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模式生物果蝇在中药活性评价及其治疗功效表征中的应用与展望

    作者:华永庆;朱悦;江帆;俞辰亚代;丁岩;段金廒

    果蝇作为生命科学领域中重要的模式生物,被广泛用于人类疾病的研究,这些研究促进了对病理生理活动中相关蛋白分子表达和信号通路的理解,同时,也建立了诸多具有丰富遗传特征的果蝇品系.人们发现,这些果蝇品系作为一类新兴人类疾病模型,可以被应用于活性评价及药物筛选.中药活性评价技术与方法的匮乏是制约中医药发展的瓶颈问题之一.果蝇因其繁殖迅速、生命周期短、整体作用、品系丰富、与人类高度相关等特点,尤其适用于成分复杂的中药的活性评价与筛选.该文就近年来利用果蝇进行的衰老、神经退行性疾病、代谢紊乱及糖尿病、睡眠障碍、肠道免疫、生殖、肿瘤、心脏功能等疾病模型的研究及药物活性评价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 青藤碱对炎症性肠病中肠道免疫炎症影响的研究进展

    作者:田亮;傅颖珺;谢勇

    炎症性肠病(IBD)患者肠道免疫炎症反应异常,影响和调控肠道免疫炎性反应是其治疗方法之一.现已证明青藤碱(SN)可以通过抑制淋巴细胞增殖,影响免疫细胞功能,减少炎症介质生成,平衡细胞因子的分泌等多个环节来抑制机体免疫炎症反应.本文从IBD免疫发病机制入手,总结了目前SN对机体免疫功能影响方面的研究进展,为寻求SN调控肠道免疫炎症来治疗IBD提供参考.

  • 肠道微环境与溃疡性结肠炎

    作者:周正华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中的一个亚型,其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未明确,主要表现为结肠黏膜病变,多以溃疡为主,病变部位多发生在直肠和乙状结肠,甚则累及整个结肠.近年来,随着肠道微生物学理论研究的不断突破,其在UC的诊断和治疗方面涌现出新的热点,包括肠道菌群的分类及其对肠道黏膜和肠道免疫的影响等,这可能会突破UC原有的诊疗方法,发展为研究UC诊治的新方向,本文就肠道微环境与UC的内在机制作一综述.

  • 作者:

    关键词:
  • 长期运动应激对大鼠肠道免疫机能的影响和益生菌的干预效果

    作者:冯玮;曹建民

    目的:探索长期运动应激引起的肠道免疫机能变化机制以及益生菌的干预效果.方法:实验大鼠随机分为安静对照组、运动对照组、安静营养组、运动营养组,运动对照组和运动营养组大鼠进行每周6次、共9周的力竭性跑台训练.安静营养组和运动营养组每日灌胃新鲜配制的浓度为107CFU/mL鼠李糖乳杆菌溶液2ml,9周后观察血清睾酮(T)、皮质醇(CORT)、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脂多糖(LPS),以及小肠组织中白细胞介素-8(IL-8)、分泌型免疫球蛋白(slgA)含量.结果:与安静对照组和安静营养组相比,运动对照组和运动营养组血清ACTH均显著升高(P<0.01),小肠组织中sIgA与IL-8显著升高(P<0.01;P<0.05);血液中LPS水平运动对照组显著高于运动营养组(P<0.05),但安静营养组显著高于安静对照组(P<0.01)和运动营养组(P<0.05).结论:长期大强度运动引起大鼠应激激素的分泌增加,进而诱发小肠组织免疫应答被激活,炎症反应增强;单纯补充鼠李糖乳杆菌未能有效改善长期运动应激造成的内分泌及肠道机能下降,益生菌营养需要从菌群平衡的角度来辩证考虑.

  • 益生菌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相关机制的研究进展

    作者:肖琦凡

    肠易激综合征(IBS)是临床常见的一种功能性肠病,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目前认为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包括肠道菌群失调、肠黏膜通透性异常、肠道免疫功能紊乱、内脏高敏感性、肠道动力异常、遗传及心理-社会因素等.近年来,益生菌治疗IBS的研究日益深入.该文将从调节肠道菌群、增强肠黏膜屏障功能、调节肠道免疫功能及降低内脏高敏感性等方面对益生菌治疗IBS的机制及安全性进行阐述.

  • 肠道菌群与肠道疾病的研究进展

    作者:郑鹏(综述);嵇武(审校)

    人体消化道存在大量细菌,肠道菌群调节着人体肠道免疫系统的成熟,其功能状态的改变与人体多种免疫性疾病、代谢性疾病等的发生、发展、转归密不可分,在宿主健康和疾病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该文总结肠道菌群的研究进展与现状,简介肠道菌群的构成以及生理功能,探讨肠道菌群与肠道疾病的之间的关系。

  • 红景天提高黑腹果蝇肠道免疫功能研究

    作者:左占广;朱彩霞;鲁东立;金丽华

    目的 研究红景天提取物对果蝇肠道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利用真菌和十二烷基硫酸钠(SDS)诱导果蝇肠道损伤,通过比较果蝇生存率、肠道上皮细胞死亡、肠道上皮细胞内活性氧(ROS)的量和肠道形态变化等,探讨红景天提取物对果蝇肠道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 红景天提取物可明显提高Beauveria bassiana孢子和SDS诱导后果蝇的生存率(P<0.05);降低肠道上皮细胞的死亡和肠道上皮细胞内ROS的量;保护和维持肠道形态.结论 红景天提取物对真菌和SDS诱导的肠道免疫损伤具有很好的缓解和保护作用.

  • 工布乌头提取物提高果蝇肠道免疫功能的实验研究

    作者:陈羽臣;柳宗琳;张宏;王超;关法春;金丽华

    目的 研究工布乌头提取物对果蝇肠道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用标准的玉米粉酵母培养基饲养的果蝇作为对照组,标准培养基加入1.0%工布乌头提取物饲养的果蝇作为实验组,利用十二烷基硫酸钠(SDS)、葡聚糖硫酸钠(DSS)、过氧化氢(H2O2)和百草枯(PQ)等诱导肠道损伤,通过比较果蝇生存率、肠道上皮细胞凋亡情况、活性氧(ROS)量、肠道干细胞数量及肠道形态变化等,探讨工布乌头提取物对果蝇肠道的保护作用.结果 1.0%工布乌头提取物可以提高SDS、DSS、H2O2和PQ等致炎因子诱导的果蝇生存率;降低由SDS诱导的果蝇肠道细胞凋亡数量和肠道细胞内ROS量,减少肠道上皮细胞过度增殖,减少黑色素瘤的产生,并改善肠道形态.结论 工布乌头提取物对致炎因子诱导的肠道损伤具有较好的保护作用.

  • 刺五加提取物对果蝇免疫功能的影响

    作者:李文佳;刘强;金丽华

    目的 研究刺五加提取物对果蝇天然免疫和肠道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用含或不含刺五加根或果实提取物的细菌或真菌生物溶液感染果蝇,观察刺五加根和果实提取物对感染细菌或真菌以及对热刺激果蝇生存率的影响;果蝇肠道组织免疫染色,荧光显微镜观察肠壁细胞凋亡情况;提取被真菌孢子感染的果蝇总RNA,检测抗菌肽表达量.结果 刺五加根和果实提取物能提高细菌感染后果蝇的生存率,缓解肠壁细胞凋亡,也可提高经真菌孢子感染后果蝇的生存率,使体内部分抗菌肽出现高表达,也能提高经热刺激处理果蝇的生存率.结论 刺五加根和果实提取物能显著提高果蝇机体免疫功能.

  • 瓜蒌、红花、川芎和菊花提取物对氧化应激诱导的果蝇肠道免疫的影响

    作者:周洋;柳宗琳;陈羽臣;金丽华

    目的 研究中药提取物对氧化应激诱导的果蝇肠道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通过喂食氧化应激物(百草枯和H2O2)后统计果蝇生存率的方法,从50种中药中筛选出具有缓解氧化应激损伤作用的中药.通过分析果蝇寿命、肠道干细胞和成肠细胞数量等,探索中药对果蝇肠道氧化应激损伤的影响.结果 瓜蒌、红花、川芎和菊花具有缓解氧化应激损伤的作用,主要表现为提高百草枯和H2O2诱导后果蝇的生存率、延长果蝇寿命、缓解由老化及百草枯诱导的肠道干细胞和成肠细胞数量过多的现象.结论 瓜蒌、红花、川芎和菊花提取物对百草枯和H2O2诱导的氧化应激损伤具有很好的缓解和保护作用.

  • 石斛“厚肠胃”相关功效药理学研究及应用进展

    作者:颜美秋;陈素红;吕圭源

    石斛是中医常用“肠胃药”,《神农本草经》记载石斛“主伤中…久服厚肠胃,轻身延年”,至现行《中国药典》“益胃生津”等,历代中医古籍多有相关论述.通过整理历代古籍关于石斛“厚肠胃”功效相关记载,并围绕功效对其在胃黏膜损伤、胃肠运动、消化液及消化酶分泌、肠道菌群、肠道免疫等方面的药理作用进行综述;后对石斛“厚肠胃”功效的临床应用与产品开发现状进行分析,为其进一步深入开发和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 四君子汤复方多糖肠道免疫调节作用及其机制研究进展

    作者:高蓓蓓;彭颖;李晓波

    四君子汤复方多糖是四君子汤中含量多的成分,具有肠道免疫调节作用.研究证实其在小肠派式结、肠系膜淋巴结、小肠上皮细胞及肠上皮内淋巴细胞等部位均能产生免疫应答,但作用机制不明.目前主要认为四君子汤复方多糖可以通过调节肠道菌群和多胺信号通路等发挥肠道免疫作用.总结近年四君子汤复方多糖对肠道免疫调节作用及其机制的相关研究进展,为深入探究四君子汤复方多糖的免疫作用机制及其临床的合理应用提供参考.

  • 肠道屏障与肠道微生态

    作者:吴仲文

    肠道在消化、吸收各种营养物质的同时又能将细菌及其代谢产物通过菌膜屏障抑制于肠道内,在此过程中肠道屏障起重要作用.肠道屏障包括肠道正常菌群、黏液层、肠上皮细胞层、肠道免疫系统、肠-肝轴、防御素(defensins)等[1],其功能主要在于防止肠道内细菌及内毒素移位.肠道微生态与肠道屏障的构建以及肠道屏障受损后细菌、内毒素移位密切相关.现就肠道微生态与肠道屏障的关系与作用进行综述如下.

  • 肠道菌群与1型糖尿病的关系

    作者:南金延;刘煜

    1型糖尿病发病机制与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及自身免疫因素均有关,是在遗传因素基础上,由环境因素启动,以T淋巴细胞介导的胰岛β细胞进行性损伤为主要特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肠道菌群作为环境因素与1型糖尿病发生有直接关系,可通过改变肠壁通透性和宿主免疫系统影响发病.肠道菌群、宿主免疫及1型糖尿病三者之间存在相互联系,研究肠道菌群可为1型糖尿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线索.

  • 谷氨酰胺与肠道免疫

    作者:陈玉宏;程爱国

    近年来,对疾病状态下的营养支持已发展至使用器官特异性或组织特异性的个体化氨基酸.谷氨酰胺(GLN)是人体血浆和组织含量丰富的游离氨基酸,因其可作为肠粘膜细胞等快速生长和细胞分化的主要能源,用以维持肠粘膜的结构和功能及促进肠道免疫功能等特点而日益受到重视.

    关键词: 谷氨酰胺 肠道免疫
  • 针刺脾气虚证模型大鼠"足三里"穴后肠系膜淋巴结免疫功能的变化

    作者:曾荣华;吴慧婷;周露;欧阳厚淦;高书亮;汪建民;欧阳彦楚;崔田田

    背景:肠道及相关淋巴组织是构成肠道免疫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脾虚免疫失衡中肠道免疫起到了重要的调节作用.目的:观察针刺对脾虚症大鼠肠系膜淋巴结组织结构的变化、淋巴细胞增殖活化及巨噬细胞吞噬功能的影响,探讨脾虚与肠道黏膜免疫之间相关性及针刺治疗脾虚证的作用机制.方法:选用36只SPF级雌性SD大鼠(购于安徽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随机分为3组,模型组及针刺组通过劳倦伤脾加饮食失节多因素复合法建立脾虚大鼠模型,通过脾虚模型体征评分及尿D-木糖排泄率检测证实造模成功后,针刺组大鼠针刺双侧"足三里"穴(1次/d,连续14 d),模型组自然恢复,空白组不予干预.治疗结束后摘取小肠肠系膜淋巴结,采用MTS法测定淋巴细胞增殖分化能力,苏木精-伊红染色法观察肠系膜淋巴结组织形态学改变,Perls stain(普鲁士蓝)染色法检测肠系膜淋巴结巨噬细胞数量.结果与结论:①肠系膜淋巴结组织结构改变:空白组结构正常;模型组淋巴结网架结构遭到破坏,淋巴小结等结构不完整,淋巴结副皮质区弥漫性扩大变宽,淋巴结功能亢进;针刺组淋巴结小梁构成的实质网架结构基本趋于完整,淋巴小结等结构基本恢复;②肠系膜淋巴结淋巴细胞增殖功能:T淋巴细胞及B淋巴细胞的增殖转化呈相同的趋势,但T淋巴细胞增殖率要高于B淋巴细胞(P<0.01);模型组的T、B淋巴细胞增殖率均低于空白组(P<0.01);针刺组T淋巴细胞增殖率高于模型组(P<0.01),与空白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针刺组B淋巴细胞增殖率低于空白组(P<0.01),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③巨噬细胞计数:针刺组的淋巴窦巨噬细胞分部密度高于模型组,低于空白组(P<0.01).提示:针刺"足三里"穴能激活脾虚证大鼠肠系膜淋巴结免疫应答,增强其淋巴细胞的增殖分化及巨噬细胞的吞噬活化能力(其中对T淋巴细胞增殖分化影响明显),进而提高其肠道免疫功能,改善脾虚证大鼠脾虚症状,调整肠道消化功能紊乱状态.

  • 针刺"足三里"穴对脾虚证模型大鼠肠系膜淋巴结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

    作者:曾荣华;周露;欧阳厚淦;彭珊;高书亮;汪建民;吴慧婷;欧阳彦楚;崔田田

    背景:肠道及相关淋巴组织是构成肠道免疫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以脾虚水液代谢障碍为主要消化道症状中肠道免疫起到了重要的调节作用.目的:观察针刺对脾虚症大鼠淋巴结组织 T 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探讨脾虚与肠道黏膜免疫之间相关性及针刺治疗脾虚证的作用机制.方法:选用36只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模型组,针刺组,空白组.通过劳倦伤脾加饮食失节多因素复合法建立脾虚大鼠模型,造模31 d;造模成功后针刺组针刺大鼠双侧"足三里"穴;模型组自然恢复;空白组不予干预.造模期间及治疗期间检测各组大鼠尿D-木糖排泄率检测,治疗结束后,摘取小肠肠系膜淋巴结,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大鼠肠系膜淋巴结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结果与结论:①在脾虚状态下模型组、针刺组相比空白组大鼠尿D-木糖排泄率明显降低(P < 0.05或P < 0.01),针刺治疗后针刺组尿D-木糖排泄率与模型组相比明显升高(P < 0.01),稍低于空白组(P < 0.05);②模型组、针刺组CD4+T淋巴细胞计数均低于空白组(P < 0.01);针刺组CD4+T巴细胞计数高于模型组(P < 0.01);③模型组CD8+T淋巴细胞计数明显低于空白组(P < 0.01);针刺组CD8+T淋巴细胞计略数低于空白组(P < 0.05),高于模型组(P < 0.01);④模型组和针刺组CD4+/CD8+T淋巴细胞比值明显低于空白组(P < 0.05),针刺组高于模型组(P < 0.01);⑤结果表明,针刺"足三里"穴能够提高脾虚证大鼠尿D-木糖排泄率,提高小肠的消化吸收能力,明显改善改善脾虚证大鼠纳差、便溏、泄泻等消化系统症状;调节脾虚证大鼠肠系膜淋巴结 T 淋巴细胞亚群的平衡,提高其肠道免疫功能,调整肠道消化功能紊乱状态,维持机体免疫耐受,调节机体免疫稳态.

  • 抗生素对新生大鼠肠道免疫发育影响及双歧杆菌干预的研究

    作者:武庆斌;王爱丽;孙庆林

    目的 研究新生大鼠口服抗生素对肠道免疫发育的影响及双歧杆菌干预的效果.方法 选用50只7日龄新生SD大鼠,每组10只,随机分为5组:对照组(A)、抗生素组(B)、益生菌组(C)、益生菌干预组(D)和生理盐水组(E).A组为空白对照,B组给予头孢克洛灌胃,C组给予双歧杆菌灌胃,D组先给头孢克洛灌胃,2h后再灌长双歧杆菌,E组每天灌以等量的生理盐水,持续2周后处死大鼠,取少许新鲜盲肠内容物粪便涂片,免疫组化方法检测末端回肠肠组织中CD4、CD8的表达和组织学观察.结果 粪便涂片结果显示:B组与其余四组相比G+b占肠道总细菌数比率明显下降,G-b及G+c占总细菌数比率明显升高(P<0.01).组织形态学观察:C组与E组肠黏膜绒毛和腺体发育良好,上皮结构完整,排列整齐,而A组腺体发育少,绒毛高度小;B组肠黏膜绒毛和腺体萎缩,黏膜水肿,部分上皮细胞变性、坏死、脱落;D组肠黏膜绒毛和腺体排列整齐绒毛显示清楚,少部分黏膜上皮细胞脱落、坏死.组肠组织中CD4、CD8的表达:B组CD4、CD8表达程度受到抑制,灰度值增大(P<0.05);C组与E组相比CD4、CD8表达增加,灰度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肠道菌群的正常定植,刺激肠道免疫系统的发育.新生大鼠口服抗生素后肠黏膜结构被破坏以及干扰肠道菌群的定植,影响肠道免疫系统的发育.长双歧杆菌的能预防抗生素引起的菌群紊乱,维持肠道黏膜的完整性,保护肠道免疫系统的正常发育.

  • 抗生素对新生大鼠肠道菌群和肠道免疫发育的影响

    作者:王爱丽;武庆斌;孙庆林

    目的 通过建立动物模型,探讨口服抗生素对新生大鼠肠道菌群的变化及肠道免疫发育的影响.方法 选用30只7日龄新生SD大鼠,随机分为3组:抗生素组(A)、益生菌干预组(B)及对照组(C),每组10只,A组给予头孢克洛灌胃,B组先给头孢克洛灌胃,2 h后再灌长双歧杆菌,C组每天灌以等量的生理盐水,持续2周后处死大鼠,留取盲肠内容物按照张秀荣方法进行肠道菌群检测,免疫组化方法进行肠组织CD4、CD8的测定.结果 A组与B、C组相比,革兰阳性杆菌占肠道总细菌数比例明显下降,革兰阴性杆菌及革兰阳性球菌占总细菌数比例明显升高,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A组肠组织中CD4、CD8表达程度受到抑制,与B、C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B、C两组所有的指标差异均无显著性.结论 抗生素的应用会抑制肠道菌群的正常定植,引起菌群紊乱,进而影响肠道免疫系统发育.

67 条记录 1/4 页 « 123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