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Journal of Xinjiang Medical University 신강의과대학학보

省级期刊
  • 主管单位: 新疆医科大学
  • 主办单位: 新疆医科大学
  • 影响因子: 0.76
  • 审稿时间: 1个月内
  • 国际刊号: 1009-5551
  • 国内刊号: 65-1204/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58-100
  • 曾用名: 新疆医学院
  • 创刊时间: 1978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编辑部
  • 出版地区: 新疆
  • 主编: 高发水 凯赛尔·阿不都克热木
  • 类 别: 医药卫生综合
期刊荣誉:
  • 骨延长术和腓骨移植术治疗创伤性胫骨长段骨缺损的疗效分析

    作者:阿吉木·克热木;李国庆;艾合麦提·玉素甫

    目的:探讨应用Ilizarov技术骨节段传送延长术(简称骨延长术)和带血管蒂腓骨移植结合Ilizarov环形外固定架固定术(简称腓骨移植术)治疗创伤性胫骨长段骨缺损的疗效.方法:按照骨缺损程度、软组织情况及实施带蒂组织瓣改善软组织条件,采用骨延长术和腓骨移植术对32例创伤性胫骨长段骨缺损进行治疗,参照Enneking系统对患肢进行功能评价,并分析2种治疗方法的骨性愈合时间、带外固定架时间、手术后患肢功能恢复程度.结果: 随访时间10~52个月,平均36个月.骨延长术组和腓骨移植术组病例骨缺损均达到骨性愈合,平均骨性愈合时间分别为9.5、5.3个月,平均带外固定架时间分别为12、15个月,平均术后患肢功能恢复程度分别为74%、82%.结论:骨延长术治疗创伤性胫骨长段骨缺损具有缩短患者带架时间、减轻患者痛苦、可随时调整纠正畸形等优点,但术后问题较多,需密切随访,及时处理;Ilizarov环形外固定架固定牢靠,为移植腓骨骨愈合、早期功能锻炼创造了便利条件.

  • 影响胃肠道肿瘤患者生命质量相关因素的初步评价

    作者:陈鹏;王海江;朱琳;贾蕊;简红云

    目的:评价消化道肿瘤中胃癌、大肠癌患者的生命质量,探讨影响其生命质量的相关因素.方法:采用癌症患者生命质量测定量表核心量表(EORTC QLQ C30,简称QLQ C30)调查35例胃癌患者和40例大肠癌患者,对大肠癌患者QLQ C30得分与参考值进行比较,并对不同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病种、病期及经过治疗与否患者的QLQ C30得分进行比较.结果:(1)大肠癌患者的各项生命质量指标均低于国外参考值(P<0.05).(2)大肠癌组、高文化程度组功能子量表得分较高(P<0.05);经过综合治疗的患者、较早期患者的功能子量表得分较高而症状子量表得分较低;在不同分组方式下均有多个子量表或单项量表的得分存在组间差异(P<0.05).结论:高文化程度患者、较早期患者、经过综合治疗后的患者的生命质量较好.而年龄、性别对生命质量的影响不大.胃癌患者相对于大肠癌患者生命质量较差.该研究结果对建立中国胃癌、大肠癌患者生命质量的评判标准及临床诊疗工作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 50例胆囊合并心血管疾病患者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临床分析

    作者:曹峻;张金辉;邰沁文;何铁汉;温浩

    目的:探讨胆囊疾病合并心血管疾病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的围手术期处理方法.方法: 50例行LC患者中,结石性胆囊炎46例,胆囊息肉4例,均合并各种心血管疾病,对50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8例成功实施LC,2例中转开腹.5例术后当日行降压治疗,3例行扩冠治疗,无死亡病例.结论:胆囊疾病合并心血管疾病患者术前准备充分,术中、后加强监测,可以顺利完成LC.

  • 射频消融治疗肝血管瘤16例临床分析

    作者:邰沁文;张金辉;温浩

    目的:探讨射频消融(RFA)治疗肝血管瘤的近期局部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和安全性.方法:16例肝血管瘤患者,病灶总数24个,RFA治疗22个病灶,以治疗后症状是否减轻和病变区范围是否缩小评价治疗效果.结果:16例中11例(68.75%)症状消失,5例(31.25%)症状减轻,经1~5个月B超或CT检查随访瘤体缩小29%~72%,平均61%.结论:RFA治疗肝血管瘤具有微创、有效、简单、安全和可重复等优点,选择合适的病例,肝血管瘤的RFA治疗是安全、有效的.

  • 8例原位肝移植术血液动力学的调控

    作者:张冰;郑宏

    目的:探讨原位肝移植术中应用血管活性药和血液回收技术对维持血液动力学相对稳定、减少异体血输注、避免容量超载的作用.方法:8例重型肝病患者在非静脉-静脉转流方式下行原位肝移植术,围术期用1∶1多巴胺和速尿1~10.0 μg·kg-1·min-1静脉泵人,新肝期恢复供血再灌注即刻单次输注去氧肾上腺素和/或肾上腺素50~100 μg,应用血液回收仪回收自体血,必要时单次输注速尿20~40 mg,使尿量>50~100 ml/h,分析术前、无肝前期、无肝期、新肝期、术毕各期血液动力学变化特点及围术期血红蛋白(Hb)及红细胞压积(Hct)的变化.结果:无肝期、新肝期收缩压、舒张压的变化与术前和无肝前期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肝期5 min时中心静脉压(CVP)明显低于术前(P<0.05),无肝期5 min、新肝期5 min及30 min和术毕时心率(HR)明显高于术前(P<0.05),无肝期5 min 时HR明显高于无肝前期(P<0.05);术前、术中、术后Hct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Hb明显高于术前(P<0.05).结论:肝移植围术期合理进行输血、输液,使用血液保护·

  • 进展期胃癌淋巴结转移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作者:何铁汉;李涛;王云海;张文斌;陈兵

    目的:探讨进展期胃癌淋巴结转移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为临床上进行合理的淋巴结清扫提供依据.方法:对55例进展期胃癌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术后常规解剖原发灶及各组淋巴结,并标记和计数,分析肿瘤部位、肿瘤大小、浸润深度、分化程度及Lauren分型与淋巴结转移率的关系.结果:进展期胃癌淋巴结转移率为74.5%;U、M、L区及全胃癌淋巴结转移率为85.7%、87.5%、67.6%和83.3%,各区和全胃癌淋巴结转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浆膜受侵的胃癌淋巴结转移率为82.5%,明显高于浆膜未受侵者(53.3%)(P<0.05);弥漫型胃癌淋巴结转移率为83.3%,明显高于肠型(64.0%)(P<0.05);直径>5 cm癌灶淋巴结转移率为90.0%,明显高于直径≤5 cm的胃癌患者(65.7%)(P<0.05);浸润深度、Lauren分型和肿瘤大小是影响淋巴结转移率的主要因素,其中浸润深度为独立影响因素.结论:术中淋巴结清扫范围应结合肿瘤部位、肿瘤大小、浸润深度、分化程度及Lauren分型做出判断,并考虑患者的全身情况,合理选择淋巴结清扫范围.

  • 第12组淋巴结清扫在胃癌根治术中的作用

    作者:王云海;何铁汉;陈兵;李涛;文西年;阿不都外力;张文斌

    目的: 探讨胃癌患者第12组淋巴结的转移情况,为合理地选择淋巴结清扫范围提供依据.方法: 对46例行包括第12组淋巴结在内的根治性胃癌淋巴结清扫术(D\-2或以上手术)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不同肿瘤部位、肿瘤大小、浸润深度及分化程度与第12组淋巴结转移情况的关系.结果:胃癌患者12a、12b、12p组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26.1%、13.1%、2.2%,12a组淋巴结转移率明显高于其他2组(P<0.05);胃上部(U区)、胃中部(M区)、胃下部(L区)及全胃癌第12组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16.7%、28.6%、14.8%和83.3%,全胃癌的淋巴结转移率明显高于U、M、L各区(P<0.05);肿瘤直径≤5 cm及>5 cm者第12组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13.8%、 4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浸透浆膜与浆膜未受浸润的第12组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35.3%和0,浸透浆膜淋巴结转移率明显升高(P<0.05);低分化、高-中分化胃癌第12组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29.7%、1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胃癌肿瘤部位、肿瘤大小、浸润深度及分化程度与第12组淋巴结的转移有一定关系.

  • 15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的诊治分析

    作者:哈肖别克·哈斯木;陈启龙;王喜艳

    目的:探讨降低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发生率的处理措施及胰瘘的治疗方法.方法:15例患者中胰头癌10例,胆总管下段癌4例,慢性胰腺炎1例,均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胰管空肠端侧双层吻合胰肠重建.术后2例胰瘘患者行早期手术通畅引流及肠内营养等综合治疗.结果:15例中术后出现胰瘘2例,再手术处理,其中1例因心血管意外猝死,1例合并消化道出血及全身衰竭死亡,其余13例术后均恢复良好.结论: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的早期通畅引流,支持治疗、手术操作的不断改进和经验积累是治疗胰瘘的关键.

  • 激素受体和cerbB-2在新辅助化疗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作者:朱丽萍;波拉提·吾甫尔;侯本新;倪多

    目的:探讨雌/孕激素受体(ER/PR)和cerbB-2在新辅助化疗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新辅助化疗方案(CEF或CTF方案)治疗89例乳腺癌患者,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ER/PR 及cerbB-2 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89例新辅助化疗总有效率达89.9%,其中完全缓解29例(32.6%),部分缓解51例(57.3%),病理完全缓解(pCR)17.9%,疾病稳定9例(10.1%),无恶化病例;激素受体表达阴性者病理完全缓解率达27.7%,而激素受体阳性表达者病理完全缓解率仅为7.1%(P<0.05),cerbB-2表达与化疗疗程无关.结论:激素受体阴性者对新辅助化疗的敏感性较高,激素受体可能成为评价和判断新辅助化疗乳腺癌患者临床疗效和预后的重要参考指标.

  • 56例胃癌患者的外科治疗及预后分析

    作者:袁建明;刘兵

    目的: 探讨胃癌患者外科治疗的效果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对56例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56例患者均接受胃癌根治性切除手术,胃远端大部切除毕Ⅰ式吻合术28例,毕Ⅱ式吻合术13例,全胃切除14例,肿瘤局部切除1例,分析不同性别、手术方式、组织学类型、临床分期、浸润深度及有无淋巴结转移、有无术后化疗患者术后1、3年的生存率.结果:术后发生并发症9例;全组患者的1、3年生存率分别为78.6%、48.2%,其中Ⅰ、Ⅱ、Ⅲ、Ⅳ期的1、3年生存率分别为93.3%、80.0%,92.3%、69.2%,72.2%、27.8%,50.0%、10.0%;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胃癌临床分期、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手术方式与预后相关;多因素分析未发现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 胃癌患者的预后与肿瘤分期、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有关,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治疗胃癌是提高患者术后生存率的关键.

    关键词: 胃癌 外科治疗 预后
  • 射频消融治疗肝脏肿瘤的临床效果

    作者:张金辉;邰沁文;曹峻;温浩

    目的: 观察射频消融(RFA)治疗原发性肝癌和肝转移瘤的近期局部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和副作用.方法:原发性肝癌和肝转移瘤13例,病灶总数16个,采用RFA进行治疗,运用三期螺旋CT扫描评价肿瘤治疗效果.结果:13例均完成治疗,术后1~5个月CT检查随访,肝脏肿瘤直径≤3.0 cm者3个,3.1~4.0 cm 9个,4.1~5.0 cm 3个,≥5.1 cm 1个,经RFA治疗后肿瘤完全坏死分别为3个(100.0%)、7个(77.8%)、1个(33.3%)、0(0.0).结论:RFA治疗原发性肝癌和肝转移瘤效果好,副作用小,是安全可靠的局部治疗肝脏肿瘤的方法.

  • 闭合复位治疗婴幼儿髋关节发育不良82例临床分析

    作者:李国庆;曹力;李纲;张克远;田百超

    目的: 探讨年龄、性别、脱位侧别、脱位程度、石膏固定体位、内收肌切断与否、术前股骨头骨化核出现与否与婴幼儿髋关节发育不良股骨头坏死之间的关系.方法:82例(90髋)髋关节发育不良采用闭合复位,术前均行过头皮牵引,全麻下进行复位,其中51髋术前行内收肌切断术,67髋复位后用改良蛙式石膏固定,23髋复位后用人体位石膏固定,固定时间6~9个月.结果:82例平均随访8年2个月,股骨头坏死发生率为33.3%,其中复位时年龄为12~24个月龄39髋中12髋(30.8%)发生股骨头坏死,24~36个月龄的33髋中18髋(54.5%)发生股骨头坏死,Ⅰ°脱位20髋未发生坏死,Ⅱ°脱位51髋中12髋(23.5%)发生股骨头坏死,Ⅲ°脱位19髋中18髋(94.7%)发生股骨头坏死.结论:股骨头坏死与髋脱位程度、诊治时年龄、骨化核出现与否有密切相关,其中与脱位程度相关密切,其次是诊治年龄,而后为骨化核的出现.

  • 螺旋CT检查在食管癌侵犯胸主动脉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张国庆;孙晓宏

    目的:探讨螺旋CT检查在食管癌侵犯胸主动脉诊断中的价值.方法:100例食管癌患者术前进行胸部螺旋CT检查,分别以食管与胸主动脉之间的脂肪间隙是否存在、食管壁的厚度、食管接触胸主动脉的夹角为标准判断胸主动脉是否受侵,并与手术及术后病理学检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1)脂肪间隙消失18例, 14例(77.78%)外侵, 4例(22.22%)无外侵;(2)食管壁厚度<1 cm 12例,3例(25.00%)外侵,9例(75.00%)无外侵;食管壁厚度>2 cm 23例, 19例(82.61%)外侵, 4例(17.39%)无外侵;食管壁厚度1~2 cm 65例, 8例(12.31%)外侵, 57例(87.69%)无外侵;准确度为80.00%(28/35);(3)食管肿瘤与胸主动脉之间的夹角<45° 43例,4例(9.30%)外侵,39例(90.70%)无外侵;两者之间夹角>90° 17例, 12例(70.59%)外侵, 5例(29.41%)无外侵;两者之间夹角45°~90° 40例, 17例(42.50%)外侵, 23例(57.50%)无外侵;准确度达85.00%(51/60).结论:术前螺旋CT检查对判断食管癌有无胸主动脉受侵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 胃肠道间质瘤的诊断附15例病例分析

    作者:何铁汉;张文斌;王云海;文西年;李涛;阿不都外力·吾守尔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诊断方法.方法:对1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GIST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胃镜检查4例,B超检查15例,CT检查14例,小肠造影3例.结果: 15例GIST中良性间质瘤4例,恶性间质瘤11例.术中均未发现肿大淋巴结,病理检查均未发现淋巴结转移.结论:GIST术前诊断需依靠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等方法进行综合分析,以降低漏诊和误诊率.

  • 肝脏多层螺旋CT成像及其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迪理木拉提·巴吾东;刘文亚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对肝脏血管的显示能力和测量肝脏体积的准确性.方法:40例患者行肝脏MSCT双期增强扫描,并对所有病例进行MSCT肝脏血管重建,采用阈值法和层切法对全肝、肝叶体积进行测量,其中19例与手术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结果进行对比.结果: 肝动脉、门静脉、肝静脉血管变异发生率分别为25.0%、2.5%、12.5%;层切法测量全肝及肝右叶平均体积分别为(1 269±345)ml、(726±199)ml,阈值法测量全肝及肝右叶体积分别为(1 250±346)ml、(713±198)ml,2种方法测量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肝右叶切除患者MSCT测量与实际肝右叶体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SCT可准确评价肝脏血管和肝脏体积,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肝泡球蚴病肝移植胆道并发症诊治的初步体会

    作者:张金辉;赵晋明;温浩

    目的:探讨泡球蚴病(hepatic alveolar echinococcosis, HAE)肝移植胆道并发症的诊断和处理.方法:快速肝、肾联合切取供肝,其热缺血时间控制在6 min内.2例肝泡球蚴病患者分别采用"经典式"和"背驮式"原位肝移植,并行空肠肝总管Roux-en-y吻合术,观察2例治疗效果.结果:2例患者肝移植后1~3周左右出现胆汁性状改变,量少、色淡、稀薄.2个月左右形成"胆泥树",分别于移植后45 d和4个月,因胆道反复感染导致感染性休克和肝、肾功能衰竭死亡.结论:(1) 肝泡球蚴病呈"类癌"样浸润性生长,可直接侵犯胆道内皮细胞,其本身的液化坏死物堵塞胆道造成胆道高压,与胆道的感染互为因果.(2)肝泡球蚴病肝移植因其早期侵犯胆道及高胆道并发症,放置"T"型管具有必要性.(3)泡球蚴病感染可产生一定程度的免疫耐受现象,应注意该类患者肝移植后的免疫抑制药物剂量的选择.

  • 两种麻醉方法在肝叶切除术中的效能比较

    作者:徐桂萍;马岩

    目的: 探讨全凭静脉麻醉与静脉复合硬膜外麻醉2种方法在肝叶切除术的麻醉效能.方法: 择期肝叶切除术患者58例,随机分为2组:全凭静脉麻醉组29例直接行全麻诱导;静脉复合硬膜外麻醉组29例先行硬膜外穿刺,给予2%利多卡因4 ml,确定效果后,行麻醉诱导,2组诱导均选用咪达唑仑、芬太尼、维库溴胺,术中维持采用丙泊酚,间断给予维库溴胺.比较2组丙泊酚、维库溴胺、芬太尼、罗哌卡因的用药总量及手术时间,停止给予丙泊酚到患者清醒拔管的时间及有无术中知晓,术后清醒时切口是否疼痛.结果: 2组患者均无术中知晓,清醒时切口均无疼痛.与全凭静脉麻醉组相比,静脉复合硬膜外麻醉组清醒拔管时间明显缩短(P<0.05),芬太尼、维库溴胺、丙泊酚的用药总量及药品价格均明显降低(P<0.05).结论: 静脉复合硬膜外麻醉用于肝叶切除术,可以明显减少静脉麻醉剂芬太尼、丙泊酚及肌松剂维库溴胺的用量,并且术中血压、心率稳定,易于管理,术后苏醒拔管迅速,节约费用.

  • 肝移植治疗暴发性肝功能衰竭3例临床观察

    作者:温浩;张金辉;赵晋明;王喜艳;张新峰;何铁汉;玉素甫·依米提;买买提江·阿布都卡得尔

    目的:探讨肝移植治疗暴发性肝功能衰竭的效果及失败原因,总结肝移植治疗暴发性肝功能衰竭肝性脑病的临床经验.方法:对3例暴发性肝功能衰竭肝性脑病患者行肝移植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3例患者均采用"背驼式"肝移植.结果:3例中1例存活1年,1例存活9个月,1例至今已经存活1年半时间,目前状况良好.2例死亡原因均为肺部感染致多器官功能衰竭.结论:肝移植是治疗暴发性肝功能衰竭肝性脑病的一种有效方法,患者术前状况决定肝移植效果;肺部并发症是暴发性肝功能衰竭肝移植术后死亡的主要原因;暴发性肝功能衰竭肝性脑病不是肝移植手术的禁忌证.

  • 胰腺癌组织中p53蛋白和IGF-r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作者:哈肖别克·哈斯木

    目的:探讨胰腺癌组织中p53蛋白、胰岛素生长因子受体(IGF-r)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抗生蛋白链菌素-生物素标记法(LSAB)检测39例胰腺癌和19例慢性胰腺炎组织中p53蛋白和IGF-r的表达,并对胰腺癌和慢性胰腺炎及不同分化程度胰腺癌组织中p53蛋白和IGF-r的阳性表达率进行比较.结果:(1)p53蛋白、IGF-r的表达产物主要定位于细胞核或细胞浆中,细胞分布不均匀;(2)胰腺癌组织中p53蛋白、IGF-r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1.5%、66.7%,明显高于慢性胰腺炎组织(5.2%、36.8%)(P<0.05);(3)高分化胰腺癌中p53蛋白、IGF-r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0.0%、33.3%,明显低于中、低分化胰腺癌(81.8%~92.3%、76.9%~81.8%)(P<0.05).结论:(1)p53抑癌基因突变与IGF-r的异常表达在胰腺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2)p53蛋白、IGF-r的过度表达与癌组织的分化程度有关;(3)p53蛋白与IGF-r可以作为鉴别胰腺良、恶性病变和进行诊断及判断预后的分子指标.

  • 隐性乳腺癌20例诊治分析

    作者:孙祝生;郭建琳

    目的:探讨隐性乳腺癌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对20例隐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同侧乳腺根治性切除术10例,改良根治术7例,术后辅助化疗15例,术后加放疗5例,3例未手术的给予化疗加免疫治疗.结果: 17例乳腺切除标本中见可疑肿物14例,大直径1.0 cm.术后随访12例,3例2年后死于肺转移,1例5年后死于其他疾病,8例随访6年仍存活.结论:乳头溢液和乳腺局限性腺体增厚对隐性乳腺癌的诊断有重要价值,活检有助于确诊;乳腺癌根治术或改良根治术后应辅以放、化疗.

  • 直肠癌患者年龄与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

    作者:许新才;何铁汉;王云海

    目的:探讨直肠癌患者年龄与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方法:对161例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不同分化程度、临床分期直肠癌患者的年龄构成.结果:161例直肠癌患者年龄13~85岁,中位年龄55岁,青年(≤40岁)、中年(40~60岁)、老年(>60岁)患者分别占13.0%、38.6%、48.4%.青年、老年患者低分化直肠癌分别占57.1%、1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青年、老年患者Duke′s D期分别占42.8%、15.4%,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不同年龄组直肠癌临床病理学特征存在明显差异,青年患者直肠癌临床病理学特征表现差,老年患者直肠癌临床病理学特征表现好.

  • 单肺移植围术期的监护与处理 (附1例报告)

    作者:张昌明;张铸;伊力亚尔·夏合丁;王再义;徐思成;陈静瑜;朱艳红;吴明拜;库尔班·赛来;张力为;朱辉;李德生;邓彦超

    目的: 探讨肺移植治疗特发性肺纤维化的围手术期处理要点.方法: 对1例双侧特发性肺纤维化伴肺大疱、肺功能重度减损的患者进行左肺移植.结果:术后7 d顺利脱机拔管,术后15 d胸部CT检查显示左肺扩张良好,左肺血液灌注良好,术后肺功能明显改善, 围手术期未发生急性排斥反应,术后49 d出院.结论:充分的术前准备、周密的手术方案、术后严密的监测和及时处理是肺移植手术成功的关键.

  • 37例食管癌和贲门癌切除术后吻合口瘘临床分析

    作者:李德生;张铸;张昌明;吴明拜;伊力亚尔·夏合丁;库尔班·赛来;张力为;朱辉;邓彦超

    目的:探讨食管癌、贲门癌切除术后发生吻合口瘘的原因及吻合口瘘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对1 452例食管癌、贲门癌切除术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1 452例术后发生吻合口瘘37例,颈部吻合口瘘16例均行保守治疗,胸部吻合口瘘21例,保守治疗17例,再次开胸手术治疗4例.结果:37例吻合口瘘治愈30例,死亡7例(23.33%),颈部瘘16例全部治愈.胸内瘘21例保守治疗17例,治愈12例(70.59%),死亡5例(29.41%),2例二次瘘口修补,治愈1例(50.00%),死亡1例(50.00%),2例二次 吻合口切除再吻合,治愈1例(50.00%), 死亡1例(50.00%). 结论:手术操作技术和肿瘤大小、部位及吻合口张力是影响吻合口愈合的重要的因素,应及时诊断和处理吻合口瘘,根据病情尽早争取再次手术或保守治疗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 免疫组织化学和RT-PCR法检测胃癌淋巴结微转移的临床研究

    作者:李涛;陈兵;王云海;何铁汉;张文斌

    目的: 评价胃癌淋巴结微转移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55例胃癌根治性手术切除的淋巴结转移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共切取淋巴结1 225枚,每例平均切除13~49枚.采用免疫组织化学(IHC)法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同步检测细胞角蛋白20(CK20)和癌胚抗原(CEA)的表达,对比分析胃癌淋巴结微转移与临床病理参数和预后的关系.结果: IHC和RT-PCR法检测淋巴结的转移率从HE染色的74.5%分别上升为83.6%和90.9%;IHC和RT-PCR法检测微转移度分别为7.4%和17.3%;经IHC和RT-PCR法检测重新分期率分别为20.0%和40.0%;淋巴结微转移的发生与肿瘤大小、部位无关,与肿瘤Lauren分型和浸润深度密切相关;肿瘤Lauren分型为独立预后因素.结论:IHC和RT-PCR法是检测胃癌淋巴结微转移的有效手段,能够准确判断临床分期,为制定治疗方案提供依据;微转移与胃癌的预后无明显关系.

  • CT仿真结肠内窥镜对大肠病变的临床诊断价值

    作者:张文斌;王云海;何铁汉;邢艳

    目的: 研究CT仿真结肠内窥镜(CTVC)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6例临床高度怀疑结、直肠疾病的患者进行CTVC 检查,其中24例同时行结肠镜检查,7例行钡灌肠检查,19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结果:正常结肠2例,大肠息肉4例,结肠癌14例,直肠癌3例,大肠癌术后复查3例.结论: CTVC是一项安全、非创伤性和有发展前景的结、直肠影像学检查新技术.

  • 磁共振水成像技术在包虫病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王俭;贾文霄;李琛玮;陈宏

    目的:探讨磁共振水成像(MRH)技术在包虫病诊断中的作用,以利于临床手术方案的制定和预后的评估.方法:69例包虫病患者中47例为细粒棘球蚴病,22例为泡状棘球蚴病,69例均行常规MR和MRH检查.结果:47例细粒棘球蚴病中31例为单囊,MRH显示更清晰,16例为多子囊,12例多子囊的110个子囊中,MR普通检查检出率为56.36%, MR水成像检出率为98.18%.MR水成像检出的病灶明显多于MR普通检查检出的病灶.16例泡状棘球蚴病中MR普通检查共发现68个病灶,磁共振水成像技术共发现123个病灶.结论:MRH结合常规磁共振检查可显示包虫病自身的精细结构,并可获得更多包虫病与临近结构关系的信息,二者结合在包虫病的诊断方面具有许多优势,尤其是对合并并发症的复杂类型的包虫病的诊断.

  • 普乐可复和/或骁悉联合阿苯哒唑脂质体治疗感染泡球蚴大鼠心脏移植的疗效观察

    作者:赵晋明;邵英梅;温浩

    目的:探讨免疫抑制剂普乐可复(FK506)和/或骁悉(MMF)联合抗包虫病药阿苯哒唑脂质体(L-ABZ)治疗泡球蚴感染大鼠心脏移植的疗效.方法:建立SD大鼠对Wistar大鼠心脏移植模型.泡球蚴感染的52只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6组,分别单独或联合给予FK506、MMF、L-ABZ进行治疗,判断心脏排斥后,观察移植物存活时间.结果:FK506+MMF治疗组、感染对照组大鼠移植心脏存活时间分别为(16.11±8.04)d、(11.6±6.02) d,2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组大鼠移植心脏存活时间与感染对照组相比未见明显延长(P>0.05).结论:(1)单独应用L-ABZ不会影响移植物的存活;(2) L-ABZ与FK506+MMF可能有一定的拮抗作用.

  • 加强实验室建设,提高实验技术人员的综合素质

    作者:陈晓霞;郑玉建;宋旭红

    高校的实验教学是学校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理论教学具有同等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提倡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今天,实验教学尤为重要.高等学校的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不仅取决于其办学思想和师资队伍的结构和水平,还取决于其实验室的建设水平和管理水平.

  • 临床技能考核实践与探讨

    作者:赵江霞;帕尔哈提·克里木;李桂红

    临床能力训练是培养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以下简称专业型研究生)的灵魂和核心,目前专业型研究生培养突出的问题是如何提高临床能力,以达到培养目标的要求.临床技能考核是对临床能力训练成果的检验,通过考核发现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并思考今后如何改进临床能力训练方法,以期提高临床技能训练质量,提高专业型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本文以我校2005年专业型研究生临床技能考核实践为例,分析影响临床能力培养质量的若干问题.

  • 联合快速切取移植器官技术的临床应用

    作者:张金辉;赵晋明;曹峻;邰沁文;王喜艳;温浩

    近年来,我国的肝移植技术日趋成熟,肝移植后1、5年存活率已接近国际水平.目前器官短缺成为制约此项工作发展的瓶颈.联合脏器切取,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成为必然趋势.至2005年我院已成功完成1例肺、肝、肾联合切取和17例肝、肾联合切取工作,现将临床应用情况报道如下.

  • 下肢大隐静脉曲张并发急性血栓性浅静脉炎及溃疡74例临床分析

    作者:哈尼帕·伊斯坎德尔;沙达提·巴热西

    急性血栓性浅静脉炎及慢性溃疡是静脉曲张的常见并发症之一,如小腿发生溃疡,则病程持久,溃疡长期不愈合,即使暂时性地愈合也会很快复发,曲张浅静脉并发血栓形成可能扩展并连累深静脉.血栓性浅静脉炎传统的治疗方法是卧床、非手术治疗,直至受累静脉缩小变为无痛的纤维素为止.我科对1994年2月~2003年收住的74例(97条患肢)大隐静脉曲张并发急性血栓性浅静脉炎或溃疡的患者进行了治疗,早期手术治疗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 重建钢板治疗19例肩胛骨骨折

    作者:沈宏达;张俊;汤志辉;王良勇

    随着交通事故的增多,肩胛骨骨折的发生率也随之增加.我科采用重建钢板对2003~2005年收治的19例肩胛骨骨折患者进行了治疗,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 36例结、直肠癌合并急性结肠梗阻的外科治疗

    作者:明国富

    结、直肠癌合并急性结肠梗阻是常见的外科急腹症之一,亦是老年人肠梗阻的常见原因,老年人低位肠梗阻73.8%由结、直肠癌引起[1].由于结肠梗阻多为闭襻性梗阻,结肠内含有大量细菌,且患者多为高龄、衰弱、伴发病多等,临床治疗有一定困难.但随着大量强效抗生素的开发、术中肠道处理方法的改进及术后全胃肠道外营养(TPN)的应用,结、直肠癌所致急性结肠梗阻的外科处理方法近年来基本趋于一期切除吻合.本文对我院1982~2005年4月收治的36例结、直肠癌合并急性结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 迟发性膈疝1例

    作者:武军;王峰

    膈疝是指腹内脏器经由膈肌的薄弱孔隙、缺损或创伤裂口进入胸腔所致,临床上分为食管裂孔疝、先天性膈疝和创伤性膈疝三大类,其本质是腹腔脏器等通过膈肌异位移动到胸腔内的疾病状态.胸、腹部的直接穿通伤或挤压伤均可引起膈肌破裂,多数患者伤后立即出现膈疝并伴有内脏损伤,少数伤后数个月甚至数年后才出现膈疝.我院2004年9月收治1例左季肋部刀伤3个月后出现膈疝的患者,经手术治愈,现报道如下.

  • 微型钢板内固定治疗多发性掌骨骨折7例疗效分析

    作者:詹玉林;徐小雄;艾克拜尔·尤努斯

    手部掌骨骨折的类型多种多样,治疗方法也不尽相同.随着交通事故的增多及生产机械化程度的提高,手部掌骨骨折的程度也愈来愈重,多数表现为多发性、粉碎性或开放性骨折,同时伴有较大面积的骨及软组织缺损.治疗这类骨折的一般原则是:对于闭和性骨折,若移位不明显,可以采用石膏等外固定的方法;对于多发性、粉碎性、关节面附近的骨折和开放性骨折,则应采用手术治疗.如何选用合适的固定材料进行固定是临床医生所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我院2003年5月~2004年8月采用微型钢板内固定治疗7例多发性掌骨骨折患者,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 中药治疗老年低血压的临床观察

    作者:木合布力·阿布力孜;卡丽比努尔·雅克甫;何秉贤;古丽扎尔·买买提明

    甘汁康口服液是新疆医科大学研制的含甘草中药制剂[1,2],对于低血压症有一定的的治疗作用.我们1998~2001年采用甘汁康口服液治疗11例老年低血压及老年体位性低血压患者,获得较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 布比卡因复合芬太尼两种输注方式硬膜外镇痛分娩的比较

    作者:张富岚;周静

    理想的分娩镇痛要求:(1)对产妇和胎儿影响小;(2)避免运动神经阻滞,不影响宫缩和产妇运动;(3)产妇清醒,可参与生产过程;(4)必要时可满足手术的需要.近年来倡导在产妇分娩时采用"可行走的硬膜外镇痛".

  • 304例胃癌患者年龄分布与临床特点

    作者:王晓莉;庞瑞

    胃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我国的发病率及病死率居各种恶性肿瘤患者的首位[1],胃癌的发病与患者年龄关系密切[2].本文对我院1988年1月~2004年12月胃镜检出并确诊为胃癌304例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以探讨胃癌的临床特点与年龄分布的关系.

  • 梗阻性黄疸86例临床分析

    作者:玉苏甫·依米提;阿依甫汗·阿汗;米娜娃·热扎克

    胆道梗阻造成的以高胆红素血症及低蛋白血症为主的肝功能损害是延误手术时机、引起手术并发症的重要因素之一,消除胆道梗阻前后如何改善患者的肝脏功能及营养状态仍是临床工作中较为棘手的问题,尤其是消除胆道梗阻前保肝及营养支持治疗的作用、时间、方法等在处理重症胆道疾病中具有非常现实的意义.本文对2001年3月~2005年3月我科收治的86例梗阻性黄疸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 生物可分解吻合环在肠吻合中的应用体会

    作者:韩振魁;李水学;杨海轩;朱大泉;田兴文

    自1985年Hardy首次介绍一种生物可分解吻合环(以下简称吻合环)用于肠吻合以来,吻合环以其优越性在临床上已得到广泛应用.我们从2004年6月率先在西北地区应用了吻合环肠吻合技术,现将应用情况和体会报道如下.

  • 眼部按摩致晶体半脱位1例

    作者:姜德;陈鑫

    1 病例介绍患者,男性,66岁,因连续5个月每周2次在美容院行头面部按摩后右眼出现视物不清20 d入院,无眼红、眼痛、眼磨及头痛,既往无眼外伤史.

  • 青少年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19例临床分析

    作者:庞东溟;关军民

    随着H-受体拮抗剂在临床的广泛运用,消化性溃疡的治疗效果明显地提高,其并发症的发生率也明显降低,但临床上仍然可以见到一些特殊年龄段的消化性溃疡患者出现较为严重的并发症.我科1995年1月~2004年12月共收治19例青少年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患者,现报道如下.

  • 综合性外部治疗在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功能恢复中的作用

    作者:沙达提·巴热西;刘玲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是常见的一种关节病变,是以慢性关节软骨变性和丢失及骨赘形成为特征的关节疾病,尤其多发生在负荷大的滑液关节.现代医学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有不同种类的治疗,包括药物、物理、中医中药及手术治疗等.我科对1998年6月~2005年5月收治的65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治疗,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 原发性结外淋巴瘤129例临床分析

    作者:王海江;尹东;陈鹏;王琦三

    恶性淋巴瘤是指发生于淋巴结及淋巴组织的实体瘤,常以淋巴结肿大为主要和首发临床症状.原发性结外淋巴瘤(primary entranodal lymphoma,PENL)是指原发于一个结外器官可伴有或不伴有区域淋巴结浸润,多数患者初诊时常以结外侵犯为首发症状,易被误诊而延误治疗.本文对我院1990年1月~2001年1月收治并经病理学检查确诊的129例PENL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探讨PENL的临床特点,提高对此病的认识,使患者能尽早得到正确的治疗.

  • 舒适护理在尿道下裂修补中的应用

    作者:郭晓丽;王新平;阿孜古力·吐尔逊;王理瑛

    舒适是人类的基本需求,舒适护理是通过对护理活动和舒适的研究,使人在心理、生理、灵性、社会上达到愉快的状态,或降低其不愉快的程度,使患者身心处于佳状态,以便更好地配合治疗,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早日康复[1].尿道下裂是小儿常见的先天性生殖器畸形,目前国内外报道治疗尿道下裂的手术方法很多,疗效各异,手术失败均为术后并发症所致,其中尿瘘、尿道狭窄及感染占15%~30%[2],为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要求完善手术技术,更新护理模式.

  • 重症急性胰腺炎早期肠内营养的护理

    作者:吴志英;葛白娟;王理瑛;徐新建

    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 SAP)是一种常见的急腹症,具有变化快、病程长、并发症多、病情凶险的特点[1],患者多处于高分解状态,需要进行长期营养支持治疗.SAP急性反应期后,与肠外营养相比肠内营养在抗感染、维持肠粘膜免疫屏障、费用低等方面具有优越性,因此提倡使用肠内营养支持[2].我科2003年6月~2004年1月共收治16例SAP,其中急性反应期入院11例,残余感染期由外院转入我科5例,患者急性反应期后10例患者均采用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 肝移植病人围手术期的健康教育

    作者:王理瑛;赵萍

    肝移植是临床治疗各种终末期肝病有效的方法,许多病人实施了肝移植手术后挽救了生命.但是,由于该手术技术难度大、操作复杂、创伤大、术时长、费用高、术后并发症多,对病人的机体耐受程度和心理承受能力都是一次严峻的考验.我院2000~2005年共实施肝移植术18例,医护人员对肝移植病人施行健康教育,以提高病人对手术的认知和承受能力,激发病人主动参与护理活动的潜能,促进术后康复,提高自我保健能力和生活质量.

  • 骨科急诊手术护理配合

    作者:帕提古丽·肉孜;哈丽达·阿不力孜;贾凤菊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交通事故引起的车祸、高处坠落及塌方等高能量损伤越来越多,且多为复合伤,多数病人不仅存在着单一肢体的损伤,同时合并多脏器的损伤和多组织损伤,病人在骨折的同时存在着肌肉、肌腱、血管的损伤.因此,要求护理人员应全面了解病情,根据手术特点及要求迅速、准确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并能熟练地配合手术以抢救患者生命.我院2005年1~7月收治206例骨科急诊患者并进行了手术及护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 人工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的护理

    作者:袁碧;杨广忠

    类风湿及骨性关节炎病变晚期时均可造成膝关节面的破坏、骨质疏松及关节僵直、疼痛、功能障碍,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国外20世纪70年代开始将人工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应用于临床,我国20世纪80年代末起步.膝关节是人体全身大、解剖复杂的关节,人工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成功与否,不仅要有精湛的外科手术技术,还需要靠高质量的护理配合,特别是术后早期肢体功能锻炼的正确指导和训练是决定手术成败的重要因素.我科1997年5月~2003年4月已成功实施了63 例人工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并于术后辅以早期功能锻炼,均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 异体劈离式肝移植手术配合

    作者:邵丽;王惠琴;罗新玲

    1988年Pichlmayr等[1]实施了首例劈离式肝移植术,实现了一肝两用,缓解了供肝紧张的矛盾.随着我院首例肝移植的成功开展,2004年9月14日我院又成功为维吾尔族兄妹完成劈离式肝移植手术,目前2例患者情况良好,肝功能恢复正常.现将手术配合报道如下.

  • 55例肠外营养患者的临床护理

    作者:徐玉仙;高利群

    临床营养包括肠外营养(TPN)和肠内营养(TEN).TPN和TEN是指患者所需的合理配比的营养素完全由肠外或肠内供给,所供给的营养素由氨基酸、脂肪、糖类、平衡的多种维生素、平衡的多种微量元素等(均系小分子营养素)组成,与普通食物有根本的区别[1].现代营养支持不仅仅是单纯供给营养,而是治疗疾病的重要措施之一,如治疗肠瘘、短肠综合征、炎性肠道疾病、胃肠道肿瘤等.TPN即指患者所需的全部能量与氮量从胃肠供给,可以采用深静脉或周围静脉的途径,我科对2004年3月~2005年7月收治的55例患者均采用了TPN支持,现将临床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 胃癌微转移的研究进展

    作者:刘琪;王云海

    我国胃癌患者的年死亡率为25.53/10万,在各种恶性肿瘤中居首位[1],2005年预计胃癌死亡率将上升到 26.3/10万[2],因此改善胃癌患者的预后非常重要,而影响其预后重要的因素是与肿瘤是否完全根治有关[3],但许多患者在行标准R2式根治术后仍死于远处复发,这可能是肿瘤微残留或发生了微转移,因此肿瘤微残留或微转移是影响胃癌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4~6].

  • 直肠癌的非手术治疗进展

    作者:许新才;王云海

    直肠癌是消化道常见的恶性肿瘤,目前其治疗手段仍以手术为主,同时辅以放、化疗等综合治疗,其它治疗方法尚在研究中.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发展,手术操作技术已得到极大的完善与进步,同时,直肠癌的非手术治疗也得到很大的进展.本文对直肠癌的非手术治疗进展作如下综述.

  • 胸腰椎侧前方内固定研究新进展

    作者:江仁兵;白靖平

    随着脊柱生物力学研究的深入、影像学诊断技术的发展以及脊柱融合和内固定技术的进步,脊柱前路手术已作为脊柱疾患的常规治疗方法而逐渐普及,侧前方钢板和钉棒系统内固定技术已被临床广泛应用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1~3].由于椎体形态的变异,常有螺钉误入椎管或椎间隙[4,5],更多的是螺钉位置不当,导致不能充分发挥内固定的作用.本文对胸腰椎侧前方内固定的研究进展作如下综述.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2001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