,良性组21例,恶性组11例.以正常子宫肌层作为参照,良性组造影剂呈缓慢低或等增强,多由周边向内部灌注,血管走行规则,TIC表现为“缓升缓降”型;恶性组呈不均质快速高增强,多由包块内部向周边灌注,血管迂曲,走行不规则,TIC表现为“速升缓降”型.恶性组造影剂峰值强度和曲线下面积显著高于良性组(t=5.95、3.85,P<0.01);而两组达峰时间及平均渡越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造影能够更好显示病灶内血流灌注情况,分析包块的超声造影增强模式、TIC形态及各参数值,有助于附件区良恶性肿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 套细胞淋巴瘤41例临床分析

    作者:张健;赵春亭;张利方;付婷婷;张元峰;初晓霞

    目的 探讨套细胞淋巴瘤(MCL)的临床特点、不同化疗方案的疗效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2013年12月住院治疗的41例MCL病人的临床资料,结合其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案,对疗效及预后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病人中位发病年龄为58岁,男女比例4.13∶1,病人以Ann ArborⅢ~Ⅳ期为主,共34例(82.9%),累及骨髓者15例,脾大者21例,淋巴细胞计数升高者18例,血小板降低者10例.骨髓受累、白细胞计数增高及血小板计数减少为预后不良因素,外周血单核细胞绝对计数对病人预后无明显影响.Ki-67≥65%组病人1年生存率与Ki-67<65%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x2=5.20,P<0.05).利妥昔单抗联合化疗组总有效率及5年生存率与CHOP方案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x2=5.33、7.43,P<0.05).结论 MCL病人多为老年男性,骨髓、脾脏易受累,预后差,利妥昔单抗联合化疗可提高治疗有效率,延长病人生存期.

  • 胆管癌组织中Wnt2b蛋白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陈宗凯;赵伟;路键;颜丙松;姬文超;张炳远

    目的 观察Wnt2b蛋白在胆管癌组织的表达,并探讨其在胆管癌发生发展及浸润转移过程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方法检测60例胆管癌及30例胆管正常组织中Wnt2b蛋白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胆管癌临床特征的关系.结果 Wnt2b在胆管癌组织的阳性率(90.00%)明显高于正常胆管组织(3.33%),差异有显著性(x2 =38.13,P<0.01).Wnt2b表达与胆管癌的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程度相关(Z=-3.171、3.316,P<0.01),而与病人的年龄、性别、胆管癌发生部位及胆管癌的分化程度无关(Z=-0.048~-1.020,P>0.05).结论 Wnt2b蛋白可能作为评估胆管癌临床分期与淋巴结转移的一种有价值的生物学标记.

  • 异位嗜铬细胞瘤的MSCT诊断

    作者:刘永建;杨青;胡亚彬;段峰

    目的 分析总结异位嗜铬细胞瘤的多层螺旋CT(MSCT)表现,加强对异位嗜铬细胞瘤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2例异位嗜铬细胞瘤的MSCT表现.结果 12例全部单发.5例位于腹主动脉旁,3例位于肾门区,3例位于髂总血管旁,1例位于膀胱.10例表现出明显的囊变坏死,2例不明显.增强扫描1例轻度强化,2例中度强化,9例强化明显.结论 异位嗜铬细胞瘤MS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结合典型临床表现多可明确诊断,终确诊依靠穿刺活检.

  • 联合下调Survivin和KSP表达对乳癌细胞MDA-MB-231凋亡影响

    作者:张凤英;乔立君;张金玉;薛美兰;葛银林

    目的 探讨联合下调Survivin和纺锤体驱动蛋白(KSP)基因表达对乳癌细胞增殖和凋亡影响.方法 分别化学合成针对Survivin和KSP基因mRNA的小干扰RNA(siRNAs),分别或联合转染乳癌细胞MDA-MB-231,以空白对照组作为阴性对照.采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率,荧光定量PCR (qRT-PCR)检测Survivin、KSP、Bax和Bcl-2的mRNA表达,蛋白印迹法检测Survivin和KSP的蛋白表达,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情况.结果 Survivin、KSP和Survivin +KSP转染组转染48 h的细胞增殖率分别为0.66±0.01、0.67±0.03、0.54±0.01,转染72 h的细胞凋亡率分别为(11.61±0.89)%、(16.33±0.94)%、(45.73±1.11)%,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 307.81、1 450.76,P<0.01),其中以双干扰组细胞增殖率低、凋亡率高.在各转染组中,Survivin、KSP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下降(F=48.68~490.20,P<0.01),Bax mRNA的表达显著增加(F=65.73,P<0.01),Bcl-2 mRNA的表达显著减少(F=27.41,P<0.01).结论 利用siRNAs联合下调Survivin和KSP基因表达,能有效抑制乳癌细胞的增殖、促进其凋亡,效果优于下调单个基因的表达.

  • 风险决策加工策略与行为激活系统的关系

    作者:魏巍;郭宗君

    目的 探讨风险决策加工策略与行为激活系统(BAS)的关系.方法 采用自编的E-Prime程序上的低风险、高风险决策任务和行为抑制系统-BAS量表中文版对我院238例健康体检者进行调查.结果 在低风险决策类型下,选择偏好得分与奖赏反应(BASR)、驱力(BASD)、愉悦追求(BASF)、BAS呈显著负相关(r=-0.268~-0.168,P<0.01);赢利得分与BASF、BAS呈显著负相关(r=-0.246、-0.210,P<0.01);保持策略得分与BASR、BASD、BASF、BAS呈显著负相关(r=-0.304~-0.178,P<0.01);转换策略得分与BASR、BASD、BASF、BAS呈显著正相关(r=0.174~0.314,P<0.01).在高风险决策类型下,选择偏好、保持策略得分与BASR呈显著正相关(r=0.167、0.199,P<0.01).BAS的3个分因素对决策策略有不同程度的预测作用.结论 BAS与高风险、低风险抉择任务的赢利、风险偏好、决策策略模式的得分关系密切,面对不同的风险概率,正常人有不同的选择模式.

    关键词: 决策 风险 偏好 行为
  • 原发及转移前列腺腺癌组织TMSG-1蛋白表达及意义

    作者:李敬敬;于文娟;张丽;项锋钢

    目的 检测肿瘤转移抑制基因1 (TMSG-1)蛋白在前列腺增生、原发性前列腺腺癌及转移性前列腺腺癌组织的表达,探讨其在肿瘤浸润转移中的作用及其与前列腺癌病人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TMSG-1蛋白在22例前列腺增生、38例原发性前列腺腺癌及18例转移性前列腺腺癌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TMSG-1蛋白在前列腺增生(20/22)、原发性前列腺腺癌(34/38)及转移性前列腺腺癌(10/18)组织中均有表达,原发性前列腺腺癌组织中TMSG-1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转移性前列腺腺癌组织(x2=6.707,P<0.05);前列腺增生组织中TMSG-1阳性表达率高于转移性前列腺腺癌组织(x2=4.848,P<0.05);前列腺增生组织中TMSG-1阳性表达率与原发性前列腺腺癌组织无差异(x2 =0.003,P>0.05).原发性前列腺腺癌组织TMSG-1蛋白的表达与神经侵犯有关(P =0.034 7),而与Gleason评分、邻近组织侵犯及病人年龄均无关(P=0.306 8、0.051 2、0.123 8).Kaplan-Meier生存分析结果表明,TMSG-1蛋白阳性组的生存时间和生存率明显高于TMSC-1蛋白阴性组(x2=5.153,P<0.05).结论 TMSG-1蛋白在原发性前列腺腺癌组织的表达明显高于转移性前列腺腺癌,TMSG-1蛋白可能与原发性前列腺腺癌的转移过程有关,其表达水平的高低可能作为一个预测前列腺腺癌转移潜能大小的检测指标.

  • FTS理念对胃癌腹腔镜术后病人免疫功能影响

    作者:李来;孙国锋;辛建军;周岩冰

    目的 探讨加速康复外科(FTS)理念对行腹腔镜胃癌根治术病人术后免疫功能影响.方法 2012年10月-2014年10月,于青岛大学附属医院普通外科选择因远端胃癌行腹腔镜下根治性远端胃切除术的病人80例,随机分为FTS组和对照组.FTS组采用FTS理念指导围手术期处理,对照组给予传统的围手术期处理.比较两组病人术后1、3d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免疫球蛋白(IgA、IgG、IgM)以及T细胞亚群(CD3+、CD4+T细胞及CD4+/CD8+)水平.结果 两组病人术前各指标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术后1d,两组病人CRP水平均较术前增高,但FTS组低于对照组(f=2.032,P<0.05).术后1、3d,两组病人IL 6水平均高于术前,但FTS组低于对照组(t=2.248、2.368,P<0.05).术后1、3d,两组病人IgM水平均较术前下降,对照组下降更为明显(t=2.832、2.444,P<0.05).术后1、3d,两组病人CD3+和CD4+T细胞、CD4 +/CD8+均明显低于术前,除术后3 d CD3+T细胞外,对照组下降更为明显(t=2.152~4.744,P<0.05).结论 应用FTS理念指导腹腔镜手术,能够减轻胃癌病人术后炎症反应,保护机体的免疫功能,可能对病人的术后康复及预后起到积极作用.

  • 奥沙利铂并大剂量照射对大鼠直肠近期生物学效应

    作者:陈晓曼;安永恒;张碧媛;陈明璇

    目的 了解奥沙利铂并大剂量X线盆腔照射对正常大鼠直肠组织的损伤.方法 将12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成A、B、C、D组,D组给予腹腔注射生理盐水及假照,A组腹腔注射奥沙利铂15 mg/kg,B组盆腔给予6 MVX线12 Gy单次大剂量照射;C组腹腔注射奥沙利铂15 mg/kg联合6MVX线12 Gy单次大剂量照射.照射后第3、7、14、21、42天,各组分别处死6只大鼠,观察直肠组织的形态学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Bax和Bcl-2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C组大鼠照射后第7天直肠杯状细胞大量减少,固有层腺体萎缩,黏膜卜可见大量的炎细胞浸润及纤维化形成;A、B组出现类似症状,程度较轻.A、B、C组各时间点的Bax表达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其中第14、21、42天Bax表达阳性率较第3、7天降低,差异有显著性(F=129.1~550.8,P<0.01).A、B、C组照射后的第3、7天Bax表达阳性率较D组明显升高,其中C组Bax表达阳性率均较同期的A、B组高,差异有显著性(F=596.9、134.8,P<0.01).A、B、C组各时间点的Bcl-2表达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3组第7天时表达率低于其他时间点(F=199.3~548.2,P<0.01);C组Bcl-2表达阳性率较同期的A、B、D组低(F=25.9,P<0.01).随着时问延长,C组Bcl-2表达阳性率呈一定的上升趋势,第14、21、42天均较第7天升高,差异有显著性(F=548.2,P<0.01).结论 同期放化疗对直肠组织损伤较单纯化疗、单纯放疗严重,后期出现代偿性修复的机制可能与Bax、Bcl-2表达的变化有关.

  • 海兔素对脑胶质瘤异位移植瘤的抑制作用

    作者:马磊;梁惠;宫安静

    目的 通过观察海兔素对小鼠脑胶质瘤异位移植瘤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及环氧化酶-2(COX-2)表达影响,探讨其对脑胶质瘤的抑制作用.方法 将75只昆明种小鼠于左前腋下皮下接种1×109/L胶质瘤细胞悬液,24 h后随机分为5组,每组15只.脑胶质瘤异位移植瘤模型组(A组)小鼠以等体积大豆色拉油灌胃,海兔素低剂量组(B组)以50 mg/(kg·d)剂量海兔素灌胃,海兔素中剂量组(C组)以100 mg/(kg·d)剂量海兔素灌胃,海兔素高剂量组(D组)以150 mg/(kg·d)剂量海兔素灌胃,替莫唑胺(TMZ)阳性对照组(E组)以20 mg/(kg·d)剂量TMZ灌胃,每天灌胃1次,连续给药2周.末次灌胃24 h后,称体质量,经眼球取血后处死小鼠.无菌条件下剥离肿瘤组织,免疫组化法测定肿瘤组织中VEGF、EGFR及COX-2的表达情况.结果 与A组比较,B、C、D组随着海兔素剂量的增加,VEGF、EGFR、COX-2的表达均有逐渐降低趋势,各组间比较,除D组与E组差异无显著性外,其他各组间差异均有显著性(H=22.21~24.69,U=4.50~16.00,P<0.05).结论 海兔素可抑制小鼠脑胶质瘤异位移植瘤生长,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小鼠脑胶质痞异位移植瘤组织VEGF、EGFR及COX-2的表达有关.

  • 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效果

    作者:宋玲玲;史春雷;张希远;袁成录;王玲

    目的 观察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病人的效果.方法 复发和具有不良预后因素的DLBCL病人18例,经BEAM(卡氮芥、依托泊苷、阿糖胞苷、环磷酰胺)、BEAC(卡氮芥、马法兰、依托泊苷、阿糖胞苷)或FEAC(氟达拉滨、依托泊苷、阿糖胞苷、环磷酰胺)方案预处理后,采取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对其治疗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8例病人均获快速造血功能重建,中性粒细胞≥0.5×109/L的时间为7~19 d,平均12 d;血小板≥20×109/L的时间为7~25 d,平均15d.所有病人的中位观测时间为42个月(11~71个月),中位生存时间为25个月,3年总生存率为61.1%,3年无进展生存率为55.5%.8例复发病人中,总生存率为62.5%;10例具有不良预后因素的DLBCL病人,第1次完全缓解后接受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3年无进展生存率为60.0%,3年总生存率为70.0%.结论 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是治疗预后不良和复发DLBCL安全有效的方法.

  • 鼻咽癌和健康人群中EB病毒BARF0基因序列分析

    作者:王伟娜;高翔翔;沈智超;罗兵;王云

    目的 了解山东地区鼻咽癌(NPC)及健康人群中EB病毒(EBV)编码BARF0基因变异特征,探讨其变异意义.方法 采用PCR和DNA测序检测NPC组织以及健康成年人咽漱液标本中EBV的BARF0基因序列,与EBV标准株进行比较,根据特征性突变对变异进行分类.结果 73例NPC病人和70例健康人群BARF0成功测序,共检出4处共有突变.其中36例(49.3%)NPC和29例(41.4%)健康人群同时出现4处共有突变(T160473G、T160545C、A160701C和C160707G),被分类为4M变异型;35例(48.0%)NPC和38例(54.3%)健康人群同时出现除T160473G外的3处共有突变,被分类为3M变异型,其余2例(2.7%)NPC和3例(4.3%)健康人群分类为Others.x2检验精确概率法分析表明,BARF0变异型在2种人群中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18).结论 山东地区NPC和健康人群中EBV毒株BARF0序列变异一致,BARF0基因变异的地域性分布及与EBV相关肿瘤的关系值得进一步研究.

  • 宫颈部分切除术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残留和复发效果

    作者:孔守芳;戴淑真;孙选;姚勤

    目的 探讨宫颈部分切除术和再次宫颈锥切术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CIN)残留和复发的效果.方法 因宫颈CINⅡ~Ⅲ期行宫颈锥切后复发病人55例,其中30例给予宫颈部分切除术(宫颈切除组),25例行二次宫颈锥切术(宫颈锥切组).术后随访,检测病人人乳头瘤病毒(HPV)、液基细胞学、组织学,并记录不良反应.结果 随访半年,宫颈切除组无病人细胞学异常;宫颈锥切组病人4例细胞学异常(16%),阴道镜活组织学检查无异常,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4.49,P<0.05).随访1年,宫颈切除组无细胞学异常病人;宫颈锥切组8例(32%)鳞状上皮内高度病变,组织学证实复发,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11.23,P<0.05).宫颈切除组半年内30例(100%)HPV感染转阴,宫颈锥切组15例(60%)转阴,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4.66,P<0.05).宫颈切除组与宫颈锥切组相比较,术后不适症状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宫颈部分切除术较再次宫颈锥切术能更好地预防CIN残留或复发.

  • EB病毒LMP1基因XhoⅠ位点缺失与高发区鼻咽癌相关性的Meta分析

    作者:王宏;刘芡芡;李斐斐;杨垚;谭沁;王云

    目的 探讨EB病毒(EBV)潜伏膜蛋白1(LMP1)基因XhoⅠ位点缺失突变与高发区鼻咽癌(NPC)发生的关系.方法 检索PubMed、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维普、中国知网等数据库,收集发表于1990年1月1日-2014年12月31日的与LMP1基因Xho Ⅰ位点缺失突变相关的文献,根据纳入与排除标准纳入文献并提取相关数据.采用Stata 12.0软件进行Meta分析,以比值比(OR)和95%可信区间(95%CI)为效应值,采用随机效应模型进行分析,并进行发表文献偏倚评估.结果 纳入文献共8篇,病例349例,对照150例,入选文献无发表偏倚,各研究之间无异质性,各项研究的合并OR值为26.82(95%CI =8.42~85.40).结论 EBV LMP1基因XhoⅠ位点缺失突变与高发区NPC可能存在相关性.

  • eIF-4A在不同宫颈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桑昌美;马德花;朱德璋;隋爱华;赵淑萍

    目的 探讨真核细胞起始因子4A(eIF-4A)在不同宫颈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荧光实时定量PCR以及Western-blot方法,检测30例正常宫颈组织、26例低级别宫颈上皮内瘤变组织、25例高级别宫颈上皮内瘤变组织以及44例宫颈癌组织中eIF-4A mRNA及蛋白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宫颈癌组织中eIF-4A的表达与其临床病理特征问的关系.结果 与正常宫颈组织相比,eIF-4A蛋白及mRNA在低级别上皮内瘤变组织、高级别卜皮内瘤变组织、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量逐渐增高,4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F=11.07、14.17,P<0.05);宫颈癌组织中eIF-4A mRNA及蛋白的表达与其组织学分级、是否发生淋巴转移有关(F=20.03、19.77,t=7.99、5.38,P<0.05).结论 eIF-4A的在宫颈上皮内瘤变组织及宫颈癌组织高表达,提示eIF-4A在宫颈癌的发生、发展中可能起一定的作用,有可能成为判断宫颈癌发生及预后的分子标志之一.

  • 131I全身显像与CT及X线胸片对分化型甲状腺癌肺转移诊断价值

    作者:李亚;左书耀;孔艳;王国明

    目的 探讨分化型甲状腺癌(DTC)肺转移清除转移灶(清灶)治疗后131I全身显像(131I-WBI)、胸部CT与X线胸片对DTC肺转移灶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49例DTC肺转移病人131I清灶治疗后的131I-WBI、胸部CT与X线胸片的影像学表现特点,比较三者对DTC肺转移的诊断灵敏度.结果 清灶后131I-WBI、胸部CT、X线胸片诊断DTC肺转移的灵敏度分别为83.7%、79.6%、39.1%,清灶后131I-WBI、胸部CT诊断DTC肺转移的灵敏度与X线胸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x 2=17.0、15.3,P<0.05),而131I-WBI与CT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131I-WB1与胸部CT对于DTC肺转移灶的诊断灵敏度高于X线胸片.

  • 家族性乳癌病人乳癌组织及血清miRNA-26a、143与195表达及意义

    作者:王虹;吴琍;侯琳;崔文;陈庆峰;胡海燕

    目的 探讨miRNA-26a、miRNA-143、miRNA-195在家族性乳癌组织和血清中表达变化,以评价其对家族性乳癌早期诊断的潜在价值.方法 收集家族性乳癌、散发性乳癌病人的癌组织、癌旁正常组织及血清标本,并收集健康查体女性血清标本作为对照.提取血清及组织标本中的总RNA,进行逆转录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miRNA-26a、miRNA-143、miRNA-195在组织和外周血表达情况.结果 乳癌组织中miRNA-26a、miRNA-143、miRNA-195的表达水平均明显低于癌旁对照组织(t=2.033~2.671,P<0.05).家族性乳癌组织中miRNA-26a、miRNA-143表达水平低于散发性乳癌组织(Z=1.978、2.315,P<0.05).乳癌病人血清miRNA 26a、miRNA-143、miRNA-195表达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Z =2.211~5.922,P<0.05);家族性乳癌病人血清中miRNA-143、miRNA-195表达水平低于散发性乳癌组(Z=3.103、2.478,P<0.05).miRNA-143在组织与血清中的表达水平呈正相关(r=0.545,P<0.05).结论 miRNA-26a、miRNA-143、miRNA-195在乳癌病人癌组织及血清中表达水平下调,可能成为乳癌筛查和诊断的潜在生物学指标;miRNA-143在家族性乳癌病人癌组织及血清中表达水平明显下调,可能成为家族性乳癌诊断的生物学指标.

  • 青年与老年肺癌的临床及CT对比分析

    作者:李辉坚;王刚;张传玉

    目的 探讨青年和老年肺癌临床及CT影像学特点的差异.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收集经病理确诊的青年肺癌病人(≤40岁)102例、老年肺癌病人(≥60岁)108例,对比两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结果 青年组女性病人所占比例显著高于老年组(x2=7.68,P<0.01).青年组病理类型以腺癌为主,其次为小细胞癌;老年组以鳞癌为主,其次为腺癌(x2=13.73、11.00,P<0.01).MSCT影像学特点比较,青年组以周围型肺癌多见,其发生纵隔肺门淋巴结大、肺内及肺外转移的比例明显高于老年组(x2 =4.23~47.19,P<0.05);老年组以中央型肺癌多见,其比例明显高于青年组(x2 =41.74,P<0.01);两组中央型和周围型肺癌的CT征象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青年肺癌女性病人所占比例较高,病理以腺癌为主,CT征象以周围型肺癌多见,易发生纵隔肺门淋巴结大、肺内及远处转移.

  • 胃癌组织MUC1表达及其与幽门螺杆菌感染关系

    作者:侯中英;滕春媛;郭爱华;李媛;李林浩;战淑慧

    目的 研究幽门螺杆菌(HP)对胃癌病人黏蛋白1(MUC1)表达的影响,探讨HP感染影响胃癌浸润转移的机制.方法 建立HP感染胃癌AGS细胞系模型,Heochest33258染色观察HP感染的AGS细胞形态学变化,Western blot方法检测HP感染对AGS细胞MUC1表达的影响;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96例胃癌组织中MUC1的表达.结果 Heochest33258染色显示,HP感染后AGS细胞数目减少,细胞核出现浓缩、荧光染料浓聚等典型的凋亡现象.Western blot结果显示,HP感染后AGS细胞MUC1表达上调;MUC1在HP感染的胃癌组织中表达率为67% (33/49),在HP阴性的胃癌组织中表达率为45%(21/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008,P<0.05).结论 HP感染影响胃癌组织MUC1的表达,HP感染引起MUC1蛋白表达上调可能促进胃癌转移.

  • 宫颈癌及CINⅢ组织miRNA-34a表达及意义

    作者:袁汇;赵淑萍;戴红英

    目的 探讨miRNA-34a(miR-34a)在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Ⅲ)及宫颈鳞癌组织和血清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选择41例宫颈鳞癌病人(宫颈癌组)、27例CINⅢ病人(CINⅢ组)和20例正常宫颈者(对照组),提取其血清及组织中的小分子RNA,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miR-34a的表达.结果 宫颈癌及CINⅢ组织中miR-34a相对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F=70.26,q=8.36、16.58,P<0.01).宫颈癌组血清中miR-34a相对表达量较CINⅢ组明显下降,差异有显著性(F=39.96,q=5.54,P<0.01).CINⅢ组血清中miR-34a相对表达量较对照组也明显下降,差异有显著性(q=7.08,P<0.01).宫颈癌组病人血清及组织中miR-34a的表达呈正相关(r=0.886,P<0.01).结论 miR-34a在CINⅢ及宫颈鳞癌病人组织及血清中异常表达,可能在宫颈癌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对宫颈癌的诊断具有一定临床价值.

  • 新辅助放化疗对腹腔镜直肠癌手术病人近期临床结局影响

    作者:卢琦;赵萍;周岩冰;王东升

    目的 探讨新辅助放化疗对腹腔镜直肠癌手术病人近期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47例新辅助放化疗后行腹腔镜手术的直肠癌病人(新辅助组)与同期58例仅行腹腔镜手术的直肠癌病人(对照组)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病人的手术相关指标、并发症发生率及病理学指标.结果 两组病人术前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新辅助组回肠末端造口率高于对照组;淋巴结清扫数目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x2=25.694,t=4.818,P<0.05).其余手术相关指标、并发症发生率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新辅助放化疗后行腹腔镜直肠癌手术是安全、可行的,并不增加术后并发症.

  • 宫颈鳞癌组织HPV16型E6与P73蛋白表达及其关系

    作者:李敏;王蓁;刘磊;董娴宁;王冠群;李莎

    目的 研究人乳头瘤病毒(HPV)16型E6蛋白(HPV16 E6蛋白)与P73蛋白在宫颈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两者的相关性,探讨HPV16-E6蛋白、P73蛋白在宫颈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正常宫颈组织10例、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组织22例、宫颈鳞癌组织38例,采用PV-6000二步法检测3种组织中HPV16-E6、P73蛋白的表达情况,分析两者与相关临床病理参数间的关系及两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鳞癌组HPV16-E6蛋白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组、CI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1.703,P<0.05).鳞癌组P73蛋白表达明显低于正常组、CI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5.461,P<0.05).宫颈鳞癌组织中HPV16-E6蛋白阳性表达率与组织学分级显著相关(x2 =9.011,P<0.05);与发病年龄、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及肿瘤大小无关(P>0.05).HPV16-E6蛋白与P73蛋白的阳性表达呈负相关(rs=0.301,P<0.05).结论 HPV16-E6蛋白表达升高可能与宫颈鳞癌的发生、发展相关.随着宫颈肿瘤发展程度的增高,P73蛋白的表达逐渐降低,提示p73基因可能是宫颈肿瘤的抑癌基因.

  • IGF2和IMP3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作者:陈文芳;徐惠霞;纪恒胜;李玉军

    目的 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2(IGF2)和IGF2 mRNA结合蛋白3(IMP3)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78例胃癌及62例胃切缘组织中IGF2和IMP3蛋白表达,并分析它们与临床病理指标之间的关系.结果 胃癌组织中IGF2和IMP3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胃切缘组织(x2=116.301、122.666,P<0.01).IGF2的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TNM分期、脉管癌栓、淋巴结转移、肿瘤的复发有关(x2=7.742~14.524,P<0.05),而与病人性别、年龄及包块长径无关(P>0.05).IMP3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脉管癌栓、淋巴结转移、肿瘤的复发有关(x2=4.457~6.281,P<0.05),而与病人年龄、性别、TNM分期、包块长径无关(P>0.05).两者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呈正相关(rs=0.366,P<0.05).结论 IGF2和IMP3的检测对胃癌预后判断有一定的价值,两者可能成为胃癌预后判断新的有用指标.

  • Hippo信号通路在结直肠黏膜癌变过程中的作用

    作者:吴桐;张翠萍;梁坤;赵坤;张琪;田字彬

    目的 探讨Hippo信号通路的核心组件哺乳动物绝育20样激酶1(MST1)和Yes相关蛋白(YAP)在结直肠黏膜癌变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癌旁正常组织、结直肠腺瘤及结直肠癌组织中MST1和YAP mRNA的表达水平;应用免疫印迹法,检测3种组织中MST1和YAP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MST1在癌旁正常组织、结直肠腺瘤及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呈下降趋势,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3.425、125.092,P<0.05).YAP在癌旁正常组织、结直肠腺瘤及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呈上升趋势,各组间差异有显著意义(F=40.775、181.187,P<0.05).MST1与YAP1在所有组织中的表达呈负相关(r=-0.399、-0.644,P<0.01).结论 Hippo信号通路可能在结直肠黏膜癌变过程中起关键作用,该通路可为结直肠癌的预防、治疗和预后判断提供新的靶向指导.

  • 早期胃癌hMLH1和hMSH2基因表达及意义

    作者:鞠辉;刘希双;夏頔;刘华;张翠萍;江月萍

    目的 探讨早期胃癌胃黏膜组织hMLH1和hMSH2蛋白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选取内镜下切除早期胃癌组织45例、癌前病变组织38例以及胃镜下活检慢性胃炎组织42例,采用免疫印迹法检测hMLH1和hMSH2蛋白的表达.结果 慢性胃炎及癌前病变组织hMLH1蛋白表达高于早期胃癌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9.578,P<0.05);早期胃癌组织hMSH2蛋白表达高于癌前病变与慢性胃炎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2.952,P<0.05).早期胃癌病人hMSH2及hMLH1蛋白表达与年龄、性别、肿瘤部位、肿瘤大小、浸润深度、组织学类型等无关(P>0.05).幽门螺杆菌(Hp)感染组早期胃癌组织hMSH2阳性表达率低于非Hp感染组(x2=22.361,P<0.05),癌前病变、慢性胃炎组织hMSH2阳性表达率也低于非Hp感染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p感染组早期胃癌、癌前病变和慢性胃炎组织hMLH1阳性表达率均低于非Hp感染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慢性胃炎、癌前病变和早期胃癌的发展过程中,hMSH2基因表达增加,hMLH1基因表达减少.Hp感染可能通过影响hMSH2与hMLH1基因表达,影响早期胃癌的发生.

  • 临床主治医师岗位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作者:刘晓涵;王新生;唐立珉

    目的 构建三级甲等(三甲)公立医院临床主治医师岗位评价指标体系,为主治医师岗位评价提供依据,以优化医院人力资源配置,实现医院战略目标.方法 通过查阅文献和专家访谈,拟定三甲综合医院临床主治医师岗位评价指标,并使用DELPHI法进行指标筛选.结果 构建起符合我国三甲公立医院临床主治医师岗位特性的评价模型和岗位评价体系.结论 构建临床主治医师岗位评价体系对于我国三甲公立医院发展有重要意义.

  • 青岛大学医疗集团运行模式及成效分析

    作者:牛欢欢;苗志敏;李江峰

    目的 对青岛大学医疗集团的运行模式及成效进行分析,为青岛市乃至全国的公立医院医疗集团的组建和发展提供决策参考.方法 通过文献研究、专家访谈等方法,对青岛大学医疗集团的管理模式、管理体制及运行机制进行调查分析,总结运行成效.结果 青岛大学医疗集团及成员医院都得到了快速的发展,集团对成员医院的辐射、带动作用逐渐加强.结论 通过个案分析,可为今后医疗集团的发展提供借鉴.

  • 肠系膜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1例

    作者:张磊;桑昌美;赵淑萍

    病人,女,14岁.因乏力1年、发现盆腔包块2d入院.病人1年前开始出现乏力,1月前感乏力加重,外院查血红蛋白81 g/L,给予“补铁药”治疗后,效果欠佳.无腹痛、腹胀,无恶心、呕吐,体质量无明显变化.体检:T 37.0℃.肛诊盆腔内可触及一长径约10 cm大小的包块,质地中等,边界欠清,无压痛.实验室检查:CA125为140.40 kU/L,WBC 9.02×109/L,RBC 3.04×1012/L,Hb 63 g/L,PLT 624×109/L.CT显示盆腔内有一类圆形软组织密度影,边界尚清,局部与右附件分界不清,病灶大横截面约16.1cm×8.5 cm,内部密度欠均匀,盆腔内未见淋巴结大.

  • 胸椎椎管内占位误诊为急腹症1例

    作者:黄更新;胡团敏;庄云英

    急腹症为临床上常见的急症之一,临床上容易误诊、漏诊,以致出现严重后果,甚至危及生命.大多数急腹症是由于腹内脏器病变所致,但仍有部分腹外疾病可出现类似急腹症表现,临床医生应该警惕.我科近期收治1例胸椎椎管内占位误诊为急腹症的病人,现就其误诊原因分析如下.

  • 急诊科护士临床沟通能力与情绪管理的相关性分析

    作者:付伟;温肇霞;陆连芳;徐文林

    目的 探讨急诊科护士临床沟通能力现状及与情绪管理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临床护士沟通能力量表和护士情绪管理量表,对青岛市3家三级甲等医院200名急诊科护士进行问卷调查,回收有效问卷182份.结果 急诊科护士临床沟通能力得分为(212.40±28.14)分,处于中等偏上水平;情绪管理得分为(49.59±4.83)分,处于中等水平;不同年龄、护龄、职称间得分比较,差异有显著性(F=2.911~4.788,P<0.05);急诊科护士临床沟通能力与情绪管理得分呈正相关(r=0.141~0.579,P<0.05).结论 急诊科护士临床沟通能力与情绪管理呈正相关,建议护理管理者可从提高自我情绪管理方面来提升急诊科护士的临床沟通能力,进一步提高临床护理工作的服务质量.

  • 协同护理模式在老年糖尿病护理中的应用

    作者:张曦月;李艳华;徐永峰

    目的 探讨协同护理模式在老年糖尿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老年糖尿病病人7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9例,观察组采用协同护理模式进行护理干预,对照组采用常规传统护理模式进行护理干预.应用自行设计的糖尿病治疗依从性调查问卷,调查两组病人干预后的治疗依从性情况;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评价两组病人抑郁及焦虑情况.结果 干预前两组病人治疗依从性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干预后,两组病人治疗依从性评分均较干预前有所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181、11.648,P<0.01).观察组干预后依从性评分总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687,P<0.01).干预后观察组病人SDS和S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754、6.324,P<0.01).结论 应用协同护理模式进行护理干预,有助于提高老年糖尿病病人治疗依从性,并可以改善病人的不良情绪.

  • 个性化综合疗法治疗弱视病儿的护理

    作者:王筱云;景军玲;张晶;张颖

    目的 探讨个性化综合疗法治疗弱视病儿的效果.方法 为病儿提供良好的弱视训练场所,对病儿家长进行弱视知识培训,准确地验光配镜,让73例病儿戴镜进行弱视训练,根据视力调整治疗方案.结果 73例弱视病儿,治疗有效69例,有效率为94.5%.结论 个性化综合疗法治疗弱视病儿效果好.

    关键词: 弱视 综合疗法 护理
  • 综合护理干预对慢性癌痛病人依从性的影响

    作者:邹春芳;张彧

    目的 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慢性癌痛病人依从性的影响.方法 将入选的晚期恶性肿瘤病人2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1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病人治疗依从性及生活质量.结果 观察组病人治疗依从性显著高于对照组(z=4.776,P<0.05),生活质量显著好于对照组(t=2.167~27.492,P<0.05).结论 综合性护理措施可以提高慢性癌痛病人治疗的依从性,改善其生活质量.

齐鲁医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2002 01 02 03 04
2001 01 02 03 04
2000 01 02 03 04
1999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