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 蛇志杂志

蛇志
省级期刊
  • 主管单位: 广西区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国蛇协
  • 影响因子: 0.43
  • 审稿时间: 1个月内
  • 国际刊号: 1001-5639
  • 国内刊号: 45-1168/R
  • 发行周期: 季刊
  • 邮发: 48-52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89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蛇志》杂志社
  • 出版地区: 广西
  • 主编: 李其斌
  • 类 别: 医药卫生综合
期刊荣誉:
  • 80例急性阑尾炎的临床治疗体会

    作者:秦棕发

    目的:观察基层医院治疗急性阑尾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对80例急性阑尾炎患者采用手术或保守治疗,对其临床治疗结果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80例患者中,60例采用手术治疗,20例采用保守治疗,经7~12天治疗后康复出院,均无严重并发症。结论阑尾切除术仍是基层医院治疗急性阑尾炎的主要方法,保守治疗对部分患者也能起到较好的疗效。

  • 体外循环术后有创动脉血压监测的观察及护理

    作者:宁凤兰

    目的:探讨体外循环术后有创血压测量数值的主要影响因素及观察护理措施,提高体外循环术患者的护理质量和生存质量。方法对我院收治的149例心脏瓣膜病变患者进行针对性的健康教育,使患者排除思想顾虑,积极配合手术,同时术后加强病情观察,采取有效护理措施,并指导患者配合。结果149例患者均痊愈出院,无护理并发症发生。结论精心的观察及护理是手术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及心理特点,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 3376例蝮蛇咬伤的临床治疗体会

    作者:王立华;孙网保

    目的:探讨规范蝮蛇咬伤的治疗方法,以提高蝮蛇咬伤的救治水平。方法对我院1984~2013年收治的3376例蝮蛇咬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376例患者中,显效2747例,有效614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99.56%。杜绝了死亡病例出现,减少了伤残发生率。结论采用中西医结合综合性治疗措施,避免应用对心、肝、肾有损害的药物,同时防治呼吸衰弱、循环衰竭、肾功能衰竭,才能有效的救治蝮蛇咬伤中毒患者。

  • 重型β-地中海贫血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的护理

    作者:李辉萍

    目的:总结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重型β-地中海贫血的护理要点。方法对2007年12月~2014年2月在我科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的112例重型β-地中海贫血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96例从层流病房转入普通病房治疗的患儿通过环境保护、饮食护理、心理护理等,有效地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为家庭护理管理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结论精心的护理可降低儿童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促进了患儿的康复。

  • 抗蝮蛇毒血清治疗圆斑蝰蛇咬伤73例体会

    作者:黄宝;林迪

    目的:总结抗蝮蛇毒血清治疗圆斑蝰蛇咬伤的方法及效果。方法对我院2005年6月~2013年6月收治的73例圆斑蝰蛇咬伤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73例患者均注射了抗蝮蛇毒血清,治愈69例,其中7例住院3天后出现肾功能障碍,转内科血透治疗;6例出血较多,给予输浓缩红细胞2~4u。死亡4例,均为圆斑蝰蛇咬伤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结论圆斑蝰蛇咬伤的患者需住院综合治疗观察,注射抗蝮蛇毒血清安慰效果大于实际效果。

  • 儿科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过短的常见原因及对策分析

    作者:韦玉琴;梁勤艳

    目的:探讨小儿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过短的防范护理措施。方法对小儿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过短的常见原因加以总结分析,并对其防范与处理对策加以探讨。结果小儿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过短的常见原因主要包括固定松动、堵管、药液外渗和静脉炎等。其防范与处理对策主要包括加强健康教育、防止脱管与堵管、加强看护、改进封管方法、防止药液渗漏和静脉炎的预防及护理等。结论提高医患双方对留置针脱落的防范意识,合理选择留置部位与穿刺血管,运用正确的固定及封管方法,加强护理人员及陪护家属的看护,可明显延长静脉留置针的留置时间。

  • 急诊洗胃的护理体会

    作者:陈爱霞;莫春燕;赵玲

    目的:观察急诊洗胃对急性中毒的效果。方法对128例急性中毒患者利用胃管插入的方法进行洗胃治疗的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28例患者均能顺利插入胃管,其中7例出现轻微的并发症,经过处理后均能治愈,其余无特殊不良反应,均达到了清除胃内毒物的目的。结论患者在服毒后及时、规范的洗胃治疗,可明显提高生存率;而娴熟的急救洗胃护理技术是成功的关键。

  • 外周静脉压监测在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作者:刘敏;赵静岩

    目的:探讨分析心力衰竭患者实施外周静脉压监测来替代中心静脉压监测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采用自身对照的方法,对37例心功能Ⅲ、Ⅳ级的心力衰竭患者,从入院开始的第一时间(即刻)、第1天、第2天、第3天、第4天早晨8时5个时间段,同时实施中心静脉压和外周静脉压监测、记录、分析差值及相互关系。结果5个时间段的中心静脉压和外周静脉压呈相关性数据显示,两种测量结果呈正向关系,外周静脉压比深静脉压高4~5 cmH2O。结论心力衰竭患者可采用外周静脉压监测替代中心静脉压监测,为医生临床诊疗提供了参考依据。

  • 综合保温措施在腹腔镜手术患儿中的应用

    作者:张海燕;陈云超;蒋英

    目的:观察综合保温措施对腹腔镜手术患儿体温的影响。方法对50例腹腔镜手术患儿全程应用综合保温措施,观察患儿手术前、手术中、手术结束时、麻醉复苏期各时段体温的变化及寒颤的发生情况。结果全部患儿各时段体温均能维持在(36.8±0.3)℃,无1例发生寒颤。结论综合保温措施可有效预防腹腔镜手术患儿低体温的发生,从而减少腹腔镜手术麻醉苏醒期寒颤的发生,有利于患儿术后恢复。

  • 孢子丝菌病的治疗及护理

    作者:杨燕珠;王自秀;钟柱英;熊华

    目的:探讨孢子丝菌病患者的治疗与各项护理方法的临床效果。方法对88例孢子丝菌病患者给予抗真菌药物治疗,同时给予预防感染及皮肤、心理、饮食等护理措施。结果痊愈29例(占32.9%),显效38例(占43.2%),好转16例(占18.2%),无效5例(占5.68%),总有效率76.1%。结论采用综合疗法治疗孢子丝菌病,获得疗程短、疗效佳的效果。

  • 重症眼镜蛇咬伤患者的救治体会

    作者:韦华章;傅帆

    目的:探讨提高重症眼镜蛇咬伤的成功救治措施。方法对我科2009年10月~2012年10月收治的3例重症眼镜蛇咬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例患者均给予常规排毒及注射抗蛇毒血清解毒治疗,其中1例入科即行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1例进行连续性静-静脉血液滤过(CVVH)血液净化治疗,结果3例患者均痊愈出院。结论眼镜蛇咬伤后常出现以神经系统损害为主要表现的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MODS),应及时采用有效的综合治疗,尽早采取人工辅助呼吸,是救治成功的关键。

  • 脱细胞异体真皮在烧伤后爪型手畸形中的应用

    作者:余雪明;杨晋杰;游世祥;谭建岗

    目的:探讨脱细胞异体真皮联合自体刃厚皮移植在治疗烧伤后爪型手畸形中的应用。方法对11例烧伤后爪型手畸形行瘢痕切除,松解粘连后,行脱细胞异体真皮联合自体刃厚皮移植术。结果11例患者(18只手)均植皮成活(成活率100%),畸形矫正,功能恢复理想。结论烧伤后爪型手瘢痕切除脱细胞异体真皮联合自体刃厚皮移植效果理想。

  •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呼吸道管理

    作者:邓金莲;胡惠华;张晓妹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呼吸道护理。方法对126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呼吸道进行细致管理。结果通过有效吸痰,保持呼吸道通.,保持环境清洁,加强营养等护理措施,减少了肺部并发症,提高了治愈率。结论加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呼吸道护理,是抢救病人成功的关键。

  • 休克型中毒性菌痢抢救成功1例报告

    作者:孙惠棉

    中毒性菌痢是夏秋季节常见的急性重症肠道传染病,冬春季节少见。我院成功救治1例休克型中毒性菌痢患儿,现报告如下。

  • 广西地中海贫血112例临床分析

    作者:尹芳;程鹏;张新华;尹晓林;邓东红

    目的:通过对广西112例地中海贫血病例的回顾性分析,了解地中海贫血患者的临床特点、治疗现状和并发症。方法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广西112例地中海贫血患者(α中间型16例,β中间型30例,β重型66例)的临床特点、治疗现状和并发症进行分析。结果(1)52例β重型地贫患者和所有需长时间频繁输血的中间型地贫患者输血前H b<90 g/L。(2)不规范祛铁治疗的β中间型和β重型患者分别为84.0%和89.8%。(3)112例患者中,74例(67.9%)存在铁过载,2例α中间型,19例β中间型,53例β重型。(4)2例β中间型和1例β重型患者曾发生心力衰竭;2例β重型患者有继发性糖尿病;17例β中间型和46例β重型患者身材矮小,身材矮小与铁蛋白、输血前血红蛋白量相关( r=0.336,P<0.001;r=-0.243,P=0.011)。结论本组β中间型地贫和β重型地贫患者输血和去铁治疗不规范,铁过载严重,身材矮小、心力衰竭等并发症发生率高。

  • 中药配合穴位针刺治疗中风后吞咽困难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李超杰

    目的:探讨中药配合穴位针刺治疗中风后吞咽困难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对照、盲法原则,将82例中风后吞咽困难患者随机分为中药配合穴位针刺治疗组41例和传统穴位针刺治疗的对照组41例。两组均给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针刺与口服中药相结合的治疗,对照组加用传统穴位针刺治疗,两组治疗后采用洼田饮水试验评分标准进行临床疗效评定。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5.4%,优于对照组的70.7%。结论中药配合穴位针刺是治疗中风后吞咽困难安全、有效的方法。

  • 妊娠期合并肝功能异常133例分析

    作者:黄美勇;黄美春

    目的:分析妊娠期合并肝功能异常的病因构成及临床特征,提高对其临床表现的认识。方法收集133例妊娠期合并肝功能异常病例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特征、常见并发症对产程及胎儿的影响,并随访6个月后病情转归情况。结果(1)妊娠相关并发症包括妊娠期合并肝内胆汁淤积症(29例),妊娠期急性脂肪肝(1例),妊娠剧吐(8例)和子痫前期肝功能损害(20例),除妊娠剧吐多出现在孕早期,其余均多发生于孕中晚期;非妊娠的因素包括急性病毒性肝炎(含重症肝炎)(41例),肝硬化(2例),药物性肝损害(1例),也多见于中晚孕期;还有一部分为原因不明(31例)。(2)妊娠合并肝功能异常的常见并发症包括胎儿宫内窘迫、早产、剖宫产、产后出血及围产儿死亡,其发生率与同期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其中产后出血发生率比较,P<0.05;其余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均 P<0.01。(3)6个月随访69例,其中妊娠相关肝功能异常好转率为81.5%(22/27),非妊娠相关肝功能异常好转率为20%(5/25),二者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1)。结论妊娠相关性肝病及妊娠合并病毒性肝炎是妊娠期肝功能异常的主要原因,正确认识并及时发现异常对降低母婴死亡率及改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 早期护理干预对脑出血卧床患者便秘的效果观察

    作者:吴玉琴

    目的:探讨脑出血卧床患者便秘的原因及早期护理干预后的效果。方法选择住院脑出血卧床患者80例,随机分为常规护理组(对照组)和早期护理干预组(观察组)各40例,观察两组患者便秘改善情况。结果脑出血卧床患者经过早期护理干预后便秘发生率明显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有效的早期护理干预可降低脑出血卧床患者便秘的发生率,减轻了患者的痛苦。

  • 缺抗蛇毒血清银环蛇伤的临床观察

    作者:文军;乐冬友;徐自强

    目的:探讨临床上缺乏抗银环蛇蛇毒血清治疗银环蛇咬伤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急诊科2011年3月~2013年10月收治的银环蛇咬伤患者9例与同期67例应用抗银环蛇毒血清治疗的病例进行比较,观察两组患者住院期间的临床变化与转归。结果经机械通气支持、胆碱酯酶抑制剂联合抗胆碱药物,以及肺部抗感染治疗,9例未经抗银环蛇毒血清治疗的患者均成活,但较使用抗银环蛇毒血清的患者住院时间延长、费用明显增加。结论重症银环蛇伤患者在缺乏抗银环蛇毒血清治疗时,应用机械呼吸支持,胆碱酯酶抑制剂联合抗胆碱药物,以及积极抗感染治疗也能救治患者生命。

  • 小儿热性惊厥的中医急救与护理干预措施

    作者:罗秀萍

    目的:探讨小儿热性惊厥(FC )中医急救与护理干预的方法。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43例 FC 患儿依据急救护理方式差异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70例给予常规急救护理,观察组73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中医急救与护理干预,观察比较两组效果。结果观察组抽搐至停止的间隔时间、抽搐至恢复意识的间隔时间及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短( P<0.05);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为1.3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1.43%( P<0.05)。结论对 FC患儿行针刺、穴位按摩、刮痧等中医急救措施,并加强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急救效果,降低并发症,提高患儿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患者正确操作流程写真对哮喘治疗依从性影响的研究

    作者:刘剑梅;王自秀

    目的:了解哮喘患者吸入治疗正确操作流程写真对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将108例支气管哮喘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制定规范化的治疗方案并进行哮喘防治知识教育、吸入技术指导;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对患者实施吸入治疗正确技术操作流程写真,制作成系列相片,发给患者。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ACT 评分。结果两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ACT 评分比较,经配对 t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哮喘患者吸入治疗正确操作流程写真的实施,有助于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和哮喘病情控制,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 LEEP刀治疗宫颈病变的临床疗效分析

    作者:陆珏瑾

    目的:探讨 LEPP刀治疗宫颈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72例宫颈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分组方式进行治疗。观察组86例应用 LEEP刀对病变组织进行切除,对照组采用常规手术方式进行治疗,并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并发症等以及术后2年的预后恢复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平均手术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术中出血量及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少于对照组(均 P<0.05)。术后随访,观察组预后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结论 LEPP刀治疗宫颈病变的手术时间短,出血少,术后反应小,见效快,患者预后好,是治疗宫颈病变安全有效的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 202名在职高级职称教师健康体检结果分析

    作者:严真;吴杰;周小云;刘丽萍;黄明立

    目的:了解我校在职高级职称教师的健康状况。方法对我校202名在职高级职称教师的体检资料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各种疾病或异常指标的总检出率为97.5%。男性高脂血症、脂肪肝、高血压检出率均显著高于女性(P<0.01)。不同年龄组比较,各疾病或异常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高脂血症、脂肪肝、高血压、糖尿病随年龄的增长而有增加的趋势。结论我校在职高级职称教师的健康状况令人担忧,应坚持健康体检,加强健康教育。

  • 改良阴道冲洗加涂药治疗霉菌性阴道炎的疗效观察

    作者:刘俊;邓红梅;余丽娜

    目的:观察改良阴道冲洗加涂药方法治疗霉菌性阴道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采取改良阴道冲洗加涂药方法,对照组采用传统阴道冲洗加塞药方法,观察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1%,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改良阴道冲洗加涂药治疗霉菌性阴道炎较传统治疗方法具有效果好、用药舒适等优点。

  • 护理干预对急性胃肠炎患儿的影响

    作者:覃美香

    目的:观察护理干预对急性胃肠炎患儿症状缓解时间及疗效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142例急性胃肠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表随机法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71例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71例给予全方位的护理干预。评价两组治疗效果,同时对主要症状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进行比较。结果干预组患儿平均腹痛消失时间、腹泻停止时间、呕吐停止时间以及平均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P<0.05)。干预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100%和98.5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但干预组显效率为92.9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4.65%,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护理干预是治疗急性胃肠炎的重要辅助手段,可缩短急性胃肠炎患儿的治疗时间。

  • 全脑血管造影术中顺路行腹主动脉造影81例临床分析

    作者:吴志武;温德树;李次发;马莉琴;罗日向;谢姚屹

    目的:评估在全脑血管造影术中顺路行腹主动脉造影的可行性、安全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总结81例在全脑血管造影术中顺路行腹主动脉造影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肾动脉及髂动脉狭窄检出率及其相关因素,并测定术前术后血清肌酐变化,以评估该检查的安全性。结果全脑血管造影术中顺路行腹主动脉造影简单易行、安全,造影前后血清肌酐无明显变化[术前(76±11)μmol/L ,术后(79±9)μmol/L](P>0.05);肾动脉狭窄检出率为26%,髂动脉狭窄检出率为20%,肾动脉及髂动脉狭窄总体检出率为33%;有3个及3个以上危险因素的患者其肾动脉及髂动脉狭窄总体检出率明显增高(56%)。结论在全脑血管造影中顺路行腹主动脉造影是安全、简单、可行的,对发现肾动脉、髂动脉狭窄有重要意义。

  • 健康教育临床护理路径在脑梗死早期康复训练中的应用

    作者:陈萍;谭祖福;方肖;简清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临床护理路径在脑梗死患者肢体功能康复训练的效果,以建立佳健康教育模式。方法将80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接受常规健康教育模式,观察组接受临床护理路径指导的健康教育模式及肢体功能康复训练。结果观察组通过实施临床护理路径教育模式,患者康复训练、自理能力等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在脑梗死患者健康教育中运用临床护理路径模式,可显著提高健康教育质量,从而提高康复水平及生存质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 丈夫陪产配合体位管理对产程及分娩结局的影响

    作者:黎英梅

    目的:探讨临产产妇产程过程中丈夫陪伴配合体位管理对产程及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将2013年2月~2014年2月我院住院待产产妇200例按入院单双号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100例,观察组产妇从临产开始一直由丈夫陪产,同时在产程过程助产士进行体位指导直至分娩结束;对照组产妇从临产开始一直由非丈夫(除丈夫以外的家属)陪产,产妇采取自觉舒适体位,助产士未进行体位干预,直至胎儿娩出。结果观察组各产程需时均缩短,自然分娩率高,产后出血率及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均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产产妇产程过程中丈夫陪产配合体位管理可减少产程耗时,提高自然分娩率,减少产后出血及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

  • IMSAOPP患者血浆和肽素水平变化的临床研究

    作者:刘维

    目的:探讨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中间综合征(IMSAOPP)患者血浆和肽素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根据 IMS-AOPP患者预后情况分为死亡组31例和存活组50例,并选择35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检测各组血浆和肽素水平,记录各组 APACHEⅡ评分分值,并与血浆和肽素水平作相关分析。结果存活组和对照组血浆和肽素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血浆和肽素水平明显高于存活组和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IMSAOPP 患者血浆和肽素水平与 APACHEⅡ评分呈正相关。结论血浆和肽素水平与 IMSAOPP 病情相关,可作为评估预后的重要指标。 IMS-AOPP患者血清合肽素水平越高,提示病情越重;和肽素水平>20 ng/ml ,死亡危险性较大。

  • 自拟健脾化湿和胃方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临床观察

    作者:韦朝霞;刘洁娴

    目的:观察自拟健脾化湿和胃方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126例,采用数字表随机法分为两组,观察组63例给予自拟健脾化湿和胃方治疗,对照组63例给予胃动力药多潘立酮治疗,4周为1疗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均行胃电图检测,评价患者治疗前后餐前、餐后幅值变化,并对治疗前后各主要症状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后两组餐前、餐后胃电图幅值均高于治疗前,症状评分低于治疗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治疗后餐前、餐后胃电图幅值升高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症状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健脾化湿和胃方可调节消化系统功能,加快胃蠕动,促进胃排空和消化功能的改善。

  • 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疗效分析

    作者:任果;蓝洲;李金鹏

    目的:探讨溶栓治疗用于急性心肌梗死(AMI)的效果与安全性。方法2005年1月~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02例,其中溶栓治疗34例,常规治疗68例,并观察两组疗效。结果溶栓治疗组的死亡率明显低于非溶栓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h内溶栓治疗死亡率为8%,超过6h溶栓治疗死亡率为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是有效、安全的,早期溶栓治疗可提高抢救成功率。

  • 求助者中心疗法结合放松训练对肿瘤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

    作者:唐梅宗;毛德莲;吴国友;谭凤;陈敏燕;张文嫒;杨素芬

    目的:探讨求助者中心疗法结合放松训练对肿瘤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方法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 )、抑郁自评量表(SDS)和90项症状清单(SCL-90),筛选存在负性情绪的120例肿瘤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 A、B、C、D 4组。在肿瘤常规治疗的基础上,A 组病人给予传统的常规护理,B组病人应用求助者中心疗法干预,C 组病人采用放松训练,D 组病人给予求助者中心疗法和放松训练联合干预,干预6周后再次进行SAS、SDS、SCL-90测评,比较各组心理干预疗法对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效果。结果传统护理组患者干预前后负性情绪无明显改善( P>0.05);应用心理疗法干预的B、C、D组患者干预前后不良情绪均有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联合应用两种心理疗法的D组与单独应用其中一种方法的B、C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单独应用一种心理疗法的B组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求助者中心疗法结合放松训练能更有效改善肿瘤患者的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

  • 品管圈活动在降低ICU患者非计划性拔除胃管中的应用

    作者:赵月香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降低ICU 患者非计划性拔除胃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10月1日~11月15日我科置入胃管患者134例作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选择2013年12月1日~2014年1月15日我科置入胃管患者212例作为观察组,成立品管圈,运用品管圈PDCA 循环管理方法,确立“如何降低非计划性拔除胃管率”为活动主题,设定目标,分析原因及制定对策。比较两组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率。结果观察组实施品管圈活动后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 P<0.05)。结论运用品管圈管理方法对降低ICU 置入胃管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率的效果显著,既减少了患者痛苦,同时也提高了护理质量。

  • 县乡两级医院自控硬膜外分娩镇痛对产程及分娩结局的影响

    作者:郑贵亮;贺华芳;莫仕安;余平;蒙玉柳;卢洪新;诸葛冬桂;廖海平;李发安;肖展礼;谭宪湖

    目的:观察县乡两级医院产妇行自控硬膜外分娩镇痛对产程及分娩结局的影响,评价县乡两级医院产妇行自控硬膜外分娩镇痛的安全性与可行性。方法选择足月单胎头位妊娠并经阴道试产的初产妇200例,均无硬膜外镇痛禁忌证,根据分娩镇痛要求,将其纳入镇痛组(P组,100例)及对照组(C组,100例)。记录两组第一、二产程及总产程时间,分娩方式,产后出血及催产素使用率,新生儿娩出后1、5 min Apgar评分,分娩镇痛的不良反应等。结果 P组较C组的第二产程和总产程显著延长,催产素使用率P组明显高于C组;两组第一产程中转剖宫产率,器械助产率,羊水胎粪污染率,新生儿娩出后1、5 min Apgar 评分,分娩镇痛的不良反应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硬膜外分娩镇痛可使第二产程及总产程延长、催产素使用率增加,但不增加急诊剖宫产率和经阴道器械助产率,明显降低了社会因素手术率,对分娩结局无不良影响,用于县乡两级医院产妇是安全可行的。

  • 预防性护理干预对脑出血急性期并发症的影响

    作者:黄一秀

    目的:观察预防性护理干预对脑出血急性期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对我院收治的108例脑出血急性期患者,按照数字随机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强并发症的观察,并采取预防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感染、压疮、上消化道出血发生率、死亡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为87.0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4.0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预防性护理干预可降低脑出血急性期患者的并发症和死亡率。

  • 子宫内膜异位症致不孕的病因及治疗研究进展

    作者:黎宝珍

    子宫内膜异位症(EM T )是指子宫内膜组织在宫腔被覆黏膜以外的部位种植生长。子宫内膜具有侵蚀性生长的特点,异位生长粘附性和增殖力均较强,患者常表现为月经紊乱、盆腔疼痛、继发性痛经及不孕等。据流行病学调查显示,35%的不孕症患者患有EM T ,而半数以上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伴发不孕。Buyalos 等[1]在本世纪初首次提出了“EM T性不孕症”,各界学者从免疫学、分子生物学及基因学多方面对EM T致不孕的机制进行了研究[2],至今为止尚未完全阐明,但已取得了较大的进展,对“EM T 性不孕症”的治疗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就其病因及治疗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 电动止血仪在骨科四肢手术中的应用及护理进展

    作者:李玲;林静;谢丹;兰红英

    电动止血仪是一种四肢手术中常见的辅助工具,采用微电脑技术调节控制压力大小[1],通过高效气压泵快速泵气充气于气囊止血带压迫肢体,暂时阻断血液流向肢体,大限度制止创面出血,减少手术出血量,使手术视野清晰,提高手术效率和手术质量[5]。由于电动止血仪有较多优点如气压止血控制系统,目前在医学临床上应用广泛[2]。现就电动止血仪在骨科四肢手术中的应用及护理进展综述如下。

  • 鼻咽癌放射性口腔黏膜炎的防护进展

    作者:何乾英

    放疗是目前临床治疗头、颈部肿瘤尤其是鼻咽癌首选的且有效的治疗方案,但是在治疗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损伤正常组织,常见的急性并发症为口腔黏膜炎。在鼻咽癌放疗过程中,所有患者均会发生不同程度的口腔黏膜损伤[1]。放射性口腔黏膜炎不仅增加患者经济和精神负担,而且影响疗效,降低患者的生存质量[2]。因此,如何避免或减轻放射性口腔黏膜炎已引起医护人员和患者的广泛关注和重视,许多学者从其发生机制、防治方法、护理方法等方面进行大量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现就近年来鼻咽癌患者放疗后口腔黏膜炎的防护进展综述如下。

  • 耐多药结核病临床护理进展

    作者:周小红

    我国耐多药结核病(MDR-TB)疫情相当严重,“第五次全国结核病流行病学抽样调查”结果显示,每年新发 MDR-T B患者约12万人,占新发结核病患者数的5.7%,占复治结核病患者数的26%[1]。该病服药周期长,药物复杂,花费大,加上社会因素,患者的心理、生理、经济、家庭都承受着巨大的压力,MDR-TB已成为严重公共卫生问题和社会问题,是有效控制结核病的主要障碍[2]。现就其临床护理进展综述如下。

  • 老年患者压疮的护理进展

    作者:韦柳丽

    我国已逐渐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而且由于老年患者常患有多种疾病,生理功能减退,使老年患者成为压疮高发人群[1]。据统计,老年患者压疮的发生率为10%~25%,而老年人入住院护理时的压疮发生率为17.4%,发生压疮的老年患者病死率较未发生压疮的增加4~6倍[2]。有研究显示,通过全面的评估、科学的管理、有效的护理,可明显降低压疮发生率。现本文就老年患者的压疮护理进展综述如下。

  • 临床护理路径管理的应用研究及发展现状

    作者:应燕萍;杨玉杰;黄惠桥

    临床护理路径是一种制订好的计划,是指导临床护理工作的护理标准化有效工具,起始于美国20世纪80年代中期。虽然实施临床路径的初衷是为了适应医疗保险支付制度的变革,但随着临床路径的不断发展,其目的逐渐外延,作用不断扩展,目前已经成为一种有效的医院质量管理工具和疾病诊疗及评估标准。图文式临床护理路径,是临床护理路径的一种应用形式,具有图文并茂、简单易懂的优点。是利用图表的形式提供有效的照顾,使诊疗、护理有序,减少遗漏项目[1],缩短住院日,提高护理质量。现将临床护理路径管理的应用研究及发展现状概述如下。

  • 术中压疮的护理研究与预防进展

    作者:王间萍

    手术压疮是由于手术过程中无法改变患者手术体位、缓解局部组织压力而导致血液循环障碍,局部缺血、缺氧而致软组织溃烂和坏死[1]。据报道,综合性医院的院内压疮发生率为3%~14%,其中23%与手术有关[2],因此手术患者是发生压疮的高危人群。有资料显示,术中压疮的发生率高达4.7%~66.0%[3]。本文就术中压疮发生的机制、危险因素、特点、评估量表的使用现状及预防护理等进行综述如下。

    关键词: 压疮 预防 护理
  • 剖宫产子宫瘢痕妊娠的诊治进展

    作者:刘文利;伍月霞

    剖宫产子宫瘢痕妊娠(cesarean section scar pregnancy , CSP)是指受精卵着床于剖宫产子宫切口瘢痕处,属子宫异位妊娠的一种,是剖宫产术后远期并发症之一。过去异位妊娠较罕见[1],首例CSP在上世纪70年代报道。近年来,随着剖宫产率的升高及诊断技术的提高,CSP的发病率也呈逐年上升趋势,已成为妇产科较为常见的疾病,而引起医学界的高度重视[2]。CSP可造成子宫破裂和大出血而危及孕妇生命,因此,早期诊断和治疗对患者及家庭而言至关重要[3]。目前,国内外学者在该病的诊断和治疗上积累了大量经验,使CSP的诊治趋于规范化,现就其诊治进展综述如下。

  • 中西医结合治疗消化性溃疡研究进展

    作者:陈勇

    消化性溃疡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包括胃和十二指肠溃疡。主要原因为幽门螺杆菌和非甾体抗炎药损害胃十二指肠黏膜屏障而导致溃疡形成。根据消化性溃疡的主要临床症状如上腹痛、上腹胀闷不适、嗳气反酸等,可将消化性溃疡归属中医胃痛、痞满、吐酸、嘈杂等证范畴。近年来,我国对消化性溃疡的研究不断深入,中西医结合治疗消化性溃疡也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现就其治疗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 危重患者院内安全转运护理新进展

    作者:廖翠新

    危重患者常因转科、诊断性检查、特殊治疗以及手术的需要进行院内安全转运,院内转运时间虽短,但存在很多医疗安全隐患,由于危重患者病情急重复杂、变化快,随时都有可能发生生命危险。有资料显示,院内转运可增加转运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病死率也较平常高9.6%[1]。因此,采取安全、有效的转运方式成功转运危重患者,对降低危重患者的伤残率及死亡率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目前国内尚无危重患者转运指南,各地医疗机构对危重患者转运也无统一标准。为了提高危重患者院内转运的安全性,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现将危重患者院内安全转运护理新进展综述如下。

  • 泌尿外科手术后引流袋更换时间的研究进展

    作者:黄莉燕;梁秋梅;王翠英;黎雪

    泌尿外科手术后患者常需留置导尿管、肾或膀胱造瘘管以及腹腔引流管,连接这些管道的引流袋应该间隔多久更换,一直是困扰医院感染管理者与临床护理人员的一个难题。目前关于引流袋更换频率的结论不统一,护理教材及各医院规定更换引流袋的时间也不尽相同[1~4],因此,许多研究者对引流袋的更换时间进行了探讨。现作者就泌尿外科术后常见引流管连接的引流袋更换时间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护理进展

    作者:梁青华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已广泛运用于临床,对髋关节疾病患者而言,该手术提高了治疗效果,并且缓解了疼痛,也缩短了疗程。而且该手术能较好地纠正患者的髋关节畸形,恢复髋关节功能,提高了患者生活质量。但由于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是一种创伤性手术,手术复杂,并发症多,因此,要加强护理。采用科学的预见性护理,不仅有利于患者恢复,而且还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现作者就近年来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护理进展综述如下。

  • 急性脑梗死早期溶栓治疗进展

    作者:王四安

    脑梗死是缺血性脑卒中的总称,包括脑血栓形成、腔隙性梗死和脑栓塞等,约占全部脑卒中的70%,是脑血液供应障碍引起缺血、缺氧,导致局限性脑组织缺血性坏死和脑软化[1]。脑梗死的发生发展涉及多个病理环节和多种病理因素的参与,目前的早期治疗多为干预其中的某一个环节。早期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ACI)是国内外公认的经临床试验证实行之有效的药物治疗方法[2]。现作者就其近年来的治疗进展概述如下。

  • 急诊分诊标准的制定和实施进展

    作者:韦敏俭;赵秀宝;黄霜霞

    急诊分诊是指急诊护士对每一位来诊病人进行简单迅速的评估,了解其医疗需求,判断就诊的紧急程度,使其在恰当的时机、恰当的治疗区域获得恰当的治疗与护理的过程[1]。急诊分诊是急救医疗服务体系中的重要环节,是抢救急危重症病人的关键环节。现代急诊分诊已不再是简单的“分科分诊”,而是根据患者的病情为患者安排就诊的“病情分诊”[2]。

  • Activator功能矫治器的临床应用

    作者:韦玲

    功能矫治器大概可分为四大类[1],Activator 是其中之一。Activator也称肌激动器,是由瑞典人 Andresen在1908年发明的[2]。Activator功能矫治器主要针对生长发育期的儿童,对矫治 AngleⅡ类1分类效果明显,通过建立新的“功能型”即安氏Ⅰ型,磨牙至中性咬合,使颌骨的矢状关系及垂直关系得到改善。Activator 还可用于 AngleⅡ类2分类、A ng leⅢ类以及开牙合畸形,但不适于A ng leⅠ类牙列拥挤及上颌前突病例。Activator功能矫治器的选择必须具备以下条件:(1)患者必须在生长发育期[3~5];(2)牙列不存在严重拥挤;(3)应有利于生长型[6];(4)对Ⅱ类错牙合的患者[1,5],好是轻~中度前突、下颌后缩者。本文就Activator功能矫治器的临床应用概述如下。

  • 眼镜蛇毒抗炎成分研究概况

    作者:朱扣柱;殷建忠;叶建林;秦正红

    蛇毒是一种天然的生物学资源,是由蛇毒腺分泌的混合物,主要用于防卫和消化捕获的食物。蛇毒具有特殊的腥味,弱酸,其中含有多种生物活性物质,属于生物毒素。主要含神经毒素、心脏毒素、蛇毒因子和神经生长因子等,不同蛇种分泌的蛇毒成分也有所差异。蛇毒含水量在70%左右,每100 ml毒汁中可得干毒20~29 g。蛇毒的干物质中90%以上是蛋白质,是其毒性和生物学活性的主要成分。祖国传统医学认为,眼镜蛇及其毒性成分可通经络,祛风湿,并具有强身健体之功效[1]。西汉《神农本草经》和唐代《本草拾遗》中记载了蛇的药用功能,认为其可祛风燥湿、通络活血,用于治疗风湿痹痛、四肢麻木等病症。明代医药学家李时珍在《蕲蛇传》中描述了蕲蛇干可以治风湿痛、半身不遂、麻风等疾病。早在20世纪初,人们就开始应用蛇毒来缓解恶性肿瘤疼痛、神经痛和关节痛,随后出现一系列关于蛇毒有类似吗啡样镇痛作用的报道。苏州大学阮长耿院士早在1979年就对蛇毒在血液凝固与纤溶系统作过论述[2]。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分子生物学和蛋白质组学的发展,蛇毒的一些有效成分被相继提取并应用于临床,除了镇痛作用外,在抗风湿、抗肿瘤以及在神经系统疾病治疗方面有较好的疗效。本文主要从蛇毒中的单体和眼镜蛇蛇毒粗毒两方面阐述抗炎方面的研究进展。

  • YB-1与胰腺癌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夏红星;李峰;管鹏

    胰腺癌是消化系统的恶性肿瘤,具有侵袭性强,恶性程度高,手术效果差,并且因缺乏早期诊断的特异性标志物,往往发现时已失去手术治疗的佳时机。在西方国家,胰腺癌致死率在所有恶性肿瘤致死病例中排名第四,患者的5年生存率<5%,中位生存期为5~6个月[1]。因此,寻找胰腺癌早期事件及其对应的信号通路成为当下的研究热点。Y-boxing-binding protein1(YB-1)是冷休克蛋白家族的成员之一,广泛存在于低等动物及高等动物体内,并行使着多种生物学功能。大量研究表明,YB-1可与许多重要的生物大分子紧密联系,并对细胞、组织的生理机能做出调节。更重要的是,YB-1与许多疾病,尤其是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转移以及耐药机制密切相关。以YB-1为新的靶点的肿瘤新型治疗方案有望控制肿瘤的发展及转归。目前在对乳腺癌、胃癌、肝癌、结肠癌的研究中发现,YB-1参与了肿瘤的转移及耐药等多种机制[2],但是对于胰腺癌方面的研究,在国际上却是空白。本文就YB-1在胰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相关性进行探讨,期望找到胰腺癌早期基因诊断及治疗的新靶点。

    关键词: YB-1 胰腺癌 相关性
  • 恩度灌注治疗恶性浆膜腔积液的研究进展

    作者:周文献

    恶性胸腔积液、恶性腹腔积液和恶性心包积液通称恶性浆膜腔积液,通常是晚期恶性肿瘤的严重并发症。因积液引起脏器压迫,若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疾病发展迅速,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甚至危及生命。多数患者发生浆膜腔积液后中位生存期数周至数月。长期以来,传统的治疗方法是腔内置管引流,随后腔内灌注化疗、硬化剂、生物制等,近期疗效不理想。且从长远来看,传统治疗以闭合浆膜腔为目的,往往引起胸廓塌陷、缩窄性心包炎、粘连性肠梗阻等严重并发症,影响生活质量。因此,寻求有效的治疗药物和治疗手段是延长患者生存期的关键。

  • 呼吸机相关肺炎的预防及护理进展

    作者:黄春会

    呼吸机相关肺炎(Ventilator associated pneumonia , VAP)是指机械通气≥48 h停止机械通气及拔除气管导管后48 h内,新发生的肺实质感染性炎症[1]。有流行病学调查研究显示,重症监护室(IC U )呼吸机相关肺炎病死率可高达40%左右[2]。由于V A P导致患者治疗及住院时间延长,经济负担加重且病死率高,而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本文就近几年来有关VAP的预防及护理进展综述如下。

  • 支气管哮喘中西医结合治疗概况

    作者:韦鸿光;姜喜

    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由多种细胞和细胞组分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包括气道慢性炎症,气道高反应性,可逆性气流受限和气道重构,从而引起反复发作的喘息、气紧、胸闷或咳嗽等症状,且常在夜间及凌晨发作或加重。该病属于中医学“哮证”、“喘证”范畴。全球约有3亿哮喘患者,我国哮喘患者占0.5%~5%,且呈逐年上升趋势,对个人、对家庭、对社会造成沉重的负担。我国哮喘的死亡率为1.6~36.7/10万,已成为全球哮喘病死率高的国家之一[1]。作者就近年来的中医、西医及中西医结合治疗哮喘的概况综述如下。

  • 急诊专科护士培养模式在临床带教中的应用

    作者:仇秋菊;周克兵;陈莉;刘莉华

    目的:探讨适合护理本科生(以下简称为护生)急救护理的临床带教方法。方法将2012年10月~2013年12月在我院急诊科实习的本科护生40名,按抛币法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传统带教模式,即临床带教老师与护生实行“一对一”跟班带教,讲解科室常见仪器的使且及参与危重病人的抢救护理,抢救结束后带教老师给予总结。实验组采用急诊专科护士培养模式,在我院急诊科与下属卫校护理实训基地相结合的基础上进行培训,并于急诊科实习结束出科时进行专科理论、专科技术操作考核以及医生满意度及远期效果评价比较。结果实验组在出科时专科理论、专科技术操作考核成绩及医生满意度、远期效果评价均高于对照组。结论急诊专科护士培养模式使护生急救知识、急救技能及急危重病人抢救能力均得到明显提高,为急诊专科护士的培养打下良好的基础。

  • 绩效考核在神经内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作者:杨梅;谭爱珍

    目的:探讨绩效考核在神经内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制定护士绩效考核实施方案,每月量化考核,考核结果与绩效奖金挂钩,比较实施前后护理质量、护士工作态度和病人满意度情况。结果实施绩效考核后,护理质量、业务水平和病人满意度明显提高。结论科学合理的护理绩效考核,充分调动了护士的工作积极性,提高了工作效率,提高了护理服务质量,促进了护患和谐,同时也促进了医院良性持续发展。

  • 护理管理对医院感染控制的作用及意义

    作者:宾斌

    医院感染是我国乃至全球医学界面临的严峻问题。随着各种侵入性操作的增加,医院感染率的上升势头难以控制。我国卫生管理部门对此高度重视,将医院感染率纳入医院考核、评级的重要指标,各级医疗卫生部门也将医院感染控制作为医院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医院感染率已成为评价医院管理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1]。护理管理作为医院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医院感染控制中的作用举足轻重,而各种护理操作与医院感染密切相关。因此,规范的护理管理和科学的护理操作规程对医院感染的控制具有积极的意义[2]。

  • Sandwich教学法在血液科临床护理见习课中的应用

    作者:李辉萍

    随着社会的发展,医学教育的观念逐渐从对学生的被动知识灌输转变为培养主动学习。Sandwich (三明治)教学法是一种在小班教学中,穿插学生小组讨论、交叉学习、学习汇报等环节,使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不断交流、沟通,从而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以达到教、学、做三合一为目标的新型教学方式[2]。基于目前的教育形势,结合血液科的实际情况,引入Sandwich教学法,对血液科临床护理见习课的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取得了较好的学习效果,现报告如下。

  • 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房的实践与体会

    作者:杨丽红

    目的:探讨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房”对促进医院护理工作的效果。方法通过转变护理观念,实行责任制整体护理,合理调整排班模式,推行 APN 班及弹性排班,把亲情式服务与相应配套措施相结合,有计划、有步骤的开展临床护理工作。结果增加了护士之间的合作意识,使护理工作得到持续改进,全面提升了护理服务品质,提高病人满意度。结论在儿科护理过程中实施优质护理服务不仅明显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同时也提高了护士对工作的满意度,提高了护理工作质量,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 评教评学对临床护理教学质量的影响

    作者:利庆华

    目的:探讨分析评教评学对临床护理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质量的影响。方法以2009~2011学年在我科实习、见习护士、临床带教老师及护长的评教评学调查表作为研究对象,对评教表、评学表的每项指标的分值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评价表每项指标的分值逐年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评教评学有利于调动带教老师和学生双方的教与学的积极性,及时发现教与学中存在的问题,达到指导临床教学改革,督促学生自觉学习,在总体上提高临床护理教学质量。

  • 拔毒消炎软膏质量控制研究

    作者:林子安;昌水平;刘庭恩

    目的:研究拔毒消炎软膏的质量控制方法。方法用薄层色谱法(HPLC)对制剂中大黄、黄柏进行定性鉴别,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大黄酚的含量。结果定性鉴别薄层色谱斑点特征明显;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含量,大黄酚在0.061~0.304μg/m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54),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8.68%,RSD=1.39%。结论采用薄层色谱法定性、高效液相色谱法定量,简便准确、重现性良好,可有效控制该制剂质量。

  • 硫化氢在急性百草枯中毒致大鼠肺损伤中的作用

    作者:周克兵;邓立普;陈莉;何军;姚泓屹;宾文凯;曹昕

    目的:阐明百草枯中毒致大鼠肺损伤时机体内源性 H2S 的变化,探讨硫化氢在急性百草枯中毒致大鼠肺损伤中的作用。方法按时间点将50只大鼠分为5组,同时染毒;选择对应时间点50只大鼠为对照组。分组检测肺组织中内源性 H2S的含量,并及时处死大鼠,行肺组织损伤病理学评分。另外取大鼠40只分为4组,即空白对照组、染毒组、染毒+外源性 H 2 S组、外源性 H2S组,于12 h后,检测肺组织中内源性 H2S的含量,并及时处死大鼠,行肺组织损伤病理学评分。结果百草枯中毒致大鼠肺损伤在不同时间范围内,机体内源性 H2S的含量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与染毒组比较,染毒组+外源性 H2S组肺损伤程度评分显著降低,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百草枯致大鼠肺损伤过程中,内源性 H2S的含量与肺损伤程度呈负相关;外源性 H2S通过增加体内肺组织 H2S的含量,抑制百草枯致肺损伤。。

  • 奥沙利铂对子宫内膜癌HEC-1A侵袭转移的影响

    作者:顾万;邹穗怡

    目的:研究奥沙利铂对人子宫内膜癌细胞 HEC-1A 侵袭转移的影响。方法体外稳定培养 HEC-1A 细胞株系,用不同浓度奥沙利铂(40、80、160μg/ml)给药72 h后,采用 Transwell法测定奥沙利铂对 HEC-1A 侵袭能力的影响,重组基底膜试验测定奥沙利铂对 HEC-1A 粘附能力的影响,划痕试验检测奥沙利铂对 HEC-1A 迁移能力的影响。结果与未处理对照组比较,奥沙利铂(40、80、160μg/ml)明显抑制 HEC-1A 侵袭性,提高侵袭抑制率(P<0.01),显著降低肿瘤细胞的迁移能力(P<0.01),降低 HEC-1A粘附程度(P<0.01)。结论奥沙利铂有效抑制子宫内膜癌细胞继发性侵袭及转移,从而发挥抗癌作用。

  • 不同浓度中药怀牛膝加黄芪煎液对重型颅脑损伤大鼠脑组织含水量及AQP4表达的影响

    作者:陆立和;黄李平

    目的:观察低、中、高不同浓度中药怀牛膝加黄芪煎液对重型颅脑损伤大鼠脑组织含水量及水通道蛋白4(AQP4)表达的影响,探讨其治疗重型脑损伤性脑水肿佳用药浓度及机制。方法将SD大鼠65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5只),模型组(15只),低浓度怀牛膝加黄芪组(A组)15只,中浓度怀牛膝加黄芪组(B组)15只,高浓度怀牛膝加黄芪组(C组)15只,采用改良后Feency’s方法建立大鼠重型颅脑损伤模型。分别在1、3、7天3个时间点每组各取5只大鼠测定脑组织含水量,HE染色观察脑组织变化情况,并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脑组织AQP4的表达。结果模型组大鼠重型颅脑损伤后各时间点脑组织含水量、损伤灶周围AQP4的表达均高于假手术组(P<0.05),HE染色观察发现模型组的脑组织肿胀水肿明显;A、B组各时间点脑组织含水量、AQP4表达水平与模型组相比较无明显降低(P>0.05),HE染色观察发现与模型组基本一致;C组各时间点脑组织含水量、AQP4表达水平均较模型组降低(P<0.05),HE染色观察发现与模型组比较,脑组织水肿情况有所改善。结论C组改善重型颅脑损伤后引起的脑水肿效果明显,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减少AQP4在损伤脑组织中的表达、减轻脑细胞损害有关。

  • 浅低温对失血性休克早期血清乳酸及肝功能的影响

    作者:朱海彬;彭罗根;赵会民

    目的:研究人工诱导浅低温对创伤性失血性休克兔早期复苏的影响。方法将 SPF级健康新西兰大白兔20只,随机分为2组,浅低温组和常温组,每组10只。予乌拉坦麻醉后,采用肾动脉放血法并行小肠夹伤,建立出血未控制失血性休克兔模型。止血前分别将两组实验动物肛温控制在常温(38℃)或浅低温(34℃),顺序予以限制性液体复苏、止血、常压液体复苏并观察8 h。期间在基础点(BL),休克起始点(T0),T120(T1),T240(T2),T360(T3),T480(T4)共6个时间点检测血清乳酸(LAC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浓度,以及终点时存活数、总输液量,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1)实验终点时,浅低温复苏组存活兔(9/10只,生存时间477 min)较常温复苏组(8/10只,生存时间461 min)稍高,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2)浅低温组 T1~ T4各时间点的血清乳酸 ALT 、AST 均低于常温组(P<0.05)。结论创伤性失血性休克早期应用浅低温治疗有利于抑制酸中毒进展及保护肝脏功能,其机制可能与低温能减轻休克导致的缺血再灌注损伤所引起的损害有关。

  • 中国林蛙的分类及分布

    作者:李丕鹏;陆宇燕;李昂

    目的:中国林蛙(Rana chensinensis David ,1875)是我国林蛙属分布为广泛的特有种,在上一世纪对其分类问题多有争议,曾被认为广布于中国、蒙古、俄罗斯、日本和朝鲜半岛等。随着对其分类地位的确定,其分布范围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为了保护和可持续利用这一重要资源,本文对其分类研究历史和分布进行了总结。方法通过收集、整理和分析研究文献,结合本实验室多年来掌握的野外资料,进行系统的总结。结果中国林蛙自1875年由戴维(中文名为谭卫道)命名以来,曾被划归欧洲林蛙的亚种,并将多种其他林蛙归并入其下。1981年,经过细胞分类学研究,正式恢复为有效种,随后进一步划分出5个亚种。直至本世纪初,经过进一步的分类学研究,厘清了其与东北林蛙和西北林蛙的关系,从而确定其为仅分布于中国的特有种。在此基础上,对其分布也进行了重新确立。结论中国林蛙隶属于蛙科林蛙属中国林蛙种组,目前没有种下分化和亚种形成,分布于我国华北、华中及其周边地区,分布海拔不高于2500 m。

蛇志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2018 01 02 03 04
2017 01 02 03 04
2016 01 02 03 04
2015 01 02 03 04
2014 01 02 03 04
2013 01 02 03 04
2012 01 02 03 04
2011 01 02 03 04
2010 01 02 03 04
2009 01 02 03 04
2008 01 02 03 04
2007 01 02 03 04
2006 01 02 03 04
2005 01 02 03 04
2004 01 02 03 04
2003 01 02 03 04
2002 01 02 03 04
2001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