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中医学 > 中医学报杂志

中医学报

中医学报杂志

China Journal of Chinese Medicine 중의학보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河南中医学院
  • 主办单位: 中华中医药学会,河南中医学院
  • 影响因子: 1.26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674-8999
  • 国内刊号: 41-1411/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36-153
  • 曾用名: 河南中医学院学报;河南中医药学刊
  • 创刊时间: 1976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医学报》编辑部
  • 出版地区: 河南
  • 主编: 郑玉玲,李俊德
  • 类 别: 中医学
期刊荣誉:
  • 中医治疗黄褐斑研究述评

    作者:覃永健;冯颖颖

    目的:探讨中医治疗黄褐斑的研究概况.方法:归纳、总结、分析近10 a来中医治疗黄褐斑的相关文献.结果:黄褐斑是一种色素代谢障碍性皮肤病,中医治疗黄褐斑的方法多种多样,主要包括内治法、外治法和内外兼治法.结论:中医治疗黄褐斑独具特色,疗效确切.

  • 血管性痴呆毒损脑髓病机浅析

    作者:张振强

    目的:探讨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毒损脑髓的病机.方法:通过查阅文献,总结、分析并归纳传统医学和现代医学对血管性痴呆的认识.结果:肾气虚衰为VD病因,五脏失调、痰瘀互阻为VD发病关键,痰瘀互阻、蕴结成毒是VD核心病机,补肾祛瘀为治疗VD的精髓.结论:痰瘀互阻脑络、蕴裹致毒、毒邪侵蚀脑络、败坏脑髓是VD的核心病机,补肾逐瘀攻邪为其基本治法.

  • 参芪片治疗复发性口疮的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韩冰;殷沛

    目的:探讨参芪片治疗复发性口疮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复发性口疮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口服参芪片,每次4片,每天3次.对照组口服多维元素片,每次1片,每天1次.1个月为1个疗程,3个疗程停药观察,随访期0.5a.结果:对照组痊愈0例,显效2例,有效21例,无效17例,有效率57.5%;治疗组痊愈2例,显效23例,有效8例,无效7例,有效率82.5%.两组有效率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参芪片治疗复发性口疮的临床疗效显著.

  • 生脉散加减治疗病毒性心肌炎临床研究

    作者:宁睿华;职利琴

    目的:探讨生脉散加减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6例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8例和治疗组58例.对照组用利巴韦林注射液0.5g加维生素C注射液3.0g静脉滴注,每日1次,同时口服辅酶Q10胶囊20mg,每日3次;治疗组58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服生脉散加减(方药组成:党参16g,麦冬25 g,五味子18g,北沙参15 g,丹参25g,郁金12g,瓜萎皮15g,生黄芪15 g,薤白10 g,炙甘草6g)两组均以治疗1个月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评定疗效.结果:对照组58例,痊愈24例,有效18例,无效15例,有效率为74.14%.治疗组58例,痊愈35例,有效20例,无效3例,有效率为94.83%.两组经统计学处理,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生脉散加减具有增加心肌营养、改善心肌代谢等作用,对病毒性心肌炎有显著疗效.

  • 中西医结合治疗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临床研究

    作者:李永清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两组均予高压氧、紫外线照射包氧自体回输疗法(UBI)治疗,对照组配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方药组成:黄芪30-60 g,桃仁10g,红花12g,当归12g,水蛭12g,赤芍12g,川芎12g,鸡血藤30 g,丹参16 g,石菖蒲14g,郁金14 g,全瓜蒌18 g,炒酸枣仁18g.每日1剂,水煎服或鼻饲.两组均治疗1个月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50例,痊愈15例(20%),显效24例(48%),有效9例(18%),无效2例(4%),有效率96%;对照组50例,痊愈8例(16%),显效20例(40%),有效10例(20%),无效12例(24%),有效率7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疗效显著.

  • 升丹临床应用研究述评

    作者:王臬;李萍

    目的:探讨升丹的临床运用现状.方法:对近年来的相关文献进行整理、归纳、分析和总结.结果:升丹在临床上主要用于皮肤溃疡、乳痈、肛瘘、下肢慢性溃疡、病毒性皮肤感染等疾病.结论:升丹具有良好的提毒、祛腐、生肌功效.

  • 炙肝散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探析

    作者:刘智群;沈洪;翟金海

    目的:探讨炙肝散在溃疡性结肠炎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通过对炙肝散的方药、功效、主治进行分析,并结合典型病例阐明炙肝散的临床药用价值.结果:炙肝散具有调肝理脾、祛风柔肝、缓急止痛、强胃燥湿、宣肺消疡之功.对溃疡性结肠炎肝脾不和,痰湿困阻证有良好的疗效.结论:炙肝散可用于溃疡性结肠炎缓解期肝脾不和,痰湿困阻证的治疗.

  • 机体肠道免疫和药物调节

    作者:张雪侠;苗明三

    目的:对机体肠道免疫和药物调节进行探讨.方法:通过对肠道免疫现状、药物调节、研究方法及其在疾病中的变化进行分析,总结其作用特点.结果:肠道免疫通过肠道黏膜中各种免疫细胞的调节作用,抵抗外来病原的侵入.结论:通过药物调节可以增强机体的肠道免疫功能,其中中医药在调节免疫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

  • 组学技术应用于药源性肝损伤的研究述评

    作者:王坤;金若敏;陈长勋

    目的:对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及代谢组学在药源性肝损伤中的应用进行综述,为药源性肝损伤的研究提供思路.方法:对近10a来国内外用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及代谢组学研究药源性肝损伤的临床和实验文献进行分析、研究.结果:基因组学为药源性肝损伤的研究提供了更加灵敏和全面的机制研究方法;蛋白质组学通过比较特定细胞、组织或器官在药物作用前后的蛋白质表达谱的变化,为阐明药源性肝损伤的作用机制提供新的线索;代谢组学可以较全面地反应生物体的生理及代谢状态,有效地评估药物的肝脏毒性作用.结论: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及代谢组学为阐明药源性肝损伤的分子机制、分子生物标志物和危险度评价等方面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 痤疮的中医药治疗研究述评

    作者:郭潋;李咏梅

    目的:探讨中医药治疗痤疮的方法和疗效.方法:总结、归纳近5a关于中医药治疗痤疮的研究现状.结果:痤疮的中医药治疗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中医学认为本病的病机多与热、湿、痰、瘀及冲任失调有关,辨证以痰湿凝结为主,治疗采用化痰软坚之法.对于女性痤疮患者伴有月经不调,情绪因素影响明显的患者,多从肝肾论治,采用调摄冲任之法,临证选方多用丹栀逍遥散、柴胡疏肝散等巯肝理气的方剂加减治疗.结论:中医药治疗痤疮疗效确切,方法多样,且无不良反应.

  • 老年继发性慢性肾脏病病因病机及分型述评

    作者:武洁;张钟爱

    目的:探讨老年继发性慢性肾脏病的病因病机、辨证分型情况,为老年继发性慢性肾脏病分型的统一提供参考,更好地协助临床诊疗.方法:通过对近年来临床医家诊治继发性慢性肾脏病的经验进行总结,归纳老年继发性慢性肾脏病的病因病机及辨证分型规律.结果:老年继发性慢性肾脏病的病机特点为虚实夹杂,本虚以肝、脾、肾亏虚为主,标实以湿、热、瘀、毒为主.虚证常见证型为气阴两虚型、肝肾阴虚型、脾肾气虚型、脾肾阳虚型、阴阳两虚型,实证为水饮型、湿浊型、温热型、血瘀型、浊毒型.结论:老年继发性慢性肾脏病为虚实夹杂之证,多从气虚、阴虚、阳虚、湿浊、瘀血、毒邪等方面分型论治.

  • 舒心口服液对室性心律失常患者QT离散度的影响

    作者:邵静;李愔;张秀梅

    目的:探讨舒心口服液对室性心律失常患者QT离散度(QTd)的影响.方法:室性心律失常患者13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65例,治疗组口服舒心口服液,对照组口服心律平.所有患者均在用药前及用药后1个月检测QTd与24h动态心电图.结果:两组患者用药后1个月较用药前QTd均有明显的改变(P<0.01).治疗组有效率50.76%,对照组有效率49.23%.两组疗效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心口服液和心律平片对室性心律失常患者均可降低QTd,减少室性心律失常发作次数,且舒心口服液不良反应少.

  •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肾病研究述评

    作者:缪鋆鋆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肾病的新研究进展.方法:查阅近年来关于糖尿病肾病的相关文献,总结该病的治疗方法及存在的不足.结果: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的慢性并发症之一,糖尿病肾病西医治疗主要以降血压、降血脂、降血糖,以减少蛋白尿的排出为目标.中药单味药和组方治疗该病有其独特的治疗优势,且临床疗效较好.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肾病疗效显著.

  • 中医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研究述评

    作者:吕鹭萍;陈进春

    目的:探讨中医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研究概况.方法:总结、归纳、分析中医药治疗类风湿关节炙的相关文献.结果:类风湿关节炎是以关节滑膜炎为特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在我国应用中医药治疗痹证历史悠久,在防治及阻止类风温关节炎病变进展上有很大优势,又可减少西药的不良反应.结论:中医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疗效显著.

  •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中医辨证论治研究述评

    作者:李晓丽;于文洲

    目的:探讨中医辨证论治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研究概况.方法:根据纳入标准,检索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及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采用循证医学的原则,对2001年1月至2011年2月在国内正式期刊上公开发表的有关DR辨证治疗及辩证分型文献进行回顾性整理与统计分析.结果:分析所统计的19篇文献中的23种证可分为偏虚、偏实、虚实兼夹3类,归类后进行计次,从高频到低频依次为:偏虚类、偏实类、虚实兼夹类.结论:近10 a来DR患者的证候表现与其发病机制基本一致,未有明显变化,可制定统一的辨证分型标准.

  • 养阴化痰法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研究述评

    作者:朱稚薇;刘涛

    目的:探讨养阴化痰法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研究进展.方法:通过对近年来的相关文献进行整理、归纳、总结和分析,探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病因病机和治疗方法.结果: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在糖尿病基本病机的基础上出现的气阴亏虚、痰瘀互结之证,病性为本虚标实.本病的病因以痰浊为主,故治疗以养阴化痰为主.结论:养阴化痰法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显著.

  • 生物补片内口封闭瘘道填塞术治疗肛瘘临床观察

    作者:史瑞霞;王业皇;吴金萍

    目的:探讨生物补片内口封闭瘘道填塞术治疗肛瘘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生物补片内口封闭瘘道填塞术治疗肛瘘.结果:本组13例患者均在病程中可见补片与组织相溶良好,部分补片逐渐降解吸收,外口逐渐愈合.经手术出院13例,其中痊愈10例,为低位肛瘘;显效1例,为低位复杂性肛瘘;有效1例,为高位复杂性肛瘘;无效1例,亦为高位复杂性肛瘘.结论:生物补片内口封闭瘘道填塞术在减轻患者疼痛,缩小创面,减少术后肛管缺损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

  • 参松养心胶囊对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P波离散度及高敏C-反应蛋白和白细胞介素-6的影响

    作者:刘新灿;陈晓玲;张正勋;朱明军;朱翠玲

    目的:探讨参松养心胶囊对阵发性房颤患者的P波离散度(Pd)、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白细胞介素-6(IL-6)的影响.方法:76例患者分为3组,对照组、参松养心组和常规治疗组.30例窦性心律患者作为对照组,其中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21例,冠状动脉性心脏病患者9例,均按心内科常规药物治疗(高血压患者根据病情选用ARB、CCB和利尿剂,冠状动脉性心脏病患者根据病情选用β受体阻滞剂、他汀类和硝酸酯类药物).46例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随机分成常规治疗组23例和参松养心组23例,常规治疗组只治疗基础性疾病(高血压患者根据病情选用ARB、CCB和利尿剂,冠状动脉性心脏病患者根据病情选用β受体阻滞剂、他汀类和硝酸酯类药物),参松养心组在治疗基础性疾病同时予以参松养心胶囊.分别于治疗前、治疗3个月后测定Pd、hsCRP、IL-6水平,并分析与房颤的关系.结果:治疗前常规治疗组和参松养心组中Pd、hsCRP和IL-6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为P<0.05).治疗后常规治疗组Pd、hsCRP和IL-6水平较治疗前的基线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而参松养心组Pd、hsCRP、IL-6水平相比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结论:参松养心胶囊可使阵发性房颤患者P波离散度减小,使增高的hsCRP和IL-6水平显著降低.参松养心胶囊对阵发性房颤患者房颤的复发有一定的防治作用.

  • 液基细胞学技术结合针吸细胞学在淋巴结疾病诊疗中的应用分析

    作者:洪练青;黄子慧

    目的:探讨液基细胞薄层技术(liquid based cytology test,LCT)结合针吸细胞学在肿大淋巴结临床诊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常规针吸细胞学(fineneedle aspiration cytology,FNAC)检查结合液基细胞薄层制片技术对166例淋巴结肿大患者进行细胞学诊断,采用中医治疗验证细胞学诊断的正确性.结果:166例淋巴结肿大经常规FNAC结合LCT诊断淋巴结反应增生65例,坏死性淋巴结炎39例,淋巴结结核62例,分别予以中医辨证治疗.以临床验证病理,其中慢性淋巴结炎、坏死性淋巴结炎和淋巴结结核诊断符合率,分别92.3%、94.9%和93.5%.结论:LCT细胞量丰富、细胞形态和涂片背景清晰结合传统涂片,有助于提高病理医师阅片的快速性和准确性,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 逍遥蒌贝散加减治疗肉瘿临床研究

    作者:付文杰;刘学兰;高娅丽;王敏

    目的:探讨逍遥萎贝散治疗肉瘿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优甲乐片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服中药逍遥萎贝散加减(方药组成:瓜萎30 g,浙贝母15 g,柴胡10g,白芍15 g,当归10 g,茯苓15 g,白术10g,昆布20 g,海藻20 g).4周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4个疗程,并以B超动态检查其大小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间甲状腺功能七项(FT3、FT4、TT3、TT4、TSH、TPO、TGAb)经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肝功能(ALT、AST)、肾功能(BUN、Scr)、血常规治疗前后经配对样本t检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心电图经x2检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对照组:治愈0例(0%),好转20例(66.7%),未愈10例(33.3%),有效率67.7%;治疗组:治愈1例(33.3%),好转25例(83.3%),未愈4例(13.3%),有效率86.7%.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逍遥萎贝散治疗肉瘿的临床疗效显著.

  • 中医药治疗小儿泄泻研究述评

    作者:王恩乐;师彬

    目的:探讨小儿泄泻的病因病机、辨证分型及中医治疗方法.方法:总结、归纳、分析中医治疗小儿泄泻的相关文献.结果:小儿泄泻的病因病机主要包括:外感六淫、饮食所伤、脾肾虚弱、脾胃本虚.中医治疗小儿泄泻主要方法有脐部疗法、中药治疗、推拿治疗、针灸疗法,有效率均在90%以上.结论:中医治疗小儿泄泻的方法多样,不良反应小,疗效肯定.

  • 中西医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研究述评

    作者:韩佳妮;汪悦

    目的:探讨中西医在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DNP)的研究现状.方法:对近年来关于中西医治疗DNP的文献进行整理、分析.结果:西医治疗多用α-硫辛酸、甲钴胺、胰激肽原酶、前列地尔、依帕司他等治疗.中医学认为本病以气虚、阴虚、阳虚为本,以瘀血、痰浊为标,血瘀贯穿于DPN的始终,采用益气、活血、化瘀等方法治疗.结论:DPN是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和主要致残原因之一,目前治疗DPN还没有特效药.笔者认为应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在有效控制血糖的基础上,针对DPN发病机理及患者的症状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以期改善DPN患者生活质量.

  • 中药复方治疗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临床研究

    作者:许京淑;陈志伟;孙红丹

    目的:探讨中药复方治疗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2例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7例和治疗组25例.对照组采用激素等常规治疗,可根据病情采用肾上腺皮质激素(首选)、免疫抑制剂、免疫球蛋白、促血小板生成药等药物治疗.治疗组25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自拟中药治疗,具体方药如下:生地黄15g,玄参15g,赤芍12 g,牡丹皮12g,白花蛇舌草30 g,半枝莲15 g,山慈菇15 g,焦三仙各15 g,甘草6 g.3个月为1个疗程.观察疗效及治疗前后血小板数量比较.结果:对照组痊愈6例,有效4例,无效17例,有效率37.1%;治疗组痊愈15例,有效6例,无效4例,有效率84.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与治疗前比较血小板的数量均明显增多.结论:中药复方治疗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疗效显著.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左金胃内滞留漂浮型缓释片中吴茱萸碱和吴茱萸次碱含量

    作者:周臻;孟繁姝;曹高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左金胃内滞留漂浮型缓释片中吴茱萸碱和吴茱萸次碱含量的方法.方法:用C18-BDS为固定相.乙腈-水-四氢呋喃-乙酸(51.0∶48.0∶0.9∶0.1)为流动相.UV检测波长为:225 nm.结果:吴茱萸碱在0.02~0.20 μg线性关系良好(r=0.999 9),吴茱萸次碱在0.019 6 ~0.196 0 μg线性关系良好(r=0.9998);回收率为99.02%;RSD为2.75%.结论:方法简便、准确、重复性好,可作为该制剂的含量测定方法.

  • 地黄不同炮制品的梓醇含量研究

    作者:高涌

    目的:探讨地黄不同炮制品的梓醇含量.方法:采用LC-2010A型高效液相色谱仪,色谱柱:RP-C18;流动相:乙腈-0.1%磷酸溶液(2∶98);检测波长为210 nm,对鲜地黄、干地黄、熟地黄中梓醇的含量进行研究.结果:鲜地黄中梓醇含量较高,但随着炮制的变化其含量也在产生变化.其性、味,归经,功能主治的变化与梓醇含量的变化有一定的关系.结论:地黄不同炮制品的梓醇含量对研究地黄不同炮制品的药性和功效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 舒肺贴提取工艺优选研究

    作者:贾永艳;贾永;陈波;魏超娟;田效志

    目的:优选复方制剂舒肺贴中芫花、延胡索等药物的提取工艺.方法:采用单因素考察、正交试验,以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提取液中芫花素的含量,优选佳提取工艺.结果:70%乙醇10倍量回流提取3次,每次1h为佳提取工艺.结论:优化后的工艺合理、稳定、可行,适于舒肺贴中芫花等药物的精制提取.

  • 升麻葛根颗粒的质量标准研究

    作者:胡倩;李建华;申庆亮

    目的:建立升麻葛根颗粒质量标准.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TCL)对方药中的升麻、赤芍进行定性鉴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葛根素进行含量测定.结果:TCL斑点清晰、易于识别、重复性好;葛根素在浓度16~160 mgL-1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 =0.999 8),平均回收率为(100.50±0.76)%,RSD为0.756 8%(n=9).结论:该质量控制方法简单、准确度高、专属性强,可有效控制升麻葛根颗粒的质量.

  • 综合评分法优选沙苑子盐蒸工艺研究

    作者:杜晓盼;李景丽;李秀芹

    目的:优选沙苑子盐蒸工艺,为沙苑子规范化生产和质量保证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正交设计L9(34),以水浸出物、总黄酮和沙苑子苷含量为指标,考查加盐量、闷润时间、蒸制时间3个因素,采用多指标综合评分法优选沙苑子盐蒸工艺.结果:佳工艺为为A3B2C1,即盐浓度3%,闷润2h,蒸制1h.结论:优选出的盐蒸沙苑子炮制工艺稳定、可行,为其进一步的科学研究奠定了基础.

  • 益肾化瘀方对单侧输尿管结扎模型大鼠波形蛋白表达的影响

    作者:张琳琪;高伟利;李伟明

    目的:动态观察单侧输尿管结扎(unilateral ureteral obstruction,UUO)模型大鼠肾组织中波形蛋白(Vimentin)的表达及益肾化瘀方对其影响,探讨Vimentin在肾间质纤维化进程中的表达变化和益肾化瘀方对其影响以及防治肾间质纤维化可能的机制.方法:将清洁级雄性大鼠15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益肾化瘀方低剂量组、益肾化瘀方高剂量组和洛汀新组,采用单侧输尿管结扎的方法建立肾间质纤维化模型( UUO模型),分别于UUO术后第3天、第7天、第14天、第21天、第28天采用光学显微镜观察肾间质病理形态学改变,采用免疫组化(PV二步法)观察大鼠肾组织Vimentin的表达变化.结果:造模3d后即可见肾间质水肿,随时间延长逐渐出现炎细胞浸润,部分小管消失,皮质变薄.同时,Vimentin表达增高,与时间呈相关性.用药干预后,Vimentin表达较模型组有所降低,(P<0.01或P<0.05),益肾化瘀方高剂量组与洛汀新组差异不显著.结论:益肾化瘀方组可能通过降低肾组织中Vimentin表达,减轻细胞外基质沉积,从而延缓肾间质纤维化进程.

  • 石斛合剂对糖尿病模型大鼠胰岛细胞凋亡及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表达的影响

    作者:高尤亮;施红;杨秀珍;余文珍;郑燕芳;王晓宁

    目的:研究石斛合剂对高糖高脂加链脲霉素(STZ)造模大鼠胰岛细胞凋亡及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表达的影响.方法:大鼠给予高脂高糖饲养后腹腔注射低剂量STZ(30 mg)制备糖尿病(DM)模型,经石斛合剂治疗后检测胰岛细胞凋亡及iNOS表达.结果:石斛合剂可显著的降低血糖(P<0.05),显著减少DM模型大鼠胰岛细胞凋亡(P<0.05),胰岛iNOS表达减少(P<0.01).结论:石斛合剂可降低DM模型大鼠血糖,减少胰岛细胞凋亡,其可能与其DM大鼠胰岛一氧化氮(NO)合成减少有关.

  • 更年期综合征动物模型的特点及研究展望

    作者:李瑞奇;白明;苗明三

    目的:探讨更年期综合征动物模型的特点及发展方向.方法:分析和归纳现有更年期综合征动物模型的优势及不足,提出完善现有更年期综合征动物模型的思路和方法.结果:建立体现病证结合的更年期综合征动物模型和模型评价指标体系,并进行反治验证,有利于对更年期综合征的研究.结论:病证结合方法是完善更年期综合征模型的重要途径.

  • 柴胡疏肝散对抑郁症模型小鼠行为学改变影响的实验研究

    作者:牛德斌

    目的:观察中药复方柴胡疏肝散对抑郁模型小鼠行为学变化的影响.方法:采取小鼠强迫游泳实验复制抑郁症模型.除正常组外所有动物均灌胃给药,连续给药21 d.采用高架十字迷宫,观察实验小鼠行为学变化.结果:柴胡疏肝散低、高剂量、盐酸氯丙咪嗪均能明显缩短小鼠强迫游泳的不动时间(P<0.05),并明显增加小鼠进入开放臂的次数及时间百分比(P<0.01),并增加小鼠向下探究次数和封闭臂后腿直立次数,其中柴胡疏肝散高剂量作用为显著.结论:中药复方柴胡疏肝散高、低剂量均具有一定的抗抑郁作用.

  • 新安医家汪机、孙一奎“固本培元”学术流派研究

    作者:张倩;牛淑平

    目的:探讨新安医家汪机、孙一奎“固本培元”学术流派学术思想.方法:以新安医家汪机、孙一奎的“固本培元”学术思想的学术渊源、主要模式、学术价值为研究内容,以求今后能对新安“固本培元”派学术思想进行系统、全面的研究奠定基础.结果:新安“固本培元”派就是主张通过强固人体根基,培养、呵护体内元气,从而抵御外邪,治愈疾病.结论:新安医家汪机、孙一奎为此学派的核心,以顾护脾肾元气为学术主张,在新安医学乃至整个中医学界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 通因通用思想治疗血瘀崩漏的理论探讨

    作者:王晓琳;张燕;张慧

    目的:探讨通因通用思想治疗血瘀崩漏的理论.方法:整理、归纳、总结和分析血瘀崩漏的相关文献.结果:中医认为本病多为任冲亏损、肝肾失调所致,其病因以血瘀为多见,治疗多用通法.结论:以通治通,即运用通因通用的思想来治疗妇科血瘀型崩漏疗效显著.

  • 浅谈金元四大家论便秘

    作者:朱星;王明强

    目的:探讨金元四大家论治便秘的学术思想.方法:对与金元四大家论治便秘的相关文献进行总结、归纳和分析.结果:刘完素、张从正认为便秘其病属燥,治疗上刘完素主张开通道路,养阴退阳,凉药调之;而张从正则创立药治加食疗的方法;李东垣、朱丹溪认为是肾阴亏耗,津液亏少,肠中干燥而致便秘,李东垣提出了以辛润之,以苦泄之,阳结散之,阴结温之的治疗方法;朱丹溪则总结了前人经验,有针对性地进行治疗.结论:金元四大家对便秘的认识各有特点,治疗也日趋完善,值得学习和借鉴.

  • 名老中医治疗肝癌经验研究评述

    作者:孙佳;叶丽红

    目的:总结名老中医治疗肝癌经验.方法:通过文献检索,收集、整理、总结名老中医治疗肝癌的经验,从病因病机、辩证论治、遣方用药、临床经验等方面进行研究.结果:肝癌多因情志抑郁、湿热、虫蛊、酒毒日久而致气滞、血瘀、湿热、痰湿、热毒等结为有形之邪,故酿生癌毒,癌毒与有形之邪结于肝脏而发病.可根据症状辨证论治以达到调和阴阳、扶正祛邪的治疗目的.结论:通过名老中医多年的临床实践,不断的研究、探索,提出了具有建设性的治疗经验,为后世提供了丰富的理论依据和临床经验.

  • 浅论肺癌中医药治疗原则

    作者:黄志庆;田华琴;黄小青

    目的:探讨肺癌中医药治疗的治疗原则.方法:通过对辩证论治、辨病用药、随症加减三方面分析,总结肺癌中医药治疗的治疗原则.结果:肺癌的关键是扶正和祛邪.扶正常用补益脾肾、养阴润肺,祛邪常用化痰散结、清热解毒、活血化瘀;辨病论治多选用抗肺癌经验用药、实验筛选用药;随症加减主要针对咳嗽、喘促、胸痛、咯血、骨痛等症用药.结论:中医药治疗肺癌疗效肯定,优势明显.

  • 中药治疗大肠癌机理研究评述

    作者:王舒雯;许尤琪

    目的:探析中药治疗大肠癌机理的研究进展情况.方法:搜集近5a来关于中药治疗大肠癌机理的实验研究相关文献,按中药不同作用机制进行分析、归纳.结果:中药在临床实践及体内外实验中已证实有明确抗大肠癌活性,现代药理学证实其可能的主要机制包括:抑制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凋亡、抑制血管生成、逆转多药耐药、抑制粘附与侵袭转移、调节免疫功能等.结论:在中医理论指导下运用中药治疗大肠癌有较强的临床应用价值和独特的优势.

  • 食管癌中医证型和用药规律分析

    作者:司富春;刘紫阳

    目的:对1979年1月至2011年12月中国期刊数据库(CNKI)收录的中医诊治食管癌文献,通过频度分析总结中医证型和方药特点,以探讨食管癌中医辨证论治规律.方法:对所选文献中的证型、症状、方剂和药物进行统计归类,总结各证型、症状、方剂和药物出现频次和所占比例.结果:食管癌证型13个,痰气交阻、气虚阳微、痰瘀互结、气滞血瘀、脾虚气滞为常见证型,占67.7%;症状以吞咽困难、胸背疼痛、大便干、神疲乏力、形体消瘦、口干、呕吐痰涎为常见症状;舌质以红舌、淡舌为主,舌苔以厚腻、白、白腻为主,脉象多见细脉、弦脉、涩脉.食管癌所用方剂中自拟方居多,以启膈散、沙参麦冬汤、补气运脾汤、通幽汤较为常用.食管癌用药共182种,按功能归为39类,进一步合并为20大类.补虚、清热、化痰止咳类药的使用频次占52.6%.结论:通过对近30 a中医诊治食管癌证型、症状特点和方药规律的分析为目前食管癌的辨证论治提供参考.

  • 非小细胞肺癌的中医证型与血清肿瘤标志物关系的临床研究

    作者:黄泳立;田华琴;陈学彰

    目的:研究非小细胞肺癌的辨证分型与血清肿瘤标志物的关系,探讨血清肿瘤标志物能否为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中医分型提供一个辅助的客观依据.方法:观察62例第1次住院治疗并经病理证实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患者血清CEA、CA125、CA153及CA199的浓度.计算4种血清肿瘤标志物的浓度倍数,并计算其在不同组合(二联、三联及四联)中的百分含量,研究其在不同证型中的表达是否存在差异性.结果:各型的人数分布存在差异,其中气虚痰湿型多(45.16%),阴虚痰热型(25.81%)与肺郁痰瘀型(22.58%)相当,气阴两虚型(6.45%)少.CEA在CEA与CA125的二联组合中的百分含量、CEA在CEA、CA125与CA153的三联组合中的百分含量、CA125在CEA、CA125与CA153的三联组合中的百分含量及CA125在四联组合中的百分含量在四个证型之间的表达存在差异性,这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肿瘤标志物可作为非小细胞肺癌中医分型的一个辅助的客观依据.

  • 刺络放血疗法临床应用述评

    作者:李树香

    目的:探讨刺络放血疗法在临床应用中的情况.方法:收集2001年6月至2011年6月376篇刺络放血相关论文,对刺络放血治疗病种及使用刺络放血方法进行分析、归纳.结果:刺络放血疗法已广泛应用于内、外、妇、儿、皮肤等临床各科常见病和多发病的治疗,且疗效比较显著,临床可配合针灸、按摩、中药、刮痧等方法使用.结论:刺络放血疗法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中,今后还应加强刺络放血操作规范、疗效判定标准、适宜病种、作用机制等方面进行研究,并加强刺络放血工具的研制和开发.

  • 六指六穴点压及旋转屈伸手法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多中心临床研究

    作者:汪利合;李慧英;赵鹏飞;王韬;王衍全

    目的:通过应用六指六穴点压结合旋转屈伸手法治疗膝性骨性关节炎的多中心临床研究,总结出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规范方法.方法:符合标准的216例患者,按随机原则分为两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08例,分别采用六指六穴点压及旋转屈伸手法和传统的手法进行治疗,治疗结束时和治疗结束后3个月从关节疼痛、肿胀、压痛、活动度及行走情况6个方面对患者进行疗效评定,同时进行安全性评价.结果:治疗结束时和治疗结束后3个月两组比较,治疗组疗效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均未见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六指六定点压及旋转屈伸手法可有效改善膝关节疼痛、提高膝关节功能,安全性好.

  • 针刺配合按摩耳穴治疗贝尔面瘫研究述评

    作者:蒋霞;李应昆

    目的:探讨针刺配合按摩耳穴治疗贝尔面瘫的临床价值.方法:通过收集、整理、分析相关文献,探讨现代临床治疗贝尔面瘴的治疗方法及其优缺点.结果:针刺配合按摩耳穴治疗贝尔面瘴安全性高,痛苦小,操作简便,患者易于接受.结论:针刺配合按摩耳穴治疗贝尔面瘫疗效较好.

  • 穴位埋线治疗小儿脑瘫临床观察

    作者:王凡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治疗小儿脑瘫的临床疗效.方法:30例小儿脑瘫患者均采用基础治疗加穴位埋线治疗,治疗1个疗程后进行疗效比较.结果:痉挛型显效2例,有效7例,无效2例;手足徐动型显效1例,有效2例,无效1例;强直型显效1例,有效1例,无效1例;共济失调型显效1例,有效2例,无效2例;肌张力低下型显效3例,有效4例,无效0例.有效率为80%.结论:穴位埋线治疗后患儿症状明显改善,生活质量有所提高.

  • 中西医结合治疗缓解期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临床研究

    作者:张俊红;张顺超;孟泳;齐景宪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缓解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30例COPD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中药治疗.观察6个月后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死亡率以及6个月内患者住院次数及治疗总费用.结果:治疗组临床治疗效果、住院次数及治疗总费用均优于对照组,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死亡率无明显差异.结论:以辨证诊治为主的综合治疗方案有优势,对COPD有一定作用,可进一步进行研究和评价.

  • 中医药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呼吸衰竭研究述评

    作者:蒋艳丽;王海峰;李建生

    目的:探讨中医药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急性加重期呼吸衰竭的研究进展情况.方法:通过对近10 a来有关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cute exacerbations of COPD,AECOPD)期呼吸衰竭的中医文献进行系统整理、归纳、分析.结果:目前AECOPD呼吸衰竭的病因病机、证候分类、诊断标准及治疗等方面尚不规范,临床研究设计方法有待进一步加强,疗效评价指标及方法有待进一步提高等.故应着眼于病机规律、证候规范等方面的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提高临床理论设计水平,开展多中心、大样本的临床研究以提供高级别的临床证据,为中医药临床应用的进一步研究提供科学依据.结论:中医药治疗AECOPD期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较好,并为AECOPD期呼吸衰竭临床治疗和科研提供依据.

  • 薛博瑜教授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临床经验

    作者:赵文霞

    目的:系统总结薛博瑜教授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onalcoholicsteatohepatitis,NASH)的用药经验.方法:整理薛教授治疗NASH的病案、医论,分析、总结其对NASH病理机制的认识和治疗该病的用药经验.结果:薛教授认为脾虚失健运,肝气郁结,导致痰湿瘀滞中焦,留滞肝脏是NASH的基本病机.治疗采用疏肝健脾、化痰祛湿活血诸法,并结合现代药理研究用药,标本兼治,使湿祛痰清,气行血畅.结论:薛教授所立治则合理,潜药组方严谨,临床疗效显著.

  • 卫爱武教授治疗反复自然流产经验

    作者:侯海丽;王润之

    目的:总结卫爱武教授治疗反复自然流产的临床经验.方法:通过跟师学习,分析、总结卫爱武教授治疗反复自然流产经验.结果:卫爱武教授遵循中医整体调节的思想,采用补肾与活血相结合的治疗原则,强调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结论:该法在治疗反复自然流产时疗效显著,且无不良反应,患者易于接受.

  • 针灸大师魏稼

    作者:高希言;陈亮;杨宗保;宋南昌;程延安

    目的:探讨针灸大师魏稼求学、临床、教学、科研经历及针灸学术经验.方法:从魏稼求学、临床、教学、科研经历等方面进行介绍,并收集魏稼教授发表论文和论著,从中精选出以针灸临床为主的内容加以归纳分析.结果:魏稼教授的针灸临床特色与学术建树,即五个突出(手法调气、穴法圆机、刺络刺营、热证可灸、疗法互补),两大建树(创立“各家针灸学说“与“无创痛穴疗学”两门新兴学科).结论:魏稼教授的针灸经验特色有较高的临床指导价值.

  • 基于核磁共振技术的代谢组学应用于艾滋病中医证候的研究述评

    作者:温冠晓;谢世平

    目的:探讨核磁共振代谢组学研究技术运用到艾滋病中医证候学研究的思路.方法:搜索近年来关于核磁共振代谢组学研究的相关文献,查找有关艾滋病的中医传统证候研究文献,并进行整理、分析、归纳.结果:随着核磁共振技术的不断成熟,现已被广泛应用于中医药等多个领域.结论:核磁共振技术的代谢组学研究为艾滋病中医证候的现代化提供有力的技术平台,为阐明艾滋病中医证候实质,构建艾滋病中医辩证论治理论体系提供了更深层次的科学依据.

  • 艾滋病患者带状疱疹反复发作的机制探讨

    作者:郭会军;付涵

    目的:探讨艾滋病患者多次复发带状疱疹的机制.方法:结合临床观察,总结分析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关于艾滋病患者多次复发带状疱疹机制的科研成果.结果: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引起的带状疱疹患者的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s+)以及CD4+ /CD8+比值与正常人比较均降低,其中T辅助细胞(CD4+)明显下降,T辅助细胞与T抑制细胞的比值(CD4 +/CD8+)明显降低.结论:艾滋病患者易发生带状疱疹与免疫力低下有关.

  •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术后康复治疗研究述评

    作者:张晓刚;李成山

    目的:探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手术后康复治疗研究进展.方法:总结、归纳、分析近年来关于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手术术后康复治疗的相关文献.结果:根据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手术(THA)分类,制定个体化、循序渐进、全面训练的康复原则,可以较好地实现康复目标.结论:THA一般用于髋关节疼痛或功能障碍的终末治疗,可以促进THA后患者的顺利康复,减少并发症,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伤寒论评话:第6章太阳中风在于营卫不谐,桂枝芍药并非敛汗敛阴——太阳中风证与桂枝汤

    作者:梁华龙

    目的:探讨太阳中风证与桂枝汤之关系.方法:从分析《伤寒论》第12务入手进行分析探讨.结果:①太阳中风证不等同于桂枝汤证,两者大部分相同,但并不是同一证侯;②营卫失调是营气对卫气的吸引力不足,卫气对营气的约束力失常;③“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形象生动地表述了太阳中风证恶寒、发热的方式、部位、程度;④桂枝汤是一首无汗能发,有汗能止的具有双向调节作用的方剂,同时又是既能治疗外感热病、又能治疗内伤杂病的方剂,并非后世认为是止汗方剂;⑤芍药在桂枝汤中的作用是养营补阴,与桂枝的温阳补卫相呼应,并非后世所说敛汗敛阴.结论:太阳中风证与桂枝汤证两者大部分相同,但并不等同,不是同一证候,不能简单视之,应细细分辨.

  • 日藏江户抄本《伤寒正宗》述略

    作者:尹笑丹;徐江雁

    目的:探讨日藏江户抄本《伤寒正宗》的文献价值.方法:运用文献考证法,对《伤寒正宗》一书相关文献进行梳理.结果:清初医家史以甲学崇仲景,师法喻嘉言,沉潜《伤寒论》三十余载,融汇自家经验与前贤精义方著成《伤寒正宗》一书.《伤寒正宗》刻竞之年月当为1685年后,而非刻于史以甲作序之日(康熙17年,公元1677年)或其子重校之时(康熙19年,公元1680年).刊刻地点在扬州,刊刻书坊为美延堂.该书流传稀少,罕有著录,国内仅存康熙刻本一部,现藏中国医学科学院图书馆,惜略有残佚.今存明治抄本,由藏印可知,曾经日本汉方世家丹波家族收藏,较为完备,可以用来补充刻本的缺失内容,而刻本则可校正抄本的抄写错误,两者相合,互为补充,以恢复《伤寒正宗》一书的原貌.结论:日藏江户抄本《伤寒正宗》具有重要的版本校勘及文献辑佚价值.

  • 数据挖掘在中医治疗抑郁症方药文献研究中的应用

    作者:赵少英;许二平

    目的:探讨数据挖掘在中医治疗抑郁症方药文献研究中的应用.方法:运用现代的数据统计方法如关联分析、聚类分析等,对历代郁证及近代文献治疗抑郁症方药进行数据挖掘.结果:运用现代的数据统计对历代郁证及近代文献治疗抑郁症方药进行数据挖掘,分析其性味归经、剂量、药物配伍及其与症状对应关系,通过分析整体数据,发掘其蕴藏的潜在规律,为优化组方配伍,指导临床运用提供依据.结论: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精神障碍疾病,历代医家在中医药治疗都证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数据挖掘拓展了中医药治疗抑郁症的研究思路,对推动中医药理论的继承和创新具有重要的意义.

  • 后循环缺血的评价方法探讨

    作者:耿银龙;常诚;曹辉

    目的:探讨多种评价方法对后循环缺血诊断的价值.方法:通过文献研究,经验总结,对比各种检查方法的优势和不足.结果:后循环缺血的各种评价方法主要包括影像技术、超声技术、量表评定以及其他方法,如何选择评价方法依然存在分歧和争论.结论:临床上选择合适的检查方法,客观方法与主观量表相结合可以帮助患者明确诊断,以期早期预防和治疗.

  • 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生存质量研究述评

    作者:殷洁;张苏闽

    目的:全面评估溃疡性结肠炎(UC)对患者日常生活和身心健康带来的影响.方法:分析近年来采用普适性量表、疾病专用量表等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生存质量进行测评的文献,总结影响UC患者生存质量的因素.结果:生存质量在评估治疗效果的同时能指导临床治疗.结论:生存质量这一新的评价指标的出现将成为必然.

中医学报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1999 03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