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幽门螺杆菌的根除治疗方案选择

    作者:王立荣;冯爱英

    幽门螺杆菌是一种微需氧型螺旋弯曲杆菌.环境氧要求5%~8%,幽门螺杆菌到达胃黏膜表面后,通过黏附素,与胃上皮细胞连接在一起,避免被胃排空,并分泌过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保护其不受中性粒细胞杀伤,HP富含尿素酶水解尿素产氨,在菌体周围形成保护层,以抵抗胃酸的杀菌作用.有文献报道,慢性胃炎、胃溃疡等疾病与感染幽门螺杆菌的菌株毒力有关.表达CagA和VacA为高毒力株,其中Ⅰ型菌50%~60%,含CagA基因,有较强毒性,使胃上皮细胞出现空泡、坏死、溃疡等病变引起相关疾病,并与一些胃肠外疾病相关如不明原因缺铁性贫血,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Ⅱ型菌40%~50%,不含CagA,不表达CagA和VacA蛋白,不产细胞毒素,不引起相关疾病.故虽然根除幽门螺杆菌相当重要,但并不是所有的幽门螺杆菌感染都要治疗,否则只会增加耐药.

  • 肿瘤的起因与营养预防

    作者:李宁

    癌症是一种变性疾病,它的发生不是由某种特定的因素造成的,而是由一系列积聚多年的不良生活方式和恶劣环境因素所造成的恶果.癌症的特点:1.增长异常活跃,内部可有血管生成;2.对周围组织细胞有恶性侵袭力,它可以主动向邻近正常组织进攻,在别人家里扎根;3.能够分泌细胞毒素,破坏和影响其他器官组织的功能;4.可以发生远处转移.跑到或飞进别人家里寄生和繁殖.例如:胃癌可以发生肝转移、肺转移、脑转移、骨转移等等.

  • 振幅配合点穴疗法对肾病综合征的长程巩固治疗疗效临床观察35例

    作者:于长生

    目的 观察振幅配合点穴疗法对肾病综合征的长程巩固治疗的疗效.方法 71例病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6例,治疗组35例.两组病例均常规注意优质蛋白、低脂饮食,避免劳累,给予对症处理如提高血浆胶体渗透压、利尿、预防感染等基础治疗.对照组在上述常规及对症治疗的同时采用常规维持剂量的糖皮质激素或细胞毒素的使用;治疗组在在上述常规及对症治疗的同时,给予振幅配合点穴手法治疗.15 d为1个疗程,3个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 对照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63.9%,治疗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1.4%,两组病例治疗后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振幅配合点穴手法治疗肾病综合征的效果明显优于单纯口服药物的患者,而且此方法简便易行,无毒副作用,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 幽门螺杆菌VacA毒素的初步纯化

    作者:杜奕奇;李兆申;屠振兴;蒋应明;许国铭;龚燕芳

    早期发现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ri,Hp)液体培养上清中含有导致哺乳动物上皮细胞产生空泡的物质,后来证实是由一种相对分子质量(Mr)约为87000或95000的Hp分泌蛋白引起,因而命名为致空泡变性细胞毒素(VacA).

  • 中性红摄入法检测幽门螺杆菌空泡毒素活性

    作者:杜奕奇;屠振兴;许国铭;李兆申;龚燕芳

    空泡变性细胞毒素(VacA)是幽门螺杆菌(H. pylori)分泌的一种重要毒素,其相对分子质量(Mr)约为(87~95)×103,初发现该毒素与哺乳动物细胞共同孵育后可导致细胞内产生大量的空泡.既往多采用光学显微镜下直接计数空泡形成细胞的比例来评价VacA活性,我们采用中性红摄入法(Neutral red uptake assay, NRU)对Hp菌株VacA进行定量检测,评价该方法检测VacA活性的应用价值.

  • 胃肠道代谢支持

    作者:

    背景知识各种可能有效的治疗方法包括细胞减灭术正在广泛的用于治疗几乎所有的人类肿瘤,但其毒副作用是否能达到治愈所需的限制标准,是目前研究的热点.随着血液保护疗法的成功使用,胃肠道显然将成为阻碍肿瘤病人加大药量的限制器官. 方法查阅国家医学图书馆和国家肿瘤所的英文文献并取得了相关资料. 结果多种肠道保护性营养素和生长因子在防止药物引起的胃肠道不适症状方面有作用.动物研究和一些临床资料统计数据表明:谷氨酰胺能刺激肠道粘膜生长并维持其正常状态.当营养素和生长因子联合使用时,能够在很大程度上达到保护肠道的作用,如生长激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胰高血糖样肽-2和白介素-11等. 结论治疗方法的进展将有助于保护肠道粘膜和防止大剂量用药引起的胃肠道症状.

  • 艰难梭菌感染的实验室检测技术及临床意义

    作者:王贤军;罗丽

    艰难梭菌( Clostridium difficile, CD)又称难辨梭状芽孢杆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环境、人类和动物的粪便中,是医院内肠道感染的重要致病菌之一。艰难梭菌感染( Clostridium difficile infection, CDI)患者的临床表现可为自限性腹泻,重者可出现伪膜性肠炎,甚至中毒性巨结肠。临床大量不合理使用广谱抗生素、免疫抑制剂、质子泵抑制剂或化疗药物后,破坏人体正常的肠道微生态平衡,致CD过度生长并释放肠毒素、细胞毒素和二元毒素,引起 CD 相关性腹泻( Clostridium difficile associated diarrhea, CDAD)。

  • 胃黏膜保护剂预防幽门螺杆菌培养上清液所致小鼠胃黏膜损伤

    作者:崔梅花;胡伏莲;董欣红

    目的:研究产毒幽门螺杆菌(Hp ylori)的浓缩培养上清液(CCS)对小鼠胃黏膜的致病作用及胃黏膜保护剂硫糖铝和三九胃泰对CCS所致小鼠胃黏膜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56只健康♂ Balb/c小鼠随机分成7组:生理盐水组(Ⅰ组)、单纯损伤组(Ⅱ A组、Ⅱ B组)、硫糖铝保护组(Ⅲ A组、Ⅲ B组)、三九胃泰保护组(Ⅳ A组、Ⅳ B组),其中A组为小剂量毒素组,B组为大剂量毒素组.分别用硫糖铝和三九胃泰提前给小鼠灌胃,其后用不同剂量的产毒Hpylori菌株(NCTCll637)的CCS灌胃致急性胃黏膜损伤,然后在显微镜及电镜下观察胃黏膜组织学改变,分别测定各组胃黏膜损伤积分(EDS),以评价胃黏膜损伤程度及药物的预防保护效果.结果:产毒Hpylori的CCS可以对小鼠胃黏膜产生明显的损害,包括空泡变性、腺体排列紊乱以及糜烂、溃疡形成,但炎症反应不明显.在超微结构水平,Hpylori的CCS引起细胞间隙增宽、空泡变性、细胞质肿胀、线粒体及内质网扩张、微绒毛排列紊乱及脱落、吞噬溶酶体增多等改变.小剂量毒素引起的损害不如大剂量毒素引起的损害严重.Ⅰ,ⅡA,ⅡB,ⅢA,ⅢB,ⅣA,ⅣB各组的胃黏膜损伤积分依次为1.13±0.35,2.25±0.46,3.63±0.52,1.25±0.46,1.75±0.71,1.50±0.53,1.63±0.74;单纯损伤组(ⅡA,ⅡB)与生理盐水组(Ⅰ组)比较,胃黏膜损伤明显(P<0.01);硫糖铝保护组(ⅢA,ⅢB)、三九胃泰保护组(Ⅳ A,ⅣB)与单纯损伤组(ⅡA,ⅡB)比较,不论小剂量毒素组,还是大剂量毒素组,胃黏膜损伤程度均减轻,损伤积分均明显下降(P<0.05).结论:H pylori的细胞毒素对鼠胃黏膜上皮细胞损害起重要作用,但并不引起明显的炎症反应;胃黏膜保护剂硫糖铝和三九胃泰对不同浓度Hp pylori培养上清液所致的小鼠胃黏膜损伤有明显的预防和保护作用.

  • Clostridium difficile细胞毒素B羧基末端功能区的克隆与表达

    作者:刘红升;姜泊;陈村龙;陈学清

    目的:克隆并表达Clostridium diifficile(C difficile)细胞毒素B羧基末端功能区基因,为探索高效的防治C difficile感染的疫苗和诊断抗原奠定基础.方法:提取C difficile染色体基因,用PCR方法扩增ToxinB3基因,将其克隆至表达载体PET22b(+),用重组质粒转化大肠杆菌[E.coli BL21(DE3)],并在大肠杆菌BL21(DE3)中表达.用 SDS-PAGE方法对表达产物进行分析.结果:从C difficile基因组DNA中成功地克隆了毒素B的羧基末端重复区域的1848 bp基因,经过双酶切、PCR和测序鉴定分析,插入到载体的基因与GenBank中公布的C difficile VPI10463的ToxinB3基因序列的同源性为99%.SDS-PAGE显示,目的基因表达产物的分子质量为71.3 ku,利用表达载体PET22b(+)表达出蛋白质,重组蛋白表达量占菌体总蛋白的34.8%.结论:含C difficile Toxin B3基因的PET22b(+)重组质粒能高效表达目的基因.该重组子的构建为Clostridium diffiicile相关性疾病的诊断及后期制备疫苗,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 幽门螺杆菌细胞毒素促进胃黏膜分泌白介素8作用

    作者:徐克强;张万岱;王继德;李子旭;周殿元;张亚历;黄文峰;姜泊;孙勇

    目的:探讨细胞因子在幽门螺杆菌(H. Pylonri)免疫病理机制中的作用.方法:48例患者(慢性浅表性胃炎37例,十二指肠溃疡(DU)11例,其中男性31例,年龄21-63岁)胃镜诊断明确后取胃窦及胃体活检,用于H. Pylori诊断及体外组织培养.H. Pylori诊断采用快速尿素酶试验、H. Pylori培养及Warthin-Starry银染色,3项检查中任2项结果阳性诊断为H. Pylori阳性.3块胃窦活检组织各加1mL RPMI1640,50mL -1CO2和37℃培养24h,ELISA法测上清中白介素(IL)-6,IL-8及肿瘤坏死因子(TNF)-α;Lowry改良法测活检组织蛋白含量.另8例RPMI 1640中加入H.pylori细胞空泡毒素(VacA).结果以每克蛋白中ng(ng g-1)或mg(μg g-1)表示.结果:H. Pylori阳性率69%.H.pylori阳性者胃黏膜培养上清中IL-6,IL-8和TNF-α含量均显著高于H. Pylori阴性者,其中9例DU患者的IL-8含量为53(18-96)μg g-1,显著高于慢性胃炎者的36(7-84)μg g-1(P<0.01).培养液加入VacA后,IL-8的分泌量明显增高(50±38μg g-1vs 68±30μg g-1,P<0.01).TNF-α的含量虽升高,但无显著差别,对IL--6的含量无影响.IL-8的含量与炎症程度及活动性显著相关(r=0.98,P<0.0025),IL-6和TNF-α的含量与炎症程度无明显关系(r=-0.26和-0.28,P>0.25),但活动性炎时高于非活动性炎者.结论:结果提示IL-8与炎细胞浸润密切相关,H. Pylori细胞毒素对黏膜细胞因子的分泌有促进作用.

  •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毒素的主要编码基因研究

    作者:金法祥;许文芳;陈雪芳;钟建平;王华钧;孙小军

    目的:研究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毒素编码基因携带情况,对血液分离株MRSA ,进行黏附毒素、细胞毒素、侵袭性酶、超抗原、外毒素、荚膜抗原等6类39种毒素编码基因检测,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医院2011年1月-2012年12月临床住院患者送检血液标本分离的M RS A 20株,聚合酶链反应(PCR)法检测包括7种黏附毒素(sasX、fnbA、clfA、clfB、icaA、cna、efb)、9种细胞毒素(hla、hlb、hld、hlg、hlg‐2、pvl、lukE、lukM、psm‐mec)、6种侵袭性酶(ssp、splB、sak、nuc、hysA、lip)、4种超抗原(sea、seb、eta、tst)、11种外毒素、2种荚膜抗原(cap5、cap8)等6类毒素39种主要编码基因检测。结果20株MRSA中黏附毒素、细胞毒素、外毒素等3类毒素编码基因每一株至少有≥2种编码基因检出,侵袭性酶编码基因19株阳性率95.0%、超抗原编码基因5株阳性率25.0%、荚膜抗原编码基因19株阳性率95.0%,39种毒素编码基因检测结果的样本聚类分析,发现3、4、20与6、18号株分别处在同一单元,可能为菌株的克隆播散。结论患者被产黏附毒素、细胞毒素、侵袭性酶、外毒素、荚膜抗原等5类毒素的M RS A定植或体表感染,在菌株细胞毒素、侵袭性酶作用下,M RS A侵入血液循环系统引起感染,样本聚类分析提示可能存在菌株的克隆播散。

  • 全身放疗的临床新进展

    作者:王颖;J.B.Dubois

    1 全身放疗的理论基础在自体移植和同种移植中,把免疫反应降低到低程度相对容易,但移植后的GVH反应可能相当严重,需要运用化疗及全身放疗进行预防性治疗.为急性白血病,霍奇金病,骨髓瘤及骨髓发育不全等疾病的骨髓移植成功创造条件[2,3].(注:GHV反应:抗客体移植反应.尽管HLA系统相同,但供体的T淋巴细胞也可能对受体的器官、组织产生细胞毒素反应,潜在的免疫反应可能使25%的患者骨髓移植失败).

  • 抗肝癌单链抗体药剂学改造及其对人类肝癌细胞的体外杀伤实验

    作者:张桂红;刘彦仿;付勇;胡海洋;陈大为

    目的 观察抗肝癌单链抗体经药剂学改造后对体外培养的肝癌细胞SMMC-7721的杀伤作用是否有所提高.方法 用IPTG诱导原核表达质粒PET32a-Rc-RNase在大肠埃希菌中表达.对包涵体进行复性和纯化,并进行Western-blotting检测.在氯仿中加入磷脂(PC)、胆固醇(CHOL)和胆固醇琥珀酰酯(CHS),除氯仿形成千膜,加入RC-RNase蛋白溶液,充分溶解干膜后,超声、过滤及过Sephadex(G-50柱子.测包峰率后加入乙基[3-(二甲胺基)丙基]碳二亚胺盐酸盐(EDC)和氮羟基琥珀酰亚胺磺酸钠(SSNHS),在2-(n-吗啡啉)乙磺酸(MES)缓冲液中反应0.5 h,再加入抗肝癌单链抗体(hdscFv),4℃过夜.用MTT(噻唑蓝)法检测所制备的免疫脂质体、细胞毒素和脂质体对肝癌细胞的杀伤作用.结果 免疫脂质体对肝癌细胞的杀伤效果好,细胞毒素次之,脂质体差,其半抑制浓度值(IC50)分别是:3.28μg/ml、22.44μg/ml和98.26μg/ml.结论 经药剂学改造后的抗肝癌单链抗体对体外培养的肝癌细胞杀伤明显提高,为其作为抗肝癌药物的进一步研究打下了基础.

  • 靶向抗肿瘤抗体-药物偶联物研究进展

    作者:杨跃梅;张伯彦;黎燕;沈倍奋

    靶向治疗已成为当今肿瘤研究领域的热点.抗体-药物偶联物(antibody drug conjugates,ADC)兼具抗体的高特异性和细胞毒药物对肿瘤的高毒性,代表了新一代抗体技术的发展方向.ADC由“弹头”药物(细胞毒药物)、抗体以及偶联抗体和药物的偶联链3部分组成.ADC利用抗体作为载体将“弹头”药物送至靶部位,并通过细胞内吞效应进入溶酶体,释放出细胞毒性药物,从而达到专一性杀死癌细胞而不损伤正常组织细胞的作用.本文综述近年来ADC研制和发展趋势,并探讨ADC研发过程中的几个可能的关键影响因素.

  • 设计新一代抗体药物偶联物

    作者:朱贵东;傅阳心

    化疗依然是包括手术、放疗、以及靶向疗法在内的重要的抗癌手段之一.尽管高效细胞毒素很多,但癌细胞和健康细胞之间微小的差别限制了这些抗癌化合物因为毒副作用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鉴于抗肿瘤单克隆抗体对肿瘤细胞表面抗原的特异性,抗体药物已经成为肿瘤治疗的标准疗法,但单独使用时疗效经常不尽人意.抗体药物偶联物(antibody drug conjugate,ADC)把单克隆抗体和高效细胞毒素完美地结合到一起,充分利用了前者靶向、选择性强,后者活性高,同时又消除了前者疗效偏低和后者副作用偏大等缺陷.其中抗体是ADC的制导系统,能够靶向性地把效应分子输送到肿瘤细胞,有效地提高了抗体本身对癌细胞的杀伤力.ADC包括抗体、接头(linker)和细胞毒素(也经常称为效应分子)三个组成部分.通过靶向特定抗原,ADC有效地渗透到肿瘤组织,并被肿瘤细胞吞噬进入酶溶体,释放效应分子.尽管ADC新药的开发已经获得前所未有的成功,技术上仍然有待进一步优化,其中包括被肿瘤细胞吞噬的效率、细胞毒素的活性以及效应分子的释放等.本文简单介绍ADC领域的研究进展,并试图从抗体、接头和效应分子三个方面,讨论提高ADC分子在循环系统的稳定性等一系列优化ADC分子特征的策略.对当前ADC领域技术上存在的问题,以及中国公司进入这个领域要面临的挑战进行深度分析,并提出一些积极的应对方案.

  • 抗体偶联药物的药代动力学研究进展

    作者:郭建军;高然;权腾飞;朱凌宇;史犇;赵永跃;朱晶;李梦莎;卜海之

    抗体偶联药物(antibody-drug conjugate,ADC)是一类由单克隆抗体和小分子细胞毒素通过化学偶联子连接起来的新型药物.ADC分子进入体内后,可通过单克隆抗体的导向作用与靶细胞表面的抗原结合,并进一步转入靶细胞内.进入细胞内(主要在溶酶体内)的ADC分子,可通过化学和/或酶促作用释放小分子毒素和/或毒素类似物(即效应分子)以"杀灭"靶细胞.ADC药物在结合了单克隆抗体的高度靶向性和小分子毒素的强细胞毒性等优点时,也给其药代动力学研究带来了诸多挑战,主要体现在药代动力学特征、内在机制、药动-药效关系、分析物质、分析方法和数据解释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本文对ADC药物的药代动力学特征和内在机制、研究策略及数据解释等方面的进展进行了综合归纳和阐述.

  • 中国皖南尖吻蝮蛇毒中细胞毒素的分离纯化和抗癌活性研究

    作者:章良;李虹;吴梧桐

    目的寻找皖南尖吻蝮蛇毒中的抗癌组分并初步研究其性质.方法以DEAE-Sepharose FF,SOURCE 30S柱层析纯化粗毒;以MTT法检测细胞毒活性;以SDS-PAGE(银染)测定纯度;以还原性及非还原SDS-PAGE测定分子量;又测定了它们的热稳定性和pH稳定性.结果得到两个电泳纯的蛇毒类抗癌组分,分别命名为ACTX-6和ACTX-8,分子量为98kDa和27kDa,都不是糖蛋白,其中ACTX-6由两个分子量相近的亚单位以二硫键连接而成;它们对肺癌细胞A549敏感;ACTX-6对热稳定而ACTx-8对热不稳定;ACTX-6的稳定pH范围为7-9,而ACTX-8在6-9的范围内活性都比较稳定.

  • 金环蛇毒细胞毒素抗肿瘤研究现状的分析

    作者:肖月;罗小玲

    恶性肿瘤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肿瘤的防治工作一直是我国医药卫生领域的重点,寻找安全有效的药物是肿瘤治疗中的重要课题.本文将目前国内外有关金环蛇毒细胞毒素抗肿瘤的报道作简要综述.

  • 胸痛病人预后新的标志物-髓过氧化物酶

    作者:闫明珠;孙艺红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存在白细胞活化,髓过氧化物酶(MPO)水平升高.MPO与脂软斑的进展密切相关,同时影响斑块稳定性,与蛋白酶活化、产生细胞毒素及一氧化氮的消耗等有关.Brennan等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评价基线血浆MPO水平对胸痛患者心血管事件的预测价值.

  • 幽门螺杆菌vacA基因型、cagA基因及其表达产物与不同类型胃十二指肠疾病的关系

    作者:张尤历;刘厚钰;周康

    目的研究幽门螺杆菌vacA基因型、cagA基因,空泡形成细胞毒素和血清CagA抗体与胃十二指肠疾病的关系.方法应用多聚酶链反应方法对62例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和胃癌患者分离获得幽门螺杆菌菌株的vacA基因型和cagA基因进行测定;应用Hela细胞方法测定体外空泡形成细胞毒素活性;应用酶免疫测定方法检测同一患者的血清CagA抗体.结果 62株幽门螺杆菌菌株均具有vacA基因,所有菌株的vacA基因型均为sla/m2型.cagA基因的总阳性率为56.45%;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和胃癌患者分离获得幽门螺杆菌的cagA基因阳性率分别为55.56%、54.17%和63.64%(P>0.05).空泡形成细胞毒素的阳性率为37.10%,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和胃癌患者分离获得幽门螺杆菌菌株表达空泡形成细胞毒素的阳性率分别为33.33%、29.17%和63.64%(P>0.05).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和胃癌患者血清CagA抗体分别为70.37%、79.17%和40.00%(P>0.05),血清CagA抗体的总阳性率为68.85%.结论幽门螺杆菌vacA基因型、cagA基因、空泡形成细胞毒素和血清CagA抗体不能预示H.pylori感染个体将更可能发生何种类型胃十二指肠疾病.

73 条记录 1/4 页 « 123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