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心脏外科手术185例治疗体会

    作者:赵仁昌;王小波;王波;张聪;崔志强;孙钰

    我院1988年4月至2000年8月共收治185例心脏外科病人,共进行心脏外科手术156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本组185例,男97例,女88例,室间隔缺损手术59例,其中伴主动脉瓣脱垂2例,伴主动脉窦瘤破裂1例,伴动脉导管未闭2例,伴右室双腔心1例。房间隔缺损27例,左房黏液瘤3例,肺动脉瓣狭窄5例,法洛四联征3例。动脉导管未闭54例,其中心内直视缝闭6例,左开胸结扎49例。主动脉瓣置换2例。二尖瓣置换7例,双瓣置换1例,其中左房血栓清除3例,巨大左房折叠1例,三尖瓣成形3例。二尖瓣闭式分离16例,二尖瓣球囊扩张3例,缩窄性心包炎心包剥脱3例,心脏破裂修补3例,其中右房、右室、左室各1例。左房黏液瘤中有2例为姐弟,为家族性。

  • 主动脉瓣置换生物瓣与机械瓣的对比研究

    作者:熊志鹏;李明亮;王云

    目的:研究主动脉瓣置换术中置换生物瓣与机械瓣对患者术后早期心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10年至2015年行主动脉瓣置换机械瓣及生物瓣各30例患者,分别于术前和术后早期(10 d内)检测两组患者升主动脉内径、左心室舒张末内径、左心室射血分数、主动脉跨瓣压差筹心功能指标。结果患者的升主动脉内径、左心室舒张末内径、左心室射血分数及主动脉跨瓣压差术前与术后差值(差值=术前指标值-术后指标值)在机械瓣组与生物瓣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患者在升主动脉内径、左心室舒张末内径、主动脉跨瓣压差方面,术后早期均较术前有所减少,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但在左心室射血分数上,术后早期较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主动脉瓣置换术中,置换机械瓣膜还是生物瓣膜对术后早期心功能的变化在升主动脉内径、左心室舒张末内径、左室射血分数、主动脉跨瓣压差方面的影响无明显差异;不论置换机械瓣还是生物瓣在患者术后早期(10 d内)升主动脉内径、左心室舒张末内径、主动脉跨瓣压差方面均较术前减少,而在左心室射血分数上术后较术前无明显差异。

  • 室间隔缺损合并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的外科治疗

    作者:梅举;丁芳宝;陆方林;唐昊;邹良健;郝家骅

    目的报告先心病室间隔缺损合并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的外科治疗和经验.方法全组62例室间隔缺损合并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患者,男43例,女19例,年龄5-31岁,平均15.2±5.5岁.室缺大小为16-24mm,动脉干下型14例,膜周型48例.62例均有中重度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术前肺动脉压为47-109mmHg.心功能Ⅱ级51例,Ⅲ级9例,Ⅳ级2例.合并病变:感染性心内膜炎6例,动脉导管未闭4例,房间隔缺损7例,中重度二尖瓣关闭不全5例,中重度三尖瓣关闭不全11例.室缺均采取补片修补.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的处理:23例行主动脉瓣置换术,其中3例拓宽主动脉瓣环(Manougnian法)后行主动脉瓣置换,36例行主动脉瓣悬吊折叠成形术,3例行自体肺动脉瓣叶移植置换主动脉瓣叶.同期处理合并的畸形.结果本组病例全部存活无死亡.术后随访6个月-16年(平均6.7±3.4年),无晚期死亡,1例主动脉瓣悬吊折叠成形者有轻度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结论先心病室间隔缺损合并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患者应尽早手术治疗,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可采取瓣膜成形人造心脏瓣膜置换等技术处理,治疗效果理想.

  • 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评价主动脉瓣患者手术前后左心室重构与功能

    作者:刘园园;张连仲;刘琳;程兆云;冯德广;崔存英

    目的 探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E)评价主动脉瓣置换(AVR)患者左心室重构的价值.方法 90例研究对象分为3组: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组(A组),主动脉瓣狭窄组(B组),正常对照组(C组).应用RT3DE对AVR患者术前、术后1周、术后1个月及C组进行检查,脱机分析得出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质量指数(LVMI)及左室重构指数(LVRI)等进行比较.结果 三组间术前、术后1周及术后1个月LVMI和LVR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A组LVEDVI、LVESVI、LVMI及B组LVMI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及术后1周A组与B组LVRI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AVR组LVEF与LVMI呈负相关(r=-0.75,P<0.05).结论 RT-3DE能够评价AVR患者左心室重构与功能.

  • 心脏瓣膜置换术后的家庭康复指导

    作者:谭红梅;马爱英;薛卫斌;高照波;张维;郑霄;崔惠丽;辛梅

    1临床资料自1999年元月以来,我们对20例瓣膜置换手术病人施行了家庭康复指导,男8例,女12例;年龄35-54岁.术前心功能按<纽约心脏病协会分级标准>:Ⅱ级5例,Ⅲ级13例,Ⅳ级2例.合并高血压3例,肾功不全1例.手术行单纯二尖瓣置换12例,单纯主动脉瓣置换5例,二尖瓣及主动脉瓣双瓣置换3例.

  • 1例复合带瓣管道术后多器官衰竭患者的抢救与护理

    作者:陈蓉;张洁

    复合带瓣管道术(Bentall)是将带人造心脏瓣膜的人造血管作升主动脉移植和主动脉瓣置换,并将两个冠状动脉开口移入人造血管侧孔. [1] 2000年10月我科成功地抢救了1例Bentall术后多器官衰竭的患者,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 感染性心内膜炎主动脉瓣置换术后肠梗阻一例

    作者:李志文;李新民;祝岩;韩劲松

    患者男,70岁,因"发热,咳嗽7 d"入我院呼吸内科,入院诊断:发热待查?入院后查体:体温37.8 ℃,心率80次/min,呼吸20次/min,血压120/70 mm Hg,身高170 cm,体重60 kg,分别于入院当日,入院第三天、第四天抽取血培养,回报提示:血液链球菌.患者活动耐力差,有活动后心慌气短等心功能不全症状,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提示:主动脉瓣无冠瓣赘生物,约1.2 cm×0.8 cm,主动脉瓣轻度狭窄并轻度关闭不全,经我心外科会诊后转入我科.

  • 2012年欧洲心力衰竭指南亮点解读——经皮主动脉瓣置换,依伐布雷定首次出现

    作者:李艳芳

    在耗时4年至少19个主要临床试验为循证证据的基础上,欧洲心脏病协会于2012年5月正式公布了新的心力衰竭治疗指南.一些初次亮相的新药以及一些老药,还有经历十几年发展的主流器械的地位得到了提升.

  • 运动负荷超声评价主动脉瓣置换术后左心室收缩功能储备

    作者:赵映;李治安;孙琳;何怡华;杨娅;刘文旭;Michael Henein

    [目的]:应用二维超声斑点追踪技术,评价主动脉瓣置换术后运动负荷试验中的左心室收缩功能储备.[方法]:21例因重度主动脉瓣狭窄进行瓣膜置换术的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50%)行运动负荷超声心动图检查,应用二维超声斑点追踪技术测量运动负荷试验中静息状态下及峰值负荷时的左心室收缩期长轴整体应变率(GLSRs),同时记录峰值负荷时的心肌摄氧量(pVO2).结果与21例正常健康对照者进行比较.[结果]:静息状态下,病例组与对照组超声指标无明显差异.峰值负荷时,病例组pVO2低于正常组(P<0.05);GLSRs及二尖瓣环心肌收缩速度(Sm)均明显低于正常组(P<0.001)且与pVO2呈正相关(GLSRs:r =0.60,P=0.O007;Sm:r =0.65,P=0.002).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病例组峰值负荷时的左心室收缩期应变率为pVO2的唯一影响因素.[结论]:主动脉瓣狭窄患者瓣膜置换术后,尽管静息状态下左心室功能正常,但运动负荷试验后,左心室收缩功能储备仍然低于正常.

  • 伴室间隔缺损的主动脉窦瘤破裂患者主动脉瓣反流外科技术探讨

    作者:刘爱军;李志强;李刚;李斌;朱耀斌;李晓锋;刘迎龙

    目的:回顾性总结伴室间隔缺损的主动脉窦瘤破裂(RSVA)的手术治疗,对术前主动脉瓣反流(AR)及术后中期随访AR加重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方法:全组94例患者,RSVA起源于右冠窦瘤91例,破入右心室流出道85例.所有患者均限期内行根治手术,术中行主动脉瓣置换(AVR) 24例,补片修补破口基底部63例,直接缝合破口7例.结果:手术无死亡,术后晚期死亡1例系AVR患者.术前61例合并AR,经Logistic回归分析,主动脉瓣继发性改变和室缺直径为术前并发AR的危险因素.术后中期随访56例患者,9例AR加重,单因素分析显示术后合并AR者中期随访AR加重的比率显著高于未合并AR者.结论:早发现、早手术是避免术前AR的有效方法;RSVA术后合并有AR患者应密切随访.

  • 主动脉瓣置换术后食道梗阻的诊断与处理1例

    作者:孙建超;甘辉立;张健群;冯磊;王胜询

    病例资料:患者女性,61岁,因“活动后胸前区疼痛4年余,加重4月余”入院.入院前后无进食障碍.入院后完善相关检查,诊断为“主动脉瓣狭窄(重度)并关闭不全(中-重度)”.在全麻体外循环下行主动脉机械瓣置换术,术中探查主动脉瓣,以St.JUDE.19REAGENT机械瓣置换之,手术过程顺利,患者生命体征平稳,返回ICU监护.术后第一天,患者顺利脱离呼吸机,自主呼吸,由ICU返回病房治疗,并能进食流质饮食和口服药物.术后第二天患者出现恶心、呕吐等症状,考虑为心脏外科手术后常规并发症,给予奥美拉唑镁肠溶片、加斯清片口服,甲氧氯普胺注射液肌注,并予以支持治疗.术后第四天,患者症状无明显改善,并自述胸骨角水平梗阻感,即行胸部CT检查,结果提示食管梗阻、食道扩张,食物残渣聚积(见图1a),即行禁水食、留置胃管减压治疗.

  • 重度主动脉瓣狭窄瓣膜置换术后左室舒张功能的超声评价

    作者:徐楠;王浩;张红菊;赵星;孙欣;樊丽姿;王吴刚;吴伟春;林琼雯

    目的 应用常规超声心动图及斑点追踪二维应变技术研究EF正常的单纯重度主动脉瓣狭窄患者,评价瓣膜置换术后左室重构与左室舒张功能改善的情况并进行相关性分析.方法 20例单纯重度主动脉瓣狭窄患者于手术前、术后平均7.5个月行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比较术前与术后左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LVEDVI)、左室心肌质量指数(LVMI)、室壁相对厚度(RWT)、左室充盈压(E/E’m)、等容舒张期左室整体应变率(SRIVRT)、舒张早期左室整体应变率(SRE)及其变化的相关性.结果 主动脉瓣置换术后LVEDVI、LVMI、LVMULVEDVI均较术前减低(P均<0.05),SRIVRT、SRE均较术前升高(P均<0.05);RWT、E/E’m较术前改变不显著(P均>0.05).SRIVRT与SRE正相关(r=0.403,P<0.05),术前的SRIVRT与E/Em’及LVMI/LVEDVI呈负相关(P均<0.05).结论 EF正常的单纯主动脉瓣狭窄患者在主动脉瓣置换术后左室重构的主要变化为左室容量减小,左室壁心肌质量下降,虽然左室充盈压无明显下降,但SRIVRT和SRE在术后有所升高,可作为补充指标更敏感地反映左室整体舒张功能的变化.

  • 主动脉瓣置换术后左心室腔中部梗阻的发生机制和处理策略

    作者:楚军民;孙寒松;王立清

    目的 探讨主动脉瓣置换术后左心室腔中部梗阻现象的发生机制和处理策略.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6年12月期间阜外医院12例主动脉瓣重度狭窄患者行主动脉瓣置换术后出现左心室腔中部梗阻的资料,记录患者术后及随访期间左心室中部压差变化,并进行比较.结果 全组患者无早期死亡,未发生瓣周漏、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瓣膜故障、二次开胸等并发症,12例患者均出现了左心室腔中部梗阻,平均峰值差压为(53.4±17.3) mmHg,并没有出现SAM现象,患者术后左室舒张末径、主动脉瓣峰值流速、主动脉瓣跨瓣平均压差均较术前明显减低(P<0.05).12例患者均获得了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26.1±27.4 (4~102)个月,随访期间无患者死亡,未出现人工瓣膜故障,1例患者术后随访超声提示左室流出道血流通畅,11例患者左心室中部压差为(43.4±14.2) mmHg,较术后早期明显降低(P<0.05),1例患者术后30个月心尖部室壁瘤形成,患者临床症状较术前明显改善,纽约心功能分级均为Ⅰ/Ⅱ级.结论 主动脉瓣置换术后出现左心室腔中部梗阻是一种相对少见的并发症,预后不良,须尽早诊断并识别是否合并心尖部室壁瘤,及时予以合理的治疗.

  • 无支架自体心包瓣置换主动脉瓣术后左心功能评价

    作者:宋智钢;徐志云;张宝仁;朱家麟;郝家骅;王尔松;王连才

    目的:评价无支架自体心包瓣植入后血液动力学特性.方法:观察无支架自体心包瓣(自体心包瓣组)置换主动脉瓣病人10例围术期血液动力学指标及术后近期左心功能变化,并与双叶机械瓣(双叶机械瓣组)置换主动脉瓣病人比较.结果:自体心包瓣组病人围术期血液动力学指标优于双叶机械瓣组,而且术后瓣膜有效开口面积大,跨瓣压差小,病人左心室功能和构型恢复较快,2年心包瓣膜功能良好.结论:无支架自体心包瓣具有良好的血液动力学特性,手术近期效果满意,远期效果有待进一步随访.

  • 室间隔缺损修补术后中远期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的外科治疗分析

    作者:李志强;沈向东;刘迎龙;孙寒松;朱晓东

    目的:探讨室间隔缺损(VSD)修补术后中远期主动脉瓣关闭不全(AI)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总结1996-01至2007-12我院22例VSD术后AI的外科治疗经验.主动脉瓣病变以穿孔为主,本组主动脉瓣置换13例,主动脉瓣成形9例.结果:22例患者中手术死亡1例.出院检查与术前比,心胸比率(0.52±0.04 vs 0.57±0.07,P<0.05)及左心室舒张末径[(46.7±5.8)mm vs(54.5±10.2)mm,P<0.05 ]均有明显缩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超声心动图检查3例患者主动脉瓣少量反流,余未见明显异常.结论:本病的主要原因可能为手术损伤造成,外科治疗效果满意.

  • 心室间隔缺损合并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的外科矫治

    作者:许建屏;张怀军;吴清玉;刘迎龙;朱晓东;郭加强

    目的:探讨心室间隔缺损(VSD)合并主动脉瓣关闭不全(AI)的外科矫治方法.方法:总结106例VSD合并AI的外科治疗经验.主要有干下型VSD 66例(62.3%),膜周部VSD 22例(20.8%).主动脉瓣以单叶右冠状动脉瓣脱垂为主(78例占73.6%);本组单纯VSD修补14例;主动脉瓣成形75例,主动脉成形主要采用脱垂瓣叶折叠悬吊法和中心型折叠法;主动脉瓣置换17例.结果:手术死亡1例.出院检查脉压差均恢复正常.心胸比率以及左心室舒张末径均有明显缩小.VSD修补术后无残余分流.结论:强调早期治疗,防止AI的进一步发展.主动脉瓣成形是首选方法.

  • 原位自体心脏移植行左心房减容同期行二尖瓣、主动脉瓣置换及三尖瓣成形

    作者:王东进;潘俊;李庆国;周庆;王强;陈小芳;武忠

    背景:巨大左心房影响瓣膜病患者术后早期、中期及远期疗效,术中需予以处理。对于巨大的左心房常规的折叠方法往往效果较差,有人提出采用原位自体心脏移植行左心房减容
      方法:统计2012年8月至2013年5月,我科5例风湿性心脏病合并巨大左心房行自体心脏移植术患者,其中男性2例,女性3例,平均年龄54.2岁(46-61岁)。

  • 巨大冠状动脉瘤压迫左室诱发频发室性早搏一例

    作者:鲍慧慧;胡建新;姜醒华;黄琳;吴延庆;程晓曙

    临床资料:女性,56岁,因反复心悸13年。患者13年前因反复心悸,在外院行心电图示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并行射频消融术,术中患者突感心悸,意识丧失、不能言语,经抢救数分钟后意识恢复,出院后一直服用“乙胺碘夫胺碘酮”,但仍有心悸发作,持续数分钟,无黑矇、晕厥等。入院体检:血压120/70 mmHg心尖抬举性搏动,心率80次/分,律不齐,每分钟可闻及7~8次早搏,心界左侧扩大,胸骨左缘第四肋间锁骨中线外侧0.5 cm处闻及舒张期中度叹气样杂音,无传导。入院心电图示:多形性频发室性早搏,短阵室速,动态心电图示24小时室性早搏29610个。心脏彩超示:LVEED58 mm,LVESD 42 mm,EF 0.58,左心室外侧见一囊样肿物,大小约94 mm×80 mm×52 mm,与扩张的左冠状动脉相通,舒张期左冠状动脉血流进入瘤体,收缩期瘤体内血流返回左冠状窦,瘤口内径2~3 mm,迂曲,左室受压变形,局部动度差,主动脉左冠瓣脱垂至主动脉瓣关闭间隙,考虑左冠状动脉瘤,主动脉左冠瓣脱垂并中度关闭不全,升主动脉增宽。冠脉CTA及冠状动脉造影提示冠状动脉无狭窄,但左冠窦连通一大小约78 mm×104 mm囊样肿物,左室造影未见瘤体血流与左室相通。考虑罕见巨大冠状动脉瘤主动脉中度关闭不全频发室性早搏短阵室性心动过速。患者至心胸外科全麻下冠状动脉瘤切除+主动脉瓣置换+升主动脉置换术。术后患者恢复良好,复查动态心电图示室性早搏消失。

  • 风心病瓣膜置换术后重症心衰的心脏再同步治疗

    作者:李莉;周广为;李树春;廖学文;徐志云

    目的:观察风湿性心脏病瓣膜置换术后重症心衰行心脏再同步治疗的临床疗效。
      方法:38例经药物治疗无效的重症心衰患者接受了CRT或CRT-D治疗,因病因不同分为风心病瓣膜组和对照组。瓣膜组14例均为瓣膜置换术后患者,其中二尖瓣+主动脉瓣置换6例,二尖瓣置换7例,主动脉瓣置换1例。对照组24例,其中扩张型心肌病23例,冠脉搭桥术后1例。

  • 心脏四瓣膜联合置换一例

    作者:段大为;陈德凤;万明明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47岁,体重72 kg。患者自幼发现心脏杂音,术前持续发烧3个月,B型超声心动图检查诊断为:室间隔缺损,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右心室流出道狭窄。拟在体外循环下行室间隔缺损修补,主动脉瓣置换。在术中探查发现主动脉瓣、二尖瓣、三尖瓣、肺动脉瓣广泛增厚,瓣叶脱垂,三尖瓣、肺动脉瓣被侵蚀破坏严重并附有多处赘生物。术中共置换4枚进口机械瓣(主动脉瓣23#,二尖瓣29#,三尖瓣27#,肺动脉瓣25#)。 应用的心肺机为Sarns8000型,人工肺西京-87型鼓泡式氧合器。采用中度低温体外循环;冷血停搏液含K+20 mmol/L,间隔20 min重复灌注1次,心脏停搏期间在心包腔内放置冰袋,以确保心肌低温。主动脉阻断期间共冷灌9次,其中8次为逆行灌注。体外循环转流中灌注流量4 000~4 200 ml/min,转流中平均灌注压(MAP)维持在8~11 kPa(1 kPa=7.5 mmHg ),中心静脉压0~1.0 kPa。在心脏复跳后置换三尖瓣。 体外循环转流时间210 min,主动脉阻断时间149 min,开放升主动脉,心脏自动复跳。术中尿量500 ml,术后2 h苏醒,重症监护病房辅助呼吸15 h。术后第31天痊愈出院。2 讨论 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术瓣膜置换术后早期死亡率为19.6%,明显高于一般瓣膜病术后的死亡率4.0%。目前心脏四瓣膜同期置换,国内有1例报道。此例患者的体外循环预充与一般体外循环的预充无明显差异。我们主要加强体外循环过程中的心肌保护,心脏停搏液灌注的温度要低(6℃~8℃),灌注量要大,保护心肌充分均匀地维持低温状态;间隔20 min重灌注1次,同时在心包内放置冰袋,并定时更换冰袋;采用中度低温,防止心肌过早复温,并利于降低机体组织器官的能量代谢。心肌保护是重症心脏手术成功及术后心功能恢复的重要环节。我们在此例患者的心肌保护中除注意维持心肌低温和冷血灌注外,还采用了心脏复跳后进行三尖瓣置换,可以明显缩短主动脉的阻断时间,减轻心肌的缺血性损伤。

106 条记录 1/6 页 « 123456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