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氟哌噻吨美利曲辛治疗慢性胃炎40例临床体会

    作者:江涛

    慢性胃炎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胃黏膜慢性炎症,约占门诊接受胃镜检查患者的80%~90%%[1].长期以来,医学界一直认为,慢性胃炎等消化道疾病与精神压力过大和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关,该病既存在胃黏膜的慢性炎症病变,又有心理状态的改变[2],在这些患者中加用氟哌噻吨美利曲辛(黛力新)配合抑酸剂及胃黏膜保护剂,取得较好疗效.

  • 藏药洁白丸治疗胃溃疡的效果探析

    作者:帕格姆

    目的:探讨藏药洁白丸治疗胃溃疡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胃腔溃疡患者90例,按照随机分配的原则分为两组,对照组应用常规治疗,研究组应用藏药洁白丸治疗.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病情均得到一定改善,研究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NHP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胃溃疡的治疗过程当中,藏药洁白丸的治疗效果理想,临床上应当进一步推广应用.

  • 消化性溃疡药物治疗进展分析

    作者:庞火新

    消化性溃疡属于胃肠道功能慢性疾病,临床较常见.加强有效药物治疗进展的研究,有利于促进疾病治疗效果的提高,减轻不良反应.近些年来,医疗技术取得了很大的进步,有关此病发病学及药物治疗的研究也有新的进展.本文主要对消化性溃疡的药物治疗进展作出研究.

  • 消化性溃疡患者请注意服药时间

    作者:杜雯雯

    目前临床上用于治疗消化性溃疡的药物种类繁多,主要包括抑酸剂、抗酸剂、胃黏膜保护剂、抗幽门螺杆菌药和促胃动力药等.很多老年朋友在用药时,不太注意用药时间,往往是吃了很多药却没得到理想的疗效.下面对治疗消化性溃疡的几类药物的服药时间进行简单的介绍,希望能帮助老年朋友们正确地用药以收到更好的疗效.

  • 少年慢性胃炎并发全身皮疹1例

    作者:王亚红

    病历资料患儿,男,14岁,反复恶心、反酸、上腹部剑突下疼痛不适3年,每年复发,无明确规律.胃镜提示慢性浅表性胃炎.每当上腹部剑突下疼痛较剧烈时即会出现全身皮疹.皮疹为红色片状斑丘疹,微痒,无脱屑,躯干、颜面、四肢均有散在分布.一般用胃黏膜保护剂、制酸剂治疗后疼痛均能好转,疼痛好转后皮疹也会自行消退.

  • 服用胃药饭前饭后有讲究

    作者:兰子

    饭前 15~30分钟口服的胃药,包括胃酸分泌抑制剂:丙谷胺;胃黏膜保护剂:枸橼酸铋钾、胶体果酸铋、米索前列醇;胃肠解痉药:丙胺太林、胃复康;助消化药:多酶片、乳酶生;胃动力药:甲氧氯普胺、多潘立酮、西沙必利.

  • 胃黏膜保护剂预防幽门螺杆菌培养上清液所致小鼠胃黏膜损伤

    作者:崔梅花;胡伏莲;董欣红

    目的:研究产毒幽门螺杆菌(Hp ylori)的浓缩培养上清液(CCS)对小鼠胃黏膜的致病作用及胃黏膜保护剂硫糖铝和三九胃泰对CCS所致小鼠胃黏膜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56只健康♂ Balb/c小鼠随机分成7组:生理盐水组(Ⅰ组)、单纯损伤组(Ⅱ A组、Ⅱ B组)、硫糖铝保护组(Ⅲ A组、Ⅲ B组)、三九胃泰保护组(Ⅳ A组、Ⅳ B组),其中A组为小剂量毒素组,B组为大剂量毒素组.分别用硫糖铝和三九胃泰提前给小鼠灌胃,其后用不同剂量的产毒Hpylori菌株(NCTCll637)的CCS灌胃致急性胃黏膜损伤,然后在显微镜及电镜下观察胃黏膜组织学改变,分别测定各组胃黏膜损伤积分(EDS),以评价胃黏膜损伤程度及药物的预防保护效果.结果:产毒Hpylori的CCS可以对小鼠胃黏膜产生明显的损害,包括空泡变性、腺体排列紊乱以及糜烂、溃疡形成,但炎症反应不明显.在超微结构水平,Hpylori的CCS引起细胞间隙增宽、空泡变性、细胞质肿胀、线粒体及内质网扩张、微绒毛排列紊乱及脱落、吞噬溶酶体增多等改变.小剂量毒素引起的损害不如大剂量毒素引起的损害严重.Ⅰ,ⅡA,ⅡB,ⅢA,ⅢB,ⅣA,ⅣB各组的胃黏膜损伤积分依次为1.13±0.35,2.25±0.46,3.63±0.52,1.25±0.46,1.75±0.71,1.50±0.53,1.63±0.74;单纯损伤组(ⅡA,ⅡB)与生理盐水组(Ⅰ组)比较,胃黏膜损伤明显(P<0.01);硫糖铝保护组(ⅢA,ⅢB)、三九胃泰保护组(Ⅳ A,ⅣB)与单纯损伤组(ⅡA,ⅡB)比较,不论小剂量毒素组,还是大剂量毒素组,胃黏膜损伤程度均减轻,损伤积分均明显下降(P<0.05).结论:H pylori的细胞毒素对鼠胃黏膜上皮细胞损害起重要作用,但并不引起明显的炎症反应;胃黏膜保护剂硫糖铝和三九胃泰对不同浓度Hp pylori培养上清液所致的小鼠胃黏膜损伤有明显的预防和保护作用.

  • 热休克蛋白在胃黏膜保护中的作用

    作者:陈国裕;王志荣;陈锡美

    热休克蛋白在细胞的正常发育和多种应激状态下维持细胞的稳定性具有重要的作用.热休克蛋白有多个家族,他们的细胞内定位和功能各不相同.胃黏膜细胞常常受到食物、酒精、氧化物及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刺激,胃黏膜细胞在这些应激状态下会加速热休克蛋白的合成.热休克蛋白表达在转录和翻译两个水平上进行调节.蛋白质缺乏、肾上腺素能神经功能减退将减弱其表达,而迷走神经功能的削弱会增强热休克蛋白的表达;除此之外多种外源性因素也会影响其表达.热休克蛋白对于应激性溃疡的预防、胃黏膜细胞凋亡的抑制均有一定的保护作用.本文综述了主要的热休克蛋白分子的特性、胃黏膜细胞中热休克蛋白的表达诱导、调节以及在胃黏膜保护中的作用,并探讨了热休克蛋白诱导剂作为胃黏膜保护剂的可能性.

  • 胃黏膜保护剂临床应用进展

    作者:陈建民;任建林

    胃黏膜保护在胃肠道疾病的发生、发展中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胃黏膜保护剂可以增强胃黏膜保护能力,加速胃黏膜修复速度,在胃肠道疾病治疗中有不可替代的地位.我们就近年来胃黏膜保护剂的临床应用进展作一简要综述.

  • 经股动脉经导管置入国产主动脉瓣围术期护理

    作者:阎秀英;郝云霞;于欣;郭凤娟

    目的:总结我院首9例重度主动脉瓣狭窄患者经导管置入国产主动脉瓣装置的术前术后护理方法。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至12月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前后临床护理经验。9例患者中,男6例,女3例,年龄65~84岁,平均年龄(75.00±10.75)岁。平均住院日(17.60±11.50)天,接受经导管置入国产主动脉瓣装置。护理方面:术前①完善各种检查,其中包括:常规血化验、超声心电图、冠状动脉造影、左室及大血管造影、CT、核素心肌显象、冠状动脉相应治疗,改善全身功能状态。②护理团队的准备:其中包括护士长排班安排、应急班的预案。③术后房间、仪器、物品准备,准备单独房间,并设明显标识。房间规格按保护性隔离监护要求或根据病情配置。④患者准备:包括心理、身体准备。注意患者心理动态及沟通,注意心衰改善情况及术前用药。术后①神经系统护理与神智观察。手术是在局麻下进行的,患者术后是在清醒或半清醒状态下回到病区。护士首先观察患者神志。护理时,加强与患者沟通,轻声细语的安抚患者,并做好安全护理如拉上床档,注意配合做好头颅CT检查及血气分析,观察是否有脑卒中的相关病状,做好镇静等药物治疗。②循环系统护理与补液治疗。首先检查各种管路是否通畅,特别是中心静脉置管、临时起搏器导线是否顺畅,固定是否牢固。然后连接多参数检测仪了解血压高低,术后血压应维持在不低于术前血压20~30 mmHg。观察心电示波,判断是窦性心律还是起搏心律,记录临时起搏参数。遵医嘱进行快速补液,好以两条液道同时输入为宜。补液速度是根据失血量、中心静脉压、BP、肺部听诊情况、尿量、及留置尿管中外流尿液速度进行调整。③呼吸系统护理与预防感染。护士在各项护理操作时一定遵守无菌原则。减少探视,有呼吸道感染、体温过高的家属一定不要来探视。探视时一定带口晕。喂饭前后等护理时一定按六步洗手法洗手,或用免洗手消液洗手。患者饮食前后用制霉菌素漱口。每日按时应用抗感染及解痉化痰药物,叩背排痰。④消化系统护理与营养支持。根据临床化验、饮食习惯调整饮食种类及结构,必要时给予胃黏膜保护剂。⑤尽早功能锻炼,利于肺功能恢复。

  • 泮托拉唑和吉法酯治疗双联抗血小板所致上消化道出血的对比研究

    作者:刘莹;尤嘉璐;石进

    目的 探讨质子泵抑制剂(proton pump inhibitor,PPI)泮托拉唑和胃黏膜保护剂吉法酯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后服用双联抗血小板药物患者上消化道出血的预防效果. 方法 1263例PCI术后服用肠溶阿司匹林合并氯吡格雷纳入本研究,按治疗小组分为4组:常规治疗组(n=332)、PPI组(n=318)、胃黏膜保护剂组(n=299)、PPI+胃黏膜保护剂组(n=314).随访6个月,观察患者的消化道症状、上消化道出血、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ac events,MACE)、不良反应等. 结果 52例6个月内发生上消化道出血,其中常规治疗组21例,PPI组9例,胃黏膜保护剂组15例,PPI+胃黏膜保护剂组7例,4组6个月内上消化道出血发生率有统计学差异(X2=8.883,P=0.031),其中常规治疗组显著高于PPI组和PPI+胃黏膜保护剂组(P<0.05),其他各组间消化道出血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3个月内发生上消化道出血34例,占全部上消化道出血65.4%(34/52),4组消化道出血的发生时间无统计学差异(X2=4.212,P=0.648). 结论 泮托拉唑或泮托拉唑联合吉法酯口服可降低PCI术后双联抗血小板药物患者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上消化道出血的预防性治疗应从PCI术后第1天开始,至少维持3~6个月,甚至更长.

  • 腹腔镜再手术治疗复发性食管裂孔疝1例报告

    作者:张伟;Andreas Kuthe;姜治国;郑向民;江道振;沈宏亮;仇明

    1 临床资料患者女,56岁.因腹腔镜胃底折叠术后2年,胃内容物反流伴上腹部烧灼感1年9个月于2006年6月入我院.患者于外院行"腹腔镜食管裂孔疝修补联合胃底折叠术(Nissen)".但术后3个月起再次出现反流症状,以平卧位为重.1年后自觉反流症状进一步加重,合用胃黏膜保护剂及质子泵抑制剂方可控制症状.CT检查提示胃底食管包绕圈位置上移进入纵隔.

  • 胃黏膜保护机制与药物研究进展

    作者:刘亚文;刘红;吴静

    胃黏膜结构及功能的完整性对维持胃正常生理功能至关重要,而其完整性主要取决于防御及损伤因素能否平衡.胃黏膜的防御修复分为胃黏液-HCO3-屏障、上皮层屏障、胃黏膜血流(GMBF)、免疫细胞-炎症反应、修复重建因子5个层次,各种胃黏膜保护剂从以上5个层次增强胃黏膜防御的同时消除损伤因素,从而达到保护胃黏膜、促进黏膜损伤修复的效果.本文将从胃黏膜保护机制及胃黏膜保护剂两方面对胃黏膜的保护及防治进展进行阐述.

  • 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致严重上消化道出血1例

    作者:张金花;赵宏伟;马威

    患者,女,64岁。因“突发剧烈头痛,伴恶心、呕吐3 h,于2014年9月30日入院。CT 检查提示“蛛网膜下腔出血”,诊断:动脉瘤破裂出血。10月4日预行支架辅助动脉瘤栓塞术,10月3日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Bayer HealthCare Manufacturing S.r.l.,批号:BJ19388)300 mg qd,硫酸氢氯吡格雷片(杭州赛诺菲安万特民生制药,批号:4A678)300 mg qd,从10月5日开始服用阿司匹林肠溶片100 mg qd,联合硫酸氢氯吡格雷片75 mg qd。10月19日查体见患者面色较前苍白,红细胞2.83×1012·L-1,血红蛋白84g·L-1。10月20日红细胞1.83×1012·L-1,血红蛋白54g·L-1,尿素氮7.20mmol·L-1。10月21日突发血压降低,心率加快,红细胞1.61×1012·L-1,血红蛋白47g·L-1,灌肠后排出大量黑色脓血便。胃镜提示:慢性胃炎伴糜烂、胃多发溃疡(A1期),十二指肠球部溃疡(A2期)。给予止血、抑酸、补液、输血、对症、支持治疗,10月22日停服阿司匹林肠溶片和硫酸氢氯吡格雷片。10月23日红细胞2.96×1012·L-1,血红蛋白90 g·L-1,同时患者无呕血及排黑便,考虑出血停止。医师预单药选用氯吡格雷抗血小板治疗,临床药师建议,单药选用阿司匹林肠溶片抗血小板治疗更合理,将奥美拉唑更换为泮托拉唑,同时服用胃黏膜保护剂4~8周,医师采纳。从10月23日开始,该患者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100 mg qd,泮托拉唑肠溶片40 mg bid.,磷酸铝凝胶2.5 g tid.,病情平稳,于10月29日出院,嘱其提高用药依从性,定期复查胃镜和血小板聚集功能。

  • 碱性蒙脱石抗酸剂性能测定及评价

    作者:丁泳锋;诸葛六英;黄伊琳;童张法;韦藤幼

    目的 对碱性蒙脱石抗酸剂进行性能测定及评价.方法 测定抗酸剂的活性成分含量、溶解度及粒度等参数,并进行BET、X-射线衍射法(XRD)和扫描电镜(SEM)表征分析,通过急性毒性实验、体外抗酸实验以及胃黏膜保护实验对抗酸剂进行评价.结果 活性成分Ca(OH)2的含量和溶解度分别为37%和84 mg·L-1,活性成分Ca(OH)2负载比较牢固,碱强度大大下降.粒度和比表面积分别为8.3 μm和37.5 m2·g-1,有利于吸附胃酸和形成胃黏膜保护.X-射线衍射法表征结果显示,抗酸剂保留了蒙脱石的结构,扫描电镜图谱显示,抗酸剂的表面比较光滑,利于黏膜保护.急性毒性实验、体外抗酸实验和胃黏膜保护实验结果表明,抗酸剂安全无毒,并表现出优良的抗酸和胃黏膜保护性能.结论 碱性蒙脱石抗酸剂是一种优良的抗酸剂及胃黏膜保护剂.

  • 胃黏膜保护剂替普瑞酮对慢性萎缩性胃炎大鼠热休克蛋白表达的影响

    作者:刘玮丽;姒健敏;孙柯科

    目的研究胃黏膜保护剂对大鼠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CAG)修复过程中胃腺体细胞热休克蛋白(heatshock protein70,HSP 70)表达的影响,探索胃黏膜保护剂作用机制,并有可能为临床药物疗效提供新的评价指标.方法通过建立大鼠慢性萎缩性胃炎模型,进行胃黏膜保护剂(替普瑞酮)的逆转治疗实验,以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和Western blot方法,研究胃黏膜组织HSP 70的表达、组织含量和分布特点.结果①24周CAG组成功造模后,与正常大鼠比较,腺体变薄、肌层增厚,并伴大量炎症细胞浸润;经自然修复4周,发现胃黏膜腺体层增厚,肌层变薄,但仍伴有明显炎症细胞浸润;替普瑞酮逆转治疗4周,可见黏膜炎症减轻,腺体层明显增厚,肌层变薄,与自然修复组及生理盐水组对比,除肌层厚度,差异非常明显(P<0.001),接近正常组大鼠形态;②免疫组化结果发现,24周CAG组、28周CAG组及正常对照组中HSP 70以胞浆表达为主,而替普瑞酮组及生理盐水组HSP 70胞浆和胞核均有表达.通过阳性腺体数及灰度值的综合分析,替普瑞酮逆转治疗后,阳性腺体全层可见,HSP 70表达较各对照组明显增强(P<0.01);③Western blot定量研究证明,替普瑞酮逆转治疗后HSP 70含量增加极明显.结论胃黏膜保护剂替普瑞酮能明显促进HSP 70表达,其可能通过HSP 70参与的胃黏膜修复的病理生理过程发挥黏膜保护作用.

  • 基层医院消化性溃疡的药物治疗体会

    作者:龚树春

    把治疗消化性溃疡的药物进行分类,介绍其药理、疗效、方法和副作用,将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传统药物抗酸剂、胃黏膜保护剂、根除幽门螺杆菌及新药物和新方法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和介绍,为广大基层医务工作者和农村患者在消化性溃疡治疗上提供宝贵经验.在基层医院治疗消化性溃疡只要按照科学的方法和行之有效的药物进行规律、长程、维持治疗,一定能够取得满意的疗效并为广大农村患者所接受.

  • 简析消化性溃疡患者的临床诊疗

    目的:探讨消化性溃疡的临床诊疗措施。方法通过对多位患者的病例分析,结合患者的病历资料和临床观测,制定出全面系统的诊疗方案。结论消化性溃疡的诊疗主要是一般的生活饮食等治疗和药物治疗及胃黏膜保护剂的治疗,在治疗过程中要根据患者的病征特点采取针对性的医疗措施,确保诊疗实效。

  • 内镜下微波联合抗幽门螺旋杆菌治疗疣状胃炎临床观察

    作者:徐正玉;陈岩岩

    疣状胃炎是特殊的糜烂性胃炎,又称隆起糜烂性胃炎、痘疹性胃炎,常与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及消化性溃疡等伴发。内镜下观察胃黏膜有隆起性糜烂,扁平疣状外观,中央脐样凹陷,且病灶形态、大小不同,多为圆形、类圆形,若任其发展,可发生恶变[1]。临床上对疣状胃炎的发病机制与治疗方法无统一方案,多采用胃黏膜保护剂及抗幽门螺旋杆菌治疗,虽可缓解症状,但治疗效果不理想。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及内镜的普及,微波逐渐应用于治疗内镜下肿瘤、消化道息肉、出血等疾病[2]。为观察内镜下微波联合抗幽门螺旋杆菌治疗疣状胃炎的临床效果,本研究对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136例疣状胃炎患者分别给予内镜下微波联合抗幽门螺旋杆菌治疗及单纯抗幽门螺旋杆菌治疗,现报道如下。

  • 胃黏膜保护剂联合PPI治疗消化性溃疡伴出血的疗效观察

    作者:秦建强;任倩;苏鹏飞

    目的 探讨胃黏膜保护剂联合PPI治疗消化性溃疡伴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科室2011年1月—2017年11月收治的40例消化性溃疡伴出血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20例采用常规PPI三联疗法治疗作为对照组.20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胃黏膜保护剂治疗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总效率分别为100.0%、8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腹痛缓解时间、消失时间、止血时间短于对照组,治疗1天时的出血量少于对照组,HP根除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与对照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胃黏膜保护剂联合PPI能够提高消化性溃疡出血的治疗效果,缩短出血时间,无明显不良反应.

80 条记录 1/4 页 « 123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