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中华损伤与修复(电子版)杂志

中华损伤与修复(电子版)

中华损伤与修复(电子版)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Injury Repair and Wound Healing 중화손상여수복잡지(전자판)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0.93
  • 审稿时间:
  • 国际刊号: 1673-9450
  • 国内刊号: 11-9132/R
  • 发行周期:
  • 邮发: http://zhssyxfzz.yiigle.com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2006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损伤与修复杂志(电子版)编委会
  • 出版地区:
  • 主编: 孙永华
  • 类 别: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 异种(猪)脱细胞真皮基质降低深Ⅱ度烧伤炎症反应的实验研究

    作者:林颜;杨荣华;阮树斌;林泽鹏;冯祥生;沈锐;张凤刚;熊想莲;陈晓东

    目的 研究异种(猪)脱细胞真皮基质(ADM)在治疗深Ⅱ度烧伤创面过程中降低炎症反应的机理.方法 选取严重深Ⅱ度烧伤患者70例,按照入院时间先后顺序将其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n=40)和对照组(n=30).实验组患者创面应用异种(猪)ADM外加无菌纱布覆盖包扎,对照组患者创面应用聚维酮碘软膏纱布覆盖包扎.以入院当天为伤后第1天算起,分别于伤后第1、3、7、10 天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和全自动化学发光分析法等技术检测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白细胞介素-6和白细胞介素-10水平,同时收集伤后第3、7、10天生命体征和外周血白细胞的变化情况.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组间比较采用SNK检验.结果 实验组伤后第3天患者血清中TNF-α水平为(1.55±0.62)ng/mL,低于对照组(1.86±0.64)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生命体征的改善和外周血白细胞的变化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伤后不同时间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β、白细胞介素-6和白细胞介素-10水平间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大于0.05).结论 异种(猪)ADM能降低患者血清TNF-α水平,从而减轻患者伤后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减少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 Marjolin's溃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K19、β1 整合素的表达

    作者:沈锐;张金明;张凤刚;陈平;杜学亮;刘必来;黎咏璇;邓林;宋红梅;杜永军;徐路生

    目的 检测Marjolin''s溃疡鳞状细胞癌中K19、β1整合素的表达情况,探讨Marjolin''s溃疡鳞状细胞癌发生与皮肤干细胞的关系.方法 选取10例Marjolin''s溃疡鳞状细胞癌组织标本、10例皮肤慢性溃疡伴假上皮瘤样增生组织标本、10例原发性皮肤鳞状细胞癌标本、5例正常皮肤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分析皮肤干细胞标记物K19、β1整合素的表达.结果 Marjolin''s溃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部分癌细胞K19、β1整合素阳性表达,K19为胞浆染色阳性,β1整合素为胞浆、胞膜染色阳性;皮肤慢性溃疡伴假上皮瘤样增生组织在不典型增生部位部分细胞有K19、β1整合素阳性表达;原发性皮肤鳞状细胞癌组织中无K19、β1整合素的表达;K19、β1整合素在正常皮肤毛囊的隆突部位以及基底层仅有少量细胞呈阳性表达.结论 皮肤慢性溃疡可以癌变成Marjolin''s溃疡鳞状细胞癌,癌变的种子细胞可能来源于溃疡局部的皮肤干细胞.

  • 加长生物型股骨柄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

    作者:吕欣;张志峰;孙智文;张爱民;郭峰;杨朝君

    目的 探讨应用加长生物型股骨柄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医院骨关节科及内蒙古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骨关节科2010年2月至2015年8月对41例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采用经髋关节后外侧入路加长生物型股骨柄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术后根据Harris髋关节评分评价临床效果.结果 本组41例手术时间为41~95 min,平均62 min;术中出血量约180~450 mL,平均300 mL;术后下床时间为3~5 d,平均为4 d,术后卧床时间短;住院时间为12~18 d,平均15 d.术后均无深静脉血栓、肺栓塞、脂肪栓塞、关节脱位、死亡等相关并发症发生.术后复查髋关节X线片均显示假体位置及粗隆间骨折复位均良好;随访1~5年,无感染、假体松动、下沉及断裂、髋内外翻畸形等.采用Harris评分标准评定髋关节功能,优良率为88.7%.结论 应用加长生物型股骨柄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髋关节功能恢复快,有效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 脂多糖预处理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的条件培养基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

    作者:聂顺义;巴特;夏成德;周彪;金盼盼;兰斌斌;王琼;李武

    目的 探讨脂多糖预处理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CMSC)的条件培养基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 本实验按随机数字表法将HUVEC分为对照组、条件培养基组和预处理条件培养基组.首先使用100 ng/mL 脂多糖的内皮细胞培养基刺激3组HUVEC 12 h后,对照组更换为原培养基,条件培养基组更换为 hUCMSC 的条件培养基,预处理条件培养基组更换为脂多糖预处理hUCMSC的条件培养基.分别于培养24、48、72 h时点采用MTT法测定HUVEC的增殖活性;台盼蓝排除染色法检测细胞增殖的数量,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的增殖周期,Hoechst染色和流式细胞仪定性定量检测细胞凋亡的情况.方差分析统计分析比较数据.结果 MTT测定结果示:培养24 h时,对照组、条件培养基组和预处理条件培养基组细胞吸光度值为0.46、0.52和0.56;培养48 h时,3组的吸光度值为0.35、0.46和0.51;培养72 h时,3组的吸光度值为0.21、0.38和0.47;在3个时间点上,条件培养基组、预处理条件培养基组的吸光度值均高于对照组,且预处理条件培养基组的细胞量高于条件培养基组.台盼蓝染色计数的结果与MTT的结果趋势类似.培养24 h时,对照组、条件培养基组和预处理条件培养基组的细胞数量为(4.554±0.103)×103、(5.251±0.091)×103、(5.585±0.038)×103个;培养48 h时,3组的细胞数量分别为(3.465±0.087)×103、(4.659±0.116)×103、(5.347±0.099)×103个;培养72 h时,3组的细胞数量是(2.079±0.127)×103、(4.063±0.052)×103、(4.950±0.104)×103个;在3个时间点上,条件培养基组、预处理条件培养基组细胞的数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小于0.05),且预处理条件培养基组的细胞数量显著高于条件培养基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小于0.05).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增殖周期(G2/M+S期)的结果示:培养24 h时,3组细胞处于G2/M+S期的比例是(17.07±1.15)%,(22.52±1.61)%和(26.19±2.25)%;培养48 h时分别是(13.46±1.74)%,(18.67±2.07)%和(24.58±2.54)%;培养72 h时分别是(8.73±1.61)%,(14.31±1.93)%和(18.43±2.02)%;在培养的各个时间点上,条件培养基组、预处理条件培养基组细胞处于增殖周期的比例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小于0.05),预处理条件培养基组细胞处于增殖周期的比例显著高于条件培养基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小于0.05).Hoechst染色结果和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结果趋势类似,具体为:培养24 h时,对照组、条件培养基组和预处理条件培养基组细胞的凋亡率分别为(30.78±3.20)%、(23.21±1.72)%和(17.69±1.81)%;培养48 h时分别为(26.02±2.06)%、(20.04±1.83)%和(15.03±1.56)%;培养72 h时分别为(22.41±1.63)%、(15.27±1.14)%和(11.25±1.07)%;在培养24、48、72 h时间点,3组中对照组细胞的凋亡率高,而条件培养基组和预处理条件培养基组细胞的凋亡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小于0.05),预处理条件培养基组细胞的凋亡率显著低于条件培养基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小于0.05).结论 脂多糖预处理hUCMSC的条件培养基发挥了显著促进HUVEC增殖活性和抑制HUVEC凋亡的作用.

  • 基于网络Meta分析的瘢痕药物预防及治疗评价

    作者:龚振华;周峰;姚建;潘选良;季建峰;杨军;项铁

    目的 通过网络Meta分析方法,评价现行瘢痕治疗药物在瘢痕防治中的作用.方法 通过检索PubMed,Blackwell,Cochrane Central,Web of Science,Ovid及Scopus等数据库及国内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和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等,检索瘢痕药物治疗及预防的相关文献,将文献提供的相关数据录入到Excel电子表格中,再将电子表格导入到R(2.15.1版)软件(http://www.r-project.org/)中,利用Meta软件包及Q检验等进行分析.结果 通过数据库检索,本研究总计纳入35篇文献,汇总分析,药物对瘢痕治疗的总体有效率为(80.0±3.0)%,总体复发率为(28.0±3.0)%.瘢痕治疗作用的大小顺序大致为:激素类、博来霉素、5-氟尿嘧啶、丝裂霉素C、维拉帕米及胶原酶.其中胶原酶治疗效应的相对危险性值(OR)小于1,提示该药物对瘢痕的治疗不仅无效,而且可能有害;而5-氟尿嘧啶的OR区间包含1,其治疗作用也有待进一步的证实.药物辅助治疗对瘢痕复发作用的大小依次为:博来霉素、5-氟尿嘧啶、维拉帕米、激素类、咪喹莫特、秋水仙碱、他莫昔芬,其中可信区间包含50%的有咪喹莫特、他莫昔芬及维拉帕米.瘢痕药物治疗总体有效率之间的相互比较,汇总后I2=95.6%,Q检验显示P<0.0001.而对瘢痕药物辅助治疗复发率的分析中,激素类药物及咪喹莫特对瘢痕复发的效果明显优于其他几种药物,而他莫昔芬对瘢痕复发的预防作用低.结论 用于瘢痕治疗的药物可以选择激素类、博来霉素、丝裂霉素C、维拉帕米等;而用于预防术后复发可选激素类,其他药物的作用尚有待证实.

  • 早期检测骨筋膜室内压方法的研究进展

    作者:梁伟;吴斗;赵恩哲;田亮;耿亚会;郜振武;刘强

    骨筋膜室综合征作为四肢骨折非常严重的合并症,其发病的机制及病理生理改变已被研究清楚,故筋膜内压的测定一直是临床及科研工作者的研究重点.至今,临床上对于检测筋膜室内压的方法有很多种,大体分两类,一类属于有创的方法,包括早的Whiteside法、Mubarak法和其衍生的方法及近年临床使用的垂直水柱测压法、有创动脉血压监测法等新方法;第二类属于无创测压法,包括使用超声、MRI、CT和近红外线分光镜等影像学手段测定室内压以及使用肢体末梢血氧含量、体内肌酸激酶定量测定等生化指标来评估室内压上升的程度等方法,但每种方法有各自的优点和自身的缺陷.现对测量室内压的方法及应用研究进行综述.

    关键词: 筋膜 骨膜 压力 方法
  • 代谢组学技术在烧伤领域的应用研究进展

    作者:马丽;王晓腾;柴家科

    代谢异常是烧伤基本的病理生理特征,持久而顽固的高代谢反应是危重烧伤患者显著的代谢特征.代谢组学对生物体在受到病理生理上的刺激以及某种基因修饰所带来的代谢物的动态变化进行研究,进而探寻对疾病诊治有重要价值的生物标志物,为伤情评估、疗效判断、个性化用药提供新的客观依据.近年来,代谢组学在烧伤诊治方面的应用也日益成为研究热点.本文就代谢组学及代谢组学技术在烧伤领域应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丁酸钠抗休克作用及机制研究进展

    作者:李琰光;刘锐;管秀红;戴跃龙;胡森;白晓东

    烧伤、创伤引起的急性血容量不足及大量渗出极易导致休克、多器官功能障碍甚至死亡,丁酸钠为I类非选择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近年研究表明丁酸钠不仅在抑制肿瘤细胞增殖、促进肿瘤细胞衰老和凋亡等方面起作用,在提高细胞对缺血、缺氧、炎症等打击的耐受能力方面同样有着积极的作用,丁酸钠保护休克后重要脏器的功能,其机制与诱导组蛋白过乙酰化、抑制核因子-κB 和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信号通路、保护血管内皮屏障有关,本文就近年关于丁酸钠抗创伤、烧伤休克及脓毒性休克的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放射性损伤:类型、症状和机制

    作者:陈犹白;柴密;乌兰哈斯;Qixu Zhang;韩岩

    本文通过检索PubMed和SinoMed中与放射性损伤(RII)相关的文献,总结常见的电离辐射和RII的影响因素,分析RII的分子机制和基因调控,讨论不同细胞周期和肿瘤细胞的放射线易感性,介绍不同组织RII的症状及病理机制,展望干细胞治疗RII的未来方向.

  • 术前缺血对急性肺损伤保护作用的研究进展

    作者:单一波;范懿魏;史宏灿

    急性肺损伤是由各种直接和间接因素导致的急性低氧性呼吸功能不全,可严重发展至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术前缺血处理,包括缺血预处理及近年来发现的远端缺血预处理,可以有效地预防缺血性器官损伤,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尤以远端缺血预处理因使用方便、操作简单、对机体无损伤等特点备受青睐.本文旨在综述术前缺血对肺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可能机制.

  • 脊柱转移瘤的外科治疗原则

    作者:雷明星;刘蜀彬;郑文静;刘耀升

    随着人口老龄化和癌症诊治水平的提高,脊柱转移瘤发病率呈现上升趋势.脊柱转移瘤治疗提倡多学科联合合作.骨科医师作为团队中的一员,位置重要且无法替代,手术能够为患者缓解难治性疼痛,维持或重获行走功能,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促进患者能够更好地接受后续系统性肿瘤治疗.骨科医师在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和手术策略时需综合考虑患者的临床表现、脊柱稳定性、转移瘤数量和部位、肿瘤放化疗敏感性、预期生存期以及影像学表现,以确保手术效益大于围手术期风险.脊椎肿瘤整块手术切除和全脊椎切除虽可使患者获得长期无瘤生存,但因手术适应证狭窄,风险大,并发症发生率高,而备受争议.微创化是脊柱转移瘤手术的发展趋势,各类微创手术层出不穷.本文就脊柱转移瘤的外科治疗进展和原则作一综述.

  • 成批烟花炮竹烧伤防治对策的探讨

    作者:周宁

    目的 探讨成批烟花炮竹烧伤的特点及提高治愈率和预防对策.方法 收集28年来11批共178例烟花炮竹烧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13例,女65例,年龄8~76岁,平均(32.0±0.5)岁,烧伤面积为4%~99%总体表面积(TBSA),平均烧伤面积为(46.5±14.0)%TBSA,平均Ⅲ度烧伤面积为(22.4±10.5)%TBSA;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96例,合并复合伤79例,依据患者是否合并吸入性损伤、复合伤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及总结.结果 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4例,占2.25%,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36例,占20.22%,多器官功能衰竭4例,占2.25%,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10例,占5.62%,死亡14例,占7.87%,其余病例均痊愈.结论 (1)烟花炮竹烧伤多合并复合伤及吸入性损伤,伤口污染严重,较常见烧烫伤伤情复杂;(2)严重烟花炮竹烧伤患者早期有效、及时的液体复苏对提高救治成功率很重要,对中重度吸入性损伤主张早期气管切开,保持气道通畅;(3)合理应用抗生素;加强伤口处理;(4)提倡早期胃肠道营养,预防应激性胃溃疡发生及肠道细菌转移,对补充患者的能量需求很重要.

  • 坐骨结节处囊袋肉芽肿型压疮修复术后复发再修复的体会

    作者:查选平;黄华荣;周淑蓉;郑境鹏;林妹;周天云;陈慧丽

    目的 探讨对坐骨结节处囊袋肉芽肿型压疮清创未采用皮瓣而直接缝合修复术后复发再修复的处理措施.方法 2012年6月至2015年6月选择于解放军第四二二中心医院烧伤整形外科,针对坐骨结节处囊袋肉芽肿型压疮未采用皮瓣而修复术后复发的5例患者,采取彻底切除囊壁,选用近端蒂股后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伤口,术后采取"全臀弹性加压包扎法".结果 本组5例患者5处伤口,皮瓣均存活(皮瓣大小7.0 cm×9.5 cm~9.0 cm×16.0 cm),切口一期愈合.随访6~36个月,皮瓣厚度、质地及耐压良好,无局部溃烂复发.结论 对坐骨结节处囊袋肉芽肿型压疮未采用皮瓣而修复术后复发的患者,须彻底切除囊壁,选用近端蒂股后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伤口,术后采取"全臀弹性加压包扎法".

  • 浅议目前组织工程皮肤研发面临的关键问题

    作者:王新刚;吴攀;翁婷婷;韩春茂

    各种急慢性致伤因素,如机械损伤、烧伤、慢性溃疡、体表肿瘤切除等导致的皮肤组织缺损在临床上十分常见.相较于传统的治疗方法,组织工程皮肤的出现为临床上各类皮肤缺损的治疗提供了一条理想化途径.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目前已有多个组织工程皮肤产品问世,并取得较好的临床应用效果.尽管如此,组织工程皮肤进一步发展仍面临着许多基本的科学问题和转化难题需要解答.本文刍议目前组织工程皮肤研发面临的关键问题,以期抛砖引玉,引起读者的一点思考与共鸣.

  • 小儿烧伤特点及系统性康复治疗进展

    作者:李宗瑜;刘锐

    小儿烧伤后会带来严重的生理和心理创伤,特别是深Ⅱ度以上的大面积烧伤患儿,后期发生功能障碍的比例较高.目前我国的烧伤治疗水平已经走在了世界的前列,然而烧伤后的康复治疗水平严重滞后,尚缺乏统一的规范治疗手段.本文从小儿烧伤患者的早期处理、流行病学的相关问题以及小儿烧伤的康复治疗,包括运动康复疗法、物理疗法、作业疗法、沙游疗法以及音乐疗法五大类进行综述,旨在制定合理的小儿烧伤康复方案.

    关键词: 儿童 烧伤 康复
  • 经瘘口置管盆腔引流治疗中低位直肠吻合口瘘的体会——附二例报告

    作者:周松;刘静;聂凯;柯恩明;张文华;薛小军;陈达丰

    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后并发症是影响患者术后恢复的重要因素,其中吻合口瘘为主要并发症,若不能及时发现和处理,可导致严重的后果甚至危及生命.本文结合笔者处理的2例患者,对直肠癌术后吻合口瘘的原因及防治作一概述,并介绍一种新的治疗方法.

    关键词:
  • 双氯芬酸钠栓联合咪达唑仑在大面积烧伤患者换药中的应用效果

    作者:李凤;吴红

    目的 探讨双氯芬酸钠栓联合咪达唑仑在大面积烧伤患者换药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大面积烧伤(烧伤面积>50%总体表面积)成人患者4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20例及对照组20例,实验组换药前30 min给予咪达唑仑10 mg肌肉注射加双氯芬酸钠栓50 mg纳肛,对照组换药前30 min仅给予咪达唑仑10 mg肌肉注射.观察两组换药前30 min、换药后30 min、换药后4 h共3个时间点的体温、心率及疼痛评分.结果 换药后30 min实验组疼痛评分为(4.23±0.46)分,低于对照组(4.87±0.6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56,P<0.05);换药后4 h实验组体温为(37.72±0.63)℃,低于对照组(38.52±0.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49,P<0.05);换药后30 min和换药后4 h实验组心率分别为(107.62±5.23)、(113.37±11.90)次/min,分别低于对照组(113.39±6.14)、(128.02±13.34)次/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49、3.67,P值均小于0.05).两组患者换药过程中均未发生恶心、呕吐、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结论 双氯芬酸钠栓联合咪达唑仑在大面积烧伤患者换药中的镇痛解热效果明显,值得推广.

  • 手背深度烧伤后植皮止血方法对手术效果影响的比较

    作者:张博儒;吴巍巍;程丹;马岩

    目的 比较手背Ⅲ度烧伤创面行切痂后两种不同止血方法对手术效果的影响.方法将30例32处手背Ⅲ度烧伤、需手术切痂植皮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6手(2人为双手烧伤).观察组(全程应用止血带)扎电动止血带后行手背创面切痂,无明显活动性出血点后将中厚皮片置于创面,无菌敷料加压包扎,松止血带.对照组(短程应用止血带)扎电动止血带后行手背创面切痂,电刀止血后松止血带,再次电刀止血,无明显活动性出血点后将中厚皮片置于创面,无菌敷料加压包扎.记录和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血常规结果变化及手术失血量、手术时间、皮片成活率和皮片下血肿形成情况. 结果 术后观察组和对照组红细胞计数分别为(4.16 ± 0.53)×1012/L和(4.00 ± 0.50)×1012/L,血红蛋白浓度分别为(124.14 ± 8.63)g/L和(120.29 ± 7.53)g/L,红细胞压积分别为(40.64 ± 5.47)%和(40.79 ± 4.59)%,手术失血量分别为(6.73 ± 1.58)mL和(7.02 ± 1.17)mL,皮片下血肿面积分别为(2.63 ± 2.60)cm2和(3.45 ± 2.15)cm2,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大于0.05);在总体手术时间方面,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为(39.14 ± 6.67)min和(59.14 ± 4.79)min,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0.90,P=0.000);此外,观察组的皮片成活率(96.25 ± 3.37)%高于对照组(95.51 ± 2.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0.729,P=0.015).结论 全程应用止血带较短程应用止血带术式的手术总体时间缩短,皮片成活率提高,二者在术后血常规改变及皮片下血肿形成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中华损伤与修复(电子版)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4 05
2006 01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