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肠液回输对肠外瘘患者小肠黏膜屏障功能的影响

    作者:朱晋国;于仁;葛恒发;姜宝飞;陶国全

    目的 探讨肠液回输对唇状瘘患者肠黏膜屏障功能和机体营养状态的影响。方法 选取1995年7月至2008年5月我院收治的16例唇状瘘患者,所选病例均符合以下条件:肠道功能基本恢复、腹腔感染基本控制、完全依赖肠内营养、肠液回输肠襻的长度> 50 cm。分别于实施肠液回输当天、第7和14天,在肠镜引导下距小肠远端瘘口25~30 cm处取肠黏膜,行HE染色后统计肠上皮内淋巴细胞(IIELS)百分数、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后分析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阳性细胞百分数。同时测定血清蛋白水平。结果 实施肠液回输第14天瘘口远端小肠黏膜内IIELS百分数为19.06%±4.81%,显著高于肠液回输当天的12.81%±2.95% (P=0.000),PCNA阳性细胞百分数为12.13%±4.33%,显著高于肠液回输当天的6.44%±2.34% (P=0.000)。肠液回输第14天血清纤维连接蛋白水平由( 152.80±16.50)上升至(227.05±45.36) mg/L (P=0.000)、转铁蛋白水平由(2.16±0.52)上升至(2.62±0.41)g/L (P =0.017)。结论 实施肠液回输对于肠外瘘患者的肠黏膜具有保护作用。

  • 人胎大肠和小肠上皮内淋巴细胞的比较分析

    作者:朱清仙;邓锋;江鹏飞;曾慧红;邹江洪

    目的:比较和分析人胎大小肠上皮内淋巴细胞(iIEL)的发生、亚型分布和数量变化.材料和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显示了62例小肠和48例大肠CD3、CD4、CD8、CD20阳性淋巴细胞并进行体视学计数分析.结果:小肠iIEL比大肠早一周出现,iIEL第10周可见于小肠,第11周可见于大肠;大小肠iIEL形态相同,位置相似,其数量均随胎龄而增加,但在各时期小肠iIEL均显著多于大肠,小肠iIEL约为大肠iIEL的4-9倍.无论小肠还是大肠,均以T细胞为主,且以CD8+T细胞为主,CD4+T细胞很少;而固有层则有较多B细胞,且T细胞也是以CD4+T细胞为主,CD8+T细胞很少.结论:大小肠iIEL有基本相同的发育规律,但发生时间和数量上有较大差异.

  • γ射线照射后肠上皮内淋巴细胞IFN-γ分泌变化及对IEC-6增殖的影响

    作者:钟波;徐辉;冉新泽;王连友;粟永萍

    目的 探索肠上皮内淋巴细胞(IEL)受照射后IFN-γ分泌的变化及其对肠上皮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 采用ELISPOT法观察IEL受60Coγ射线8 Gy照射前后IFN-γ的分泌变化;利用新分离的IEL及大鼠隐窝空肠上皮细胞株(IEC-6)为离体细胞模型,通过混合、双室(隔离)培养系统,用MTT法观察IEL对IEC-6增殖活性的影响.结果 照射后IEL分泌IFN-γ增加,受照射IEL培养上清对IEC-6细胞增殖具有抑制作用,而双室培养可减轻抑制作用,加入抗IFN-γ抗体亦可减轻对IEC-6的抑制作用.结论 IEL受照后IFN-γ的分泌增加,对IEC-6的增殖具有抑制作用,IFN-γ是一种重要的介质因子,细胞与细胞紧密接触是IEL影响IEC-6增殖分化的一种重要方式.

  • 四君子汤复方多糖肠道免疫调节作用及其机制研究进展

    作者:高蓓蓓;彭颖;李晓波

    四君子汤复方多糖是四君子汤中含量多的成分,具有肠道免疫调节作用.研究证实其在小肠派式结、肠系膜淋巴结、小肠上皮细胞及肠上皮内淋巴细胞等部位均能产生免疫应答,但作用机制不明.目前主要认为四君子汤复方多糖可以通过调节肠道菌群和多胺信号通路等发挥肠道免疫作用.总结近年四君子汤复方多糖对肠道免疫调节作用及其机制的相关研究进展,为深入探究四君子汤复方多糖的免疫作用机制及其临床的合理应用提供参考.

  • 大承气颗粒剂量和药物血清作用时间对IELs生成一氧化氮的影响

    作者:赵敏;方步武;吴咸中

    目的:探讨大承气颗粒剂量和药物血清作用时间对小鼠肠上皮内淋巴细胞(intestinal intraepithelial lymphocytes,IELs)产生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的影响.方法:分离、培养、鉴定小鼠IELs;以不同剂量(1.204 g/kg、0.602 g/kg、0.120 g/kg)的大承气颗粒灌胃大鼠后不同时间点的药物血清作用于IELs,另以临床等效剂量(0.602 g/kg)大承气颗粒及以大黄酚消除半衰期为时间间隔连续6个t1/2灌胃大鼠的药物血清作用于IELs动态观察7d;用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培养上清液中NO.结果:大承气颗粒多次灌胃的药物血清能持续抑制IELs产生NO,对IELs加药物血清培养1、5、7d产生的NO分别显著低于加培养液培养相应时闻产生的NO;加药物血清培养3、5、6、7d产生的NO分别显著低于加正常血清培养相应时间产生的NO(P<0.01,P<0.05).单次灌胃不同剂量的大承气颗粒后不同时间点的药物血清多可抑制IELs产生NO,其中大承气颗粒0.120 g/ks灌胃后12h以及0.602g/kg灌胃后12h和24h的药物血清使IELs产生的NO水平显著低于正常血清组(P<0.05).结论:大承气颗粒可确切抑制IELs产生NO,以减轻肠道和全身炎症反应、改善MODS患者的肠道免疫功能.

  • 大承气颗粒药物血清对小鼠肠上皮内淋巴细胞一氧化氮产生的影响

    作者:寇咏梅;方步武;吴成中;郭晓霞

    目的:探讨大承气颗粒药物血清对小鼠肠上皮内淋巴细胞(IELs)一氧化氮产生的作用机制.方法:分离、培养IELs,以大承气颗粒药物血清和大黄酚等作用于IEIJs,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培养上清液中NO含量.结果:大承气颗粒药物血清和大黄酚使IELs产生的NO分别显著低干培养液对照、正常大鼠血清及植物血凝素(P<0.01,P<0.05).结论:大承气颗粒药物血清和大黄酚能相似程度地抑制小鼠IELs产生NO.

  • 大承气颗粒药物血清对小鼠肠上皮内淋巴细胞产生/分泌IL-2的作用

    作者:方步武;吴咸中;来丽娜;陈菲;刘俊红;李继坤;王民宪;崔志清;林秀珍

    目的:探讨大承气颗粒药物血清对小鼠肠上皮内淋巴细胞产生/分泌白细胞介素-2(interleukin-2,IL-2)的作用.方法:以不同浓度的大承气颗粒剂灌胃大鼠后不同时间点于无菌条件下采取腹腔静脉血,制备药物血清;分离培养肠上皮内淋巴细胞(intestinal intraepithelial lymphocytes,IELs),以药物血清作用于IELs,设培养液对照、IEL对照、正常血清对照,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IL-2.结果:不同浓度大承气颗粒的药物血清在多数时间点的作用明显强于培养液对照、IEL对照及正常大鼠血清对照.正常大鼠血清对照组与IEL对照组的IL-2水平很接近.同时间点的药物血清比较,在30 min和12 h时,4%大承气颗粒的药物血清作用强;在3 h时,40%大承气颗粒的作用强.4%、20%大承气颗粒的药物血清使小鼠分泌IL-2的作用在1.5 h达峰值,在24 h出现第二个峰值;40%大承气颗粒药物血清使IEL分泌IL-2的峰值在3 h.结论:不同浓度的大承气颗粒制备的药物血清具有使IEL产生/分泌IL-2的作用;该作用涉及到药物本身和药物在体内的活性代谢物和/或其诱导的内源性活性物质的作用.

  • 大承气颗粒药物血清对小鼠肠上皮内淋巴细胞增殖的作用

    作者:张玉萍;方步武;吴咸中

    [目的]探讨大承气颗粒药物血清对小鼠肠上皮内淋巴细胞(IELs)的增殖作用及其作用途径.[方法]分离、鉴定、培养Balb/c小鼠IELs;制备不同浓度的大承气颗粒单次灌胃大鼠的药物血清和临床等效剂量的大承气颗粒多次灌胃大鼠的药物血清,并与大黄素、大黄酚等比较,观测其对IELs增殖及IELs[Ca2+]i的作用.[结果]IELs是CD3阳性细胞为(82.76±2.61),CD8阳性细胞为(72.48±3.57),CD4阳性细胞为(9.91±2.52)的淋巴细胞.单次灌胃的药物血清和多次灌胃的药物血清均能显著刺激IELs增殖.单次灌胃的药物血清对IELs的作用与大承气颗粒的浓度、采血时间、药物血清的作用时间等有关.稀释的药物血清比其原液及正常血清原液作用强.等摩尔浓度的大黄酚、大黄素、厚朴酚的作用以大黄酚较强.大鼠正常血清、药物血清和植物血凝素均能增加IELs[Ca2+]i.[结论]大承气颗粒药物血清能显著刺激IELs增殖,其作用途径之一是增加IELs[Ca2+]i,对维护肠免疫屏障有重要意义.

  • 氯乙酰胆碱对肠上皮内淋巴细胞产生一氧化氮的影响

    作者:孔维涵;方步武;吴咸中

    目的 探讨氯乙酰胆碱对小鼠肠上皮内淋巴细胞(IELs)产生一氧化氮(NO)的影响.方法 分离、培养IELs,以不同浓度氯乙酰胆碱作用于IELs,以植物血凝素(PHA)为对照,用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培养上清液中NO,用MTT分析细胞增殖,以荧光素钙螯合剂(Fura-2/AM)检测细胞内钙([Ca2+]i).结果 与IELs对照组比较(培养液含终浓度0.5 mg/L Con A),氯乙酰胆碱10-5、10-6、10-7 mol/L组吸光度(A)值均降低(P<0.05).IELs培养第4天时NO水平低(培养液不含Con A),此后NO呈进行性升高,至第7天时(观察期末)达峰值且分别高于第1、2、3、4天(P<0.05).与IELs对照组比较,10-5 mol/L氯乙酰胆碱组及10-2g/L PHA组NO水平减低(P<0.05),氯乙酰胆碱组[Ca2+]i水平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PHA组[Ca2+]i水平升高(P<0.05).氯乙酰胆碱组NO水平与lg[Ca2+]i呈正相关(r=-0.840,P=0.036).结论 氯乙酰胆碱具有抑制IELs产生NO的作用,提示迷走神经调控炎症反应可能与其抑制NO的产生有关.

  • 弓形虫复合疫苗滴鼻免疫小鼠诱导肠淋巴细胞变化

    作者:刘成芳;殷国荣;赵瑞君;孔丽

    目的 观察弓形虫可溶性速殖子抗原(STAg)联合蜂胶和γ干扰素(IFN-γ)滴鼻免疫BALB/c小鼠后诱导肠上皮内淋巴细胞及其亚群的动态变化.方法 将96只5~6周龄雌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免疫组和对照组,免疫组以弓形虫复合疫苗(20 μg STAg+ 40 μg蜂胶+1 000 U IFN-γ)滴鼻免疫,对照组以磷酸盐缓冲液滴鼻;分别于滴鼻2次(间隔2周)后第1、2、3、4、6、8、10和12周处死小鼠,分离肠上皮内淋巴细胞(IEL),计数并涂片;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CD4+、CD8+T细胞亚群水平.结果 免疫组小鼠IEL的T淋巴细胞增生第2周达高峰(2.27×105),之后逐渐降低;在第1、2、3和4周对照组T淋巴细胞数分别为(0.81×105)、(0.74×105)、(0.87×105)、(0.74×105)个,免疫组IEL中T淋巴细胞数分别为(1.79 ×105)、(2.27 ×105)、(2.07×105)、(1.69×105)个,2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8.42,P<0.01);IEL中以CD8+T淋巴细胞增生为主,对照组CD8+T细胞水平无明显变化,免疫组CD8+T细胞明显增生,第2周达峰值(50.5%),随后逐渐下降,第1、2、3、4和第6周分别为43.60%、50.51%、44.70%、40.45%、39.73%,与对照组的25.71%、26.37%、29.31%、27.54%、26.35%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6.38,P<0.05);第1、2周免疫组CD4 +/CD8+比值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74,P<0.05).结论 STAg联合蜂胶和IFN-γ滴鼻免疫BALB/c小鼠,可诱导肠上皮内淋巴细胞持续性免疫应答.

  • 肠上皮内淋巴细胞及其免疫学进展

    作者:方芳;陈冬梅;张博芬

    上皮内淋巴细胞(intraepithelial lymphocyte,IEL)广泛分布在皮肤、呼吸道、胃肠道及泌尿生殖道.肠上皮内淋巴细胞(intestinal intraepithelial lymphocyte,iIEL)定位于肠上皮细胞(intestinal epithelial cell,IEC)间,正常成人平均每100个IEC间有6~40个iIEL.iIEL与IEC紧密接触且与含有多种抗原的局部微环境密切相关,均表明其具有黏膜免疫功能.本文就目前对iIEL发育、作用机理及在肠道疾病、口服耐受作用中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 实验性消化道溃疡肠上皮内淋巴细胞IL-4分泌活性的检测

    作者:方芳;吕昌龙;祁赞梅;王庆辉;那立新;刘军;吕超

    目的:了解消化道溃疡肠上皮内淋巴细胞(iIEL)白细胞介素4(IL-4)的分泌能力.方法:利用水浸限制刺激法诱发小鼠消化道溃疡模型,采用ELISA法检测iIEL的IL-4分泌水平.结果:水浸限制刺激诱发消化道溃疡后4 d,iIELIL-4分泌水平升高,但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未见显著性差异.结论:消化道溃疡肠上皮内淋巴细胞的IL-4产生水平未见明显变化.IL-4在溃疡早期愈合过程中可能不起主要作用,并进一步证明iIEL分泌的Th1细胞因子在消化道溃疡恢复中的重要作用.

  • 双歧杆菌DNA对小鼠肠上皮内淋巴细胞产生γ干扰素和白介素2作用的研究

    作者:王舰;史俊岩;罗恩杰;周正任

    目的:研究双歧杆菌DNA对小鼠肠上皮内淋巴细胞(iIEL)γ干扰素(IFN-γ)和白介素2(IL-2)产生水平的影响,探讨其对小鼠iIEL免疫激活作用.方法:提取双歧杆菌DNA,肌肉注射免疫小鼠,提取小鼠iIEL,以IFNγ和IL-2作为检测指标,测定其变化.结果:DNA免疫小鼠产生IFN-γ和IL-2的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明显提高(P<0.01).结论:双歧杆菌DNA明显提高小鼠iIEL产生IFN-γ和IL-2的能力.

  • 肠上皮内淋巴细胞促L929细胞增殖活性的研究

    作者:祁赞梅;吕昌龙;刘北星;刘冬妍

    目的:了解应激性溃疡模型中肠上皮内淋巴细胞(iIEL)培养上清促L929细胞增殖活性的变化.方法:采用水浸限制刺激法制备小鼠应激性溃疡模型.分别提取iIEL和脾T淋巴细胞,在含ConA的培养液中培养.采用MTT法检测iIEL和脾T淋巴细胞培养上清的促L929细胞增殖活性.结果:正常鼠iIEL培养上清促L929细胞增殖活性显著高于脾T细胞培养上清(P<0.05).应激性溃疡发生后,iIEL培养上清促L929细胞增殖活性显著下降,于第4天降至低(P<0.05),1周后恢复正常.结论:iIEL培养上清中可能含有高水平的促进L929细胞增殖的因子,这种因子的活性在应激性溃疡中可能发生变化.

  • Ag85A DNA疫苗对肠上皮内淋巴细胞FasL mRNA表达的影响

    作者:王庆辉;吕昌龙;Azuma KALU;吕超;方芳;李季

    目的:分析口服Ag85A DNA疫苗对小鼠肠上皮内淋巴细胞(iIEL)FasL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减毒伤寒杆菌运载的Ag85A DNA疫苗经口免疫小鼠,检测iIEL和脾淋巴细胞FasL mRNA的表达.结果:末次免疫后8 d,Ag85A DNA质粒组小鼠iIEL FasL mRNA平均表达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和空质粒对照组;空质粒对照组和正常对照组的iIEL FasL mRNA平均表达水平以及3组脾淋巴细胞FasL mRNA的表达水平均未见显著性差异.结论:口服Ag85A DNA疫苗可以上调小鼠iIEL FasLmRNA的表达,而对脾淋巴细胞未见有意义的影响.

  • 053 肠上皮内淋巴细胞及其与肠道疾病

    作者:刘冬妍;吕昌龙

    肠上皮内淋巴细胞(iIEL)是一组庞大的T细胞群体,它的表型、功能及其发育均与经胸腺发育成熟的T细胞不同,iIEL在有病毒感染、体外刺激和寄生虫感染引起的肠道疾病中起重要的免疫防御和免疫调节作用.

  • 肠上皮内淋巴细胞抗弓形虫感染的免疫功能研究进展

    作者:弓鸿飞;殷国荣

    刚地弓形虫(Toxoplasma gondii)经口感染后引发一系列免疫应答,包括先天性免疫和获得性免疫应答.某些近交系小鼠感染后肠道内稳态平衡的改变,导致急性回肠炎.肠道相关淋巴组织(gut-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GALT)为抵抗弓形虫感染的首道屏障,肠上皮内CD4+T细胞分泌趋化因子和细胞因子来清除弓形虫,而肠上皮内CD8+T细胞分泌转化生长因子来减轻炎症反应.该文综述了经口感染弓形虫后,以肠上皮内淋巴细胞(intestmal intraepithelial lymphocytes,iIEL)为代表的GALT细胞群在抗弓形虫感染中的免疫功能特征.

  • 肠上皮内γδ T细胞

    作者:叶月芳;厉有名

    γδT细胞是肠上皮内淋巴细胞中重要的亚群,主要表达辅助受体CD8 αα,T细胞受体缺乏多样性,偏向性重排少数几种Vγ基因.一系列证据支持胸腺是肠上皮内γδ T细胞的主要来源,也可能存在胸腺外发育途径.γδ T细胞能促进肠上皮细胞增殖,维持肠上皮完整性及通透性,对损伤或转化的肠上皮细胞发挥溶细胞效应.肠上皮内γδT细胞尚能调节肠道炎症反应,参与外周耐受,并与肠黏膜IgA应答的诱导和维持密切相关.

  • 肠上皮内淋巴细胞研究进展

    作者:吕健

    肠上皮内淋巴细胞(IEL)是肠黏膜免疫系统的前沿守护者.肠黏膜上皮与肠腔大量微生物、食物抗原接触后,可通过调节IEL以预防肠腔致病微生物侵袭和对无害抗原产生耐受.IEL的表型和功能呈多样性,包括常规和非常规亚型,其功能失调不仅可引发肠道疾病,且与自身免疫病关系密切,而自身免疫病亦可致IEL发生相应变化.本文就IEL的分类、起源、在消化道中的分布情况及其与自身免疫性肠病、免疫缺陷性肠病、小肠恶性肿瘤的相关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一种小鼠肠上皮内淋巴细胞改良分离技术

    作者:曲林林;李秋荣;黎介寿

    目的: 探讨并改进小鼠肠上皮内淋巴细胞分离技术. 方法: 采用冰浴致肠黏膜上皮脱落的方法,用含DTT的PBS充分振荡后,依次通过80、400目尼龙筛网过滤,观察分析细胞收获率、细胞活率和细胞纯度. 结果: 每只鼠约20 cm小肠可获得(5.6±0.7)×10~6个上皮内淋巴细胞.上皮内淋巴细胞纯度为(92.21±5.20)%,细胞活率为(90.46±5.71)%. 结论: 与国内外其他分离方法相比较,该法操作简便,细胞收获率稳定、细胞活率和细胞纯度高,可用于肠上皮内淋巴细胞的相关研究.

25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