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Journal of Xinjiang Medical University 신강의과대학학보

省级期刊
  • 主管单位: 新疆医科大学
  • 主办单位: 新疆医科大学
  • 影响因子: 0.76
  • 审稿时间: 1个月内
  • 国际刊号: 1009-5551
  • 国内刊号: 65-1204/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58-100
  • 曾用名: 新疆医学院
  • 创刊时间: 1978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编辑部
  • 出版地区: 新疆
  • 主编: 高发水 凯赛尔·阿不都克热木
  • 类 别: 医药卫生综合
期刊荣誉:
  • 药物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骨密度的影响

    作者:王彦焱;赵春梅;魏丽;古丽仙·艾尔肯;贾娜

    目的 探讨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药物对骨密度(BMD)的影响.方法 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量105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腰椎和股骨颈的骨矿含量.结果 105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中骨质疏松的发生率是47%.非甾体抗炎药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BMD无影响(P>0.05).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中糖皮质激素组与非糖皮质激素组间骨质疏松发生率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股骨颈与腰椎BMD比较显示糖皮质激素组与非糖皮质激素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糖皮质激素使用小剂量组骨质疏松发生较非小剂量组多(P<0.01).糖皮质激素长时间用药组较短时间用药组的骨质疏松发生多(P<0.01).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中慢作用抗风湿药组与非慢作用抗风湿药组间引起骨质疏松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药物治疗,在应用非甾体抗炎药、糖皮质激素改善症状的同时,应加用慢作用抗风湿药,在长期治疗过程中,应尽快减少激素用量.

  • 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20例分析

    作者:段绍斌;居来提·艾力;邓明飞;于亮;樊晓静;吾买尔江·买买提;史志涛;刘郁;张增峰

    目的 探讨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TSPALC)的可行性及临床效果. 方法对2009年4~6月新疆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普外一科完成20例TSPALC的手术方法及临床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除2例因操作困难中转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外,余18例病人手术均获成功.术中无明显出血.手术时间48~110 min,平均(52±22)min.术后未发生胆漏、腹腔感染、切口感染等并发症.术后1~3 d出院.术后复查切口愈合良好,瘢痕隐蔽不易察觉.结论 TSPALC是一项新技术,可实现腹壁无瘢痕,但操作难度较大,有技术条件的医院可以在慎重选择病例的基础上开展.

  • 胃癌全胃切除术后不同形式消化道重建术式疗效评价

    作者:刘林;杨新辉;赵泽亮;孟涛;王海江

    目的 评价胃癌全胃切除术后不同形式消化道重建术式的临床效果.方法 我院2001年1月~2006年1月对288例胃恶性肿瘤患者行全胃切除术后分别采用Orr式Roux-en-Y空肠食管吻合术、P形空肠袢空肠食管Roux-en-Y吻合和Moynihan式吻合术进行消化道重建.对3种手术方式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并发症、手术死亡率、术后半年消化道症状及营养指标进行对比观察.结果 P形空肠袢空肠食管Roux-en-Y吻合术的手术时间与其他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半年Orr式Roux-en-Y空肠食管吻合术上腹饱胀及倾倒综合征的发生率高于P形空肠袢空肠食管Roux-en-Y吻合术和Moynihan式吻合术(P<0.05);Moynihan式吻合术反流性食管炎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两种术式(P<0.01);P形空肠袢空肠食管Roux-en-Y吻合术患者体重增加及营养指标优于Orr式Roux-en-Y空肠食管吻合术和Moynihan式吻合术患者.结论 P形空肠袢空肠食管Roux-en-Y吻合术是胃癌全胃切除后消化道重建较为合适的术式.

  • 计算机辅助精液分析在不孕症诊疗中的应用价值探讨

    作者:王晓岚;罗德梅;巩晓芸

    目的 探讨计算机辅助精液分析(CASA)在不孕症诊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600份不育男性患者精液标本采用计算机辅助精液分析仪进行精液分析,并对其中的100份精液同时行人工常规精液分析(RSA).对两种方法的精液密度、活力、活率、形态异常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600份精液标本中,精液指标全部正常者274例(45.67%),精液指标中有一项或几项异常者326例(54.33%).CASA与RSA两种方法比较,精液密度、活力、活率、形态异常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计算机辅助精液分析准确、直观、快捷、经济,能为不孕症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 术后硬膜外自控镇痛对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的干预作用

    作者:吴秀玲;闫鑫;郭芹;王新闻

    目的 研究术后患者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对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的干预作用.方法 严格选择上腹部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n=30),即罗哌卡因和芬太尼硬膜外自控镇痛组(E组)和对照组(C组).麻醉方法均选择全麻气管插管加硬膜外麻醉,手术结束时行PCEA,镇痛模式采用负荷剂量+维持剂量+自控镇痛(LCP):负荷剂量3~5 ml+维持剂量2~2.5 ml/h,PCA剂量1 ml/次,锁定时间15 min.术后分别记录T0h、T6 h、T24 h和T48 h时间点的心率(HR)、呼吸频率(R)、体温(T)、血白细胞总数(WBC)、C反应蛋白(CRP);对两组各相应时间点进行视觉模拟镇痛评分(VAS)评价疼痛程度.结果 与T0 h组内各时间点比较:C组R在T6 h、T24 h,而T、wBC、CRP在T6 h、T24 h和T48 h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E组R在T48 h,WBC在T6 h,CRP在T24 h、T48 h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C组组间比较:HR、R在T24 h,T在T6 h、T24 h,WBC、CRP在T6 h、T24 h、T48 h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组内VAS评分各时间点与T0 h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组间VAS评分在各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术后有效的PCEA可以抑制SIRS的产生,有利于患者康复.

  • 克拉玛依市区胆石症患者胆汁菌群分布及药物敏感分析

    作者:罗超英;刁红亮;乌尔班提·木尔沙里木;卢宝卫;王金龙;邢育霞;夫尔多斯

    目的 观察并分析胆石症患者胆汁中菌群分布及胆汁培养细菌药物敏感谱,以指导临床选择抗生素.方法 选择胆石症患者450例,通过术中采集胆囊及胆总管的胆汁进行细菌培养及药敏感验.结果 胆汁细菌培养阳性率为26.2%(118/450),其中革兰阴性菌占66.9%(83/124),革兰阳性细菌占29.8%(37/124),前三位分别是大肠埃希氏菌、肺炎克雷伯菌、粪肠球菌,并且有4例真菌感染.结论 胆汁中病菌种类较多,主要为革兰阴性杆菌,但革兰阳性球菌呈上升趋势,药物敏感谱亦有明显变化,临床常用抗生素耐药性明显增加,应根据药敏合理选择抗生素.

  • 心肌缺血左室心肌组织速度和二维应变的对比研究

    作者:陈晓峰;李华

    目的 应用二维应变技术分别测量左室心肌缺血时的心肌运动速度(Vel)和二维应变(Str),并对比两种技术相关指标在病理状态下的变化趋势.方法 18例缺血性心肌病左室射血分数降低患者[EF<50%,(36±11)%]及20例正常对照志愿者EEF≥50%,(63±17)%]纳入本研究,应用斑点追踪技术二维应变(STE)分析软件分别测量左室长轴方向各室壁的左室收缩期心肌运动速度(S-Vel),舒张期心肌运动速度(D-Vel)、收缩期应变(S-str)、舒张期应变(D-str),并对两组测量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心肌缺血组左室各游离壁各指标包括收缩期峰值速度(S-Vel)、舒张期峰值速度(D-Vel)、收缩期峰值应变(S-str)、舒张期峰值应变(D-str)均较正常对照组降低(P<0.01);正常对照组左室侧壁的S-str和D-str较左室前壁高(P<0.01).结论 应用二维应变显像技术测定心肌的运动速度和形变有望成为评价心肌疾病的非创性新手段,并可能有助于对心脏疾病过程中病理生理过程变化的理解.

  • 前哨淋巴结活检在胃癌外科中临床意义的研究

    作者:王琦三;王海江;尹东;杨新辉;赵泽亮;方法

    目的 探讨前哨淋巴结活检在胃癌外科中的临床应用及其意义.方法 术中在肿瘤四周的胃壁上注射亚甲蓝,第一个蓝染淋巴结,即前哨淋巴结(SLN),摘取所有前哨淋巴结并进行HE染色及细胞角蛋白免疫组化(IHC-CK)染色检查.结果 96例患者中92例成功检出前哨淋巴结,检出率为95.8%.在T1,T2期胃癌中,由SLN预测胃周淋巴结转移的准确率为93.8%(15/16),敏感性为87.5%(7/8),在T3期胃癌中,由SLN预测胃周淋巴结转移的准确率为67.1%(51/76),敏感性为52.8%(28/53).结论 术中使用亚甲蓝染色定位胃癌前哨淋巴结是安全可行的,前哨淋巴结的检出对胃癌淋巴结清扫范围的选择有一定意义.

  • 胸腺瘤合并重症肌无力手术治疗及围手术期处理

    作者:阿迪力·萨来;庞作良;张国庆;刘翼

    目的 总结胸腺瘤合并重症肌无力的围手术期处理方法及外科治疗经验.方法 对1994年1月~2008年1月接受手术治疗的18例胸腺瘤合并重症肌无力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所有患者随访1年半,3例术后早期发生重症肌无力危象,经呼吸机辅助呼吸等抢救治疗痊愈.手术后重症肌无力症状完全缓解9例,部分缓解5例,无效4例,在术后4个月因重症肌无力、发生肺部感染及呼吸衰竭死亡1例,还有1例术后半年死于肿瘤远处转移.其余16例情况良好,有效率77.7%.结论 扩大胸腺切除术与术后肿瘤的综合治疗是提高疗效的有效手段,加强围手术期处理可以防治并发症及危象.

  • 早期乳腺癌保乳治疗34例临床分析

    作者:梁承友;周旭坤;李平;罗毅;刘顺顺

    目的 探讨保乳手术在早期乳腺癌的临床疗效及相关技术.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普外科2006年6月~2009年3月间34例行保乳手术的乳腺癌患者的相关资料.行新辅助化疗、乳腺肿瘤局部切除、腋窝淋巴结清扫及术后放化疗、内分泌治疗.结果 34例患者均未发生手术并发症,近期效果满意,且美容效果良好.随访3个月至3年,无局部复发.结论 早期乳腺癌保乳手术创伤小,疗效确切,提高了患者生活质量.同时,规范化的手术切除、术后放化疗及内分泌治疗是保乳手术获得成功的关键.

  • 维、汉族乳腺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对比分析

    作者:张建军;王闽全

    目的 比较维吾尔族、汉族乳腺癌患者临床病理特点.方法 收集新疆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1989年3月~2006年12月期间乳腺癌患者的病例资料,对同期44例维吾尔族乳腺癌与汉族188例乳腺癌病例行临床病理对比分析.结果 维、汉两民族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肿瘤病理类型及ER、PR情况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维吾尔族女性乳腺癌患病较汉族女性在本组病例中比重较小,但就诊时间较汉族晚,临床分期偏晚,以Ⅱ期、Ⅲ期为主,且术后病检淋巴结转移率较汉族高,提示预后较汉族差.

  • 犬肺移植手术麻醉的管理

    作者:卡依沙尔·托乎提;张建军;巨来提·白克热;木沙由夫·吾买尔;齐海

    目的 探讨犬肺移植外科手术的麻醉管理,为临床人体肺移植手术做准备.方法 本组共完成16例犬肺移植麻醉,其中11例为自体肺移植,5例同种异体肺移植.供肺冷缺血时间为2~22 h.手术在气管插管全凭静脉全麻下完成,股动脉穿刺置管有创动脉监测血压,连续SpO2监测,定时抽动脉血行血气分析.分析调整呼吸参数,根据循环情况用血管活性药物.结果 11例犬术毕麻醉苏醒,气管导管顺利拔出,能站立行走并存活4~72 h,有4例犬移植肺动脉开放后,1例犬麻醉苏醒拔出气管导管后发生急性肺水肿,体循环衰竭而死亡.犬肺移植后供肺早期换气功能良好.结论 肺移植缺血再灌注损伤是早期发生肺功能损伤和急性肺水肿主要原因,经体液治疗,提高胶体渗透压,呼吸道的管理、血管活性药物的应用等措施可减少或延缓肺功能损伤和急性肺水肿的发生,以保证供肺换气功能.

  • 不同微创术式联合治疗丘脑出血破入脑室

    作者:齐欣;张岩睿;王增亮;李晋;常剑;刘鹏

    目的 探讨联合应用不同微创术式治疗丘脑出血破入脑室患者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69例应用不同微创术式联合治疗的丘脑出血破入脑室病人的临床资料.根据病人病情分级、出血部位深浅(内侧或外侧型)、出血量等,采用微创穿刺碎吸引流术、小骨窗手术及侧脑室穿刺引流术联合治疗.结果 术后3个月疗效总体优良率76.8%,总死亡率10.7%.结论 联合应用不同微创术式治疗丘脑出血破入脑室,对于提高治疗效果,降低病死率具有重要意义.

  • 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的临床随访及疗效评价

    作者:张燕一;李晋新;汤宝鹏;马依彤;木胡牙提·乌拉斯汉;张宇

    目的 观察评价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CD)植入后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工作情况及疗效.方法 对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包括室性心动过速(室速)或心室颤动(室颤)接受ICD治疗者35例,应用体外程控仪调出ICD存储记录的资料共计49例次进行分析,总结随访资料以评价ICD治疗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效果.结果 35例植入ICD的患者随访平均(33±19)个月,ICD记录室速596阵,抗心动过速(ATP)治疗成功478阵(成功率80.2%);高能量除颤(DF)终止25次室颤均获成功;5例误放电18次;4例术后出现心律失常电风暴;1例术后1月因顽固性心力衰竭死亡.结论 ICD能有效治疗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可能发生误放电、心律失常电风暴及精神症状,植入后应定期随访,及时调整参数,联合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同时给予心理辅导治疗是必要的.

  • 外科中西医教学中学生心理素质培训的探讨

    作者:段永亮;潘金强;肖红;张建勇;马建军;王宏;陈辉;刘小庆

    临床医学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实践性和应用性,并且在快速发展和更新,这就要求在临床教学中既要传授学生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又要充分开发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逻辑判断能力和创新能力.中西医外科更是实践性、应用性很强的~门科学,其教育过程可以分为基础及临床教育,尤其血管外科专业性强、内容丰富,是一门新兴的跨学科的医学学科,在有限的学时中如何完成教学任务并收到好的教学效果,使学生能掌握重点,知晓进展,具备初步的临床思维和创新思维是一个难题.

  • 新疆医科大学任意选修课程现状及建设对策

    作者:崔长勇;张彤;唐金华;韩荣

    任意选修课程以它的灵活性、多样性、时代性和实用性,在通识教育与素质教育方面倍受大学生青睐.科学完善的任意选修课程体系是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在培养学生平衡心智,开阔视野和培养个性与完善人格等方面具有不容忽视的地位.新疆医科大学做为一所地方所属医科为主的多科性医学院校,如何建立科学有效的任意选修课程体系,如何发挥其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作用,如何提高任选课教学质量,都是我们关注的焦点.现对我校任选课现状进行调查,旨在加强任选课内涵建设,提升课程质量.

  • 西医院校中医教学改革的探讨

    作者:卫荣;董志红

    在西医院校开设中医课程,是我国医学教育的一大特点,由于课时有限,多将中医课安排在一个学期内完成.课时由以前的300多个缩减为现在的56个学时.在短短的几十个学时内,讲授从基本理论到诊断再到辩证施治等如此广泛的内容,亦不太现实.因此.授课教师只是单纯的为应付教学,完成任务;而学生由于对中医学的不理解,增加了学生的厌学情绪,这势必与开设中医课的初衷相悖.上海第二医科大学的曾珍等对上海第二医科大学、上海第一医科大学、上海铁道医学院、浙江医科大学附属一、二院;苏州医学院等在校大学生300余名进行调查,结果表明.

  • 提高医用化学实验效率对策的探索

    作者:刘海;孙莲;谭秀芳;金辉

    医用化学是临床医学、预防医学、护理学、口腔医学等专业重要的基础课,医用化学实验课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强化技能训练、养成规范操作习惯、培养学生严谨的工作作风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途径.本文就如何提高医用化学实验教学效率,进行探讨.

  • 葡萄籽原花青素对大鼠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抗氧化作用研究

    作者:张琳;买买提祖农·买苏尔;袁一木;王蕾;马小娟

    目的 探讨葡萄籽原花青素对大鼠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抗氧化作用.方法 建立大鼠肝缺血再灌注模型,随机分为3组,每组8只,分别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和原花青素预处理组.各实验组肝缺血30 min再灌120 min时采血和收集肝脏标本,分别检测血清、肝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和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的含量.结果 (1)缺血/再灌注组血清、肝组织MDA高于假手术组(P<0.01)、SOD低于假手术组(P<0.01);缺血/再灌注组与原花青素预处理组比较,MDA升高(P<0.05),SOD降低(P<0.01);(2)缺血/再灌注组与假手术组比较AST、ALT含量升高(P<0.01);缺血/再灌注组与原花青素预处理组比较AST、ALT含量升高(P<0.05).结论 原花青素对肝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通过降低氧自由基水平、拮抗脂质过氧化有关.从而减轻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

  • 光纤药物溶出度实时测定仪分析比较四种肠溶胶囊壳性能

    作者:郎丽巍;陈坚;李新霞;许萍萍

    目的 使用光纤药物溶出度实时测定仪(FODT),比较三个厂家提供的四种肠溶胶囊壳性能.方法 以甲硝唑为填充物,分别于盐酸溶液(9~1000 ml)中277 nm处和磷酸盐缓冲液(pH 6.8)中320 nm处使用FODT对所提供的胶囊壳肠溶性进行考察.结果 4号胶囊壳中甲硝唑在酸中溶出.1号、2号和3号胶囊壳中甲硝唑在酸中未溶出且在缓冲液中45 min后全部溶出.本实验选用3号胶囊为参照根据溶出曲线计算相似因子f2,分别为58.3和46.1.结论 以f2因子在50~100范围内则溶出曲线相似为标准,通过结果可以看出,1号囊壳和参比囊壳对甲硝唑的溶出情况相似,而2号囊壳具有与参比囊壳不同的溶出特性.

  • HPV在宫颈炎、宫颈癌前病变、宫颈癌中的检测及意义

    作者:亚力坤·穆罕默德;刘开江

    目的 探讨人乳头瘤病毒(HPV)在宫颈炎、宫颈癌前病变、宫颈癌中的检测及意义.方法 应用Hybrimax基因芯片导流杂交技术,对2008年1月~2009年1月在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病房及门诊就诊的437例女性的宫颈细胞标本进行HPV基因型分型检测,比较慢性宫颈炎及不同宫颈病变组HPV感染的比例并进行分析.结果 HPV总阳性率为41.19%.慢性宫颈炎HPV感染率为15.51%,宫颈癌前病变(CIN Ⅰ+Ⅱ+Ⅲ)HPV感染率为54.71%和宫颈癌HPV感染率为64.52%,3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组资料中单一感染比率为36.61%,常见类型为HPV16和HPV31.多重感染的比例为11.11%,常见类型为HPV16、58及HPV16、18二重感染.结论 HPV感染是宫颈癌前病变和宫颈癌的主要致病因素;HPV16与宫颈癌密切相关;宫颈各病变中HPV感染以单一感染为主;高危型HPV持续感染是宫颈癌及癌前病变发生发展的必要条件.

  • IL-18在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作者:张继承;鲁晓擘;张跃新

    目的 探讨在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的转归过程中自细胞介素-18(IL-18)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20例(慢性重型乙型肝炎组),在抗病毒治疗前及治疗第1周、第2周、第3周、第4周,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患者血清IL-18水平.另选取同期接受治疗的27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CHB组)作为对照.结果 20例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和27例CHB患者外周血中IL-18分别为(343.846±200.828)pg/ml、(208.662±116.062)pg/ml,慢性重型乙型肝炎组IL-18水平较CHB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09,P<0.01).在抗病毒治疗的50 d内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死亡组与存活组第一次检测的IL-18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随访过程中发现死亡组患者IL-18水平随着病情的恶化呈上升趋势,存活组患者则随着病情的好转呈下降趋势,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重型乙型肝炎组HBV-DNA为(6.68±6.97)log10 copies/ml,CHB组HBV-DNA为(6.91±7.17)log10 copies/ml,两组无统计学差异(t=-0.913,P>0.05).慢性重型乙型肝炎组外周血CD4+计数与CHB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慢性重型乙型肝炎组外周血CD8+计数与CHB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IL-18可能参与了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的免疫调节,在本病转归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可以作为判断患者预后的指标之一.

  • 哺乳动物双杂交技术验证HBV表面抗原大蛋白与人胰腺CDK5RAP3蛋白间的相互作用

    作者:巩雪俐;张丽;张建龙;张锦前

    目的 验证HBV表面抗原大蛋白(LHBs)与人胰腺CDK5RAP3蛋白在细胞内是否存在相互作用关系,为进一步研究HBV影响糖、脂代谢机制奠定研究基础.方法 构建真核表达质粒pACT-CDK5RAP3,哺乳动物双杂交技术验证LHBs与人胰腺CDK5RAP3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结果 实验组和各阴性对照组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HBs与人胰腺CDK5RAP3蛋白在细胞内存在相互作用关系,且单独转染后没有自身激活作用.

  • 探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龈下菌斑中检测的病原菌的同源性

    作者:梁平;罗健;张源明;钟良军;徐隽;倪佳

    目的 探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检测的病原菌-福赛类杆菌(T.f)、具核梭杆菌(F.n)与龈下菌斑中检测的牙周致病菌的关系.方法 选择30例动脉搭桥的冠心病患者,分别取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其龈下菌斑,采用牙周致病菌特异性引物,通过(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技术,检测粥样硬化斑块及龈下菌斑中病原菌的DNA并对其扩增产物进行测序分析及比对.结果 将两种细菌PCR产物的测序结果,通过blast比对,达到显著联配,它们的核苷酸相似程度为99%~100%,且符合Genbank中的标准序列.结论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龈下菌斑中检测的病原菌有同源性,说明牙周致病菌在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可能起一定的作用.

  • MHC-Ⅰ类分子抗原呈递相关蛋白与乙肝相关性研究

    作者:海力曼·衣拉洪;海来提·居来提;伊力木努尔·甫拉提;徐磊;海米提·阿布都力木

    目的 探讨正常肝组织与乙型肝炎中TAP1、TAP2、HSP70、HSP90、CNX、β2-MG蛋白表达及相关关系.方法 以内源性生物素阻断S-P法来检测32例乙肝患者和16例健康对照者石蜡包埋肝组织的TAP1、TAP2、HSP70、HSP90、CNX、β2-MG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β2-MG、TAP1、HSP70、HSP90、CNX蛋白在乙肝组表达高于正常组(P均<0.05);通过相关性分析发现,TAP2蛋白与HSP70蛋白在正常组中呈相关性(χ2=16.000,P=0.008).结论 TAP1、TAP2、HSP70、HSP90、CNX、β2-MG蛋白均在乙肝组表达高于正常组(P<0.05),提示这些蛋白均参与MHC-Ⅰ类分子的乙肝病毒抗原处理及提呈过程,并且可以做为诊断乙肝的临床指标.

  • 超排卵周期中血清抗苗勒氏管激素及其它卵巢激素预测卵巢反应性的应用价值

    作者:刘阳;杜红;玛依热·吐尔逊;蔡霞

    目的 探讨血清抗苗勒氏管激素水平及其它卵巢激素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单精子卵泡腔内注射(ICSI)超排卵周期中与卵巢反应性的相关性及其预测价值.方法 49例初次接受辅助生殖技术的病人,于IVF/ICSI本周期月经第2~3天及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注射日,分别检测血清雌二醇(E2)、孕酮(P)、抗苗勒氏管激素(AMH)水平.根据IVF周期中的获卵数、E2峰值水平的情况.将49例患者分为卵巢正常反应者20例(A组)及卵巢高反应者29例(B组),比较2组IVF-ET/ICSI临床效果及注射重组卵泡刺激素(rFSH)后AMH、E2及P水平的变化.结果 (1)A、B组IVF月经第2~3天(D2)AMH水平分别为(2.100±0.96)ng/ml、(4.49±2.55)ng/ml IVF周期hCG注射日的AMH水平分别为(0.94±0.29)ng/ml、(2.25±1.55)ng/m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获卵数与IVF月经第2~3天AMH水平、hCG注射日的AMH水平及P水平呈显著正相关(D2AMH:r=0.822,P<0.01;hCG注射日P:r=0.474,P<0.05,hCG注射日AMH:r=0.843,P<0.01).结论 基础AMH水平、IVF周期hCG注射日的AMH水平均是预测卵巢反应性较好的标记物.

  • 新疆阿尔茨海默病Neprilysin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研究

    作者:幸世峰;周晓辉

    目的 探讨新疆地区汉族居民脑啡肽酶基因(Neprilysin,NEP)单核苷酸多态性与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的关系.方法 对新疆地区常住居民≥50岁人群进行AD流行病学调查,参照ADR-DA-NINCDS的标准,选取散发性阿尔茨海默病(sporadic Alzheimer's disease,SAD)汉族患者98例(AD组)与正常汉族对照103例(对照组),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PCR-RFLP)检测NEP基因多态性,采用病例-对照的关联分析方法对NEP基因rs3736187位点进行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分析.结果 (1)AD组与对照组间NEP基因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携带T等位基因个体出现AD的危险性高于携带C等位基因的个体(OR=2.024,P<0.05).(2)男性AD组与对照组之间NEP基因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而在女性AD组与对照组间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EP基因T等位基因是新疆地区汉族居民SAD的危险因素,尤其在女性SAD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

  • FISH检测宫颈脱落细胞中hTERC基因扩增的临床意义

    作者:刘开江;张桃林;唐杰;刘青;马晓梅;赵峰

    目的 探讨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宫颈癌患者hTERC基因扩增的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2008年2月~2009年2月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120宫颈脱落细胞标本,按细胞学分组分为正常细胞组20例,无明确诊断意义的不典型鳞状细胞(ASCUS)组15例,低度鳞状上皮细胞内病变(LSIL)组25例,高度鳞状上皮细胞内病变(HSIL)20例,鳞状细胞癌(SCC)组40例;按组织学分组正常细胞学妇女20例,CIN患者60例,宫颈鳞状细胞癌(SCC)患者40例,荧光原位杂交(FISH)方法检测宫颈脱落细胞hTERC基因扩增情况.结果 (1)在正常细胞组、ASCUS组,LSIL组,HSIL组和SCC组患者宫颈脱落细胞中hTERC基因扩增的阳性率分别是0%、33.3%、52.0%、80.0%和100%;正常细胞、ASCUS、LSIL、HSIL和SCC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调整检验水准(α=0.005)后,进行组间两两比较,随细胞学病变程度增加,hTERC基因扩增的阳性率增加.(2)在CIN Ⅰ,CIN Ⅱ/Ⅲ和SCC患者宫颈脱落细胞中hTERC基因的扩增的阳性率分别是30%、67.5%和92.5%;CIN Ⅰ、CINⅡ/Ⅲ、SCC组比较,hTERC基因扩增的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CIN Ⅰ与CIN Ⅱ/Ⅲ、CIN Ⅰ与SCC、CIN Ⅱ/Ⅲ与SCC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SCC组hTERC基因拷贝数也明显增加.(3).维、汉族CIN患者hTERC基因的扩增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TERC基因在CIN和SCC中异常扩增,且随病变程度增加扩增阳性率增加,可作为宫颈病变进展的生物学监测指标;hTERC扩增在维、汉族CIN患者中无明显差异性.

  • 乳腺浸润性小叶癌中E-cadherin和KAI1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作者:李慧;赵峰;郭云泉;梁莉萍;叶明

    目的 检测抗癌1基因(Kang Ai 1,KAI1)和上皮性钙粘蛋白(E-cadherin,E-cad)在乳腺浸润性小叶癌(ILC)中的表达,并分析其临床病理学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PV-9000法检测66例乳腺浸润性小叶癌及30例良性病变组织中KAI1和E-cadherin的表达情况.结果 KAI1、E-cadherin在乳腺浸润性小叶癌与良性病变中的表达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ILC中KAI1的表达与患者年龄及组织学分级有关(P<0.05),E-cadherin的表达与组织学分级有关(P<0.05),而与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等其他临床病理因素无关(P>0.05).结论 KAI1和E-cadherin在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低于良性乳腺组织.KAI1和E-cadherin在乳腺浸润性小叶癌中的表达与肿瘤的分化程度有关.

  • BARD1在新疆维吾尔族妇女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胡长军;马斌林

    目的 研究BARD1(BRCA1 associated RING domain)在新疆维吾尔族妇女乳腺癌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PV-9000免疫组化两步法检测103例维吾尔族妇女乳腺癌及癌旁石蜡包埋组织中BARD1的表达情况,分析BARD1的表达与患者年龄、肿块大小、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绝经情况、组织分级、病理分型及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HER-2)表达之间的关系,并分析其与乳腺癌预后之间的关系.结果 (1)103例维吾尔族妇女乳腺癌及癌旁组织中BARD1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9.22%(61/103)、72.82%(75/103),乳腺癌组织中BARD1的表达低于癌旁组织,两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ARD1在乳腺癌中的阳性表达部位在胞浆,在癌旁对照组织的阳性表达部位除了胞浆外,也见于胞核;BARD1在癌组织中的表达随肿块直径、临床分期,组织分级的不同其分布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维吾尔族妇女乳腺癌组织中BARD1的表达与ER、PR、Her-2的表达之间不存在关联关系(P>0.05).(3)BARD1表达越强,患者术后无瘤生存率越高(P<0.05).结论 BARD1基因蛋白的低表达或缺失在新疆维吾尔族妇女乳腺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的作用,BARD1蛋白表达检测对新疆维吾尔族妇女乳腺癌的预后判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 高效毛细管电泳法测定新疆南疆棉籽仁中棉酚的含量

    作者:姚军;马晓丽;栾姝;王岩;孙莲

    目的 建立了棉籽仁中棉酚的高效毛细管电泳检测方法.方法 使用长度为58.5 cm、内径75 μm的毛细管柱,分离电压20 kv,进样量0.5 pis×10 sec,分离温度25℃,缓冲盐溶液为0.01 mmol/L四硼酸钠-磷酸(pH=8.00)检测波长235 nm.结果 棉酚在5.0~50.0μg/ml范围内线性良好,r=0.999 8,检测限为0.08μg/ml,加样回收率为97.5%~98.4%.新疆南疆不同品种棉籽仁中棉酚含量为0.60%~1.04%.结论 本法具有良好的精密度和回收率,可作为棉籽仁中棉酚的含量测定方法.

  • P16蛋白在宫颈癌和宫颈上皮内瘤变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作者:赵刚;周梅;赵峰;李景英

    目的 研究P16蛋白在宫颈癌、癌前病变和宫颈炎中的表达,以寻求预测宫颈癌及宫颈癌前病变早期诊断的生物学标记.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23例宫颈癌、63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和20例宫颈炎P16蛋白的表达,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1)P16蛋白在宫颈癌与CIN Ⅰ级、CINⅢ级与CIN Ⅰ级中的表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宫颈癌与宫颈炎、CIN与宫颈炎中的表达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随着宫颈病变程度加重,P16蛋白的表达强度和阳性表达率不断升高(P<0.001).结论 P16蛋白的表达与宫颈癌及CIN病变程度及其进展有关,P16蛋白有可能作为宫颈癌及其癌前病变早期诊断的生物学标记.

  • 血清蛋白质指纹图谱诊断模型在肾癌中的应用

    作者:陈新洲;王玉杰;张琼;王庆荣;余捷凯

    目的 检测肾癌患者血清蛋白质,筛选特异的蛋白质标记物,构建用于肾癌早期诊断的血清蛋白质指纹图谱模型.方法 应用蛋白质芯片CM10及表面增强激光解吸/离子化飞行时间质谱(SELDI-TOF-MS)技术测定168例血清标本(其中肾癌53例,肾良性占位性病变47例,健康志愿者68例)的蛋白质质谱,用随机抽取的118例标本(肾癌38例,肾良性占位病变30例,健康志愿者50例)作为训练组,应用支持向量机进行训练和交叉验证,建立肾癌诊断模型;其余50例标本进行盲法验证.结果 利用质荷比分别为5350、4100、3446、5027和6115的5个蛋白峰建立区分肾癌和正常人的诊断模型,其敏感性为94.74%,特异性为92%.盲法验证显示敏感性为93.33%,特异性为88.89%.区分肾癌和肾良性占位病变的诊断模型,敏感性为92.11%,特异性为90%.区分透明细胞癌和其他病理类型的肾癌的诊断模型对透明细胞癌的判别率为92.84%,对其他病理类型的肾癌的判别率为81.82%.结论 表面增强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技术结合支持向量机建立肾癌血清蛋白质指纹图谱模型对诊断肾癌具有较高的敏感性与特异性.

  • p73蛋白表达与老年人和非老年人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比较研究

    作者:杨波;房新志

    目的 探讨p73与老年人肺癌和非老年人肺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72例老年人肺癌组织、38例非老年人肺癌组织及34例癌旁组织中p73蛋白的表达.结果 p73蛋白在老年人肺癌组织和非老年人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2.5%、76.3%,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2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人肺癌中,在不同性别和不同淋巴结转移状况的患者中,p73蛋白表达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不同肿瘤大小、不同组织学类型、不同分化程度、不同临床分期的患者中,p73蛋白表达无统计学差异(P>0.05).非老年人肺癌中,在不同性别的患者中p73蛋白表达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不同肿瘤大小、不同组织学类型、不同分化程度、不同临床分期及不同淋巴结转移状况的患者中,p73蛋白表达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p73表达上调可能是肺癌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p73在老年人和非老年人肺癌组织中的表达有差异.推测p73上调可能与老年人肺癌的转移有关.

  • 细粒棘球蚴病患者血清蛋白质差异表达分析

    作者:孟存仁;张琼;张朝霞;王庆荣

    目的 筛选细粒棘球蚴病患者血清蛋白质组学标记物,探索其用于细粒棘球蚴病诊断的价值.方法 细粒棘球蚴病患者35例,非棘球蚴病其他肝病对照组17例,健康对照组20例,用弱阳离子交换芯片(CM10芯片)结合表面增强激光解析离子化飞行时间质谱(SELDI-TOF-MS)技术检测血清蛋白质谱,用ZUCI-蛋白芯片数据分析系统软件包进行分析.通过支持向量机运算筛选病例组和对照组血清差异表达蛋白峰,建立细粒棘球蚴病蛋白质指纹图诊断模型并用留一法验证其诊断价值.结果 细粒棘球蚴病患者和健康对照组之间共筛选出8个差异表达蛋白峰,质荷比分别为1044、1046、1055、1075、6452、6649、8714的几个蛋白峰在病例组中下调,质荷比为5651的蛋白峰在病例组中上调(P<0.05);细粒棘球蚴病组和其他肝病对照组之间筛选出1个差异蛋白峰(质荷比为5951,P<0.05);其他肝病组和健康组合并后的对照组和细粒棘球蚴病组之间共筛选出8个差异蛋白峰,留一法验证表明以此差异蛋白峰建立的诊断模型灵敏度为62.86%,特异度为67.57%.结论 SELDI-TOF-MS蛋白质芯片技术能筛选出细粒棘球蚴病患者血清中的差异表达蛋白质,有望能成为细粒棘球蚴病的诊断和研究方法.

  • 蛋白质组学技术及其在食管癌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张昌明;伊力亚尔·夏合丁;张建龙

    随着蛋白质组学相关技术的迅速发展,人类对疾病的研究已经发展到了分子水平.肿瘤是一种多基因参与的复杂疾病,其发生终都必须通过蛋白质来实现.关于蛋白质组学(Proteomics)的研究已经成为当今生命科学的热点之一[1].其研究方法之一飞行时间质朴(SELDI)是2002年诺贝尔化学奖的主要应用技术,通过比较分析正常组织与异常组织细胞以及同一疾病在不同发展时期细胞内整体蛋白质的差异表达,对差异表达的蛋白进行鉴定、定量、表征,来寻找与疾病相关的新的标志物.

  • 盐酸川芎嗪注射液治疗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观察

    作者:韩轶;温奕超

    目的 观察在西医药治疗基础上加用盐酸川芎嗪注射液治疗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方法 将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均给予抗心绞痛基础用药.治疗组加用盐酸川芎嗪注射液静脉滴注,对照组加用鲁南欣康静脉滴注,疗程均为14 d.结果 治疗组总疗效率为92.10%,与对照组的90.91%相近;治疗组心电图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盐酸川芎嗪注射液治疗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有较好疗效.

  • 成人骶尾部畸胎瘤1例报告

    作者:贺家勇;王国辉

    畸胎瘤属胚胎性肿瘤,几乎可发生在身体的任何部位,骶尾部是性腺外畸胎瘤常见的发生部位[1].骶尾部畸胎瘤(sacrococcygeal teratoma,SCT)是婴幼儿和儿童时期常见的骶尾部肿瘤.成人SCT国内外报道较少[2],早期手术为SCT首选治疗方法,成人型SCT的临床表现有排便困难、肛周或骶尾部疼痛,反复臀部流脓等,直肠内指诊大多可触及直肠后肿块.由于SCT病例稀少,临床医师经验不足,易发生漏诊及误诊.我科于2009年5月收治成人SCT 1例,现就手术方法及术中注意事项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 锁定钢板治疗老年人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

    作者:郭晓焕;杨春;巴特尔·司马义

    肱骨近端骨折是临床常见骨折,约占全身骨折的4%~5%[1],其损伤机制常为暴力沿伤肢纵轴向上传递到结构薄弱的外科颈造成骨折[2],且多发生于老年骨质疏松的患者.采用传统的接骨板治疗,螺钉易松动,常导致内固定失效,特别是肱骨近端三、四部分骨折常常导致患者不能进行早期的肩关节功能锻炼.本院自2007年3月~2008年9月共收治肱骨近端骨折28例,采用AO肱骨近端锁定钢板(locking-proximalhumerusplate,LPHP)治疗,取得良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2001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