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重症心脏瓣膜病外科20例治疗体会

    作者:车建波

    目的:探讨重症心脏瓣膜手术治疗和围手术期处理的经验.方法:对2000年8月~2004年8月收治的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2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0例中死亡2例,死亡率10%,余18例术后恢复好,心功能分别恢复至Ⅰ-Ⅱ级.结论:重症心脏瓣膜病的治疗应注重围手术期处理,选择适当手术时机,合理纠正病变,加强术后并发症的防治.

  • 合并巨大左心室的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的外科治疗

    作者:王佳祥;徐成阳;冯德广;谢周良;程兆云

    目的:总结合并巨大左心室心脏瓣膜病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对2008年4月-2014年6月施行的56例巨大左心室瓣膜置换术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后发生各种并发症33例(58.92%),死亡3例(5.35%)。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和低心排综合征及其所导致的多脏器功能衰竭是合并巨大左心室瓣膜置换术后的主要并发症和致死原因。结论合并巨大左心室的心脏瓣膜病术后并发症和死亡率均较高。完善的术前准备,充分的术中心肌保护,严密的术后监护治疗是提高合并巨大左心室的心脏瓣膜病患者手术疗效的关键。

  • 改良超滤在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瓣膜置换术中的疗效分析

    作者:任安立

    目的 观察和探讨分析改良超滤用于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瓣膜置换术的临床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12年8月至2014年8月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7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8例.其中对照组给予常规超滤治疗,而治疗组给予改良超滤治疗,对比两组患者超滤后心功能指标以及超滤后的指标变化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治疗组患者超滤后红细胞比容(HCT)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36.78±2.82)比(31.05±2.46)],治疗组的呼吸机辅助时间、术后24 h尿量以及库血使用量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心功能指标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改善,治疗组治疗后心功能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对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瓣膜置换术患者进行改良超滤治疗,能够有效提高HCT水平,浓缩血液,减少术后出血及库血使用量,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 重症心脏瓣膜病三尖瓣置换术患者20例术后护理

    作者:王香枝;陈萍

    目的 探讨临床实施整体护理对重症心脏瓣膜病三尖瓣置换术(TVR)患者提高早期生存率的重要性.方法 选择20例TVR患者,术后护理重点为密切观察其心电图及血流动力学变化,维持有效循环,严格控制24 h出入量,保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加强引流管护理,重视营养支持及心理护理,做好抗凝治疗护理,并在治疗的各阶段实行整体护理干预,密切呼吸系统的监护、循环系统的监护、电解质的监测、加强并发症的防治及护理.结果 本研究术后17例康复,死亡2例,系三瓣膜置换后出现严重低心排综合征、呼吸衰竭以及肾衰竭,1例出现Ⅲ度房室传导阻滞,行永久起搏器置入.结论 通过对重症心脏瓣膜病三尖瓣置换术(TVR)患者20例术后实施整体护理,术后并发症减少,三尖瓣置换术后病死率降低,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改善,临床效果满意.

  • 重症心脏瓣膜病的外科治疗

    作者:周新明;黄杰;李伦明;闵振兴;曹嘉正;林华赋

    目的 总结重症心脏瓣膜病的外科治疗结果,探讨提高早期生存率的措施.方法 自2000年6月至2005年7月,对78例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施行瓣膜替换术.其中单纯二尖瓣置换12例,二尖瓣置换+三尖瓣成形22例,单纯主动脉瓣置换8例,二尖瓣+主动脉瓣置换+三尖瓣成形35例,二尖瓣置换+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1例.结果 死亡6例,其中术后并发低心排血量5例,心室颤动治疗无效死亡1例,死亡率7.69%.随访53例,平均随访2.5年,死亡5例.结论 对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注重改善术前心功能,掌握手术时机,尽量保留瓣下组织,选择合适瓣膜,重视围手术期处理,可提高手术成功率.

  •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治疗重症心脏瓣膜病术后并发低心排综合征效果分析

    作者:彭晓鹏;朱洪玉;林明;柯略森;樊晏伯;王惠

    目的::观察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ntra-aortic balloon pump)治疗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术后并发低心排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重症心瓣膜病术后并发低心排血量综合征患者36例,经 IABP 治疗,比较平均动脉压(MAP)、尿量、心率、多巴胺及多巴酚丁胺、肾上腺素剂量、心指数 CI 变化。结果:应用 IABP 的患者治疗后平均动脉压(MAP)升高、尿量增多、心率减慢,多巴胺及多巴酚丁胺、肾上腺素剂量的减少,心指数 CI 升高。结论:合理选择适应症、准确把握应用时机、及早有效的应用 IABP 治疗重症心脏瓣膜病外科术后并发低心排综合征,可以显著降低患者术后病死率。

  •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联合小剂量呋塞米在重症瓣膜置换术后低心排血量综合征中的应用

    作者:彭晓鹏;黄劲松;周成斌;吴敏;林明

    目的 研究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ntra aortic balloon pump,IABP)联合小剂量呋塞米持续静脉泵入治疗重症瓣膜置换术后并发低心排血量综合征的应用效果及治疗经验.方法 选取2008年12月至2016年11月在东莞康华医院心外科住院86例(男45例,女41例,年龄33~76岁)重症瓣膜置换术后并发低心排血量综合征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4例)在常规强心、扩血管、营养心肌等治疗基础上单纯应用IABP辅助;实验组(42例)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小剂量呋塞米(0.01~0.05 mg·kg-1·h-1)持续静脉泵入治疗.观察比较两组间IABP辅助时间、心率、有创平均压、肾上腺素使用剂量及心指数、尿量、肾功能(肌酐值)、中心静脉压,乳酸的变化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的病死率较低;IABP辅助的时间较短、肾上腺素的使用剂量较小、肾功能(肌酐值)的变化范围波动较小,心率及中心静脉压、乳酸浓度等下降明显,有创平均压、尿量、心指数等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ABP联合小剂量呋塞米静脉持续泵入治疗重症瓣膜置换术后并发低心排血量综合征患者的心功能改善更明显,血流动力学更稳定;机械辅助时间较短,减少围术期严重心律失常等并发症,可以提高重症瓣膜病患者的瓣膜置换术的手术成功率.

  • 重症心脏瓣膜病的外科治疗

    作者:周利荣;王小庆;李忠民;袁鼎军;蔡战强

    目的 总结重症心脏瓣膜病(Advanced Valvular Hear Disease,AVHD)手术治疗的经验,探讨诊断标准、手术时机和围手术期处理等.方法 对68例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进行心脏直视瓣膜置换术,其中二尖瓣置换(MVR)35例,主动脉瓣置换(AVR)12例,主动脉瓣及二尖瓣联合置换(DVR)21例,同期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3例.结果 全组手术死亡2例(2.94%),死亡原因为严重低心排血量综合征.术后发生并发症13例,除2例死亡外,均经治疗后恢复.结论 重症心脏瓣膜病的精细简化诊断标准;重视术前准备,合理把握手术时机;合理纠治病变,充分保护左心室功能;低心排血量综合征仍是目前导致术后并发症和死亡的主要原因.

  • 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围术期的护理

    作者:宗卫华;马静;程木带;周利荣

    目的 探讨重症心脏瓣膜病(Advanced Valvular Hear Disease,AVHD)患者围术期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 通过92例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围术期的护理,总结护理经验.结果 死亡3例,余均顺利出院,恢复良好.结论 加强重症心脏瓣膜病围术期的护理,提高治愈率.

  • 重症心脏瓣膜病围手术期的护理体会

    作者:李佩贤;孙洁群;林顺意;苏婉婷;陈丽爱;黄莲香;李祖媚

    目的 总结重症心脏瓣膜病围手术期护理经验,探讨提高早期牛存率的护理措施.方法 对78例重症心脏瓣膜病施行瓣膜替换术的患者进行术前心理护理,改善心功能,术后加强呼吸道管理、注意心功能与心律失常监护,加强抗凝治疗宣教等.结果 死亡6例,其中术后并发低心排血量5例,心室颤动治疗无效死亡1例,死亡率7.69%.随访53例,平均随访2.5年,死亡5例.结论 注重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的术前护理,帮助患者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术后严密监护,可提高护理成功率.

  • 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瓣膜置换术后的护理与体会

    作者:曹益凤

    目的:研究重症心脏瓣膜病采用瓣膜置换术治疗术后有效的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60例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30例.所有患者均采用瓣膜置换术进行治疗,其中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护理,而实验组患者予以全面护理,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护理后,对照组患者的非常满意、一般满意和不满意例数分别为11例、9例和10例,实验组患者的非常满意、一般满意和不满意例数分别为25例、5例和0例,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100.00% 明显较高于对照组的66.67%,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中无一例发生并发症;而对照组中有8例发生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为26.67%.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9.2308,P=0.0024<0.05).结论:重症心脏瓣膜病采用瓣膜置换术治疗术后予以全面护理干预具有确切的护理效果,在临床护理中值得应用和推广.

  • 30例重症心脏瓣膜病的外科治疗

    作者:郑发德;黄元鲁;韦恺;陆双政

    目的:探讨重症心脏瓣膜病的外科手术治疗和围术期处理方法.方法:对30例重证心脏瓣膜疾病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其中男10例,女20例,年龄17~75岁,心功能Ⅲ级18例,Ⅳ级12例,单独行二尖瓣置换术(MVR) 12例,主动脉瓣置换术(AVR)8例,联合瓣膜置换术(DVR)10例.同时行三尖瓣成形术18例,左房血栓清除术10例,左房折叠术8例.结果:术后早期主要并发症为低心排综合征、室性心律失常、呼吸衰竭和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5例,其中1例为呼吸功能衰竭,2例为低心排综合征,2例为多器官功能衰竭.结论:注意围手术期的处理,选择适当的手术时机,合理纠正病变,术后并发症的早期防治,可以提高手术疗效.

  • 心脏跳动中重症心脏瓣膜替换术45例治疗体会

    作者:陈卫民;王奇;韦武利

    1993年11月至2002年6月,我们采用浅低温心脏不停跳对45例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施行瓣膜替换术,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 心脏瓣膜替换术86例临床分析

    作者:黄保堂;谭典模;苏国泰;莫月吉;邓文耀;刘祖定;李进华

    自1965年人工心脏瓣膜替换术临床应用获得成功以来,许多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的生命得到延长、生活质量获得改善.然而,如何进一步提高手术疗效、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降低死亡率,仍有待进一步研究和探索.我科1989年12月至2000年12月共行人工心脏瓣膜替换术86例,现报告分析如下.

  • 重症心脏瓣膜置换术附51例分析

    作者:张赋;刘邕波;吴文森;江毅;蒙茂龙

    自1995年4月~2003年2月我科为51例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进行瓣膜置换,获得好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 浅低温心脏跳动中行重症心脏瓣膜病瓣膜置换术分析

    作者:李安桂;宋剑非;梁岳培;杜振宗;林峰;胡长付

    目的:总结浅低温心脏跳动中重症心脏瓣膜病瓣膜置换术的治疗体会.方法:回顾分析27例重症心脏瓣膜病病人在浅低温心脏跳动中行瓣膜置换术,其中二尖瓣置换23例,二尖瓣和主动脉瓣双瓣置换4例,换瓣时采用连续缝合;12例保留二尖瓣装置,25例同时行三尖瓣成形.结果:全组无手术死亡,无严重低心排及心律失常;术后6个月复查心功能明显改善.结论:浅低温心脏跳动中行瓣膜置换术,有利于心肌保护,对重症心脏瓣膜病瓣膜置换效果显著.

  • HTK液在重症心脏瓣膜病心内直视手术中的应用

    作者:刘胜中;黄克力;谭今

    目的:总结HTK液在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心内直视手术中的应用经验并观察其心肌保护效果.方法:16例患者应用HTK液进行心肌保护,观察其临床指标.结果:14例(87.5%)心脏自动复跳;手术时间(228.6±31.5)min,体外循环时间(122.1±28.6)min,主动脉阻断(85.2±19.5)min,主动脉开放至心脏复跳时间(1.6±1.1)min,后并行循环时间(30.3±10.0) min;体外循环停止时多巴胺用量(5.0±2.5)μg·kg-1·min-1;术后呼吸机辅助(18.4±5.3)h,ICU停留(32.7±9.5)h.全组无1例死亡,均治愈出院,术后住院(11.6±2.2)d.结论:在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心内直视手术中应用HTK液灌注心脏,简单、安全,心肌保护效果良好.

  • 改良超滤与常规超滤用于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瓣膜置换术的效果评价

    作者:孙煦;王东进

    目的:探讨改良超滤联合常规超滤用于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瓣膜置换术的效果.方法:选取100例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随机地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分别给予常规超滤与改良超滤法进行治疗,比较两组超滤前后相关指标变化情况、超滤后相关指标变化、两组心功能指标及心电图监测结果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两组在术前与超滤前红细胞比容(Hct)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超滤之后观察组Hct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术后出血以及库血使用量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血流动力学比较稳定,呼吸机支持时间较短,术后24 h尿量要明显减少.但是术后ICU滞留时间、患者下床活动时间以及术后出院时间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且手术3个月后患者整体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改良超滤技术能够在术后较短时间之内对血液起到较好的浓缩作用,提高Hct水平,改善肺功能以及很大程度上减少出血与库血的使用量,但是不能明显改善患者的远期预后.

  •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在重症瓣膜病术后低心排量综合征中的应用

    作者:刘建;郝嘉;陈林;肖颖彬

    目的 观察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ntra-aortic balloon pump,IABP)在重症心脏瓣膜病术后出现低心排量综合征(low cardiac output syndrome,LCOS)时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研究所2009年1月至2014年1月共7 000余例中接受心脏瓣膜手术后出现LCOS并应用IABP进行抢救的1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该组患者术前心脏超声检查均提示联合瓣膜病变,至少1个瓣膜为重度,均在常规低温体外循环、心脏停搏下行瓣膜手术.结果 19例患者IABP治疗时间9 ~126 h,死亡3例(15.8%),其中2例为多脏器功能衰竭,1例患者死于严重肺部感染;无1例出现与IABP相关严重并发症.患者IABP置入3h后平均动脉压(MABP)、中心静脉压(CVP)、心输出量(CO)均较前明显改善(P<0.05);多巴胺、肾上腺素等血管活性药物用量明显减少(P<0.05);尿量逐渐增加,动脉血乳酸值达到高峰后(一般为3~6h)逐渐下降.结论 IABP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心脏外科围术期辅助循环支持手段.对重症心脏瓣膜病术后出现低心排量综合征的患者及时、正确地应用IABP,可明显改善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降低病死率.

  • 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围手术期观察及护理

    作者:付华秀;陈露;古秀容

    目的:总结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瓣膜置换术围手术期护理经验、监护措施,提高术后护理成功率.方法:对42例患者术中采用中低温(25℃~28℃)体外循环,中度血液稀释,应用4∶1含钾冷血停跳液间断灌注,保护心肌.术后重症监护,使用呼吸机10~72 h,华法令抗凝使凝血酶原时间维持在正常值的1.5~2倍.结果:术后早期死亡2例,晚期死亡1例,死亡率7.2%,并发低心排综合征2例,心包填塞2例,心律失常5例,肺栓塞1例,术后随访1~4年,复查胸片心胸比明显缩小,UCG检查心脏各腔室均有不同程度缩小,术后心功能改善良好,Ⅰ级31例,Ⅱ级7例,Ⅲ级1例.结论:重视术前心理护理,改善脏器功能,预防呼吸道感染及营养支持,术后严密监护循环系统、呼吸系统、血气、水电解质变化及抗凝效果,可提高护理成功率.

99 条记录 4/5 页 « 12345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