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中华损伤与修复(电子版)杂志

中华损伤与修复(电子版)

中华损伤与修复(电子版)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Injury Repair and Wound Healing 중화손상여수복잡지(전자판)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0.93
  • 审稿时间:
  • 国际刊号: 1673-9450
  • 国内刊号: 11-9132/R
  • 发行周期:
  • 邮发: http://zhssyxfzz.yiigle.com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2006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损伤与修复杂志(电子版)编委会
  • 出版地区:
  • 主编: 孙永华
  • 类 别: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 外固定支架联合负压封闭引流及皮瓣移植治疗Gustilo ⅢA型胫腓骨骨折

    作者:康靖东;陈娟;徐伟军

    目的 探讨外固定支架联合负压封闭引流及皮瓣移植治疗GustiloⅢA型胫骨骨折患者的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2008年10月至2014年10月在中国核工业北京四○一医院治疗的40例GustiloⅢA型胫腓骨骨折患者资料,采用负压封闭引流治疗的20例患者设为试验组,采用一期皮瓣修复的20例患者设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入院后均急诊采用清创、外固定支架固定的常规方法进行治疗,试验组清创支架外固定术后行负压封闭引流,二期皮瓣修复创面;对照组术后行一期皮瓣修复、打包加压以及加强换药治疗,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创面愈合时间、术后再次手术率、骨折平均愈合时间以及术后半年踝关节功能评分.指标数据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分析,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检验.结果 试验组患者的创面愈合时间(15.3±5.7)d与对照组(24.6±5.9)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26,P=0.021);术后试验组患者未行再次手术,对照组再次手术3例(15.0%),两组术后再次手术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8.039,P=0.001);试验组与对照组患者骨折平均愈合时间分别为(6.7±1.4)个月、(6.8±1.9)个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322,P=0.193);试验组与对照组术后半年Mazur踝关节功能评分优良分别为15例(75%)、14例(7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983,P=0.159).结论 在严格清创后,应用外固定支架联合负压封闭引流及二期皮瓣移植治疗伴有皮肤软组织缺损的GustiloⅢA型胫腓骨骨折,手术操作简单,再次手术率较低,骨折愈合及患肢关节功能恢复好,疗效满意,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和应用.

  • 小鼠糖尿病全层皮肤缺损模型的建立

    作者:曹大勇;牛希华;夏成德;付晋凤;徐锦雄;陈斌

    目的 在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糖尿病模型的基础上建立小鼠糖尿病全层皮肤缺损模型,观察小鼠糖尿病全层皮肤缺损模型创面自愈情况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情况,探索构建小鼠糖尿病全层皮肤缺损模型的新方法.方法 24只4周龄ICR雄性小鼠随机分为两组,普通对照组(ND组)12只,高脂饲料±STZ组(HS组)12只,4~15周龄(每周固定时相点、每周1次)测体质量,4、8 ~15周(每周固定时相点、每周1次)测量空腹血糖值,STZ诱导后将血糖值≥11.1 mmol/L的HS组小鼠纳入糖尿病组(DM组).建立小鼠糖尿病模型成功后4周,无菌手术操作行全层皮肤缺损模型的复制.术后分别进行创面换药、照相、取材,行创面愈合率及创面组织VEGF-A的的测定与计算,所得数据指标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 经STZ注射后,HS组12只小鼠均纳入DM组,成模率达100%.9周龄时DM组小鼠空腹血糖值(18.7±1.7)mmol/L与ND组(7.3±0.6)mmol/L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985,P<0.05),且高血糖水平至少可维持6周.伤后第7、10、14天DM组创面愈合率(35.18±11.70)%、(58.30±14.57)%、(92.41±0.75)%与ND组(55.93±16.50)%、(86.65±5.06)%、(99.28±1.02)%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106、2.306、2.776,P值均小于0.05),伤后第7天,DM组创面组织VEGF-A mRNA表达水平(6.51±0.18) ddCt与ND组(4.26±0.63) ddCt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76,P<0.05).结论 SZT诱导小鼠糖尿病模型的方法切实可行,在此基础上构建的小鼠全层皮肤缺损模型,其创面愈合较正常小鼠缓慢,符合糖尿病创面愈合延迟的特点,可用于相关的动物研究.

  • 影响Ⅲ期与Ⅳ期压疮愈合的因素分析

    作者:段红杰;柴家科;郝岱峰;付顺来;冯光;李涛;李善友

    目的 探讨影响Ⅲ期与Ⅳ期压疮创面愈合的主要因素,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和帮助.方法 回顾分析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烧伤整形科2012年3月至2014年9月收治的56例Ⅲ期与Ⅳ期压疮患者病例资料,对影响创面愈合的因素,包括年龄,性别,感染情况(体温、血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比值),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血清球蛋白,血糖,感觉缺失与否,创面评分(创面大小、分泌物及创面组织类型)及创面处理方法,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单因素回归分析及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 Pearson相关分析发现,创面处理方法、体温、血白细胞、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创面评分与创面愈合时间显著相关(P<0.05);经单因素回归分析,体温、创面处理方法两个因素可入选回归方程(P<0.10);进一步经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创面处理方法、创面评分、体温对压疮住院患者创面愈合时间影响显著(P<0.10).所建立的方程经方差分析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接受住院治疗的压疮患者而言,创面评分、处理方法、感染情况是影响压疮创面愈合的主要因素,影响压疮愈合的许多不利因素可通过积极有效的治疗消除.

  • 音乐治疗对严重烧伤患者睡眠质量和机体炎症因子的影响

    作者:李宗瑜;刘锐;苏海涛;杨心波;邵铁滨;孙艳秋;韩秀琳

    目的 观察音乐治疗对严重烧伤患者睡眠障碍的治疗作用及对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 以2009年8月至2014年11月哈尔滨市第五医院烧伤科收治的120例严重烧伤患者为研究对象,烧烫伤深度均为深Ⅱ度、Ⅲ度,烧烫伤面积为(68.5±15.0)%总体表面积(TBSA).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n=60)和对照组(n=60).对照组采用烧伤科传统治疗方法即外用烧伤药膏均匀涂布创面(1次/8 h)、抗生素预防感染等治疗8周.治疗组在对照组传统治疗方法基础上,给患者施行音乐治疗即播放舒缓音乐的同时进行语言诱导以使患者进入放松状态,每次30 min,于晚上睡觉前实施,每周5次,共治疗8周.于治疗前及治疗后1、4、8周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估两组患者睡眠质量,应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测定两组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PSQI评分及炎症因子水平采用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治疗前,两组严重烧伤患者的PSQI评分、血清TNF-α和IL-6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大于0.05);治疗1周后,治疗组较对照组PSQI评分低,血清TNF-α和IL-6水平下降,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小于0.05).至治疗第8周,治疗组患者PSQI评分为(8.71±1.97)分,血清TNF-α 和IL-6水平分别为(43.1±11.9)ng/L和(347.2±12.9) ng/L,均明显低于对照组(9.75±2.31)分、(49.5±11.5) ng/L和(419.3±13.5)ng/L,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2.654、7.325、13.027,P=0.003、0.007、0.001).结论 严重烧伤患者辅助音乐治疗可以明显改善睡眠质量,降低炎症因子水平,改善患者机体的炎症反应状态.

  • 辐照交联胶原支架用于大鼠全层皮肤缺损修复的实验研究

    作者:许零;张雅晴;马晓春;居学成;陈欣

    目的 研究辐照交联法制备胶原支架的组织相容性、体内降解性以及在大鼠全层皮肤缺损创面中的修复作用.方法 Ⅰ型胶原溶液使用60Co辐照交联,采用场发射环境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辐照交联胶原支架的多孔形貌,测量辐照交联胶原支架与戊二醛交联胶原支架的吸水率以及二者在胶原酶溶液中的降解速率.选取48只SD雄性大鼠,随机选抽取24只SD大鼠,背部分离皮下组织,形成皮下囊袋,埋植辐照交联胶原支架,常规缝合切口后1、2、3、4周取材,观察不同时间点植入部位的宏观排斥反应、支架降解程度及周围组织的外观形态,利用Image Pro软件对苏木精-伊红(HE)染色结果分析并计算剩余材料占组织面积的百分比.其余的24只SD大鼠构建大鼠背部皮肤全层缺损创面模型(每只大鼠4处创面).左上、右上创面分别移植辐照交联胶原支架和戊二醛交联胶原支架称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左下、右下创面仅用透明的聚氨酯薄膜敷料覆盖为空白对照组,术后即刻及术后3、6d观察创面外观,术后6d统计创面肉芽组织的厚度以及剩余材料面积.采用t检验对组间数据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辐照交联胶原支架孔径分布较宽,连通性良好,孔壁较薄,适合细胞长入.戊二醛交联胶原支架和辐照交联胶原支架24 h吸水率分别为(45.21 ±3.72)%以及(64.27±6.6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4.53,P<0.05).戊二醛交联胶原支架平均降解速率为27.5%/h比辐照交联胶原支架12.5%/h降解更快.大鼠皮下埋植的辐照交联胶原支架与植入部位相容较好,HE染色显示植入部位组织炎症细胞数量较少,伴随辐照交联胶原支架降解,细胞不断迁入支架内.植入后l至4周剩余材料占组织面积的百分比分别为(43.35 ±5.38)%、(25.69 ±6.31)%、(14.55±3.50)%、(3.74±2.53)%.大鼠全层皮肤缺损修复实验,实验组植入1周时,辐照交联胶原支架已在体液作用下重新呈现出溶胀的类凝胶态,伴随降解其直径不断缩减、厚度逐渐减薄.术后同期,空白对照组伤口与实验组和对照组相比,已明显产生收缩.利用Image Pro软件分析HE染色结果显示,植入后6d时实验组剩余材料面积(53.52±11.04)%较对照组(17.07±8.83)%多,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77,P<0.05),实验组肉芽组织厚度(1012.54±151.97) μm与对照组(724.52±92.87) μm、空白对照组(390.74±97.26) μm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0.73、24.66,P值均小于0.05).结论 辐照交联胶原支架表现出良好的组织相容性,可加速创面的愈合,促进肉芽组织的生长,降解较市售戊二醛交联胶原支架慢,有促进较大、较深伤口愈合的潜力.

  • 医用臭氧气浴干预对烧伤常见致病菌体外杀菌作用的实验研究

    作者:赵超莉;叶子青;谢琼慧;阮琼芳;陈斓;张卫东

    目的 应用医用臭氧气浴技术,行体外载体定量细菌杀菌实验,观察其杀菌效果,为临床治疗感染创面提供实验基础.方法 受试菌株包括3株标准菌株和武汉市第三医院烧伤研究所烧伤患者创面分泌物中培养分离的耐药菌株27株.3株标准菌株为ATCC25923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29592大肠杆菌,ATCC27853铜绿假单胞菌;烧伤患者创面分泌物中培养分离的耐药菌株: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10株、铜绿假单胞菌7株、大肠杆菌5株及白色念珠菌5株.制备各种菌株的菌悬液,比浊后浓度为0.5×108~1.5×108cfu/mI,均取0.1 mL涂布于无菌平皿中央,将涂有受试菌悬液的平皿按照干预方法的不同,随机分为两组,即臭氧气浴实验组和微波照射对照组.将臭氧气浴实验组染菌平皿放入密闭无菌玻璃罐内,分别依次放入罐内2个相同染菌平皿并揭开皿盖,连接臭氧发生器装置,并将通气管插入密闭无菌玻璃罐内,保持罐内臭氧浓度为50 μg/mL,开启臭氧气机开始计时,分别干预10、30、60 min.同时,微波照射对照组分别依次将2个相同染菌平皿放入超净工作台上,采用低强度微波距染菌平皿3 cm垂直照射做对照,分别照射10、30、60 min.两组实验均重复3次.实验毕,两组每个时相点各取出2个平皿加入0.9 mL 0.9%氯化钠溶液,吹打稀释后,取1 mL倾注琼脂于平皿上,盖上皿盖待含菌培养基凝固后,置37℃恒温培养箱内培养24 h(白色念珠菌培养72 h),采用涂抹平板计数法作细菌菌落计数,计算并采用t检验比较两组平皿不同时相点的杀菌率.结果 臭氧气浴实验组在通臭氧气浴10 min时,受试的3株标准菌株及临床烧伤患者创面分离的耐药菌株中的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的平均杀菌率为(68.51±10.48)%,与微波照射对照组微波照射10 min时同等菌株的平均杀菌率(50.65±13.28)%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86,P<0.05).臭氧气浴实验组30、60 min时细菌平均杀菌率均为100.00%,微波照射对照组微波照射30、60 min的平均杀菌率为(84.25±6.06)%、(90.50±4.5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t=6.364、5.362,P值均小于0.05).对白色念珠菌,臭氧气浴实验组与微波照射对照组在作用10 min时细菌杀菌率均小于10.00%,作用30、60 min时两组杀菌率均为99.99%以上,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医用臭氧气浴干预对烧伤常见致病菌显示了强大的体外杀菌作用,为控制烧伤创面感染提供一种新的治疗途径.

  • 比较聚氨酯和聚乙稀醇两种海绵材料在负压吸引下对大鼠肉芽组织增生的影响

    作者:黄颖雯;陈蕾;邓睿华;刘旭盛;祁少海;徐盈斌

    目的 比较聚氨酯和聚乙稀醇这两种海绵材料在负压吸引下对大鼠肉芽组织增生的影响.方法 16只雄性SPF级大鼠按随机原则分为2组,每组8只,肩胛间区做沿背部中线纵形、长约2 cm的全层皮肤切开伤口后,按植入海绵(聚氨酯或聚乙烯醇)不同视为聚氨酯组及聚乙稀醇组,术后30 d处死大鼠,取出植入海绵,通过对植入海绵标本的大体观察,通过苏木精-伊红(HE)染色、Masson 三色染色观察胶原沉积情况,组织学检验方法比较两组标本的巨噬细胞、α平滑肌肌动蛋白(d-SMA)肌成纤维细胞、CD31、Ki67、转化生长因子-31(TGF-31)这5个指标的阳性细胞个数的差异,以比较两种海绵材料诱导局部血管化及肉芽组织生长的差异.结果 聚氨酯组海绵体积(0.41±0.18)cm3与聚乙稀醇组(0.82 ±0.13)cm3比较,体积明显缩小;HE染色及Masson 三色染色结果显示,聚氨酯组海绵内肉芽组织量多,遍布全层,有较多小血管生成,胶原纤维沉积量多,而聚乙稀醇组肉芽组织仅长人海绵外层,量少,血管化程度低且胶原纤维沉积量少.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显示,海绵内巨噬细胞阳性染色的相对细胞个数聚氨酯组为(70.25±3.87)个,聚乙稀醇组为(22.38±2.90)个,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761,P<0.05);海绵内d-SMA阳性染色的肌成纤维细胞个数聚氨酯组为(57.63±1.21)个,聚乙稀醇组为(17.50±1.18)个,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扛1.761,P<0.05);海绵内CD31阳性血管数量聚氨酯组为(53.25±0.94)个,聚乙稀醇组为(14.25±1.57)个,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761,P<0.05);海绵内的Ki67阳性细胞数目聚氨酯组为(69.00±3.32)个,聚乙稀醇组(10.75±0.88)个,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761,P<0.05);海绵内TGF-β1细胞因子阳性染色的相对数量聚氨酯组为(64.25±3.05)个,聚乙稀醇组为(19.63±1.13)个,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761,P<0.05).结论 在同样的负压吸引条件下,创面应用聚氨酯较使用聚乙稀醇,在促进局部血管化及肉芽组织生长方面均具有优势.

  • 脓毒症固有免疫细胞的调节机制研究进展

    作者:黄鹤;田昭涛;黎檀实

    脓毒症是由潜在或已知感染因素引起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是重症加强护理病房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尽管基于靶向治疗的分子学发病机制研究已有大量开展,严重脓毒症和脓毒性休克的生存率仍未得到明显改善.宿主细胞介导免疫对深刻理解脓毒症及其多脏器损伤并发症的病理过程至关重要.本文简要概述不同类型免疫细胞及新近发现的分子在脓毒症发展中的调节机制,并探讨免疫细胞参与的严重脓毒症早期诊断和治疗.

  • Toll样受体在成体海马神经发生中调控作用的研究进展

    作者:王维;米卫东;李云峰

    神经发生即机体产生新的神经细胞的过程,成体海马神经发生与正常和疾病状态下海马功能的维持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哺乳动物终生存在海马神经发生,在发生阿尔茨海默病、抑郁症、精神分裂症、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等疾病时海马神经发生亦出现异常,提示成体海马神经发生在这些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多种因素调控神经发生的过程,Toll样受体(TLR)家族在维持机体固有免疫及抵御病原菌的炎症反应过程中及维持免疫过程对机体保护及损害的平衡中具有重要作用,同时在海马神经发生过程中也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其中TLR2、TLR4、TLR3与TLR9几种受体在正常或病理状态下海马神经发生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TLR参与了认知功能及情绪记忆损害的疾病的病理生理过程,了解TLR在海马神经发生过程中的作用对于防治认知功能及情绪记忆损害类疾病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TLR在海马神经发生中的作用作一综述.

  • 诱导性多潜能干细胞在创面修复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唐夏;王凌峰;李俊亮;郝春光;田维庆

    难愈创面的治疗是临床上非常棘手的难题,包括手术和意外的割伤、烧伤、褥疮、糖尿病溃疡等,终导致瘢痕甚至经久不愈.特别是皮肤大面积深度烧伤,往往伴随一些毛囊、汗腺等皮肤附属结构的损伤.无论是自体皮移植还是现有的组织工程皮肤覆盖均无法重建其功能.因此,如何获得足够量的种子细胞,来修复烧创伤皮肤组织,使之更好地愈合并减少瘢痕的形成,达到解剖结构和功能的重建,已经成为当前组织修复领域中的重点,也是现如今临床上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诱导性多潜能干细胞(iPSC)可以分化成3个胚层的所有细胞,且其细胞来源不受伦理限制,给创面修复及再生医学带来新的希望.本文通过回顾总结,对iPSC及其在创面修复中的作用进行综述.

  • Cathelicidin LL-37抗菌修复作用及机制的研究进展

    作者:屠华雷;巴特;刘玲英

    抗菌肽Cathelicidin LL-37(简称LL-37)是人体先天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广泛存在于机体的多个器官及组织中,可以直接参与调节机体炎症的发生、发展,或通过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等免疫细胞间接调控机体防御功能,在机体的防御功能中扮演重要角色,同时LL-37可以促进受损组织的修复与再生.本文广泛查阅LL-37的直接、间接抗菌作用及其机制,LL-37通过促血管新生,细胞迁移、增殖分化等作用,进而加速细胞修复的相关文献后,进行总结分析,对抗菌肽LL-37抗菌及修复功能机制方面的相关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严重烧伤早期心肌收缩功能障碍的发生机制

    作者:吴静;张勤

    严重烧伤患者早期即存在心肌收缩功能障碍,引起这一现象的发生机制可能包括持续激活的应激反应、心肌的缺血再灌注(I/R)损伤、炎症反应等.液体泛滥以及补液不足也是严重烧伤患者早期心肌收缩力降低的重要原因;除此之外,可能还与创伤后心肌冠状动脉缺血后的类冬眠效应有关.

  • 转基因干细胞在慢性创面愈合过程中新生血管化的作用

    作者:胡艳阁;方勇

    新生血管化在创面愈合和组织再生过程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它提供组织修复必须依赖的物质基础(氧气、营养物质等).随着近年来分子生物学技术和细胞工程技术的发展,干细胞技术和目的基因转染在创面愈合和血管生成方面展现独特的优势.文章总结了创面愈合的过程,慢性创面难愈的部分原因,血管新生在慢性创面愈合过程中的作用,相关生长因子基因转染技术、效率及与转基因干细胞的联合应用在慢性创面愈合过程中血管新生中的新发现,为临床上治疗慢性创面等棘手问题提供参考.

  •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严重烧伤截肢术中的应用观察

    作者:徐刚;周杰;罗艺;周荣芳;刘森;刘亦峰;黄金华;李平松

    目的 观察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严重烧伤截肢(指、趾)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扬州大学临床医学院收治的6例深度烧伤伴肢体坏死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截肢(指、趾)术结合负压封闭引流技术进行治疗,手术中截除坏死肢体,残端创面根据具体情况采用不同修复方法如直接缝合、皮瓣转移修复、皮片移植或术毕切口上方均行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残端创面条件下良可暂予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后进行二期修复,观察患肢有无反复破溃,调查患者对修复处外观及功能是否满意.结果 随访观察3-12个月,6例患者行截肢(指、趾)术后,经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结合皮瓣转移及皮片移植等方法,所有创面均完全愈合,创面均得到了较好的修复,肢体长度得到较大程度的保留,无反复破溃,患者对修复处外观及功能均满意.结论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技术应用于严重烧伤行截肢术后的残端创面疗效确切,方法简易,值得进一步研究.

  • 侧颈部皮管在烧伤后耳廓缺损修复中的应用

    作者:陈俊男;陈亮;李治桦;吕晓杰;胡晓春;王艺;田孝臣

    目的 探讨应用侧颈部皮管修复烧伤后耳廓缺损的手术方法及其疗效.方法 选择2011年11月至2012年8月就诊解于放军第二炮兵总医院整形外科的12例烧伤后耳廓缺损患者,男9例,女3例,其中11例患者为单侧耳廓部分缺损,1例患者为双侧耳轮部分缺损.患者均于烧伤后3~6个月接受治疗,清除病灶后,于侧颈部设计双皮下蒂皮瓣(侧颈部皮管),皮管长宽比例为3 ~4:1,形成的皮管向耳部推进转移,修复耳廓缺损.侧劲部供区均经减张后拉拢对位缝合.结果 术后7~9d拆线,12例患者皮管全部存活,随访3~12个月,11例单侧耳廓缺损患者修复后耳廓的位置、大小和对侧健耳相似,修复外耳的组织质地、颜色与对侧健耳相似;1例双侧耳廓缺损患者修复后双侧耳外形和正常外耳相似,且左右对称.供瓣区位于耳后,术后瘢痕隐蔽.结论 应用侧颈部皮管转移修复烧伤后耳廓组织缺损,供区可提供较大的组织瓣修复,对于耳周尤其是颈部存有一定量的正常皮肤的患者,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 持续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高龄糖尿病足患者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关小宏;李宝军;高歌;关泰宇;肖黎

    目的 探讨持续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高龄糖尿病足(大于等于80岁)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1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解放军空军总医院住院的高龄糖尿病足患者186例,男184例,女2例,按随机数字法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93例,给予系统、规范的基础治疗、血压控制、抗生素应用及对症支持治疗后行创面清创,实验组患者采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换药方法治疗,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换药次数、创面愈合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治疗后创面愈合情况.结果 186例高龄糖尿病足患者治疗后创面愈合良好.实验组患者平均换药次数(21.3±5.3)次、创面平均愈合时间(20.4±3.2)d、平均住院时间(24.2±2.4)d、平均住院费用(2.4±0.5)万元,均分别少于对照组[(33.6±6.2)次、(47.6±4.6)d、(54.4±3.3)d、(4.9±0.7)万元],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4.5、46.8、71.3、28.0,P值均小于0.05).结论 与常规换药治疗方法相比,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减少换药次数,缩短创面愈合时间,减少患者住院时间,大大降低住院治疗费用,进而节省了卫生资源,减轻患者经济负担.

  • 大面积烧伤患者创面外用酒精引起酒精中毒8例

    作者:朱海涛;贺立新;李冬海;曹玉珏;屠海霞;万霖;蔡金东;陈帆

    目的 总结大面积烧伤患者创面外用酒精引起酒精中毒的诊疗经验和教训.方法 回顾2004年10月至2013年10月,北京丰台右安门医院收治的大面积烧伤患者创面外用酒精引起酒精中毒者8例,其中男3例,女5例,年龄为22~65岁,煤气火焰烧伤5例,汽油火焰烧伤2例,漆料火焰烧伤1例,烧伤总面积为62% ~ 85%总体表面积(TBSA).8例患者均行四肢创面切削痂大张异种皮加自体微粒皮移植术,其中5例患者削痂达脂肪层,3例患者切痂达深筋膜层,异种皮覆盖后4例外用酒精油纱加两层酒精纱布加棉垫包扎,4例外用酒精银离子烧烫伤敷料(阿杰姆)加两层酒精纱布加棉垫包扎,8例患者均于术后3h内出现酒精中毒,中度中毒6例,重度中毒2例.6例中度中毒患者立即给予去除酒精敷料,0.9%氯化钠溶液冲洗后改用其他抗菌敷料;2例重度中毒患者除更换敷料外,还予纳洛酮促醒、多巴胺升压、奥美拉唑抑酸等治疗.结果 6例中度中毒患者于术后6~10h逐渐清醒,术后12h生命体征平稳,症状消失;2例重度中毒患者于术后12 ~16 h逐渐清醒,术后24 h症状完全消失.8例患者创面终均痊愈,出院.结论 大面积烧伤患者术中应用酒精敷料包扎有导致患者酒精中毒的危险,不过如果术后能早期做出诊断,给予及时正确处理往往可转危为安.大面积烧伤患者术中不用或少用酒精敷料包扎,减少酒精中毒风险.

    关键词: 烧伤 创面 酒精中毒
  • “超”保护性肺通气策略

    作者:朱峰;郭光华

    机械通气(正压通气)是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治疗的主要措施,但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VALI)等并发症严重困扰临床,早先提出的保护性肺通气策略(PLVS)也被证实有局限性.有专家提出“超”保护性肺通气策略(UPLVS)的新通气策略,可能有助于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通气治疗.本文从概念、机制、优势、弊端以及临床实践形式等方面详细推介UPLVS,希望能引起临床工作者的重视和关注.UPLVS主要包括超小潮气量通气(≤4 mL/kg,一般在2~4 mL/kg)、平台压≤20 ~ 25 cmH2O、(高)PEEP维持肺复张等.UPLVS能够进一步降低气道压、防止气压伤,从而减少VALI的发生,具有更好的肺保护效应.其弊端是UPLVS的极低潮气量通气会导致高呼吸频率通气和呼吸性酸中毒或高碳酸血症,对于重症患者会增加内源性呼吸末正压通气.通过体外膜氧合和体外二氧化碳清除技术或许可以部分或全部解决UPLVS带来的二氧化碳潴留以及由其衍生的相关问题.目前,实施UPLVS采用高频率、极低潮气量的通气模式-高频振荡通气模式,已经通过国外多项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研究证实其价值.

  • 水动力清创系统联合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新生儿广泛性坏死性筋膜炎一例

    作者:蒋南红;谢卫国

    患儿女,于出生12 d时因挤压乳头致左胸部红肿,继而出现皮肤坏死,并迅速向胸腹部皮肤及皮下蔓延、扩展.诊断:新生儿广泛性坏死性筋膜炎,在外院行胸腹壁广泛切开引流,全身应用广谱抗生素,体温降至正常,皮下坏死范围未再扩大,但创面迁延未愈合.于伤后20余天转入武汉市第三医院,入院体检:体温:38℃,心率:130次/min,呼吸频率:34次/min,神志清,精神差.躯干创面面积为15%总体表面积(total body surface area,TBSA),中央区皮肤组织缺如面积为约4%TBSA,见坏死组织附着,部分已形成肉芽组织.周围区域皮肤存在,皮下为广泛潜腔或窦道,创面皮肤红肿明显,有多数引流切口,皮下间隙(窦道)部分相通,深为1~5 cm(图1).

    关键词:
  •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结合邮票植皮术治疗老年难愈性创面二例

    作者:张放;吕开阳;朱世辉;夏照帆

    难愈性创面修复是临床工作中的难题,邮票植皮术常用于难愈性创面治疗.传统邮票植皮术结合纱布绷带加压包扎方法操作繁琐,术后不利于创面渗出的观察,植皮创面的固定、引流效果不理想[1-2].目前,邮票植皮术+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是一种较新的创面封闭方法,本文选取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烧伤科2例老年难愈性创面患者,予负压封闭引流技术结合邮票植皮术封闭创面,术后观察负压固定情况、引流效果、负压装置拆除过程植皮术患者疼痛情况、拆除后皮片固定和成活情况.

    关键词:
  • 早期护理干预对重症出血性脑卒中患者预后的影响

    作者:唐颖

    目的 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在重症出血性脑卒中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2月至2013年4月期间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32例重症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将17例实施针对性护理的患者设为干预组,针对性护理包括加强意识及基础疾病监测,早期康复治疗以及患者及家属的心理疏导;其余15例患者设为对照组,进行神经外科常规护理(围手术期常规护理、术后口腔护理、压疮护理等).通过改良Barhtel指数(MRI)评估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简化Fugl-Meyer评分(FMA)评价患者运动功能,以及患者和家属满意度来评价干预的效果.结果 干预组患者的改良Barhtel指数(89.31±8.28)分和简化Fugl-Meyer评分(63.21±5.85)分高于对照组患者(71.25±10.76)、(45.74±4.62)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61、24.60,P=0.016、0.002);干预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9/17)与对照组(7/1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 =0.125,P=0.36);干预组患者家属对护理满意度(14/17)与对照组(8/1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124,P=0.038).结论 早期护理干预重症出血性脑卒中患者能够促进患者病情的康复,提高护理服务的满意度,促进医患关系的和谐发展.

  • 自制吸痰管连接输液器保留灌肠在治疗老年患者抗生素相关性腹泻中的应用

    作者:崔晶晶;张静;李明玉;梁小芹

    目的 探讨使用一次性吸痰管连接一次性输液器组成的保留灌肠装置在治疗老年患者抗生素相关性腹泻(ADD)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2015年5月入住北京积水潭医院且出现ADD的老年患者62例,采用完全随机分组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1例.对照组采取传统保留灌肠法,观察组采用自制的一次性吸痰管连接一次性输液器进行保留灌肠,观察两组患者的耐受性、药液保留时间(药液保留时间大于1h或小于1h的例数)并计算肠药液外流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耐受性优28例,良3例,差0;对照组耐受性为17例,良10例,差4例,观察组耐受性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0.46,P<0.05);灌肠药液保留时间≥1h的观察组28例,对照组7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8.93,P<0.05);观察组灌肠药液外流率为9.67% (3/31),对照组外流率为58.06%(18/31),观察组灌肠药液外流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6.2、P<0.05).结论 一次性输液器连接一次性吸痰管保留灌肠治疗老年ADD,患者耐受性高,药液保留时间延长,肠液外流率降低,提高疗效,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中华损伤与修复(电子版)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4 05
2006 01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