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探讨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术后并发低心排综合征的临床效果

    作者:王荣梅;高靖;林冠军;徐帅

    目的 :研究分析主动脉内球囊反搏联合小剂量利尿药呋塞米持续微量泵入治疗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术后并发低心排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 :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2015年11月~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82例重症心脏瓣膜病术后并发低心排综合征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低心排综合征均有不同程度改善,研究组低心排综合征的总有效率为90.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0%(P<0.05).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的主动脉内球囊反搏辅助时间较短,多巴胺及肾上腺素的应用剂量较小,肌酐值的变化范围波动较小,CI升高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死亡率为25.0%,明显高于研究组的9.5%.结论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联合小剂量呋塞米治疗重症心脏瓣膜病术后并发低心排综合征的效果明显,病死率较低,为心外科治疗此病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 人工瓣膜置换术联合射频消融术治疗重症心脏瓣膜病合并心房颤动的临床研究

    作者:王昆

    目的:研究人工瓣膜置换术联合房颤双极射频消融术治疗重症心脏瓣膜病的临床疗效.方法:2016年7月-2018年5月收治重症心脏瓣膜病合并心房颤动患者36例,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两组,各18例.对照组接受单纯人工瓣膜置换术,研究组接受人工瓣膜置换术联合房颤双极射频消融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期表现情况与术后1年心脏彩超检查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期心脏停搏时间、术后引流量与总输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毕即刻窦性心律恢复比较,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随访时,心脏彩超检查结果显示,研究组心功能≤Ⅱ级例数、左室射血分数明显高于对照组,肺动脉收缩压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症心脏瓣膜病合并心房颤动患者给予人工瓣膜置换联合房颤双极射频消融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显著,有利于窦性心律恢复,显著改善患者心功能,值得临床推广.

  • 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瓣膜置换术后的护理体会

    作者:马玲波

    目的 对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瓣膜置换术后护理方法及效果进行探讨.方法 选择2011年7月-2013年7月我院收治的行瓣膜置换术的62例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术后给予有效的护理措施,并观察其临床护理效果.结果 经过术后护理,60例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中,治愈60例,术后1例并发心理失常、1例低心排,术后经抢救无效死亡.结论 给予行瓣膜置换术的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有效的术后护理措施,能够改善手术治疗预后效果,降低死亡率,帮助患者尽快恢复健康.

  • 重症心脏瓣膜置换术的麻醉与心肌保护分析

    作者:徐鲁峰;张心雨;吕福斌;于金贵

    目的 分析注射用磷酸肌酸钠(PC)对于置换术的麻醉与心肌保护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收治的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4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两组患者均采用芬太尼、咪唑安定加肌松药以及持续泵入丙泊酚麻醉.但剂量及具体注射方法不同,观察组:应用小剂量芬太尼、咪唑安定加肌松药静注,异氟醚间断吸入麻醉.对照组:采用芬太尼、肌松药静注,异氟醚间断吸入麻醉.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予以静脉滴注PC用于心肌保护.比较两组患者血浆肿瘤坏死性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6、IL-8水平及血清心肌肌钙蛋自I(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酸激酶(CK)浓度,综合以上检测指标判断PC药物的治疗疗效.结果 观察组的IL-6水平和IL-8水平在升主动脉开放1 h后以及6 h后均明显高于观察组.两组在诱导时和切皮时血压及心率存在显著性的差异.两组患者在术后各个时段血清cTnI、CK-MB、CK浓度有明显差异.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C降低重症心脏瓣膜置换患者的血浆TNF-α、IL-8、IL- 6水平的效果明显,从而有效降低手术中炎症的产生,对机体的心、肝、肺、肾等重要脏器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 重症心脏瓣膜病采取人工瓣膜置换术的可行性分析

    作者:赵戈锋

    目的 探讨人工瓣膜置换术治疗重症心脏瓣膜病的可行性.方法 选择该院收治的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68例,以便利抽样法分为对照组和置换组各34例,对照组采取内科药物治疗,置换组在此基础上实施人工瓣膜置换术,对两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比对.结果 置换组心功能≤ II 级的例数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置换组肺动脉收缩压、左房内径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左室射血分数(LVEF)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人工瓣膜置换术可有效改善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心功能,值得临床应用.

  • 重症心脏瓣膜替换175例报告

    作者:褚衍林;吴英渝;张长春;唐明达;肖颖彬;闵家新

    目的:探讨对重症心脏瓣膜病外科诊断标准和总结治疗经验.方法:1980年1月至1998年2月,对重症心脏瓣膜病施行瓣膜置换175例,其中男性80例,女性95例,年龄12~66岁,术前心功能Ⅲ级40例,Ⅳ级135例.二尖瓣置换111例,其中40例为再次手术,主动脉瓣置换2例,二尖瓣+主动脉瓣置换62例.全组置入瓣膜均为机械瓣.同时施行三尖瓣成形32例,左房血栓清除17例,左房成形12例,冠状动脉搭桥、经主肺动脉内关闭未闭动脉导管及异常传导束切割各1例.结果:早期死亡10例(5.6%),低心排出量综合征、呼吸衰竭及室颤为常见原因.结论:注重术前准备,适当选择手术时机,合理纠正病变,避免手术不当并发症及加强术后并发症处理可进一步提高外科疗效.

  • 重症心脏瓣膜病的外科治疗

    作者:王志伟;姬尚义;沈宗林;计乐群;谭敏;陈长春;陈伟新

    目的:总结175例重症心脏瓣膜病的外科治疗结果,探讨提高早期生存率的措施.方法:自1993年9月至2002年9月,对175例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施行瓣膜替换术.其中单纯二尖瓣病变78例,二尖瓣合并主动脉瓣病变88例,其它心脏病变9例.45例进行三尖瓣成形,16例进行左心房折叠术.39例部分或全部保留二尖瓣装置.结果:175例中早期死亡9例,死亡率5%.术后并发低心排血量19例,心室颤动7例.随访137例,平均随访5年,死亡5例.结论:对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注重改善术前心功能,掌握手术时机.重视围术期处理,可提高手术成功率.

  • 改良超滤联合常规超滤用于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瓣膜置换术的效果评价

    作者:孙煦;王东进;陈扬

    目的:探讨改良超滤联合常规超滤用于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瓣膜置换术的效果。
      方法:将2006年7月~2012年7月入住我院的100例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随机地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使用常规超滤方法,观察组使用改良超滤联合常规超滤方法,对两组术后早期相关情况进行比较。

  • 心脏四瓣膜联合置换一例

    作者:段大为;陈德凤;万明明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47岁,体重72 kg。患者自幼发现心脏杂音,术前持续发烧3个月,B型超声心动图检查诊断为:室间隔缺损,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右心室流出道狭窄。拟在体外循环下行室间隔缺损修补,主动脉瓣置换。在术中探查发现主动脉瓣、二尖瓣、三尖瓣、肺动脉瓣广泛增厚,瓣叶脱垂,三尖瓣、肺动脉瓣被侵蚀破坏严重并附有多处赘生物。术中共置换4枚进口机械瓣(主动脉瓣23#,二尖瓣29#,三尖瓣27#,肺动脉瓣25#)。 应用的心肺机为Sarns8000型,人工肺西京-87型鼓泡式氧合器。采用中度低温体外循环;冷血停搏液含K+20 mmol/L,间隔20 min重复灌注1次,心脏停搏期间在心包腔内放置冰袋,以确保心肌低温。主动脉阻断期间共冷灌9次,其中8次为逆行灌注。体外循环转流中灌注流量4 000~4 200 ml/min,转流中平均灌注压(MAP)维持在8~11 kPa(1 kPa=7.5 mmHg ),中心静脉压0~1.0 kPa。在心脏复跳后置换三尖瓣。 体外循环转流时间210 min,主动脉阻断时间149 min,开放升主动脉,心脏自动复跳。术中尿量500 ml,术后2 h苏醒,重症监护病房辅助呼吸15 h。术后第31天痊愈出院。2 讨论 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术瓣膜置换术后早期死亡率为19.6%,明显高于一般瓣膜病术后的死亡率4.0%。目前心脏四瓣膜同期置换,国内有1例报道。此例患者的体外循环预充与一般体外循环的预充无明显差异。我们主要加强体外循环过程中的心肌保护,心脏停搏液灌注的温度要低(6℃~8℃),灌注量要大,保护心肌充分均匀地维持低温状态;间隔20 min重灌注1次,同时在心包内放置冰袋,并定时更换冰袋;采用中度低温,防止心肌过早复温,并利于降低机体组织器官的能量代谢。心肌保护是重症心脏手术成功及术后心功能恢复的重要环节。我们在此例患者的心肌保护中除注意维持心肌低温和冷血灌注外,还采用了心脏复跳后进行三尖瓣置换,可以明显缩短主动脉的阻断时间,减轻心肌的缺血性损伤。

  • 人工瓣膜置换同期行房颤双极射频消融术治疗重症心脏瓣膜病的临床研究

    作者:范红友

    目的:分析人工瓣膜置换术联合房颤双极射频消融术对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情况。
      方法:选取我院2011-02至2013-0230例行人工瓣膜置换术联合房颤双极射频消融术的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30例单独行人工瓣膜置换术的心脏瓣膜病患者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术期情况及术后1年心脏彩超检查情况。

  • 重症心脏瓣膜病瓣膜置换术后早期住院死亡的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侯艳娟;沈明敬;蔡立春;周演铃

    目的:分析重症心脏瓣膜病瓣膜置换术后早期住院死亡的危险因素,制定针对性的预防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4年12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就诊并行瓣膜置换术的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共168例,男性70例,女性98例,年龄35~76岁,平均年龄(47.3±6.8)岁。所有患者依据预后分为2组,术后早期死亡即死亡组8例,治愈出院即治愈组160例。术前采用 iE33飞利浦超声诊断仪,测量患者的左心房内径、左室舒张末内径、左室射血分数、心胸比等。手术过程测定置换瓣膜、体外循环转机时间和主动脉阻断时间。结果所有入选者瓣膜置换术后早期住院死亡8例,死亡率为4.76%,治愈出院160例,治愈率为95.24%。死亡组体重≥70 kg、术前左心房内径≥70 mm、体外循环转机时间≥160 min及术中主动脉阻断时间≥120 min比例较治愈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多因素分析,体重≥70 kg(OR=4.372,95%CI:1.424~14.955)、术前左心房内径≥70 mm(OR=1.592,95%CI:1.224~2.142)及术中主动脉阻断时间≥120 min(OR=10.227,95%CI:3.781~28.792)是术后早期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临床医生应重视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的体重、术前左心房内径以及术中主动脉阻断时间,降低瓣膜置换术后死亡率。

  • 重症心脏瓣膜病并预激综合征心脏骤停10次抢救体会

    作者:褚衍林;唐明达;吴英渝;葛振峰;张长春;李鲁

    病儿女,12岁.自3岁起感心慌、气短,症状明显加重40 d.查体:一般情况极差,恶液质,颈静脉怒张,心率120次/min,律齐.心尖部闻及4/VI级收缩期杂音.

  • 大左室心脏瓣膜病的外科治疗

    作者:庾华东;朱晓东;陶凉;陈绪发;尚玉强;符竣

    大左室[左室舒张末前后径LVd(A-P)≥65*!mm]是重症心脏瓣膜病的诊断标准之一[1],也是影响心脏瓣膜手术近、远期疗效的重要因素.1999年12月至2000年12月,我们共行瓣膜手术128例,其中大左室病人37例,占28.9%.现报道此37例治疗结果并讨论如下.

  • 重症心脏瓣膜病心脏不停跳下瓣膜置换术40例

    作者:徐宏耀;毛晓茹;王龙;胡振东;李廷武

    重症心脏瓣膜病病人手术风险大,手术死亡率及并发症发生率均较高.1999年11月以来,我们采用心脏跳动下瓣膜置换手术治疗40例重症心脏瓣膜病病人,效果较好.

  • 重症心脏瓣膜病手术治疗分析

    作者:邵双印;马春茂;王建伟;刘森

    目的提高重症心脏瓣膜病瓣膜替换术的手术疗效.方法对2000年~2003年收治的38例重症心脏瓣膜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8例中死亡3例,死亡率7.9%,无明显并发症.结论充分术前准备、保留瓣下结构、人工瓣膜合理的选择和匹配及加强术后处理是提高重症心脏瓣膜病疗效的重要措施.

  • 心脏瓣膜置换术护理

    作者:龙永红

    重症心脏瓣膜病瓣膜置换术是指对瓣膜功能严重受损,有巨大左心室,长期慢性心衰、恶病质的患者而进行的心脏瓣膜置换.手术及术后风险较一般心脏瓣膜置换术相对增高.

  • 重症心脏瓣膜病瓣膜替换相关问题

    作者:褚衍林

    随着心脏瓣膜病的诊断水平、外科技术、麻醉及体外循环技术、围手术期监护及处理水平的不断提高和人工瓣膜不断改进,心脏瓣膜病外科治疗水平有了很大提高,手术早期死亡率已降至在3.23%~5.98%[1,2].但国内外报告重症心脏瓣膜病瓣膜替换术的早期死亡率仍达6.5%~13.6%[3~5],如何进一步提高重症心脏瓣膜病的外科疗效,尚有待进一步研究和探讨.总结笔者曾施行的心脏瓣膜替换2000余例,其中重症心脏瓣膜病瓣膜替换400余例,现结合文献,谈谈对重症心脏瓣膜病瓣膜替换诊治体会,供同仁参考.

  • 优质护理在重症心脏瓣膜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对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瓣膜置换术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2月至2015年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108例,使用随机数字表将这些患者分成实验组(54例)和对照组(54例),实验组患者予以优质护理,对照组予以传统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疗效情况以及并发症。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有效率为88.9%,并发症发生率为1.9%;对照患者的有效率为74.0%,并发症发生率为20.4%。实验组临床疗效情况、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质护理有助于减少瓣膜置换术患者并发症,提高患者临床疗效,值得广泛推广应用。

  • 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围术期心肌保护的研究进展

    作者:彭彬

    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围术期的心肌保护一直是心脏外科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有效地评价心脏直视手术围术期各项心肌保护措施,对提高重症心脏瓣膜病整体的临床治疗效果及改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近年来,随着心脏外科技术的不断进步,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术前心功能调整、术中心肌保护以及术后心脏辅助装置的应用日益受到关注.

  • 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人工心脏瓣膜置换术术后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马恩;王宗社;舒端朝;王小军;赵龙

    目的 探讨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人工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6年12月于宝鸡市中心医院行人工心脏瓣膜置换术的200例重症瓣膜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影响患者术后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 200例患者术后均定期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18.2±6.7)个月,其中死亡28例,存活172例.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人工瓣膜置换术后,存活者的年龄、体重指数、心功能分级、术前合并糖尿病和肾病、原发病、术前心脏手术史、手术方式、体外循环时间、动脉阻断时间等与死亡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体重指数<20 kg/m2或>35 kg/m2、心功能Ⅲ~Ⅳ级、术前合并糖尿病或糖尿病肾病、术前心脏手术史、体外循环时间≥160 min及动脉阻断时间≥120 min均是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人工瓣膜置换术后预后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人工瓣膜置换术后的预后情况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临床上应针对这些危险因素采取积极有效的应对措施,以改善患者的预后情况.

99 条记录 1/5 页 « 12345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